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1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A卷_第1頁
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1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A卷_第2頁
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1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A卷_第3頁
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1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A卷_第4頁
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1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中物理人教(新課標)必修 1 同步練習:第三章 實驗探究 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 A 卷姓名:_班級:_成績:_一、 實驗探究題 (共 13 題;共 45 分)1. (2 分) (2019 高三上大同月考)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以下方法來測量物體的帶電量如圖所示的小球是一個外表面鍍有金屬膜的空心塑料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 O 點,O 點固定一個可測量絲線偏離豎直方向角度 的量角器,M、N 是兩塊相同的、正對著豎直平行放置的金屬板(加上電壓后其內(nèi)部電場可看作勻強電場)另外還要用到的器材有天平、刻度尺、電壓表、直流電流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及導線若干該小組的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幫助該小組完成:用天平測出小

2、球的質(zhì)量 m , 按如圖所示進行器材的安裝,并用刻度尺測出 M、N 板之間的距離 d , 使小球帶上一定的電量連接電路(請在圖中的虛線框中畫出實驗所用的電路圖,電源、開關已經(jīng)畫出)_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讀出多組相應的電壓表的示數(shù)和絲線的偏轉(zhuǎn)角度.以電壓 U 為縱坐標,以_為橫坐標作出過原點的直線,求出直線的斜率 k.小球的帶電量 q_.(用 m、d、k 等物理量表示)2. (4 分) (2017 高三上河北模擬) 現(xiàn)要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 1 所示表面粗糙的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起一定高度構(gòu)成斜面;木板上有一滑塊,其后端與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

3、相連,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上,連接頻率為 50Hz 的交流電源接通電源后,從靜止釋放滑塊,滑塊帶動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跡(1) 圖 2 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 是實驗中選取的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 4 個打點(圖中未標出),2、3 和 5、6 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 2 所示由圖中數(shù)據(jù)求出滑塊的加速度a=_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2) 已知木板的長度為 l,為了求出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A . 滑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 vB . 滑塊的質(zhì)量 m第 1 頁 共 14 頁 C . 滑塊的運動時間 tD . 斜面高度 h 和底邊

4、長度 x(3) 設重力加速度為 g,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 =_(用所需測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3. (3 分) (2017資陽模擬) 某同學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穿過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 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在托盤及砝碼帶動下運動過程中所得紙帶的一部分如圖乙所示,圖中標出了5 個連續(xù)點之間的距離(單位:cm)(1) 滑塊運動的加速度 a=_m/s2 , 打點 C 時

5、滑塊的速度 v=_m/s;(保留兩位小數(shù))(2)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g,為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確答案標號)A . 木板的質(zhì)量B . 滑塊的質(zhì)量C . 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D . 滑塊運動的時間4. (3 分) (2016 高三上潮陽期中) 測定木塊和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時,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不動)(1) 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g,測得木塊質(zhì)量為 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 m,木塊的加速度為 a,則木塊和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 =_;(2) 圖乙為木塊在長木板上運動時,打點器在木塊拖動的紙帶上打出的一部分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計時點沒有畫出

6、),其編號為 0、1、2、3、4、5、6試利用圖中的長度符號 x1、x2 和表示計數(shù)周期的符號 T寫出木塊加速度的表達式 a=_第 2 頁 共 14 頁 (3) 已知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 50Hz,用直尺測出 x1=13.01cm,x2=29.00cm(見圖乙),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木塊加速度大小 a_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5. (3 分) (2020 高二上柳江期中)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最先測出了電子的電荷量,被稱為密立根油滴實驗如圖,兩塊水平放置的金屬板 A、B 分別與電源的正負極相連接,板間產(chǎn)生勻強電場,方向豎直向下,板間油滴 P 由于帶負電懸浮在兩板

7、間保持靜止(1) 若要測出該油滴的電荷量,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有_A . 油滴質(zhì)量 mB . 兩板間的電壓 UC . 兩板間的距離 dD . 兩板的長度 L(2) 用所選擇的物理量表示出該油滴的電荷量 q=_(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g)(3) 在進行了幾百次的測量以后,密立根發(fā)現(xiàn)油滴所帶的電荷量雖不同,但都是某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shù)倍,這個最小電荷量被認為是元電荷關于元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A . 油滴的電荷量可能是B . 油滴的電荷量可能是C . 元電荷就是電子CCD . 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量可取任意值6.(4 分)(2018 高一上安陽月考) 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 DIS 實驗裝置研究支

8、架上力的分解A、B 為兩個相同的雙向力傳感器,該型號傳感器在受到拉力時讀數(shù)為正,受到壓力時讀數(shù)為負A 連接質(zhì)量不計的細繩,可沿固定的板做圓弧形移動B 固定不動,通過光滑鉸鏈連接長 0.3 m 的桿將細繩連接在桿右端 O 點構(gòu)成支架保持桿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驟操作:測量繩子與水平桿的夾角AOB對兩個傳感器進行調(diào)零用另一根繩在 O 點懸掛一個鉤碼,記錄兩傳感器的讀數(shù)取下鉤碼,移動傳感器 A 改變 角第 3 頁 共 14 頁 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得到表格.F1/NF2/N1.0010.868300.5800.291601.0020.865150(1) 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A 傳感器對應的是力_(選填“F1”

9、或“F2”),鉤碼質(zhì)量為_kg(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2) 當 =90時,兩個壓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分別為 F1=_,F(xiàn)2=_(3) 本實驗中多次對傳感器進行調(diào)零,對此操作說明正確的是(_)A . 因為事先忘記調(diào)零B . 何時調(diào)零對實驗結(jié)果沒有影響C . 為了消除橫桿自身重力對結(jié)果的影響D . 可以完全消除實驗的誤差7. (3 分) (2019 高三上浙江月考) 為了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小周、小錢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實驗:(1) 小周同學先將木塊掛到一彈簧上,如甲所示,測出彈簧的長度 L1。再將木塊放置在水平的長木板上,彈簧的一端連著木塊,另一端固定在墻上,如圖乙所示。拉動長木板,將其

10、從木塊的下方緩緩抽出,在拉動過程中,測得彈簧的長度 L2。要測得動摩擦因數(shù),還必須測量的一個物理量為_(寫出物理量的名稱并用字母表示),由該實驗測得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 =_。(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及 L1 、L2 等表示)(2) 小錢同學的設計如圖所示。他在長木板的一端固定一個定滑輪,將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木塊連著打點計時器上(交流電頻率為 50Hz)的紙帶,用一細繩連接木塊,細繩跨過滑輪, 另一端掛一鉤碼。放手后,鉤碼拉動木塊,木塊先做勻加速運動,鉤碼著地后,木塊開始做勻減速運動,得到一條紙帶,其減速時的紙帶上打點情況如圖丁所示,則木塊減速時的加速度 a=_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1、)。若當?shù)刂亓铀俣葹?g,則乙測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 =_。(用相關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8. (3 分) (2017 高一上濰坊期中) 如圖所示,甲、乙兩圖是用同一套器材測量鐵塊 P 與長金屬板間的動第 4 頁 共 14 頁 摩擦因數(shù)的兩種方法甲圖把金屬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過彈簧秤向右用力F 拉 P,使 P 向右運動;乙圖把彈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墻上,用力 F 水平向左拉金屬板,使金屬板向左運動(1) 這兩種方法_(填“甲”或“乙”)更合理一些(2) 圖丙為合理操作中彈簧秤指針的位置,則鐵塊 P 與金屬板 Q 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_N;若鐵塊 P 質(zhì)量為 1kg,金屬板質(zhì)量為 2kg

12、,則鐵塊 P 與長金屬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9. (5 分) (2020 高二下高安期中) 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與木塊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如圖(a)所示。方案二:用彈簧測力計鉤住木塊,用力拉動木板,如圖(b)所示。除了實驗必須的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若干重量均為 2.00N 的砝碼。(1) 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_。(2) 該同學在木塊上加放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記錄了 5 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12345砝碼/個數(shù)01234砝碼對木塊壓力/N測力計讀數(shù)/N02.002.004.

13、002.506.002.908.003.501.50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圖 c)作出摩擦力 f 和砝碼對木塊的壓力 F 的關系圖像_(以 F 為橫坐標)。并分析圖像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求木塊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為_。10. (3 分) (2016 高三上廈門期中) 測量小物塊 Q 與平板 P 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 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 P 板的上表面 BC 在 B 點相切,C 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 C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g實驗步驟如下:用天平稱出物塊 Q 的質(zhì)量 m;第 5 頁 共 14 頁 測量出軌道 AB 的半徑 R、BC 的長度 L

14、 和 CC的高度 h;將物塊 Q 在 A 點從靜止釋放,在物塊 Q 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 D重復步驟,共做 10 次;將 10 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 C的距離 s(1) 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i)物塊 Q 到達 B 點時的動能 EkB=_;(ii)物塊 Q 到達 C 點時的動能 EkC=_;(2) 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步驟的目的_11. (3 分) (2020 高一上洛陽期末) 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某同學用如圖(a)所示的裝置測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金屬板 B 與鐵塊 A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已知鐵塊 A 的質(zhì)量 mA=1kg,金屬板 B 的質(zhì)量 mB=0.5kg,用水平力

15、F向左拉金屬板 B,使其向左運動,彈簧秤示數(shù)的放大情況如圖所示。(1) A、B 間的摩擦力_N,A、B 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_(g 取 10m/s2)。(2) 該同學還設計性地將紙帶連接在金屬板 B 的后面,通過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一下些計時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某次實驗打下的紙帶及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距離的測量結(jié)果如圖(b)所示,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 50Hz,則打 E 點時紙帶的速度大小 v=_m/s,紙帶的加速度 a=_m/s2 , 由此可知水平拉力F=_N。12. (4 分) (2019梧州模擬) 某活動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物塊 A 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步驟如下:第 6 頁

16、 共 14 頁 按圖組裝好器材,使連接物塊 A 的細線與水平桌面平行;緩慢向礦泉水瓶內(nèi)加水,直至物塊 A 恰好開始運動;用天平測出礦泉水瓶及水的總質(zhì)量 m;用天平測出物塊 A 的質(zhì)量 M;(1) 該小組根據(jù)以上過程測得的物塊 A 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_,本小組采用注水法的好處是_(當?shù)刂亓铀俣葹?g)(2) 若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物塊 A 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13. (5 分) (2018 高一下云南期末) 某活動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物塊力,步驟如下: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按圖組裝好器材,使連接物塊的細線與水平桌面平行;恰好開始運動;緩慢向礦泉水瓶內(nèi)加水,直至物塊用天平測出礦泉水瓶及水的總質(zhì)量用天平測出物塊的質(zhì)量;(1) 該小組根據(jù)以上過程測得的物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_;當?shù)刂亓铀俣葹椋?) 若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物塊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相等”)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測量結(jié)果與真實第 7 頁 共 14 頁 參考答案一、 實驗探究題 (共 13 題;共 45 分)答案:1-1、考點:解析:答案:2-1、答案:2-2、答案:2-3、考點:解析:第 8 頁 共 14 頁 答案:3-1、答案:3-2、考點:解析:答案:4-1、答案:4-2、答案:4-3、考點:第 9 頁 共 14 頁 解析:答案: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