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I電信詐騙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目錄TOC\o"1-4"\u前言 1一、電信詐騙概述 1(一)電信詐騙的特點 11.侵害對象的廣泛性 12.犯罪具有隱蔽性 23.犯罪具有很強的集團性和組織性 24.犯罪迅速朝跨境、跨國方向發(fā)展 2(二)電信詐騙行為滋生的原因 31.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完善 32.個人信息保護不力 33.電信、金融等相關行業(yè)監(jiān)管不嚴 34.民眾對詐騙信息的防范意識較弱 45.電信詐騙犯罪的低成本和低風險 4二、有關電信詐騙行為的立法現(xiàn)狀 4(一)當前電信詐騙行為適用詐騙罪的立法 5(二)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理解 51.中立行為可以入罪 52.該罪成立須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 6三、電信詐騙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探討 6(一)電信詐騙中的共同犯罪認定問題 61.主從犯認定需要進行個案分析 62.明確“取款人”的刑事責任 7(二)跨國犯罪問題 71.加強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作 82.解決刑事管轄權的沖突 8結語 8PAGE10前言隨著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詐騙技術與網絡,電話等媒介相結合,產生了電信詐騙這種犯罪形式。電信詐騙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面對面”式的詐騙形式,成為當今社會詐騙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主要手段。根據(jù)公安部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電信詐騙案件已經超過60萬件。當年全國曾收到詐騙信息的人數(shù)近4.5億,意味著全國有1/3的人曾經在各種渠道收到此類詐騙的信息。同時電信詐騙已經向集團化犯罪,跨國犯罪發(fā)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大規(guī)模的犯罪問題,嚴重危害到世界各國民眾的財產安全和社會秩序穩(wěn)定。這帶來了司法實踐中如何處理電信詐騙中的共同犯罪問題。由于電信詐騙的類型眾多,日新月異,且犯罪集團角色眾多,因此,在認定共同犯罪方面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再者,由于電信詐騙集團往往身處國外或者將詐騙使用的網絡服務器設置于國外,因而在司法上就解決跨國調查取證,抓捕嫌疑人,追贓和協(xié)調各國刑事管轄權等問題。本文將通過多個實際案例研究在管制電信詐騙犯罪中所涉及的問題,并且提出符合刑法規(guī)制的建議,從而減少電信詐騙犯罪所帶來的社會危害,這是本文的意義所在。一、電信詐騙概述電信詐騙是一種以電子信息服務為載體實施的詐騙犯罪。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詐騙形式,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利用電子媒介傳播虛假信息,致使民眾產生認知錯誤,進而騙取民眾財產。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通訊科學的突破,電子通訊技術得到高度普及,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的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使得人類進行信息交換的方式不斷豐富?,F(xiàn)代通訊工具包括電視、電報、電話和網絡通訊等,其中人們利用手機和電腦進行網絡通訊已經成為現(xiàn)代極為重要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通訊技術在便利了民眾信息交流的同時,也給詐騙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工具,電信詐騙就此誕生。(一)電信詐騙的特點1.侵害對象的廣泛性眾所周知,現(xiàn)代通訊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且網絡時代早已來臨。人們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各式各樣的通訊工具,比如微信、QQ、電子郵箱、手機短信、電話等。區(qū)別于傳統(tǒng)詐騙犯罪,進行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這些通訊工具進行大規(guī)模的低成本的詐騙信息傳播。比如說微信軟件中的群發(fā)功能,犯罪分子在進入一個微信群之后,遍可以在群里對其他微信群里的人進行信息傳播;還有針對某一地區(qū)中所有的手機號碼發(fā)布“中獎”、“銀行要求進行賬戶變更”等詐騙短信,要求詐騙對象收到短信后,先匯款到指定銀行賬戶進行“兌獎”、“變更賬戶”等操作。由于這類傳播方式所需的價格非常低廉,甚至是免費的,而且傳播的范圍非常廣泛,可以涉及的對象眾多,同一套詐騙說辭可以運用于全國各地區(qū),運用于社會各階層人員。因此,相比于傳統(tǒng)詐騙需要與詐騙對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電信詐騙更容易操作,犯罪網絡涵蓋的范圍也更大,造成的社會危害也更大。2.犯罪具有隱蔽性在電信詐騙案中,受害者往往并不認識或者見過犯罪分子,在得知自己受騙后,除了能提供詐騙短信或者犯罪分子的QQ號碼等信息之外,難以給公安機關提供其他有效的偵辦線索。犯罪團伙的高層也會利用現(xiàn)代科技遠程遙控團伙中的其他成員進行犯罪,不在同一處進行。再者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前,一般都會研究好如何更改上網的IP地址或者利用國外的IP地址上網,往往很難追蹤。而我國手機號碼實名制認證和銀行卡實名認證尚不完善,犯罪分子在收到匯款之后,往往會轉移至國外金融機構或者轉換成網絡虛擬貨幣,也極大地增加了破案難度。因此,電信詐騙犯罪具有隱蔽性。3.犯罪具有很強的集團性和組織性傳統(tǒng)詐騙中也經常具有集團性和組織性。犯罪團伙中的每個成員各司其職,很多都曾經收到專業(yè)的訓練,讓受害者難以發(fā)現(xiàn)破綻。在這一方面,電信詐騙有過之而無不及。由于詐騙中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設備,很多電信詐騙團伙中都設置類似“科技部”的機構,專門從事租用境外網絡服務器,尋找網絡漏洞等與高新技術有關的工作。同樣的,負責取款,發(fā)布詐騙信息,轉移資金等工作也有專人負責。團伙運作的專業(yè)化程度與公司無異。一些團伙會把犯罪主體藏匿于不同地區(qū),團伙成員也散居不同地方,相互之間依靠互聯(lián)網、電話進行溝通、合作。近年來還出現(xiàn)了家族式的電信詐騙集團。在2017年1月,我國警方就曾經破獲了一起由家族成員協(xié)作實施的電信詐騙犯罪案件。7名涉案人員都是來自我國賓陽的同一家族,主要在網上散布各類詐騙信息,成功騙取了全國各地的數(shù)十人的財產,涉案金額達上百萬之多。這個家族式的團伙分為幾個小分支,分別于廣東和廣西不同地區(qū)實施犯罪鏈條里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比如詐騙窩點在廣東東莞,主要有人負責進行發(fā)布信息,而取款地則位于廣西賓陽,每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分別由不同人員實施。這種家族式的犯罪集團,由于成員彼此之間的信任度高,較為不容易走漏風聲,被抓捕的成員也不輕易供出同伙,給公安機關的偵辦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zhàn)。另外,電信詐騙集團中的各部門也會采用互相獨立分層級的工作模式,一個部門的人員不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部門往往不在同一地方工作,采用一些隱秘的通訊設備進行聯(lián)系。而下線人員負責他的上線交付的工作,不了解整個集團的運作情況。整個集團的工作分工明確,但集團內部關系錯綜復雜,警方不容易將整個集團的犯罪證據(jù)搜集到位,很難將所有涉案人員抓捕到手。4.犯罪迅速朝跨境、跨國方向發(fā)展在這個信息化時代,信息的流通是全球性的,各國都難以封堵詐騙信息流向本國民眾,電信詐騙團伙也充分利用國家之間,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不同司法機關對于該類案件未形成有效的司法協(xié)作機制這一漏洞,在境外作案,降低被本國司法機關打擊的機會。犯罪嫌疑人實施電信詐騙時分布區(qū)域較廣,一般情況下身在國內的犯罪嫌疑人詐騙國外的被害人,而身處的國外的犯罪分子則詐騙國內的被害人。2016年,我國警方曾破獲一起臺灣人在肯尼亞實施的,受害者主要是大陸人的電信詐騙案。根據(jù)2009年簽訂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xié)議》,兩岸警方加強合作,共同打擊了一批跨境電信詐騙集團。但是對于兩岸犯罪嫌疑人在第三地實施犯罪由誰進行執(zhí)法,進行審判的問題,則尚未解決。臺灣地區(qū)對電信詐騙一般以欺詐來審理,刑罰較輕,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況且由于大部分受害者在大陸,臺灣檢調機關難以取證。由此臺灣詐騙分子產生了僥幸心理,認為即使被抓捕,也會因為臺灣檢調機關采集的犯罪證據(jù)不足,而被釋放或者輕判。也部分犯罪分子刑滿釋放后,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下,又重操舊業(yè)。在本案之中,中國依據(jù)屬地主義當然具有管轄權,大陸地區(qū)負責處理本案,更有利于調查取證和進行追贓,因此肯尼亞警方便將犯罪嫌疑人遣返回中國大陸受審。當時本案引起了如何加強兩岸司法互助的討論。此后,西班牙、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也向我國遣返了一批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由于信息傳播的全球化,電信詐騙的受害對象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同時犯罪分子為了躲避追捕,在海外建立犯罪窩點,使電信詐騙成為全球性問題。(二)電信詐騙行為滋生的原因1.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完善近年來,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電信詐騙犯罪,我國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是對于防控電信詐騙仍有欠缺。如個人信息保護尚未立法和“幫助取款人”在司法實踐上存在認定不清等問題,說明目前法律法規(guī)對于電信詐騙的防控存在盲區(qū)和滯后性。2.個人信息保護不力由于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較為缺乏,在辦理證件、醫(yī)療、教育、旅游等日常生活中經常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就泄露了個人信息。而某些不法分子肆意銷售他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被作為商品進行買賣已經很常見。而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還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條文散落在憲法、刑法、商業(yè)銀行法等法律法規(guī)當中,不利于我國個人信息的保護。個人信息的泄露,為詐騙集團提供了犯罪土壤。他們可以利用他人的信息,說出受害者的姓名,年齡等,讓自己的騙局更為真實,也更容易獲得受害者的信任。3.電信、金融等相關行業(yè)監(jiān)管不嚴電信詐騙需要使用兩個平臺,一是通訊平臺,二是轉賬平臺。電信詐騙一般要求轉賬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面對面的詐騙一般所要求的現(xiàn)金交付的方式的。盡管我國電信行業(yè)已經要求對手機號碼進行實名制認證,但是市場上仍存在一些未實名認證卻能繼續(xù)使用的手機號碼,國家工信部就曾在《關于進一步防范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要求移動公司對170、171號段的手機號碼進行回訪和身份信息確認,說明實名認證制度還存有漏洞。另外,詐騙集團也逐漸轉向主要以網絡平臺為主的詐騙方式。而網絡的監(jiān)管存在著許多技術上難以填補的漏洞,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在金融行業(yè),我國銀行卡同樣要求實名制認證。但是某些銀行為了提升業(yè)績,對磁卡人的身份審核放松,一個人可以注冊上百張銀行卡。而有些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人則隨意出售自己的銀行卡,導致地下市場出現(xiàn)收售銀行卡的業(yè)務。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就取得一張用于轉賬用的銀行卡,而公安機關卻難以追查。4.民眾對詐騙信息的防范意識較弱電信詐騙分子擅長利用人們貪圖小便宜的弱點。犯罪分子用一些小恩小惠作為誘餌,對詐騙分子產生信任感,進而再讓受害者給自己轉賬。比如,以幫助辦理信用卡的例子,犯罪分子先以銀行吸納新用戶的名義,說辦卡成功后會給受害者自動升級成VIP會員,享受高額透支服務,讓受害者先預存一部分錢都指定賬戶。一些貪圖小利的人自然惦記著享受高額透支的服務,把錢匯到犯罪分子的賬戶之中,等醒悟過來就再也打不通詐騙分子的電話了。還有犯罪分子會利用人們的個人情感進行詐騙。比如,以醫(yī)院的名義說受害者的親屬發(fā)生車禍,要馬上匯款到醫(yī)院賬戶才能做手術。一般來說,人們對于親人的生命都十分重視,在這種危難時刻會不假思索地匯款,卻不知道這是騙子的賬戶,而自己的親屬根本沒有發(fā)生車禍??傊缸锛瘓F正是不斷變化著詐騙的方法,利用人們的松懈以及對詐騙防范意識的不足,來達到其目的。5.電信詐騙犯罪的低成本和低風險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手中都有好幾個通訊設備,每個人都離不開網絡。電信詐騙所需要的犯罪工具可能只是一臺電話或者一臺電腦,成本及其低廉,而這些工具所發(fā)出的信息卻是具有極大的傳播能力和覆蓋能力的,甚至可以到達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千萬條訊息之中只要有其中一個人相信了信息的內容,就可以獲得極高的回報,對于犯罪分子而言,可謂是無本生意。并且這種電子數(shù)據(jù)經過加密或者技術處理之后,不容易被追查到,犯罪的風險較低。因此,電信詐騙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低風險的犯罪?!叭绻屓藗兛吹剿麄兊姆缸锟赡苁艿綄捤。蛘咝塘P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結果,那么就會煽惑起犯罪不受處罰的幻想?!彪娦旁p騙分子產生免受刑罰的念頭,使得從事電信詐騙的人員和團伙越來越多。二、有關電信詐騙行為的立法現(xiàn)狀本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我國刑法對電信詐騙行為的規(guī)定,同時為了切斷行為人利用先進網絡和通信技術實施詐騙犯罪的途徑,我國也對于電信詐騙過程中的網絡和通信技術的提供者的幫助行為進行了立法,即“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這屬于電信詐騙上游關聯(lián)罪名。筆者將著重介紹對該條款的理解。(一)當前電信詐騙行為適用詐騙罪的立法目前,我國有關電信詐騙行為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詐騙罪定罪處罰的,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碧と胄率兰o以后,電信詐騙進入爆發(fā)期,我國立法也進一步完善。2011年《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于詐騙罪中的“數(shù)額較大”、“數(shù)額巨大”、“數(shù)額特別巨大”做出了具體的金額幅度規(guī)定。還規(guī)定了詐騙信息、撥打詐騙電話等利用技術手段對不特定的人實施詐騙的,技術手段實施次數(shù)達到一定數(shù)目將被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這點體現(xiàn)了電信詐騙立法的一大突破,有利于更好地對詐騙短信、詐騙電話、詐騙電郵等發(fā)布者進行定罪量刑,給出了電信詐騙未遂者的標準。2016年《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于構成共同犯罪的8種情形進行了列舉。這對電信詐騙共犯的認定是一個進步,有利于更好地對整個電信詐騙犯罪鏈條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懲處。(二)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理解電信詐騙犯罪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犯罪分子掌握了網絡和通信技術,犯罪過程中也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犯罪的科技化程度很高。如使用手機信息群發(fā)器,網絡任意改號軟件等,這些技術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犯罪分子的“工作”效率,也加大了司法機關偵辦的難度。例如,在電信詐騙中,犯罪分子常使用話費低廉的VOIP即網絡電話。他們將網絡電話機接上寬帶,并設置所申請的地址號碼后,就能任意撥打目標電話號碼。使用網絡電話無法追查電話來源,司法機關難以追蹤,因而得到詐騙分子的青睞。盡管我國對VOIP電話業(yè)務進行了嚴格限制,僅可以由特定運營商在試點區(qū)域運營,但是市面上存在一些未經相關部門許可的非法電信運營商,可以用軟件任意修改來電顯示,他們的技術或服務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了犯罪工具。這個罪名的設立引起了學界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將中立行為認定為犯罪,是否妥當,值得推敲。有人認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與資助恐怖活動罪、協(xié)助組織賣淫罪等含有“幫助”、“協(xié)助”等類似字眼的罪名一樣,都屬于“不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的幫助行為正犯化”必須予以批判。對此,筆者有以下理解:1.中立行為可以入罪筆者認為中立行為在符合一定條件下當然是可以成立犯罪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中立行為有很多都可能被用來犯罪,如獵人借獵槍給朋友打獵,朋友卻用來搶劫;化學老師在網上公布冰毒配方,卻被他人用來制毒銷售等行為。這些行為一方面是人們生活常見的,另一方面又可能被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從具體影響上來看,中立行為是指從外觀上看通常屬于無害的、與犯罪無關的、不追求非法目的的,但在客觀上卻對他人的犯罪起到了促進作用的行為。]而上述“以犯罪為主業(yè)”的行為顯然是指行為人主觀上與網絡犯罪分子有共同的犯意,并且追求或者放任網絡犯罪的實施,這當然是以共犯論處。但這和無共同犯意,但對被用于犯罪,客觀上促進了犯罪實施的中立行為是不同的。因此,這種認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設立并不妥當?shù)恼f法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2.該罪成立須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近幾年學界對于“幫助行為正犯化”的討論很多,未形成多數(shù)意見。有學者認為這就是將幫助行為當作正犯加以規(guī)定,不再適用刑法中關于共犯處罰的規(guī)定。原因是這類犯罪中,幫助行為的危害性超過了實行行為的危害性。也有學者認為幫助行為正犯化,不完全是將共犯正犯化,幫助犯依然是幫助犯,只是因為分則條文對其規(guī)定了獨立的法定刑,而不再適用《刑法》總則有關幫助犯的處罰規(guī)則。在認定規(guī)則上,仍然需要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目前,我國對于幫助行為正犯化的立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不需要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的規(guī)定,如《刑法》第120條規(guī)定的幫助恐怖活動罪,該罪的成立只需要行為人對恐怖活動的組織者或實施者這一類特定人群提供幫助,不要求被幫助的人必須實施犯罪。這種類型的幫助行為由于其幫助對象是特定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人。為了更好地預防這類犯罪的發(fā)生,刑法對于幫助行為也要定罪處罰,即便是被幫助者沒有實施犯罪,幫助者也可以成立正犯。這就是不需要符合從屬性原則的幫助行為正犯化的規(guī)定。第二種就是需要遵循共犯從屬性原則的規(guī)定。比如《刑法》第107條規(guī)定的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該罪的成立,不單需要“境內外機構、組織和個人”要實施資助行為,而且還要求被資助者實施《刑法》第102、103、104或105條規(guī)定的犯罪,才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定罪處罰。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是典型的幫助行為正犯化的罪名,但是它的成立,需要符合共犯從屬性原則,不能脫離其對應的特定犯罪,其設立便于適用獨立的法定刑對行為人進行處罰。三、電信詐騙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探討(一)電信詐騙中的共同犯罪認定問題電信詐騙犯罪的集團化特征愈發(fā)明顯,犯罪團伙人員眾多,內部結構嚴密,分工明確。團伙的日常工作事項包括了購置設備;對團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對不特定的群體發(fā)布詐騙信息;假冒身份虛構事實;誘導受害者匯款;轉賬取款等。導致認定復雜詐騙團伙中不同成員的法律地位產生困難,司法上應當予以明確。主從犯認定需要進行個案分析一些電信詐騙團伙的組織機構嚴密,成員從事的任務復雜多樣。因此,在確定主從犯時,不應簡單把實施實行行為的認定為主犯,實施幫助行為的認定為從犯,應當以行為人在團伙中的地位,參與電信詐騙的時間和程度,參與分贓情況具體區(qū)分。比如,在一個成熟的詐騙團伙中可能存在著專門的技術培訓人員,負責向新團伙成員教授詐騙技巧或者網絡通訊技術的應用。許多電信詐騙團伙被搗毀之后,又輕易地再生,愈演愈烈,原因就在于有這類培訓人員,可以幫助犯罪組織者迅速成立新的團伙。因此,這類成員對團伙的擴張極為重要,對社會的危害也較為突出,宜作為主犯論處。同樣地,團伙中的“導演”,即提供詐騙方案的人員,由于其使詐騙過程更加精細化,步步為營,是詐騙行為得以成功的關鍵,應作為主犯進行處罰。2.明確“取款人”的刑事責任眾所周知,如果各階段的行為主體之間存在共謀或者犯意聯(lián)系,則都應當認定為詐騙罪,這是十分明確的。但是,實踐中犯罪集團為了躲避追查,降低被抓捕的風險,往往會在犯罪行為實施地以外的地方雇傭專門負責轉賬、取款的人員,而這些人員卻并非必定與犯罪集團之間存在共謀或者犯意聯(lián)系,甚至因為受到蒙蔽或者欺騙而不清楚其取款行為與詐騙犯罪有關,由此產生了“取款人”的刑事責任的認定問題。依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沒有疑問的是,在一個電信詐騙過程中,如果行為人之間事先有共謀,那么當然成立詐騙罪的共犯。即不論是幫助取款或者協(xié)助轉賬的行為,或者是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使得被害人陷入認識錯誤,并在錯誤狀態(tài)下把財產轉移到犯罪行為人控制下的賬戶。因為這種事先共謀,使得各個犯罪參與者產生了精神上的相互鼓勵、支持配合,提高了發(fā)生結果的可能性?;诖它c,所有共謀者都應對發(fā)生的犯罪結果承擔責任。我國刑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筆者認為,由于詐騙罪的結構是,行為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致使被害人產生認識錯誤,并且在錯誤的狀態(tài)下處分財產,行為人最終獲得財產。因而行為人獲得財產才能算作詐騙罪的正犯行為終結。但對于行為人何時才獲得財產在學界存在分歧。有學者認為受害人將錢匯入電信詐騙集團所控制的銀行卡賬戶之中就是行為人獲得財產的時間點,就可以說電信詐騙犯罪行為人獲得了對詐騙錢款的控制權。也有人認為是犯罪團伙成員將控制賬戶的錢款取走才是正犯行為終結的時間點。筆者認為前者更為合理,因為一般電信詐騙犯罪中,收賬款所用的銀行卡就被犯罪行為人控制,涉案銀行卡中的存款是事先通過詐騙所得的,且可被犯罪行為人隨時提取,可以認定為犯罪行為人對銀行卡內的數(shù)額主觀上具備占有目的,客觀上存在占有行為。因此,被害人將錢款轉到電信詐騙犯罪行為人所控制的銀行卡賬戶時,犯罪行為人就控制了詐騙錢款。也就是,被害人將錢款轉到犯罪行為人的銀行賬戶時,財產損失就已經發(fā)生,電信詐騙犯罪的正犯行為即告完成。因此可以得出,對電信詐騙中的幫助轉賬、取款行為的定性,只要轉賬或者取款人和行“騙”的犯罪分子事先存在通謀的,不論其是在什么階段參與轉賬或者取款行為,一律成立詐騙罪的共犯;但是,在被害人將錢款轉到犯罪分子所控制的銀行賬戶后,負責轉賬或者取款的人再參與其中,由于轉賬或者取款人事先和詐騙者不存在通謀,客觀上也是在詐騙行為完成之后參與其中,盡管屬于事后幫助行為,也只能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論處。(二)跨國犯罪問題1.加強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作電信詐騙犯罪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跨國犯罪類型。從我國對跨國電信詐騙的打擊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開展跨國犯罪案件的調查取證工作一般需要得到相關國家的允許,涉及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關系。其次,各國法律制度各異,對公民的隱私保護程度不同,造成對案件信息的調取和證據(jù)材料的收集都不便。另外,目前我國只能采取“委托辦案”,偵查結果受到各國警方辦案能力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各國應該在國際法的框架內構建案件線索與犯罪情報交換渠道,建立網絡協(xié)作平臺,開展跨國聯(lián)合打擊電信詐騙的專項行動,在跨國取證、抓捕、追贓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合作,提升偵辦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參照1988年聯(lián)合國通過的《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中有關偵查協(xié)助的約定,在偵辦跨境電信詐騙案件中,用各國共同辦案取代目前的委托辦案模式。2.解決刑事管轄權的沖突在處理跨國犯罪的刑事管轄權問題上,一般遵循著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原則的順序。各國普遍確認屬地管轄是行使管轄權的基本原則。我國刑法規(guī)定,犯罪行為或者結果只要有一項是在我國領域內的,就認定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但是由于電信詐騙犯罪從預備到實施,都可能會在不同國家或地區(qū)間進行,因此,以犯罪行為地作為屬地管轄的依據(jù)容易造成管轄權的沖突,應該以犯罪結果地作為屬地管轄的依據(jù)。盡管電信詐騙團伙的作案形式各異,但是一般作案流程就是指揮人員——詐騙實施人員——網絡通訊平臺——受害人——轉賬取款——團伙分贓。詐騙信息可能會經過各國的網絡服務器上多次流轉才會到達受害人處,但是最終只會在一個國家的終端設備被受害人接收?;谠p騙信息的誤導,受害人將財產匯到犯罪行為人指定的賬戶,無論行為人是否收到贓款,受害人的損失已經形成。電信詐騙事實不是以整個詐騙流程完成而成立,而是以造成受害人財物損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菜市場衛(wèi)生整治方案
- 2025年房屋合作經營合同3篇
- 2025年度貨物采購與質量保證合同2篇
- 2025年建筑材料采購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房產買賣合同(父子)3篇
- 五金行業(yè)數(shù)字化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2024幼兒園教育服務爭議解決與調解合同
- 咖啡館經營成本控制考核試卷
- 養(yǎng)生心理健康調適課程考核試卷
- 制革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考核試卷
- 2024年采購代發(fā)貨合作協(xié)議范本
- 2024年業(yè)績換取股權的協(xié)議書模板
- 顳下頜關節(jié)疾?。谇活M面外科學課件)
- 工業(yè)自動化設備維護保養(yǎng)指南
- 2024人教新版七年級上冊英語單詞英譯漢默寫表
- 《向心力》參考課件4
- 2024至2030年中國膨潤土行業(yè)投資戰(zhàn)略分析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
- 2024年深圳中考數(shù)學真題及答案
- 土方轉運合同協(xié)議書
- Module 3 Unit 1 Point to the door(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上冊
- 智能交通信號燈安裝合同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