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河蟹的養(yǎng)殖 河蟹學名為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見圖3-3-1),屬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又稱毛蟹、螃蟹,是我國特產。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一、河蟹的生物學特性(一)生活習性 1棲居方式 河蟹喜歡在水質清晰、水草豐盛的淡水湖泊、江河中棲息。其棲息的方式有隱居和穴居二種。在有潮水漲落的河川或各類水域的岸灘地帶,河蟹往往營穴居生活。蟹穴一般位于高低潮水位線之間;在各類水域岸灘地帶,蟹穴大多在水面之下。 洞口直徑與穴道直徑一致(洞穴大小和深淺與河蟹個體大小有關,洞口呈扁圓形或半月形,穴深20cm80c
2、m,與地面呈15度左右傾斜)。在餌料豐富、水位穩(wěn)定、水質良好、水面開闊的湖泊、草蕩中,河蟹一般不挖穴,隱伏在水草和水底淤泥中過隱居生活。通常隱居的河蟹新陳代謝較強,生長較快,體色淡,腹部和步足水銹少,素有“青背、白臍、金爪、黃毛”清水蟹之稱。而穴居的河蟹新陳代謝較弱,生長較慢,體色較深,腹部和步足水銹多,素有“烏小蟹”之稱。 2食性 河蟹為雜食性甲殼類。動物性食物有魚、蝦、螺、蚌、蚯蚓及水生昆蟲等;植物性食物有浮萍、絲狀藻類、苦草、金魚藻、菹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鳳眼蓮(水葫蘆)、喜旱蓮子草(水花生)、南瓜等;精飼料有豆餅、菜餅、小麥、稻谷、玉米等。但在一般情況下,水草等食物較易獲得,故在
3、自然環(huán)境中,其胃內食物組成常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河蟹不僅食量大、貪食,而且消化能力強。 這是由于河蟹除了用第三對頓顎足進行切割和研磨外,其胃內還有一個背齒、二行側齒和二塊枕骨狀板共同構成研磨食物的器官,稱胃磨。因此對食物的加工較徹底,其消化吸收較好。飽食后多余的養(yǎng)料貯藏在肝臟中(即所謂的蟹黃)。因此它的耐饑能力也是很強的,長達一個月不吃食也不致餓死。水溫在5以下時,河蟹的代謝水平很低,攝食強度減弱或不攝食,在穴中蟄伏越冬。 3爭食和格斗 河蟹不僅貪食,而且還有搶食和格斗的天性。主要發(fā)生在以下四種情況: 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養(yǎng)殖密度大,易發(fā)生爭食和格斗; 投喂動物性餌料時,為了爭食美味可口的食物互相
4、格斗; 在交配產卵季節(jié),幾只雄蟹為了爭一只雌蟹而格斗,直至最強的雄蟹奪得雌蟹為止; 食物十分缺乏時,抱卵蟹常取其自身腹部的卵來充饑。 為避免和減少格斗,在人工養(yǎng)殖時可采取:餌料必須多點投放,均勻投餌;動物性和植物性餌料要合理搭配;剛蛻殼的“軟殼蟹”要加以保護(如增加作為隱蔽物的水草數量、投餌區(qū)應與脫殼區(qū)分開等),以防止同類互相殘殺。 4自切和再生 捕捉河蟹時,若只抓住l只2只步足。它能很快將其足脫落而逃生,并在原處再生新足,新足明顯小于原來的步足。這就是自切和再生的結果。這是河蟹為適應自然環(huán)境而長期形成的一種保護性本能。河蟹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均有自切現象,但再生現象只有在幼蟹進行生長蛻殼階段存在
5、。成熟蛻殼后,河蟹的再生功能基本消失。 5感覺和運動 河蟹的感覺靈敏,對外界環(huán)境反應迅速,既能在水中作短暫游泳,又能迅速爬行和攀登高處。由于它的步足位于身體兩側,關節(jié)向下彎,迫使它適于橫行,又因各對步足長短不等,因此爬行時總是斜向前方。河蟹有敏感的視覺、嗅覺和觸覺。其視覺是一對由許多小眼組成的復眼,既可直立,又可橫臥,因此視野十分開闊。 河蟹的嗅覺是埋在第一觸角的第一節(jié)中的平衡囊,屬化學感受器,對外界氣味的變化十分敏感,此外,在口器上還有具味覺功能的感覺毛和具有觸覺作用的剛毛,借此河蟹在夜間覓食和逃避敵害。河蟹的攀高能力很強,在蟹苗和仔蟹階段,由于其身體輕,依靠附肢剛毛上的吸附水能在潮濕的玻璃
6、上作垂直爬行。因此,河蟹在小水體養(yǎng)殖時,不僅需要添置良好的防逃設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優(yōu)良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提供優(yōu)質餌料。只要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條件好,河蟹就不會逃逸。 6對溫度的適應 河蟹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1以上,35以下,都能生存。但它們對低溫的適應能力比家魚強,通常水溫下降至10以下,河蟹仍攝食;水溫在5以下,才基本上不攝食。而河蟹對高溫的適應能力較差。 河蟹在30以上的水域中生活,為躲避高溫,其穴居的比例大大提高;特別是蟹種在30以上水域中的生長時間過長就容易產生性早熟;而且規(guī)格大的成蟹主要在草型湖泊中大量出現,特大規(guī)格的成蟹(500g以上/只)也主要在無高溫的水域(如云南、新疆等地區(qū))中
7、發(fā)現。因此,池塘小水體養(yǎng)蟹,在夏季必須采取降溫措施。 7對光線的適應 河蟹喜歡弱光,畏強光。河蟹在水中晝伏夜出,在夜間河蟹依靠嗅覺、靠一對復眼在微弱的光線下尋找食物。漁民在捕撈河蟹時,就利用河蟹喜歡趨弱光的原理,在夜間采用燈光誘捕,捕獲量大大提高。 (二)繁殖習性 1河蟹的生活史 河蟹是在淡水中生長育肥,每年秋冬之交,成熟蛻殼后的河蟹(長江流域一般為二秋齡)須成群結隊向河口淺海處遷移,在遷移過程中,性腺逐步發(fā)育,在咸淡水中性腺發(fā)育成熟,并完成交配、產卵、孵化等過程。孵出后的苗體呈水蚤狀,稱蚤狀幼體(Zoea)。蚤狀幼體經5次蛻皮后變態(tài)為大眼幼體(Megalopa),俗稱蟹苗。大眼幼體具明顯的趨
8、淡性、趨流性和趨光性,大眼幼體隨潮水進入淡水江河口,蛻殼變態(tài)為一期仔蟹。 然后繼續(xù)上溯進入江河、湖泊中生長,通過若干次蛻殼,逐步生長為幼蟹(蟹種)。幼蟹又經多次蛻殼,個體明顯增大,已可食,但性腺尚處在初級階段(性腺小,而肝臟大,肝臟比性腺重20倍30倍),因其背殼呈土黃色,通常稱其為黃蟹。每年8月9月,二秋齡的河蟹先后完成生命過程中最后一次蛻殼(又稱成熟蛻殼),即進入成蟹階段。其頭胸甲長度和寬度不再增大,僅作為肌肉和內臟器官的充實和增重。 其背甲呈青綠色,通常稱為綠蟹。河蟹進入綠蟹階段后,性腺迅速發(fā)育,重量明顯增加。當河蟹開始向淺海處遷移時,雌蟹的卵巢重量已逐漸接近肝臟。當進入交配階段,卵巢重
9、量已明顯超過肝臟。 由此可見,河蟹必須由淡水進入咸淡水中繁殖、育苗,幼體又重新進入淡水中生長、育肥,這種繁殖過程,稱為“生殖洄游”。1繁殖習性 河蟹到了性成熟階段,對溫度、流水和滲透壓等外界因子的變化十分敏感。每當晚秋季節(jié),水溫驟降,河蟹開始進行降河生殖洄游,漁諺有:“西風起、蟹腳癢”,就反映了這個道理。隨著河蟹的降河洄游,其性腺愈趨成熟,當親蟹群體洄游至入海口的咸淡水交界處(其鹽度為1525),雌雄親蟹經追逐、“擁抱”、進行交配。河蟹的交配產卵的適宜溫度為812,在長江口河蟹交配產卵的時間為l2月至次年3月。 雌蟹的生殖器管包括卵巢、輸卵管與納精囊三部分組成。卵巢1對,呈葡萄狀。在左右卵巢中
10、部的外側,各由一短小的輸卵管,先與納精囊會合,然后左右分別開口于第六胸節(jié)的腹甲第五節(jié)中部,即生殖孔。雄蟹的生殖器管包括精巢、輸精管與副性腺三部分。精巢一對,后端各連1條輸精管,左右輸精管各分三部分:前端為腺質部,細而盤曲,能產生分泌物,形成精莢;質腺部后端擴大形成貯精囊,用來積聚精莢;后端為射精管,最端開口于交接器。 河蟹繁殖可分為以下5個階段:(1)發(fā)情階段 又稱抱對階段。雌、雄親蟹一旦受到咸淡水的剌激,雄蟹即開始追逐雌蟹;并用強有力的大螯鉗住雌蟹步足,未發(fā)情的雌蟹即力圖掙脫;當雌蟹也發(fā)情時,便將螯足、步足收攏,任憑雄蟹攜足而行。此時雄蟹欲尋覓適宜的交配環(huán)境而到處游弋,即所謂“攜雌而行”。待
11、雄蟹找到安靜而光弱處或有蔭蔽物處,便將雌蟹松開并伸展步足,雌蟹往往靜待于雄蟹腹下。雄蟹此時常舉起螯足以示對來犯者的威懾,此為護偶現象。(2)交配階段 當雌蟹發(fā)情,雄蟹將腹部對準雌蟹腹部,并以強有力的大螯鉗住雌蟹的步足,此時發(fā)情雌蟹也趁勢打開腹部,暴露出胸板上一對生殖孔(在腹甲第五節(jié)中部),雄蟹也打開腹部,并將其腹部按在雌蟹腹部內側,使雌蟹腹部不能閉合。 此時,雄蟹腹部內側的一對交接器插入雌蟹腹部,其尖端的生殖肢鉤住雌蟹生殖孔上呈三角形的小突起,使交接器對準生殖孔,此時雌蟹將一對大螯摟住雄蟹的腹部并緊扣在雄蟹頭胸甲后部,利用大螯的力量使交接部位緊密相接。雄蟹通過交接器,將精莢(精包)輸入雌蟹生殖
12、孔內的納精囊內,待納精囊中貯滿精莢,交配方算完成。交配過程一般數十分鐘,交配后數小時或十多小時即可排卵。(3)排卵階段 成熟卵呈球形,直徑350m380m,表面光滑,無受精孔,卵黃顆粒粗大。卵巢中排出的成熟卵進入輸卵管,此時,納精囊中的精莢隨即破裂,釋放精子。中華絨螯蟹精子無鞭毛,呈不規(guī)則的扁球形,直徑約4.5m,前端略扁平,由頂體、細胞核和輻射臂三部分組成。 這些成熟精子和卵一起到達輸管下段,這里的內腔十分狹窄,加以精子有20條左右的輻射臂,挺直地伸向四周,其末端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結合素,結合素只與同種類的卵膜起作用,使大量的精子粘附于卵的表面。因此,中華絨螯蟹是多精著卵(每枚成熟卵子
13、可附著數百個精子),特別是在排卵后的20min內最大,占排卵總量的80%90%。(4)產卵階段 表面附有大量精子的成熟卵,從輸卵管末端通過生殖孔產出體外。在水溫18以下,這些附著在卵上的精子中有一小部分在頂體的作用下陸續(xù)穿入卵內,通常在5s15s后,有510個精子進入卵膜外、中層。 但盡管多精入卵,而只有其中的一個精子最早接觸卵膜內層,精卵兩者的質膜愈合,精核便進一步深入卵內,真正起到受精作用。由此同時,卵膜內層迅速轉變?yōu)槭芫ぃ宰柚谷肼训钠渌釉倥c卵質膜接觸。末受精的精子隨即被分解吸收。因此,中華絨螯蟹的受精過程是:“在體內多精著卵,在體外數精入卵,但單精受精”,這是較為獨特的受精方式(
14、堵南山,1998)。 (5)攪卵附卵階段 雌蟹在產卵前,先將身體埋在泥沙中,并用步足支撐身體,抬高頭胸部,打開腹臍。由于蟹卵的粘性出現的時間很晚,雌蟹將身體埋在泥沙中,一是防止雄蟹干擾,避免受精卵流失;二是可以形成腹部附肢剛毛攪卵、粘卵的環(huán)境,防止受精卵在攪卵階段從腹臍兩側及上端流失。產卵時,生殖孔呈噴射狀地排出著精的卵粒,精子遇咸水,激活精子,多精入卵,單精受精。受精卵開始沒有粘性,象一團漿糊兜在雌蟹腹部,由其腹部附肢不斷攪動卵粒,使其吸水膨脹,并產生粘性,附著在附肢的剛毛上,呈葡萄串狀。 此時的雌蟹稱為抱卵蟹。必須強調指出,從卵受精至卵粒產生粘性所需的時間很長,通常需8h9h,這與產粘性卵
15、的魚類有明顯差異。試驗證明,雌蟹在無泥沙的水泥池中進行人工促產,由于雌蟹無法形成良好的抱卵、粘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盡管雌蟹的產卵數量很多,但往往抱卵量很少,有部分雌蟹產卵不抱卵。如將這些抱卵蟹繼續(xù)在無泥沙的水泥池中蓄養(yǎng),最終卵粒將全部丟失。此外,在親蟹人工促產階段需保持安靜,嚴禁人為干擾。否則,也容易造成雌蟹產卵后少抱卵、不抱卵的事故。河蟹的懷卵量很大,一般體重100g200g雌蟹,懷卵量達20萬90萬粒。抱卵蟹選擇合適的淺灘進行孵化。(三)生 長 1蛻殼 河蟹的生長過程總是伴隨著蛻皮(幼體)或蛻殼而進行的。這是因為河蟹屬節(jié)肢動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積是固定的。當河蟹在舊的骨骼內生長到一定階段,其
16、積貯的肌體到舊的外殼不能再容納它時,河蟹必須蛻去這個舊外殼才能繼續(xù)生長。河蟹脫殼有以下特點: 河蟹蛻殼要求淺水、弱光、安靜和水質清新的環(huán)境。河蟹通常在水面下5cm10cm處蛻殼。據試驗,水深超過30cm,仔蟹停止蛻殼。紫外線對蛻殼后的軟殼蟹的殺傷力很強,因此,河蟹總選擇晚間,并喜歡在水生植物的蔭蔽下蛻殼,通常在半夜至早晨8時,黎明是高峰期。 蛻殼前河蟹體色深,蟹殼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腹甲水銹多,步足硬。蛻殼后的河蟹體色淡,腹甲白,無水銹,步足軟。 河蟹在蛻殼時以及蛻殼完成前不攝食。 河蟹蛻殼后,身體軟弱無力,稱為軟殼蟹。需要在原地體息1h1.5h,才能爬動,鉆入隱蔽處或洞穴中,此時極易受同類或其
17、它敵害生物的侵襲。因此,河蟹每次蛻殼后1h1.5h,是其生命過程中最脆弱的時刻。在這段時間內,河蟹完全喪失抵御敵害和回避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人工養(yǎng)殖促進河蟹同步蛻殼和保護軟殼蟹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術關鍵之一。 河蟹在蛻殼后體內吸收大量水份,因而蛻殼后,其體重明顯增加。據成蟹飼養(yǎng)階段測定,蛻殼前,殼長增長22.1%,體重增長91.7%。以后隨肌肉組織的生長,體內含水量逐步下降。 河蟹的蛻殼與營養(yǎng)密切有關。除了生長所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鈣和磷)外,蛻殼素起重要作用。蛻殼素是一種類固醇激素,又稱蛻皮激素。沒有蛻殼素的參與,河蟹秒不能完成蛻殼過程,也就不能正常生長,甚至造成蛻殼不遂而死亡。 在正情況下,河
18、蟹一生蛻18次殼。 按河蟹在不同的養(yǎng)殖階段,結合其蛻殼和生長,可建立以下生長模式(表3-3-2)。 2生 長 河蟹的生長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受餌料、水溫和水質等生態(tài)因子的制約。水域水質、水溫條件適宜,餌料豐富,蛻殼次數多,河蟹生長迅速個體也大。如環(huán)境條件不良,河蟹則停止蛻殼,個體也小。因此在自然界,同一年齡的個體大小相差甚遠。例如長江水系的河蟹,一般生長快的幼蟹當年可長到50g75g,(個別甚至可達100gl25g),并可參加生殖洄游;而營養(yǎng)不良或密養(yǎng)環(huán)境下,幼蟹生長緩慢,當年只能長到數克。 這種蟹的一部分要到第三年秋天才可參加生殖洄游。據試驗(王 武,1997),在崇明島采用長江天然
19、蟹苗,從仔蟹飼養(yǎng)到成蟹,如全部采用植物性餌料(水花生、南瓜),絕大部分河蟹到三秋齡才成為綠蟹。此外,在河蟹產卵場附近的幼蟹,受咸水、高溫度的影響,生長緩慢。比如崇明島是蟹苗的主要產地,但此處無大蟹,且體色深,素有崇明“烏小蟹”之稱。 河蟹生長時的體重呈異速成生長曲線,圖3-3-3為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群體生長曲線。由圖可見,河蟹在第二年的6月10月份,生長最快,其體重呈指數上升。 二、河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 目前各地采用的河蟹人工育苗方式主要有三種: 天然海水土池育苗:其特點是設備造價低,方法簡便,但缺點是水溫和鹽度不易控制,容易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此法畝產蟹苗可達2kg10kg。 人工配制海水工廠
20、化育苗 此法的優(yōu)點是可在遠離海邊的內地進行育苗,可就地育苗就地放養(yǎng),并可避免水體污染。不足之處是成本較高。目前每立方米水體可生產蟹苗0.25kg(3.5萬只左右)。 天然海水工廠化育苗 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河蟹人工育苗方式。此法是利用沿海對蝦和海帶育苗場的設施進行,其育苗量大,成本低,也提高了原有設備的使用率。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生產蟹苗0.25kg0.5kg(14萬只/kg16萬只/kg)。 本節(jié)以天然海水工廠化育苗方式為例,簡述如下:(一)親蟹的選留與培育 親蟹可采取二種方法獲得,一是從沿?;蚝涌诓蹲奖研罚捎锰烊槐研吠蛎恐挥H蟹所懷的卵其胚胎發(fā)育時相不一,而孵出幼體時間也參差不齊,使一
21、個水體中出現“幾代同堂”,容易造成大的幼體殘食小的幼體,影響育苗成活率。而且捕撈天然抱卵蟹影響天然親蟹資源。二是從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捕得的“綠蟹”進行飼養(yǎng),然后放入海水中進行交配抱卵。目前大多數育苗單位均采用人工促產的方法獲得抱卵蟹。 1親蟹的選擇和運輸 在蟹汛季節(jié)中、后期(11月中旬左右),對捕獲的成蟹進行人工選擇,選擇的標準是: 色淡-青背、白臍、金爪、黃毛,長江水體中華絨螯蟹的主要特征明顯; 體重-雄蟹以150g/只200g/只,雌蟹以125g/只l50g/只為佳; 肢全-兩螯八足齊全,八個步足的趾節(jié)不能磨損,無外傷; 背厚-個體肥壯,性腺發(fā)育良好;活潑-兩螯、八足有力,反應敏捷, 行
22、動迅速;潔凈-無附著生物、寄生蟲。 將選好的親蟹腹部朝下,平放入濕蒲包內扎緊,每包放親蟹10kgl5kg,放入竹筐內,勿使受壓晃動,途中不可日曬、風吹、雨淋,也不可置于不通風的室內,氣溫315,可耐2d3d運輸。 2親蟹培育 為保證親蟹順利越冬和交配、產卵,應將親蟹雌雄分開,分別放入淡水池塘(土池)中散養(yǎng)。 親蟹培育池面積2畝4畝,水深1m以上,池塘四周用設的防逃設備需高出地面50cm,進出水口設防逃網。親蟹放養(yǎng)前,每畝可用75kg生石灰清塘。 通常每畝親蟹培育池放養(yǎng)親蟹250kg500kg,雌雄分養(yǎng)。親蟹的飼養(yǎng)要抓住投餌、換水和防逃三個方面。餌料投于池四周的淺水區(qū),每次投喂量不超過親蟹體重的
23、l0%,餌料種類有小雜魚、貝類、谷類、菜類等。為保持水質良好,每隔7d10d需換水一次,水溫高時,應增加投餌量和換水次數。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防止親蟹逃逸。 (二)人工促產 人工促產的最適時間是池水溫度在l0左右時進行。長江流域以1月3月為宜。將越冬親蟹,按雌雄比為2:1,放入鹽度為833的咸淡水或海水(最適鹽度為l720)池中交配。交配池面積1畝2畝,底質為硬沙質,每平方米可放親蟹3只5只。配組后親蟹即自行交配。交配后的第二天,就能見到抱卵蟹。一周后,抱卵蟹可達70%80%,半個月左右,所有雌蟹可基本上抱卵。為防止雄蟹繼續(xù)交配,造成雌蟹死亡,此時應排,及時將雄蟹捕出。再注入新鮮海水,抱卵蟹留
24、在池內孵化。(三)孵化 受精卵粘附于雌蟹腹肢的內肢剛毛上,雌蟹第一次抱卵數量很大,如體重150g,抱卵量可達50萬粒以上。抱卵蟹不僅對懷抱的胚胎起到防止敵害吞食的作用,而且還時常撐起步足,煽動腹部,使每個胚胎四周形成水流,以改善胚胎的水環(huán)境并不斷提供其呼吸所需的溶氧。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實際上是既要加強對抱卵蟹的飼養(yǎng),使抱卵蟹能得到充足的食物,保持其體質健壯(餌料和投餌方法同親蟹培育),又要十分注重水質,經常更換海水,以保持水質清新。 一般每3d4d換注新水一次。同時應注意海水鹽度的變化,防止海水鹽度驟變,以免造成胚胎死亡。 河蟹胚胎發(fā)育的速度主要取決于水溫(見表3-3-3)。水溫低于8,胚胎發(fā)
25、育極為緩慢,當水溫高于25,胚胎孵化率降低。(四)幼體培育 為防止河蟹幼體在育苗階段自相殘殺,提高育苗成活率,要求同一池的抱卵蟹能同步放散幼體。至少能在8小時內放散蚤狀幼體達到規(guī)定的放養(yǎng)密度(10萬只/m330萬只/m3)。 方法是通過檢查抱卵蟹的胚胎發(fā)育,當腹部所懷卵粒絕大部分透明,胚胎出現眼點和心臟跳動,表明胚體已發(fā)育至原蚤狀幼體階段,待胚胎發(fā)育至心跳150次/分180次/分時,應將抱卵蟹移入育苗池內。 將胚胎發(fā)育一致的抱卵蟹放入蟹籠內,每籠(約0.lm3)可放10只15只抱卵蟹,集中掛入育苗池。當夜晚降臨時,抱卵蟹便猛力煽動腹部向水中成批排放出Z1(通常抱卵蟹放散幼體都有在夜間進行)。育
26、苗池中蚤狀幼體密度可采用抽樣法計數定量。一旦池中幼體數量達到要求密度,應將未孵出的抱卵蟹及時轉移到其它池中孵幼。(五)投喂適口餌料 從食性觀察,Z1以食單胞藻為主,Z2、Z3以捕食輪蟲為主,Z4、Z5則以捕食鹵蟲幼體為主;大眼幼體以捕食鹵蟲成體為主。但從生產上看,單胞藻對于穩(wěn)定育苗池水質具有重要作用,培養(yǎng)鹵蟲成本較大,特別是Z5和大眼幼體,需要鹵蟲量大,生產上往往供不應求。為此可采?。阂詥伟澹ê种冈?、角毛藻、扁藻、小球藻等)作為河蟹蚤狀幼體階段的基礎餌料,輪蟲為蚤狀幼體的開口餌料。 而鹵蟲(包括無節(jié)幼體)為育幼的主體餌料,大型浮游動物(水蚤等)或商品飼料(魚、蝦肉制成肉糜或熟雞蛋黃磨碎)作為
27、補充餌料,形成河蟹育苗的餌料系列(圖3-3-4) 投餌時餌料應量少次多,要根據幼體數量變化而增減,特別是投喂商品飼料,防止投喂過多而引起水質惡化。 (六)控制水質 育苗池水質的總氨氮控制在1.5mg/L以下,亞硝態(tài)氮控制在0.5mg/L以下。生產上可采用: 1靜水育苗水體采用定期換水。通常Z1、Z2,一般只加水不換水,鹽度控制在17左右;Z3日換水量以25%左右為宜,鹽度可略有上升;Z4日換水量不高于50%,鹽度可略有上升;Z5和大眼幼體日換水量增加到100%200%,鹽度達最高值(25);至3日齡大眼幼體,開始淡化,6日齡大眼幼體鹽度下降至4。 2微流水育苗水體則針對幼體不同的發(fā)育階段,逐步
28、增加微流水的流量。并及時采用排污、換池等措施,降低育苗池有機物的污染量。 3采用水處理技術,對進水和育苗池內的水進行物理、化學和微生物處理,以改善水質。 (七)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育苗用水、育苗池和育苗工具必須用消毒藥物消毒。抱卵蟹進池時,可用萬分之一的新潔爾滅藥浴15min20min,以殺滅各類致病菌、纖毛蟲等。育苗過程中發(fā)現弧菌病,則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嚴禁反復使用,否則會產生藥害,造成幼體在仔蟹階段大量死亡。如發(fā)現幼體上寄生大量聚縮蟲等纖毛蟲,可用10mg/L“蝦蟹保護劑”殺滅。必須強調指出,育苗池的致病細菌絕大部分都是條件致病菌。只有改善育苗池的生態(tài)條件,走健康養(yǎng)殖的道路,才能從根本
29、上解決病害問題。(八)加強日常管理 做好育苗池的日常管理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根本保證。各期幼體主要技術管理措施見表3-3-4。生產上采用“五查、五看、五勤”責任制。即:查水質(包括水溫),看水質是否保持穩(wěn)定,勤巡視;查幼體密度,看前后數量變化,勤做清潔衛(wèi)生工作;查發(fā)育階段,看是否定期蛻殼,勤排污;查病害,看是否有病害,勤防治,查充塞度,看幼體是否吃飽,勤記錄。 三、蟹苗的汛期和運輸 我國北自遼河口,南至閩江口均有天然蟹苗資源。其中長江口(崇明、啟東、海門、太倉、常熟)、溫州地區(qū)沿海(蒼南、瑞安、平陽、樂清)和遼河口(盤山、大洼、營口、海城)為我國中華絨螯蟹蟹苗的三大主要產地。 (一)蟹苗汛期的特
30、點 在漁業(yè)生產上,通常把捕撈對象大量集中的時期稱為汛期。河蟹蟹苗的汛期有以下特點: 1蟹苗汛期與各海區(qū)的水溫有關 水溫高,汛期早;反則反之。長江口蟹苗汛期的水溫為l722(一般在芒種前后),而甌江口和閩江口的汛期要比長江口早15d30d,海河口的汛期比長江口晚l5天左右,遼河口比長江口晚30d45d。 2蟹苗的旺發(fā)與潮汛有關 蟹苗漲潮來,退潮去,而以大平潮時蟹苗最多。因此每次捕撈時間一般在平潮前2小時到平潮后2小時。潮汛的計算,一般采用下列公式: 當地高潮時間 = (陰歷日期1) 0.8 + 平均高潮間隙時間。 下半月式中(陰歷日期1)應改為(陰歷日期l6)。 3蟹苗旺發(fā)通常與大潮汛有關,而小
31、潮汛蟹苗產量明顯下降,甚至無汛。 4蟹苗汛期次數,一般為二次 在長江口主要為芒種前后和夏至前后,其中芒種汛蟹苗數量大,質量好。此時霉雨季節(jié)未到,運輸成活率較高。 總之,蟹苗汛期有時間短、來勢快、季節(jié)性強、潮汐影響大等特點。(二)蟹苗的運輸 目前蟹苗均采用“干法”運輸。此法采用蟹苗箱作為容器,規(guī)格為50cm30cm6cm或60cm40cm8cm。用杉木制成箱框,四周各挖一窗孔(4cml0cm),箱框底部及四周襯有聚乙烯窗紗。通常5只箱為一疊,上有木蓋板。每箱可裝蟹苗1kg左右,一般氣溫2226,24小時成活率可達90%。蟹苗箱干法運輸蟹苗應注意: 1蟹苗箱必須在水中浸泡l2小時,以保持運輸途中潮
32、濕的環(huán)境。 2蟹苗箱內應先放入水草。箱內以十多根水花生莖撐住箱框兩端,然后放一層滿江紅(綠萍)。既使箱內保持一定的濕度,也防止蟹苗在一側堆積,并保證了蟹苗層的通氣。 3蟹苗運輸死亡主要是由于其附肢粘附過多水份,造成蟹苗支撐力減弱而導致苗層通氣性不良,其底層蟹苗往往缺氧死亡。因此,蟹苗運輸應堅持宜干不宜濕的原則。長途運輸時,裝苗前,必須預先將稱重后的蟹苗放入篩絹袋內,甩去其附肢上的粘附水。然后均勻地分散在苗箱水草上。 4一般每箱裝運的密度控制在1kg,運輸時間為24小時。 5運輸途中,盡量避免陽光直曬或風直吹。以防止蟹苗鰓部水分蒸發(fā)而死亡。 6運輸途中,如蟹苗箱過分干燥,可用噴霧器將木箱噴濕,以
33、保持箱內環(huán)境濕潤。但一般苗體不必噴水,否則反而造成蟹苗四肢粘附過多水分,支撐力減弱而造成死亡。 7有條件可用空調車或加冰降溫運輸,并給予適當通風。氣溫控制在20左右,最低氣溫不能低于l5,其氣溫驟變的安全范圍不超過5。 (三)蟹苗質量鑒別 生產上采用“三看一抽樣”的方法來鑒別蟹苗質量優(yōu)劣: 1看體色是否一致 優(yōu)質蟹苗體色深淺一致呈姜黃色,稍帶光澤。劣質蟹苗體色深淺不一,體色透明的嫩苗,和體色較深的老苗參差不齊。 2看群體規(guī)格是否均勻 同一批蟹苗大小規(guī)格必須整齊(一般要求80%90%相同)。否則高日齡的大眼幼體可殘食低日齡的大眼幼體,尤其在餌料不足時,這種現象更為嚴重。而且也造成仔蟹和幼蟹培育時
34、因齡期不齊而發(fā)生自相殘殺。 3看活動能力強弱 蟹苗瀝干水后,用手抓一把輕輕一捏,再放在蟹苗箱內,視其活動情況。如用手抓時,手心有粗糙感,放入苗箱后,蟹苗能迅速向四面散開,則是優(yōu)質苗;如手心無粗糙感,放入苗箱后,蟹苗仍成團,很少散開的為劣質苗。 4抽樣檢查 可稱lg2g蟹苗計數,并折算為每kg蟹苗只數。通常,14萬只/kg16萬只/kg為壯苗,18萬只/kg22萬只/kg為中等程度苗,24萬只以上/kg為弱苗。每kg蟹苗數量越多(最多可達30萬只/kg)體質越差;反則反之。 在選購蟹苗時,嚴禁購入“花色苗”、“海水苗”、“嫩苗”、“蛻殼苗”、“高溫苗”和“藥害苗”。四、蟹苗、蟹種培育(一)蟹苗的
35、生物學特點 1蟹苗個體弱小,逃避敵害的能力差 蟹苗體重僅3cm6mg,浮游生活,游動緩慢,逃避敵害生物的能力很差。且其集群性強,容易被敵害生物吞食。據統(tǒng)計,一尾白鰷每日可吞食34只蟹苗,一只蟾蜍每日可食l2l只蟹苗。 2取食能力低,食譜范圍狹 蟹苗在自然條件下以浮游動物(水蚤等)為食,也食水蚯蚓和水生植物(如小浮萍等),這些食物在自然情況下往往不能滿足需要。 3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低 大眼幼體仍喜歡在咸淡水中生活。據試驗,在相同的密度、餌料條件下,由大眼幼體育成I期仔蟹,生活在鹽度為7的咸淡水中,其平均成活率達72.2%,鹽度為3的咸淡水中,平均成活率為49.2%,鹽度為0的純淡水中平均成
36、活率僅30.1%。此外溫度聚變,特別是升溫,大眼幼體容易死亡。據測定,水溫20時,其升溫的安全范圍僅為3.l士0.75。故運輸途中,如遇高溫,蟹苗死亡率很高。 4新陳代謝水平高,生長快 蟹苗的耗氧量很大。據測定,每小時每克蟹苗平均耗氧為1.068mg氧。而蟹種(8g/只),每小時每克體重僅消耗0.l8mg氧;從能量需要量比較,蟹苗每小時每kg需要l4.39千焦耳,而蟹種(8g/只)每小時每kg僅需能量2.43千焦耳。由于蟹苗階段新陳代謝水平高,因此生長快,一般5cm6mg的大眼幼體經l5d20d的培養(yǎng)即可達到50mg左右的期仔蟹。 由于蟹苗具上述特點,如果直接將蟹苗投放到湖泊、江河或池塘中,其
37、成活率很低。通常大眼幼體的回捕率僅0.5%5%。為此必須為蟹苗創(chuàng)造一個水質良好、餌料充足、無敵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生長,以提高其成活率。仔蟹培育就是根據這一要求而建立起來的新養(yǎng)殖工藝。(二)仔蟹階段的特點 在生產上,將大眼幼體培養(yǎng)l5d20d蛻殼三次,規(guī)格達16000只/kg20000只/kg,即期仔蟹,即可將它們投放至大水面或池塘中飼養(yǎng)。從大眼幼體到期仔蟹,稱為仔蟹(俗稱豆蟹)培育。為什么選擇期仔蟹作為仔蟹培育階段呢?這是因為在仔蟹階段,開始由蟹苗的生活習性逐步過渡為幼蟹和成蟹的生活習性。因此仔蟹階段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它們在形態(tài)、和生態(tài)要求上發(fā)生了以下變化: 1鹽度的過渡 蟹苗的最適生長鹽
38、度為78;I期仔蟹最適鹽度為5,期仔蟹的最適生長鹽度為13,而從期仔蟹開始其最適鹽度為0.5以下的淡水。如此時仍在咸談水中生活,其蛻殼時間延長,能需量增加,生長明顯變慢。也就是說,在此階段,河蟹由幼體的鹽度逐步過渡為成體所需要的鹽度,即由咸淡水逐步轉化為淡水。 2棲息習性的過渡 蚤狀幼體營浮游生活;大眼幼體營浮游兼爬行生活;而I、II期仔蟹為隱居生活,自期仔蟹開始挖泥穴居。也就是說,通過仔蟹培育,其生活習性由浮游逐步過渡到與幼蟹、成蟹相似的習性,其逃避敵害的能力大大加強。 3食性過渡 蚤狀幼體以浮游動物為食;大眼幼體以食浮游動物為主,兼食水生植物;而仔蟹階段的由以食浮游動物為主過渡到以食植物性
39、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即開始與幼蟹、成蟹的食性相似。4形態(tài)過渡 蚤狀幼體呈水蚤形;大眼幼體呈龍蝦形;而I、II期仔蟹外形雖像蟹形,但其殼長仍大于殼寬;至期仔蟹,其殼長才小于殼寬,形態(tài)真正與幼蟹、成蟹相像。 此外,一般從蟹苗培育到期仔蟹需15d20d。如再延長,蛻殼4次5次,培育時間延長至30d40d,此時正遇高溫季節(jié)(7月),在運輸上困難更大,而且在養(yǎng)殖上其水質、餌料的矛盾更大。因此,無論從生態(tài)習性變化還是生產季節(jié)需要,蟹苗培育至期仔蟹即可出池分養(yǎng)。開始轉入幼蟹培育階段。 (三)綜合強化法培育一齡蟹種新技術 目前河蟹養(yǎng)殖的技術難點是仔蟹階段的成活率極低。一般為30%,低的僅5%10%。對此,科技術
40、人員根據蟹苗及仔蟹的生態(tài)要求,建立了蟹苗養(yǎng)成一齡蟹種新工藝:綜合強化法培養(yǎng)一齡蟹種新技術(王 武,1998),簡稱“四個一工程”在崇明1034畝蟹種池實施,實現了“1畝池塘、放1斤蟹苗、產1萬只蟹種(扣蟹)、盈利1萬元”的目標。現將該法的飼原則和主要技術關鍵簡介如下: 1飼養(yǎng)原則 (1)提供一個淺水、水草多、無敵害、符合蟹種生長要求的池塘環(huán)境 蟹種要求清水、淺水、水草多、無敵害的環(huán)境。河蟹只有在淺水條件下才能蛻殼。據不同水深對蟹苗育成期仔蟹成活率試驗(見表3-3-5)表明,同一批蟹苗,在同樣水質和相同的餌料條件下,生活在10cm30cm的二組仔蟹成活率最高。 但河蟹在淺水蛻殼易受紫外線殺傷,因
41、此,必要性種植或放養(yǎng)大量水生維管束植物作為蔭蔽物和附著物(仔蟹階段),才能提高其成活率。據不同底須對蟹苗育成期仔蟹成活率試驗(見表3-3-6)表明,同一批蟹苗,在同樣水質、餌料密度條件下,無蔭蔽物成活率最低;而水葫蘆既可附著,又可蔭蔽,也是其良好的餌料,故水葫蘆組的成活率最高。而池塘水草多,這就為蟹種過隱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條件。池水溶氧高,蟹種挖穴少,生長快,成活率高。(2)仔蟹階段必須提供最佳適口餌料 初下塘的蟹苗最容易因缺乏鮮活、高質量的適口餌料而死亡。采用人工餌料往往因投餌不均勻,易散失污染水質,并不易配制成全價餌料,其適口性差,吃食不均勻,造成蟹苗生長發(fā)育快慢不一,變態(tài)不同步,這就容易產
42、生自相殘殺,嚴重影響成活率。 水蚤乃小型浮游甲殼類,在池塘內分布均勻,新鮮適口,不污染水質,營養(yǎng)價值高,屬全價餌料,其游動速度慢,蟹苗容易捕食,是蟹苗的最佳適口餌料。為此,必須確保蟹苗下塘時池水中的水蚤達到高峰期,此乃提高蟹苗成活率的關鍵措施。據不同餌料對蟹苗育成期仔蟹成活率試驗(見表3-3-7)表明,同一批蟹苗,在同樣水質和相同的密度、水層條件下,以水蚤為餌料的仔蟹成活率最高。 (3)蟹種階段要種養(yǎng)結合,建立多元化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 池塘內單一飼養(yǎng)蟹種,其水體、餌料沒有充分利用,而且養(yǎng)蟹池因大量投餌后,水質容易變肥并混濁;加以蟹種因缺乏水生植物作為棲息和蛻殼場所,不利于蟹種棲居、蛻殼和生長。而在
43、蟹種池內種植水生經濟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飼養(yǎng)一些濾食性魚類(如鰱、鳙魚等),則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 蟹魚混養(yǎng),河蟹的糞便、殘餌肥水,水生植物和濾食性魚類利用水中的營養(yǎng)鹽類和浮游生物,這不僅促進了水生植物和魚類生長,而且使池水轉清,也有利于蟹種生長。由此同時,水生植物既可以為蟹種提供新鮮適口的植物性餌料,又為蟹種的提供了棲居、蛻殼的良好環(huán)境,河蟹就不會逃逸。它們互利共存,形成一個水底、水中、水面結合的多元化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提高了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漁諺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說明蟹種池種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4)高溫階段必須控制生長,防止產生小綠蟹
44、 池塘水體小、水淺以及靜水環(huán)境,在高溫階段水溫往往超過30以上。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造成水溫過高,幼體新陳代謝強,攝食量高,幼蟹容易因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餌料,而造成營養(yǎng)過剩,引起性早熟。因此在高溫階段應以植物性餌料為主,控制其生長,防止產生小綠蟹;水溫在 30以下,可投人工餌料,以促進蟹種生長。必須強調指出,在湖泊內,由于水體大,水較深以及流水環(huán)境,夏季水溫不會過高,幼蟹就不易造成性早熟。 2蟹種池建設 蟹種池由一級池(又稱仔蟹培育池或發(fā)塘池)和二級池(又稱一齡蟹種池或扣蟹池,或采用稻田)組合而成(見圖3-3-5)。蟹種池的有如下建設要求: (1)形狀、面積與水深 池塘為長方形,東西向排列。面積
45、2畝4畝,包括2個池塘:即一級池和二級池。一、二級池之間由一低埂相隔(埂高0.9m,埂寬1m),其比例為1:7。以4畝為例:一級池0.5畝,池深1m,水深0.4m0.8m,池塘坡度2:1。二級池3.5畝,四周為一環(huán)溝,溝寬3m,深1.5m,水深 0.8m1.2m(可種植水蕹菜等);中間為面積1畝的臺田(可種植水稻等),臺田深度0.4m0.6m,水深0.05m0.15m,臺田中間可開挖“十”或“廿”的蟹溝,溝寬和溝深均為15cm;池塘坡度為2:1。 如采用稻田,則在稻田四周離田埂1.5m2m處開挖環(huán)溝,環(huán)溝寬1m,深0.7m,其挖出泥土將周圍田埂加寬、加高。一般田埂寬0.5m,高0.6m。根據田
46、塊大小在田中開挖“十”或“廿”的蟹溝,規(guī)格同前。 進水口在一級池一側,在二級池設出水口,與進水口呈對角線排列。進、出水口均安置防逃網。(2)防逃設施 在驚蟄后,用聚乙烯網片(4目/cm2)將池塘四周圍起,網底部埋入土內 10cm,網高1m1.1m,以防止青蛙、蟾蜍、克氏螯蝦等敵害生物爬入蟹池內。 在聚乙烯網片內側(相隔1m2m)用鋁皮或塑料薄膜作為防逃墻,防逃墻高0.5m0.6m,埋入土中0.1m,并稍向池內側傾斜,其內側光滑,無支撐物。防逃墻拐角處呈圓弧形。一、二級池之間的池埂用塑料薄膜作為臨時防逃墻。安置方法:先以木樁為支柱,以鉛絲或塑料繩為骨架,用雙層薄膜對折后,二個下端合并壓入泥中0.
47、1m,上端架在鉛絲或塑料繩上,要求薄膜繃緊、平直。3仔蟹培育技術 仔蟹飼養(yǎng)就是蟹苗經3次蛻殼,經20天左右的飼養(yǎng),養(yǎng)成約2萬只/kg的仔蟹(又稱豆蟹)?,F以上海崇明仔蟹培育池為例,簡述如下: (1)提供良好的池塘條件 蟹種池要求水源充沛、水質為純淡水,無污染。池塘排灌方便。土質為非鹽堿地,并以壤土為最佳。稻田要求靠近水源,保水性能良好。池底少淤泥,池底向出水口傾斜。此外,當年已作蟹種池的塘第二年不能再用于飼養(yǎng)蟹種,以免自相殘殺。 (2)重視整塘,徹底清塘 在3月中旬以前,排干池水,清除過多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縫。曝曬一周后用藥物清塘,以殺滅池內敵害生物,為蟹苗創(chuàng)造一個無敵害生物的水環(huán)境。此項工作
48、一、二級池同時進行。清塘藥物同魚苗魚種池。 (3)確保蟹苗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在蟹苗下塘前7d10d(水溫2225)對一級池施用牛糞或豬糞, 每畝150kg300kg;或在蟹苗下塘前10d15d用綠肥漚在一級池的四角,浸沒水中,以后經常翻動,促其腐爛,每畝用綠肥200kg400kg。在蟹苗下塘前施用有機肥料,目的是人為地制造水蚤高峰期,以提供蟹苗量多質好的最佳適口餌料。(4)放養(yǎng)和種植水生植物 在一級池中放養(yǎng)水葫蘆、小浮萍(也可用水花生代替),中間用毛竹攔住,在池塘較深的一端種植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等),每平方米種4棵6棵。蟹苗下塘前要求:水葫蘆、小浮萍不少于整個池塘水面的1/2。水蚤成團,但
49、不呈紅色。水清見底。無蝌蚪、青蛙、雜魚、蝦等敵害生物。 (5)做好蟹苗接運工作 除了做好蟹苗運輸工作外,應做好蟹苗運輸的銜接工作。各運輸環(huán)節(jié)必須環(huán)環(huán)緊扣,密切配合,做到“人等苗、車(船)等苗、塘等苗”。蟹苗運到后,應先將蟹苗箱放入水中2min,再提起;如此往復2次3次,以使蟹苗適應池塘的水溫和水質,然后將蟹苗放入網箱中暫養(yǎng)。 (6)蟹苗暫養(yǎng)、飽食下塘 將蟹苗箱放入網箱中,待蟹苗活動正常后,投喂大量水蚤,使蟹苗吃飽,然后將網箱撳入水中,蟹苗自動游出。飽食下塘的蟹苗,可大大增強有機體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和尋食能力。 (7)保持合適的放養(yǎng)密度 一般每畝(以一、二級池的總面積計算)放苗0.5kg。規(guī)格大,
50、質量好的,密度可稀一些,反之則密一些。 (8)分階段精養(yǎng)細喂 生產上可采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建立投餌模式(見表3-3-8): 人工餌料含粗蛋白40%以上。其配方為:魚粉25%,豆餅粉25%,菜餅粉23%,麥粉20%,骨粉3%,酵母粉2%,礦物添加劑2%,此外再添加0.1%的蛻殼素和0.1%的復合維生素,軋制成顆粒餌料備用。也可采用新鮮野雜魚,加少量食鹽,燒熟后去骨攪拌成魚糜。再用麥粉拌勻,制成團狀顆粒,直接投喂。其混合比例為:雜魚0.8kg加麥粉1kg。餌料一部分投在淺水區(qū),另一部分散投于水生植物密集區(qū)。 (9)分期注水、控制水位 蟹苗剛下塘時,水深保持20cm30cm,蛻殼變態(tài)為期仔蟹后,加水1
51、0cm,變態(tài)為期仔蟹后加水15cm,變態(tài)為期仔蟹后,再加水20cm25cm,達到最高水位(70cm80cm)。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線下挖穴的仔蟹棄洞尋食,防止產生懶蟹。進水時,應采用GG30目的網片過濾,以防止敵害生物進入培育池。如在培育過程中遇大暴雨,應適當加深水位,防止水溫和水質特變;否則,容易死苗。 (10)加強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3次,做到“三查、三勤”。即:清晨查仔蟹吃食,勤殺滅敵害生物;午后查仔蟹生長階段(蛻殼次數),勤維修防逃設備;傍晚查水質,勤勞作記錄。池內要保持一定數量的漂浮植物,一般占水面的1/2左右,如不足要逐步補充。4一齡蟹種培育技術 當一級池的蟹苗蛻3次殼,成為期仔蟹(
52、2萬只左右/kg)時,即可將仔蟹擴大到二級池中培養(yǎng)。其飼養(yǎng)目的是提高一齡蟹種(扣蟹)的成活率,保持規(guī)格均勻,防止產生小綠蟹。為此,必須采取以下技術關鍵: (1)種植經濟水生植物 二級池水邊四周以及深溝可種植水蕹菜。水蕹菜4月中、下旬在陸上種子田內散播,待苗長至10cm15cm時連根拔起,在池邊貼水面種一圈(插入泥中),株距10cm。四周深溝上則種植“水面莊稼”,即無土栽培水蕹菜。具體方法是:先將稻草和塑料帶編成粗繩,在蟹溝水面上每隔50cm60cm布一條草繩,兩端用竹桿固定,使草繩平直地浮于水面。然后將水蕹菜秧苗以10cm間距夾在草繩內。夾苗后,在蟹溝處施放糞肥,每畝100kg200kg。水蕹
53、菜吸收水中養(yǎng)分,在水面生長。一般1周后發(fā)棵,1個月后構成水面覆蓋物。 如無水蕹菜,可以用苦草、金魚藻、水花生、或其它沉水植物所代替。 二級池中間的臺田種植水稻。水稻品種宜選擇生育期較長、秸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力強、產量高、品質好的稻種,如雜交粳稻等。水稻栽插前,先施基肥,一般每畝施糞肥500kg,再平整水田。通常在6月上、中旬采用直播法或拋秧法栽種;如插秧則采用大苗,以寬窄行方式栽插(即寬行密植,窄行稀插)。 蟹溝周圍可適當加大栽插密度,以發(fā)揮邊際優(yōu)勢,增加產量,并防止溝壁坍塌。水稻栽插后須做好稻田的水漿管理。水稻的栽種宜早不宜遲。 (2)掌握二級池仔蟹的放養(yǎng)時間 仔蟹進入二級池的時間須待水稻發(fā)
54、棵分蘗后才能放養(yǎng)。如插秧需經20天后才能放養(yǎng)仔蟹,以防損傷秧苗。一般在7月上旬拆除一、二級池中間的臨時防逃墻,并開挖蟹溝,使一、二級池相通,加水后,蟹苗便自動爬入二級池。 (3)適時混養(yǎng)青蝦和鰱、鳙魚夏花 在6月中下旬可混養(yǎng)青蝦苗。放養(yǎng)密度池塘每畝為2萬尾3萬尾,稻田則減半。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放養(yǎng)鰱、鳙魚夏花,以濾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池水肥度,促進蟹種生長。根據池水肥度,每畝放養(yǎng)鰱、鳙魚夏花100尾150尾,其比例為5:1。如稻田則一般不混養(yǎng)魚類。4)分階段投餌 根據蟹種的生長規(guī)律和生態(tài)要求,可將蟹種培育分為二個階段,各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生長規(guī)格和投餌數量見表3-3-9: 人工餌料以小麥、
55、大麥、玉米、米糠、南瓜、甘薯以及配合飼料等。配合飼料配方與仔蟹配方相似,唯魚粉比例減少5%,換用5%的棉仁餅粉。也可用雜魚、麥粉和少量食鹽軋制成顆粒飼料。其制作方法同仔蟹, 唯雜魚、麥粉、食鹽的比例為0.6:1:0.01 。 麥粒、玉米等必須加水浸泡脹足使用。人工餌料于傍晚投在淺灘處,開始投餌時餌料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邊水面上,以后逐步向岸上移動,使蟹種養(yǎng)成在岸邊攝食習慣,以便于檢查蟹種攝食情況,防止餌料散失。 (5)促進蟹種集中同步蛻殼,保護軟殼蟹 作為一個群體,河蟹在每個階段蛻殼時間太長,容易造成自相殘食,其成活率必然低。因此必須采取措施,縮短群體蛻殼時間。具體方法可采取:每次蛻殼來臨前,
56、可增投動物性餌料;或投添加蛻殼素的配合飼料。 蛻殼區(qū)與投餌區(qū)分開。 通常投餌區(qū)設在座北向陽的北坡以及東坡和西坡,要求淺水,水草較少。而蛻殼區(qū)設在南坡。蛻殼區(qū)要求淺水、安靜、水草多。當發(fā)現個別河蟹蛻殼時,可在池塘內潑灑15mg/L的生石灰水,以增加水中鈣離子的含量,促進蛻殼。每天清晨巡塘,發(fā)現剛蛻殼的軟殼蟹,可放入桶內暫養(yǎng)1h2h,待其殼稍硬,并能爬動時,再放回池內。(6)控制水質和水位 蟹種池的水質要保持清淅見底,透明度高。如水色呈綠色,則應及時調換新水。如池水過瘦,水生植物葉子呈黃色,則應施追肥,每次每畝施尿素和磷肥各7kg10kg。蟹種池稻田一般不用農藥,如必須用藥,應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禁
57、止使用敵百蟲、殺滅菊酯等劇毒藥物。在培育期間,池塘中的稻田水位前期須保持在5cm以上,后期保持10cm以上。蟹池中的稻田一般不擱田,如需擱田,往往采用白天放水擱田,夜間加水。 (7)加強日常管理 在管理上堅持做好“四查”、“四勤”、“四定”和“四防”工作。即:四查。即查蟹種吃食情況、查水質、查生長、查防逃設備。特別是防逃設備,在大風、大雨時,應及時檢查,發(fā)現問題,隨時修理,保持設備完好。四勤。即勤除雜草、勤巡塘、勤做清潔衛(wèi)生工作、勤記錄。四定。即投餌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四防。即防敵害生物侵襲、防水質惡化、防蟹種逃逸、防偷。 (8)集中捕撈暫養(yǎng) 扣蟹捕撈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地龍網捕撈法。將
58、數個地龍網直接安置在蟹池中,每天清晨和傍晚收取一次蟹種。、光誘捕。在10月11月的晴天,抽去大部分池水,留30cm水,到晚上河蟹便會上岸。只需在池塘四角裝上電燈(或點燈),利用蟹種趨弱光的特性,便能徒手捕捉。 也可在池塘四角沿防逃墻邊各埋一口扁缸,缸內放少量細砂,其缸沿與地面相平,在缸上方安置電燈,蟹種會自動爬入缸內。流水捕捉法。利用蟹種有逆流而上的習性,放水一半,再加水裝上蟹籠捕捉。干塘捕捉。冬季蟹種活動能力低,活動范圍小,不少蟹種往往挖洞穴居。此時要捕蟹種,只能抽干池水,直接下池捕捉。而且對穴居蟹種,也只能用長而窄的鐵鍬對準蟹洞將扣蟹逐一挖出。 蟹種捕出后,應用于放入暫養(yǎng)池內暫養(yǎng)。暫養(yǎng)池以
59、土池為佳,要求池底無淤泥,多水草,防逃設備良好,排灌水和日常管理方便。一般每畝可暫養(yǎng)蟹種500kg。五、成蟹飼養(yǎng) 成蟹飼養(yǎng)指蟹種養(yǎng)至食用規(guī)格的河蟹上市。(一)成蟹飼養(yǎng)形式 1池塘養(yǎng)蟹 在池塘內養(yǎng)成蟹,人工可控制養(yǎng)殖的全過程,回捕率較高,但出塘規(guī)格和肉質遜于大水體養(yǎng)蟹。按養(yǎng)殖方式又可分為: 池塘單養(yǎng)以蟹為主,搭配一些魚類。一般畝產100kg左右,高產池塘畝產成蟹可達200kg。 魚蟹混養(yǎng)以魚為主,搭配一些蟹種。一般成蟹畝產15kg左右,高產池可達40kg。池塘暫養(yǎng) 這是從天然水體或其它池塘捕出未長足的綠蟹,由于其體瘦殼軟,價格低廉,但它們均已完成成熟蛻殼,在暫養(yǎng)期間不再蛻殼,因此不會自相殘殺。故
60、池塘暫養(yǎng)綠蟹,其成活率較高。綠蟹經2月3個月的飼養(yǎng),蟹體肥壯,生殖腺飽滿,上市價格顯著提高。其每畝毛產量可達500kg以上,效益顯著。但這種養(yǎng)殖方法只能在成蟹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qū)進行。2湖泊、河溝養(yǎng)蟹 蟹種在天然水體中養(yǎng)成成蟹,其環(huán)境條件較好,天然餌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規(guī)格大,品質好。但回捕率較低。根據目前養(yǎng)殖方式可分為:湖泊、河溝蟹種放流 這種養(yǎng)殖方式已有幾十年歷史,6070年代湖泊、河溝放流蟹苗;80年代改為放養(yǎng)仔蟹;近年來除放養(yǎng)仔蟹外,還放養(yǎng)一齡蟹種,均有明顯效果。但這種養(yǎng)殖方式通常不投餌料,其生產結果受自然因素影響極大,尚屬粗養(yǎng)方式。放養(yǎng)的水體要求水質良好,水草茂盛,流速平緩,與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志愿者聘用合同
- 2025版民宿民宿餐飲服務合同示范4篇
- 2025年度房地產公司股權轉讓與市場推廣合同
- 2025年度個人車位租賃服務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沐足行業(yè)員工勞動合同模板(含保密協議)4篇
- 林綿綿《韓娛離婚協議》2025年度網絡劇改編權轉讓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現金借款合同標準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產品品牌授權使用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家樂鄉(xiāng)村旅游扶貧項目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產業(yè)投資借款合同大全4篇
- 2022年中國電信維護崗位認證動力專業(yè)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多選題)
- 紀委辦案安全培訓課件
- 超市連鎖行業(yè)招商策劃
- 醫(yī)藥高等數學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 城市道路智慧路燈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標)
- 初中英語-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公司利潤質量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400字】
- 工行全國地區(qū)碼
- 新疆2022年中考物理試卷及答案
- 地暖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頂部板式吊耳計算HGT-20574-201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