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實詞暴秦之欲無厭 厭:以有尺寸之地 尺寸: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 數(shù)、理: 當(dāng)與秦相較 當(dāng):或未易量 易量:二、詞類活用1.不能獨完“完”,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理”,以地事秦“事”,義不賂秦“義”,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月”,三、特殊句式1.趙嘗五戰(zhàn)于秦。2.茍以天下之大。斯用兵之效也。理解性默寫1、六國論中設(shè)身處地為六國出謀劃策,指出要好好對待賢才的句子是: , 。2、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他認為六國的最終滅亡,不是通常所認為的“ , ”,而是弊在賂秦。3、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那些

2、沒賂秦的國家的滅亡也跟那些賂秦的國家有關(guān),因為他們“ , ”,最終滅亡。4、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齊國沒有賄賂秦國,結(jié)果“ ”,原因是,“ ”。5、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國雖小卻最后滅亡,這是“ ”。而燕國“ ”,才招來大禍。6、六國論中蘇洵對趙國開始的戰(zhàn)略是很贊賞的,最初趙國曾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戰(zhàn)績是“ ”,但非??上У氖恰?”。7、六國論中蘇洵用精妙的比喻“ , ”,形象地批判了六國的賂秦行為。 8、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用割讓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寢的方法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是因為:“ , ”。9、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趙的滅亡令人同情,因為他們“ , ”,盡管如此也是打了敗仗才滅亡的,是非常

3、不得已的。10、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如果六國國君把賄賂秦國的土地用來“ ”,把侍奉秦國的心意用來“ ”,結(jié)果一定會大不一樣。11、六國論中作者指出秦國靠六國賄賂得到了許多土地的句子是: , , 。12、六國論中,指出勝負已定,滅亡是必然的句子是: , ,。13、 , , 。作者提出假設(shè),表達了對齊趙燕三國滅亡的遺憾心情。14、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提出“六國破滅,_ ,_,_”的精辟論點。15、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jù),如韓愈師說中“孔子曰:三人行,_”,蘇洵六國論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16、史論貴在立論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嗚呼!_,非秦也;_,非天下也”,

4、宋代蘇洵的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_”,皆借古諷今,發(fā)人深省。17、古代詩文中有許多今昔對比而感慨橫生的名句,如蘇洵 六國論中“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dāng)年,_,_”。18、“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jù),把它高度濃縮為“ _,_”11個字。19、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洵在六國論中總結(jié)六國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_?!币虼?,杜牧在阿房宮中勸誡統(tǒng)治者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0、蘇洵六國論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 , , ”。2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

5、是“ , ”。22、蘇洵在六國論中引用古人的話,用比喻表明割地賂秦必然招致滅亡的句子是“ , , , ”。六國論文言知識梳理一、實詞暴秦之欲無厭 厭:滿足 以有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距離短或數(shù)量少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附、親近 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 數(shù)、理:天數(shù)、命運 當(dāng)與秦相較 當(dāng):同“倘”,如果 或未易量 易量:輕易估量 二、詞類活用1.不能獨完“完”,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理”,名詞作狀語,從道理上說。以地事秦“事”,名詞用作動詞,服侍,侍奉。義不賂秦“義”,名詞用作動詞,堅持正義。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恭敬,以禮相待。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

6、下咽也“下”,名詞用作動詞,吞下。7.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月”,名詞作狀語,每天,每月。三、特殊句式1.趙嘗五戰(zhàn)于秦。介賓短語后置,是“趙嘗于秦五戰(zhàn)”的倒裝。2.茍以天下之大。定語后置,是“茍以大之天下”的倒裝。斯用兵之效也?!耙病北砼袛?。四、理解性默寫1、六國論中設(shè)身處地為六國出謀劃策,指出要好好對待賢才的句子是: , 。2、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他認為六國的最終滅亡,不是通常所認為的“ , ”,而是弊在賂秦。3、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那些沒賂秦的國家的滅亡也跟那些賂秦的國家有關(guān),因為他們“ , ”,最終滅亡。4、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齊國沒有賄賂秦國,結(jié)果“ ”,原因是,“ ”。5、

7、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國雖小卻最后滅亡,這是“ ”。而燕國“ ”,才招來大禍。6、六國論中蘇洵對趙國開始的戰(zhàn)略是很贊賞的,最初趙國曾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戰(zhàn)績是“ ”,但非??上У氖恰?”。7、六國論中蘇洵用精妙的比喻“ , ”,形象地批判了六國的賂秦行為。 8、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用割讓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寢的方法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是因為:“ , ”。9、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趙的滅亡令人同情,因為他們“ , ”,盡管如此也是打了敗仗才滅亡的,是非常不得已的。10、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如果六國國君把賄賂秦國的土地用來“ ”,把侍奉秦國的心意用來“ ”,結(jié)果一定會大不一樣。11、六國論中作者指出

8、秦國靠六國賄賂得到了許多土地的句子是: , , 。12、六國論中,指出勝負已定,滅亡是必然的句子是: , ,。13、 , , 。作者提出假設(shè),表達了對齊趙燕三國滅亡的遺憾心情。14、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提出“六國破滅,_ ,_,_”的精辟論點。15、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jù),如韓愈師說中“孔子曰:三人行,_”,蘇洵六國論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16、史論貴在立論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嗚呼!_,非秦也;_,非天下也”,宋代蘇洵的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_”,皆借古諷今,發(fā)人深省。17、古代詩文中有許多今昔對比而感慨橫生的名句,如蘇洵 六國論中“茍以

9、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dāng)年,_,_”。18、“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jù),把它高度濃縮為“ _,_”11個字。19、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洵在六國論中總結(jié)六國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_。”因此,杜牧在阿房宮中勸誡統(tǒng)治者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0、蘇洵六國論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 , , ”。2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 , ”。22、蘇洵在六國論中引用古人的話,用比喻表明割地賂秦必然招致滅亡的句子是“ , , , ”。答案1、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2、兵不利 ,戰(zhàn)不善3、蓋失強援 不能獨完 4、終繼五國遷滅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5、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 6、二敗而三勝 其用武而不終也7、 以地事秦 猶抱薪救火 8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9、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10、封天下之謀臣 禮天下之奇才1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12、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1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14、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15、則必有我?gu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