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書所見明末清初的糧長、里長和老人(之二)_第1頁
徽州文書所見明末清初的糧長、里長和老人(之二)_第2頁
徽州文書所見明末清初的糧長、里長和老人(之二)_第3頁
徽州文書所見明末清初的糧長、里長和老人(之二)_第4頁
徽州文書所見明末清初的糧長、里長和老人(之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10(三)、崇禎十七年歙縣汪芝茂納戶領(lǐng)照(資料56)納戶領(lǐng)照。歙縣為征收錢糧事。據(jù)十八都二圖七甲汪芝茂納到拾柒年糧銀壹兩一分,合給號票領(lǐng)照。丁字二百四十三號。崇禎拾七年正月二十二日糧長江元賓(?。?h(押)。這張“納戶領(lǐng)照”也是版刻,只有都、圖、甲數(shù)字和戶名、納銀數(shù)、該照號數(shù)以及年月日是墨筆填寫,其余均為版刻文字。從這張“納戶領(lǐng)照”和《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第4卷第496頁的“納戶領(lǐng)照”來看,至遲到明代滅亡,明初所設(shè)置的糧長仍在行使其職責。文獻說糧長在嘉靖末就已消失,顯然沒有反映農(nóng)村社會的實際情況。明后期的老人,也有很多資料,該資料表中的資料

(1)、

(7)、

(9)、

(14)、

(15)、

(21)都是關(guān)于老人的資料。明初設(shè)置老人,命其“理一鄉(xiāng)詞訟”,“導民善,平鄉(xiāng)里爭訟”,故有關(guān)老人資料,多是民間田地山界不清爭執(zhí)之類文書。資料

(15)是一起訴訟案卷,總共7件訴訟文書,即祁門縣十西都謝榮生、謝世濟、謝世芳告清丈公副謝大義的三張狀紙,謝敦、謝壽春的兩張辯駁的“訴狀”,1紙官府問案記錄,1張祁門縣衙給謝敦、謝大義的“杜患帖文”。茲引最后一件“杜患帖文”,就可了解全案。直隸徽州府祁門縣為乞天給帖杜患事。據(jù)西都謝大義狀呈前事,詞稱買受本都謝壽春、謝世彥等土名徐八下塢等處基地火佃,赤契存證。陡惡謝世濟串拴訟師謝榮生,捏誣一事三詞,聳臺排害公副謝大義等壓騙等情,蒙準行拘問理,隨委老人葉興衍、王應(yīng)第驗契明白,核蒙研審,供惡罪誣,舉家感激,萬民稱頌。爺臺指日喬遷,尤恐奸豪翻害,懇天抄招給帖,以杜后患等情。據(jù)此擬合就行,為此,除外帖給本告前去,將基地火佃照判管業(yè)。如有奸豪占奪,聽赍陳告,除重究外,仍照前判管業(yè)杜爭。須至帖者。右帖給本告謝敦、大義。準此。萬歷拾年拾壹月十一日典吏葉宗濟。乞天給帖杜患事。帖(押)。在這樁訴訟案卷中,老人葉興衍和王應(yīng)第受縣衙委派,核驗契約,分明事理,縣衙據(jù)以判案。在明初,老人“理其鄉(xiāng)之詞訟,若戶婚田宅斗歐者,則會里胥決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若不由里老處分,而徑訴縣官,此之謂越訴也”。按規(guī)定,“越訴笞五十”〔64〕。若在明初,謝榮生、謝世濟、謝世芳3人不經(jīng)老人,越訴縣衙,就該笞杖,更加此3人為誣告,罪更加等。而此案只是“議得謝世濟、謝榮生、謝世芳,所犯俱合依不應(yīng)得為而為之事理,重者律各杖八十。俱有大誥減等,各杖七十。俱民審,謝世芳無力,依律的決。謝世濟、謝榮生俱稍有力,照例折納工價”〔65〕。沒有關(guān)于越訴的懲處。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萬歷年間的老人已沒有明初時的地位和威信。但由此案卷可知,萬歷年間老人仍然存在,并仍在民間訴訟中起著作用,則是不爭的事實。此外,明初就存在“倉老人”,在萬歷年間實行自封自納、自行投柜之后,出現(xiàn)了守柜的“柜老人”。萬歷《績溪縣志》載:萬歷年間績溪“知縣陳嘉策行每年將輪段人戶丁糧,著令見年里長,每里開造手冊,明注優(yōu)免,當堂親審,照依近行事例優(yōu)免外,仍實丁米每年每石實派銀二兩一錢九分零,刊刻榜文,各給由票曉諭。概縣人戶逐月將派定銀兩當堂自行秤兌包封投柜,著令老人當堂驗封,照依書冊款目官票支解給發(fā)外,不許多科毫忽?!薄?6〕遺憾的是我們現(xiàn)在還沒看到這種經(jīng)“老人當堂驗封”的“官票”,日后若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柜老人”的文書資料,當是情理中的事。在前面所列資料表中,有關(guān)里長的資料最多。前述《萬歷八年洪時可等朋充合同》對里長所應(yīng)承擔之役言之頗詳,但并不完整。除那紙合同規(guī)定的之外,里長平常還要負責監(jiān)督土地買賣,如資料

(53)版刻《崇禎九年休寧徐文岐等賣塘赤契》中,就刻有“領(lǐng)契紙坊長、里長”。即由坊長、里長從縣衙領(lǐng)取買賣田土之格眼契紙,該坊或該里之人想賣田土,至坊、里長處領(lǐng)取契紙。土地買賣之后的推收過割,里長也要負責?,F(xiàn)舉《崇禎五年汪延瑾賣山推稅票》如下:推稅票二十五都三圖黃冊里長程懋功,今據(jù)十甲洪思得戶戶丁汪延瑾賣過罔字二千二百九十乙號土名太塘,山稅一厘二毫整。以上一號推入本都本圖本甲徐時茂戶解納。存照。崇禎五年九月二十四日黃冊里長程懋功(押)。經(jīng)管戶丁書手陳萬良(押)算手如無圖書私記者不能推收?!?7〕土地買賣和推收過割是經(jīng)常性的工作,也是里長職役中工作量較大的一種,版刻資料之外的資料中,常把“黃冊里長”寫作“冊里”,所以在前列資料表中冊里的資料很多。冊里負責推收過割,延至清代沒有變化,如資料

(83)《雍正二年歙縣項佛保戶吊稅票》,即是“分造冊里項鳳儀”版刻吊(推)稅票。此外,冊里襲明朝之舊,在清丈之時,參與清丈和歸戶。如資料

(75)《康熙三十三年休寧戴大有戶奉旨緯稅票》所載:“休寧縣十八都十二圖遵旨清丈,又奉縣主嚴示,眼同業(yè)主丈明,挨號徹底清查。今照丈實積步畝,驗契注業(yè),即發(fā)緯稅業(yè)票,業(yè)主領(lǐng)赴該圖冊里歸戶。但步畝時有更形,業(yè)主新舊不一,冊里驗明新票,注填親供,庶無隱漏奸弊。”〔68〕明代行一條鞭法之后,里甲編審雖有某些變化,但清丈編審一直延續(xù)下來。這個變化主要是由明代人丁事產(chǎn)并重,發(fā)展到清代只重事產(chǎn)而不重視人丁。這從現(xiàn)存《萬歷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圖黃冊底》、《萬歷二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圖黃冊底》、《萬歷三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圖黃冊底》、《萬歷四十年壬子大造二十七都五圖冊底》及《萬歷至崇禎二十七都五圖三甲朱學源戶冊底》、《清初二十七都五圖三甲編審冊》看得清清楚楚〔69〕。嘉慶《休寧縣都圖里役備覽》中有嘉慶二年里長名單。也許有人會對嘉慶二年的資料表示懷疑,清代到嘉慶年間是否還有編審?嘉慶《休寧縣都圖里役備覽》是個抄本,署“高枧省初吳氏藏”。高枧今名枧忠,在屯溪西南率水北岸,省初疑為吳氏之字,署名下方有一白文圖章,刻“吳艷崙”三字,這可能為吳氏本名。全書一個筆體抄錄,除《休寧縣都圖里役備覽》之外,還有《休寧縣田地山塘各項規(guī)則》、《丈量田地總歌》。在《休寧縣田地山塘各項規(guī)則》中,有注文“此遵嘉慶二年由單抄出”。吳艷崙為什么要抄錄這個資料呢?說明這個資料在當時還是有用的。聯(lián)系到前列資料表中,清嘉慶,甚至道光年間還有關(guān)于冊里的資料,說明編審仍在進行。同時也說明明初以來一直存在的里長、排年,至遲到清代中葉尚未消亡。以上僅就徽州文書所見之明末清初糧長、里長和老人加以論述,徽州的情況是否具有普遍性,不敢確說。但若無視徽州地方農(nóng)村社會的這種實態(tài),僅據(jù)一些文獻資料斷言明代里甲編審及糧長、里長和老人在明嘉靖間或稍后就不復存在了,恐怕就失之偏頗了。注釋:〔1〕《休寧縣志》卷首,范淶所撰《重修休寧縣志序》言:“自三公九卿臺察視成于郡縣百職,事勢固臂指,而情有疏親??h實民之父母也。地愈近,情愈切,責愈專,望愈殷。試觀興利除害一切章程,自臺察下之郡,郡下之縣,縣將何以下之?此其所系于民誠重,而治道之所重者亦因之矣?!薄?〕〔日〕山本英史:《明清農(nóng)村社會制度研究的現(xiàn)狀與課題》,“首屆國際徽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1994年11月黃山屯溪?!?〕〔11〕〔39〕〔41〕〔42〕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地理一·廂隅鄉(xiāng)都》?!?〕〔5〕〔6〕〔8〕《宋史》卷一七七《食貨上五·役法上》?!?〕《宋史》卷一七八《食貨上六·役法上》?!?〕〔10〕弘治《徽州府志》卷二《地理二·戶口》?!?2〕《元史》卷九三《食貨一·農(nóng)?!??!对湔隆肪矶秳褶r(nóng)立社事理》條和《續(xù)文獻通考》卷二《田賦考·元》均有記載,只文字略異?!?3〕《金史》卷四六《食貨志》?!?4〕《永樂大典》卷二二七七所錄《吳興續(xù)志》。〔15〕楊訥:《元代農(nóng)村社制研究》,《歷史研究》1965年第4期?!?6〕《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卷1,第12頁?!?7〕同上書同卷第13頁。亦可參考該書元代其他契約文書。〔18〕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名宦·郝思義傳》?!?9〕萬歷《歙志》傳卷一《令宰·內(nèi)傳》?!?0〕《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卷1,第14頁。〔21〕資料來自弘治《徽州府志》卷二《地理二·戶口》和同書卷一《地理一·廂隅鄉(xiāng)都》?!?2〕洪武《蘇州府志》卷四《鄉(xiāng)都》?!?3〕《明史》卷七七《食貨一·戶口》?!?4〕〔37〕同上書,卷七八《食貨二·賦役》?!?5〕趙官:《后湖志》卷四《事例》一?!?6〕〔日〕鶴見尚弘:《中國明清社會經(jīng)濟研究》第1章第1節(jié)《明代的畸零戶》,學苑出版社1989年10月版。〔27〕宋濂:《朝京稿》卷五《上海夏君新壙銘》?!?8〕〔47〕〔60〕丁元薦:《西山日記》卷下《日課》?!?9〕丘浚:《大學衍義補》卷三一《傅算之籍》?!?0〕唐文基:《明代賦役制度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14頁。〔31〕〔36〕萬歷《休寧縣志》卷一《輿地志·沿革》。〔32〕同上書,卷七《藝文志·紀述·劉三吾〈休寧縣知縣周德成墓志銘〉》?!?3〕乾隆《歙縣志》卷七《恤政志·蠲賦·雍正七年歙紳士公輸舊糧碑記》?!?4〕嘉慶《黟移續(xù)志》卷三《風俗》?!?5〕康熙《休寧縣志》卷一《沿革》?!?8〕〔46〕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三《田賦考·皇明》?!?0〕〔50〕〔66〕萬歷《績溪縣志》卷三《食貨志·歲役》?!?3〕〔52〕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六冊《蘇松》。〔44〕何良?。骸端挠妖S叢說》卷一三《史》九?!?5〕〔64〕顧炎武:《日知錄》卷八《鄉(xiāng)亭之職》?!?8〕汪道昆:《經(jīng)野記》,見萬歷《休寧縣志》卷七《藝文志·紀述》。〔49〕汪道昆:《歲政記》。出處同上?!?1〕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二七冊《廣東》上?!?3〕《永樂大典》卷二二七七《湖州府志》。〔54〕《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卷3,第337頁?!?5〕〔61〕《明代實施老人制度的利與弊》,《鄭州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6〕〔日〕細野浩二:《里老人和眾老人》,日本《史學雜志》78編7號?!?7〕《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卷3,第87頁?!?8〕呂坤:《實政錄》卷四《民務(wù)·改復過割》?!?9〕《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卷1,第274頁。〔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