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我與地壇》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我與地壇》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我與地壇》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我與地壇》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與地壇》作者:史鐵生學習目標1.理解作者對生命、親情的感悟。2.把握散文的思想脈絡。作者介紹

史鐵生當代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中初中。1969年去陜西延安插隊。

1972年,史鐵生21歲時,一場大病導致史鐵生的雙腿癱瘓,因腿疾回北京治療,那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沒站起來。曾獨處地壇園中15年。做了7年臨時工之后,他轉向寫作。1983年他發(fā)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作者介紹

發(fā)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散文《合歡樹》《我與地壇》等。

《務虛筆記》《我與地壇》曾入選“九十年代十大經典作品”。他的作品一類是對知青生活的回憶和反思,另一類是對殘疾人命運的描摹和詠嘆。史鐵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說,均貫穿一點,就是“對生命的解讀”。地壇介紹地壇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地祗(qí)所在。自公元1531-1911年,先后有明清兩代的15個皇帝在此連續(xù)祭地長達381年。明朝前期祭地與祭天是合并在今之天壇舉行的,直到明嘉靖9年(公元1530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后,才另建壇祭地,當時稱作方澤壇。嘉靖13年(1534年),改叫地壇。地壇牌樓祭壇入口活動一:把握文章思路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本文前后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有何聯系。我與地壇我與母親地壇是“物”對我的啟示,母親是“人”對我的啟示。地壇是虛化的人,而母親是“我”心中的地壇。活動二:分析文章內容1.地壇現今已經成為北京有名的景點,每天游人如織,熱鬧非凡。那么史鐵生眼中的地壇又是怎樣的?請從文中找出語句完成表格。園子荒蕪但不衰敗。

段落

選取景物

特點第三段地壇破敗、荒蕪、古舊、寧靜的同時又充滿活力、充滿生命的自由的特點。第五段展現生命的美麗、生命的靈活鮮動。第七段寫出了生命的各種姿態(tài),燦爛、揮灑激情,充滿希望和萌動,鎮(zhèn)定和永恒,情感和意蘊。落日、雨燕、腳印、古柏、草木泥土落葉的味道蜜蜂,螞蟻,瓢蟲,金蟬,露珠,滿園草木的聲音琉璃、門璧、高墻、老柏樹、野草荒藤、雕欄玉砌、殘陽身體殘廢被社會遺棄廢棄古舊荒野荒蕪死活古柏野草蜂飛蟻動……生生不息不衰敗殘廢但不頹廢劫難被肆意雕琢不改變落日雨燕腳印古柏氣味……生命律動身殘志不殘

死是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要活著,還要好好活!頹廢豁達頑強地壇我這幾句字面上是說古園形體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請聯系作者經歷、遭遇說說文句的含義是什么?身殘志不殘

古園成為精神樂園(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不能改變被肆意雕琢從三處描寫的地壇的自然生息中,“我”領悟到什么?

在地壇里,作者的思想感情經歷了一個從苦悶、絕望到充滿希望的過程。正是地壇這種難以言傳的包孕著永恒與瞬間、古老與新鮮、沉寂與涌動、博大與纖細的雙重境界給了作家的心靈以強烈的震動。文章中的地壇概括地說,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壇在看似沉寂、荒涼、蕭瑟、幽深之中的那種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歷史滄桑和喧囂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用文中的話即為:荒蕪但并不衰敗。地壇是史鐵生人生的轉折點,是史鐵生人生的地標。小結“我與地壇”走進地壇_____的我與________________的地壇殘廢廢棄、荒蕪親近地壇_________的我與____________的地壇頹廢迷惘荒蕪并不衰敗感悟地壇同病相憐精神家園苦悶、絕望到充滿希望在我的記憶中,這是一個______的母親。是一位既疼愛兒子又理解兒子的母親是一位寬容體諒兒子的母親是一位聰慧堅忍的母親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是一位活的最苦的母親2.史鐵生的成長成功,離不開他的母親,分析文中母親的形象。理解母親“活得最苦”①她唯一的兒子活到二十歲上截癱了。②她擔心截癱了的兒子活不下去。③她愿意承受一切苦難。④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⑤她情愿自己去死,讓兒子活下來。⑥她情愿兒子活下來,還希望兒子活得幸福,但不知道兒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⑦她總是自我安慰、暗自祈禱,委婉地提示兒子、懇求兒子、囑咐兒子⑧她長久地心神不定、坐臥難寧,痛苦,驚恐、最低限度地祈求?!盎畹米羁唷薄盎畹脠匀獭薄盎畹寐敾邸北径沃谐ァ盎畹米羁唷?,作者還怎樣評價母親?在第6段中,作者還怎樣評價母親?“苦難而偉大”4.請理解“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這句話的含義。提示:圈畫關鍵詞我的車轍母親的腳印既是我輪椅的車轍,更是我成功路上的車轍既是母親來看我時留下的腳印,更是母親留給我堅忍的意志、毫不張揚的愛母親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母愛深沉而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親是堅韌的偉大的。所以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對母親聰慧堅忍、偉大的贊揚,對逝去的母親的深切懷念,對過去不理解、不體諒母親的痛悔與自責,理解了母親之后,對母親經歷的苦難的痛惜;對母親逝去之后,才懂的母親的遺憾。這句形象地表現了母親伴隨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母親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败囖H”是作者在地壇里走過的路,是作者心靈求索的軌跡。“腳印”是母親伴隨、找尋作者走過的路,是關愛理解的體現。我從發(fā)瘋絕望、悲痛苦悶、思索追求一直到成功、一直到不斷奮斗,母親的堅忍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激勵著我。更形象地表現了母親伴隨了“我”對生命的思考,母親在我生命里的重要性,在我“每一寸進步”中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車轍和腳印的交織,不僅說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獨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親的精神支持;而且還象征了地壇和母親的重合——地壇是我重新獲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愛最深的地方。思考第二部分,作者寫出了怎樣的一種對比?提示:母親與我過去與現在

過去痛悔脾氣壞到極點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不愿意她跟我一同去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母親來找我,我不愿意她看見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我永遠理解兒子,永遠為他祈禱,永遠愿意為他獻出一切母親不理解現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理解懷念、愧疚設想母親的心理;寫小說回報母親;活動三:探究作品主題文章兩個部分分別寫了地壇、母親,二者有什么關聯?地壇讓作者感悟生命應該樂觀、堅強、豁達,母親用自己的言行讓作者感受到愛并鼓起生活的勇氣。地壇是史鐵生獲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愛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