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質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普通地質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普通地質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普通地質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普通地質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套地質學試題姓名 學號 成績一、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新構造運動.風化殼.莫霍面.標準化石.巖石圈.礦物.向斜.轉換斷層二、填空(1'X20共計20分)。1、古登堡面是和的分界面。2、火山噴發(fā)類型有和兩類。3、火成巖可以分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脈巖等類別,請按此順序分別列舉一類巖石名稱、 、 、4、中生代從早到晚有,它們的代號分別為。5、變質作用包括、和三類。6、火山碎屑巖按照碎屑粒徑大小可以劃分為、和 三類。巖石變形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 、 、 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TOC\o"1-5"\h\z人和真象,真馬等出現(xiàn)于哪一個紀 。A、JB、KC、TD、Q印支運動發(fā)生于 紀。A石炭紀B、二疊紀C、三疊紀D、白堊紀矽卡巖型礦床是下列哪一種變質作用形成的 。A、接觸交代型變質作用B、區(qū)域變質作用C、埋藏變質作用D、動力變質作用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 D、新生代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 。A、傾伏褶皺 B、直立褶皺 C、傾斜褶皺 D、翻卷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較年輕巖塊出露于較老巖塊之中,這種構造稱為 。A、飛來峰 B、構造窗C、逆掩斷層D、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強。A、 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 D、片麻狀構造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 。.古生代A..古生代C.中生代TOC\o"1-5"\h\z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 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10、哪一種沉積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陸相的轉換 。A、復理石沉積 B、濁流沉積 C、磨拉石沉積 D、火山碎屑沉積11、古登堡面與莫霍面之間屬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下列哪一種植物化石不屬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齒 B、蘇鐵C、松柏D銀杏、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石英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6C、7D、8、下列哪一類巖石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片麻巖C、糜棱巖D、大理巖、下列哪一種是單元素礦物 。A石英B、斜長石C、黑云母D、金剛石、細晶巖脈屬于 。A、深成巖B、淺成巖C、沉積巖D、次火山巖TOC\o"1-5"\h\z、純屬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有礦物組是 。A、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 B、紅柱石、角閃石、高嶺石、磁鐵礦C、絹云母、紅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輝石、藍晶石、石墨、石榴子石、流紋構造一般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種巖石類型 。A玄武巖B、安山巖C、流紋巖D、粗面巖、玄武巖屬于 。A超基性巖 B、基性巖C、中性巖D、酸性巖四、簡答題(共計 13分)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 (6分)簡述海底擴張的證據(jù) ?(7分)五、論述題(15')試述如何識別沉積巖和火成巖及其主要巖石類型 ?第一套地質學試題答案一、答案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1.新構造運動:一般是指晚第三紀及其以來發(fā)生的地殼構造變動(2分),表現(xiàn)為垂直升降運動( 1分)和水平運動兩種表現(xiàn)形式(1分)。2.風化殼:不整合的標志( 2分),由于長期的風化剝蝕,殘留難分解的物質 ,一般是鐵和硅質物( 2分) 。3.莫霍面:是一級的不連續(xù)的界面,在地下 33公里處(1分),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4.標準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廣的化石( 1分),可以鑒定地層的時代(3分)的化石。5.巖石圈:地殼與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圈以上部分) ,都是由固態(tài)巖石組成的,統(tǒng)稱為巖石圈。6.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 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2分)。7.向斜:兩翼基本對稱,核部地層較年輕 (2分),兩翼地層較老(2分)的褶皺。8.轉換斷層:是指發(fā)生在大洋中脊處( 2分)的一種特殊的平移斷層(2分)。二、填空(1'x20共計20分)。1、地幔、地核2、裂隙式、中心式3、橄欖巖等、輝長巖、安山巖、流紋巖等、偉晶巖三疊、侏羅、白堊、 T、J、K區(qū)域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塑性變形、彈性變形、脆性變形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四、簡答題(共計 13分)略(6分)2、簡述海底擴張的證據(jù) ?(7分)答:1.地質現(xiàn)象的對稱性:從洋中脊向兩側,基巖的風化程度有逐漸變深的趨勢,同時海底地層有由薄變厚的趨勢。(2分)洋中脊兩側磁條帶的對稱分布,正、逆向磁性異常的有規(guī)律的分布。(2分)洋中脊兩側地層分布的對稱性,由洋中脊向兩側地層由新到老分布,最老的地層不早于2億年。(3分)五、試述如何識別沉積巖和火成巖及其主要巖石類型 ?(15分)答:1.可以根據(jù)其地質產狀進行識別,也就是根據(jù)其成因區(qū)別,一般認為火成巖是由于巖漿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巖和巖漿噴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巖以及界于兩者之間的次火山巖。而沉積巖是由于先形成的巖石經(jīng)過風化作用和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最后經(jīng)過固結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4分)可以從其結構、構造上進行區(qū)分:火成巖可以有顯晶質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斑狀結構、似斑狀結構等,而沉積巖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和生物結構等?;鸪蓭r構造可以看到有塊狀構造、流紋構造、流動構造、氣孔構造、杏仁構造等,而沉積巖有層狀構造、示頂構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遺跡構造等。(5分)火成巖主要巖石類型有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脈巖等,而沉積巖的巖石類型有沉積巖按成因及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碎屑巖類、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類。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巖。碎屑巖類,主要包括沉積碎屑巖類和火山碎屑兩個亞類。按顆粒大小沉積碎屑巖進一步可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和粘土巖。據(jù)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巖大體可以分為: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和凝灰?guī)r?;瘜W及生物化學巖類,主要包括鋁、鐵、錳質巖類,硅、磷質鹽類,碳酸鹽巖類,

蒸發(fā)鹽巖類和可燃有機巖類特殊沉積巖類有風暴巖和濁積巖等類型。 (6分)第二套地質學試題名次解釋(4分X8共計32分)1、角度不整合2、斷層3、磨拉石建造4、背斜5、沉積相6、礦物7、倒轉褶皺8、地層傾向二、填空題(20X1共計20)1、中生代從早到晚有,它們的代號分別為。2、按照板塊活動的力學性質,板塊邊界接觸類型可以劃分為、 手口 三種。3、1968年勒皮雄將全球巖石圈劃分為、、、、和六大板塊。4、風化作用包括、和三類。5、火山碎屑巖按照碎屑粒徑大小可以劃分為、和6、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殼中的脆性巖石發(fā)生6、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殼中的脆性巖石發(fā)生時產生的,地震能量是以方式傳播的。度量地震釋放能量的強度常用表示。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金剛石可產于哪類巖石。A橄欖巖B、金伯利巖 C、輝長巖D、安山巖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下列礦物組合中,四種礦物都是硅酸鹽的是。A.石英、橄欖石、石膏、鉀長石B.螢石、滑石、白云母、斜長石C.鉀長石、滑石、紅柱石、石榴子石 D.輝石、方解石、角閃石、黃鐵礦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A、傾伏褶皺B、直立褶皺C、傾斜褶皺 D、平臥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在較老巖塊出露于較年輕巖塊之上,這種構造稱為。A、飛來峰B、構造窗C、逆掩斷層 D 、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弱。A、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D、片麻狀構造矽卡巖型礦床是下列哪一類礦床。A、內生礦床B、變質礦床C、接觸交代型礦床 D、淋積型礦床TOC\o"1-5"\h\z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 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下列哪一類礦物是粘土礦物 。A、高嶺石 B、方解石C、石榴子石 D、黃鐵礦10、哪一種沉積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陸相的轉換 。A、復理石沉積 B、濁流沉積 C、磨拉石沉積 D、火山碎屑沉積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稱為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人類出現(xiàn)的時代是 。A第三紀B、第四紀C、震旦紀D、二疊紀、純屬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有礦物組是 。A、絹云母、紅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紅柱石、角閃石、高嶺石、磁鐵礦C、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D、輝石、藍晶石、石墨、石榴子石、金剛石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7C、8D、10、下列哪一類巖石不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斷層角礫巖 C、糜棱巖D、碎裂巖、橄欖巖屬于 。A超基性巖 B、基性巖C、中性巖D、酸性巖、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 煌斑巖脈屬于TOC\o"1-5"\h\z、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 .新生代、流紋構造一般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種巖石類型 。A玄武巖B、安山巖C、流紋巖D、粗面巖、恐龍的全部滅絕發(fā)生于哪個時代 。A奧陶紀B、第三紀C、白堊紀D、寒武紀四、簡答題、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 (7分)2、簡述沉積巖的分類及其主要巖石類型( 7分)五、綜述題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誕生過程和主要思想理論及其主要貢獻。(14分)第二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名次解釋(4分X8共計32分)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種類型,(1分)由于構造運動使不整合面的上、下兩部分地層的地層產狀不平行(1分),二者之間有一個交角的地層接觸關系(2分)。.斷層:沿著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錯動( 3分)的斷裂(1分)。.磨拉石建造:是地層由海相轉化為陸相后( 2分),在山間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套陸相的礫巖、砂巖沉積(2分)。4.背斜:是一種褶皺構造,巖層向上突出的彎曲,核部地層較老( 2分),兩翼地層較年輕(2分)的褶皺。5、沉積相:根據(jù)沉積地層的顏色、沉積物的礦物成分、顆粒粗細、結構構造、生物化石種類等進行巖相分析,從而恢復古環(huán)境(2分),根據(jù)沉積環(huán)境可以把地層分為海相、海陸過渡相、陸相三大類(2分)。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2分)。7、倒轉褶皺:是指褶皺的一翼地層倒轉( 2分),而另外一翼地層正常的褶皺(2分)。8、地層傾向:沿著地層斜面與地層走向垂直( 2分)所引的線叫傾斜線,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巖層的傾向(2分)。二、填空題(20X1共計20)、三疊、侏羅、白堊 T、J、K2、拉張型、匯聚型、剪切型3、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4、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5、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6、斷裂、地震波、震級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2.A3.C4.D5.A6.A7.C8.D9.A10.C19.C20.C四、簡答題1.略簡述沉積巖的分類及其主要巖石類型(7分)答:沉積巖按成因及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碎屑巖類、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類。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巖。(3’).碎屑巖類,主要包括沉積碎屑巖類和火山碎屑兩個亞類。按顆粒大小沉積碎屑巖進一步可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和粘土巖。據(jù)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巖大體可以分為: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和凝灰?guī)r。. 化學及生物化學巖類,主要包括鋁、鐵、錳質巖類,硅、磷質鹽類,碳酸鹽巖類,蒸發(fā)鹽巖類和可燃有機巖類。. 特殊沉積巖類有風暴巖和濁積巖等類型。 (4’)五、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誕生過程和主要思想理論。(14分)答:板塊構造學說的誕生過程:1912年,魏格納提出大地構造假說——大陸漂移說。但是大陸漂移的驅動力及許多相關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陸漂移說逐漸消沉。而在二戰(zhàn)后,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達,人類對海洋的了解越來越多,獲得了有關海洋的很多新資料,在這些新資料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從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迅速發(fā)展,獲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陸漂移的證據(jù),使大陸漂移說復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擴張說的基本原理擴大到整個巖石圈,并總結提高為對巖石圈的運動和演化的總體規(guī)律的認識,這種學說被命名為板塊構造學說??傊?,板塊構造說是海底擴張說的發(fā)展和延伸,而從海底擴張到板塊構造又促進了大陸漂移的復活。(5’)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思想:板塊構造說認為,巖石圈相對于軟流圈來說是剛性的,其下面是粘滯性很低的軟流圈。巖石圈并非是一個整體,它具有側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巖石圈板塊是活動的。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巖石圈板塊劃分為六大板塊,即太平樣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作為巖石圈活動帶的板塊邊界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即拉張型邊界、擠壓型邊界和剪切型邊界。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海洋從開始到封閉,可以歸納為下列過程:大陸裂谷“紅海型海洋f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縫合線。 (5)'板塊構造學說對地質學理論的貢獻:板塊構造學說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如:現(xiàn)代地槽、造山作用、濁流沉積和混雜堆積、蛇綠套巖、雙變質帶、火山活動和地震活動都有合理的解釋。(4')第三套《地質學基礎》試題一、名次解釋(4分X8共計32分)1、角度不整合2、斷層3、指相化石4、背斜5、沉積相6、礦物7、倒轉褶皺8、地層傾向二、填空題(20X1共計20)1、中生代從早到晚有,它們的代號分別為。2、變質作用包括、和三類。

3、對于一個地區(qū)的地層進行劃分時,一般是先建立一個剖面。凡是地層出露完全、順序正常、接觸關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為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層,往往表現(xiàn)出巖相由粗到細又由細到粗的重復變化,這樣一次變化稱一個沉積,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層位和海退層位構成一個完整的沉積。也可以根據(jù)巖性來劃分地層。巖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積的變化,而沉積的變化又往往與地殼運動密切相關。 因此,根據(jù)巖性把地層劃分成許多單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發(fā)展階段。4、風化作用包括、和三類。5、火山碎屑巖按照碎屑粒徑大小可以劃分為、和 三類。6、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殼中的脆性巖石發(fā)生的方式傳播的。度量地震釋放能量的強度常用 三類。6、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殼中的脆性巖石發(fā)生的方式傳播的。度量地震釋放能量的強度常用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1、金剛石可產于哪類巖石。A橄欖巖B、金伯利巖2、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時產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表不。C、輝長巖D、安山巖C、中生代D、新生代3、下列礦物組合中,四種礦物都是硅酸鹽的是A.石英、橄欖石、石膏、鉀長石B.螢石、滑石、白云母、斜長石C.鉀長石、滑石、紅柱石、石榴子石C.鉀長石、滑石、紅柱石、石榴子石D.輝石、方解石、角閃石、黃鐵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 。A、傾伏褶皺 B、直立褶皺 C、傾斜褶皺 D、平臥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在較老巖塊出露于較年輕巖塊之上,這種構造稱為 。A、飛來峰 B、構造窗 C、逆掩斷層 D、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弱A、 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 D、片麻狀構造TOC\o"1-5"\h\z7、流紋構造一般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種巖石類型 。A玄武巖B、安山巖C、流紋巖D、粗面巖8、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 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9、下列哪一類礦物是粘土礦物 。A、高嶺石 B、方解石C、石榴子石 D、黃鐵礦10、恐龍的全部滅絕發(fā)生于哪個時代 。A、奧陶紀B、第三紀C、白堊紀D、寒武紀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稱為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人類出現(xiàn)的時代是 。A第三紀B、第四紀C、震旦紀D、二疊紀TOC\o"1-5"\h\z、純屬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有礦物組是 。A、絹云母、紅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紅柱石、角閃石、高嶺石、磁鐵礦C、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D、輝石、藍晶石、石墨、石榴子石、金剛石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7C、8D、10、下列哪一類巖石不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斷層角礫巖 C、糜棱巖D、碎裂巖、橄欖巖屬于 。A超基性巖 B、基性巖C、中性巖D、酸性巖、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 煌斑巖脈屬于、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 .新生代、流紋構造一般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種巖石類型 。A玄武巖B、安山巖C、流紋巖D、粗面巖、恐龍的全部滅絕發(fā)生于哪個時代 。A奧陶紀B、第三紀C、白堊紀D、寒武紀28分)1、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 (8分)2、簡述沉積巖的分類及其主要巖石類型(10分)3、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第三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名次解釋(4分X8共計32分)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種類型,(1分)由于構造運動使不整合面的上、下兩部分地層的地層產狀不平行(1分),二者之間有一個交角的地層接觸關系(2分)。.斷層:沿著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錯動( 3分)的斷裂(1分)。.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 (2分),而且指示特殊巖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稱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2分)。.背斜:是一種褶皺構造,巖層向上突出的彎曲,核部地層較老( 2分),兩翼地層較年輕(2分)的褶皺。5、沉積相:根據(jù)沉積地層的顏色、沉積物的礦物成分、顆粒粗細、結構構造、生物化石種類等進行巖相分析,從而恢復古環(huán)境(2分),根據(jù)沉積環(huán)境可以把地層分為海相、海陸過渡相、陸相三大類(2分)。6、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2分)。7、倒轉褶皺:是指褶皺的一翼地層倒轉(2分),而另外一翼地層正常的褶皺(2分)。8、地層傾向:沿著地層斜面與地層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線叫傾斜線,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巖層的傾向(2分)。二、填空題(20X1共計20)1、三疊、侏羅、白堊、 T、J、K2、區(qū)域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3、標準、標準、旋回、旋回、環(huán)境、環(huán)境4、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5、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6、斷裂、地震波、震級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2.A3.C4.D5.A6.A7.C8.D9.A10.C19.C20.C四、問答題(共 28分)1.略(8分)2.簡述沉積巖的分類及其主要巖石類型(10分)答:沉積巖按成因及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碎屑巖類、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類。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巖。3’).碎屑巖類,主要包括沉積碎屑巖類和火山碎屑兩個亞類。按顆粒大小沉積碎屑巖進一步可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和粘土巖。據(jù)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巖大體可以分為: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和凝灰?guī)r。(3’). 化學及生物化學巖類,主要包括鋁、鐵、錳質巖類,硅、磷質鹽類,碳酸鹽巖類,蒸發(fā)鹽巖類和可燃有機巖類。(2’). 特殊沉積巖類有風暴巖和濁積巖等類型。 (2’)3.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 10分)答: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2’)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 2’)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v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2’)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2’)第四套《地質學基礎》試題一、 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新構造運動整合接觸莫霍面標準化石巖石圈6.礦物.向斜.巖層走向二、填空(1'X20共計20分)。1、古登堡面是和的分界面。2、火山噴發(fā)類型有和兩類。3、火成巖可以分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脈巖等類別,請按此順序分別列舉一類巖石名稱、 、4、中生代從早到晚有,它們的代號分別為。5、變質作用包括、和三類。6、火山碎屑巖按照碎屑粒徑大小可以劃分為、和 三類。7、巖石變形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7、人和真象,真馬等出現(xiàn)于哪一個紀A、JB、KC、TD、Q8、印支運動發(fā)生于紀。A石炭紀B、二疊紀C、三疊紀D、白堊紀9、矽卡巖型礦床是下列哪一種變質作用形成的。A、接觸交代型變質作用B、區(qū)域變質作用C、埋藏變質作用D、動力變質作用TOC\o"1-5"\h\z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 。A、傾伏褶皺 B、直立褶皺 C、傾斜褶皺 D、翻卷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較年輕巖塊出露于較老巖塊之中,這種構造稱為 。A、飛來峰 B、構造窗C、逆掩斷層D、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強 。A、 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 D、片麻狀構造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 。A.元古代 B .古生代C.中生代 D .新生代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10、11、古登堡面與莫霍面之間屬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下列哪一種植物化石不屬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齒 B、蘇鐵C、松柏D銀杏TOC\o"1-5"\h\z、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石英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6C、7D、8、下列哪一類巖石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片麻巖C、糜棱巖D、大理巖、下列哪一種是單元素礦物 。A石英B、斜長石C、黑云母D、金剛石、細晶巖脈屬于 。A、深成巖B、淺成巖C、沉積巖D、次火山巖、純屬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有礦物組是 。A、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 B、紅柱石、角閃石、高嶺石、磁鐵礦C、絹云母、紅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輝石、藍晶石、石墨、石榴子石、流紋構造一般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種巖石類型 。A玄武巖B、安山巖C、流紋巖D、粗面巖、玄武巖屬于 。A超基性巖 B、基性巖C、中性巖D、酸性巖四、簡答題(共計 18分)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8分)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五、論述題(10分)試述如何識別沉積巖和火成巖及其主要巖石類型 ?第四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答案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新構造運動:一般是指晚第三紀(新近紀)及其以來發(fā)生的地殼構造變動( 2分),表現(xiàn)為垂直升降運動(1分)和水平運動兩種表現(xiàn)形式(1分)。.整和接觸:新老地層產狀一致,巖性變化及古生物演化漸變而連續(xù),新老地層時代連續(xù),其間沒有地層缺失。地層形成的過程中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沉積環(huán)境, 構造運動主要是地殼緩緩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積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剝蝕。.莫霍面:是一級的不連續(xù)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處(1分),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標準化石:演化速度最快(2分),分布最廣的化石(2分)的化石。.巖石圈:地殼(2分)與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圈以上部分) (2分),都是由固態(tài)巖石組成的,統(tǒng)稱為巖石圈。.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2分)。.向斜:兩翼基本對稱,核部地層較年輕 (2分),兩翼地層較老(2分)的褶皺。.巖層走向:走向線指巖層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線(巖層層面上的任意一條水平線) 。走向指走向線兩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來表示。表明巖層的水平延伸方向。二、填空(1'X20共計20分)。1、地幔、地核2、裂隙式、中心式3、橄欖巖、輝長巖、安山巖、流紋巖、偉晶巖4、中生代從早到晚有,它們的代號分別為。5、區(qū)域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塑性變形、彈性變形、脆性變形三、選擇題(20X1共計20分)四、簡答題(共計 18分)略(8分)2、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答: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v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五、論述題(10分)試述如何識別沉積巖和火成巖及其主要巖石類型 ?(10分)答:1.可以根據(jù)其地質產狀進行識別,也就是根據(jù)其成因區(qū)別,一般認為火成巖是由于巖漿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巖和巖漿噴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巖以及界于兩者之間的次火山巖。而沉積巖是由于先形成的巖石經(jīng)過風化作用和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最后經(jīng)過固結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3分)可以從其結構、構造上進行區(qū)分:火成巖可以有顯晶質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斑狀結構、似斑狀結構等,而沉積巖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和生物結構等?;鸪蓭r構造可以看到有塊狀構造、流紋構造、流動構造、氣孔構造、杏仁構造等,而沉積巖有層狀構造、示頂構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遺跡構造等。(3分)火成巖主要巖石類型有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脈巖等,而沉積巖的巖石類型有沉積巖按成因及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碎屑巖類、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類。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沉積巖。碎屑巖類,主要包括沉積碎屑巖類和火山碎屑兩個亞類。按顆粒大小沉積碎屑巖進一步可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和粘土巖。據(jù)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巖大體可以分為: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和凝灰?guī)r?;瘜W及生物化學巖類,主要包括鋁、鐵、錳質巖類,硅、磷質鹽類,碳酸鹽巖類,蒸發(fā)鹽巖類和可燃有機巖類。特殊沉積巖類有風暴巖和濁積巖等類型。(4分)第五套《地質學基礎》試題及答案二、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巖石晶質體古登堡面指相化石類質同像地層層序律背斜氣孔構造二、畫圖題(剖面或平面圖) (3‘X6共計18分)。逆斷層地塹平移斷層海退層位角度不整合構造盆地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根據(jù)沉積巖和火成巖礦物成分比較表,試分析其礦物成分的不同點?(6分)四、問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簡述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 (10分)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闡述海底擴張學說的主要證據(jù)和主要的思想理論。(14分)第五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巖石:礦物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結合起來形成各種巖石。晶質體:由于質點規(guī)則排列的結果,就使晶體內部具有一定的晶體構造,稱為晶體格架。具有良好幾何外形的晶質體,通稱為晶體。古登堡面:在 2900km深處。在這里縱波速度由s突然降為s,而橫波至此則完全消失。這個面稱古登堡不連續(xù)面。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而且指示特殊巖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稱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類質同像:所謂類質同像是指在結晶格架中,性質相近的離子可以互相頂替的現(xiàn)象。地層層序律:地層的上下或新老關系,這叫做地層層序。如果地層沒有受過擾動,下部的地層時代老,上部的地層時代新,叫做正常層位。地層層序律。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巖層,而兩翼是新巖層,就是背斜。氣孔構造:熔漿噴出地表,壓力驟減,大量氣體從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或管狀孔洞,稱氣孔構造。這種構造往往為噴出巖所具有。二、畫圖題(剖面或平面圖) (3‘X6共計18分)。答案:(略)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1.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答:華北地區(qū)上古生界的特征:整個華北地區(qū)(包括東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統(tǒng)和二疊系。各地上古生界總厚度一般為數(shù)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對比較穩(wěn)定。各地巖相變化不大,一般說來,中、上石炭統(tǒng)(即本溪組和太原組)主要巖性為砂頁巖和灰?guī)r夾煤層,灰?guī)r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動物化石,故屬于海陸交互成煤相地層,總厚度一般不超過一、二百米。二疊系全部為陸相,下二疊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為砂頁巖夾煤層,屬于沼澤盆地成煤相地層。上二疊統(tǒng)(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逐漸變?yōu)榧t色巖層,植物化石減少,煤層絕跡,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較大。說明由沼澤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內陸盆地相轉變。上古生界下伏地層為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灰?guī)r,C2與O2之間呈普遍的明顯的平行不整合,說明中間有一長期沉積間斷。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礦產,首先是豐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疊紀煤系之下,中奧陶紀灰?guī)r侵蝕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鋁土、粘土或鐵礦。根據(jù)沉積巖和火成巖礦物成分比較表,試分析其礦物成分的不同點?(6分)答:上表反映了沉積巖在礦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巖的主要特征:在火成巖中最常見的暗色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以及鈣TOC\o"1-5"\h\z長石等,因極易化學分解,所以在沉積巖中極少見( 2');還有些是在沉積巖和火成巖中都出現(xiàn)的礦物(石英、鉀長石、鈉長石、白云母、磁鐵礦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積巖中明顯增多,因為這兩種礦物最不易化學分解,所以在沉積巖中便相對富集( 2');另有些礦物(粘土礦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機質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積巖中才有的礦物,這樣的礦物都是些在地表條件下形成的穩(wěn)定礦物( 2')(四、簡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1.簡述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答案(略)(6分)2、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答: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2’)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2’)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v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 2’)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2’)闡述海底擴張學說的主要證據(jù)和主要的思想理論。(14分)答:大洋中脊實地勘測,第一,洋脊為高地熱流異常區(qū)。第二,重力測量結果,中央裂谷一帶常表現(xiàn)為重力負異常區(qū)。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時莫霍面不清,地殼有明顯變薄的趨勢。大洋中脊兩側的地質特征的對稱性的特點,引起一些學者的重視和思考。地質現(xiàn)象的對稱性從大洋中脊向兩側,基巖風化程度有由淺逐漸變深的趨勢;同時海底沉積層有由薄變厚的趨勢,形成以大洋中脊為中心、兩側地質現(xiàn)象對稱的鮮明特點。這種特點應該同大洋中脊及洋殼的形成過程密切相關。古地磁學:用精密儀器可以測定巖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據(jù)以確定古地磁極的位置及強度、追溯地球磁場變化的歷史和確定巖石的年代。1.海溝是切穿巖石圈的深大斷裂。2.海溝是陸殼和洋殼交叉重疊的復雜地帶。3.海溝是不對稱的地熱流異常區(qū)海底擴張說認為:密度較小的大洋殼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幔軟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溫度的不均一性,導致地幔物質密度的不均一性,從而在地幔或軟流圈中引起物質的對流,形成若干環(huán)流;在兩個向上環(huán)流的地方,使大洋殼受到拉張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開形成兩排脊峰和中間谷,來自地幔的巖漿不斷從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殼,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長脊,溫度和熱流值都較高;新洋殼不斷生長,隨著地幔環(huán)流不斷向兩側推開,也就是如傳送帶一樣不斷向兩側擴張,因此就產生了地磁異常條帶在大洋中脊兩旁有規(guī)律的排列以及洋殼年齡離洋脊越遠越老的現(xiàn)象;大洋中脊兩側向外擴張速度(半速度)大約為每年1-2cm,有的可達3-8cm;在向下環(huán)流的地方,或在不斷擴張的大洋殼與大陸殼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較大,位置較低,便向大陸殼下俯沖,形成海溝或貝尼奧夫帶;向大陸殼下面傾斜插入的大洋殼,由于遠離中脊,溫度已經(jīng)變冷,同時海底沉積物中的水分也被帶入深部,形成海溝低熱流值帶;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熱作用,再加上強大的摩擦,在大約深 150-200km處,導致大洋殼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巖漿,巖漿及揮發(fā)成分的強大內壓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攜帶大量熱能上升,因此在海溝向陸一側一定距離處形成高熱流值;同時,來自地幔的、以及混雜了重熔陸殼的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島弧;這些火山噴出的巖漿,由于混入了硅鋁層(沉積物,大陸殼重熔物質)的成分,因此經(jīng)常是屬于中性的安山巖質(在環(huán)太平洋區(qū)安山巖出露的界線,稱為安山巖線)。大洋殼俯沖帶,由于其下部逐漸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貝尼奧夫帶又稱為大洋殼消亡帶。海底擴張說對于許多海底地形、地質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釋。特別是它提出一種嶄新的思想,即大洋殼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變的,而是經(jīng)歷著"新陳代謝"的過程。地表總面積基本上是一個常數(shù),既然有一部分洋殼不斷新生和擴張,那就必然有一部分洋殼逐漸消亡。這一過程大約需2億年。這就是在洋底未發(fā)現(xiàn)年齡比這更老的巖石的緣故。第六套《地質學基礎》試題三、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克拉克值風化殼莫霍面標準化石巖石圈礦物向斜片麻構造二、畫圖題(剖面或平面圖) (3‘X6共計18分)。正斷層地壘轉換斷層海侵層位平行不整合穹隆構造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根據(jù)沉積巖與火成巖平均化學成分比較表,試分析其化學成分的異同點?(6分)四、問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簡述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誕生過程和主要思想理論及其主要貢獻。(14分)第六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1.克拉克值:化學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稱克拉克值。2.風化殼:不整合的標志(2分),由于長期的風化剝蝕,殘留難分解的物質 ,一般是鐵和硅質物(2分)。3.莫霍面:是一級的不連續(xù)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處(1分),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4.標準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廣的化石( 1分),可以鑒定地層的時代(3分)的化石。5.巖石圈:地殼與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圈以上部分) ,都是由固態(tài)巖石組成的,統(tǒng)稱為巖石圈。6.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 1分)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1分),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2分)。7.向斜:兩翼基本對稱,核部地層較年輕 (2分),兩翼地層較老(2分)的褶皺。8.片麻構造:巖石主要由較粗的粒狀礦物(如長石、石英)組成,但又有一定數(shù)量的柱狀、片狀礦物(如角閃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狀礦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勻分布,形成斷續(xù)條帶狀構造。二、畫圖題(剖面或平面圖) (3‘X6共計18分)。答案:(略)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1.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答:華南地區(qū)上古生界的特征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疊系。地層總厚度可達 4000m多,但各地差異較大,橫向變化顯著。整個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層為主,間有陸相地層,和北方顯著不同,說明曾經(jīng)多次海侵。含煤地層層位較多,但分布面積和規(guī)模一般不如北方大。地層之間接觸關系比較復雜,西南地區(qū)有大規(guī)模玄武巖噴發(fā)活動,東南地區(qū)有褶皺運動,常呈角度不整合關系。這是海西運動在華南地區(qū)的表現(xiàn)。根據(jù)沉積巖和火成巖平均化學成分對比表(%)試分析其化學成分的異同點?(6分)答:沉積巖的材料主要來源于各種先成巖石的碎屑、溶解物質及再生礦物,歸根結底來源于原生的火成巖,因此沉積巖的化學成分與火成巖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12O3等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處:如沉積巖中 Fe2O3的含量多于FeQ而火成巖卻與此相反,這是因為沉積巖主要是在氧化條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積巖中富含 H2O、CO2等,而火成巖中則很少,因為沉積巖是在地表條件下形成的;還有,沉積巖中常含有較多的有機質成分,而在火成巖中則缺少這樣的成分。四、簡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答案(略)(6分)2、答: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2’)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2’)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v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2’)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2’)答:板塊構造學說的誕生過程:1912年,魏格納提出大地構造假說——大陸漂移說。但是大陸漂移的驅動力及許多相關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陸漂移說逐漸消沉。而在二戰(zhàn)后,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達,人類對海洋的了解越來越多,獲得了有關海洋的很多新資料,在這些新資料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從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迅速發(fā)展,獲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陸漂移的證據(jù),使大陸漂移說復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擴張說的基本原理擴大到整個巖石圈,并總結提高為對巖石圈的運動和演化的總體規(guī)律的認識,這種學說被命名為板塊構造學說??傊鍓K構造說是海底擴張說的發(fā)展和延伸,而從海底擴張到板塊構造又促進了大陸漂移的復活。(5’)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思想:板塊構造說認為,巖石圈相對于軟流圈來說是剛性的,其下面是粘滯性很低的軟流圈。巖石圈并非是一個整體,它具有側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巖石圈板塊是活動的。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巖石圈板塊劃分為六大板塊,即太平樣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作為巖石圈活動帶的板塊邊界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即拉張型邊界、擠壓型邊界和剪切型邊界。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海洋從開始到封閉,可以歸納為下列過程:大陸裂谷“紅海型海洋f大西洋型海洋“太平

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縫合線。5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縫合線。5)’板塊構造學說對地質學理論的貢獻:板塊構造學說對各種地質現(xiàn)象,如:現(xiàn)代地槽、造山作用、濁流沉積和混雜堆積、蛇綠套巖、雙變質帶、火山活動和地震活動都有合理的解釋。(4’)第七套《地質學基礎》試題四、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巖石晶質體古登堡面指相化石類質同像.地層層序律.背斜.氣孔構造二、選擇題(18X1共計18分)TOC\o"1-5"\h\z金剛石可產于哪類巖石 。A橄欖巖B、金伯利巖 C、輝長巖D、安山巖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 。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下列礦物組合中,四種礦物都是硅酸鹽的是 。A石英、橄欖石、石膏、鉀長石 B螢石、滑石、白云母、斜長石C鉀長石、滑石、紅柱石、石榴子石DC鉀長石、滑石、紅柱石、石榴子石TOC\o"1-5"\h\z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 。A、傾伏褶皺 B、直立褶皺 C、傾斜褶皺 D、平臥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在較老巖塊出露于較年輕巖塊之上,這種構造稱為 。A、飛來峰 B、構造窗 C、逆掩斷層 D、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弱 。A、 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 D、片麻狀構造矽卡巖型礦床是下列哪一類礦床 。A、內生礦床B、變質礦床 C、接觸交代型礦床 D、淋積型礦床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下列哪一類礦物是粘土礦物 。A、高嶺石 B、方解石C、石榴子石 D、黃鐵礦10、哪一種沉積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陸相的轉換 。A、復理石沉積 B、濁流沉積 C、磨拉石沉積 D、火山碎屑沉積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稱為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人類出現(xiàn)的時代是 。A第三紀B、第四紀C、震旦紀D、二疊紀TOC\o"1-5"\h\z、純屬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有礦物組是 。A、絹云母、紅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紅柱石、角閃石、高嶺石、磁鐵礦C、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D、輝石、藍晶石、石墨、石榴子石、金剛石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7C、8D、10、下列哪一類巖石不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斷層角礫巖C、糜棱巖D、碎裂巖、橄欖巖屬于 。A超基性巖 B、基性巖C、中性巖D、酸性巖、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 煌斑巖脈屬于、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 .新生代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根據(jù)沉積巖和火成巖礦物成分比較表,試分析其礦物成分的不同點?(6分)四、問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10.10.C簡述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闡述海底擴張學說的主要證據(jù)和主要的思想理論。(14分)第七套《地質學基礎》試題答案一、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1.巖石:礦物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結合起來形成各種巖石。2.晶質體:由于質點規(guī)則排列的結果,就使晶體內部具有一定的晶體構造,稱為晶體格架。具有良好幾何外形的晶質體,通稱為晶體。古登堡面:在2900km深處。在這里縱波速度由s突然降為s,而橫波至此則完全消失。這個面稱古登堡不連續(xù)面。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而且指示特殊巖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稱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類質同像:所謂類質同像是指在結晶格架中,性質相近的離子可以互相頂替的現(xiàn)象。地層層序律:地層的上下或新老關系,這叫做地層層序。如果地層沒有受過擾動,下部的地層時代老,上部的地層時代新,叫做正常層位。地層層序律。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巖層,而兩翼是新巖層,就是背斜。氣孔構造:熔漿噴出地表,壓力驟減,大量氣體從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或管狀孔洞,稱氣孔構造。這種構造往往為噴出巖所具有。二、選擇題(20X1共計20分)2.A3.C4.D5.A6.A7.C8.D9.A三、分析題(10'X1+6'X1共計16分)1.根據(jù)華南和華北上古生界地層對比表,試分析中國華北上古生界地層的特征?(10分)答:華北地區(qū)上古生界的特征:整個華北地區(qū)(包括東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統(tǒng)和二疊系。各地上古生界總厚度一般為數(shù)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對比較穩(wěn)定。各地巖相變化不大,一般說來,中、上石炭統(tǒng)(即本溪組和太原組)主要巖性為砂頁巖和灰?guī)r夾煤層,灰?guī)r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動物化石,故屬于海陸交互成煤相地層,總厚度一般不超過一、二百米。二疊系全部為陸相,下二疊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為砂頁巖夾煤層,屬于沼澤盆地成煤相地層。上二疊統(tǒng)(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逐漸變?yōu)榧t色巖層,植物化石減少,煤層絕跡,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較大。說明由沼澤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內陸盆地相轉變。上古生界下伏地層為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灰?guī)r,C2與O2之間呈普遍的明顯的平行不整合,說明中間有一長期沉積間斷。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礦產,首先是豐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疊紀煤系之下,中奧陶紀灰?guī)r侵蝕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鋁土、粘土或鐵礦。根據(jù)沉積巖和火成巖礦物成分比較表,試分析其礦物成分的不同點?(6分)答:上表反映了沉積巖在礦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巖的主要特征:在火成巖中最常見的暗色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以及鈣長石等,因極易化學分解,所以在沉積巖中極少見( 2');還有些是在沉積巖和火成巖中都出現(xiàn)的礦物(石英、鉀長石、鈉長石、白云母、磁鐵礦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積巖中明顯增多,因為這兩種礦物最不易化學分解,所以在沉積巖中便相對富集( 2');另有些礦物(粘土礦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機質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積巖中才有的礦物,這樣的礦物都是些在地表條件下形成的穩(wěn)定礦物( 2')。四、簡答題(10'X2+6'X1+14'X1共計34分)簡述地質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答案(略)(6分)2、簡述鮑溫反應系列及共生組合規(guī)律?(10分)答:從高溫到低溫巖漿結晶過程包括兩個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為屬于淺色礦物(硅鋁礦物)的斜長石的連續(xù)固溶體反應系列,即從富鈣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演化(也就是從基性斜長石向酸性斜長演化);(2’)在這個系列的演變過程中,礦物晶體格架沒有很大改變,只是礦物成分發(fā)生連續(xù)的變化,實際上是連續(xù)的類質同像過程。另一方面為暗色礦物(鐵鎂礦物)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的順序結晶;(2’)在這個系列演變過程中,前后相鄰礦物之間不是成分上的連續(xù)過渡,而是巖漿同早期礦物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礦物,相鄰礦物的結晶格架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溫度下降,在巖漿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單一的不連續(xù)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巖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guī)律,提供了簡易掌握火成巖分類的方法??v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按共生規(guī)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巖石。例如輝石和富鈣的斜長石組成基性巖,不可能與石英共生;(2’)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酸性巖,不可能與橄欖石共生。在縱行方向礦物相距越遠,共生的機會越少。(2’)闡述海底擴張學說的主要證據(jù)和主要的思想理論。(14分)答:大洋中脊實地勘測,第一,洋脊為高地熱流異常區(qū)。第二,重力測量結果,中央裂谷一帶常表現(xiàn)為重力負異常區(qū)。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時莫霍面不清,地殼有明顯變薄的趨勢。大洋中脊兩側的地質特征的對稱性的特點,引起一些學者的重視和思考。地質現(xiàn)象的對稱性從大洋中脊向兩側,基巖風化程度有由淺逐漸變深的趨勢;同時海底沉積層有由薄變厚的趨勢,形成以大洋中脊為中心、兩側地質現(xiàn)象對稱的鮮明特點。這種特點應該同大洋中脊及洋殼的形成過程密切相關。古地磁學:用精密儀器可以測定巖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據(jù)以確定古地磁極的位置及強度、追溯地球磁場變化的歷史和確定巖石的年代。1.海溝是切穿巖石圈的深大斷裂。2.海溝是陸殼和洋殼交叉重疊的復雜地帶。3.海溝是不對稱的地熱流異常區(qū)海底擴張說認為:密度較小的大洋殼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幔軟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溫度的不均一性,導致地幔物質密度的不均一性,從而在地幔或軟流圈中引起物質的對流,形成若干環(huán)流;在兩個向上環(huán)流的地方,使大洋殼受到拉張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開形成兩排脊峰和中間谷,來自地幔的巖漿不斷從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殼,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長脊,溫度和熱流值都較高;新洋殼不斷生長,隨著地幔環(huán)流不斷向兩側推開,也就是如傳送帶一樣不斷向兩側擴張,因此就產生了地磁異常條帶在大洋中脊兩旁有規(guī)律的排列以及洋殼年齡離洋脊越遠越老的現(xiàn)象;大洋中脊兩側向外擴張速度(半速度)大約為每年1-2cm,有的可達3-8cm;在向下環(huán)流的地方,或在不斷擴張的大洋殼與大陸殼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較大,位置較低,便向大陸殼下俯沖,形成海溝或貝尼奧夫帶;向大陸殼下面傾斜插入的大洋殼,由于遠離中脊,溫度已經(jīng)變冷,同時海底沉積物中的水分也被帶入深部,形成海溝低熱流值帶;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熱作用,再加上強大的摩擦,在大約深 150-200km處,導致大洋殼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巖漿,巖漿及揮發(fā)成分的強大內壓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攜帶大量熱能上升,因此在海溝向陸一側一定距離處形成高熱流值;同時,來自地幔的、以及混雜了重熔陸殼的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島??;這些火山噴出的巖漿,由于混入了硅鋁層(沉積物,大陸殼重熔物質)的成分,因此經(jīng)常是屬于中性的安山巖質(在環(huán)太平洋區(qū)安山巖出露的界線,稱為安山巖線)。大洋殼俯沖帶,由于其下部逐漸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貝尼奧夫帶又稱為大洋殼消亡帶。海底擴張說對于許多海底地形、地質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釋。特別是它提出一種嶄新的思想,即大洋殼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變的,而是經(jīng)歷著"新陳代謝"的過程。地表總面積基本上是一個常數(shù),既然有一部分洋殼不斷新生和擴張,那就必然有一部分洋殼逐漸消亡。這一過程大約需2億年。這就是在洋底未發(fā)現(xiàn)年齡比這更老的巖石的緣故。第八套《地質學基礎》試題五、名詞解釋(4'X8共計32分)克拉克值風化殼莫霍面標準化石巖石圈礦物向斜片麻構造二、選擇題(18X1共計18分)TOC\o"1-5"\h\z人和真象,真馬等出現(xiàn)于哪一個紀 。A、JB、KC、TD、Q印支運動發(fā)生于 紀。A石炭紀B、二疊紀C、三疊紀D、白堊紀矽卡巖型礦床是下列哪一種變質作用形成的 。A、接觸交代型變質作用B、區(qū)域變質作用C、埋藏變質作用D、動力變質作用加里東運動發(fā)生于 。A、中生代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下列哪一種褶皺構造一定發(fā)生了地層倒轉 。A、傾伏褶皺 B、直立褶皺 C、傾斜褶皺 D、翻卷褶皺在推覆構造中,由于強烈侵蝕作用,如果較年輕巖塊出露于較老巖塊之中,這種構造稱為 。A、飛來峰 B、構造窗C、逆掩斷層D、沖斷層片理構造是區(qū)域變質巖中的常見構造,下列哪一種片理構造變質作用最強 。A、板狀構造 B、千枚狀構造 C、片狀構造 D、片麻狀構造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經(jīng)歷時間最長的地質時期是A.元古代 B .古生代C.中生代 D .新生代TOC\o"1-5"\h\z如果在地層中找到了三葉蟲,那么這個地層時代為 。A早奧陶世 B、第三紀C、白堊紀D、早寒武世10、哪一種沉積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陸相的轉換 。A、復理石沉積 B、濁流沉積 C、磨拉石沉積 D、火山碎屑沉積11、古登堡面與莫霍面之間屬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殼B、下地殼C、地幔D、地核、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下列哪一種植物化石不屬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齒 B、蘇鐵C、松柏D銀杏、界、系、統(tǒng)、階是 。A.巖石地層單位 B .時間單位C.生物分類單位 D .年代地層單位、石英在摩氏硬度計中屬于哪一級別 。A、5B、6C、7D、8、下列哪一類巖石屬于動力變質巖 。A、片巖B、片麻巖C、糜棱巖D、大理巖、下列哪一種是單元素礦物 。A石英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