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下列有關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史實,先后順序是()①萊克星頓槍聲②波士頓傾茶事件③《獨立宣言》發(fā)表④第一屆大陸會議召開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④②

2.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是

A.香港海員大罷工B.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C.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D.省港大罷工

3.有關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兩國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都是法國移民及其后裔為主的國家

B.都是世界上發(fā)達的農礦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

C.都是經濟欠發(fā)達但能源自給有余的國家

D.都是地廣人稀但糧食不能自給的國家

4.

5.戊戌變法的階級基礎是()

A.農民階級B.愛國知識分子C.地主階級D.民族資產階級

6.太陽系中距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是()

A.水星B.金星C.火星D.彗星

7.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中于城市環(huán)境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交通擁堵、光化學煙霧

B.生活垃圾、酸雨、地下水位下降

C.生活污水、噪聲、光化學煙霧

D.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住房擁擠

8.1519年,率領船隊作環(huán)球試航的葡萄牙人是()A.A.麥哲倫B.達·伽馬C.哥倫布D.迪亞士

9.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是在

A.公元221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6年

10.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是()A.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11.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把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的國家是()

A.英國B.法國C.日本D.德國

12.

27

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正確的是()

13.分別以開齋節(jié)、火把節(jié)、潑水節(jié)為傳統(tǒng)節(jié)H的民族是()

A.哈尼族、朝鮮族、壯族B.蒙古族、滿族、傣族C.回族、彝族、傣族D.土家族、布依族、黎族14.元朝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是()A.尚書省B.中書省C.門下省D.宣政院

15.1939年9月,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下列哪個國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A.法國B.蘇聯(lián)C.波蘭D.英國16.下列洋流屬于西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的是()A.A.加那利寒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灣暖流

D.莫桑比克暖流

17.

22

在世界各大洲中,沒有太陽直射,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又溫和濕潤的洲是

A.亞洲B.大洋洲C.歐洲D.南美洲

18.三省六部制創(chuàng)立于()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

19.鼓浪嶼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

A.地貌類型獨特B.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C.生物多樣性D.多元文化交融

20.

5

唐朝時期,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民族是

A.突厥B.靺鞨C.南詔D.回紇二、簡答題(2題)21.簡述從1953年到1956年我國如何實現(xiàn)了由新民主主義時期向社會主義時期的過渡。

22.概述清朝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11分)三、圖表題(2題)23.讀下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字母A()洲;B()洲;C()洲;E()洋;F()洋;G()洋。(2)D是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站,H是我國另一科學考察站()站。兩站在一年中是否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為什么?(3)該大陸上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受()氣壓影響,常年吹()時針方向的極地東風。(4)每年9月一11月該地上空會出現(xiàn)“臭氧空洞”,其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釋放()化合物,它造成臭氧減少,其危害有①(),②(),為了保護臭氧層,應采取的措施是()2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島以東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島地處()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此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邊界。(3)此島以西隔丹麥海峽與()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經過。(4)此島()資源豐富,首都因此被稱為“無煙城市”。四、非選擇題(5題)25.

26.讀圖9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填寫在橫線上。(5分)

圖9

A.______(國家)

B.______河

C.______(氣候類型)

D.______海

E.______山27.讀圖3—9,完成以下要求:(12分)

(1)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氣溫大致呈________趨勢,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年。

(2)造成氣溫的變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按照因果關系將下列選項的字母代號填在下圖的方框內。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層出現(xiàn)熱膨脹

C.極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沒

E.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高

F.大量燃燒礦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氣溫上升H.大量森林被破壞和砍伐

(3)圖中各項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性。

(4)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我國的熱帶將向北移

B.山地永久積雪的下界上升

C.一月0℃等溫線將向秦嶺一淮河以南移動

D.臺灣島的面積將增大

28.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小分,共6分)

(1)地球在A點時的日期是前后,在B點時北半球的節(jié)氣是。

(2)地球公轉到點附近經過近日點,其公轉速度(快或慢)。

(3)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南北兩方向降低,而且這天后,太陽直射點將自南半球移向北半球。

(4)這一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29.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圖8—7),完成下列要求:(1)在圖8—7中相應位置填出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名稱。(2)從圖8—7中可以看出,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字母__________代表的__________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名稱是字母__________所代表的__________洋。(3)山脈①的名稱為__________,它與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一起共同構成大洲的分界線,山脈的西側為字母__________所代表的__________洲;東側為字母__________所代表的__________洲。(4)②、③分別代表大洲的分界線,其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數(shù)字__________所代表的__________運河。五、問答題(2題)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職官志》

(1)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文中的“帝”指誰?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長官如何稱謂?他們對誰負責?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說的機構變化起了什么作用?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承認農民(雇農包括在內)是抗日與生產的基本力量。故黨的政策是扶助農民,戰(zhàn)輕地主的封建剝削……

(二)承認地主的大多數(shù)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開明紳士并是贊成民主改革的。故黨的政策僅是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更不是打擊贊成民主改革的開明紳士。

——《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jù)地土地政策的決定》

材料二

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土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yōu)檗r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950年)

(1)材料一中的“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剝削”指的是什么土地政策?這一土地政策的實行有什么成效?

(2)依據(jù)材料二說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為什么說這是一次“最徹底的改革”?

參考答案

1.C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波士頓傾茶事件發(fā)生在1773年,第一屆大陸會議召開于1774年的費城,萊克星頓的槍聲發(fā)生在1775年4月,《獨立宣言》發(fā)表于1776年7月4日。

2.C本題考查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1923年,中共領導的京漢鐵路工人舉行政治大罷工,結果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鎮(zhèn)壓,制造了“二七慘案”。這次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和終點。

3.D

4.C

5.D

6.A本題考查太陽系及其成員的有關知識,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自近而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C

8.A

9.B本題考查秦王羸政統(tǒng)一六國的時間。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羸政滅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

10.A

11.A本題考查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把長江流域劃為勢力范圍的國家。英國是最早侵略我國并強迫我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在瓜分中國狂潮的時候,它霸占了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

12.A

13.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民俗風情等知識點?!緫囍笇А课覈?6個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jié)、傣族的潑水節(jié)、回族的開齋節(jié)等。

14.B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朝開創(chuàng)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qū)。在地方設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員掌管省內軍政大權。

15.C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導火索。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fā)動了突然襲擊,英法對德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16.C根據(jù)題中“西半球”這個條件可排除加那利寒流、日本寒流、莫桑比克暖流.

17.C

18.A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朝和隋朝是政治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朝代。三省六部制創(chuàng)立于隋朝,唐代只是在隋朝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這個制度在隋創(chuàng)立、唐代成熟、宋代以后有所發(fā)展變化。與三省六部制度同樣重要的還有隋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這也是在唐代加以完善的重要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在中央設三省六部的官吏制度,廢除魏晉以來選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婆e制中,進士科最為重要。在復習三省六部制度的同時,可以聯(lián)系科舉制度的有關知識一同記憶。

19.DC項在題干中沒有材料提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鼓浪嶼在廈門,故排除A、B、C三項。鼓浪嶼保存了許多18世紀歐美風格的建筑,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樣性,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也是展現(xiàn)閩南移民文化特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以及國際社區(qū)的獨特范例,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因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故選D

20.B

21.(1)1953年黨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規(guī)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逐步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為過渡奠定了經濟基礎。(3)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4)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法律上得到了確認。至此,我們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階段向社會主義階段的過渡,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2.(1)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度源于努爾哈赤晚期設立的五大臣議政王佐理國事制度,后發(fā)展為清王朝宗室貴族中的王與八旗固山額真、議政大臣共同議政的形式。(3分)(2)清朝初期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做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4分)(3)康熙時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年間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索性被撤銷。(4分)23.(1)南美大洋非印度太平大西(2)中山長城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長城站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因為中山站位于南極圈之內,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之外。(3)淡水極地高逆(4)氟氯烴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牧漁業(yè)造成危害停止生產和使用氟利昂制品(1)先確定南美洲、澳大利亞和非洲的位置,然后推斷各大洋的位置。(2)因為中山站在南極圈以內,故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3)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冰的體積占世界冰總體積的90%以上;南極大陸受極地高氣壓控制,外圍吹逆時針方向的極地東風。(4)由于人們使用制冷設備時,釋放出的氟氯烴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層后,通過光化學反應大量消耗臭氧。而大氣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24.(1)東西(2)亞歐美洲生長(3)北美東格陵蘭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熱本題首先考查通過經緯網和島嶼形狀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如半球劃分、板塊構造學說、洋流分布等。

25.26.巴基斯坦恒熱帶季風氣候阿拉伯喜馬拉雅27.(1)上升1998

(2)

注:F、H的位置可以互換;C、B的位置可以互換

(3)整體

(4)AB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有關全球變暖的知識,圍繞全球變暖產生的原因及影響進行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全球變暖的過程進行梳理,從而完成結構圖及相應問題。

第(1)題,通過讀圖即可得到答案。

第(2)題,考查全球變暖的原因,由于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同時森林的破壞,導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減少,進一步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從而使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脹,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區(qū)被淹沒,依據(jù)此過程,從給出的E和A兩框入手,即可繪出正確的框圖。

第(3)題,這種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