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將軍湯-證治匯補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四將軍湯-證治匯補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四將軍湯-證治匯補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四將軍湯-證治匯補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四將軍湯-證治匯補卷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0四將軍湯_證治匯補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四將軍湯_證治匯補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21.1. 組成: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21.2. 功效:人壯病實,便秘可下者。 121.3. 來源:《證治匯補》卷三。 12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22. 相似度60%:錫圭丸 122.1. 組成:大戟1錢,甘遂1錢,蕎麥1錢,大黃8分,巴豆7分。 122.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22.3. 加:蕎麥、巴豆 122.4. 減:苦葶疬 122.5. 功效:難產(chǎn)婦小便閉而危急者。 122.6. 來源:《產(chǎn)論翼》。 123. 相似度60%:半邊散 123.1. 組成:芫花(醋浸,焙干)3錢,大戟3錢,甘遂3錢,大黃3錢,土狗7枚(5月內(nèi)取會飛的)。 123.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23.3. 加:芫花、土狗 123.4. 減:苦葶疬 123.5. 功效:水病。 123.6. 來源:《本草綱目》卷四十一引《普濟方》。 134. 相似度60%:辰砂化痰丸 134.1. 組成: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焦)半兩,甘遂(濕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干,又云:水浸冬7,春、秋5日,或水煮亦可)3錢4分,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干)3錢4分,大黃(濕紙裹,爆勿焦,切,焙干,再酒潤炒熟)1兩半,黃柏3兩(焙,炒)。 134.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34.3. 加:芫花、黃柏 134.4. 減:苦葶疬 134.5. 功效:喘。 134.6. 來源:《丹溪心法》卷二。 135. 相似度60%:神佑丸 135.1. 組成: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焙干)、芫花(醋浸煮)各5錢,黑牽牛1兩,大黃1兩。 135.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35.3. 加:芫花、黑牽牛 135.4. 減:苦葶疬 135.5. 功效:治停飲胸滿,濕痹,胃脘痛。 135.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136. 相似度60%:芫花湯 136.1. 組成:芫花(炒黃色)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甘遂(微炒)1兩,甘草(炙,銼)1兩,大戟(去皮,微炒)1兩。 146.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46.3. 加:芫花、甘草 146.4. 減:苦葶疬 146.5. 功效:水腫及腹?jié)M澼飲。 14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147. 相似度60%:小胃丹 147.1. 組成:芫花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酒拌蒸)1兩半,黃柏(炒褐色)2兩。 147.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47.3. 加:芫花、黃柏 147.4. 減:苦葶疬 147.5. 功效:水飲痰熱互結(jié)之肩膊、胸腹疼痛,食積,哮喘,咳嗽,心悸頭眩,帶下。 147.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三因》。 148. 相似度60%:神祐丸 148.1. 組成: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干)半兩,大戟(醋浸煮,焙干用)半兩,芫花(醋浸煮)半兩,黑牽牛1兩,大黃1兩。 148.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58.3. 加:芫花、黑牽牛 158.4. 減:苦葶疬 158.5. 功效:瘴癘瘧疾,昏瞀懊憹;胃脘當心而痛;足閃肭痛,腫起熱痛如火者。腫脹。 158.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159. 相似度50%:回生散 159.1. 組成:甘遂(生用)、黑牽牛(生,取面)、郁李仁(去皮)、檳榔(生用)、大黃(生用)、大戟各等分。 159.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59.3. 加:黑牽牛、郁李仁、檳榔 159.4. 減:苦葶疬 159.5. 功效:傷寒失下或成壞癥,譫言妄語,發(fā)黃發(fā)斑,大便不通,小便如血,內(nèi)有燥糞、蓄血,舌縮神昏。 159.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三。 1510. 相似度50%:甘遂湯 1510.1. 組成:甘遂2分,甘草(炙)2分,黃芩4分,大黃4分。 1510.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510.3. 加:甘草、黃芩 1510.4. 減:大戟、苦葶疬 1610.5. 功效:小兒服湯已得大利,溫熱已解,而滯實不去,心下堅痞滿,不可按,按之則啼,內(nèi)有伏熱。 1610.6.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二引《湯氏寶書》。 1611. 相似度50%:甘遂牽牛子丸 1611.1. 組成:甘遂、牽牛子、大黃各等分。 1611.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611.3. 加:牽牛子 1611.4. 減:大戟、苦葶疬 1611.5. 功效:上部郁熱諸疾,齲齒者。 1611.6. 來源:《名家方選》。 1612. 相似度50%:敷貼腳氣藥 1612.1. 組成:大戟、茱萸、大黃、官桂各等分。 1612.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612.3. 加:茱萸、官桂 1612.4. 減:甘遂、苦葶疬 1612.5. 功效:腳氣。 1612.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一。 1613. 相似度50%:奪命丸 1613.1. 組成:大戟(麩炒)1分,甘遂(炒)1分,苦葶藶半兩(1半生,1半熟),澤瀉1分半。 1713.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713.3. 加:苦葶藶、澤瀉 1713.4. 減:苦葶疬、大黃 1713.5. 功效:水氣腫滿。 171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1714. 相似度50%:第二退水餅 1714.1. 組成:甘遂、大戟。 1714.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714.3. 減:苦葶疬、大黃 1714.4. 功效:水腫病,服第一退水丸未效者。 1714.5. 來源:《三因》卷十四。 1715. 相似度50%:大棗散 1715.1. 組成: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兩,大戟(煨,去皮)1分。 1715.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715.3. 加:芫花 1715.4. 減:苦葶疬、大黃 1715.5. 功效: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短氣,不惡寒,熱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兼及水腫,腹脅脹,酒食積,腸垢積滯,痃癖腎積,蓄熱極痛,上氣久不已。并風熱燥甚,結(jié)于下焦,大小便不通。 1815.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1816. 相似度50%:結(jié)水湯 1816.1. 組成:黃連(去須)1兩,大黃(銼碎,醋拌炒干)1兩,甘遂(微炒)1兩,葶藶(炒令紫)1兩。 1816.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816.3. 加:黃連、葶藶 1816.4. 減:大戟、苦葶疬 1816.5. 功效:水蠱,內(nèi)腫即冷,外腫即熱,氣急無力。 1816.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1817. 相似度50%:大戟湯 1817.1. 組成: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 1817.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817.3. 減:苦葶疬、大黃 1817.4. 功效:水蠱,水腫。 1817.5.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1818. 相似度50%:南呂丸 1818.1. 組成:黃芩4兩,甘遂2錢,青礞石2錢,大黃8錢。 1918.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918.3. 加:黃芩、青礞石 1918.4. 減:大戟、苦葶疬 1918.5. 功效:諸痰飲咳嗽,大便不利者。 1918.6. 來源:《家塾方》。 1919. 相似度50%:大戟散 1919.1. 組成:大戟、大黃、木香、商陸各等分。 1919.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919.3. 加:木香、商陸 1919.4. 減:甘遂、苦葶疬 1919.5. 功效:水氣。 1919.6. 來源:《普濟方》卷一九二。 1920. 相似度50%:大黃甘遂湯 1920.1. 組成: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 1920.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1920.3. 加:阿膠 1920.4. 減:大戟、苦葶疬 1920.5. 功效:婦人產(chǎn)后,水與血結(jié)于血室,少腹?jié)M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jié)M痛者。婦人少腹?jié)M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jié)在血室也。經(jīng)水不調(diào),男女癃閉,小腹?jié)M痛者;淋毒沉滯,梅淋小腹?jié)M痛不可忍,尿膿血者。膨脹,瘀血內(nèi)阻,水氣內(nèi)停,腹大堅滿,脈絡(luò)怒張,脅腹攻痛,大便難,小便澀,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2020.6. 來源:《金匱》卷下。 2021. 相似度50%:趁痛丸 2021.1. 組成:甘遂、大戟、芫花、黑牽牛各等分。 2021.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021.3. 加:芫花、黑牽牛 2021.4. 減:苦葶疬、大黃 2021.5. 功效:走注疼痛,婦人經(jīng)脈注滯,水腫腹脹。 2021.6. 來源:《宣明論》卷十三。 2022. 相似度50%:趁痛丸 2022.1. 組成: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 2022.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022.3. 加:白芥子 2022.4. 減:苦葶疬、大黃 2022.5. 功效:痰飲停于胸脅,或流竄經(jīng)絡(luò),致胸脅、腰背、手足、頭項走竄疼痛,坐臥不安,飲食乏味;痰核瘰疬。 2022.6. 來源:《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2123. 相似度50%:比圣餅子 2123.1. 組成:大戟1兩,甘遂1兩。 2123.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123.3. 減:苦葶疬、大黃 2123.4. 功效:十種水氣腹脹。 2123.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2124. 相似度50%:大陷胸湯 2124.1. 組成:大黃6兩(去皮),芒消1升,甘遂1錢匕。 2124.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124.3. 加:芒消 2124.4. 減:大戟、苦葶疬 2124.5. 功效:結(jié)胸證。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結(jié),日晡潮熱,或短氣躁煩,舌上燥而渴,脈沉緊有力?,F(xiàn)用于腸梗阻、膽道感染、膽石病、急性胰腺炎等見有上述證候者。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反惡寒,表未解,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膈內(nèi)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nèi)陷,心下因硬,則為結(jié)胸;傷寒6-7日,結(jié)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結(jié)胸,無大熱,水結(jié)在胸脅,但頭微汗出者;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下之,不大便5-6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各類腹腔炎癥發(fā)展到嚴重階段而出現(xiàn)的腸麻痹、腸梗阻;膽道系統(tǒng)感染和膽石??;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單純性腸梗阻腸腔積液較多者;幽門梗阻、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里壯里實者。 2124.6. 來源:《傷寒論》。 2225. 相似度50%:十棗丸 2225.1. 組成: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 2225.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225.3. 加:芫花 2225.4. 減:苦葶疬、大黃 2225.5. 功效:水氣,四肢浮腫,上氣喘急,大小便不利。 2225.6.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2226. 相似度50%:朱雀湯 2226.1. 組成:甘遂1分,芫花1分,大戟3分。 2226.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226.3. 加:芫花 2226.4. 減:苦葶疬、大黃 2226.5. 功效:久病癖飲,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時頭眩痛,苦攣,眼睛、身體、手足、十指甲盡黃;亦療脅下支滿飲,輒引脅下痛。 2226.6. 來源:《外合》卷八引《深師方》。 2227. 相似度50%:仲呂丸 2227.1. 組成:大黃6兩,甘遂3兩,牽牛子3兩。 2327.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327.3. 加:牽牛子 2327.4. 減:大戟、苦葶疬 2327.5. 功效:水毒,大小便不通者。 2327.6. 來源:《家塾方》。 2328. 相似度50%:元戟膏 2328.1. 組成: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 2328.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328.3. 加:芫花、海藻 2328.4. 減:苦葶疬、大黃 2328.5. 功效:腹?jié)M如石,或陰囊腫大。 2328.6. 來源:方出《醫(yī)宗必讀》卷七,名見《仙拈集》卷一。 2329. 相似度50%:癭瘤膏 2329.1. 組成:甘遂3錢,大戟3錢,芫花3錢,白砒5分。 2329.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329.3. 加:芫花、白砒 2329.4. 減:苦葶疬、大黃 2329.5. 功效:一切痰瘤。 2429.6. 來源:《瘍科遺編》卷下。 2430. 相似度50%:一字湯 2430.1. 組成:甘遂1兩,大戟(去皮)1兩。 2430.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430.3. 減:苦葶疬、大黃 2430.4. 功效:水氣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2430.5.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2431. 相似度50%:消瘤二反膏 2431.1. 組成:甘草、大戟、芫花、甘遂。 2431.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431.3. 加:甘草、芫花 2431.4. 減:苦葶疬、大黃 2431.5. 功效:癭瘤、瘰疬、結(jié)核。 2431.6. 來源:《外科大成》卷四。 2432. 相似度50%:陷胸湯 2432.1. 組成:大黃2兩,栝樓實2兩,黃連2兩,甘遂1兩。 2432.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432.3. 加:栝樓實、黃連 2532.4. 減:大戟、苦葶疬 2532.5. 功效:胸中心下結(jié)積,飲食不消。 2532.6. 來源:《千金》卷十一。 2533. 相似度50%:沒藥丸 2533.1. 組成:檳榔7個(面裹衣,煨),大戟半兩,大黃1兩(蒸)。 2533.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533.3. 加:檳榔 2533.4. 減:甘遂、苦葶疬 2533.5. 功效:月經(jīng)不利,漸結(jié)成塊,腹脹如蠱。 2533.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三四。 2534. 相似度50%:搜風散 2534.1. 組成:大戟1錢,甘遂1錢,大黃1錢,檳榔1錢,牽牛(炒)1錢,青皮半錢。 2534.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534.3. 加:檳榔、牽牛、青皮 2534.4. 減:苦葶疬 2534.5. 功效:腮下腫。 2534.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2535. 相似度50%:控涎丹 2635.1. 組成: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2635.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635.3. 加:真白芥菜子 2635.4. 減:苦葶疬、大黃 2635.5. 功效: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2635.6.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2636. 相似度50%:十棗湯 2636.1. 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 2636.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636.3. 加:芫花 2636.4. 減:苦葶疬、大黃 2636.5. 功效:水飲內(nèi)停??韧傩孛{引痛,心下痞硬,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脈沉弦,現(xiàn)用于結(jié)核性胸膜炎,慢性腎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而體質(zhì)尚實者。太陽中風,下利嘔逆。其人??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表里未和者。懸飲;咳家,其脈弦,為有水;支飲家,咳煩胸中痛。水腫腹脹,并酒食積脹,痃癖堅積,蓄熱,暴痛,瘧氣久不已;風熱燥甚,結(jié)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實熱腰痛,及小兒熱結(jié),乳癖積熱,作發(fā)驚風潮搐,斑疹熱毒不能了絕者。積疳,遍身浮腫。帶下,濕而挾熱,大便或泄或閉,小便塞,脈澀而氣盛。 2636.6. 來源:《傷寒論》。 2637. 相似度50%:三圣散 2737.1. 組成:甘遂(銼,炒)半兩,芫花(醋浸,炒)半兩,大戟(銼,炒)3分。 2737.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737.3. 加:芫花 2737.4. 減:苦葶疬、大黃 2737.5. 功效:久病飲癖停痰,及支飲脅滿,輒引脅下痛。 2737.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2738. 相似度50%:三花神祐丸 2738.1. 組成:甘遂半兩,大戟半兩,芫花(醋拌濕,炒)半兩,牽牛2兩,大黃1兩(為細末),輕粉1錢。 2738.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738.3. 加:芫花、牽牛、輕粉 2738.4. 減:苦葶疬 2738.5. 功效:中滿腹脹,喘嗽淋悶,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久病不已,黃瘦困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涎嗽,頭目旋運;瘧疾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痰飲嘔逆;婦人經(jīng)病不快,帶下淋瀝,無問赤白;男子婦人傷寒,濕熱腹?jié)M實痛,久新瘦弱,久新腰痛,一切下?。恍后@疳積熱,乳癖腫滿。陽水腫脹,大小便秘。 2738.6. 來源:《宣明論》卷八。 2739. 相似度50%:如神丸 2839.1. 組成:芫花5分,甘草5分,大戟5分,大黃3分。 2839.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839.3. 加:芫花、甘草 2839.4. 減:甘遂、苦葶疬 2839.5. 功效:腳氣腫滿,氣沖心,氣急不可忍者。 2839.6. 來源:《名家方選》。 2840. 相似度50%:牛黃利膈丸 2840.1. 組成:大黃4兩,黑牽牛(頭末)4兩,甘遂半兩,芒消3兩。 2840.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840.3. 加:黑牽牛、芒消 2840.4. 減:大戟、苦葶疬 2840.5. 功效:新久積聚,胸脅脹滿。 2840.6.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九引《海岱居士方》。 2841. 相似度50%:蜜膩散 2841.1. 組成:大黃(煨,銼,搗末)3錢,牽牛子(生杵為末)3錢,甘遂(炒微黃,搗為末)1錢,膩粉半錢。 2841.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841.3. 加:牽牛子、膩粉 2841.4. 減:大戟、苦葶疬 2941.5. 功效:風熱氣盛,大小腸秘澀。 2941.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七。 2942. 相似度50%:白圣散 2942.1. 組成:樟柳根3兩,大戟2兩半,甘遂1兩(炒)。 2942.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942.3. 加:樟柳根 2942.4. 減:苦葶疬、大黃 2942.5. 功效:產(chǎn)后腹大堅滿,喘不能臥。 2942.6. 來源:《保命集》卷下。 2943. 相似度50%:葶藶散 2943.1. 組成:葶藶(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 2943.2. 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 2943.3. 加:葶藶、防己 2943.4. 減:苦葶疬、大黃 2943.5. 功效:小兒水腫氣粗。 2943.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六。 29原方組成: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功效:人壯病實,便秘可下者。來源:《證治匯補》卷三。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60%:錫圭丸組成:大戟1錢,甘遂1錢,蕎麥1錢,大黃8分,巴豆7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蕎麥、巴豆減:苦葶疬功效:難產(chǎn)婦小便閉而危急者。來源:《產(chǎn)論翼》。相似度60%:半邊散組成:芫花(醋浸,焙干)3錢,大戟3錢,甘遂3錢,大黃3錢,土狗7枚(5月內(nèi)取會飛的)。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土狗減:苦葶疬功效:水病。來源:《本草綱目》卷四十一引《普濟方》。相似度60%:辰砂化痰丸組成: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焦)半兩,甘遂(濕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干,又云:水浸冬7,春、秋5日,或水煮亦可)3錢4分,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干)3錢4分,大黃(濕紙裹,爆勿焦,切,焙干,再酒潤炒熟)1兩半,黃柏3兩(焙,炒)。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黃柏減:苦葶疬功效:喘。來源:《丹溪心法》卷二。相似度60%:神佑丸組成: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焙干)、芫花(醋浸煮)各5錢,黑牽牛1兩,大黃1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黑牽牛減:苦葶疬功效:治停飲胸滿,濕痹,胃脘痛。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相似度60%:芫花湯組成:芫花(炒黃色)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甘遂(微炒)1兩,甘草(炙,銼)1兩,大戟(去皮,微炒)1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甘草減:苦葶疬功效:水腫及腹?jié)M澼飲。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相似度60%:小胃丹組成:芫花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酒拌蒸)1兩半,黃柏(炒褐色)2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黃柏減:苦葶疬功效:水飲痰熱互結(jié)之肩膊、胸腹疼痛,食積,哮喘,咳嗽,心悸頭眩,帶下。來源:《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三因》。相似度60%:神祐丸組成: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干)半兩,大戟(醋浸煮,焙干用)半兩,芫花(醋浸煮)半兩,黑牽牛1兩,大黃1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黑牽牛減:苦葶疬功效:瘴癘瘧疾,昏瞀懊憹;胃脘當心而痛;足閃肭痛,腫起熱痛如火者。腫脹。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相似度50%:回生散組成:甘遂(生用)、黑牽牛(生,取面)、郁李仁(去皮)、檳榔(生用)、大黃(生用)、大戟各等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黑牽牛、郁李仁、檳榔減:苦葶疬功效:傷寒失下或成壞癥,譫言妄語,發(fā)黃發(fā)斑,大便不通,小便如血,內(nèi)有燥糞、蓄血,舌縮神昏。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三。相似度50%:甘遂湯組成:甘遂2分,甘草(炙)2分,黃芩4分,大黃4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甘草、黃芩減:大戟、苦葶疬功效:小兒服湯已得大利,溫熱已解,而滯實不去,心下堅痞滿,不可按,按之則啼,內(nèi)有伏熱。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二引《湯氏寶書》。相似度50%:甘遂牽牛子丸組成:甘遂、牽牛子、大黃各等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牽牛子減:大戟、苦葶疬功效:上部郁熱諸疾,齲齒者。來源:《名家方選》。相似度50%:敷貼腳氣藥組成:大戟、茱萸、大黃、官桂各等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茱萸、官桂減:甘遂、苦葶疬功效:腳氣。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一。相似度50%:奪命丸組成:大戟(麩炒)1分,甘遂(炒)1分,苦葶藶半兩(1半生,1半熟),澤瀉1分半。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苦葶藶、澤瀉減:苦葶疬、大黃功效:水氣腫滿。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相似度50%:第二退水餅組成:甘遂、大戟。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減:苦葶疬、大黃功效:水腫病,服第一退水丸未效者。來源:《三因》卷十四。相似度50%:大棗散組成:芫花(微炒)1分,甘遂(炙)半兩,大戟(煨,去皮)1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芫花減:苦葶疬、大黃功效: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短氣,不惡寒,熱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兼及水腫,腹脅脹,酒食積,腸垢積滯,痃癖腎積,蓄熱極痛,上氣久不已。并風熱燥甚,結(jié)于下焦,大小便不通。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相似度50%:結(jié)水湯組成:黃連(去須)1兩,大黃(銼碎,醋拌炒干)1兩,甘遂(微炒)1兩,葶藶(炒令紫)1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黃連、葶藶減:大戟、苦葶疬功效:水蠱,內(nèi)腫即冷,外腫即熱,氣急無力。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相似度50%:大戟湯組成: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減:苦葶疬、大黃功效:水蠱,水腫。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相似度50%:南呂丸組成:黃芩4兩,甘遂2錢,青礞石2錢,大黃8錢。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黃芩、青礞石減:大戟、苦葶疬功效:諸痰飲咳嗽,大便不利者。來源:《家塾方》。相似度50%:大戟散組成:大戟、大黃、木香、商陸各等分。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木香、商陸減:甘遂、苦葶疬功效:水氣。來源:《普濟方》卷一九二。相似度50%:大黃甘遂湯組成: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原方對照:甘遂、大戟、苦葶疬、大黃。加:阿膠減:大戟、苦葶疬功效:婦人產(chǎn)后,水與血結(jié)于血室,少腹?jié)M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jié)M痛者。婦人少腹?jié)M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jié)在血室也。經(jīng)水不調(diào),男女癃閉,小腹?jié)M痛者;淋毒沉滯,梅淋小腹?jié)M痛不可忍,尿膿血者。膨脹,瘀血內(nèi)阻,水氣內(nèi)停,腹大堅滿,脈絡(luò)怒張,脅腹攻痛,大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