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刑法嚴格責任_第1頁
英美刑法嚴格責任_第2頁
英美刑法嚴格責任_第3頁
英美刑法嚴格責任_第4頁
英美刑法嚴格責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英美刑法嚴格責任一英美刑法中嚴格責任釋義到目前為止,英美國家學者對嚴格責任的表述并未形成統(tǒng)一認識,主要存 在絕對的嚴格責任和相對的嚴格責任實體性嚴格責任和程序性嚴格責任 的不同含義 英國學者指出:在某些特殊的犯罪中,即使被告對必要的犯 罪條件沒有犯罪意思或行為過失,即使被告的行為是屬于合理的錯誤認識, 即認為自己具有犯罪定義所規(guī)定的某個特殊的辯護理由,他也可能被定罪 在這種情況下,被告本人雖沒有過錯,但卻要承擔刑事責任,這種責任稱 為嚴格責任 這種不允許被告人以欠缺主觀過錯為辯護理由,只要起訴方 證明被告人實施了法定的行為或者造成了法定的結果,法院就可以對其定 罪量刑的刑事責任追究方式被稱為絕

2、對的嚴格責任,也叫無過錯責任或實 體性嚴格責任另有學者認為,嚴格責任是指某些對于特定行為的一個或 多個行動要件不要求故意輕率甚至疏忽的犯罪,某一罪行屬于嚴格責任 并沒有完全排除主觀要件,責任是嚴格的,但不是絕對的這種不要求起 訴方證明被告人的主觀過錯,但被告人可以在刑事審判中以自己盡到注意 義務,沒有犯罪意圖來作為一種善意辯護理由的刑事責任追究方式叫相 對的嚴格責任或程序性嚴格責任或修正的嚴格責任、二、種類普通法上的嚴格責任和制定法上的嚴格責任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有普通法與制定法之分。二者所規(guī)定的具體嚴格責任 也不盡相同1、普通法上的嚴格責任普通法上,犯罪行為成立需要證明有犯罪意圖,這是一般原則

3、。但也存在 極少數例外情況。(1)、公害罪。所謂公害罪,是指違背法律或不履行法律義務,因而阻礙、 影響或妨害公民行使基本權利的行為;此罪必須使部分公眾受其損害。典 型行為如環(huán)境污染,只要行為人制造了噪音、散發(fā)了臭味,影響了公眾的 正常生活,則無論其有無過錯、或無論其是否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公 害事實,均不得免責。這也是一種侵權行為,相較于刑事追訴,它似乎更 適于民事侵權責任。在這類刑事案件中,法律并未言明要求犯罪意圖或疏 忽,亦未明確表示不需要。(2)、刑事誹謗罪。本罪的規(guī)定也同上文一樣具有模糊性。行為人必須有 意公布一定的言論材料一一該材料具有誹謗性(libelous),但關于該言論 是否

4、會造成毀損名譽(defame)效果這一點,并不要求有更進一步的主觀 意圖。15但英國1873年誹謗法修改了本罪的有關規(guī)則。即如被告能 證明所發(fā)表的東西未經其授權、同意或毫不知情,且這非被告本人疏于適 當注意或預防所致,則可以進行辯護。16 (3)、蔑視法庭罪。該罪表現為公布有可能影 響公正審判的證據材料?!耙_定被告人的責任, 一般不需要對被告人是否明知或故意作出證明”,“即使其誠實且合理地相 信所發(fā)表的內容是正確的”。在1981年蔑視法庭罪法第1條中,國會 明確承認了該罪的嚴格責任規(guī)則。(4)、瀆圣罪。該罪在廢棄了六十多年后于“萊蒙與格新聞有限公司案” 中得以重新啟用。2、制定法上的嚴格責任

5、立法文件中未明確規(guī)定使用嚴格責任,但具體條文中未明確規(guī)定要有故意, 適用于食品銷售、房屋登記等管理法規(guī)中的犯罪、使用時要考慮的(1) 立法主體(2)罪行危害程度(3)刑罰的嚴厲性(4)法律適用的對象(5) 法律實施的程度三、英美刑法學界對嚴格責任的評析(一)肯定論適用嚴格責任,定罪的中心是行為,無疑會促使行為人去盡更多的注意以 避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同時,嚴格責任的存在還具有阻止他人進行同類犯 罪的附加作用??梢?,從公共利益的保護角度而言,采用嚴格責任是預防 犯罪的實際需要,它將使行政行為更具效用。其次,嚴格責任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司法資源,發(fā)揮刑法對全體犯罪的最大打 擊力度。同時,嚴格責任犯罪在具體

6、定罪處刑上,一般不適用于重罪且多處以較輕 的刑罰,主要是罰金,亦有少數短期監(jiān)禁。保護公共利益的強烈要求與輕 緩刑罰相結合,使嚴格責任的存在具有較大的合理性。(二)否定論否定論者更多是立足于對人性的關懷、人權的保障,認為以犧牲個人利益 為代價來保護公共利益不利于人權保障。(三)折衷論在肯定的基礎上,考慮否定論的觀點,對嚴格責任進行限制。爭論涉及:1、公平性問題:否定論認為對無過錯認實行嚴格責任是不公平的??隙?論認為是為了追求一般正義而犧牲個別正義。2、有效性:否定論認為起不到提高效率的作用3、必要性:否定論認為不必要,可以用疏忽責任代替。肯定論認為疏忽 責任難以達到效果4、合理性:否定論認為苛

7、刻,人們有些做不到。肯定論認為行為本身對 社會危害性大,因此一般有更高注意義務。四、嚴格責任在適用中的限制1、適用范圍上,排除重罪的適用2、在處罰上,有刑罰量上的限制,一般適用罰金的較多3、允許當事人進行合理的抗辯。折中說成為善意抗辯,在控方以嚴格責 任起訴某犯罪時,允許被告方以合理而誠實的理由說服控方。五、嚴格責任與我國刑法的適用(一)嚴格責任制度符合我國刑法罪刑法定主義的原則在英美國家刑法中,嚴格責任制度是由法官將那些未對犯意明確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范解釋為適用嚴格責任的犯罪的規(guī)范而形成的。這種法律適用解釋雖然從理論上講仍是對立法意圖的一種說明, 但已經偏離了罪刑法定主義原則了,這同英美國家的法律

8、傳統(tǒng)有關。我國刑法中如引入嚴格責任制度,則須對適用嚴格責 任的犯罪在法條中予以明示,以便于司法操作。這同我國刑法的罪刑法定 主義原則是一致的。(二)嚴格責任制度與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犯罪構成是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 要件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我國的犯罪構成是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犯 罪構成。嚴格責任制度是否與我國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犯罪構成理論相矛盾呢?筆者 認為,如果我們從善意辯護事由是嚴格責任的內在含義這一全新的意義上 理解嚴格責任制度,則它與我國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犯罪構成是一致的。這種 全新的嚴格責任制度并不否認故意或過失是成立犯罪的必要因素,而只是 將證明自己沒有故意和過失的證明責任適當地轉移給被告承擔。這說明它 與我國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一致的。(三)嚴格責任制度與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舉證責任制度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 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 重的各種證據。依據該條的規(guī)定,收集證明與犯罪構成事實相關的各種證 據的責任主要由國家司法機關承擔,在公訴案件中被告人一般不承擔證明 自己無罪的責任。但是,這一規(guī)定并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