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國教育史習題集及解析外國教育史習題集及解析外國教育史習題集及解析外國教育史習題集及解析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第一篇外國古代教育第一章 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一、選擇1.認為教育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是僅憑觀察和嘗試成功的方法,經(jīng)過失敗和重復模仿進行學習。這種觀點屬于一下那種教育起源論()A.生物起源論B.心理學起源論C.勞動起源論D.需要起源論2.蘇美爾時期出現(xiàn)的與寺廟有關的學校被稱為()A.泥板書社B.古儒學校C.昆它布D.堂區(qū)學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個國家發(fā)明的()A.古希臘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倫4.古代東方文明古國中,在數(shù)學上采用10進位計算法的是()A.古印度B.古巴比倫C.中國D.古埃及5.主張“教育生物起源說”的是()A.沛西.能B.孟祿C.楊賢江D.利托爾若6.學校教育最早產生于人類的()A.原始社會末期B.奴隸社會晚期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7.以下幾項,哪一個不是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A.無階級性B.無組織C.等級性D.與生產勞動生活緊密聯(lián)系8.古埃及的學校中,以培養(yǎng)祭司為目的,教授天文、數(shù)學、建筑、水利、醫(yī)學等學科的學校是()A.宮廷學校B.職官學校C.文士學校D.寺廟或僧侶學校9.古儒學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學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羅門學校教育D.婆羅門家庭教育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動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把寺院作為學術交流機構B.強調使用地方語言進行教學,取代“梵文”教學C.以佛經(jīng)為教育內容D.吸納外國學者11.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屬于()A.奴隸社會等級教育B.原始大眾教育C.封建社會等級教育D.資本主義教育12.以下哪一個是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發(fā)展的特點()A.教育內容以生產勞動為核心B.教育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和等級性C.普遍采取班級授課的方式D.教學方法比較豐富靈活二、簡答題1.簡述古埃及學校教育的類型和基本特征。2.簡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狀況。 第二章古希臘的教育一、選擇1.古希臘的城邦中,奴隸制民主政體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B.斯巴達C.麥加拉D.科林斯2.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貴族子弟培養(yǎng)成()A.身心和諧的公民B.英明的治國者C.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D.雄辯家3.雅典教育較之斯巴達,具有較強的()A.等級性B.民主性C.專制性D.義務性4.智者實際是指()A.聰明的人B.統(tǒng)治者C.教育家D.職業(yè)教師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貢獻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A.《荷馬史詩》B.產婆術C.七藝中的“前三藝”D.七藝中的“后四藝”6.以下哪一個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貢獻()A.云游講學,推動文化傳播B.傳播文法、修辭、辯證法,確定七藝中的“前三藝”C.提出政治家或統(tǒng)治者的教育D.傳播天文、幾何、算術、音樂,確定“四藝”7.在西方哲學史上開辟了自然哲學向倫理哲學轉變新階段的人是()A.柏拉圖B.昆體良C.亞里士多德D.蘇格拉底8.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A.哲學家B.治國人才C.公民D.軍人9.助產術的最大特點在于()A.引導對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過具體事物的比較尋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尋找事物的普遍概念10.下面哪個不是蘇格拉底方法的局限()A.受教育者必須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熱情B.受教育者對所討論的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C.受教育者必須對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談話對象必須是有一定知識基礎和推理能力的成人11.與《愛彌兒》、《民主主義與教育》合稱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與葛篤德》B.《荷馬史詩》C.《理想國》D.《大教學論》12.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四種美德是()A.智慧、勇敢、博學、公正B.勇敢、節(jié)制、正義、公平C.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D.博學、多才、仁愛、禮讓13.柏拉圖認為教育應當培養(yǎng)的最高目標是()A.哲學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學王14.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是七藝中的后四藝,將這四藝列入課程確定下來的是()A.柏拉圖B.蘇格拉底C.亞里士多德D.昆體良15.《法律篇》對《理想國》做出了許多改變,以下哪一項不屬于這種改變()A.設了一名專管教育的長官B.新課程中哲學被取消了C.反對強迫教育D.提倡興建學校16.認為人出生以前已經(jīng)獲得了知識,只是在靈魂依附肉體時所有知識都被遺忘了,這是()A.洛克的“白板說”B.柏拉圖的“回憶說”C.蘇格拉底的“產婆術”D.昆體良的“雄辯術”17.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指的是()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里士多德D.畢達哥拉斯18.下面哪一點不是靈魂論的教育意義()A.人的身上有動物性,教育不能違背人的本性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應當使人遵從理性的引導C.發(fā)展人的理性,引導人的欲望,關鍵靠的是智育D.靈魂論為教育應包括智育、德育、體育三個部分提供了人性論的依據(jù)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強調天性、習慣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關于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的三者關系論爭的人物是()A.亞里士多德B.盧梭C.裴斯泰洛齊D.柏拉圖20.“美德即知識”是哪位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提出來的()A.亞里士多德B.蘇格拉底C.柏拉圖D.畢達哥拉斯21.首次倡導文雅教育的人是()A.亞里士多德B.盧梭C.蘇格拉底D.昆體良22.教育史上第一個對教育進行年齡分期的是,他的這種年齡分期的依據(jù)是。()A.柏拉圖人的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B.亞里士多德教育適應人的自然發(fā)展C.柏拉圖靈魂論D.亞里士多德靈魂論二、簡答1.試比較雅典與斯巴達教育的異同,并簡要介紹你從中得到的啟示。2.簡述智者的教育活動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貢獻。3.簡述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教育觀。4.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應當包括體育、智育、德育,其理論依據(jù)是什么三、分析論述題1.請評述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2.評析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第三章古羅馬的教育一、選擇1.古羅馬王政時期的教育是以()為主。A.私立學校教育B.公立學校教育C.家庭教育D.教會教育2.“盧達斯”是古代哪個國家的學校名稱()A.古印度B.古希臘C.古羅馬D.古埃及3.以下哪一項是古羅馬時期初等學校重要的教學材料()A.《十二銅表法》B.《吠陀經(jīng)》C.《荷馬史詩》D.《雄辯術原理》4.古羅馬共和時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養(yǎng)為最高目標。()A.家庭教育農民B.私立教育國家公民C.國立教育官吏和順民D.私立教育演說家5.古羅馬加強國家對教育的監(jiān)督和控制是在哪個時期()A.王政時期B.共和早期C.共和晚期D.帝國時期6.古羅馬帝國時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A.農民和軍人B.官吏和順民C.演說家D.哲學家7.堂區(qū)學校的性質是()A.古羅馬國立修辭學校B.基督教教會學校C.中世紀世俗學校D.培養(yǎng)演說家的雄辯術學校8.以下幾個人物,哪一個不是古羅馬的教育家()A.昆體良B.西塞羅C.狄德羅D.奧古斯丁9.西塞羅的代表作是()A.《論雄辯家》B.《雄辯術原理》C.《懺悔錄》D.《大教學論》10.古羅馬培養(yǎng)雄辯家的學校主要是()A.文法學校B.初等學校C.盧達斯D.修辭學校11.西塞羅認為合格的雄辯家應當符合很多條件,以下哪一點不包含在這些條件內()A.雄辯家要宣傳正義,因而一定意義上,德行比才能更重要B.雄辯家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C.雄辯家應當具備修辭方面的特殊修養(yǎng)D.雄辯家要有優(yōu)雅的舉止風度12.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羅提出了的教育主張。()A.德行重于智慧B.“人道”C.美德在于實踐D.自制是德行的基礎13.《雄辯術原理》是誰的著作()A.西塞羅B.蘇格拉底C.昆體良D.第斯多惠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學,引發(fā)班級授課制的萌芽的是()A.夸美紐斯B.柏拉圖C.奧古斯丁D.昆體良15.基督教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是,其代表作是。()A.奧古斯丁《懺悔錄》B.夸美紐斯《大教學論》C.亞里士多德《懺悔錄》D.但丁《神曲》16.以下幾位思想家,相比之下,其思想與其他三位差別最大的是()A.亞里士多德B.洛克C.奧古斯丁D.培根二、簡答1.簡單介紹古羅馬各個時期教育的主要內容、形式和教育目標。2.簡述昆體良教育思想的大致內容。第四章西歐中世紀的教育一、選擇1.以下幾種學校,不屬于中世紀基督教教會辦學形式的是()A.堂區(qū)學校B.主教學校C.星期日學校D.修道院2.中世紀修道院的學生不全是以做神職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進修道院僅為學習知識,畢業(yè)后仍為俗人,這部分人稱為()A.“外學”B.“內學”C.俗人D.留學生3.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課程體系是()A.基督教教義B.哲學C.騎士“七藝”D.七藝4.以下幾種說法不正確的是()A.修道院是中世紀最典型的教會教育機構B.修道院從產生的時候就與以往基督教教會學校不同,不僅訓練教會成員,也培養(yǎng)世俗子弟C.修道院即是一種宗教機構,也是一種教育機構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紀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5.西歐最著名的宮廷學校是由創(chuàng)辦的。()A.柏拉圖B.阿爾琴C.雷克斯D.康德6.西歐世俗教育中的騎士教育,實質上是一種()A.貴族特權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學校教育D.公立學校教育7.以下哪一項屬于“騎士七技”之一()A.文法B.音樂C.算術D.弈棋8.西歐中世紀早期教育具有明顯的()A.科學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9.西歐中世紀后期產生的城市學校是一種()學校。 A.等級性B.貴族性C.民族性D.世俗性10.西歐中世紀的教會學校主要有僧院學校、大主教學校和()學校。A.教區(qū)學校學B.騎士學校C.宮廷學校D.耶穌會學校11.在西歐中世紀早期的學校教育中,()是全部學科的“王冠”。A.科學B.神學C.哲學D.數(shù)學12.在西歐中世紀,騎士教育是()的教育。A.教會封建主B.世俗封建主C.資產階級D.城市平民13.西歐中世紀學校教育中的“七藝”是文法、修辭學、辯證法、算術、()、天文、音樂等。A.物理B.吟詩C.幾何D.生物二、辨析1.西歐中世紀的騎士教育作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三、簡答1.簡述中世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與機構,及其教育內容。2.簡述中世紀教育的總體特征和歷史地位。四、論述題1.評析中世紀大學產生的原因、主要辦學特色,及其在歷史的上的地位。第五章拜占庭與阿拉伯的教育一、選擇題1.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是()A.《吠陀經(jīng)》B.《圣經(jīng)》C.《古蘭經(jīng)》D.《大藏經(jīng)》2.以下哪種是拜占庭的教會教育形式()A.宮廷學校B.星期日學校C.昆它布D.主教學校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為中心的。A.伊斯蘭教B.佛教C.基督教D.天主教4.以下幾項哪一個不屬于阿拉伯的教育形式()A.清真寺B.昆它布C.古儒學校D.府邸教育5.在拜占庭的教育中最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的是()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宮廷教育二、簡答1.古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其對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響答案第一篇外國古代教育第一章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一、選擇1.B2.A3.D4.D5.A6.A7.C8.D9.D10.B11.A12.B二、簡答1.簡述古埃及學校教育的類型和基本特征答:古埃及是公園前3000年前尼羅河流域的奴隸制國家,很早就發(fā)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并且,在自然科學方面也獲得了相當大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古埃及學校教育發(fā)展迅速。(1)當時古埃及學校的種類主要有宮廷學校、職官學校、僧侶學校和文士學校。①宮廷學校,主要有法老設立,教育皇室成員和朝臣子弟,畢業(yè)后成為文士的后備人才,擔任國家官吏。②職官學校,由政府各機關設立,主要用來訓練實用人才。如管理文檔的人員;管理財務的人員。③僧侶學校,也稱寺廟學校,是培訓祭司或僧侶的學校機構,主要設在寺廟。由于寺廟是古埃及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替法老辦理天文、建筑等專業(yè)事務的機構,因此這類學校有很高的地位。④文士學校,主要培養(yǎng)文士。通常設有書寫、計算和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2)古埃及學校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在教育內容上,注重道德品德的培養(yǎng);注重練習書寫、詞令;重視數(shù)學和計算。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以機械教學為主,不重解釋和說明;學生主要靠模仿進行學習,機械訓練和背誦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學習的內容很多都是兒童所不理解的,教學上又采取強制性的方法,因而,體罰成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2.簡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狀況答:古印度是一個奴隸制國家,介紹其教育狀況離不開對其中姓制度的了解。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一種等級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為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四個等級。這種等級制度對整個印度教育影響深遠,印度教育的情況主要體現(xiàn)在婆羅門教育和佛教教育上。(1)有關婆羅門的教育:由于婆羅門屬于印度的高級的僧侶階層,使得婆羅門教育的發(fā)展超過任何其他階層。婆羅門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贊成種姓制度,并創(chuàng)立了“善惡因果說”和“轉世輪回說”。與此相適應,教育非常注重維持種姓等級和宗教意識。婆羅門把人的一生分為四個時期:一是凈行期;二是家居期;三是林棲期;四是遁世期,認為人生是一個自我親證的過程,是一個幼年學習,長大持家,老而修道,最后舍棄一切的過程。因此,家庭教育是婆羅門教育的主要形式。從3~5歲開始,除了學習日常生活習慣外,兒童主要是在父母指導下,記誦用梵文寫的《吠陀經(jīng)》,書寫在這一時期并不重要。公元8世紀后,婆羅門教出現(xiàn)一種辦在家庭中的學校,被稱為“古儒學?!?。兒童入學要經(jīng)過一定的考察,學習年限一般為12年。學習內容是《吠陀經(jīng)》以及一些基礎性的與讀經(jīng)有關的學科,如語音學、韻律學。在古儒學校里,教師主要采取體罰的辦法管理學生。(2)佛教教育:印度佛教是根基于婆羅門教的宗教,但是它與婆羅門教有很大區(qū)別:一是反對“婆羅門第一”,主張“四姓平等”;二是在教育上進行改革,主張教育應當面向平民。為了使教育面向大眾,他們強調使用地方語言進行教學來取代“梵文”,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fā)展。佛教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僧侶。僧徒學習12年,合格者為“比丘”(僧人),也重視女子教育,女僧學完后稱為“比丘尼”。學習內容為佛教經(jīng)典,在初級階段,以教師口授和學生記誦為主;在高級階段,教學采用了爭辯和議論的方法。佛教的寺院不僅是教育機構,也是學術機構,一些著名的寺院吸引了大批外國青年和學者前來學習,對中國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第二章古希臘的教育一、選擇1.A2.C3.B4.D5.C6.D7.D8.B9.A10.C11.C12.C13.D14.A15.C16.B17.C18.C19.A20.B21.A22.B二、簡答1.試比較雅典與斯巴達教育的異同,并簡要介紹你從中得到的啟示。答: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古希臘的著名城邦,二者的教育體制有相同之處,也有各自的特色。(1)二者的共同點表現(xiàn)在:①政治上都是奴隸制城邦,教育為奴隸主階級服務,具有等級性,培養(yǎng)的目標無論是戰(zhàn)士還是公民,都是為國家政體服務的;②因時代要求,兩者的教育都重視體育,斯巴達是為了征服和奴役土著居民,舉國皆兵;雅典為了強大自己也重視體育教育,對公民進行系統(tǒng)的軍事訓練。③二者的教育體制都有年齡分期,且比較完善:斯巴達:教育是國家事業(yè)。嬰兒出生經(jīng)長老檢驗,無殘疾、體質強健的可由母親代國家撫養(yǎng);7歲以后送到國家教育場所接收系統(tǒng)教育指導30歲;30歲成為公民,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可以擔任官職,戰(zhàn)時則戰(zhàn)斗,60歲解除兵役。雅典的教育體制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決定是否養(yǎng)育。7歲以前在家里接受教育,十分重視游戲和玩具的教育作用。7歲以后的男孩子開始接受學校教育。7—12歲的男孩子進的學校有文法學校和琴弦學校,13歲以后可以到角力學校進行體育訓練,16歲以后可以到體育館接受更為系統(tǒng)的體育訓練。18歲接受軍事訓練,但是國家不統(tǒng)一要求,由青年自己決定。在軍事訓練中,可以學到一定的航海知識和政治法律知識。20歲,通過一定的儀式,成為正式公民。(2)雖然二者存在以上這些共同的地方,但是由于經(jīng)濟、政治條件的影響,二者的教育體制也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①地理環(huán)境不同,造成經(jīng)濟、政治的差異。斯巴達處于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部平原,北部是高山,南部是巖石海岸,與外界交通不便,然而境內土壤肥沃,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經(jīng)濟發(fā)達。這種經(jīng)濟基礎導致,斯巴達在政治上是保守的軍事貴族寡頭統(tǒng)治。雅典三面環(huán)海,有優(yōu)良的港灣和豐富的礦藏,工商業(yè)發(fā)達,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區(qū)的貿易中心,這一點較斯巴達要優(yōu)越許多。在此基礎上雅典建立起奴隸主民主政體。這一點直接決定了斯巴達的教育有較強的專制性,而雅典的教育體制民主色彩比較濃厚。②不同的政治體制,決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內容和方法。由于斯巴達的政治是軍事貴族專制,對內要奴役土著居民,對外要防御外敵,因而其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英勇果敢的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相應地其內容只重視軍事體育,不重視文化科學知識學習;教育方法是野蠻訓練和鞭笞。雅典在政治上是奴隸主民主政體,教育的民主色彩較重:目標是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國家公民。身心和諧發(fā)展包括:身體健美,具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公正等美德。教育內容上德、智、體比較兼顧,設置了文法、修辭、體操、音樂等各種類型的學校,方法上也比較重視啟發(fā)誘導。(3)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斯巴達的教育建立在農業(yè)經(jīng)濟基礎上,受專制政體的影響,教育帶有強烈的專制色彩,崇尚武力,教育是以為國家服務為核心的;而雅典的教育建立在發(fā)達的工商業(yè)經(jīng)濟的基礎上,在民主政體下,教育注重對國民身心的培養(yǎng),帶有較濃的民主色彩。而事實上,雅典的教育要比斯巴達的更發(fā)達,產生了大量著名的教育家,為后世留下許多教育經(jīng)典。這就啟發(fā)我們,教育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其發(fā)展并不是與其他社會因素相孤立的,它受到生產力水平、政治制度的制約和影響,教育的進步、人的和諧發(fā)展需要有民主的體制來支撐。2.簡述智者的教育活動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貢獻。答:(1)所謂“智者”,又稱詭辯家,在荷馬時代,是指某種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擁有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來,各行各業(yè)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藝的人,具有治國能力的人,同樣被稱為智者。后期,用來專指以收費授徒為職業(yè)的巡回教師。(2)智者云游各地進行講學,積極參加各城邦政治和文化生活,他們雖沒有統(tǒng)一的哲學見解,但卻形成了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對主義、個人主義、感覺主義和懷疑主義。智者的教育活動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貢獻:智者不僅在希臘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為西方最早的職業(yè)教師,他們對希臘教育實踐和教育理想的發(fā)展同樣做出了貢獻。第一,云游講學,推動文化傳播,促進社會流動;第二,傳播文法、修辭、哲學的內容,擴大了教育內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長達七年之久的“七藝”中的前三藝(文法、修辭、辯證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確定下來的;第三,智者重視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把道德與政治的知識作為主要教育內容,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還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者統(tǒng)治者的教育。智者不僅直接促進了希臘教育實踐的發(fā)展,而且還推動了希臘教育思想的進一步豐富。作為職業(yè)教師,他們明確地意識到教育活動的特殊性,并開始自覺地把教育現(xiàn)象與政治現(xiàn)象、道德現(xiàn)象等社會現(xiàn)象相區(qū)分。他們把教育過程當作一個運用稟賦、進行練習的過程。另一方面,他們也明確地意識到,教育與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聯(lián)系,教育在國家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再一方面,智者反對道德天賦輪,強調道德是人人都可擁有的,道德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聯(lián)系獲得的。古典時期是希臘教育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以智者的出現(xiàn)為標志,希臘(尤其是雅典)的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3.簡述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教育觀。答:柏拉圖是西方教育史上偉大的教育家,他所生活的時代是雅典迅速走向衰落的時期,見到了社會的混亂、多變、無序、爭斗、罪惡,從而萌生了探求一個穩(wěn)定、和諧、正義、不變、完善的理想社會的宏愿,并且希望通過教育,實現(xiàn)這一理想,他的這些想法集中體現(xiàn)在其著作《理想國》的教育觀中,主要內容包括:(1)高度肯定教育作用。在理想國中,愛智慧、掌握真理的哲學家居于統(tǒng)治地位,有勇敢美德的軍人居于輔佐地位,第三類人則是具有節(jié)制美德的手工業(yè)者和農民。哲學家是生來含有黃金的人,軍人生來含有白銀,手工業(yè)者和農民則生來只含有銅和鐵。一個人屬于哪一類,不是決定于他的血統(tǒng)和財產,而是決定于其天賦、及在教育和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才德。(2)理想國的教育特點: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哲學家兼政治家——哲學王,這種教育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學習與實際鍛煉始終結合。認為女子應當和男子受同樣的教育,從事同樣的職業(yè)。重視早期教育,認為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會成為第二天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使“靈魂轉向”,實際就是看問題的立腳點和世界觀的轉變。教育要培養(yǎng)人從可見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轉離變化著的感性世界,看到真理、本質理念,認識最高的理念——善。柏拉圖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強迫孩子們學習,主張采用做游戲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游戲必須是合法的。柏拉圖發(fā)展了蘇格拉底關于節(jié)制的思想,認為節(jié)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快樂與欲望的控制,人應當用理性來指導欲望。(3)對《理想國》中教育觀的評價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在當時時代背景下,體現(xiàn)出許多優(yōu)點:它體現(xiàn)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育與政治結合,高度評價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將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理論四門課程(后來成為四藝)列入教學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強調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主張課程與實踐相結合,反對強迫學習,以理性指導欲望作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務,這些就是《理想國》中教育觀的積極因素,對后來西方教育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長期影響。但總的說來,其思想也有很明顯的局限:過于強調一致性,用一個刻板的模子塑造人,忽視個性發(fā)展;且拒絕改變,認為變革會給國家?guī)砦:?,這些觀念的負面作用也不小。4.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應當包括體育、智育、德育,其理論依據(jù)是什么答: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著深遠影響,其中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從靈魂論的組成成分處發(fā),論證了教育應當包含體育、智育和德育三個方面。(1)靈魂論亞里士多德將人的靈魂區(qū)分為兩個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兩種成分。所以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構成,即營養(yǎng)的靈魂、感覺的靈魂和理性的靈魂。這三個部分相應于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和人的生命。當營養(yǎng)的靈魂單獨存在時,是屬于植物的,如果它還有感覺,則屬于動物的靈魂。如果它既是營養(yǎng)的,也是感覺的,同時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靈魂。在靈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靈魂與理性不相干,動物的靈魂即感覺,使靈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領導下和諧共存,人就成為人。(2)靈魂論的教育意義靈魂論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說明人也是動物,人的身上也有動物性的東西,它們與生俱來,不承認它是違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動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動物。能否用理性領導欲望,使欲望服從理性,使人與動物區(qū)分的標志。人品欲望肆虐,不聽從理性的指導,人就降低成為動物。用理性引導、限制、指導欲望,人就上升為人。發(fā)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動物的水平,上升為真正的人,這就是教育,特別是德育的任務。通過對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的闡述,亞里士多德為教育必須包括體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論上的依據(jù)。他本人也在這方面做出示范,按照人的自然發(fā)展順序,把人分為三個階段,并把體育、智育和德育滲透于其中。三、分析論述題1.請評述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答: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學史上開辟了從自然哲學向倫理哲學轉變的新階段。他自幼出生于雅典一個手工業(yè)者家庭,母親是一個產婆,家庭條件較艱苦。而蘇格拉底自己相貌丑陋,不修邊幅,很不招人喜歡。然而,蘇格拉底卻對哲學和科學有濃厚的興趣,由于當時無固定的學校,他向所有有學問的人學習,閱讀所有能得到的詩人與哲學家的作品,成為了一個有全面教養(yǎng)的人。他的一生以探討倫理哲學和從事公眾教育為樂,從不收取學費,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吸引了許多學生,因而得到很多有學問的人的欣賞和尊重,影響了不少人,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長遠影響的第一位教育家,很可惜卻因被人誣告而被當局判死刑。蘇格拉底在教育上的觀點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首先對于教育的意義,蘇格拉底認為,人天生是有區(qū)別的,但不管這種區(qū)別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進。不論是天資聰穎的人還是天生比較愚鈍的人,都必須勤學苦練,否則好的秉賦會散失。他認為,只有人不能預測結果的事才是有神掌握的,只要使人可以預測結果的事(建筑、農藝|治國等)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學習的。因而,他不論人的身份、地位,對于向他請教的人一律賜教,對于見到的不合理的事他也上前說教,企圖以教育來改變身邊的每個人。也正因為教育有這么重要的意義,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應當當成一件國家大事,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培養(yǎng)治國人才。當時,雅典對選舉統(tǒng)治者采取的是抽簽的辦法,蘇格拉底是一個愛國者,深愛自己的母邦雅典,為雅典的安全英勇戰(zhàn)斗,嚴守雅典的法律,但他對用抽簽的辦法挑選國家官員的傳統(tǒng)一再批評,認為把管理國家的大事交給偶然中簽的隨便什么人,而不問其才德,這是不負責任的極端民主。他提出治國者必須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種實際知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這種人才。那么,培養(yǎng)這種人最關鍵的是什么呢蘇格拉底認為應當是道德。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主要研究自然哲學,到蘇格拉底中年,雅典從繁榮走向衰敗,社會問題成堆。自然哲學已經(jīng)解決不了現(xiàn)實問題,蘇格拉底認為哲學應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倫理、政治等人類自身問題,為此他提出了研究道德的哲學。針對智者所說的真理因人而異,沒有普遍的真理,蘇格拉底提出異議,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倫理概念的一般定義。因而,蘇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倫理學的理論問題,是哲學思維的一次飛躍,這一見解影響了柏拉圖對共性、理性的探求。
經(jīng)過對倫理問題的長期探索和總結,蘇格拉底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有影響的道德教育思想,首先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人學會做人,可見他把德育放到高于德育和智育的位置。其次,提出了“智慧即德行”的著名論點,蘇格拉底認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確的行為基于正確的判斷,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別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智慧即德行的論斷有重要的教育實踐意義,既然正確的認識可以指導行為,也就是說德行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便把發(fā)展道德意識、道德判斷作為德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但知識即道德的觀點并不完善。此外,蘇格拉底還提出“自制是德行的基礎”、“守法就是正義”、“身教重于言傳”等重要的道德教育觀點,并且以身作則,自己就是高尚道德的典范。從上面的教育目的出發(fā),蘇格拉底對教育內容也作了詳細的說明,他認為治國者必須有廣博而實用的知識,因而除教授政治、倫理雄辯術以外,第一次將幾何、天文、算術列為必須學習的科目。同時,蘇格拉底還很注重體育鍛煉,認為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鍛煉可以使人身體強壯。可見,蘇格拉底已經(jīng)明確認識到德育、智育、體育的三者同樣重要。蘇格拉底的思想特點除了反映在上述這些教育思想種以外,也表現(xiàn)在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上,他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哲學研究和講學中,形成了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的獨特的方法,稱為蘇格拉底方法。譏諷是就對方的發(fā)言不斷提出追問,迫使對方自陷矛盾,無辭以對,終于承認自己的無知。助產術即幫助對方自己得到問題的答案。歸納即從各種具體事務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質,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尋求“一般”。定義是把個別事物歸入一般的概念,得到關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該方法不是將現(xiàn)成的結論影響灌輸或強加給對方,而是通過探討和提問的方式,誘導對方認識并承認自己的錯誤,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確的結論。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一,受教育者必須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熱情;第二,受教育者必須就所討論的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第三,談話的對象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知識基礎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這種方法不能機械地搬用于幼年兒童??傊?,蘇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偉大人物,他把教育放在國家大事的位置上,強調教育與政事的結合;蘇格拉底對倫理學的研究是前所未有的,開拓了自然哲學向倫理哲學轉變的新紀元,從而為道德教育奠定了更加豐厚的理論基礎;蘇格拉底不僅總結自己經(jīng)驗提出有異于前人的較為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而且也在實踐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助產術以其獨特的優(yōu)點影響了后世很久,至今教學領域還很提倡類似這樣的啟發(fā)教學方法。因此,蘇格拉底在教育史上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雖然在當時時代背景下有其難免的弊端,但仍是一份有價值的精神遺產。2.評析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答: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著深遠影響。他自幼父母雙亡,在親戚的幫助下,到過許多著名學園求學,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還解剖過動物和人的胚胎,其教育著作已經(jīng)失傳,我們只能從其哲學、政治學、倫理學著作中窺見其教育思想的胚胎。在哲學上,他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認為事物是質料和形式的統(tǒng)一。在認識論上,他認為認識的對象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是經(jīng)驗和感覺的源泉,而經(jīng)驗和感覺則是理性思維和概念的源泉。概念由感覺產生,是知識的高級階段。認識事物的一般,從感覺上升到理性思維,認識共相、概念,這是科學的任務。這些觀點都為其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它的教育思想總的看來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靈魂論首先,亞里士多德根據(jù)其靈魂論提出教育應當包含體育、智育和德育。亞里士多德將人的靈魂區(qū)分為兩個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兩種成分。所以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構成,即營養(yǎng)的靈魂、感覺的靈魂和理性的靈魂。這三個部分相應于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和人的生命。當營養(yǎng)的靈魂單獨存在時,是屬于植物的,如果它還有感覺,則屬于動物的靈魂。如果它既是營養(yǎng)的,也是感覺的,同時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靈魂。在靈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靈魂與理性不相干,動物的靈魂即感覺,使靈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領導下和諧共存,人就成為人。靈魂論在教育上有重要意義:第一,它說明人也是動物,人的身上也有動物性的東西,它們與生俱來,不承認它是違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動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動物。能否用理性領導欲望,使欲望服從理性,使人與動物區(qū)分的標志。人品欲望肆虐,不聽從理性的指導,人就降低成為動物。用理性引導、限制、指導欲望,人就上升為人。發(fā)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動物的水平,上升為真正的人,這就是教育,特別是德育的任務。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的理論為教育必須包括體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論上的依據(jù),這一論斷很重要,雖然含有唯心主義的成分,但是認為教育包含德、智、體這在當時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其影響一直延伸到現(xiàn)在。(2)教育的作用在分析教育的內容的同時,亞里士多德還論證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形成為人的三個因素:天性、習慣和理性。他認為重視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環(huán)境和正當?shù)男袨橹叙B(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通過教育發(fā)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習慣受理性的領導,人就能成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這三因素中教育顯然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在高度評價教育作用的同時,他并不認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萬能的。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不良環(huán)境中形成壞習慣的人服從理性的領導,對這種人需進行法制。只有當法制、良好的環(huán)境影響、正確的家庭影響和教育形成合力時,人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亞里士多德的這一理論,是后世關于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的理論的雛形,也是盧梭劃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的張本。不同的是盧梭認為后兩者應服從前者,亞里士多德堅持天性、習慣服從于理性的指導??梢?,亞里士多德關于教育作用的觀點,為教育思想的發(fā)展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線索,不愧為教育先驅,他的這些論證在當今社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在學校、家長教育兒童方面還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3)白板說除了用靈魂論解釋教育的內容,用天性、習慣、理性分析教育的關系以外,亞里士多德還以“白板”、“蠟塊”為喻,生動分析了教育過程的作用機制。他在其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用蠟塊與金戒指比喻感覺和感覺對象的關系,感覺只是采納被感覺的東西的形式而不取其質料,“正如蠟塊只把金戒指的印記印在自己身上,而不取黃金本身”。人的靈魂也就像一塊什么也沒有的白板或白紙,它能接收對象的知識。也就是說人接受教育,就如在白板上圖畫,人能吸收外界提供的知識。這種觀點的提出確認知識是從外面經(jīng)過感覺進入意識的,與柏拉圖知識即回憶的理論相對,這是古希臘在認識論上的一個成就,是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一個重要代表;但這個比喻的合理性有限,因為人的靈魂與蠟塊不能等同,感覺印象進入靈魂時,經(jīng)思維加工引起了靈魂的改變,而蠟塊印了戒指后其性質沒有變,這一點亞里士多德的考慮有所欠缺;其次,人與外界關系不是純粹的被動關系,認為外界給什么人就學什么,過于絕對。(4)教育對象最后,亞里士多德還對教育對象做出了規(guī)定,和柏拉圖一樣,他認為,教育是國家的事,人人都應受一樣的教育,認為教育應有法律規(guī)定,這樣才能確保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利。以上這些就是亞里士多德主要的教育觀點,其思想較前人更加系統(tǒng),并且提出許多重要的議題,在世界教育史上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同時,他也沒有把理論停留在紙上,而是結合到自己的實踐中:根據(jù)人的自然發(fā)展,將人的教育進行分期,對實際教育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提倡胎教和嬰幼兒教育,主張優(yōu)生優(yōu)育,控制人口過度增長。游戲對兒童有益,但要選擇健康的游戲;提出初等教育分四科:閱讀、書寫、體育、音樂和繪畫。不同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認為身體的訓練應在智育之前,強調兒童的體育應柔和,避免孩子變殘忍,并要求把音樂列入必修的課程當中;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倡教學與科研結合,研究與實驗結合,講授與自由討論結合,重視孩子的興趣和家庭的教育作用,積累了完善的教育經(jīng)驗。第三章古羅馬的教育一、選擇1.C2.C3.A4.D5.D6.B7.B8.C9.A10.D11.A(解析:這四個都是對雄辯家的要求,但A是昆體良提出的,而不是西塞羅。)12.B13.C14.D15.A16.C(解析:四者思想上是有同有異的,但相比之下,亞里士多德、洛克、培根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包含唯物主義的因素,并且他們教育思想比較偏重世俗性和實用性,而奧古斯丁作為基督教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唯心主義色彩濃厚,認為信仰比知識、理性更重要,與其他幾位差異最大。)二、簡答1.簡單介紹古羅馬各個時期教育的主要內容、形式和教育目標。答:古羅馬教育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很長的一個時期,根據(jù)國家政局的變動,教育的發(fā)展也可以分為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帝國時期三個階段。(1)王政時期的教育由于王政時期羅馬共和國剛建立,國家的各方面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以農業(yè)經(jīng)濟為主。另外,加上征戰(zhàn)需要,國家暫時無暇顧家教育的建設,因而這一時期教育以家庭教育為主;教育內容主要是關于農業(yè)生產和軍事內容;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農民和軍人,為國家的生存服務。(2)共和時期的教育共和時期是古羅馬教育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戰(zhàn)爭結束了,隨著商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羅馬的對外交流增加,學校教育也從中獲得充分的發(fā)展,形成較為完備的教育體制:一是初等學校(亦稱“盧達斯”)。招收7~12歲的兒童。教育內容是讀、寫、算,其中包括《十二銅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視體育和音樂。教學條件簡陋,貴族一般不去,自己雇家庭教師。二是文法學校。是為貴族家庭子女設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級的學校。教育內容是希臘文和拉丁文,此外還學地理、歷史、數(shù)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三是修辭學校。比文法學校更高一級,接收文法學校畢業(yè)的貴族子弟,培養(yǎng)雄辯家(“演說家”)。教育內容是修辭、邏輯、法律、倫理學、數(shù)學、天文學、歷史等。因此共和時期的教育主要形式是私立學校教育,其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演說家。(3)帝國時期的教育羅馬帝國建立后,雖政體和經(jīng)濟的變化,教育也發(fā)生相應變化。首先,國家加強了對初等教育的監(jiān)督和控制,并把私立的文法學校和修辭學校改為國立;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為培養(yǎng)忠于帝國的官吏和順民;再次,決定文法學校和修辭學校教師由國家任免,提高教師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權。這一時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國立教育,內容基本與共和時期相同,但出于鞏固政權的目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官吏和順民。2.簡述昆體良教育思想的大致內容。答:昆體良是羅馬著名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辯術原理》是他二十多年教學工作的總結,體現(xiàn)了他豐富的教學思想,具體看來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主要部分:(1)有關培養(yǎng)雄辯家的教育觀首先,在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務上,昆體良的見解與西塞羅一樣有很大一致性,都主張培養(yǎng)雄辯家。但是在他看來,雄辯家不僅僅是擅長演說的人,還應當是一個具有較高的才能,對于雄辯家來說,才能與德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從一定意義上講,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因為雄辯的主要任務是要宣傳正義和德行,指導人們趨善避惡;因而雄辯家自身的德行很重要,教育的任務應當是培養(yǎng)良好的德行。此外,昆體良還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認為大多數(shù)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賦,都能敏捷地、靈敏地學習。真正天生愚笨不可教的人是罕見的。另一方面他認為,天生的才能只是個人發(fā)展的一種可能性,天賦的發(fā)展有賴于不斷的實踐和教育。但是,教育的作用也不是絕對的,教育應當以人的自然本性為基礎,教育者應當尊重受教育者個性差異和年齡差異。(2)教學觀昆體良的教育思想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使他關于教學問題的一系列主張。首先,在教學的組織形式方面,昆體良提出了分班教學的思想,主張把學生分成班組,在同一時間,由教師對全班組而不是個別學生進行教學,這些見解是班級授課制的萌芽;在課程設置上,他認為專業(yè)知識應當建立在廣博的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在教學方法上,昆體良提倡啟發(fā)誘導和提問解答的方法;此外,昆體良還提出學習與休息交替的教學原則,以防止學生過度疲勞。(3)教師觀昆體良高度重視教師的作用,認為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應當具有全面的素質。①教師應當是德才兼?zhèn)涞?,即教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又教學生做人;②教師對學生應寬嚴相濟;③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當有耐心;(4)教師應當懂得教學藝術,教學簡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淺出;⑤教師要注意到兒童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第四章西歐中世紀的教育一、選擇1.C(解析:都與基督教有關,但是星期日學校不屬于嚴格的基督教辦學形式,是工業(yè)革命后,英國人為解決童工的教育問題而創(chuàng)設的,學習內容涉及基督教《圣經(jīng)》,但后期也有很大世俗性。)2.A3.D4.B5.B6.B7.D8.D9.D10.A11.B12.B13.C二、辨析1.西歐中世紀的騎士教育作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答: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騎士教育是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產物,它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與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權教育。騎士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英勇善戰(zhàn)、忠君敬主的騎士精神和技能。其實施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生到7~8歲為家庭教育階段。兒童在家接受母親教育,內容有宗教知識、道德及身體的養(yǎng)護,這一階段,與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但是,7~8歲以后為禮文教育階段,低一級的貴族將兒子送到高級貴族的家庭中充當侍童,這個階段的教育雖然也是在家庭中進行,但是與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遠,受教育者是在別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14~21歲為侍從教育階段,重點是學習“騎士七技”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弈棋和吟詩,同時還要侍奉領主和貴婦。年滿21歲時,通過授職典禮,正式獲得騎士稱號。所以說,認為騎士教育是一種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確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則是不對的,它是屬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三、簡答1.簡述中世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機構、及其教育內容。答:中世紀是一個被神學色彩籠罩的時代,這一時期也是基督教得到急速發(fā)展的時期。隨著基督教的發(fā)展,大批不是基督教的人也開始涌進教堂,如何把申請入教和剛剛入教的人訓練成為合格的教會人員成為教會的一項教育任務,早期基督教教會學校正是在這種條件下發(fā)展起來的。修道院是中世紀最典型的教會教育機構,由一開始訓練教會成員轉為傳授知識。修道院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準備充當神職人員的人進行教育,以后擴大了范圍,一些并不以神職為生的人也被接納。但兩類學生分開,前者稱為“內學”,畢業(yè)后將終身做圣職。后者稱為“外學”,入修道院只為學習知識,學成后仍為俗人。修道院的學生一般十歲左右入學,學習期限大約為八年。早期的修道院主要強調宗教信仰的培養(yǎng),知識學習的內容不過是簡單的讀、寫、算,以后課程逐漸加多加深,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成為主要課程體系。修道院學校的教師完全由教士擔任,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口授和學生背誦、抄寫相結合。實行個別教學,學生的入學時間、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因人而異。學校的紀律十分嚴格,體罰盛行。2.簡述中世紀教育的總體特征和歷史地位。答:中世紀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期,可以說是教育開始從神學向世俗轉化的一個過渡關鍵,歸納起來,這一時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這么幾種特征:(1)最為重要、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學化。表現(xiàn)為其與神學直接相關、為神學服務,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學化;(2)保守性和發(fā)展的緩慢性;(3)教育討論的范圍與古希臘、羅馬差異大,希臘、羅馬始終是探討少數(shù)人的教育、統(tǒng)治者的教育,中世紀無等級區(qū)別,更具開放性、普遍性;(4)中世紀時期對教育的認識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說教育家對教育的認識往往是與宗教神學、哲學相聯(lián)系的。這些特點中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應該說積極的部分是占主要的,這一階段的教育在歷史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為后來教育的發(fā)展留下很多值得借鑒和利用的東西:(1)從整體上看,中世紀為西方文明的發(fā)展留下了大量遺產;(2)從教育實踐看,同樣是筆財富,它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個學校系統(tǒng),其中包括修道院學校、主教學校、堂區(qū)學校、中世紀大學等多種類型的教育機構,且形成較嚴格的教育制度;(3)從教育思想看,中世紀也并非一無建樹:首先,出于培養(yǎng)信仰考慮,極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見解;其次,中世紀教育家們所提出的關于教學問題的見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第三,中世紀教育家所推崇的經(jīng)院哲學的方法雖有種種弊端,但同時也有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它有訓練思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經(jīng)院哲學雖然力圖調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卻從此為理性的發(fā)展和運用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新材料研發(fā)與產業(yè)化推廣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車庫租賃定金合同4篇
- 2024濕地公園生態(tài)教育展示中心建設合同3篇
- 2024投標聯(lián)合體協(xié)議書模板:新型城鎮(zhèn)化項目合作3篇
- 2025個人股份代持協(xié)議范本與合同履行評估報告4篇
- 2025年度金融產品個人居間推廣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股份代持協(xié)議書(藝術品投資合作)4篇
- 2025年浙江湖州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廣西防城港市港發(fā)控股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工程咨詢服務承諾書
- 青桔單車保險合同條例
- 車輛使用不過戶免責協(xié)議書范文范本
- 《獅子王》電影賞析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部分區(qū)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 DB13-T 5673-2023 公路自愈合瀝青混合料薄層超薄層罩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屆高二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哈爾濱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 2024 smart汽車品牌用戶社區(qū)運營全案
- 中醫(yī)護理人文
- 2024-2030年中國路亞用品市場銷售模式與競爭前景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