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導入植樹的牧羊人弗瑞德里克·拜克圖讓·喬諾文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序幕、尾聲)(一)知識目標1.熟讀課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2.摘取關鍵詞,評價牧羊人形象。(二)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環(huán)保因素,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習慣。2.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以及充滿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學習目標字詞學習慷慨()干涸()坍塌()縫隙()酬勞()廢墟()薰衣草()滾燙()光禿禿()kānɡkǎixūnchóufènɡxìhétūtànɡtānxū●●●●●●●●●●●◆生難字流淌()硬朗()沉默寡言()刨根問底()tǎnɡpáoyìnɡlǎnɡɡu?!瘛瘛瘛瘛癫幻兀翰婚L草木的地方。張揚:把隱秘的或不必讓眾人知道的事情聲張出去。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琢磨:思考;考慮。微?。何⑿伪。粩?shù)量少。慷慨:大方;不吝惜。光禿禿:形容沒有草木、樹葉、毛發(fā)等蓋著的樣子。廢墟:城鎮(zhèn)、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粼~語集注解釋詞語干涸:干枯,沒有水。坍塌:建筑物或堆積物倒下來。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溜達:散步,閑走。酬勞:酬謝,給出力的人的報酬。轉悠:漫步,無目的地閑逛。富饒:物產(chǎn)多,財富多。

讓?喬諾,法國作家、電影編劇。家境貧寒。16歲輟學到當?shù)匾患倚°y行謀生。20-24歲時應征入伍,經(jīng)歷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由此堅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龐神三部曲》《屋頂上的輕騎兵》和《一個郁郁寡歡的國王》,長篇小說《屋頂上的輕騎兵》被改編為電影。作者介紹

《植樹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戰(zhàn)至二戰(zhàn)時期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個孤獨牧羊人,將內(nèi)心對家人的思念轉化為了對大自然的關愛,將余生傾注在阿爾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樹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yè)的田園。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動畫大師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動畫片,并榮獲第六十屆(1988)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在環(huán)保逐漸惡化的今天,《植樹的牧羊人》所描寫的“一個平凡人熱愛大地”的精神,更給人以啟示。寫作背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速讀課文,大家能否用一句話說說,牧羊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

牧羊人35年如一日在這片廢墟上默默種樹,終于把那片荒漠變成了綠洲。2.文章寫“我”幾次拜訪牧羊人?牧羊人和高原有哪些變化?2.閱讀相關語段,完成下面表格。層次內(nèi)容牧羊人的情況高原的情況初見牧羊人(1913年)(2-12段)再見牧羊人(時隔6年)(13-18段)最后一次牧羊人(1945年6月)(19-20段)

一個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時種樹,沉默寡言,充滿自信、果斷、生活一絲不茍身體硬朗,留下四只羊,開始養(yǎng)蜂,性格上沒有什么變化,依然心無旁騖的種樹,依然沉默寡言。鄉(xiāng)景依舊如昔日,但已萌發(fā)生機,樹木已然成片,未然成林,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八十七歲,年事已高;住在憑一己之力建成的鄉(xiāng)間。景象完全變了,甚至連空氣都變了,整個鄉(xiāng)間散發(fā)出健康與活力的光芒;人們在這里生活處處顯現(xiàn)著幸福與安適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毫無生氣;村落都成了廢墟;環(huán)境惡劣段落層次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作者對牧羊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精神的評價。第二部分(2--20)以時間為順序,寫我和牧羊人三次見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變化。第三部分(21)贊美老人堅強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總分總12理解人物形象?找出課文中直接描寫牧羊人的語句,以“他是一個

的人”形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

1、他是一個極為認真的人,無論對勞作,還是對生活。從他挑選橡子的細節(jié)可以看出,他工作起來心無旁騖,認認真真。2、他是一個在生活中一絲不茍,不愿馬虎度日的人。如:“房間收拾得很整齊,餐具寫得干干凈凈。地板上沒有一點兒灰塵,獵槍也上過油……”3、他是一個有頑強毅力、堅持默默奉獻的人。從“戰(zhàn)爭并沒有擾亂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種樹。種橡樹,中山毛櫸,還種白樺樹”可以看出。13艾力澤·布菲是一個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默默奉獻、不慕名利、忠厚、沉默寡言,對生活對工作充滿自信、意志果斷、一絲不茍,認真仔細、執(zhí)著、有毅力的人。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穌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復一日地植樹,終于使荒漠變成綠洲,使上萬人受惠,他的行為宛如救世的耶穌。可是,后來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查無此人。文中的老人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那么,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是為了什么呢?歸納主旨1、贊美了植樹老人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植樹老人的無限敬佩之情;2、堅持的力量,就算是一個普通人,只要懷抱美好的理想,并堅定不移地去做,一會會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3、呼吁人們要關注自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拓展延伸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嗎?

楊善洲,云南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他無怨無悔地植樹護林,克服了各種困難。他種下的這片森林,既改善了環(huán)境,也涵養(yǎng)了水源,調節(jié)了小氣候,更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頒獎詞:“綠了荒山,白了頭發(fā),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fā),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有很多默默“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希望和幸福。你認識他們嗎?一個人的邊防線最美的逆行高溫下的堅守

手術臺邊的倦容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群人,世界才會更美好。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長期不懈的努力去做,我們就有改變世界的力量。13植樹的牧羊人第二課時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陽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無遮攔的高地上,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耧L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fā)出吼叫。(第2段)品味語言

1.下面是文中兩處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請進行賞析。

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渲染了荒涼的氣氛,寫出了阿爾卑斯山地惡劣的環(huán)境,為“我”繼續(xù)向前走,尋找水源做鋪墊。同時暗示了種樹的艱難,烘托了牧羊人堅韌、頑強的品質。與下文改變后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從側面說明牧羊人植樹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襯托了牧羊人慷慨無私、堅持不懈的形象。(2)房間里收拾得很整齊,餐具洗得干干凈凈。地板上沒有一點兒灰塵,獵槍也上過了油。爐子上,還煮著一鍋熱騰騰的湯。(第5段)寫室內(nèi)的環(huán)境,突出其潔凈,側面襯托牧羊人勤勞能干、做事認真仔細、干凈利落,對生活一絲不茍的性格特征。2.根據(jù)要求,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1)他停了下來,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后,他輕輕地往坑里放進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第10段)(句子中的劃線詞可不可以刪去?說說你的看法。)不可以刪去,“輕輕”一詞寫出了牧羊人對橡子的愛惜,“仔細”一詞寫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認真勁;如果刪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顆橡子都種了下去。(2)在這十萬顆橡子中,有兩萬顆發(fā)了芽。而這兩萬顆樹苗中,有將近一半,可能會被動物咬壞,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萬棵樹苗,會在這光禿禿的土地上扎根,長成大樹。(第11段)(句子中劃線的數(shù)詞,有什么作用?)通過數(shù)字的對比,具體地說明樹苗成活不易,從側面襯托了牧羊人植樹的艱辛歷程。講授新課(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當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進的技術,而是靠一個人的雙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chuàng)造。(第15段)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長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人類的可悲命運會被最終改變。2.在文中,作者生動描繪了牧羊人給廢棄的村莊帶來的變化,為此作者使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聯(lián)系全文來看,對比有:(1)無邊無際的荒野和“一眼望不到邊的山毛櫸樹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樹;(2)干涸的泉眼和“農(nóng)場邊上、楓樹林里,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廢墟上新建的干凈農(nóng)舍。作用:這些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3.本文在敘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稱手法,有什么好處?用第一人稱來講述種樹人的故事?!拔摇痹谖闹袃H僅只是個旅人,一個過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因緣目睹了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變成了森林村莊?!拔摇弊鳛橐粋€見證人,使種樹人的事跡具有極強的紀實性(真實性),便于直接表達作者對牧羊人的贊美之情,產(chǎn)生了打動人心的力量。猜一猜:這個故事是真實發(fā)生的嗎?讓·喬諾應美國《讀者文摘》“你曾經(jīng)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專題約稿而寫的。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劉盛蘭,山東省煙臺市蠶莊鎮(zhèn)柳杭村村民,“五?!崩先恕R淮闻既坏臋C會,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他就將自己微薄的生活補貼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y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或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都來看望他,照顧他。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區(qū),“陸良八老”——云南省8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老人,他們植樹護林30多年,建成7400余畝林場,帶領鄉(xiāng)親們植樹造林13.6萬畝,讓大山披上了綠裝。30多年來他們無怨無悔地植樹護林,克服了各種困難。他們種下的這片森林,既改善了環(huán)境,也涵養(yǎng)了水源,調節(jié)了小氣候,更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陸良八老”是當代的愚公,是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的典型代表。

楊善洲,云南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他無怨無悔地植樹護林,克服了各種困難。他種下的這片森林,既改善了環(huán)境,也涵養(yǎng)了水源,調節(jié)了小氣候,更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頒獎詞:“綠了荒山,白了頭發(fā),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fā),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從牧羊人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示例一:我們應該學習牧羊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熱愛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示例二:我們應該提高環(huán)保意識,努力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示例三:只要堅守信念,堅持不懈,目標就一定會實現(xiàn)。主題思想

作者正是通過艾力澤·布菲種樹的故事,讓人相信,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天一樣創(chuàng)造——只要滿懷無私的大愛,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植樹的牧羊人一訪牧羊人,畫面一:被棄置的村莊二訪牧羊人,畫面二:綿延的森林三訪牧羊人,畫面三:充滿活力的田野人定勝天慷慨無私、不圖回報、執(zhí)著勤勞、積極樂觀

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冷靜而簡潔地敘述故事。先總起議論,總述牧羊人是一個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難得的好人,然后敘述“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