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_第1頁
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_第2頁
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_第3頁
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_第4頁
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詩歌鑒賞之贈友送別詩鑒賞第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一、類型特征人間最難舍的情就是“別情”?!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保ń停叭耸浪狼拔┯袆e。”(李商隱)。當(dāng)離人的眼淚化成鉆石,當(dāng)離別的悲歌化為永恒的樂章,讓我們期待重逢在燦爛的季節(jié)!讓我們走進(jìn)送別詩,去感受詩歌美麗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長韻味,詩歌優(yōu)美的詞句中蘊(yùn)含的深沉魅力

第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送別詩,即人們送行時表達(dá)離別之情的詩歌,是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詩詞題目往往有“贈、別、送”等字眼。解題時要注意誰送誰,誰要走誰不走。同時還要掌握其他藝術(shù)特點,有的格調(diào)豪放曠達(dá),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蘊(yùn)籍、有的用語淺近不事雕琢,卻“境近意遠(yuǎn),詞淺情深”。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dá),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shè)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友情難別(如李白《贈汪倫》)、親情難分(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還是愛情難舍(如柳永《雨霖鈴》),送別詩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因此有名家言:“大抵送別詩妙在寫情”。在這些“情”中,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文人墨客或直接抒寫依依不舍離別之情,或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或安慰勸誡,或叮嚀囑咐,或言志祝福,或兼而有之,表達(dá)了多種多樣復(fù)雜難遣的離愁別緒,構(gòu)成古典詩詞園中的一大景觀。第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二、歷史淵源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從先秦《詩經(jīng)》到兩漢的樂府,從唐代詩歌到宋元詞曲以至明清的詩文,離別之情唱之不盡,一如長江之水源遠(yuǎn)流長。第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相見時難別亦難”,考究中國送別詩產(chǎn)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1.從“送別”的角度來說:首先,交通不便。中國古代土地遼闊,交通卻十分落后,行舟騎馬耗時巨大,親朋好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因此,中國自古就有盼團(tuán)聚,苦別離的傳統(tǒng)。其次,通訊滯后。由于交通影響,科技不興,親朋好友一旦別離就無法及時聯(lián)絡(luò),難報平安,也難知曉對方的近況,即使書信送達(dá)也已時過境遷,這不免也給離別蒙上了一層濃霧。再次,社會混亂。漫長的路途上,且不說荒山野嶺,波濤洶涌這些“天災(zāi)”,就是盜賊橫行,戰(zhàn)亂頻發(fā)這些“人禍”也使前途難測的陰影襲上離人心頭,每一次的分別都有可能是永訣,因此古人常把“生離”與“死別”聯(lián)系在一起,更添一層痛楚。第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2.再者,離別的具體緣由亦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或為拜師游學(xué),或為求取功名,或為生活所迫,或為仕途奔走,或為建功立業(yè),或為戰(zhàn)爭充軍,或為遭遣貶謫,不得不遠(yuǎn)走異域而離別親人、戀人、友人,都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正所謂“一別心知兩地秋”“中間消息兩茫然”。

3.從“詩”的角度來說,作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興起較早,發(fā)展較快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詩歌言志、抒情的功能無疑成為送別的最佳載體。所謂“吟詩話別”,人們重視離別,逢別必送,贈之以詩,以詩為禮成為古代一種流行的社會風(fēng)氣,這也為送別詩的繁興奠定了基礎(chǔ)。第6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三、常見意象1、夕陽、日暮、月夜?!獣r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傍晚月夜等時間意象。莫非古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把離別與夕陽、日暮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dá)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相協(xié)調(diào),對于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與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相協(xié)調(diào)(情景交融)傍晚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反襯)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亮含有思鄉(xiāng)、思親的象征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烘托)第7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如: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虾迫凰投攀闹稀纺钊ト?,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蹙S《山中送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畎住端陀讶恕纷聿怀蓺g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第8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2、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亻L亭。古時在城外驛道旁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別。往往在亭中設(shè)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后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馈队炅剽彙穭趧谕?。勞勞亭,三國時期東吳時建,位于南京,離建康古城大約十五里。在古漢語中,勞勞表示非常憂傷。我國成語中,就有“勞燕分飛”之說。勞勞亭的由來,是借用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钡脑娋渲?。即描寫焦仲卿和妻子劉蘭芝被迫分離,兩人戀戀不舍而送別。自東吳后,故人即以此為送別點。如: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第9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如:謝亭離別處,風(fēng)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畎住吨x公亭》。反復(fù)不斷的離別,使優(yōu)美的謝亭風(fēng)景也染上一層離愁了。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里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里,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里分手。如: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濱,是著名的水濱送別地。一是指某一地區(qū)中位于這個地區(qū)南側(cè)的水浦,再一個是指河流的分口處。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也是一個表離情別緒的意象,多用于水邊送行。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拙右住赌掀謩e》

第10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3、楊柳,草,酒——物楊柳。從《詩經(jīng)》中“昔我往也,楊柳依依”開始,“柳”便與離別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古人送別時折柳相贈,所以楊柳便成了一個離情別緒的意象。其產(chǎn)生的原因大體有三:“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纖柔細(xì)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能夠傳達(dá)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xí)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如: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fēng)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馈队炅剽彙窏盍鴸|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踔疁o《送別》

第1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草。草總是離別相思懷人聯(lián)系在一起,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耙荒暌欢却翰菥G”,草隨時序而流轉(zhuǎn),易于觸動久別的憂思。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喻離別的愁緒,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在空間的展布上,碧草連天,似將人的思念引向遠(yuǎn)方,遙無涯際。如: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遠(yuǎn)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獦犯断嗪透柁o飲馬長城窟行》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李煜《清平樂》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冻o·淮南小山·招隱士》第1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酒。古人離別多設(shè)宴餞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楊載《詩法家數(shù)》),“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相看不忍別,更進(jìn)手中杯?!畎住端鸵箐印啡漳壕菩讶艘堰h(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S渾《謝亭送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吨傺汀短K幕遮》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吨傺汀队中小穯柸碎g,誰管別離愁?杯中物。——辛棄疾《滿江紅》第1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4、勞歌、離歌、驪歌、陽關(guān)三疊勞歌。本指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后成為送別的代稱。驪歌。即離歌,離別時唱的歌。陽關(guān)三疊。在詩歌中常寄予思鄉(xiāng)及離別的情感。5、此外,寒蟬、陽關(guān)、古道、西風(fēng)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guān)的意象。

第1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四、思想內(nèi)容1、依依不舍的留戀。表達(dá)了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別后的孤寂惆悵之情,情調(diào)大都依戀而傷感。表達(dá)對離人眷戀不舍、依依惜別之情以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如直接書寫離情別意的詩歌:李白《贈汪倫》《金陵酒肆留別》、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白居易《南浦別》。如: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畎住端陀讶恕?/p>

第1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2、情深意長的勉勵。表達(dá)詩人豁達(dá)的胸襟和豪放的氣度,寄托對友人誠摯的安慰積,極奮發(fā)的勉勵、贊頌和祝愿。詩作內(nèi)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醪端投派俑问翊ā非Ю稂S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第16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3、坦陳心志的告白;詩人多在艱難困厄之際,借詩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借送別言志。這一類送別詩,以送別為題,但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dá)自己的志向或懷抱。

如: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

第17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4、前途艱險的擔(dān)憂。別后情境的想象、擔(dān)憂與對友人的思念。表達(dá)出詩人對友人前行或自己未來的擔(dān)憂之情。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泊河處?天涯一望斷人腸?!虾迫弧端投攀闹稀返?8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5、以別為名的感慨。在離別之意中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人生感慨。即寄無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別之中。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第19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五、常用技巧

1、直接抒情如唐詩人高適意境高遠(yuǎn)的七絕《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的前兩句以粗獷筆調(diào)和白描手法,繪出一幅北國寒冬圖:日暮黃昏,大雪紛飛,于北風(fēng)狂吹中,惟見遙空斷雁,寒云出沒。這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風(fēng)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詩人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接著,作者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敘寫離情,激勵友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風(fēng)格,以它的真誠情誼和堅強(qiáng)信念為灞橋柳色和渭城風(fēng)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第20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即寄托,“寓情于景”顧名思義,即將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上,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常用技法之一。在送別詩中,詩人常常將離愁別緒寄托于眼前之景,即景抒情,借景表意。景物或作為環(huán)境背景烘托離情,如高適《別董大》:“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千里黃云白日曛”,或直接借景言情,情從景出,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都看出景物在送別詩中已不僅僅是客觀存在的表現(xiàn),也是主觀情感的寫照。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鑒賞送別詩時一定要抓住景物及其客觀特點、主觀寄托進(jìn)行分析。如:唐詩人劉長卿虛處藏神、用筆神妙的五絕《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yuǎn)。第21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借樂景襯哀情。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首句寫離人乘舟而去,點明送別。第二句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xié)調(diào),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dāng)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jié)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yùn),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jié)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第22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3、想象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所謂“虛實結(jié)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把對眼前的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jié)合起來。這也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法,詩人常常將眼前之景與虛想之景結(jié)合起來描寫,在時空跳躍中拓展境界,抒寫心懷。在送別詩中,詩人在實寫眼前之景外,還常常想象分別后的場面,通過虛寫別后之景,更添此刻分別之愁。如柳永在《雨霖鈴》中先實寫眼前之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接著虛寫別后之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通過實與虛的結(jié)合,推發(fā)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千古絕唱?!端蜕蜃痈V瓥|》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第23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4、托物寄情,多用比喻托物寄情,類似于托物言志,就是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物之上。送別等情誼是一種無形的、抽象的東西,要化抽象為具體,把無形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就需要借助多種藝術(shù)手段,包括托物寄情。唐代詩人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中寫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就借冰心、玉壺比擬自己的操守和品格,以此告慰親友。如嚴(yán)維在《丹陽送韋參軍》中寫道:“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就用“水悠悠”來比喻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第24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杜牧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七絕《贈別二首》(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三、四兩句描寫別情,作者沒有正面表現(xiàn),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常帶著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在詩人的眼里,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蠟燭擬人化了。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了。結(jié)句的“到天明”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第25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六、真題例一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年江西卷】送人歸京師①陳與義②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分)(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第26頁,共29頁,2022年,5月20日,8點53分,星期六

(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分)【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窘馕觥勘绢}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課文中經(jīng)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