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美學概論_第1頁
浙江大學美學概論_第2頁
浙江大學美學概論_第3頁
浙江大學美學概論_第4頁
浙江大學美學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哲合忍耶 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死亡指導老師:展示者:時士柱1展示內容12哲合忍耶簡介哲合忍耶與張承志我的感悟32一.概述哲合忍耶,中文又譯哲合林耶、哲赫林耶,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派四大門宦(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庫布忍耶)之一,原為中亞伊斯蘭蘇菲派納什班迪耶教團的一個分支,盛行中亞、西亞、南亞和北非一帶。公元18世紀中葉由清代西北著名伊斯蘭經學家馬明心傳入中國(馬明心后成為該門宦始祖,教內稱道祖太爺),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門宦中人數最多、傳播區(qū)域最廣、教權最為集中的門宦之一。中文名:哲合忍耶本教始創(chuàng)者:馬明心傳教起始時間:公元18世紀中葉主要分布地區(qū):甘肅、寧夏、云南哲合忍耶1

2、3二.歷史背景乾隆時期由馬明心傳入中國,由于受到窮苦回民老百姓的喜愛與擁護,威脅到了老教的利益,于是與虎夫耶華寺門宦發(fā)生沖突,事發(fā)后清政府處置不當,扶持老教,打壓新教,所以就發(fā)生了蘇四十三領導的回民抗清起義。乾隆皇帝稱新教哲派是“邪教”,田五暴動被鎮(zhèn)壓,清庭禁止它傳播,采用鄉(xiāng)約民防,沒有阻止住它的秘密發(fā)展。同治前后,第五代穆勒師德(傳教人、主教人)馬化龍和馬明心之四世孫馬成麟(即馬圣麟)大力秘密發(fā)展哲合忍耶,于是哲合忍耶又達到了第二次鼎盛,但由于受到清廷的殘酷鎮(zhèn)壓與迫害,哲合忍耶又處于被滅亡的邊緣,多位穆勒師德都慘遭殺害和流放。至馬元章時期,馬元章采用保存勢力的忍耐方法,使得哲合忍耶學派走出困

3、境,并出現中興。自從清朝入關以來,由于回民參加“反清滅漢”的運動,這危害到了清廷統(tǒng)治者的利益,于是他們采用“以回治回”、“以漢制回”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已達到維護自己統(tǒng)治的目的。面對清廷的剿殺與迫害,哲合忍耶奮勇抗擊,書寫了回族歷史上光榮燦爛的反抗暴政史。所以,欲要了解中國的伊斯蘭歷史,不能不首先了解哲合忍耶學派。哲合忍耶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清朝屢遭殘害的黑色年月,推崇“舍希德”精神和“束海達依”思想,“舍命不舍教”,所以一度被稱為“血脖子教”。這一切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作出的一種以暴制暴的回應,和后來的哲合忍耶學派大相徑庭。哲合忍耶14三.同治回亂同治元年(1862年)春,陜西爆

4、發(fā)了大規(guī)?;孛駵鐫h抗清斗爭,八月,寧夏府平遠所(今寧夏同心縣)回民馬兆元領導回族人民舉起滅漢抗清義旗。開始,馬化龍拒絕參加馬兆元的反清行動,后來為群眾性的抗清運動所迫,馬化龍被擁戴為滅漢領袖。馬化龍參加反清起義,是被動的,自保的性質很明顯。由于斗爭只是出于自衛(wèi),當清廷用剿的時候,為了維持桑梓,馬化龍出面送銀送面,遞呈乞撫,要求停止進軍。當遭到拒絕后,就不得不“互相保衛(wèi),竭力守御”。清廷對西北回民時剿時撫,即軍力雄厚時剿,無兵可調時撫,加之馬化龍本無心戀戰(zhàn),所以才有了以馬化龍為首的寧夏回民時戰(zhàn)時降。事實也正是如此,同治四年六月,清軍雷正綰部回合曹克忠部向金積堡一路殺來,盡管馬化龍一再派人送銀送面

5、,并遞呈求撫,清軍根本不予理睬而一味進攻,在金積堡附近的強家沙窩,馬化龍和陜西回民馬步近旅給予敵人猛烈還擊,清軍腹背受敵,死傷兩千余人,累正綰部全軍覆沒,這是馬化龍求撫不成而自衛(wèi)反擊的一個典型戰(zhàn)例。同治八年八月,劉松山奉左宗棠之命率大軍向金積堡合圍。在清軍環(huán)逼下,馬化龍最初仍對撫局存幻想,一再向穆圖善、左宗棠以及劉松山提出維持撫局,并主動向清軍送銀送面送地圖。劉松山等部在“痛剿以懾服其心”的思想支配下,對金積堡五百多座回民堡寨進行野蠻的剿殺?;孛裨谇髶釤o望之下和敵人做生死搏斗。同治九年正月,在馬五寨的爭奪戰(zhàn)中,清軍糧運被截斷,各路同時潰退。又經過將近一年的拼搏,金積堡糧援俱絕,馬化龍為了免得更

6、多回民受到清軍殘殺,只得親赴劉錦棠軍營投降,希望以自己及一家人的犧牲能換來眾多回民的生存。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馬化龍和親屬以及回民軍中的抗清英雄一千八百余人慘遭殺害。至此,寧夏回民抗清運動宣告失敗,幾乎三分之二以上回民慘遭殺害,剩余的老弱婦幼被發(fā)配至寧夏南部的不毛之地,以讓其自生自滅。哲合忍耶15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贊頌“在1991年出版的心靈史中,他書寫了一個少數民族(哲合忍耶)的苦難和對神性的非理性追求,激烈地抗議了強權政治,敘述了人在追求神性的狂熱中煥發(fā)的生存意義。心靈史的出版是個奇跡,這樣的作品無疑具有一種深入人心的魅力?!薄?0世紀中國理想主義與災難的關系確實緊密。但將作為小說家的

7、張承志與理想主義的災難完全聯系起來,就是將文學當做政治,文學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文學決不是政治。張承志筆下的哲合忍耶也同樣不屬于政治。心靈史作為一部具有濃厚文學性的宗教方面的杰作,張承志企圖從哲合忍耶這個神秘主義教派中提升出一種適合于普遍性的理想、人道與人性。它的成功與否?還是留待時間的打磨吧。旁觀者始終是旁觀者,正像學者陳思和先生所說的那樣:沒有像張承志那樣穿越過沙漠、攀登過大坂,并在神圣的西海固皈依宗教的漢人,沒有像張承志那樣歷經千辛萬苦去查訪、閱讀、研究一個秘密的宗教教派,并以它的代言人自居的人生閱歷的特殊身分,并且可以說對張承志所說的宗教一無所知的普通漢民族讀者,我們有沒有資格去談

8、論去發(fā)表對作為小說家的張承志的看法?”“張承志的哲合忍耶以小說心靈史的完成向人世間提供了另一種思想的張力。它讓我們思考文學與宗教、宗教與人生之間的隱秘關系。在20世紀文壇里,張承志是無法忘卻的。其所思所想,值得我們細細的打量與琢磨。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些偏激而熱情的浪漫詩人用文字為我們寫下墓志銘,借以悼念這個非人的世界。”哲合忍耶與張承志26哲合忍耶與張承志2二.批評“我們認識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離不開對當時歷史背景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歷史事實,從而得出全面的、客觀公正的結論。心靈史涉及同治年間的金積堡戰(zhàn)役這一題材,但是,張承志先生在敘述時,把對于全面了解這一戰(zhàn)役至關重要的歷史背

9、景完全屏蔽了?!薄昂翢o疑問,清代同治年間,由于外國侵略勢力對新疆的占領,使中國面臨極其巨大的領土危機,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取代反清為主題的國內矛盾,成為中國西北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一百多年之后的任何歷史學家在回顧這段歷史時,如果無視這一鐵的事實,都是錯誤的。張承志先生在講述這段歷史時,就完全屏蔽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歷史背景,把金積堡戰(zhàn)役從這個大背景中完全剝離出來,這種手法必然是對所有讀者的一種誤導。中國要用兵新疆,陜甘是唯一的運輸通道和戰(zhàn)略后方,可此時的陜甘正沉浸在一片硝煙和戰(zhàn)火之中,金積堡地區(qū)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隊是不可能越過正在進行內戰(zhàn)的陜甘地區(qū),去新疆作戰(zhàn)的。所以,像

10、金積堡這樣的內戰(zhàn),已經成為一道事實上的保護入侵新疆的外國勢力的屏障?!薄皬埑兄鞠壬男≌f主張這樣的觀點:只有堅持陜甘的內戰(zhàn)才是正義的,并且,誰結束陜甘內戰(zhàn),誰就是罪人;誰退出陜甘內戰(zhàn),誰就是叛徒;誰堅持陜甘內戰(zhàn),誰就是英雄。在中國遭到外來侵略,大片中國領土被他人強占的背景下,張承志的這種主張,究竟是否符合包括所有中國籍的回族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一個宣揚違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觀點和主張的作品,當然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質疑。”7 哲合忍耶,一個為了內心信仰和人道受盡了壓迫付出了不可思議的慘重犧牲的集體。中國有八百萬回民,哲合忍耶是其中一部分;“哲合忍耶”一詞是阿拉伯語,意思

11、是高聲贊頌。哲合忍耶的特別點倒不在于它世世代代與官家血海似的深仇,而在于它對塵世的高度厭倦,這種厭倦產生在極度貧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極度專制的政治之下長期無望的心理忍受和生理掙扎,它以驚人的沉靜和忍耐應付著現世的重壓。就像我在開頭所引用的加繆的一句話:“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問題,那就是死亡?!倍芎先桃ㄒ坏木裰瘟α烤褪菍π味系氖澜缗c主的精神對話;而塵世的一切念想都只能在來世里兌現??梢韵胂?,哲合忍耶的世界與任何一個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知識分子的廣場意識都是不相容的。而這或許是心靈史飽受爭議的極為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在翻閱心靈史時,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血是紅色的,而信仰是藍色的,它們相侵

12、相染后的顏色竟是貧苦悲壯黃色血侵入我堅信曾是藍色的山地以后,藍世界變成了黃土。”正如余杰所言:“在講述哲合忍耶教的歷史時,張承志有意將美學魁力推展到極致:貧困蒼涼的黃土地經過他巧妙的置換,居然成了信仰的藍色和鮮血的紅色相浸相染的結果。張承志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確實能夠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我的感悟38我的感悟3我一直都在思索一個問題:人類究竟需不需要信仰?每當我想到這個問題時,我都會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話:“所有的信仰都會成為打殺他人的棒子?!倍沁@個原因我經常自覺不自覺的排斥信仰。正如張承志在書中所言:“18世紀的清軍統(tǒng)帥確實不能理解:為什么起義的農民能夠舉著木棒鐵鍬撲向蘭州城呢?為什么他們在可以突圍轉移時,卻死守華林山全體犧牲呢?”坦白地說,我也不能理解。但當我想到那壯懷激烈的場面時,心中仍為之動容。有信仰的人往往要比沒有信仰的人活得更從容些。但當我們回首往事時,難免又會對此產生疑惑。法國大革命、德國水晶之夜、紅色蘇聯,在信仰掩蓋下的施暴早已屢見不鮮。如果歷史再給我們一次發(fā)泄的機會,我們所做的會比以往有所收斂嗎?對此,我只想說:人類距真正的理性時代其實尚遠。黑格爾早就說過:“人們以為,當他說出人本性是善這句話時,就說出了一種偉大的思想。但是他們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