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_第1頁
教育科研方法_第2頁
教育科研方法_第3頁
教育科研方法_第4頁
教育科研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科研方法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劉云艷

第一章總論

主要內容:

?什么是教育研究

?為什么要進行教育研究

?怎樣進行教育研究

?當前關注什么樣的教育研究

一、研究與教育研究

什么是研究

簡單地說,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

?所謂研究和三個關鍵詞緊密聯系著的。這三個關鍵詞是“搜集數據(collectionofdata)”、"分析數據(analysisofdata)”、"詮釋數據(interpretationofdata)”。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發(fā)現新知和解決問題。

什么是教育研究

?采取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對于特定的教育現象或者問題進行研究,從而獲得教育規(guī)律,為教育理論提供知識,幫助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提升教育質量的一種活動。

教育問題

?理論問題

是什么的問題

如何發(fā)生的問題

為什么會發(fā)生的問題

?實踐問題

指的是在教育情境中遭遇的、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

案例一一大學生學業(yè)拖沓及其影響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構

?學業(yè)拖沓是非常突出的現象: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或作業(yè),學生總要等到臨近交納或檢查時才匆匆忙忙地“趕”出來。一真實問題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研究目的——編制具有較高信、效度的大學生學業(yè)拖沓問卷,用以評估我國大學生學業(yè)拖沓情況;調查我國當代大學生學業(yè)拖沓現狀,尋找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影響學業(yè)拖沓的因素及其對學業(yè)拖沓的作用機制,構建學業(yè)拖沓及其因素關系的模型。

?數量眾多且“雜亂無章”的日常教育經驗和實踐是否一定在遵循著某種規(guī)則而展開?

如果回答是

實證主義范式的研究和試圖建立規(guī)模宏大的理論

?這樣的研究及其建構的理論其實也關注實踐,但是更為關注實踐是否以及如何服從理論本身。這樣一來,實踐過程本身的真相讓位于處于高位的理論以及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

實證主義范式的特征

?強調研究對象的可觀察性。教育研究的主要是可以觀察和精確度量的行為,而不是超出行為和現象的別什么東西。反映在研究的議題上,主要就是教育的技術和方法,以及教師的外顯教學行為。

?強調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實證主義的教育研究挨棄了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推崇假設、檢驗的實證方法,強調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和可驗證性。

?元素主義。主張將研究的內容分解為一些基本的成分來進行研究。

?定量性。教育研究將自然科學中的精確性和數量化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實證主義的研究范式的優(yōu)點在于簡便易學、化繁為簡,可深入分析資料,可重復驗證,研究結論也有說服力。

?缺點在于“過分強調經驗觀察及實驗,縮小了分析的范圍,使得研究范疇受限于經驗與理論模式,以致想象力日益枯竭;對方法的執(zhí)著的思維的避諱也使得社會科學研究技術化,趨向精確繁瑣卻難有長足的進步。”

如果回答否

如何面對這些日常的教育情境和經驗?

?在這種背景下,可以采取人文理解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和體會我們曾經熟視無睹的日常教育實踐,從中尋找教育理論自身發(fā)展和教育變革的可能性。

?在人文主義范式看來,教育問題并不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而是人們的理解與解釋中的存在;由于理解課程問題的人都有著自己的信念、動機、需要和興趣,因此,對教育問題能夠持徹底的客觀、中立的研究者是不存在的。

?研究教育就是理解教育,而理解即是一種視域融合,而不可能是簡單地、客觀地描述;教育問題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形成于主體間的視界融合之中。由此范式出發(fā),在方法論上便會采用不同于自然科學的詮釋學等人文科學方法。

?敘事研究就屬于人文理解范式中的典型方法。

實證主義范式要死了嗎?

?實證主義范式和人文理解范式的關系是什么?

互相競爭?和平共處?聯合執(zhí)政?

?其實兩種范式并不排斥。人文理解范式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而實證主義范式回答的是“是多少”的問題。有人認為前一種范式是建立理論,后一種范式主要是測試理論。

?對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既不是實證主義范式的人,也不是人文理解范式的人,而是他自己,是關注和解決教育問題的人。采用何種范式,取決于研究問題的類別和具體的情境。于是教育敘事研究成為當下的一線教師的熱門話題

二、為什么要進行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為教育理論提供了新知識

?教育研究推進了教育實踐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教育研究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描述性知識:如教師的期望效應

?預測性知識:教師的關切、鼓勵支持促進學生學生自信心發(fā)展;學習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其學業(yè)拖沓行為較低

?改進性知識:減少批評與懲罰,增加鼓勵支持等行為

?解釋性知識:幻燈片8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提高效率

?預測未來

案例

?某校高中接二連三發(fā)生學生有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不好的影響。針對這一危機,學校組織相關教師參與某高校的“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重點研究適合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經過三年的研究,不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在本地區(qū)去成為亮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升學率有了明顯提高。

?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氛圍已經形成,促進了教師

的專業(yè)發(fā)展

\怎么樣進行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

?繼承性原則

?創(chuàng)新性原則

案例一教育研究的原則

?盡管有關學業(yè)拖沓的研究頗多,但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業(yè)拖沓的研究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尤其是美國白人文化),缺乏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較研究。

(2)巳有的研究更偏重于一般拖延的研究,深入到各領域中的拖延研究相對較少,如學業(yè)拖沓。

(3)國外專門針對學業(yè)拖沓的測量工具比較缺乏。巳有的相關測量工具信、效度不太理想,亟待編制適合我國國情的測量工具。

-(4)由于樣本的不易采集,國外研究大多是在某一個學校做的調查,樣本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也很少探討不同背景變量的個體所表現出的拖沓行為的差異,研究結果的推廣性受到限制。

? (5)國外更多的是探討拖延與某一因素的關系,缺少系統(tǒng)地探究學業(yè)拖沓的影

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教育研究的方法

?方法論的范疇

?具體方法的范疇——

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

個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動研究、比較研究本課程較多從研究過程來描述(2—7章)

(三)教育研究的過程

?選擇課題

?研究設計

?研究實施

?收集資料

?分析資料

?成果表述

四、當前關注什么樣的教育研究

校本研究

?為了學?!?/p>

?基于學校——

?在學校中——

校本研究的案例

?研究緣起:

某小學在新課改中發(fā)現,本校數學教學存在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行為相脫節(jié)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負擔重,教師壓力過火、教育教學效益不高,課程改革難以深化的瓶頸。原因:在新課程理念向教學實踐轉化過程中,由于缺乏在具體教學技術層面的幫助指導,致使新課程教學目標難以落實,教學效益和質量難以提升。為此,研究和探索課堂教學設計是推進和深化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問題。而新課程實施需要教師從教材的忠實執(zhí)行者轉變?yōu)檎n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者。

研究目標

探索并形成小學數學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應用性理論,形成若干設計模式及具體操作方法,切實提出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及指導意見,作為教師學習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參照。

研究內容

?抓住重點——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以學定教——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

行動研究

?指向教育實踐

?強調教育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教育行政領導的結合

?在真實教育情境中展開

?實踐工作者的積極反思

行動研究基本步驟

?1、問題的確定,指出所確認的問題。

2、 問題的分析,分析問題與決定某些具有持久性的影響因素。

3、 形成研究假設,形成重要因素的暫時性觀念,而且收集并解釋資料,進一步釐清上述的暫時觀念,并發(fā)展行動的研究假設。

4、 進行實驗與行動,亦即,展開行動。

5、 評鑒,亦即,評鑒行動的結果。

教育敘事研究

主要內容

?教師觀的轉變及其敘事研究的興起

?敘事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敘事研究的內涵

?教師敘事研究的特點

1、 教師觀的轉變及其敘事研究的興起

1、20世紀80年代之前,從”社會角色“看待教師

2、20世紀80年代以后,從一個人的角度看待教師

?在這一轉向的背景之下,教師如何擺脫外加的“工具”性質,成為一個人,就成為敘事研究的關注點。

2、 敘事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專業(yè)自省意識的提升

?專業(yè)自我認同感的增強

?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建構

3、敘事研究的內涵

1、敘事

?敘事就是對一連串事件進行有次序的陳述,并說明事件之間的關聯性。

?敘事內容不僅包括事件之間的時間順序、敘事者的觀點和傾向,還有敘事者和聆聽者之間的關系。

?敘事可以告訴我們:某件事情在何處、何時、何種背景下發(fā)生;誰對誰說了什么,是以什么樣的情感、情緒和在什么樣的限制條件下說的。

?敘事時,必須從復雜的情境中選擇一系列事件,并賦予這些事件以意義,這些事件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來就成為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事件本身及其序列;另一個層面是隱含在陳述中的對事件的評價。

?敘事內容主要是為了再現敘事者的世界觀,敘事者所建構的信念、理想和意圖的真實,而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實。

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努力探究事

?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對有價值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進行故事化敘述,并運用解釋學、現象學的理解、反思、建構、解釋等方法,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件緣由的過程。

?敘述是一個解釋、理解、批判和建構的過程。

?教師的敘事既是人文的,又是建構的。

案例閱讀理解敘事研究的例子

?《一個高中優(yōu)秀生的道德情感體驗的敘事研究》

?《一個高中生網絡成癮的敘事研究》教學與管理(中學

版)2006,9

4、教師敘事研究的特點

?以“質的研究”為方法論

?以教師的生活故事為研究對象

?由解說者描述和分析

案例-敘事研究

?五年級語文課上,講到王妾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饒有興趣地講起了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后,又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妾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

用綠字的,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正當我暗有得意的時候,有個學生卻突然站起來說:

?老師,我想給王安石才巴'綠‘字次一下! 關于綠的敘事研究.doc

對敘事研究的批評

?敘事研究方法不夠科學,不能解決真正的教育問題;

?敘事研究讓教育研究重新回到前科學時代,無法提出更為有力和深刻的理論;

?目前中國教育研究缺乏的不是敘事研究,而是缺乏論據充分、說理嚴密的實證類研究。

?敘事研究缺乏信度、效度。

1)真實性、客觀性無法檢驗

2)缺乏普遍性,無法推論

3)無法做到價值中立

練習

?搜索自己經歷的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教育事件

?確定提煉這些事件的主題

第二章課題的設計與實施

主要內容

?怎樣選擇課題

?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

?如何實施課題

?怎樣結題

第一節(jié)如何選題

?教育研究的起點是問題。問題在科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只能從問題開始,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只能始于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觸發(fā)新問題的問題。愛因斯坦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而已。

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所謂問題是指需要解決的某種疑難。具體來說,就是當一個人希望達到某個目標,卻又沒有可供使用的現成的方法時,他就面臨一個問題。

一般說來,問題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目標。這是疑難解決后的終極狀態(tài)。為達到這個狀態(tài),主體必須使用某種策略或規(guī)則以排除各種障礙;第二,已知條件;第三,轉換狀態(tài)的手段,是指解決問題的某些具體方法;第四,障礙,是指那些阻礙目標實現的因素。

?問題不會像一個禮物一樣主動呈現給實踐者,他們必須從復雜、疑惑的和不確定的問題情景的材料中建構出來。

一、 研究問題的確定

研究問題的實例

?學生的自我期望會隨著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而變化嗎?

?學生的輟學率與父母親的受教育水平之間有什么關系?

?網絡游戲對學生社會性行為有什么影響?

研究問題的特征

?研究問題通常涉及兩個和兩個以上的變量;

?問題是以提問的方式出現

?研究問題應該具有可解答性

?研究問題的陳述不帶任何主觀感情色彩

二、發(fā)現研究問題的途徑

?從工作實踐、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

?中學生誠信狀況研究

?學科學習策略研究

?學生考試舞弊調查與對策

?變換思考的角度,尋找新的研究問題

如從社會學的角度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

從經濟學的角度考察學生高考志愿

從文化學的角度考察教師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結合時代要求選擇課題

-和諧學校文化的建設

-新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系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

-流動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現狀及對策

?從地域優(yōu)勢出發(fā)提出課題

云南屬于多民族聚居地區(qū),多元文化并存,又是面向東盟的主要陣地,可以結合這些優(yōu)勢提出一些獨特的研究問題。

?在已有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進行生發(fā)與擴展

?從各級課題指南和已有批準的各級課題借鑒

?教育部人文社科管理信息網址:

?人文社科基金網:www.npopss_

?(一)尋隙

-查閱文獻,發(fā)現哪些別人沒有研究,而在現實的的工作和

實踐中很重要的研究內容

如學科學習策略研究

-其他領域有研究,而在某些領域,諸如化學、物理等卻缺

乏此研究

如教師的課程理論與專業(yè)發(fā)展的關系

?(二)變化

對已有課題進行變化,通過變化將已有課題變成新課題

?如何變化?過去研究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如今是否可以考慮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從對象變化來選擇課題

?從材料變化來選擇課題

?從地域變化來選擇課題

?從時間變化來選擇課題

?可以同時從以上方面兩方面變化

?如從“西部四省五區(qū)女童教育現狀、存在問題與對

西南少數民族女童教育現狀、存在問

題與對策研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鑒不僅可發(fā)現新問題,而且還可從新的視野來探討老問題,發(fā)現新結果

?學科間相互聯系,常常會使處于“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研究,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

不同學科,不同研究問題的相互借鑒

?從與同行的討論和切磋中來選擇課題

-形成開放式的思維

選題的范圍

1、 與學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問題

2、 與教師密切相關的問題

3、 與課程等密切相關的課題

4、 與教育事業(yè)密切相關的問題

5、 與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密切相關的問題

6、 學校管理相關的問題

案例一探究性學習研究

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在為什么研究方面,國內外研究的現狀以獲得邏輯起

點。如

理論的思考:什么是探究性學習,與數學學習的關系:方法:文獻法,查閱資料:探究性與探究性學習;中學數學教與學主要研究那些專題;已有的研究設計哪些領域?采取哪些方法進行研究?還有哪些領域存在不足?

實踐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有無探究性學習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形式與內容脫節(jié)?學生被動聽命于老師?沒有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教師對于探究性教學的理解不到位?教學資源利用不足?等)其他學科?

三、衡量選題的標準

迫切性(如學習困難兒童的診斷與教學,語文學科中的問題解決及其思維訓練等)

創(chuàng)新性

可行性(研究者具有從事該問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三、問題的陳述

初始階段的研究問題可以陳述的比較粗略,然后通過查閱文獻等方式逐步逼近要研究的問題。

可以采用描述或者問題的形式。

問題的陳述要為研究指明方向和焦點。

?問題的陳述除了要指明研究的焦點之外,還要交待研究的背景。

?與問題相關的很多術語必須界定。

?問題的表述要簡潔明了,最好不要超過20個字。

?問題表述的時候要明確自變量、因變量,并給出操作性定義。

幾個例證

例一

?初始階段的問題: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重新陳述的問題:小學生在發(fā)散思維測驗中得分與其智商之間關系的研究。

?問題的形式:在發(fā)散思維測驗中的得分和小學生的智商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例二

?問題:學校地理分布對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

?自變量:學校地理分布,三類:城市學校、城鄉(xiāng)接合部學校、農村學校

?因變量:教師在教學效能感測驗中的得分。

?需要明確界定的術語:學校地理分布、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

練習一

?對照選題的途徑,每人選擇一個研究題目;

?衡量自己選題的價值和意義;

?思考如何表述自己所選的題目。

第二節(jié)課題設計

?課題設計主要包括對課題的“設”(設想)與“計”(計劃),也就是研究什么與怎么研究的設想。本節(jié)主要從確定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確定研究方法與過程幾個方面來討論。

.課題申請的格式.doc

一、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的與假設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五、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

(一)設計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研究目的是本研究預期達成的目標,也就是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研究問題設想

出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答案

例: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研究目的

(1) 編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問卷,探索大學生歸屬感的結構,用以評估我國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現狀。

(2) 了解我國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現狀,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關心理學依據。

例: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研究假設

.假設一: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包括身份歸屬感、情感歸屬感和精神歸屬感三個維度。

.假設二: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在性別、生源(城鄉(xiāng))、學校、

年級、學科類型、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圍繞研究日的,具體要完成的研究任

1、

2、

編制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問卷

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三)設計研究方法與過程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經驗總

務。

1、

結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

2、選擇研究方法注意事項:

?研究方法服務于研究日的

?充分了解研究方法

?綜合考慮多種方法的運用

例: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研究的方法

(1) 文獻法

圍繞“歸屬感”及其相關關鍵詞,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來源包括圖書、期刊雜志、網絡信息、電子數據庫,通過梳理分析,把握學校歸屬感的研究現狀和趨勢,提出研究構想。

(2) 訪談法

本研究采用以兩種方式進行訪談。

第一,開放式問卷調查,目的是為編制問卷做準備。

第二,選取3—5個被試進行追蹤訪談,采用半結構化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了解影響大學生歸屬感的因素,為編制問卷收集材料

(3) 問卷調查法

練習二

?分析評價1篇研究報告的研究設計。

?根據自己確定的研究題目,進行初步的研究設計。課題申請

的格式.doc

在開放性問卷調查和文獻分析的基礎上,編制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的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問卷。

討論

?我的選題是什么?(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完整表述自己題目)

第三章

文獻查閱

、文獻的類型

?書籍

教科書

專著

年鑒(《中國教育年鑒》)

?期刊

專門學術雜志:《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比較教育研究》、《數學教育學報》等。期刊具有周期短、內容新等特點,是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來源。

大學學報:《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都有比較高的學術價值。

文摘雜志: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刊復印資料,以及中央教科索舉辦的《教育文摘》。

學位論文與學術會議文獻(各大學圖書館、各個學院的資料室都有本?;蛘弑緦W院博碩士論文的資料可供查閱。)

?報紙。很多大報,諸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科技報》等,都有教育專版。

?電子期刊:

二、當前教育文獻發(fā)展的特點

?數量急劇增加。

?質量下降。

?各種文獻內容交叉重復,互相滲透。

?分布比較分散。某個專業(yè)領域論文的50%發(fā)表在專業(yè)雜志上,其余的都分散在別的領域的雜志上;此外文獻分布于不同的地方。

?分布不平衡,缺乏交流。

?存在術語不統(tǒng)一、格式不規(guī)范等現象。

了解這些特點,有助于我們在研究中更好地查閱文獻。

三、 查閱文獻的意義

?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特定領域的研究狀況;

?有助于研究者明確自己的研究課題;

?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設計;

?有助于研究者解釋研究結果;

?有助于研究者避免重復勞動。

四、 文獻查閱的原則

?倒查。

?限制文獻的范圍和數量。一般要選擇本領比較權威的、影響大的學術雜志作為查閱對象。

?以第一手文獻為主。

?注意搜集代表各種不同觀點、甚至得出相反或者矛盾結論的文獻。

五、 搜集文獻的渠道

?通過圖書館搜集(比如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校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

?通過專門的研究機構來搜集。

?通過大學的學院、系所資料室來收集。

?通過學術會議搜集資料。

?通過個人交往搜集資料。

六、搜集研究文獻的方法

1、計算機檢索

?通過搜索引擎在網絡上搜索網站、免費期刊資源或者個人網站;

?檢索數據庫

國內與教育相關的數據庫

?超星數字圖書館

?中國期刊網

?龍源期刊網

?維普

?萬方數據

?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檢索系統(tǒng)

2、參考文獻查找法

?根據文獻作者在文獻中所列的參考文獻,去追蹤查找相關文獻。(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選擇比較權威的文獻、總數或者專著。)

七、閱讀并整理文獻

1、閱讀文獻的原則

?計劃性原則。

?順序性原則。(一般來講,先閱讀原始文獻,后看文獻綜述;先閱讀理論文獻,后閱讀應用文獻;先閱讀近期文獻,后看較早的文獻;先看書籍,后看期刊;先中文后外文;先看論文的兩頭,后看中間等。)

?批判性原則。

2、對文獻進行綜述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研讀了大量的文獻之后,需要對于研究選題相關的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論證自己的研究課題,優(yōu)化自己的研究設計。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內容

?序言(撰寫總數的目的和意義)

?歷史發(fā)展(追溯特定領域研究的歷史,弄清楚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取得了哪些成果,用的是什么方法,尚遺留下什么問題。對國內在該課題方面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可另行專門說明。)

?現狀分析(對比各國、各派、各觀點、各方法的發(fā)展特點,取得的成就,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對比分析它們的優(yōu)勢和不足。論述的重點在于它們之間的差異以及產生的原因和背景)。

?趨向預測。

?改進建議。

?參考文獻日錄。

文獻綜述的要求

?文獻要全面、可靠。

?言之有據,材料和觀點統(tǒng)一。(避免羅列材料而評論分析太少,以及依據少而空泛議論多的現象)

?圍繞自己要研究的問題。

?注意區(qū)別文獻中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

文獻綜述的步驟與方法

?確定主題。

?搜集文獻。

?研讀和篩選文獻。

?撰寫初稿。

?修改并完成定稿。

文獻綜述容易出現的問題

?過于簡單,無法讓人了解研究的背景

?無關文獻過多

?沒有將文獻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組織起來

?對他人的研究評價不當

練習一

?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研究題目,制定查閱文獻的十

和實施

主要內容

?如何編制問卷

?如何進行訪談

第一節(jié)調查研究概述

一、 調查研究的涵義

(一) 什么是調查研究

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通過問卷,訪談等方法收集資料,進而研究教育現象關系的研究方法。

(二) 調查研究的特點

1、 間接性

2、 關注當前教育現象

3、 自然狀態(tài)的主動研究方法

二、 調查研究的類型

(一) 以研究任務分類

一般調查與比較調查

(二) 研究對象分類

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

(三) 研究變量的性質

事實特征調查和征詢意見調查

(四) 結構性調查與非結構性調查

(五) 調查表法、問卷法、訪談法

三、調查研究的基本步驟

(一)明確研究選題

?明確調查目的與內容。

?例:大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現狀研究

社團與社團活動的含義;

調查的目的是什么?(調查大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現狀,揭示社團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促進高校社團發(fā)展提供對策)

調查的主要內容(大學生對社團的參與構成、參與態(tài)度、參與影響、參與評價等七個維度)

(二)進行調查研究的設計

?調查對象:確定調查的主體,也就是總體(大學生)、確定調查的樣本(不同年級、不同學科:文科、理科、工科多少人)

?調查方法:問卷法與訪談法

?制定調查計劃(目的,時間、地點、方式、對象、調查人員分工,調查報告及其完成時間等)

?做好物資與組織準備

(三)實施調查階段

?準備性調查

?正式調查

(四)分析階段

?整理與分析材料(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四)總結階段

?撰寫調查報告,詳見第七章_工

第二節(jié)問卷調查法

一、問卷編制步驟

?學業(yè)拖沓文獻綜述與問卷.doc步驟一

步驟六形成初始問卷

?《教師職業(yè)認同問卷》語義分析專家問

卷.doc

?學業(yè)拖沓問卷[1].doc2.doc

?免費師范生調查問卷.doc

二、問卷的基本結構

?封面信

調查者的身份

調查的內容

調查的目的

調查對象的選取和采取的保密措施

?指導語

如何填寫問卷

注意事項

?問題與答案

開放式問題

問題

封閉式問題例證:

你們校長參加你所在學科教研活動的情況()

①經常②偶爾 ③基本不參加

您對專家介入校本教研活動有什么想法?

?題型

填空式

是否式多項選擇式

開放式問題

問題設計舉例

例1、您的年齡是()周歲

例2、您對新課程的總體態(tài)度是:

A.反對()8.贊成

例3、在互聯網上您經常瀏覽哪些題材的內容(任選三項)

①新聞②文學③體育④科技⑤娛樂

例4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最看重哪些因素(請按照重要性程度對選項進行排序):

口辦學水平口地理位置 口硬件設施

□升學率□學校知名度 □費用

例5您對你們學校開展校本課程的具體建議是什么?

問題的數量與順序

?數量

盡量讓被調查者在20分鐘之內可以做完。

?順序

被調查感興趣的問題要放在問卷的前面;

熟悉的問題在前;

先問行為方面的問題,然后問態(tài)度、看法和觀點。

開放式問題放在最后。

三、問卷編制的注意事項

?a、問題是否與研究目的一致

如:學生的遲到和早退會讓我很生氣(心胸豁達),經過考慮后刪除,因為這個問題并不真正體現心胸豁達

b、 問題是否令人難以回答

c、 問題是否涉及個人的穩(wěn)私

如、你問題性是善有暗示作用或容易產生反應傾向

如:'問會題霸超一個作答向的能力

?a、用字淺顯易懂

b、 每個問題只涵蓋一個觀念

c、 避免主觀及情緒化的字眼

d、 問題的選項應清楚界定

e、 不用假設或猜測的語句

f、 句子避免過長

9、題目應避免使用困難的字匯、俗語或專業(yè)用詞

^題目需避免雙重否定

四、問卷調查步驟

1、 確定調查對象

2、 分發(fā)問卷

3、 回收問卷

4、 統(tǒng)計分析

1=

第三節(jié)訪談法

訪談法的基本含義

什么是訪談法

?訪談法主要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的方式來收集研究對象的數據資料的一種方法。

?訪談法的最大特點在于整個訪談過程就是研究者和被訪談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

?訪談法被觀察法要更加難于掌握。

iwJ

?訪談法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有價值的資料,但是這種方法普遍遭到忽視。

訪談法的類型

?按照涉及人數: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按照結構程度:結構性訪談和非結構性訪談;

?按照次數:一次性訪談和重復訪談。

二、訪談法的設計

1、明確訪談的目的和要研究的問題

例如研究“高中生對教師職業(yè)的態(tài)度”,既可以從教師的社會地位切入,也可以從學生的傾向切入。所以必須明確切入點。

案例

1、 兒童對于友誼的理解

目的:兒童對于友誼特性理解

研究對象:6-10歲兒童共10名

訪談內容:什么是朋友?為什么要交朋友?

2、 6-15歲對于友誼特性的理解

目的:對于友誼特性的理解

對象:6-15歲學生20人

訪談內容:(個人交流和沖突解決、榜樣與競爭、相互欣賞、共同活動與互相幫助、親密交往)

2、設計恰當的問題

?問題是訪談的核心。好問題可以鼓勵受訪者自由和坦誠地就當前的主題作出回答。相反就會束縛受訪者或者導致歪曲的回答。

1=1

?提問的目的:提取信息;弓I發(fā)或者增加陳述;弓I導討論;得

出區(qū)別與相似之處;提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鼓勵發(fā)表觀點;促進放松;澄清你的理解。

問題的類型

?低度聚焦-開放式問題:告訴我一些關于你家庭的事情

?中度聚焦:跟我說說你是怎樣和媽媽相處的

?高度聚焦:喜歡學校嗎?喜歡什么科目

?以上三類問題作用不同,區(qū)別在于談話的自由度由高到低。

訪談初期一般采用開放式問題,以便進行定性分析;訪談后期一般采用封閉式問題,以便獲取數據進行定性分析。

訪談初期,不宜提一些敏感的問題,最好問一些簡單的事實性問題。

訪談問題的順序一般遵循“漏斗順序的原則”。即先由一般、非限制性的問題到具體、限制性的問題;從較大的問題到較小的問題,以便于與訪談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

3、訪談問題的編制

?問題要清楚明確;訪談對象能夠回答的問題;每次具

體的提問都要集中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避免誘導訪

談對象;對一些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需要制定統(tǒng)

一的說明方式、范圍、內容等。

例子:教師學習訪談提綱

訪談目的:了解教師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對于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作用

訪談對象:不同成長階段老師各10名

訪談的主要內容:

?您覺得現在許多教師的學習主要出于個人的需要還是外在的要求?他們學習的原因、目的、動機是什么?您自己呢?

?簡單描述一下您自己從當學生起到現在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情況。

?工作后您參加過哪些專業(yè)學習?您覺得學習哪些東西對您的教學水平提高最有用?那些事不需要學習的?

?您一般采用什么方式學習?您覺得那種學習方式最適合您?

訪談中的追問技巧

?詳盡式追問: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說明性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認為?能否舉個例子?

?假設追問:如果你是校長,你會怎么樣激勵教師?

?系統(tǒng)追三、為訪談過程中的注意事贊誰?

練習

?某研究者準備運用訪談法來研究“高中教師對實施新課程的態(tài)度”這一課題。請你幫助這位研究者擬定訪談提綱,設計訪談問題。

例子:教師學習訪談提綱

一、 教師個人基本情況(略)

二、 教師學習與專業(yè)成長問題

?您覺得現在許多教師的學習主要出于個人的需要還是外在的要求?他們學習的原因、目的、動機是什么?您自己呢?

?簡單描述一下您自己從當學生起到現在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情況。

?工作后您參加過哪些專業(yè)學習?您覺得學習哪些東西對您的教學水平提高最有用?那些事不需要學習的?

?您一般采用什么方式學習?您覺得那種學習方式最適合您?

練習

?某研究者準備運用訪談法來研究“高中教師對實施新課程的態(tài)度”這一課題。請你幫助

這位研究者擬定訪談提綱,設計訪談問題。

第五章觀察法

一、 什么是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的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客觀對象(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行為表現等)并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的特點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的活動;

?觀察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

?觀察的對象是當前正在發(fā)生的現象;

?觀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其結果的解釋也是以有關理論為前提的;

?總是借助一些工具。

二、 觀察法的設計

?明確觀察的目的

?確定觀察內容

?選擇觀察策略

?制定觀察記錄表

三、主要觀察策略

1、參與觀察策略

?界定問題

?進入情境

?記錄資料

?分析資料

2、時間取樣觀察策略

?主要收集以下三個方面的信息:行為是否發(fā)生;行為或事件出現的頻率;該行為或者事件發(fā)生時持續(xù)的時間。

?該策略只適用于那些經常發(fā)生的行為,以及那些可被直接觀察到的行為。

?實施步驟

確定要觀察的行為和觀察的時間間隔;

編制記錄表;

記錄資料;

分析資料。

記錄表樣例

3、事件取樣觀察

?時間取樣觀察只能研究至少沒十五分鐘發(fā)生一次的行為,而事件取樣觀察則不受頻率的限制。

?比較適合教師使用。

?獲取的主要是關于實踐的特征的信息。戈爾德(Gold,R1958)

?戈爾德以“參與”和“觀察”作為表示質的研究性質的連續(xù)體的兩端,在兩個端點中連線上存在著無數個點,每個點代表研究者在“參與程度"觀察角色”方面的權衡情況,從局外人的完全不參與到被研究群體中的一員。

陳向明,2000

四、課堂教學的觀察

什么是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tài)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方法。

?為什么要進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怎樣進行課堂觀察?

?一堂課,猶如一根在風中飄搖的葦草,看似簡簡單單,一覽無余,實則姿態(tài)萬千,內涵豐韻。有些人或盲目聽課,或捕風捉影,或亂發(fā)議論,不是因為它們缺乏研究問題的能力,而是因為它們根本看不見發(fā)生在課堂中的多維現象。

?怎樣進行課堂觀察?

一、捕捉可觀察的現象

?討論:課題中哪些行為值得研究?

?教師的教學行為;

?師生互動行為;

?教師的提問……

?課堂觀察像一口不斷涌出淡水的井,但是,如果我們不合理地使用這口井,它終究會失去價值。如何合理地使用“課堂觀察”呢?關鍵是要基于課堂把握現象,基于現象合理詮釋,基于詮釋有效建構。

課堂測繪現象

?通過文字、表格、錄音錄像等輔助性工具記

7F:

錄或描述下來的課堂現象叫課堂測繪現象。

“測繪”在這里是一種假借,它可以是對課堂的質性描述,也可以是對課堂的量化描述。

?課堂測繪現象是用輔助手段記錄下來的課堂現象,與課堂直感現象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的間接性、選擇性和分析性。

應用工具所蘊涵的視點來觀察。

根據預設的視點來觀察

主要的輔助觀察工具

?永恒的、重要的東西常常對人隱藏著,它們穿著看不見的面紗。輔助工具往往是穿透這層薄薄的面紗,揭示事物本質的法寶。人最聰明之處在于“善假于物氣超越自身的觀察,必須借助輔助工具,才能使我們從狹窄的視域中解放出來。只有如此,真相才會出現,從真相出發(fā)的行動才能抵達教育的彼岸。

語言文字記錄

師:能說說“蹭”在這兒的意思嗎?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師:那老舍先生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情大家再讀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其中的不同。

生1:我覺得用“摩擦”的話,句子中的貓就沒有可愛的那種感覺了。

生2:我也有這種感覺,就是貓好像不再溫柔可親了。

師:看來,“蹭”雖然有摩擦的意思,但絕不僅僅是“摩擦”那么簡單。大家聯系上下文,看看這個“蹭”字還能找到什么新的感覺。(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3:我覺得“蹭”是一種溫柔地“摩擦七因為課文中說,貓高興的時候,能比誰都溫柔可親。貓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親熱呢。

生4:貓蹭還有一種撒嬌的味道。貓在老舍爺爺面前撒個嬌,要求抓抓癢。說明貓和老舍爺爺的關系特別好。

師:體會得真好!大家看,貓這樣輕輕地、溫柔地、撒嬌似的蹭著老舍爺爺的腿,還蹭出了什么呢?

生5:蹭出了可愛。貓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生6:蹭出了友誼。

生7:蹭出了頑皮。

生8:蹭出了乖巧。

師:說得多精彩??!同學們,一個蹭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幅貓愛人,人愛貓得動人畫面。

空間漸變記錄

時間線標記錄

音影動態(tài)記錄

量表間接記錄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堂測繪現象源于真實的課堂,但不是真實課堂本身,而是經過過濾了的課堂現象。捕捉課堂測繪現象的好處在于借助輔助工具這個支架看到我們無法直接感知的課堂現象,但其局限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經過過濾了的課堂現象失去了真實課堂的鮮活與復雜,有時難以反映真實課堂的原貌。

二、發(fā)現課堂現象背后的意義一一詮釋

?理論檢視

?經驗類推

?感知追問

案例分析

老師:“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物體間的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物體表面越粗糙,同樣壓力下摩擦力越大;物體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后排一男生“哼”的一聲。老師笑問"你對這個問題可能有更科學的看法,你給大家說說好嗎?”

不料學生以兩塊緊貼在一起難以側向移開的玻璃為例,一口氣介紹了“凸凹嚙合說”、—粘附說”和“靜電理論”。

老師帶頭為該生熱烈鼓掌。

三理想建模,創(chuàng)構課堂

?當我們對一堂或幾堂課深入分析研究后,我們總會對課堂的理想模型做一個“心靈的建構”,這種建構越具有整體性、形象性、創(chuàng)造性,越有價值。

師:能說說“蹭”在這兒的意思嗎?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師:那老舍先生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情大家再讀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其中的不同。

生1:我覺得用摩擦的話,句子中的貓就沒有可愛的那種感覺了。

生2:我也有這種感覺,就是貓好像不再溫柔可親了。

師:看來,蹭雖然有摩擦的意思,但絕不僅僅是摩擦那么簡單。大家聯系上下文,看看這個蹭字還能找到什么新的感覺。(學生自由讀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