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_第1頁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_第2頁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_第3頁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_第4頁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高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總集(打印版)日期:20xx年X月哀……1愛……1安……1案……1昂……1傲……1拔……1白……1敗……1拜……2包……2報……2暴……2備……2被……2倍……2悲……2北……2背……3奔……3本……3逼……3比……3鄙……3彼……3辟……4蔽……4畢……4便……4遍……4表……4兵……4并……4病……4伯……4薄……5泊……5博……5步……5裁……5蒼……5操……5草……5策……5曾……5差……6察……6嘗……6長……6超……6朝……6徹……6陳……6稱……7誠……7乘……7弛……7沖……7出……7除……7處……7川……8垂……8辭……8次……8刺……8從……8促……8錯……9達……9殆……9怠……9旦……9當……9道……10得……10定……10獨……10篤……10度……11斷……11奪……11發(fā)……11伐……11法……11反……12犯……12方……12放……12非……12分……12奉……13服……13伏……13復……13負……13賦……14蓋……14更……14茍……14鼓……14固……14故……15顧……15寡……15觀……15歸……15國……16過……16還……16好……16號……16何……16恨……17厚……17胡……17患……17會……17惠……17或……18疾……18即……18及……18極……18濟……18計……19既……19加……19假……19間……19簡……19見……20將……20結……20節(jié)……20竭……20解……20矜……20盡……21進……21竟……21就……21居……21舉……21具……22俱……22聚……22決……22絕……22堪……23克……23困……23類……23憐……23臨……23慮……23論……23漫……23彌……24靡……24滅……24明……24名……24命……24莫……24謀……25難……25能……25內……25平……25迫……25期……25戚……25奇……25啟……26遷……26強……26請……26窮……26求……26取……26去……26全……27勸……27卻……27任……27如……27入……27若……27塞……28色……28善……28稍……28少……28舍……28涉……29審……29甚……29生……29勝……29師……29施……30實……30食……30識……30使……30釋……31恃……31適……31是……31順……31說……31書……31疏……32數……32孰……32屬……32率……32私……32素……33遂……33湯……33涕……33通……33痛……33圖……33徒……33退……34亡……34王……34望……34微……34為……35聞……35惡……35務……35悉……36徙……36狹……36鮮……36相……36向……36效……36謝……36信……37興……37行……37形……37幸……38修……38徐……38許……38尋……38延……38陽……38要……39業(yè)……39遺……39貽……39夷……39宜……39異……39易……40詣……40益……40陰……40引……40盈……41余……41逾……41獄……41緣……41遠……41云……41再……41造……41責……42賊……42章……42振……42知……42直……42止……42致……43質……43志……43治……43置……43眾……43周……43諸……44屬……44專……44走……44足……44卒……44族……44左……45作……45坐……45而……45何……46乎……46乃……47其……47且……48若……48所……49為……49焉……50也……50以……50因……51于……52與……52則……53者……53之……54高考文言文300實詞整理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晉崤之戰(zhàn)》)

②慨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宮賦》)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赤壁賦》)

③同情,憐憫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④悲傷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⑤(聲音)凄清尖利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并序)》2.愛

①給人好處、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其用者(《史記陳涉世家》)

②喜歡,愛好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宮賦》)

③愛惜,顧惜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④舍不得,吝惜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新序>二則》)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后序》)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過秦論》)

⑤關心,愛護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蟹白栗黃,備極護愛(《促織》)3.安

①安穩(wěn),安全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安適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六國論》)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種樹郭橐駝傳》)

不念居安思危(《諫太宗十思書》)

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鴻門宴》)

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黃州快哉亭記》)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病梅館記》)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撫慰,安撫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4.案

①文書,案卷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②通“按”,考察,查辦,查看

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幾案,長方形矮桌,可用來學習或辦公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

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訓儉示康》)5.昂

①抬起,仰

袒胸露乳,矯首昂視(《核舟記》)

②抬高,上升

昂其直,居為奇貨

③振奮,情緒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五人墓碑記》)6.傲

①傲視,輕視,瞧不起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

②驕傲,傲慢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③急躁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勸學》)7.拔

①提升,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②越出,突出,高出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攻克,攻取,占領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拔出,抽出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鴻門宴》)

8.白

①表明,陳述,稟報,告訴

阿母白媒人(《孔雀東南飛》

②白色

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黃州快哉亭記》)

③純潔

世以清白相承(《訓儉示康》)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9.敗

①毀壞背棄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訓儉示康》)

②打敗仗

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六國論》)③失敗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秦晉崤之戰(zhàn)》)

④打敗,戰(zhàn)勝

敗秦師于骰(《秦晉崤之戰(zhàn)》)

⑤斷,破爛的,破舊的

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促織》)10.拜

①授給官職

拜臣郎中(《陳情表》)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上,奉

瑾拜表以聞(《陳情表》)

③就任

于是辭相印不拜(《〈指南錄〉后序》)

④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跪地,兩手合抱于胸前

拜送書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拜謝

三年將拜君賜(《秦晉崤之戰(zhàn)》)

⑥拜訪,拜見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孔雀東南飛》)11.包

①包容,包含

皆包再諸谷中(《雁蕩山》)

○附包舉:全部占有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過秦論》)12.報

①報告,告知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報復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

③通“赴”,急忙

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④報答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陳情表》)

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陳情表》)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秦晉崤之戰(zhàn)》)13.暴

①暴躁,急躁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

②猛然,突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聊齋志異狼》)

③通“曝”,曬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勸學》)

④兇惡,殘暴

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14.備

①防備,戒備

挾匕首以備不測(《〈指南錄〉后序》)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②周到,齊全

備極護愛(《促織》)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③具備,完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④準備,預備

鄭有備矣,不可冀也(《秦晉崤之戰(zhàn)》)15.被

①遭受,蒙受

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聞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被子,引申為“覆蓋”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訓儉示康》)

③表示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④通“披”,披著,穿著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史記陳涉世家》)

⑤通“披”,散開

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傳》)16.倍

①通“背”,背叛,違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②一倍,加倍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過秦論》)

③更,更加,越發(fā)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7.悲

①悲哀,傷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②同情,哀憐

使來者讀之,悲余志焉(《〈指南錄〉后序》)

③感嘆,嘆惜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18.北

①指元兵

時北兵已追修門外(《〈指南錄〉后序》)

②戰(zhàn)敗而逃跑的軍隊

追亡逐北(《過秦論》)

③向北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賦》)

④北方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19.背

①脊背

左手扶魯直背(《核舟記》)

②事物的反面、后面

其船背稍夷(《核舟記》)

③違反,違背

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鴻門宴》)

④死亡的委婉說法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⑤離開

背井離鄉(xiāng),臥雪眠霜(《漢宮秋》)

⑥(bēi)背負,用脊背馱

草履,背筐(《左中毅公逸事》)20.奔

①跑

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歸去來兮辭》)

臣欲奉詔奔馳(《陳情表》)

②快跑的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

③私奔

文君夜亡奔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④戰(zhàn)敗逃跑,逃亡

杞子奔齊(《秦晉崤之戰(zhàn)》)

⑤(bèn)直往,投向

得間奔真州(《<指南錄>后序》)

21.本

①草木的根或莖干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書》)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②根源,來源

有本者如是(《諸子喻山水》)

③根據;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④本來,原來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病梅館記》)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訓儉示康》)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陳情表》)

⑤版本,書冊,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后序》)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

⑥基礎,根本

今其本而趨末(《論積貯疏》)

⑦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

⑧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是無難,別具本章(《獄中雜記》)

○附本末:樹木的根和梢,喻指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報任安書》)

22.逼

①接近,迫近

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促織》)

②催逼

必慮人逼取(《黃生借書說》)

③強迫,逼迫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陳情表》)

逼迫有阿母(《孔雀東南飛》)

④極,非常

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促織》)23.比

①并列,靠近,挨著

其兩膝相比者(《核舟記》)

②比較

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

③及,等到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陳涉世家》)

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④較量,比試

因出己蟲,納比籠中(《促織》)

⑤限額

宰嚴限追比(《促織》)

⑥聯(lián)合,合

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逍遙游》)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秋水》)24.鄙

①邊遠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②庸俗,淺陋,鄙俗,鄙陋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宋人有得玉者》)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

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訓儉示康》)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zhàn)》)

③輕視,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④自稱的謙詞,如“鄙人”

敢竭鄙誠,恭疏短引(《滕王閣序》)25.彼

①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彼實構吾二君(《秦晉崤之戰(zhàn)》)

②人稱代詞,對方,別人,與“我”相對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zhàn)》)

③指示代詞,那,那個,那里,那樣,與“此”相對

彼童子之師(《師說》)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26.辟

①開啟,開辟

前辟四窗(《項脊軒志》)

②同“僻”,偏僻

辟不當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記》)

③開,打開

唇吻翕辟,不知何詞(《促織》)

④(bì)同“避”,躲避,避免

文王所辟風雨也(《秦晉崤之戰(zhàn)》)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孟子>二章》)27.蔽

①蔽塞,蒙蔽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諫太宗十思疏》)

②概括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第二》)

③覆蓋,遮擋,遮蔽

項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訓儉示康》)

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賦》)28.畢

①完畢,結束

六王畢,四海一(《阿旁宮賦》)

語未畢,余泣(《項脊軒志》)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蘇武傳》)

②盡,都,全部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29.便

①就,即

便可作婚姻(《孔雀東南飛》)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

②便利條件,有利的機會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

③(pián)能說會道

便言多令才(《孔雀東南飛》)30.遍

①全

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②廣泛地

因得遍觀全書(《送東陽馬生序》)

③量詞,次,回

吾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張中丞傳后敘》)31.表

①外,與“里”相對

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yǎng)浩《潼關懷古》)

②文章的一種,臣下給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③表明,表白

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報任安書》)

④表彰

刻石表功兮煒煌煌(《石鼓歌》)32.兵

①兵器,軍械

收天下之兵(《過秦論》)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秦晉殽之戰(zhàn)》)

②士兵,軍隊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秋聲賦》)

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左忠毅公逸事》)

③用兵策略,戰(zhàn)略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孫子謀攻》)

④軍事,武力,戰(zhàn)爭

兵無常勢(《諸子喻山水》)33.并

①連詞,連,連同

對聯(lián)、提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

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促織》)

②合并,吞并

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③副詞,一并,一起,一齊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并受促織恩蔭(《促織》)

④相挨,并列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34.病

①疾病,生病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藺列傳》)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丁零孤苦(《陳情表》)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③毛病,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④擔心,憂慮

將何往而非?。ā饵S州快哉亭記》)35.伯

①古代管領一方的長官

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②長兄,哥哥?!安佟边B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

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③父親的哥哥,伯父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陳情表》)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代

秦伯素服郊外(《殽之戰(zhàn)》)36.薄

①薄,與“厚”相對

薄如錢唇(《活板》)

○引微薄,少不終歲,薄產累盡(《促織》)

兒已薄祿相(《孔雀東南飛》)

②淺薄,不厚道,淡薄

貴賤情何?。ā犊兹笘|南飛》)

③輕視,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④迫近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陳情表》)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陽樓記》)

⑤草木叢生的地方

死林薄兮(屈原《涉江》)37.泊

①聽船

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石鐘山記》)

②淡泊,恬靜

非淡泊無以明志(諸葛亮《誡子書》)38.博

①副詞,廣泛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形容詞,寬廣,廣博

思九州之博大兮(《離騷》)

仲尼語之以為博(《秋水》)

③換取,去得

不如拼搏一笑(《促織》)39.步

①腳步,步伐

纖纖作細步(《孔雀東南飛》)

②名詞,走路時邁兩次腳的距離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夾岸數百步(《桃花源記》)

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促織》)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

③行走

四人持劍盾步走(《鴻門宴》)

④步兵

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赤壁之戰(zhàn)》)40.裁

①通“才”,剛剛

手裁舉(《促織》)

②裁衣服

十四學裁衣(《孔雀東南飛》)

③裁剪,刪減

不知細葉誰裁出(賀知章《詠柳》)

④自裁,自殺

不能引決自裁(《報任安書》)41.蒼

①灰白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翁》)

②深藍色或深綠色

郁乎蒼蒼(《赤壁賦》)42.操

①握,拿著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從事……行業(yè)

操童子業(yè)(《促織》)

③掌握,控制

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④品德,操守

窮不易操(《淮南子主術》)43.草

①初稿,底稿

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②草本植物的總稱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

觸草木,盡死(《捕蛇者說》)

③鄉(xiāng)野,荒野

草行露宿(《<指南錄>后序》)44.策

①竹制的鞭子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

②計謀,計策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

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③拄著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歸去來兮辭》)

④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45.曾

①曾經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陳情表》)

②(zēng)用作加強語氣,連……都……,竟,竟然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賦》)

曾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③通“層”,重疊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④(zēng)通“增”,增加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⑤(zēng)還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⑥(zēng)指與自己隔著兩代的親屬

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洪亮吉《治平篇》)46.差

①差別

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荊軻刺秦王》)

②差錯,錯誤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漢書東方朔傳》)

③稍稍地,比較地

今山門有一樓,差可以存跡(《徐霞客游記》)

④(chāi)差使

一面差人到吳侯處報捷(《群英會蔣干中計》)

⑤(chài)病愈

后雖小差(袁枚《祭妹文》)

⑥(cī)交錯

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47.察

①仔細看,觀察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②考慮

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zhàn)》)

③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④考察后予以推舉、舉薦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48.嘗

①曾經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項脊軒志》)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秋水》)

吾嘗終日思矣(《勸學》)

②嘗試

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蘇洵《權書心術》)49.長

①長,與“短”相對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勸學》)

小姑如我長(《孔雀東南飛》)

②長久,永遠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

故長利積,大功立(《諸子喻山水》)

③常常

何事長向別時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④(zhǎng)生長,增長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書》)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

墮軍實而長寇讎(《秦晉崤之戰(zhàn)》)

⑤(zhǎng)年紀大的,與“幼”相對

眾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

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石鐘山記》)

⑥(zhǎng)首領,負責人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種樹郭橐駝傳》)

⑦擅長

敢問父子惡乎長(《孟子公孫丑上》)

○附長者

①年紀大、輩分高的人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訓儉示康》)

②指有德行的人

故宋國之長者曰(《宋人有得玉者》)50.超

①一躍而上,跳上、

超乘者三百乘(《秦晉崤之戰(zhàn)》)

②遙遠

平原忽兮路超遠(屈原《國殤》)

③超過,勝過

聽言則遠超于上圣(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④跳過

挾泰山以超北海(《齊桓晉文之事》)51.朝

①日,天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詠史》)

②朝見,朝拜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項脊軒志》)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朝廷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④朝代

逮奉圣朝(《陳情表》)

⑤(zhāo)早晨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阿房宮賦》)

史朝夕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52.徹

①透過,深透,透徹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小石潭記》)

②通達,貫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53.陳

①陳列,陳設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②舊,與“新”相對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蘭亭集序》)

③陳述

陳情表

④同“陣”

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李將軍列傳》)54.稱

①聲稱,聲言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訓儉示康》)

②稱頌,稱贊

仲尼亟稱于水(《諸子喻山水》)

③相稱,符合,適合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④稱為

幸蒙大恩,賜號稱王(《蘇武傳》)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黃州快哉亭記》)

55.誠

①真心實意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諫太宗十思疏》)

愿陛下矜愍愚誠(《陳情表》)

②果真,如果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期也(《隆中對》)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③實在,的確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56.乘

①駕(車),坐(車),騎(馬)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②趁著,憑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③冒著

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

④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詩經衛(wèi)風氓》)

⑤追逐,交錯出現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⑥(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秦晉殽之戰(zhàn)》)

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57.馳

①車馬疾行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

②用力驅馬

會使轍交馳(《<指南錄>后序》)

③驅馬進擊

公將馳之(《曹劌論戰(zhàn)》)

④心神向往

神高馳之邈邈(《離騷》)58.沖

①向上沖

怒發(fā)上沖冠(《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虛,謙和淡泊

則思謙沖而自牧(《諫太宗十思疏》)

③道路交會之處

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蘇轍《六國論》)

④向前沖闖

其原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雁蕩山》)59.出

①出,與“入”相對

已而相如出(《廉頗藺相如列傳》)

遂與之俱出(《游褒禪山記》)

②產生,發(fā)生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③拿出

因出己蟲,納比籠中(《促織》)

④出產,產品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人(《捕蛇者說》)

⑤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⑥出現

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

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黃州快哉亭記》)

⑦出征,出發(fā),出使

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⑧經過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騰王閣序》)60.除

①清楚,去掉;打掃

為除不潔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②拜官;授職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③臺階

而庭除寂(《項脊軒志》)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④修治,修整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61.處

①相處

與貴酋處二十日(《<指南錄>后序》)

②(chù)所,地方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過秦論》)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千古江山》)

③(chù)時候,時刻

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雨霖鈴》)

④處置

處分適兄意(《孔雀東南飛》)

⑤占有,據有

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秋水》)

⑥停留

處眾人之所惡(《諸子喻山水》)

⑦處罰,懲辦

今日處決犯人(《竇娥冤》)62.川

①平地,平原

刺勒川,陰山下(《刺勒歌》)

②河流,水道

二川溶溶,流入宮墻(《阿房宮賦》)63.垂

①吊,掛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促織》)

②流傳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諸子喻山水》)

○附垂拱而治①垂衣拱手,無為而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64.辭

①古代的一種文體

歸去來兮辭

②審訊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蘇武傳》)

③告別

臣等不肖,請辭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并序)》)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

④推辭,辭謝,拒絕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諸子喻山水》)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陳情表》)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秋水》)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鴻門宴》)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⑤文辭,文學

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tài)(《人間詞話》)

⑥言辭,話語,文辭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指南錄>后序》)

⑦借口

挾天子以另四方,動以朝廷為辭(《赤壁之戰(zhàn)》)

○附辭謝: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附辭令:應酬的言辭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屈原列傳》)

○附辭色:說話的神態(tài)

未嘗稍降辭色(宋濂《送東陽馬生序》)65.次

①依次

山頂千門次第開(《過華清宮》)

②停留,臨時駐扎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③處所,引申為水邊

引以為流暢曲水,列坐其次(《蘭亭集序》)

④次一等(排行第二),差一點

其次

○附次比:并列

而世又不能與死節(jié)者次比(《報任安書》)66.刺

①扎,刺殺

荊軻刺秦王

蘇秦引錐刺股

②指責,諷刺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刺探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祭妹文》)67.從

①跟隨,跟從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蒹葭》)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②聽從,順從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宜少從眾(《訓儉示康》)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③向……學習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④依傍

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⑤由,自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從余問古事(《項脊軒志》)

巫從旁望空代祝(《促織》)

⑥(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⑦(zòng)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特指合縱,即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的策略

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⑧參加,從事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并序)》)68.促

①催促

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種樹郭橐駝傳》)

②靠近,靠攏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陶淵明《停云》)

○引擰緊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琵琶行(并序)》)

③短,短促

何命促而意長(陸機《吊魏武帝文》)

④緊迫,時間短

69.錯

①錯雜,交錯

嘈嘈切切錯雜彈(《琵琶行(并序)》)

車錯兮短兵接(《國殤》)

②通“措”,放置,安放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論語為政》)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唐雎不辱使命》)

③通“厝”,磨刀石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詩經小雅鶴鳴》)70.達

①顯貴,顯達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陳情表》)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達人(《訓儉示康》)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②通達事理,通曉,見識高遠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滕王閣序》)

③通,暢通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送東陽馬生序》)

不成章則不達(《諸子喻山水》)

④到達,達到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水調歌頭序》)

自昏達曙(《促織》)

⑤豁達,胸襟開闊

所賴君子見幾,達人知命(《騰王閣序》)

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漢書高帝紀》)71.殆

①危險

吾非至子之門,則殆矣(《秋水》)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孫子謀攻》)

②大概,恐怕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③近于,幾乎,差不多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④疑惑不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則》)72.怠

①松懈,懈怠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游褒禪山記》)

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②怠慢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十思疏》)

③疲倦

及其怠而躓也(柳宗元《蝜蝂傳》)73.旦

①清晨,天亮的時候,與“暮”相對

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種樹郭橐駝傳》)

②日,天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說》)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

③舊戲中演女子的角色劊手磨旗、提刀、壓正旦帶枷上(《竇娥冤》)

○附旦旦

①天天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說》)

②誠懇的樣子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衛(wèi)風氓》)

○附旦暮

①從清晨到傍晚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并序)》)

②清晨或傍晚,形容時間之短

吾攻趙,旦暮且下(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附旦日

①第二天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諷齊王納諫》)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②白天

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李商隱《李賀小傳》)

○附旦夕:形容時間短

①早晚

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指南錄>后序》)

②形容時間短

蒲葦意識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阿母為汝求,便復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74.當

①對著,面對

王披襟當之(《黃州快哉亭記》)

當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記》)

②阻擋,抵擋

料大王士垣墻周庭,以當南日(《項脊軒志》)

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有大石當中流(《石鐘山記》)

③掌握,主持

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人君當神器之重(《諫太宗十思疏》)

④承擔,引申為判罪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竇娥冤》)

⑤相當于“值”、“在”,正當

當是時也(《過秦論》)

⑥應當,應該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廉頗藺相如列傳》)

居第當傳子孫(《訓儉示康》)

⑦(dàng)恰當;適合,合宜

恐不當意(《促織》)

甚善,名我固當(《種樹郭橐駝傳》)

⑧抵

當其租入(《捕蛇者說》)

⑨對等,相當

匈奴來使,漢亦留之以相當(《蘇武傳》)75.道

①路,道路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②取道

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指南錄>后序》)

③方法

以咨諏善道(《出師表》)

④道理,規(guī)律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秋水》)

上下交樸,以道為舍(《諸子喻山水》)

⑤主張,思想,學說

于是廢先王之道(《過秦論》)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種樹郭橐駝傳》)

⑥說,講

即道人心中事(《促織》)76.得

①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魚我所欲也》)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指南錄>后序》)

②心得,收獲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③得以,能夠

雖家仆不得近(《左忠毅公逸事》)

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必須,應該

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⑤得意,滿足

使其中不自得(《黃州快哉亭記》)

⑥通“德”,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⑦表示完成

十三學得琵琶(《琵琶行(并序)》)

○附得無:莫非、豈不是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77.定

①安定,平定

今南方已定(《出師表》)

天下已定(《伶官傳序》)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過秦論》)

②決定,確定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規(guī)定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促織》)

④停止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錄>后序》)

⑤固定

千巖萬轉路不定(《夢游天姥吟留別》)

⑥必定,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錦(《竇娥冤》)78.獨

①表示反問,豈,難道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偏偏,僅僅,唯獨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魚我所欲也》)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促織》)

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黃州快哉亭記》)

③單獨,獨自

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飄飄乎遺世獨立(《赤壁賦》)

④名詞,特指老而無子

鰥、寡、孤、獨、疾廢者皆有所養(yǎng)(《大道之行也》)

⑤特地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附獨夫

①獨身男子

問獨夫寡婦孤寡疾病者幾何人也(《管子問篇》)

②因暴虐無道而為人民所憎恨的統(tǒng)治者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79.篤

①深,甚,又特指病重

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陳情表》)

③限制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秋水》)80.度

①限度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②制度,法度

商君佐之,內立法度(《過秦論》)

③次

眾里尋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滕王閣序》)

④度過,越過

一夜飛度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并序)》)

⑤(duó)量、計算(長短)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過秦論》)

⑥(duó)推測,估計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廉頗藺相如列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⑦(duó)考慮,衡量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廉頗藺相如列傳》)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⑧胸襟,氣度

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⑨尺寸,尺碼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保ā多嵢速I履》)

⑩譜寫,按歌譜唱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蔣夔《揚州慢》)

每度一字,幾近一刻(袁宏道《虎丘》)81.斷

①判斷,決斷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石鐘山記》)

②截開,截斷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③絕對

斷無消息石榴紅(李商隱《無題》)

④斷絕,中止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促織》)

桃源望斷無尋處(《踏莎行郴州旅舍》)

⑤回絕

自可斷來信,徐徐可謂之(《孔雀東南飛》)

○附斷送:打發(fā)

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竇娥冤》)82.奪

①奪取,強奪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廉頗藺相如列傳》)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②強行改變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83.發(fā)

①射箭,發(fā)射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歐陽修《賣油翁》)

②出,出發(fā)

③派出,派遣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蘇武傳》)

④發(fā)生,興起,產生

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

⑤打開,挖開,展開

探古發(fā)穴,靡計不施(《促織》)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fā)盆(《促織》)

○引指花開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

⑥發(fā)布,宣告

遂發(fā)命,遽興姜戎(《秦晉崤之戰(zhàn)》)

⑦拿出,送出

常數月營聚,然后敢發(fā)書(《訓儉示康》)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⑧發(fā)出,抒發(fā)

史噤不敢發(fā)聲(《左忠毅公逸事》)

⑨解開

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論語述而》)

⑩表現,顯露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1發(fā)布,頒布

今王發(fā)政施仁(《齊桓晉文之事》)

84.伐

①討伐,進攻,聲討

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秦晉崤之戰(zhàn)》)

②砍伐

伐薪燒炭南山中(《賣炭翁》)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諫太宗十思疏》)

③夸耀,炫耀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傳》)

④功業(yè),功勞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85.法

①法度,法令,刑法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

②效法

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

③方法

古法采草藥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訓儉示康》)

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夢溪筆談》)

④法則,標準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懲后也(《獄中雜記》)86.反

①相反,相對立,與“正”相對

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互(《秋水》)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項脊軒志》)

②違反,背叛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③通“返”,返回

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國殤》

④反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⑤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禮記教學相長》)87.犯

①觸犯,冒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②冒著

觸風雨,犯寒暑(《捕蛇者說》)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88.方

①四方型的,與“圓”相對

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圓(《登泰山記》)

新城之上,有池窯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磐石方且后,可以卒千年(《孔雀東南飛》)

②正直的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傳》)

③方圓,見方(指面積)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項脊軒志》)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④方向,方位,方面,地方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⑤方法,辦法

客多方為之營求(《聊齋志異黃英》)

⑥方才,始

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⑦規(guī)律,道理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⑧正,正在,正當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余方心動欲還(《石鐘山記》)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秋水》)89.放

①釋放,解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竹石》)

其流奔放肆大(《黃州快哉亭記》)

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②放下,擱置

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琵琶行(并序)》

③放任,放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蘭亭集序》)

④放逐,流放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屈原列傳》)

⑤開放,綻放

東風夜放花千樹(《青玉案元夕》)

⑥通“仿”,仿效

競相仿效(《后漢書呂強傳》)90.非

①不對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②責怪,反對

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訓儉示康》)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歸去來兮辭》)

③不,不是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阿房宮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④除非,除了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

⑤沒有,無

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過秦論》)

○附非徒:不僅,不只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訓儉示康》)

○附非常

①突如其來的、意外的事變(或事故)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鴻門宴》)

②不同尋常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游褒禪山記》)

○附非奇:不妙,不宜

今日違情義,悉此事非奇(《孔雀東南飛》)91.分

①分離

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孔雀東南飛》)

②分給,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③長度單位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④分開,劃分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騰王閣序》)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登泰山記》)

⑤辨別,區(qū)別

你不分好歹何為地(《竇娥冤》)

⑥(fèn)名分,職分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⑦(fèn)料想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而行(《<指南錄>后序》)

自分死已久矣(《蘇武傳》)

⑧(fèn)情分,關系或感情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屈原列傳》)92.奉

①捧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廉頗藺相如列傳》)

沛公奉卮酒為壽(《鴻門宴》)

②遵照,尊奉

臣欲奉詔奔馳(《陳情表》)

而奉行者即為定例(《促織》)

史公以鳳盧道奉檄守御(《左忠毅公逸事》)

③謹慎從事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孔雀東南飛》)

④供,給予

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秦晉崤之戰(zhàn)》)

⑤侍奉,伺候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魚我所欲也》)

⑥通“俸”,俸祿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觸龍說趙太后》)

93.服

①降服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②信服,佩服

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③從事,做,擔任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訓儉示康》)

④習慣,適應

到京師服水土(《長亭送別》)

⑤穿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訓儉示康》)94.伏

①臥,趴

見有蟲伏棘根(《促織》)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②隱藏,埋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③伏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竇娥冤》)

○附伏惟:趴著想,舊時用為下對上或幼對長進言時的敬詞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

伏惟遣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ā犊兹笘|南飛》)

○附伏侍:同“服侍”,伺候,照料

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竇娥冤》)

○附伏尸:倒下的尸體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95.復

①返回

②恢復

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病梅館記》)

武氣絕,半日復息(《蘇武傳》)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

成子精神復舊(《促織》)

喜置榻上,半夜復蘇(《促織》)

③再,又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王》)

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

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④免除賦稅徭役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

⑤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⑥雙層的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紅羅復斗帳(《孔雀東南飛》)

⑦重復,繁復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⑧報復

有北面復匈奴之志(桓寬《鹽鐵論本議》)96.負

①背,以背載物

肉袒負荊(《廉頗藺相如列傳》)

蒼山負血,明燭南天(《登泰山記》)

盛以錦囊,負而前驅(《伶官傳序》)

②擔負,承擔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依仗,憑借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違背,背棄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孔雀東南飛》)

⑤失敗

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⑥蒙受

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冤》)

⑦抱有,具有

⑧對不起,辜負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97.賦

①賦稅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②吟誦,創(chuàng)作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

③體裁名,一種韻文,盛行于漢魏六朝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

④征收賦稅

歲賦其二(《捕蛇者說》)98.蓋

①遮陽避雨的用具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②遮蓋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③壓倒,勝過

英才蓋世(《赤壁之戰(zhàn)》)

④大概,大約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

⑤表示推測原因或目的,因為

蓋嘆酈元之簡(《石鐘山記》)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諫太宗十思疏》)

⑥句首語氣助詞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秋聲賦》)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賦》)

⑦(hé)通“盍”,何,怎么

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⑧(hé)通“盍”,何不

蓋云歸哉(《詩經小雅黍苗》)99.更

①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孔雀東南飛》)

②改變,更換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洗盞更酌,肴核既盡(《赤壁賦》)

③交替,輪流

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左忠毅公逸事》)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④互相

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周處》)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⑤(gèng)另,再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石壕吏》)

更能消幾番風雨(《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⑥(gèng)更加,愈發(fā)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予更欲一覘北(《指南錄后序》)

⑦還,還是

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孔雀東南飛》)100.茍

①茍且隨便,不嚴肅

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左忠毅公逸事》)

②如果,假設

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訓儉示康》)

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種樹郭橐駝傳》)101.鼓

①一種樂器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國殤》)

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秦晉崤之戰(zhàn)》)

②彈奏、敲擊(樂器)

虎鼓瑟兮鸞回車(《夢游天姥吟留別》)

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振動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④鼓聲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⑤古代報時單位,“更”的代稱

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登泰山記》)102.固

①天然或人工的屏障,如險要的地勢和深峻的城池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過秦論》)

自以為關中之固(《過秦論》)

②堅持,堅決

少年固強之(《促織》)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頑固,固執(zhí)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④鞏固,使穩(wěn)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⑤本來,原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

固也(《病梅館記》)

⑥表示讓步,固然,誠然,確實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賦》)

⑦仍然

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⑧堅固,牢固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

⑨固守的據點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103.故

①事,事故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孟子盡心上》)

②舊,原來的與“新”相對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過秦論》)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軒東,故嘗為廚(《項脊軒志》)

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③衰老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并序)》)

④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⑤原因,緣故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詩經小雅采薇》)

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原來,仍然

此物故非西產(《促織》)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⑦故意,特意

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⑧所以,因此

故鄉(xiāng)人號之駝(《種樹郭橐駝傳》)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zhàn)》)

○附故老:年老而有聲望的人,也泛指年老的人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陳情表》)104.顧

①回頭看,回頭

瞻前而顧后兮(《離騷》)

②看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

③探問,拜訪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④顧惜,顧念,考慮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蘇武傳》)

⑤但,只是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訓儉示康》)

顧吾念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反而,卻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附顧反:還反,回來

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新序>二則》)105.寡

①少

夫儉則寡欲(《訓儉示康》)

②死了丈夫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孔雀東南飛》)

○附寡君:古代臣子向他國人謙稱本國國君,國君向外人的謙稱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秦晉崤之戰(zhàn)》)106.觀

①觀看,看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②景象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游褒禪山記》)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③觀賞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諸子喻山水》)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④(guàn)高大的樓臺

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廉頗藺相如列傳》)107.歸

①回,返回

使歸就戮于秦(《秦晉崤之戰(zhàn)》)

②歸還,送回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而其歸書也必速(《黃生借書說》)

③歸屬,歸依

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④歸聚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秋水》)

⑤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附歸盡:指到死

聊盡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附歸寧:已嫁的女子回娘家

吾妻歸寧(《項脊軒志》)108.國

①國家,國家的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秦晉崤之戰(zhàn)》)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②諸侯國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③地區(qū),地域

紅豆生南國(《相思》)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經魏風碩鼠》)

④國都,京城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109.過

①經過,通過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工之僑獻琴》)

②超過,勝過

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訓儉示康》)

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秋水》)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諸子喻山水》)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促織》)

③過分,過于

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過命拔擢,寵命優(yōu)渥(《陳情表》)

④錯誤,過失

不替孟明,孤之過也(《秦晉崤之戰(zhàn)》)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⑤責備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

⑥訪問,看望一日,大母過余曰(《項脊軒志》)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延陵季子將西聘晉》)110.還

①返回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

②交還,歸還,償還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

③環(huán)繞,圍繞

秦王還柱而走(《荊軻刺秦王》)

④卻,反而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⑤仍然,仍舊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行》)

⑥(xúan)通“旋”,旋轉,回轉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111.好

①友好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容貌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陌上?!罚?/p>

③好,美好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春夜喜雨》)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

④可以,能夠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軍官收河南河北》)

⑤用再動詞、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

怎么一會兒天色陰了也?好冷風也(《竇娥冤》)

⑥好好地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

⑦(hào)愛好,喜歡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貪于財貨,好美姬(《鴻門宴》)112.號

①稱呼,宣稱,號稱

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種樹郭橐駝傳》)

號物之數謂之萬(《秋水》)

②名稱,稱號

幸蒙大恩,賜號稱王(《蘇武傳》)

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③別號,指在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名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④號令,命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屈原列傳》)

⑤傳令,號召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⑥(háo)大聲哭,大聲叫喊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捕蛇者說》)

因大號,一虛皆驚(《童區(qū)寄傳》)

⑦(háo)呼嘯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13.何

①副詞,怎么,為什么

而此獨以鐘名,何也(《石鐘山記》)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阿房宮賦》)

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②疑問代詞,什么;哪里,什么地方

吾又何能為哉(《種樹郭橐駝傳》)

何為其然也(《赤壁賦》)

郭橐駝始何名(《種樹郭橐駝傳》)

③(hè)背,扛

何蓑何笠(《詩經小雅無羊》)

④(hē)通“呵”,呵斥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⑤副詞,多么

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附奈何:怎么辦

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訓儉示康》)

○附若何:怎么樣

以間敝邑,若何(《秦晉崤之戰(zhàn)》)

○附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并序)》)114.恨

①遺憾,不滿意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秋聲賦》)

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

②怨恨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孔雀東南飛》)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砌成此恨無重數(《踏莎行郴州旅舍》)115.厚

①厚道,淳樸

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十(《過秦論》)

天將以酬長厚者(《促織》)

②看重,重視

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離騷》)

③深,重,多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訓儉示康》)

撫軍亦厚赍成(《促織》)

④優(yōu)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與“薄”相對,指平扁物上下兩面的距離

盤石方且厚(《孔雀東南飛》)116.胡

①代詞,什么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秋聲賦》)

②副詞,為什么,怎么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③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tǒng)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④獸頷下下垂的肉

⑤年老,長壽

○附胡考:長壽者

○附胡盧:喉間的笑聲

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促織》)117.患

①憂慮,擔心

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訓儉視康》)

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禍害,災禍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

縱敵,患生;違天,不詳(《秦晉崤之戰(zhàn)》)

③疾病,毛病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保谠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

○附患難:困難和危難的處境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118.會

①聚合,會合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

②盟會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會盟而弱秦(《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見面,會見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適逢,恰巧

會賓客大宴(《口技》)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會征促織,成不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