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白丸-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神白丸-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神白丸-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神白丸-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神白丸-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95神白丸_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神白丸_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91.1. 組成: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391.2. 功效:小兒心胸噎塞不止,咳嗽。 391.3.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鄭愈方。 39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92. 相似度75%:龍腦丸 392.1. 組成:草龍腦4兩,白礬(燒沸定)4兩,天南星2兩,半夏2兩半(水浸,切作片,用漿水、雪水1鐘半同煎3-5沸,焙干,各稱2兩)。 392.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392.3. 加:草龍腦 392.4. 減:白僵蠶 392.5. 功效:熱痰壅膈,頭目眩重;嶺南瘴氣,意思昏悶;咽喉腫疼,口舌生瘡。 392.6.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七。 393. 相似度75%:辰砂丸 393.1. 組成:辰砂半兩,天南星半兩,白礬半兩,半夏3兩(姜汁搗,作餅,炙令黃)。 393.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393.3. 加:辰砂 403.4. 減:白僵蠶 403.5. 功效:上膈風壅有痰,結(jié)實如梅核及稠濁者。 403.6. 來源:《博濟》卷三。 404. 相似度75%:飛礬丹 404.1. 組成:飛過枯礬2兩(北礬、絳礬尤佳,如無只用通明南礬),半夏(生姜制1宿),天南星(切作片子,用皂角挪,水浸1宿,來日就銚子熬,以水盡為度),白僵蠶1兩(半兩生用,半兩米醋浸1宿)。 404.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04.3. 加:飛過枯礬 404.4. 減:白礬 404.5. 功效:喉閉,小兒急慢驚風,牙關(guān)緊急。 404.6. 來源:《百一》卷五引張承祖方。 405. 相似度75%:滾涎丸 405.1. 組成:天南星(炮)1兩,半夏(慢火炮裂,生姜2兩取汁浸1宿,焙干)1兩,白僵蠶(炒去絲嘴)1兩,豬牙皂角1分(去皮絲,炙黃色)。 405.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05.3. 加:豬牙皂角 405.4. 減:白礬 415.5. 功效:小兒風涎壅盛,咳嗽喘急。 415.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416. 相似度75%:金不換丸 416.1. 組成:天南星(半炮半生)、半夏(半炮半生)、白礬(半生半枯)、皂角(半燒存性,半生去皮)各等分。 416.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16.3. 加:皂角 416.4. 減:白僵蠶 416.5. 功效:大人、小兒經(jīng)久寒嗽。 416.6. 來源:《普濟方》卷一五九引《經(jīng)驗良方》。 417. 相似度75%:救生散 417.1. 組成:白礬、半夏(湯洗去滑,焙)、天南星(生用)各等分。 417.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17.3. 減:白僵蠶 417.4. 功效:卒中風。 417.5.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 418. 相似度75%:龍膽丸 428.1. 組成:草龍膽4兩,白礬(煅)4兩,天南星2兩半,半夏2兩半(水浸,切作片,用漿水雪水各半同煮3-5沸,焙干,各2兩)。 428.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28.3. 加:草龍膽 428.4. 減:白僵蠶 428.5. 功效:痰壅膈熱,頭目昏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凡上壅熱涎諸證。 428.6. 來源:《蘇沈良方》卷五。 429. 相似度75%:乳香半夏丸 429.1. 組成:半夏(湯洗7次,焙干)3兩,天南星(用齏汁煮熟)1兩,白礬(枯)1兩。 429.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29.3. 減:白僵蠶 429.4. 功效:風痰。 429.5.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4210. 相似度75%:天南星散 4210.1. 組成:天南星、半夏、青皮(炒令黃)、白礬(炒)各等分。 4210.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310.3. 加:青皮 4310.4. 減:白僵蠶 4310.5. 來源:方出《續(xù)本事》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三。 4311. 相似度75%:天南星丸 4311.1. 組成:天南星(炮)1錢,半夏(湯洗7次)1錢,白礬(枯)1錢,雄黃(細研)1錢。 4311.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311.3. 加:雄黃 4311.4. 減:白僵蠶 4311.5. 功效:小兒痰多,哮呷喘急咳嗽。 4311.6.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 4312. 相似度75%:天南星丸 4312.1. 組成:天南星1兩(炮裂),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皂莢根皮1兩(銼),白礬半兩(熬令汁盡)。 4312.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312.3. 加:皂莢根皮 4312.4. 減:白僵蠶 4412.5. 功效:膈上風痰,干嘔,不下飲食。 4412.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一。 4413. 相似度75%:皂礬丸 4413.1. 組成:北礬1兩半(如無,用南礬,枯),半夏(姜汁浸1宿,焙)半兩,天南星(切,濃皂角水浸1宿,慢火熬干、焙)半兩,白僵蠶(直,1半醋浸1宿,1半生用)半兩。 4413.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413.3. 加:北礬 4413.4. 減:白礬 4413.5. 功效:小兒急慢驚風涎。 4413.6. 來源:《幼幼新書》卷九引《張氏家傳》。 4414. 相似度67%:墜涎丸 4414.1. 組成:天南星(去皮臍,生用)半兩,白附子(洗,去皮)半兩,川烏尖(去皮臍,生用)1分,白僵蠶(洗凈,直者)1分,白礬(枯)1分,半夏(洗凈,生用)1兩。 4414.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414.3. 加:白附子、川烏尖 4414.4. 功效:咳嗽。 4514.5. 來源:《洪氏集驗方》卷五。。 4515. 相似度60%:皂莢丸 4515.1. 組成:皂莢木白皮(去粗皮,酥炙令黃)1兩,天南星(炮)1兩,白附子(炮)1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1兩,白礬(細研,熬令汁盡)1兩。 4515.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515.3. 加:皂莢木白皮、白附子 4515.4. 減:白僵蠶 4515.5. 功效:勞風,心脾宴滯,痰誕多,喉內(nèi)隘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4515.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三。 4516. 相似度60%:天南星丸 4516.1. 組成:天南星1兩(炮裂),白附子1兩(炮裂),白礬(燒灰)半兩,皂莢子仁1兩(炒令黃),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以生姜1兩,去皮,同搗,灰令干)。 4516.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516.3. 加:白附子、皂莢子仁 4516.4. 減:白僵蠶 4516.5. 功效:婦人風痰,心膈壅滯。 4616.6. 來源:《圣惠》卷六十九。 4617. 相似度60%:倍姜半夏丸 4617.1. 組成:干姜2兩(泡,洗),白礬(枯)1兩,半夏(湯泡7次)1兩,天南星(湯泡7次)1兩,橘紅1兩。 4617.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617.3. 加:干姜、橘紅 4617.4. 減:白僵蠶 4617.5. 功效:痰飲。 4617.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4618. 相似度60%:天南星丸 4618.1. 組成:天南星1兩,半夏(2味并去臍,用生姜自然汁浸3宿,細切,焙干用)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礬1兩半(研細)。 4618.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618.3. 加:人參、白茯苓 4618.4. 減:白僵蠶 4618.5. 功效:妊娠痰飲,膈脘痞悶,嘔逆惡心。 461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4619. 相似度60%:半天丸 4719.1. 組成:半夏2兩,天南星1兩,皂角(炙)2兩,白附子1兩,白礬1兩(生)。 4719.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719.3. 加:皂角、白附子 4719.4. 減:白僵蠶 4719.5. 功效:風痰。 4719.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醫(yī)林方》。 4720. 相似度60%:五珍丹 4720.1. 組成:天南星(炮)1兩,白僵蠶(炒,去絲嘴)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蝎梢(用糯米1合,炒黃黑色,揀去米不用)1兩,半夏(切片,湯浸7遍)1兩。 4720.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720.3. 加:川烏頭、蝎梢 4720.4. 減:白礬 4720.5. 功效:男子、婦人中風,涎潮不語,牙關(guān)緊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4720.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一。 4721. 相似度60%:玉襮丸 4721.1. 組成:半夏(湯洗7次,為末,姜汁和作餅子,焙)2兩,白附子(炮),天南星(炮)各2兩,龍腦(研)1分,白礬(研)1分。 4821.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821.3. 加:白附子、龍腦 4821.4. 減:白僵蠶 4821.5. 功效:風痰氣厥,攻擊頭痛,胸膈不利,嘔逆食少。 4821.6. 來源:《普濟方》卷四十引《博濟》。 4822. 相似度60%:神效丹 4822.1. 組成:豬牙皂角(不蛀者)4兩(粗銼,用羯羊肝1個,切作片子,用水3大碗,煮數(shù)10沸,去肝,用皂角),半夏(揀大而陳者)4兩(用姜汁浸3宿,漉去曬干,每個切作4片,生朱末1兩,同于鐵銚內(nèi)同炒,以半夏黃為度,揀出半夏,用朱末別研入藥),天南星2兩(生用),白礬(明者)2兩(略枯存性),黑牽牛2兩(炒紫色)。 4822.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822.3. 加:豬牙皂角、黑牽牛 4822.4. 減:白僵蠶 4822.5. 功效:小兒諸癇。 4822.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六。 4823. 相似度60%:黑散子 4823.1. 組成: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各等分。 4923.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923.3. 加:豬牙皂角、巴豆 4923.4. 減:白僵蠶 4923.5. 功效: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4923.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七引丁時發(fā)方。 4924. 相似度60%:辰砂丸 4924.1. 組成:辰砂半兩,白礬半兩,半夏3兩,人參1兩,天南星1兩。 4924.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924.3. 加:辰砂、人參 4924.4. 減:白僵蠶 4924.5. 功效:痰飲。 4924.6. 來源:《雞峰》卷十八。 4925. 相似度50%:導(dǎo)痰丸 4925.1. 組成:天南星4兩,半夏4兩,皂角半斤,生姜1斤。 4925.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4925.3. 加:皂角、生姜 5025.4. 減:白僵蠶、白礬 5025.5. 功效:痰飲。 5025.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5026. 相似度50%:丹砂丸 5026.1. 組成:丹砂(研,水飛過)1兩,天南星(炮)1兩,白礬(熬令汁枯)1兩,莽草(炙)半兩。 5026.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026.3. 加:丹砂、莽草 5026.4. 減:半夏、白僵蠶 5026.5. 功效:熱痰壅盛,虛煩躁渴。 5026.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5027. 相似度50%:丁香丸 5027.1. 組成:半夏2兩(以水浸7日,每日早晨換水足,取出令自干),白礬半兩,丁香1分。 5027.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027.3. 加:丁香 5027.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027.5. 功效:胃冷有痰。 5127.6. 來源:《博濟》卷三。 5128. 相似度50%:對姜丸 5128.1. 組成:半夏半斤,天南星半斤,干姜1斤。 5128.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128.3. 加:干姜 5128.4. 減:白僵蠶、白礬 5128.5. 功效:膈有寒痰,嘔逆眩運。 5128.6. 來源:《雞峰》卷十八。 5129. 相似度50%:奪命散 5129.1. 組成:樸消半兩,白礬半兩,天南星半兩。 5129.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129.3. 加:樸消 5129.4. 減:半夏、白僵蠶 5129.5. 功效:喉閉。 5129.6. 來源:《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吉氏家傳》。 5130. 相似度50%:催潮散 5130.1. 組成:天南星1兩,半夏(生)1兩。 5230.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230.3. 減:白僵蠶、白礬 5230.4. 功效:針鐵箭頭等鋒刃器,入皮肉、筋骨害人,不能出。 5230.5.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五引《施圓端效方》。 5231. 相似度50%:除痰丸 5231.1. 組成:天南星(炒)2兩,半夏(湯洗7次)2兩,蛤粉(微炒)1兩,皂角大1挺(去皮弦子,用水1大盞揉汁)。 5231.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231.3. 加:蛤粉、皂角大 5231.4. 減:白僵蠶、白礬 5231.5. 功效:宿飲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頭目昏運。 5231.6.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5232. 相似度50%:滌痰丸 5232.1. 組成:白附子1兩(炮),天南星(湯泡7次)、白僵蠶(直者,炒去絲)、滑石3兩。 5232.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232.3. 加:白附子、滑石 5332.4. 減:半夏、白礬 5332.5. 功效:痰飲。 5332.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5333. 相似度50%:甘露散 5333.1. 組成:白僵蠶(炒)、天南星各等分。 5333.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333.3. 減:半夏、白礬 5333.4. 功效:咽喉腫痛。 5333.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二。 5334. 相似度50%:化痰丸 5334.1. 組成: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葉、人參、茯苓、白礬各等分。 5334.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334.3. 加:薄荷葉、人參、茯苓 5334.4. 減:白僵蠶 5334.5. 功效:痰嗽,頭眩。 5334.6.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五引《衛(wèi)生家寶》。 5435. 相似度50%:虎眼丸 5435.1. 組成:朱砂1分,白僵蠶1分,天南星(生)1分。 5435.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435.3. 加:朱砂 5435.4. 減:半夏、白礬 5435.5. 功效:小兒夜臥不穩(wěn),夢中驚叫,或多虛汗。 5435.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 5436. 相似度50%:紅綿散 5436.1.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2兩(炒),天麻1兩,天南星2兩(切薄片,油焙黃),蘇木節(jié)2兩半(別研)。 5436.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436.3. 加:天麻、蘇木節(jié) 5436.4. 減:半夏、白礬 5436.5. 功效:小兒風濕體熱,頭目不清。 5436.6.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三。 5437. 相似度50%:紅丸子 5437.1. 組成:白礬1-2枚(出火毒),半夏1分(炮),雄黃1錢3分半,朱砂2錢2分半。 5537.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537.3. 加:雄黃、朱砂 5537.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537.5. 功效:一切驚癇。 5537.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八。 5538. 相似度50%:墜痰丸 5538.1. 組成:白礬8兩(于瓦器上枯過,研細,以紙裹埋黃土內(nèi)1宿,出火毒后入藥),半夏(湯洗7遍,焙干,杵末,以生姜汁和作餅子,再焙干稱)2兩,槐花3兩(炒),甘草1斤(慢火炙,銼)。 5538.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538.3. 加:槐花、甘草 5538.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538.5. 功效:涎嗽。 5538.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5539. 相似度50%:二白丸 5539.1. 組成:白僵蠶(炒)半兩,白礬(熬枯)半兩。 5539.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639.3. 減:天南星、半夏 5639.4. 功效:齒痛蚛孔。 5639.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 5640. 相似度50%:袞金丸 5640.1. 組成:干姜(不炮)1兩,真橘皮(不去白,洗)1兩,天南星(生用)1兩,半夏(不湯洗)1兩。 5640.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640.3. 加:干姜、真橘皮 5640.4. 減:白僵蠶、白礬 5640.5. 功效:痰飲。 5640.6. 來源:《百一》卷五。 5641. 相似度50%:奪命散 5641.1. 組成:膽礬1兩(別研),白僵蠶1兩(為末),烏龍尾1兩(別研),天南星半兩(為末)。 5641.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641.3. 加:膽礬、烏龍尾 5641.4. 減:半夏、白礬 5741.5. 功效:喉風。 5741.6. 來源:《普濟方》卷六十一引《衛(wèi)生寶鑒》。 5742. 相似度50%:伏龍肝散 5742.1. 組成:伏龍肝半兩,白礬1分(煅過),白僵蠶(直者,炒)1分,甘草(生)1分。 5742.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742.3. 加:伏龍肝、甘草 5742.4. 減:天南星、半夏 5742.5. 功效:喉痹。 574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二。 5743. 相似度50%:粉霜半夏丸 5743.1. 組成:半夏4兩,白礬3兩,黑牽牛子2兩,粉霜1兩。 5743.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743.3. 加:黑牽牛子、粉霜 5743.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743.5. 來源:《雞峰》卷十八。 5744. 相似度50%:礬夏散 5844.1. 組成:白礬、半夏各等分。 5844.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844.3. 減:天南星、白僵蠶 5844.4. 功效:蝎螫痛不可忍。 5844.5.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 5845. 相似度50%:礬石丸 5845.1. 組成:白礬(枯,研)1兩,芎?1兩,干姜(炮)1兩,半夏(銼碎,生姜汁浸透,同炒)1兩。 5845.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845.3. 加:芎?、干姜 5845.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845.5. 功效:冷痰,不思食。 5845.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5846. 相似度50%:法制半夏 5846.1. 組成:半夏半斤(湯洗49遍,用法酒2升浸1日,焙干),白礬4兩,丁香皮(為末)3兩,草豆蔻(去皮為末)2兩半。 5846.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946.3. 加:丁香皮、草豆蔻 5946.4. 減:天南星、白僵蠶 5946.5. 功效:冷痰、一切諸痰。 5946.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5947. 相似度50%:趁痛丸 5947.1. 組成:草烏頭(不去皮尖)3兩,生干地黃(焙)半兩,天南星半兩,半夏(與南星用姜汁浸1宿,切,焙)半兩,白僵蠶(炒)半兩,烏藥(銼)半兩。 5947.2. 原方對照:天南星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僵蠶1分,白礬(生用)1分。 5947.3. 加:草烏頭、生干地黃、烏藥 5947.4. 減:白礬 5947.5. 功效:走注歷節(jié),諸風軟痛;卒中倒地;跌撲傷損。 5947.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 5948. 相似度50%:滾金丸 59HYPERL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