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_第1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_第2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_第3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_第4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

六年級上冊

《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

六年級上冊

第1課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

內(nèi)容二菜根譚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

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一、溫故揭題

回憶背誦以往學習過的《孟子》中的經(jīng)典篇章。二、嘗試初讀

(一)初讀《孟子·梁惠王章句(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萬乘(shèng)之國,饜(yàn)(三)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四)師生拍手齊讀。(五)學生說讀后感受。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一、溫故揭題三、分步練讀(一)學習第一部分,從“孟子見梁惠王”到“亦將有以利吾國乎”。1.文白對讀。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譯文:

孟子見到梁惠王?;萃跽f:“老人家!您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是不是有對我的國家有利的建議呢?”三、分步練讀2.素解文意鏈接:①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②《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言語、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②《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③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魏國第三代國君,魏武侯之子,在位時間從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十三日,他將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北),因此在《孟子》中又被稱為梁惠王。孟子曾經(jīng)游歷齊、宋、滕、魏、魯?shù)葒?,在公元?20年來到魏國,當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因此,梁惠王稱呼他“叟”。孟子在所到之國推行仁政學說,梁惠王也常問政于孟子。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③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魏國第三代國君,魏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示范一:孟子見……。王曰:“……!不遠……,亦將有以……?”示范二:……梁惠王。……:“叟!……千里而來,……利吾國乎?”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3.多形式熟讀文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二)學習第二部分,從“孟子對曰”到“不奪不饜”。1.文白對讀。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二)學習第二部分,從“孟子對曰”到“不奪不饜”。六年級上冊

譯文:

孟子回答說:“王何必一開口就說利益?只要講仁義就行了。王說:‘怎樣對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的家族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說:‘怎樣對我自己有利?’這樣,上上下下相互追逐私利,而國家就危險了。在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殺掉君王的,一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卿大夫;在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君王的,一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千輛兵車,在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百輛兵車,不算不富有的了,但如果輕公義,重私利,那若不爭奪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譯文: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2.素解文意。鏈接:積累談利義的名句: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篇第四》盛世重義,亂世重利?!盾髯印ご舐云?.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三)學習第三部分,從“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到“何必曰利”。1.文白對讀。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譯文:

從不會有講仁德卻遺棄自己父母的人,從不會有講道義卻輕慢自己君王的人。王也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要講利益呢?”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三)學習第三部分,從“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到“何必曰利”。2.素解文意。點撥:這個部分從正面闡述講仁義的好處:人們不遺棄自己的父母、不輕慢自己的君王。最后再次強調(diào)論點,首尾呼應,突出自己鮮明的立場:義先于利。鏈接:《孟母三遷》《孟子受教》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四、熟讀成誦(一)師生共讀。(二)用陳琴歌訣樂讀法再讀。(三)鏤空記憶背誦。五、本課總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

內(nèi)容二菜根譚

一、溫故揭題

用陳琴歌訣樂讀法背誦《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二、嘗試初讀(一)初讀《菜根譚(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不著(zhāo)(三)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四)師生拍手齊讀。(五)學生說讀后感受。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

內(nèi)容二菜根譚

一、溫故揭題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

三、分步練讀(一)學習第一部分,從“遍閱人情”到“方知淡泊之為真”。1.文白對讀。原句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譯文看遍人情冷暖,才知道做人疏狂實在是難能可貴。嘗遍世間的滋味,才知道淡泊是人生的真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

三、分步練讀原句譯文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2.素解文意鏈接:①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學者,籍貫不詳,有《菜根譚》傳世。從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歷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②《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但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一股《菜根譚》熱風行于海內(nèi)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②《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但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二)學習第二部分,從“世事如棋局”到“打破了方見真空”。1.文白對讀。原句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譯文世上的事猶如棋盤局勢,不執(zhí)著才是技高人手;人的一生好似陶瓦盆罐,打破了才見真正空無。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二)學習第二部分,從“世事如棋局”到“打破了方見真空”。原2.素解文意。點撥:這個部分意在教導世人不要過分執(zhí)著于名利、錢財、美色,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底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鏈接:宋代梅堯臣的詩作《寄隱靜山懷賢長老》中,有句“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峰云”,其中的“心不著”便是指不執(zhí)著無掛礙的人生境界。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三)學習第三部分,從“天地有萬古”到“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1.文白對讀。原句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譯文天地萬古運行不變,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復活;一個人最多只會活百歲,可是百年的時間跟天地來比只不過是一剎那。有幸誕生在天地間,既不可不了解我們生活中所應享的樂趣,也不可蹉跎歲月,而有虛度一生之嘆。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三)學習第三部分,從“天地有萬古”到“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2.素解文意。鏈接:①《蹉跎歲月》:②清朝人錢鶴灘創(chuàng)作了一首《明日歌》,里面有勸導世人珍惜時間的經(jīng)典名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四、熟讀成誦(一)師生共讀。(二)用陳琴歌訣樂讀法再讀。(三)鏤空記憶背誦。五、本課總結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四、熟讀成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

《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

六年級上冊

《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

六年級上冊

第1課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

內(nèi)容二菜根譚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

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一、溫故揭題

回憶背誦以往學習過的《孟子》中的經(jīng)典篇章。二、嘗試初讀

(一)初讀《孟子·梁惠王章句(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萬乘(shèng)之國,饜(yàn)(三)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四)師生拍手齊讀。(五)學生說讀后感受。內(nèi)容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一、溫故揭題三、分步練讀(一)學習第一部分,從“孟子見梁惠王”到“亦將有以利吾國乎”。1.文白對讀。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譯文:

孟子見到梁惠王?;萃跽f:“老人家!您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是不是有對我的國家有利的建議呢?”三、分步練讀2.素解文意鏈接:①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1]②《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言語、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②《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③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魏國第三代國君,魏武侯之子,在位時間從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十三日,他將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北),因此在《孟子》中又被稱為梁惠王。孟子曾經(jīng)游歷齊、宋、滕、魏、魯?shù)葒?,在公元?20年來到魏國,當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因此,梁惠王稱呼他“叟”。孟子在所到之國推行仁政學說,梁惠王也常問政于孟子。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③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魏國第三代國君,魏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示范一:孟子見……。王曰:“……!不遠……,亦將有以……?”示范二:……梁惠王。……:“叟!……千里而來,……利吾國乎?”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3.多形式熟讀文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二)學習第二部分,從“孟子對曰”到“不奪不饜”。1.文白對讀。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二)學習第二部分,從“孟子對曰”到“不奪不饜”。六年級上冊

譯文:

孟子回答說:“王何必一開口就說利益?只要講仁義就行了。王說:‘怎樣對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對我的家族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說:‘怎樣對我自己有利?’這樣,上上下下相互追逐私利,而國家就危險了。在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殺掉君王的,一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卿大夫;在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君王的,一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千輛兵車,在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百輛兵車,不算不富有的了,但如果輕公義,重私利,那若不爭奪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譯文: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2.素解文意。鏈接:積累談利義的名句: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里仁篇第四》盛世重義,亂世重利?!盾髯印ご舐云?.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三)學習第三部分,從“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到“何必曰利”。1.文白對讀。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譯文:

從不會有講仁德卻遺棄自己父母的人,從不會有講道義卻輕慢自己君王的人。王也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要講利益呢?”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三)學習第三部分,從“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到“何必曰利”。2.素解文意。點撥:這個部分從正面闡述講仁義的好處:人們不遺棄自己的父母、不輕慢自己的君王。最后再次強調(diào)論點,首尾呼應,突出自己鮮明的立場:義先于利。鏈接:《孟母三遷》《孟子受教》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四、熟讀成誦(一)師生共讀。(二)用陳琴歌訣樂讀法再讀。(三)鏤空記憶背誦。五、本課總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

內(nèi)容二菜根譚

一、溫故揭題

用陳琴歌訣樂讀法背誦《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二、嘗試初讀(一)初讀《菜根譚(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不著(zhāo)(三)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四)師生拍手齊讀。(五)學生說讀后感受。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

內(nèi)容二菜根譚

一、溫故揭題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

三、分步練讀(一)學習第一部分,從“遍閱人情”到“方知淡泊之為真”。1.文白對讀。原句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譯文看遍人情冷暖,才知道做人疏狂實在是難能可貴。嘗遍世間的滋味,才知道淡泊是人生的真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

三、分步練讀原句譯文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2.素解文意鏈接:①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學者,籍貫不詳,有《菜根譚》傳世。從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歷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2.素解文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②《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但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一股《菜根譚》熱風行于海內(nèi)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②《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但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二)學習第二部分,從“世事如棋局”到“打破了方見真空”。1.文白對讀。原句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譯文世上的事猶如棋盤局勢,不執(zhí)著才是技高人手;人的一生好似陶瓦盆罐,打破了才見真正空無。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jīng)典素讀范本第1課-人教部編版(共23張PPT)(二)學習第二部分,從“世事如棋局”到“打破了方見真空”。原2.素解文意。點撥:這個部分意在教導世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