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暴見孟子》教學教案_第1頁
《莊暴見孟子》教學教案_第2頁
《莊暴見孟子》教學教案_第3頁
《莊暴見孟子》教學教案_第4頁
《莊暴見孟子》教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7PAGE7莊暴見孟子教案莊暴見孟子教案莊暴見孟子教學目的: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2.領會孟子與民同樂的民本思想。3.學習理解對比在論辯中的作用。教學重點和難點:民本思想和對比手法,課文中詞和句子的總結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方法:自讀提示法。第一課時一.教學導入:我們初中時期學過孟子的三篇文章,回憶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寡人之于國也都是他的篇目。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他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學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眾多文章收入初高中語文教材,如:等。二、作者簡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今山東鄒縣人),

2、孔子孫子子思的弟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揚仁政、王道,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后世稱之為亞圣。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篇又都分上、下兩篇。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三、講授新知:1、熟讀課文:范讀莊暴見孟子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斷句,掌握節(jié)奏。下列加線的字注意讀音:王語暴(y)庶幾(shj)好樂(hoyu)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臣請為王言樂(yul,yul,l,l)可得聞與(y)蹙(安頁)(c)管龠(yu)羽旄(mo)2、分析課文:誦讀開頭至不若與眾。(1).齊讀一遍后,學生復述這部分的大意。(2).注疏要點。莊暴見孟子-孟子在齊宣

3、王(前341前324在位)時,曾一度為齊客卿,莊暴因不知如何答對齊宣王好樂的說法,所以來問他。王語暴以好樂-也可以說成王以好樂語暴(齊王把喜愛音樂的事告訴了我)。王,承前章指齊宣王。據此可知莊暴是齊臣。曰:好樂如何-上文是莊暴語,此處加一曰字,表示說話中有停頓。問如何,意思是好樂好不好。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之,起舒緩語氣作用,無義。庶幾乎,是庶幾于治乎的省文。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孟子將要借題發(fā)揮了-把好樂和治國聯系在一起。他日,見(X)于王-見,被引見、被接見。王變乎色-齊王自知他的愛好并不高雅,這是他的心病,而在暴泄其事干孟子,這使他感到溫怒和慚沮。寡人二句-齊王被迫承認愛好不高雅。先王

4、之樂,指上古時代的名曲咸池大章韶等(孔子在齊時曾聽過(韶)樂)。世俗之樂,指鄭、衛(wèi)之聲(孔子曾說過鄭聲淫,放鄭聲)。分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這樣說,似與孔子觀點不同,但他的意圖是要說明在王者與民同樂這一點上,古樂和個樂是沒有區(qū)別的。這是因勢利導,即順著齊王的好樂來談與民同樂的道理??傻寐勁c-意思是請對方繼續(xù)說下去,是一種禮貌的表示??梢娒献拥倪@種權宜的說法收到了效果。曰至不若與眾-孟子先不作答,反而連續(xù)問齊王。對這兩問,答案肯定是不若與人和不若與眾。這就為論述與民同樂作好了鋪墊。齊王已入我彀中矣。學生誦讀,教師檢查。注疏要點如下。臣請為王言樂(l)-這是下文的總領句。樂讀le,因上文兩次問孰樂(

5、l),這句自應承上讀le,其余理由詳見教學設想。今王鼓樂于此-今于此是古漢語的習慣句式,表示假設,不是現在在這里的意思。這句話可譯為假如大王奏起音樂。下文今王田獵于此,與此相同。舉疾首的舉-舉俱義通,可訓,皆,全部的意思。此極也的極-這里是困頓的意思。朱熹注為窮。此極,如此困頓的境況,指下文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這是苛刻的賦斂和繁重的徭役造成的。5.劃分層次。說明:這段話的層次容易劃分,之所以要來討論,是因為要借此明確幾個問題:這段話是圍繞著一個樂字來寫的,話題已經從欣賞音樂轉到君民關系上來,從個人愛好轉到治國方針上來。這段話的主體是兩幅形成強烈反差的圖景,孟子沒有指出造成這些圖景的原因,

6、因為這是不言而喻的:前者是由苛政造成的,而后者是仁政的結果,因此盡管用的是敘述方式,但實質上是議論性的。本段的結句是有針對性的,齊宣王有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大欲,所以孟子又借機向他宣傳王道,勸他通過與百姓同樂的途徑來達到王天下的目的。上述要點都可以在討論中用啟發(fā)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說出來,個別地方由教師作補充。討論后再將層次劃分如下:第一層:點明談話內容。第二層:兩幅不同的圖景:不與民同樂和與民同樂。第三層:能同樂則能王天下。第二課時一、歸納。1、孟子是如何調控與齊王談話的氣氛的?化解:首先,齊王把自己和孟子對立起來,談話氣氛非常僵硬,齊王簡直是給孟子來了一個大關門。孟子與齊王談

7、話,是從齊王好樂開始的,可是,齊王根本不顧孟子的面子,變了臉色,還說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讓孟子談他的先王之樂,而事實上,孟子的談話肯定是離不開談先王之樂的,因為孟子的音樂觀是與王道有關的。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齊王為什么要故意和孟子對立。對這個問題,朱熹在他的孟子集注中有個說法可供參考:慚其好之不正。意思是為自己不喜歡先王之樂而愛好世俗之樂而羞愧。其次,我們要看清孟子面對這并不融洽的氣氛所用的對策。如果孟子勉強硬談先王之樂和世俗之樂的是非,談話氣氛可能更加緊張,更關鍵的是達不到勸說齊王與民同樂、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時轉換了談話的內容,幾乎是迎合齊

8、王似的說了那句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其目的很明顯,那就是想通過引起齊王興趣,改變談話氣氛。但是這句話卻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經巧妙地把談話內容引入了政治領域。緊接著,孟子又說今之樂猶古之樂也,這話是承接齊王的先王之樂與世俗之樂而言的,但更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其間孟子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概念,于是,出現了四個概念:先王之樂、世俗之樂、今之樂、古之樂。這四個概念的出現,使孟子轉換了話題,為齊王鉆進自己的圈套作好了準備。至此,孟子就已經完成了化被動為主動的轉移。2、談話中的兩層鋪墊的作用化解:這兩層鋪墊就是孟子的兩次提問和兩次回答,孟子的兩問是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和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齊王的兩次

9、回答不若與人。和不若與眾。說這話的前提是齊王忍不住主動地說可得聞與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闡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確,一是蓄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重談話氣氛,誘導齊王在思想上趨向自己與民同樂的觀點。孟子的談話藝術表現在,善于借題,因勢利導。他知道齊王好樂一事,就采取主動,詢問齊王是否有這件事;待齊王說出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立即稱許他,說好樂可以治國,而在這一點上古樂和今樂并無差別,這就引發(fā)了齊王的興趣。至此,孟子仍不說出本意,卻先問齊王兩個孰樂,讓齊至自己說出。3、兩幅畫面的妙用化解:一是人民個個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悲慘圖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國君身體健

10、康的太平景象。這兩幅畫面使用的是描寫的手法,目的是為了說理,其好處是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說教。這種手法的運用,在中學教材中是少見的,通過描寫來說理,在議論文中可以借鑒使用。4、對比手法的運用化解:為了引出與民同樂的觀點,文章不僅用了兩幅畫面,而且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當然,這里主要是慘景圖和樂景圖的對比,這個對比在用法上有一個特點,即分兩步采用分述的方式進行,慘景圖的描繪,引出的是反面的結論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樂景圖的描繪,引出的是正面的結論此無他,與民同樂也。這種兩步分述的對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對比的,在學習時要注意借鑒。關于本章主旨,可以確定為國君必須與民同樂,才能王天下,這是孟子樂以天下,優(yōu)以天下思想的體現。二、有關字詞句:1、古今異義:A、兄弟妻子離散: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女兒;今指男子的配偶兄弟:古代指兄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