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_第1頁
畢業(yè)論文-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_第2頁
畢業(yè)論文-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_第3頁
畢業(yè)論文-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_第4頁
畢業(yè)論文-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0頁 (共10頁)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與改良研究摘要:通過對南陽地區(qū)土壤組成成分進行調研,對不同土壤組分進行劃分和系統(tǒng)歸納,以明確南陽地區(qū)土壤狀況;針對南陽地區(qū)中的土壤不良性狀,在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的土壤改良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南陽地區(qū)實際情況,采取諸如利用不同天然礦物的吸附性、酸堿性等物理化學性質,建立自然的土壤改良方法技術集合體系。關鍵詞:土壤;改良理論;南陽南陽古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處全國第二級地貌臺階向第三級臺階過渡的邊坡上,西、北、東三面環(huán)山,是一個向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因在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現(xiàn)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大體各占1/3。南陽區(qū)內河流分屬

2、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淮河及唐、白河和丹江三大水系。河流上游多流經山區(qū),河谷狹窄;下游河床寬闊平坦多灘多灣。河流的水系特征各不相同,丹江水系呈樹枝狀流入丹江水庫,唐、白河水系呈扇形自北向南橫穿盆地。 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南陽多樣的土壤類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資源、環(huán)境、人口、糧食的矛盾加劇,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已經越顯重要。正確認識南陽市土壤資源必將成為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課題。研究土壤資源狀況及合理改良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1 南陽主要土壤類型分述中國土壤分類采用土類、亞類、土屬、土種、變種5級分類,在土類之上依據(jù)土類共性歸納為土類系列或土綱。具體劃分標準為:

3、土類。高級分類的基本單元,在一定生物氣候、耕作制度等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剖面構型和土壤屬性。土類之間有明顯的性狀差異。亞類。是土類間的過渡類型,表現(xiàn)為主要成土過程以外的附加成土過程;或同一土類的發(fā)育分段。土屬。為過渡分類單歇。主要依據(jù)區(qū)域性變異劃分,如母質類型、地形部位、區(qū)域水文狀況等。土種。土壤分類的基層單元,具有相類似發(fā)育程度和剖面層次排列。變種。根據(jù)表層或耕層性質的差異而劃分,如質地變化及次要性狀的差異。這一分類采用分級命名法,即土類、土屬、土種等都可以單獨命名,習慣名稱和群眾名稱并用。南陽地區(qū)共有土地面積39790745畝(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有黃棕壤、棕

4、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紫色土、紅粘土、石質土、粗骨土9個土類,包括16個亞類、34個土屬、120個土種。1.1 黃 棕 壤黃棕壤是南陽地區(qū)最大的土類,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壟崗地區(qū)。此土類是在北亞熱帶半濕潤條件下經淋溶、粘化作用而形成的地帶性土壤,主色為棕色或褐色,次色為紅色或黃色,剖面表層疏松,心土層粘重堅實,呈塊狀或棱塊狀結構,結構體表面有大量的棕色鐵錳膠膜及結核,局部地段可出現(xiàn)石灰結核,通體無石灰反應,呈微酸性至中性pH值為5.57.5。黃棕壤包括黃棕壤、黃褐土、黃棕壤性土三個亞類1。黃棕壤亞類是黃棕壤土類的典型代表,上接棕壤,下部與黃棕壤性土、黃褐土相連,局部地段與水稻土、粗骨土、

5、紫色土、石質土穿插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的低山丘陵區(qū)。南陽黃棕壤亞類有鋁質黃棕壤、砂泥質黃棕壤、鈣質黃棕壤三個土屬。黃棕壤亞類的基本性狀:土層厚薄不一,枯枝落葉層一般24cm,腐殖質層一般510cm,厚的達13cm以上。顏色呈暗棕色或暗黃橙色,表層砂質壤土至貓壤土,粒狀結構,較松軟,有少量鐵、錳斑點和膠膜,植物根系多。黃褐土亞類:主要分布在丘陵壟崗地帶及沿岸階地上,海拔高度一般在300米以下。有機質、全氮含量中等偏上,磷素中等,鉀素中等偏上,pH為5.96.72。 此亞類有黃土質黃褐土、洪沖積性黃褐土兩個土屬。黃土質黃褐土主要分布在南陽盆地邊緣的崗丘地帶,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更新

6、世黃土。洪沖積性黃褐土主要分布在崗丘下部低平處和洪積扇邊緣及河流階地上,成土母質為洪沖積物。黃褐土亞類的基本性狀:土體一般較深厚,通體無石灰反應,呈中性,pH6. 57. 5,質地薪壤土至壤質薪土,鹽基飽和。黃褐土亞類的有初質、全氮含量較低全鉀、速效鉀較高,全磷、速效磷缺乏,而有效微量元素鐵、錳、銅豐富,鋅、鋁含量低,硼極缺1。黃棕壤性土亞類: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的坡腳及山澗谷地,成土母質為坡積洪積物,因成土時間短而發(fā)育層次不明顯。土壤表層多呈灰黃色,輕壤到粘土,粒狀或碎塊結構。心土層和底土層淡棕黃色或黃棕色,中壤到粘土,塊狀結構。整個剖面無石灰反應PH值為6.17.5。黃棕壤性土亞類的基本性狀

7、:黃棕壤性土是北亞熱帶低山丘陵區(qū)發(fā)育程度較差的黃棕壤。表土層灰黃色,壤土至豁土,粒狀或碎塊狀結構。其下土層淡黃棕色或黃棕色,豁壤土至豁土,塊狀結構。通體無石灰反應,pH6.17.1,鹽基飽和度7580。黃棕壤性土亞類的養(yǎng)分含量一般低于黃棕壤亞類。1.2 砂姜黑土砂姜黑土是南陽地區(qū)第二大土類,主要分布在南陽盆地中心的低平地段,以南陽、新野縣、唐河、鎮(zhèn)平、社旗等縣分布面積最大。砂姜黑土的成土母質為第四紀上更新統(tǒng)湖相沉積物,經過淋溶淀積、生物積累、旱作熟化而形成的區(qū)域性土壤,具有腐泥狀黑土層、砂姜、鐵錳膠膜及結核等典型特征。土壤有機質、鉀元素含量高,磷元素含量低,pH值6.77.5,一般無石灰反應,

8、質地粘重,透水性差,易澇上浸,適耕期短。此土類包括砂姜黑土、青黑土、覆蓋砂姜黑土三個土屬。青黑土土屬保肥性能強、潛在肥力高,但內外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熱容量大、適耕期短、耕性不良;覆蓋砂姜黑土土屬耕作層厚,適耕期長,物理性狀好,保水、保肥性強,易耕作。砂姜黑土的基本性狀:砂姜黑土成土后,由于多次受到河流沖積物的覆蓋影響,面積逐漸被分割縮小,分布較散。常與潮土類的灰潮土亞類呈復區(qū)分布,與黃褐土類的黃褐土、白漿化黃褐土兩亞類呈交錯分布。具有耕作層、犁底層、殘余黑土層、脫潛層和砂姜層。砂姜黑土質地勃重,脹縮性強,故旱季常裂大縫,并形成地面微形高低不平,耕作層多屑粒狀與碎屑狀結構,黑土層多棱塊狀與塊狀

9、結構,結構面上往往有光滑的黑色與棕黑色膠膜,并有大量鐵子與零星砂姜,底土層尤其勃重,多呈塊狀結構,有大量砂姜出現(xiàn)。砂姜黑土具有如下特征:呈中性弱堿性反應,黑色土層的pH 6.08.6;有機質、N、P 含量低,而K含量高,耕作層有機質含量1015g/kg,殘余黑色土層810g/kg,耕作層全N含量0.31.7 g/kg,殘余黑色土層0.20.5 g/kg3。1.3 潮 土潮土是南陽地區(qū)最肥沃、易耕作、由河流沖積沉積物經耕種腐化發(fā)育而成的非地帶性土壤,分布在唐河、白河、淮河、丹江及其支流沿岸的灘地和階地上。土壤發(fā)育層次不明顯,但質地層次非常明顯,形成不同質地相間的層狀土。土壤受流水分選影響,靠近河

10、床質地為砂土和沙壤土,向外依次為輕壤、中壤、重壤土。土體顏色較淺,以黃色為主,有的在下部有鐵銹斑紋,地下水淺的地段有夜回潮現(xiàn)象。潮土有機質及氮元素含量低,鈣鎂元素含量豐富,土壤呈中性,無石灰反應,陽離子代換量隨土壤質地粘重程度及有機物含量的增加而增高。此土類只有灰潮土一個亞類,包括砂質灰潮土、壤質灰潮土、粘質灰土三個土屬。砂質灰潮土土屬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河漫灘及故道沿岸,易耕作,適耕期長,但不保水不保肥,土壤肥力低;壤質灰潮土土屬主要分布在距河較遠的河漫灘或階地上,以唐河、南陽、新野、桐柏等縣分布面積最大,水、肥、氣、熱狀況比較協(xié)調,耕作層深厚,適耕期長,易耕作,保水保肥性能好,適宜種植各種作物

11、;粘質灰潮上土屬分布于距河流較遠的局部小型洼地上,以南陽、新野、鄧縣等縣分布面積較大,有機質、堿解氮含量較高,全氮、速效磷含量中等,鉀元素豐富,此土屬耕性不良,適耕期短,生產性能差。1.4 水 稻 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丘谷地和崗間洼地,以桐柏縣分布面積最大,南召、唐河、南陽、西峽、內鄉(xiāng)、鎮(zhèn)平等縣也有零星分布,水稻土在長期季節(jié)性干濕交替條件下,經過有機質的積累和轉化、鐵錳的淋溶淀積、粘粒的機械遷移和淀積形成了具有明顯層次結構的土類。全區(qū)有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三個亞類。淹育型水稻土亞類:主要分布在山丘崗地及溝谷上部,質地輕壤,適耕期長,易耕易耙,通透性和供肥性能好。潴育型水稻土

12、亞類:主要分布在山丘谷地和崗間洼地中下部,是南陽地區(qū)最肥沃的水稻土。此土屬土壤易耕作,耕性優(yōu)良,透水、透氣、保水、保肥,是較好的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亞類:主要分布于溝谷及崗丘下部低洼積水處或常年積水的梯田內,此上屬潛在肥力高,有效養(yǎng)分低,保肥力強,供肥力差,是水稻土中較差的土壤。1.5棕 壤棕壤分布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峽、南召、內鄉(xiāng)、鎮(zhèn)平等縣海撥米以上的中山地帶,是在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和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全區(qū)有棕壤一個亞類,黃土性棕壤、鋁質棕壤、砂泥質棕壤三個土屬。黃土性棕壤上屬分布于酉峽縣桑坪鄉(xiāng)中山的坡麓地帶,有機質、速效鉀含量高,全氮、速效磷、代換量屬中等,土壤呈微酸性,屬山區(qū)較好的農

13、業(yè)用地。硅鋁質棕壤上屬分布于西峽、南召、內鄉(xiāng)和鎮(zhèn)平等縣的山區(qū)鄉(xiāng),表層有機物、全氮、堿解氮與速效鉀含量豐富,磷元素含量一般,代換量偏高,為林業(yè)生產用地。砂泥質棕壤上屬分布于西峽寨根、桑坪兩鄉(xiāng)的中山中上部,無耕地,土壤呈微酸性,有機質、氮素、鉀素含量高,磷素含量低。1.6 紫 色 土紫色土分布于中、低山及丘陵地區(qū),其中以西峽、內鄉(xiāng)兩縣分布面積最大,浙川、鎮(zhèn)平、南召等縣也有少量分布。土壤成土母質為紫色或紫紅色的砂巖、砂頁巖、礫巖等風化物的殘積、坡積物。根據(jù)有無石灰反應,可劃分為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兩個亞類。中性紫色土亞類:主要分布在西峽、內鄉(xiāng)、鎮(zhèn)平、淅川等縣,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耕作性能良好,水

14、、肥、氣、熱狀況協(xié)調,是山區(qū)較好的土壤類型。石灰性紫色土亞類:主要分布在西峽、內鄉(xiāng)兩縣,淅川、鎮(zhèn)平也有少量分布。有機質和鉀元素含量高,堿解氮中等,全氮較低,速效磷缺乏。此土屬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耕性良好,保土保肥及供肥性能較穩(wěn)定,但肥力低。1.7 其他土類紅粘土:南陽地區(qū)分布面積較小,以點、片狀零星分布于淅川、內鄉(xiāng)、鎮(zhèn)平、方城、唐河、桐柏、西峽等縣的丘陵壟崗地帶,有機質、全氮中等,磷元素缺乏,鉀元素豐富。石質土:主要分布在內鄉(xiāng)、淅川、方城三縣的石質山地,鄧縣、鎮(zhèn)平、社旗、南陽、桐柏、西峽等縣也有分布,有硅鋁質和鈣質石質土兩個亞類。粗骨土:分布于山地與丘陵地區(qū),土體厚度一般在厘米以下,多為松散碎

15、屑狀風化的巖石層,色澤上下均一,無明顯差異,土層之下為半風化母巖。粗骨土隨母巖及地形不同,其質地、酸堿度及養(yǎng)分含量各不相同。2南陽土壤改良方法與措施土壤是農業(yè)的基礎,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必須有良好的土壤條件作保證。在我國土壤數(shù)量特別是耕地數(shù)量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土壤質量是發(fā)展我國農業(yè)所必須采取的措施,其中低產又是重點。低產土壤大多表現(xiàn)為物理性狀及物理環(huán)境不良,具有障礙性土層,因而導到水、肥、氣、熱不協(xié)調。低產土壤的增產潛力很大,利用和改良低產土壤,消除低產土壤障礙因素,提高土壤質量等級是充分發(fā)揮土地生產潛力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摧施。2.1 黃棕壤2.1.1黃棕壤優(yōu)缺點優(yōu)點:有效鐵含量很豐富,全磷、

16、全鉀、有效錳、有效鋅、有機質、全氮的含量較豐富。 缺點:有效硼、有效相、速效磷嚴重不足。有機質含量較低,犁底層和潛育層更低,因此黃棕壤雖有較高的粘粒含量,但缺少土壤顆粒間的膠結物質,因而土坡團聚體的水穩(wěn)性差,遇水浸泡即分解。從團聚體中分散出的粘粒隨水移動而堵塞持水孔隙,一旦土表干燥,就形成堅硬結殼阻礙種子發(fā)芽和出苗4。2.2.2改良方法(1)重視有機肥施用,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由于土質質地黏重,耕層淺薄,增施有機肥不僅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還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耕性。因此,應大力推廣高溫積肥,充分利用秸稈,農家肥等大量積造優(yōu)質有機肥料。另外,要注意由于土壤耕層薄,具有易旱易

17、澇、不保水也不抗旱的特點,秸稈不宜直接大量還田,必須經過充分的腐熟。(2)科學配方,合理施肥,要有機、無機相結合根據(jù)現(xiàn)有的肥力狀況,遵循“以產定肥,因欠補缺”的原則,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增加氮肥用量,適量施用磷、鉀肥。做到用養(yǎng)結合,達到培肥地力的目的。(3)進行深翻,加深耕層,活化土壤養(yǎng)分由于質地黏重,耕層淺薄,所以不能滿足作物“水、肥、氣、熱協(xié)調”的豐產條件,而加深耕層是增厚活土層的有效手段,可以改善表層土壤的透水、保水能力及土壤的結構狀況,并且活化了表層土壤,增加了微生物的活動能力,從而改良土壤的養(yǎng)分狀況。同時能有效緩解土壤的酸化。但深耕要因地制宜逐年加深,不要

18、一次耕翻過深,一般每次深度不超過36cm,使活土層深度逐年擴大,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4)因地制宜, 綜合發(fā)展低山丘陵是發(fā)展果樹的適宜地區(qū),以充分挖掘山地土壤的增產潛力。礫多質粗土層薄的貧膺土壤,擴種花生與綠肥牧草,是提高土壤增產潛力的關鍵措施之一5。2.2 砂姜黑土2.2.1砂姜黑土優(yōu)缺點優(yōu)點:土壤有機質、鉀元素含量高。缺點:土壤缺磷少氮,土粒較細,質地粘重, 底層堅硬, 滲水不良,物理性差,地溫回升慢,宜耕期短,形成了粘、薄、濕的生態(tài)特點。2.2.2改良方法(1)補充灌溉由于砂姜黑土的質地偏重,應注重改良土壤的質地與水分物理性質,噴灌的增產效果最好,而且省工省水。灌水宜早不宜遲,適宜的

19、灌水時期可控制在土壤含水量16左右。采取砂土墊圈,施用粉煤灰,大力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增加優(yōu)質廄圈肥,在地邊隙地種植綠肥牧草。(2)增磷補氮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是使砂姜黑土迅速改變低產面貌、進而高產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要十分重視增施有機肥料,改善作物的營養(yǎng)環(huán)境,進一步激發(fā)土壤的增產潛力。同時也要注意補充施用鉀肥以維持土壤養(yǎng)分平衡。(3)種植改革砂姜黑土區(qū),長期以糧食為主的單一經營,廣種薄收,土地用養(yǎng)失調,夏糧穩(wěn)而不高,秋糧低而不穩(wěn),改變這種貧困狀況的基本途徑就是種植改革6。2.3其他類土改良方法 其他土類是指水稻土,紫色土,紅粘土,石質土,粗骨土。(1)輪作與培肥合理輪作可以利用作物根系來改良耕層構造。輪作

20、一般可采用水旱輪作、不同作物輪作等方式。 水旱輪作 水旱輪作對耕地層構造影響非常明顯。在水田期間,土壤長期淹水,膠結物質難以脫水,結構分散,上粒沉實。在旱作期間,排水作畔,土壤趨于干燥.有利于膠體脫水,形成結構體。耕層內的上壤總孔度也有所增加。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議每隔幾年就進行1次水旱輪作。 不同作物間輪作 同一種作物生長期在同一塊上壤種植會引起上壤養(yǎng)分失衡。另外,不同微生物的活動促進有機物質分解,從而起到改良上壤的作用。(2)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 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大力提倡種植綠肥 施用堆肥、廄肥及沼肥等有機肥料。綠肥是重要的有機肥料之一能改善上壤結構,提高上壤肥力,為農作物提供多種有

21、效養(yǎng)分,同時也改良了上壤結構。增施農家肥和沼肥,大力提倡秸稈還田。有機肥料腐熟后一方而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有效改進耕層構造;另一方而能提供大量養(yǎng)分,增加上壤有機質。 施用生物菌肥和土壤改良劑,清理上壤的雜物 施用生物菌肥有利于促進氮元素的轉化和大分子有機質的分解,改善上壤結構。土壤改良劑可以減少養(yǎng)分流失,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另外,清除土壤的塑料薄膜和編織袋等雜物也可以改良上壤結構7。3 結語南陽市是河南省的一個人口多、土壤資源少、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農業(yè)大市。研究南陽市土壤資源狀況,對實現(xiàn)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此狀況,合理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質量等級,加大土壤規(guī)模經營力度,對提高土壤規(guī)模效益,保護土壤資源,發(fā)揮區(qū)域資源優(yōu)勢,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參 考 文 獻1 朱興旺.信陽市土壤資狀況及開發(fā)利用途性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2 栗冬梅.南陽市壟崗區(qū)域耕地土壤養(yǎng)分狀況調查J. 河南農業(yè),2011.3 李德成,張甘霖,龔子同. 我國砂姜黑土土種的系統(tǒng)分類歸屬研究J,土 壤,2011(4).4 趙炳梓,姚賢良,徐富安.黃棕壤的結構特性及其改良J.土壤,1993(2). 5 魏克循,孟祥遠,黃治業(yè).南召縣鴨河流域的土壤及其利用改良J. 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86(6).6 何靜安,張鴻程,劉全義.論砂姜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