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工科化學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1頁
大學工科化學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2頁
大學工科化學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3頁
大學工科化學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4頁
大學工科化學市公開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復習內(nèi)容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狀態(tài)與狀態(tài)函數(shù)內(nèi)能與焓熱力學第一定律 蓋斯定律熱力學原則態(tài)化學反應原則焓變計算反應進度第1頁第1頁第二章化學反應進行方向和程度自發(fā)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無需外力推動,任其自然就能夠發(fā)生過程。 比如: 熱自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是自發(fā)過程, 如用電爐加熱物體;“水之形避高而趨下” ;對化學反應而言,如:鐵在潮濕空氣中銹蝕,鋅置換硫酸銅溶液反應等; 第2頁第2頁但在相同條件下,它們逆反應不能自動發(fā)生。第3頁第3頁如何判斷化學反應自發(fā)性,即方向性?給定條件:等溫、等壓第4頁第4頁例:C(s) + O2(g) CO2(g)符合 H l s 同一聚集態(tài):S(T2) S(T1) (T

2、2 T1)第9頁第9頁2.2.2 熵變與改變方向例 2.7 試計算 2NO(g) = N2(g) + O2(g)原則熵變。 解:對于反應 2NO(g) = N2(g) + O2(g) Sm 210.7 191.5 205.0 (J.mol-1.k-1) rSm= 24.9 Jmol-1k-1 0同時, rHm= 180.5 KJmol-1 1112K 時,反應可自發(fā)進行。 (2) 轉折點:第19頁第19頁注意:判斷反應自發(fā)性(條件:封閉系統(tǒng)、等溫、等壓、系統(tǒng)不作非體積功)P26,表2.1第20頁第20頁 非原則狀態(tài)下吉布斯函數(shù)變rGm可用來判斷任一狀態(tài)下反應方向,rGm 與rGm 關系可通過化

3、學熱力學推導得出范特霍夫等溫方程式: 1.對于氣體反應 a A(g) + b B(g) = g G(g) + d D(g)若將各種氣體看作抱負氣體則有:第21頁第21頁式中PA 、 PB 、 P G、 PD 系統(tǒng)中各物質分壓,P 為原則壓力, P / P 相對壓力,R 摩爾氣體常數(shù)其值為8.314 Jmol-1K-1。 稱為反應商,J。則: 等溫方程式 問題:若所有分壓均處于原則條件,此時 rGm 表示式形式?第22頁第22頁2. 對于水溶液中反應 a A(aq) + b B(aq) = g G(aq) + d D(aq)式中c為水合離子濃度, 為相對濃度,單位為1。若所有水合離子濃度均處于原

4、則態(tài),可得到 J = 1, ln J = 0 (J, reaction quotient)第23頁第23頁多數(shù)情況,rGm難以擬定(由于生成物分壓和濃度難以確知),對于普通反應,在等溫、等壓條件下可用: 反應不能進行Q: 實際工作中,考慮成本,可實行性,反應進行程度,達到平衡產(chǎn)物 。第24頁第24頁 例: Zn (s) + O2 (g) ZnO (s) rGm = 317. 9 kJ/mol J = ( PO2/ P) 1/2欲使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則需:rGm 0,即: RT ln ( PO2/ P )1/2 rGm ( PO2/ P ) 1/2 exprGm/RT = exp317. 910

5、3 /(8. 314298)第25頁第25頁 ( PO2/ P ) 1/2 1. 88451056 PO2/ P 3. 551310112 PO2 3. 610107 Pa 0這就是說,即使 O2 分壓小到幾乎為零,此反應仍然能自發(fā)進行。 Zn (s) + O2 (g) ZnO (s)第26頁第26頁2.4 化學反應程度化學平衡 CO(g) + H2O (g) = CO2(g) + H2(g)可逆反應: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某一方向進行又能向相反方向進行反應。 并把從左向右進行反應稱作正反應;從右向左進行反應則稱作逆反應。 平衡時各物質濃度或含量不再改變,平衡為動態(tài)平衡。kf動態(tài)平衡 A Bkr第

6、27頁第27頁標準上全部化學反應都含有可逆性,只是可逆程度不同,用 表示可逆反應。 衡量平衡程度平衡常數(shù)第28頁第28頁1. 平衡常數(shù)1) 以平衡濃度表示平衡常數(shù)以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相應化學計量數(shù)為冪指數(shù),化學反應方程中各個物種濃度(平衡時)乘積即為以濃度表示平衡常數(shù)表示式,可逆反應:a A + b B = c C + d D用濃度表示平衡常數(shù) Kc 為第29頁第29頁2) 以平衡分壓表示平衡常數(shù)或寫為氣相反應: a A + b B = m M + n N注:氣體分壓:混合氣體中某一組分氣體在與混合氣體溫度相同時,單獨占有整個容積所含有壓力;混合氣體總壓力等于各個氣體分壓之和(Dalton 分壓

7、定律)。第30頁第30頁 對于有氣體參與反應 a A(g) + b B(g) = g G(g) + d D(g)若將氣體看作抱負氣體,則有: 范特霍夫 等溫方程式到達平衡時,rGm= 0 時,P 亦為平衡分壓3) 原則平衡常數(shù)第31頁第31頁為原則平衡常數(shù),無量綱 ??傻玫?由于 在一定溫度下為一定值,則:第32頁第32頁對于水溶液中反應 a A(aq) + b B(aq) = g G(aq) + d D(aq)達平衡時:同樣有: 對于給定反應,其值與溫度相關,而與分壓或濃度無關。第33頁第33頁可用 J 和 K 判斷反應方向和程度J K,r K,r 0 反應逆向自發(fā)進行J = K,r = 0

8、 平衡狀態(tài)由于 則:第34頁第34頁應用平衡常數(shù)表示式幾點注意事項:1)無論反應過程詳細路徑如何,都可據(jù)總化學方程式寫出平衡常數(shù)表示式。(2)各物質濃度(或氣體分壓)均為平衡時濃度或分壓。對于反應物或生成物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純物質,其分壓或濃度不出現(xiàn)在表示式中。Fe3O4(s) + 4 H2(g) = 3 Fe(s) + 4 H2O(g)CaCO3(s) =CaO (s)+ CO2(g) K =P CO2 / P第35頁第35頁(3)平衡常數(shù)表示式與化學方程式寫法相關。(4) 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相關,而與分壓或濃度無關。N2(g) + 3H2 (g) = 2 NH3(g) 1/2N2(g) + 3/2

9、H2 (g) = NH3(g) 2NH3(g) = N2(g) + 3 H2 (g) 則 :K 1 = (K2)2 = 1/K3第36頁第36頁2. 原則平衡常數(shù)計算依據(jù)定義式。注意:表示式中壓力為分壓利用公式 解:依據(jù)公式 rGm =RT ln K比如:已知反應 2NO(g) = N2(g) + O2(g) rGm =173.2 kJmol-1, rHm =180.5 kJmol-1, rSm=24.9 Jmol-1K-1求:此反應在298.15K和1000K 時 K第37頁第37頁(2)當T = 1000K時,可由吉布斯等溫方程求出 rGm (1000K) =rHm (298.15K) 1

10、000rSm (298.15K)/1000 = 155.6 kJmol-1 則 lnK(1000K) =rGm(1000K) / RT K(1000K)= 1.3x108 可見K 減小,溫度上升 則產(chǎn)率下降。升高溫度不利于反應。(1)當T = 298.15K時,K(298.15K)= 2.2x1030 可見反應進行得很完全。第38頁第38頁對于不同溫度下 K , 也能夠由以下方法求出 (A) (B)式(B) - (A)可得到: 范特霍夫方程可直接利用此式來計算不同溫度下第39頁第39頁3. 化學平衡移動影響平衡原因 定義:因條件改變使化學反應從本來平衡狀態(tài)轉變到新平衡狀態(tài)過程。 例: C(s)

11、 + H2O(g) CO(g) + H2(g) rHm=131.3 KJmol-1 條件改變:1、增長水蒸氣濃度,平衡向右移動 2、減小壓強平衡向右移動 3、提升溫度平衡向右移動原因:條件改變 J K第40頁第40頁結論:在平衡系統(tǒng)內(nèi) (1)增長反應物濃度,平衡就向生成物方向移動。 (2)對于有氣態(tài)物質存在平衡,增長壓力,平衡就向減少壓力,也就是在容積不變條件下,向著減少氣體分子總數(shù)方向移動。 CaCO3(s) =CaO (s)+ CO2(g)(3)升高溫度,平衡就向減少溫度方向移動。第41頁第41頁濃度,壓力使J 改變,溫度使K 改變,其結果都造成系統(tǒng)平衡移動,最后達到J = K, 從而使

12、達平衡。呂查德里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 假如改變平衡系統(tǒng)條件之一,如濃度壓力或溫度,平衡就向能削弱這個改變方向移動。When a system at equilibrium is stressed, the equilibrium will shift in such a way as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the stress.第42頁第42頁(3)在一定溫度下化學平衡一旦建立,平衡常數(shù)則一定。化學平衡含有下列特性:(1) 化學平衡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2) 條件發(fā)生了改變,原有平衡將被破壞,代之 以新平衡。第43頁第43頁Fe2O3(s) + 3 CO(g) = 2 Fe(s) + 3 CO2(g)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