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_第1頁
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_第2頁
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_第3頁
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_第4頁
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21年中考文言文專題(解析版)14課內(nèi)文言文的閱讀與欣賞一(2016北京中考)閱讀三峽,完成后面的題目。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沿溯阻絕溯:逆流而上屬引凄異屬:連續(xù)不斷2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翻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翻譯:即使駕乘著快馬駕著清風,也不如船行得快。3.閱讀文中畫線的語句,發(fā)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清榮峻茂”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的是怎樣一幅畫面。每當春冬之際,三峽的景象格外美麗,江水滔( http: / / .21 )滔,魚兒在其中歡唱,樹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長,山勢高聳,青草茂盛,色彩鮮艷,生機勃勃,意境明快,讓人感到心情愉快。4.請你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1)上文描繪了三峽的景色。說到三峽,你會想到的古詩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2)當你眼前呈現(xiàn)出長江

3、寬闊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時,想到的古詩句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二(2016蘭州中考)閱讀隆中對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

4、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挾天子以令諸侯(2)利盡南海(3)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1)挾:挾持,控制。(2)利:物資。(3)是:這樣。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非為天時,抑亦人謀也。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3.諸葛亮認為荊州、益州可以奪取的理由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諸葛亮認為荊州可奪的原因是:荊州地( http: / / .21 )理

5、位置優(yōu)越,乃兵家必爭之地,他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諸葛亮認為荊州可奪的原因是: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yōu)越,劉璋昏庸懦弱,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諸葛亮建議劉備用荊州、益州建立根據(jù)地。三(2016廣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 http: / / .21 ),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6、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 http: / / .21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

7、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A.朝服衣冠,窺鏡朝而往,暮而歸B客之美我者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及魯肅過尋陽D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愿為市鞍馬AA早晨;B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C過錯/到;D名詞:集市/動詞:買這考查的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虛詞的用法、詞類活用等知識點,要求學生在備考過程中要善于積累總結(jié)這些特殊詞語的解釋和用法。2.把“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第二天,徐公到(鄒忌家)來,(鄒忌)仔細觀察了一下,認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好看。這句話共有四處得分點:第一處“( http: / /

8、.21 )明日”是第二天的意思,第二處“孰”是仔細的意思,第三處“視”是觀察的意思,第四處“以為”是認為的意思。學生在翻譯時要做到實詞翻譯準確,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特殊句式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序用法,語句通順。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雖然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贊他,但是他們夸贊的原因是不一樣的。鄒忌講究勸說策略,由己及君,設喻說理,巧妙地使齊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諫言。C.齊威王用上、中、下三種不同等級的獎賞來激勵大家提意見,取得了很大成效。齊威王政令剛出,很多人當面諫言,后來則間接提建議,一年后無人再進諫了。D“間”是偶爾的意思,表示偶爾有人進諫,此句理解錯誤。四(

9、2016廣東中考)閱讀桃花源記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http: / / .21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 http: / / .21 )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

10、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漁人甚異之(感到驚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3)欣然規(guī)往(計劃)2把文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祖先)帶領妻子兒女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都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

11、都感嘆、惋惜。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一幅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安寧的圖畫。“咸來問訊”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說明他們與外界隔絕的時間很長。文章寫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覓不可得,用“世外桃源”來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語言簡潔生動,涉及到的成語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柳暗花明、無人問津。五2016安順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http: / / .21 ),此誠危

12、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 http: / / .21 )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臣本布衣,躬耕于( http: / / .21 )南陽,荀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13、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http: / / .21 )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時)以光先帝遺德(發(fā)揚光大)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2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義相同的一項是(D)A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B誠宜開

14、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3翻譯下列句子。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4“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幾件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北定中原,興復漢室。5讀了此文,你認為諸葛亮最可貴的精神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談這種精神對你的啟示。圍繞“忠心、誠信、責任感、知恩圖報”來( http: / / .21 )回答即可。(概括諸葛亮精神,圍繞“忠心、誠信、責任感、知恩圖報”等中的任意一點來談自己受到的啟示即可)五(201

15、6海南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http: / / .21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 http: / / .21 )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C)A傴(y)僂提攜B山肴(y

16、o)野蔌C射者中(zhng)D?。╣ng)籌交錯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山間之朝暮也早上、早晨野芳發(fā)而幽香香花雜然而前陳者擺開、擺放、陳列弈者勝下棋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4選文第段中反復描寫“樂”的場景有什么作用?請簡要作答。意在表現(xiàn)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同時也是為了表現(xiàn)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會現(xiàn)實。六(2016海南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http: / / .21 )其鄉(xiāng)人曰:

17、“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 http: / / .21 )“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 http: / / .21 ),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

18、逐之”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A又何間(jin)焉B犧牲玉帛(b)C下視其轍(zh)D望其旗靡(m)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小大之獄獄:案件遂逐齊師逐:追趕、追擊公問其故故:原因、緣故夫大國,難測也測:推測、估計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4.選文第段用了對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以魯莊公的“鄙”來襯托曹劌的“遠謀”。七(2016齊齊哈爾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

19、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 http: / / .21 )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20、(1)閱十余歲閱:經(jīng)過,過了(2)竟不可得竟:終于、到底2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用“”劃出一處)。山門圮于河山門/圮于河3翻譯下列語句。(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2)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包含的道理。本文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5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方法?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

21、。老河兵從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方法。八(2016哈爾濱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http: / / .21 )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郭:_外城_(2)去:_離開_2把下

22、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2)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_3本文中,孟子認為在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個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人和。九(2016十堰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http: / / .21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 http: / / .21 )還家,

23、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C)A見漁人,乃大驚乃:就乃不知有漢乃:竟然B無論魏晉無論:更不用說便要還家要:要求C問今是何世是:表判斷吾嘗疑乎是是:這句話D未果,尋病終尋:很久入則無法家

24、拂士入:在國內(nèi)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3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通過描繪桃花源美景和民風民俗表現(xiàn)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漁人“太守”尋找桃花源未果,表現(xiàn)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囑就要離去的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的心情。C全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把個事情貫穿起來,最后以南陽高士劉子驥的經(jīng)歷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文中也反映了受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影響,但他所設想的境界,脫離實際,無法實現(xiàn)。4本文中的“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

25、樂”與( http: / / .21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都描寫了老人與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話概括。桃花源記用桃源民風表達了對和平幸福生( http: / / .21 )活的向往(或“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醉翁亭記用“滁人出游”場景寄托了“與民同樂”的政治情懷。十(2016咸寧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26、http: / / .21 )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 http: / / .21 )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1下列各項中,加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B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奔走效勞)C深入不毛(毛發(fā))D則責攸

27、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2下列各項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A躬耕于南陽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過清C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若無興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下列各項中,對選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A選文第兩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時,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地位高,顯示自己為蜀國鞠躬盡瘁,勞苦功高。B選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責任,主要用意還是勸勉劉禪親賢遠佞。C“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一句中的“此”指“無語渡滬,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兩件事。D全文以議論為主,以敘事為輔,議論、敘事中

28、都帶有濃厚的抒彩。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咨諏善道,察納雅言詢問(治國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_十一(2016衡陽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http: / / .21 )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http: / / .21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29、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躬耕于南陽(親自、親身)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項是(C)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為妙絕C蒙辭以軍中多務D皆以美于徐公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接受了使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了重任。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于陛下的職責本分。4選文第一段中“由

30、是感激”的原因( http: / / .21 )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傾盡畢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請結(jié)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感恩”的理解。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理解:略。能聯(lián)系實際,言之有理即可。十二(2016婁底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http: / / .21 )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p>

31、,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 http: / / .21 )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B)A肉食者/謀之B惟長/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國難測也答案:B(解析:“長堤”是一個詞,不應分開)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

32、項是(C)A小大之獄(案件)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將鼓之(代詞、那件事 D可以一戰(zhàn)(介詞,憑借)答案:C(解析:“公將鼓之”的“之”字不解釋為代詞,那件事,而應是音節(jié)助詞,不譯)3.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選文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三個階段的有關情況,其中略寫戰(zhàn)前魯國的政治準備。B“忠之屬也,可以現(xiàn)一戰(zhàn)”這話告訴我們:在曹劌看來,忠誠盡責的人,才可以獲得民心,獲得民心,是取得戰(zhàn)勝齊軍的政治保證。C從寫法上說,選文第一段主要記述了莊公和曹劌的對話,敘述議論都有,曹劌的“戰(zhàn)則請從”起了結(jié)束上段,開啟下文的作用。D選文第三段中,通過莊公問曹劌“不可”“可矣”的道理和

33、曹劌的“盈竭之論”“大小之論”“真假之論”,揭示了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和軍事見解。答案:A(解析:應是詳寫戰(zhàn)前,略寫戰(zhàn)中,戰(zhàn)后。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文語句的大意(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保?)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答案:“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請你說說選文中哪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的遠謀表理在哪些地方。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 http: / / .21 )現(xiàn)在:(1)戰(zhàn)前準備階段,魯莊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戰(zhàn)

34、勝的希望于身邊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戰(zhàn)斗中,“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充分暴露了魯莊公未察敵情,貿(mào)然進軍、不懂軍事。(3)戰(zhàn)后,“既克,公問其故”戰(zhàn)勝了還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劌的“遠謀”表現(xiàn)在:(1( http: / / .21 ))戰(zhàn)前三問。說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有遠見。(2)戰(zhàn)中能掌握將士心理,能觀察敵情,把握戰(zhàn)機,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解析: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通過分析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肉食者和曹劌的不同表現(xiàn)來做答)十三(2016吉林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

35、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http: / / .21 )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敷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 http: / / .21 )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36、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本文是東晉詩人陶淵明(人名)。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2)便扶向路沿、順著3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繪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圍繞“渲染神秘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桃源美好作鋪墊”回答出兩點即可。4.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與世隔絕的時間很久?圍繞“見到漁業(yè)人就大吃一驚;自從秦朝就隱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對漁人描述的外界情況感嘆、惋惜”回答出兩點即可。5.虛構的世外桃源,千百

37、年來讓無數(shù)人心馳神往,為什么它具有這樣永恒的魅力?圍繞“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安定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 http: / / .21 );優(yōu)美富饒的自然環(huán)境;幸??鞓返娜嗣裆?;淳樸的社會風尚;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回答出三點即可。十四(2016長春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 http: / / .21 )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

38、,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 http: / / .21 )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http: / / .21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

39、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本文是宋或北宋(朝代)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人名)。2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特指官吏降職,外調(diào))(2)前人之述備矣(完全)(3)薄暮冥冥 (迫近)(4)至若春和景明(日光)3本文第二段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描寫了“岳陽樓之大觀”,請找出相應語句并準確地抄錄下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4文章三、四兩段文字都是先寫景,后寫遷客騷人觸景而生的情。寫遷客騷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與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對比?;蛲怀鲎约翰灰晕锵?,不以己悲。5岳陽樓

40、記千古傳唱,主要源于文中閃耀的思想光芒。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對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圍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民憂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卮鸺纯伞J澹?016蘇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 http: / / .21 )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

41、意義相同?(D)A.今民生長于齊不盜皆以美于徐公B.水土異也漁人甚異之C.橘生淮南則為橘君將哀而生之乎D.齊人固善盜乎固以怪之矣2.選文劃線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極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加以表述。德:維護國家尊嚴。才:他反駁時“避( http: / / .21 )席以對”,顯示莊嚴的態(tài)度。引用“橘化為枳”的說法,用類比的方法機智反駁。巧用“得無”等詞表達出揣度、疑問的語氣,顯得委婉,不使楚王過于難堪,以致?lián)p害兩國關系。十六(2016包頭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42、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 http: / / .21 )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彭端淑節(jié)選自為學一首示子侄)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迄乎成到(2)可恃而不可恃也依靠2翻譯下面的句子。(1)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做它,那么難的也就容易了。(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我的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3本文第段是如何論證“為學”的重要性的?

43、通過對比論證了人的最終成就不是取決于人的資質(zhì),而取決于能否堅持學習。4清舉一個事例,論證“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這一觀點。示例:在傷仲永一文中,仲永幼時“指( http: / / .21 )物作詩立就”,因其父“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最終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充分證明了“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十七(2016西寧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 http: / / .21 )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 ht

44、tp: / / .21 )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山門圮于河圮(倒塌)湮于沙上湮(埋沒)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于(介詞,在)沿河求之,不

45、亦顛乎?之(代詞,指代二石獸)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一句。譯: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4文章中寫到了兩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答:講學家的“笑”,是自以為懂得“物理”,笑別人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寫老河兵的“笑”,則是因為他富于實際經(jīng)驗,笑講學家主觀臆斷。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答:“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十八(2016德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http: / / .21 )七里之郭,

46、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米粟非不多也(糧食)委而去之(放棄)2孟子說服力極強,結(jié)合全文分析其語言特色。運用對比和排比增強語勢,有說服力;整散結(jié)合,句式靈活,表達自由奔放,語勢更加強烈。十九(2016濟南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h

47、ttp: / / .21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A可愛者甚蕃蕃:繁多B.不蔓不枝枝:長枝節(jié)C亭亭凈植植:種植D.陶后鮮有聞鮮:少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漣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慍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焉置土石D同予者何人陳勝者,陽城人也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48、是(D)A愛蓮說周敦頤?!罢f”是一種古代文體。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了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無窮。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了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二十(2016濟寧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 http: / / .21 )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49、“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 http: / / .21 )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 http: / / .21 )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

50、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A明日徐公來,孰視之孰:仔細B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蔽:缺點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D.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間:間或,偶然2下列句子中,加點“于”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D)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B.相與步于中庭C.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D.萬鐘于我何加焉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美?”(2)期年之后,雖欲言

51、,無可進者。幾個月以后,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4閱讀下面的短文,用斜線(/)給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3處)。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二十一(2016泰安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 http: / / .21 )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

52、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4對文章第一段的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B)A|B|C|D|15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

53、項是(A)A寫出了“我”的求知若渴。B變現(xiàn)了老師的脾氣暴躁。C寫出了“我”的膽小怯懦。D表現(xiàn)了老師的德隆望尊。16下列選項中,全都表現(xiàn)求學艱難的一項是(D)無從致書以觀無碩師、名人與游益慕圣賢之道門人弟子填其室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處其間同舍生皆被綺繡余因得遍觀群書ABCD17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A善用對比是本文的特色,通過“我”和“同舍生”的對比,突出了“我”求學的快樂。B“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寫出了學館條件之差,反襯了“我”學習的刻苦。C學習生活的艱苦沒有動搖的求學意志,他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終于學有所成。D本文是一篇贈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求馬生勤奮學習,成為

54、德才兼?zhèn)涞娜恕6?016威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 http: / / .21 )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

55、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節(jié)選自捕蛇者說)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A君將哀而生之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C叫囂呼東西從流飄落,任意東西D謹食之日食飲得無衰乎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D)。A饑渴而頓踣潭西南而望B時而獻焉父異焉,借旁近與之C吾嘗疑乎是蒼顏白發(fā),頹然乎

56、其間者D故為之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11我們現(xiàn)在對稅收與對“賦”的認識有何不同?我們現(xiàn)在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認為“賦”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意思對即可)二十三(2016上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 http: / / .21 )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

57、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毖灾踩羯跗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1.本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太醫(yī)以王命聚之。太醫(yī)用皇帝的命令來征集蛇。3.下列對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D)A標題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說明道理。B第段講述了永州百姓爭相捕蛇的緣由。C第段講述了蔣氏單帶捕蛇的悲慘遭遇。D第三段講因悲傷就更換了蔣氏之役。二十四(2016成都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http: / / .21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58、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A、亦不詳其姓字詳:詳細B、造飲輒盡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離開D、不戚戚于貧賤戚戚:憂愁的樣子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因以為號焉不能驕氣喜B、親用知其如此其真無馬邪C、既醉而退學而不囝則罔D、無懷

59、氏之民歟嘗求古仁之心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B)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A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B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C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D就新奇得忘記了吃飯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D)A本文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傳記借為“五柳先生”作傳,從思想性格、志趣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B五柳先生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適“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讀書、飲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C本文在語言表達上時顯著特點是多用否定句“不慕榮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與世俗的格格不入D文章刻畫人物生動形象“性嗜酒”“

60、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貧樂道;“環(huán)堵蕭然”“晏如也”,表現(xiàn)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達二十五(2016雅安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 http: / / .21 )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睂υ?“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 http: / / .21 )“未可。”齊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