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_第1頁
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_第2頁
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_第3頁
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_第4頁
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子及道家思想1本講重點:1、老莊簡介2、道家思想體系及核心——“道”、樸素辨證法3、道家價值觀4、道家審美特質(zhì)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本講重點:1、老莊簡介2一、老莊簡介:1、老子:(前571—?)李耳,字聃,世稱老聃,楚國(安徽渦陽縣)人,與孔子同時略早??鬃釉鴨柖Y于他。做過周朝的“收藏室之史”,約50歲左右離開東周去秦國,過函谷關(guān)寫下《道德經(jīng)》。我國哲學(xué)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師。一、老莊簡介:1、老子:(前571—?)3老子《道德經(jīng)》:

五千言韻文,八十一章,文約義豐。語錄體,文字工整,被譽為一部哲學(xué)詩。

內(nèi)容博大精深,涵蓋天地,包羅萬象,涉及宇宙本體、天地演化、萬物生育、人生修養(yǎng)、治國用兵各個領(lǐng)域,但皆有一條主線貫通其中,這就是自然無為的法則。

充滿思辨,是一部訓(xùn)練思維的奇書。老子《道德經(jīng)》:4社會理想:

小國寡民政治主張:

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忘情寡欲、絕學(xué)無憂、見素抱樸、無為而治社會理想:5

2、莊子:

(前360?——前280?)

名周,宋之蒙(河南商丘)人,嘗為蒙之漆園吏?!肚f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學(xué)派的繼承者,認為現(xiàn)實社會:“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p>

敝屣富貴,淡泊名利,清靜無為,追求遺世獨立、追求絕對的自由((6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梢詾樘斓啬福岵恢涿?,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第二章)

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73、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4、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四十章)3、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8關(guān)于“道”的內(nèi)涵:

道是世界的本原。②

“道”是作用于萬事萬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

“道”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偉大、淵深,玄妙,朦朧恍惚。

關(guān)于“道”的內(nèi)涵:①道是世界的本原。9(二)樸素的辯證法: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后相隨。(第五章)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其無正!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

(五十七章)

(二)樸素的辯證法:10任何事物的內(nèi)部都存在對立的雙方,即對立統(tǒng)一。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但老子認為轉(zhuǎn)化是循環(huán)的,不懂得對立轉(zhuǎn)化有條件。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11

莊子的主要觀點:

1、追求“自然”、“本真”的存在狀態(tài)。2、“齊物論”

“齊萬物”、“同是非”、“一死生”3、追求逍遙(自由)的人生境界。

“無待”、“無己”莊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獨立和自由。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使自己處于很高的層次。

莊子的主要觀點:

1、追求“自然”、“本真”的存在狀態(tài)。12注重天道、自然,輕視人事。追求出世,獨善其身,知其不可為而安之若命。三、道家價值觀三、道家價值觀13(一)處世哲學(xué)

1、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2、明哲保身,不敢為天下先。3、以柔克剛,上德若水。4、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一)處世哲學(xué)14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志,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

(第五章)

無為:“不妄為”還是“不作為”?

15(二)生態(tài)哲學(xué)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二)生態(tài)哲學(xué)16四、道家審美特質(zhì)

道家文化作為中國本土的文化產(chǎn)物與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構(gòu)成了補充和對立面的關(guān)系,它們相輔相成地在塑造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和藝術(shù)理想、審美興趣。四、道家審美特質(zhì)171、形式上追求素樸之美

——即樸素清新、自然天成的美學(xué)傾向,提倡文學(xué)、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簡潔與樸實。反對精巧與華美。

1、形式上追求素樸之美18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19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朧、飄渺

中國藝術(shù)舉凡繪畫、詩詞、音樂、講究的是一種"意境",并以此為最高的審美準則。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朧、飄渺20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和道家順應(yīng)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

(1)大音希聲:

最完美的音樂,是作為‘道’的音樂,是音樂的自身。這種音樂,我們是聽不到的。

追求所謂“道的境界”的音樂。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

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21(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莊子

②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陶淵明(2)得意忘言:22贈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贈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23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24五、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特質(zhì),它決定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性質(zhì)。

這兩大文化特質(zhì),滲透于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形式之中,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倫理關(guān)系、社會組織形式、政治管理制度及藝術(shù)審美體系等均發(fā)生深刻影響。五、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與中和之25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人:人道,人類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

“天”包含著“地”,“人”和與人相對應(yīng)的“天地”是統(tǒng)一的一體。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26“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過程1、《易傳·文言》提出了著名的“與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3、儒學(xué)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yīng)論?!疤烊讼喔薄薄疤烊烁袘?yīng)”的神學(xué)理論。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過程1、《易傳·文言》提出了著名的“與274、北宋的張載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題。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和自然都遵循統(tǒng)一的規(guī)律。(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協(xié)調(diào)。4、北宋的張載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28(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的基本形態(tài),古代中國人思考社會人生問題都以中和之美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學(xué)基礎(chǔ)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二)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的基本形態(tài),古代29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適度、準確、得當。

“尚中”:對正確的崇尚追求。

(1)《荀子·宥yòu坐》載孔子觀宥坐之器得出的結(jié)論——不偏不倚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適度、準確、得當。

30

(2)孔子進一步提出獲取“中”的一整套原則——中庸

中:正確、適度、中正。庸:用。中庸:用中

“執(zhí)兩用中”,在事物的兩端、兩極、兩面之間求“中”,使事物保持持中不偏、均衡統(tǒng)一的勢態(tài),如此事物才發(fā)展、才平衡、才和諧有序。

(2)孔子進一步提出獲取“中”的一整套原則31

“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禮記·中庸》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

“《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p>

《論語·八佾yì》

322、和

(1)“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

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薄秶Z·鄭語》

又“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

※和:即“和諧”。是萬物昌盛,生生不息的內(nèi)在根據(jù)。是相異要素的統(tǒng)一。

“和而不同”

《左傳·昭公二十年》

“美寓于雜多”黑格爾《美學(xué)》

2、和

(1)“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333、“中”與“和”兼容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

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從“中”的角度上,取文與質(zhì)的兩端的中間點,追

求適度;另從“和”的角度看,只有文與質(zhì)兩方面結(jié)合,

才能生出美來?!拔馁|(zhì)彬彬”,是兩要素間的最佳關(guān)系形

態(tài)。3、“中”與“和”兼容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344、中和之美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

(1)A而不B式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季札語: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亦A且B式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既剛且柔

亦陰亦陽4、中和之美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

(1)A而不B式

《左傳35

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子及道家思想36本講重點:1、老莊簡介2、道家思想體系及核心——“道”、樸素辨證法3、道家價值觀4、道家審美特質(zhì)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本講重點:1、老莊簡介37一、老莊簡介:1、老子:(前571—?)李耳,字聃,世稱老聃,楚國(安徽渦陽縣)人,與孔子同時略早。孔子曾問禮于他。做過周朝的“收藏室之史”,約50歲左右離開東周去秦國,過函谷關(guān)寫下《道德經(jīng)》。我國哲學(xué)史、思想史的大家巨匠,道家始祖宗師。一、老莊簡介:1、老子:(前571—?)38老子《道德經(jīng)》:

五千言韻文,八十一章,文約義豐。語錄體,文字工整,被譽為一部哲學(xué)詩。

內(nèi)容博大精深,涵蓋天地,包羅萬象,涉及宇宙本體、天地演化、萬物生育、人生修養(yǎng)、治國用兵各個領(lǐng)域,但皆有一條主線貫通其中,這就是自然無為的法則。

充滿思辨,是一部訓(xùn)練思維的奇書。老子《道德經(jīng)》:39社會理想:

小國寡民政治主張:

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忘情寡欲、絕學(xué)無憂、見素抱樸、無為而治社會理想:40

2、莊子:

(前360?——前280?)

名周,宋之蒙(河南商丘)人,嘗為蒙之漆園吏。《莊子》共33篇,具有宏大之美。

道家學(xué)派的繼承者,認為現(xiàn)實社會:“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p>

敝屣富貴,淡泊名利,清靜無為,追求遺世獨立、追求絕對的自由((41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第二章)

二、道家思想核心(一)核心:“道”423、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4、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四十章)3、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43關(guān)于“道”的內(nèi)涵:

道是世界的本原。②

“道”是作用于萬事萬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

“道”是一種神秘的境界。偉大、淵深,玄妙,朦朧恍惚。

關(guān)于“道”的內(nèi)涵:①道是世界的本原。44(二)樸素的辯證法: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后相隨。(第五章)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其無正!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

(五十七章)

(二)樸素的辯證法:45任何事物的內(nèi)部都存在對立的雙方,即對立統(tǒng)一。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但老子認為轉(zhuǎn)化是循環(huán)的,不懂得對立轉(zhuǎn)化有條件。老子及道家思想課件46

莊子的主要觀點:

1、追求“自然”、“本真”的存在狀態(tài)。2、“齊物論”

“齊萬物”、“同是非”、“一死生”3、追求逍遙(自由)的人生境界。

“無待”、“無己”莊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獨立和自由。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使自己處于很高的層次。

莊子的主要觀點:

1、追求“自然”、“本真”的存在狀態(tài)。47注重天道、自然,輕視人事。追求出世,獨善其身,知其不可為而安之若命。三、道家價值觀三、道家價值觀48(一)處世哲學(xué)

1、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2、明哲保身,不敢為天下先。3、以柔克剛,上德若水。4、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一)處世哲學(xué)49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志,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

(第五章)

無為:“不妄為”還是“不作為”?

50(二)生態(tài)哲學(xué)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二)生態(tài)哲學(xué)51四、道家審美特質(zhì)

道家文化作為中國本土的文化產(chǎn)物與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構(gòu)成了補充和對立面的關(guān)系,它們相輔相成地在塑造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和藝術(shù)理想、審美興趣。四、道家審美特質(zhì)521、形式上追求素樸之美

——即樸素清新、自然天成的美學(xué)傾向,提倡文學(xué)、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簡潔與樸實。反對精巧與華美。

1、形式上追求素樸之美5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54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朧、飄渺

中國藝術(shù)舉凡繪畫、詩詞、音樂、講究的是一種"意境",并以此為最高的審美準則。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朧、飄渺55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和道家順應(yīng)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

(1)大音希聲:

最完美的音樂,是作為‘道’的音樂,是音樂的自身。這種音樂,我們是聽不到的。

追求所謂“道的境界”的音樂。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

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56(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莊子

②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陶淵明(2)得意忘言:57贈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贈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58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59五、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特質(zhì),它決定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性質(zhì)。

這兩大文化特質(zhì),滲透于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形式之中,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倫理關(guān)系、社會組織形式、政治管理制度及藝術(shù)審美體系等均發(fā)生深刻影響。五、天人合一與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與中和之60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人:人道,人類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

“天”包含著“地”,“人”和與人相對應(yīng)的“天地”是統(tǒng)一的一體。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61“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過程1、《易傳·文言》提出了著名的“與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3、儒學(xué)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yīng)論。“天人相副”“天人感應(yīng)”的神學(xué)理論。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過程1、《易傳·文言》提出了著名的“與624、北宋的張載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題。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和自然都遵循統(tǒng)一的規(guī)律。(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協(xié)調(diào)。4、北宋的張載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63(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的基本形態(tài),古代中國人思考社會人生問題都以中和之美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學(xué)基礎(chǔ)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二)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的基本形態(tài),古代64

1、中

“中”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