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中藥學方向中醫(yī)基礎_第1頁
藥學中藥學方向中醫(yī)基礎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單項選擇1、下列不屬于“金元四大家”的醫(yī)家A.劉完B.張從C.張元D.朱震2、確立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書籍A. 黃帝內經(jīng)B. 傷寒雜病論C. 難經(jīng)D. 神農本草經(jīng)3“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反應了陰陽之間的何種關()D.()D()()()()()()()()A、對立制約 B、互根互用()D.()D()()()()()()()()A.B.C.D.5A. 金為木之所B. 火為水之所勝C. 木為金之所不67、下列不宜用陰陽的基本概念來概括的A. B.C. D.三A.三B.小C.膀D.大15A. B. C. D. 17A.氣能行B.氣能生C. 氣能攝D.血為氣18、在足小趾端交接的經(jīng)脈A.膽經(jīng)與肝B.膀

2、胱經(jīng)與腎C.胃經(jīng)與脾D.肝經(jīng)與肺19、各種致病因素又可稱A.正B.邪C.癘D.營20、下列哪項不是七情的致病特A、影響臟腑氣B、耗氣傷C、直接傷及內D、情志波動影響病21、風寒濕三氣雜至可致“痹證,其中“著痹”的特點A.痛無定B.冷痛劇C.紅腫熱D.重著疼22、具有“易于蒙蔽心神”特點的外感邪氣A.痰B.瘀C.結D.濕23、內燥常見的臟腑A、心肝B、肺胃C、肝胃大D、肺胃大A.神B.少C.失D.假A.主B.客C.善D.惡26、以下哪項不是白色主A.寒B.虛C.失D.水27、可以判斷病證虛實的舌形A.老B.點C.肥D.裂28、咳聲如犬吠的A.頓B.白C.痰D.燥29“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法適

3、用A、實熱B、實寒C、虛熱D、虛寒30“真寒假熱證”宜采A.熱因熱B.寒因寒C.塞因塞D.通因通二、多項選擇1、陰陽關系中含有量變、質變內容的A.B.C.陰陽互根 D.陰陽消長 E.陰陽轉化2、奇恒之腑包A.B.C.D.E.3、循行于上肢外側的經(jīng)脈A.大腸B.小腸C.膀胱D.三焦E.膽4、火熱邪氣的性質和致病特點A. 輕B. 炎C. 生D. 動E. 擾5、以下屬于痢疾里急后重表現(xiàn)的A.腹痛窘B.時時欲C.肛門重D.便溏如E.便出不三、填空1、陰陽的原始含義是指2、五行起源于古代的)觀念3靈樞海論指出)為髓海4、同名的兩條手足陽經(jīng),都在)交接5、疫氣具有很強的特異性,一種疫氣只能導致一種疾病,稱為6、培土生金法適用于7、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是)或)8、望面色之常色的特征是9、小便不暢,點滴而出為;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10、 數(shù)脈主病為四、名詞解12356五、問答1234參考答名詞解3、經(jīng)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內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功能失常而產生的化風、化寒、化濕、化燥、化火等五種病理變化。由于病生問答1、何謂五行學說及調節(jié)機制,并用以解釋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及相互聯(lián)系的2、肝主疏泄有哪些生理作用答:肝主疏泄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有調節(jié)精神情促進消化吸維持氣血運調節(jié)水液代調節(jié)性與生3、十二經(jīng)脈的走向規(guī)律如何(1)手三陽經(jīng)從手指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足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