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考試復習重點中國古代史政治史三皇五帝:中國古書上,把伏羲、女媧、神農稱為“三皇”,把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稱為“五帝”,其實“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的領袖。三代:公元前21世紀,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和西周時期,奴隸制度得到發(fā)展。夏、商、周三代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春秋五霸:春秋時期,見于史書的諸侯國名有一百二十八個,但比較重要的不過十幾個,它們主要是位于今天山東的齊、魯,位于今天河南的衛(wèi)、宋、鄭、陳、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晉,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圍地區(qū)的燕,位于今天陜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兩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蘇中南
2、部的吳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帶的越。這些比較大的諸侯國憑借其實力,用戰(zhàn)爭來擴充領土,迫使弱小國家聽從他的號令,并互相爭奪,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霸,又寫作伯,就是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春秋時代,先后出現(xiàn)五個霸權,史學家稱為春秋五霸。春秋初年諸侯國有一百多個。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發(fā)生混戰(zhàn)。力量強大的諸侯國一面不斷吞并弱小的國家,一面爭奪霸權。春秋時期先后起來爭當霸主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還有一種說法,“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zhàn)國七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奴隸社會
3、逐漸解體、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時期。周平王東遷洛邑,實力不及一個大的諸侯國,從此失去了控制諸侯國的能力,于是出現(xiàn)了大國爭霸的形勢。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以及各國內部新舊勢力的斗爭,最終瓦解了奴隸制,促進了封建制的形成。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在世界歷史上,我國是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之一。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王朝:戰(zhàn)國七雄互相角逐兼并的結果,出現(xiàn)了秦的統(tǒng)一。秦朝的建立,結束了諸侯林立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統(tǒng)治。這一政治形式,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對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以秦國原有制度為依據,整齊劃一全國的各項制度,
4、如郡縣制和度量衡制度等,對于鞏固與發(fā)展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前206年,秦朝滅亡。四年之后,西漢建立。到西漢中期,逐漸確立起來的封建制度,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越性,出現(xiàn)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漢武帝加強法治和削弱封國勢力,有利于專制皇權的鞏固。東漢是西漢政權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在光武、明、章時期,政治比較穩(wěn)定,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和帝以后,封建政治日趨衰落,外戚宦官專權。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分裂割據的時代,其中除西晉的短期統(tǒng)一外,分裂達四個世紀之久。但就總體而言,這一時期承接了秦漢以來的趨勢,并不斷發(fā)展演化,為隋唐時期大一統(tǒng)局面奠定了基礎。它是我國封建社
5、會前期兩大鼎盛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選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對舉薦人才,起過一定作用;但后來卻造成士族壟斷政局的現(xiàn)象。西晉統(tǒng)治者分封宗室,諸王權力很大。西晉統(tǒng)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演變?yōu)槿鎯葢?zhàn)。自西晉時期確立的門閥(士族)統(tǒng)治,至東晉盛極一時,一直持續(xù)到南朝前期,此后士族勢力逐漸衰弱,庶姓寒士政治地位提高。隋唐是封建社會繁榮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隋朝的統(tǒng)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隋朝統(tǒng)治者采取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確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機構,把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建立科舉制度,擴大地主階級政權的基
6、礎;改革西魏以來的府兵制,寓兵于農,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唐朝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而又有所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增加宰相名額和設立政事堂。這反映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中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而當時解決矛盾的辦法,總是有利于加強皇帝的權力。唐高宗時制定的封建法典唐律,對中國及亞洲國家都發(fā)生重大影響。唐朝繼續(xù)實行府兵制和科舉制?!柏懹^之治”和“開元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安史之亂以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和唐末農民戰(zhàn)爭加速了唐朝統(tǒng)治的瓦解。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時期。中原地區(qū)封建生產方式的發(fā)展和邊疆地區(qū)封建化過程的完成,是中國封建社會進一
7、步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五代十國是唐朝藩鎮(zhèn)割據局面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北宋在完成統(tǒng)一的同時,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由于北宋統(tǒng)治者推行守內虛外的政策,導致了幾個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北宋中期,為挽救社會危機,富國強兵,王安石實行變法。變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終遭到失敗。遼金政治制度各具特色。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推行“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政策。金政權實行兵民合一制度,其統(tǒng)治力量大大加強。元朝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后來發(fā)展成為行政區(qū)的名稱,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區(qū)的規(guī)模。元朝時候,西藏地區(qū)正式成為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元政府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與臺灣。元朝的重新統(tǒng)一
8、,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lián)系,鞏固和發(fā)展了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明、清(鴉片戰(zhàn)爭以前)時期,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與發(fā)展。與此同時,封建制度也逐漸走向衰落。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的一個重要王朝。明初的專制主義政權進行了全面的強化?;蕶嘀粮邿o上,具有絕對權威,成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朱元璋罷中書省,分相權于六部,宰相制度從此廢除。明朝的軍隊,在中央由五軍都督府與兵部共同管理,二者互相制約,軍權掌握在皇帝手中。明統(tǒng)治者建立錦衣衛(wèi)、東廠和西廠等特務機構,以加強對官吏和人民的監(jiān)視和統(tǒng)治。地方政府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叭尽被ゲ唤y(tǒng)屬,有利于中央集權。明中葉以后,官僚
9、地主與皇族、宦官相勾結,形成最腐朽的大地主集團?;实凵莩抟鶚?,不理朝政,大權旁落宦官之手。此后又出現(xiàn)激烈的黨爭,從而國力日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統(tǒng)治。清朝是由滿族貴族建立的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專制主義封建王朝。軍機處的設立,使朝政大計,完全由皇帝一人裁決。理藩院的設置,空前地增強了中央對邊疆各民族的管轄??怠⒂?、乾時期,清政府有效地戰(zhàn)勝了各族上層反動分子的分裂叛亂活動,抗擊了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武裝侵略,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獨立,使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我國的疆域得以最后確定。古代史上的分裂時期: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先秦是指原始社會到戰(zhàn)國時期這
10、段歷史。原始社會時間很長, 但無文字記載,其間經過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現(xiàn)。原 始群居生活的標志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這 幾種文化的歷史跨度從距今170萬年前到1萬8千多年前之間。而 氏族公社時期,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以及長 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居民大多過著 定居的生活。進入階級社會后,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 戰(zhàn)國等歷史階段。先秦是中國歷史上自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 重要歷史階段。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天下歸家”,父子 相傳、兄弟相傳成為制度,家庭、私有制、階級和國家成為現(xiàn)實, 標志著中國文明社會的開始。奴隸社會經歷過
11、夏(約公元前21 前16世紀)、商(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西周(公元前11世 紀前770年)三個歷史階段,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前221)之間演進成封建社會。在長達1800多 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 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這 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 次文化學術的繁榮??鬃?、老子等人的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 至世界文化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 至今仍被廣泛應用于軍事、經濟等領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 大詩人。戰(zhàn)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
12、表。在這 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從分散逐步走向統(tǒng)一,春秋時期的諸侯稱霸 和戰(zhàn)國時期的七國爭雄,客觀上都為秦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歷史條件。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長期諸侯爭戰(zhàn)的局面,完成了 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的多 民族的國家秦(公元前221前206)。秦始皇著手集中權力, 宣布自己為始皇帝,并以后世子孫代代相承,進一步確立了父傳 子的世襲制度。 繼秦之后,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相繼建立西漢(公元 前206公元25)和東漢(公元25220),統(tǒng)稱漢。漢承秦制, 進一步完善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序。 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在中
13、國古代史上有著 重要的地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及秦王朝的建立,是具有劃時代意 義的。秦漢時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以及諸 如建立郡縣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統(tǒng)一的措施,一直為后世帝王的專 制統(tǒng)治所效法。秦漢以后沿襲了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 秩序,基本上是秦漢時期建立起來的。這一時期,社會經濟有較 大發(fā)展,西漢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那樣的盛世。漢武帝后,在與西域 及相鄰的中亞諸國的交往中,開通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秦漢 時期也是中國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較發(fā)達的時代。董仲舒之后, 儒家學說被確立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司馬遷的史記,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以及數學的九章算術,醫(yī)學方面的黃 帝內經等
14、,均對后世有重大影響。蔡倫的造紙術,則被譽為中 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這個階段,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道教則從 本土源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589) 東漢末年爆發(fā)了黃巾起義,豪強地主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 中,加強了自身的力量,釀成封建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此后歷經三 國(220280)、西晉(265316,見晉)、東晉(317420, 見晉)、南北朝(386589),凡360余年。其間,三國時魏、 蜀、吳鼎足天下,東晉時十六國紛爭不已,南北朝時南朝與北朝 長期對峙,除西晉實現(xiàn)短期統(tǒng)一之外,中國基本上處于分裂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南方經濟有了較大發(fā)展。西、北各少數民族陸續(xù) 內遷,各民族之間的遷徙和雜
15、處促進了融合。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至林邑(越南中部)、扶南(柬埔寨境內)、朝鮮半島、日本、 中亞諸國、大秦(羅馬帝國)等地。文化方面,玄學盛行,佛、 道二教在相互斗爭中蔓延、發(fā)展,但統(tǒng)治者一般都保護佛教。文 學藝術方面,建安七子、陶淵明等人的詩文,劉勰的文學評論 文心雕龍,王羲之等人的書法,顧愷之等人的繪畫,敦煌石窟 等石窟寺藝術,皆為不朽之作??茖W技術方面,祖沖之第一個將 圓周率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下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1000年;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則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巨著。 隋唐五代時期(581960)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 南北重新統(tǒng)一。618年,唐
16、高祖李淵在其子李世民(見唐太宗李世 民)支持下建立唐朝(618907)。907年,朱溫篡唐為梁(后梁) ,是為五代(907960)之始;約在同一時期,南方出現(xiàn)了或并 列或相續(xù)的9個小國,加上北方的1個小國,合稱十國(902979 )。隋唐五代,是中國歷史上由分裂進入長期統(tǒng)一,而后又步入 短期分裂的時期。從總體上看,這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 化昌盛,中國封建社會一度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隋唐時,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樹,其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兩稅法等,對后世影響深遠。隋唐對外采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 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是中國歷史上的高潮時期。隋唐文化是中 國封建文化的高峰,當時在世界上也
17、位于前列。文學以唐詩成就 最大,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2000多位詩人的 近5萬首詩歌。以初唐陳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 元稹,晚唐李商隱、杜牧為杰出代表,名家輩出,許多名篇傳誦 千古。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對后世影響甚大。顏真卿 的書法,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的繪畫,霓裳羽衣舞 等音樂舞蹈,以及眾多的石窟藝術,均光被后世??茖W技術方面, 中國四大發(fā)明中的印刷術和火藥兩項均出現(xiàn)于這一時期,其他如 天文、數學、地學、醫(yī)學、建筑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唐朝皇 帝多尊崇道教,但道教主要在上層流行,影響不及佛教。 歷史事件 商鞅變法: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
18、(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商鞅方升、商鞅戟)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中期以后最為強大的國家。雖然后來商鞅被車裂而死,新法卻并未廢止。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期政治局面的特點是七雄并立。在戰(zhàn)國七雄中,齊、楚、燕、秦早在春秋時期,有的甚至在更早的西周時期,就已經是有名的諸侯國了,而趙、魏、韓三國卻是在春秋末年通過對晉國的瓜分才形成的??梢哉f,趙、魏、韓三家分晉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戰(zhàn)國時期的開始。初稅畝:春秋時,產生了新的賦稅制度。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實行初稅畝,國家根據土地面積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實物稅。
19、這是古代田稅的開始。魯成公元年(前590),作丘甲,按土地面積征收一定量的軍賦(甲),從而使稅和賦合而為一。春秋戰(zhàn)國之際,地稅的征收已很普遍。秦國于簡公七年(前408)實行初稅禾的實物地稅制度。戰(zhàn)國時,各國稅制不一。秦國首先實行戶口登記制,并據以征收田地租稅和接人頭征收頭會(人口稅)。合縱連橫:馬陵之戰(zhàn)以后,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秦、齊兩強遙相對立,他們擴充地盤都要危及鄰國。當一強攻勢凌厲,被攻國常常乞求另一強出來支援和保護,或幾個弱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一強。韓趙魏等國內部分成聯(lián)秦抗齊和聯(lián)齊抗秦兩派。秦齊兩強為了孤立對方壯大自己,也展開了爭取與國的斗爭。軍事沖突結合外交斗爭,于是各國相互結約聯(lián)盟,
20、從而展開了合縱連橫的活動。所謂合縱連橫,從策略上來說,合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阻止強國進行兼并。連橫是“事一強以攻眾弱”,強國迫使弱國投降并幫助它進行兼并。從地域上來說,以韓、趙、魏為主從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條縱線,東抗齊或西抗秦是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東西連成一條橫線,進攻其他弱國是為連橫。在一個較長的時期,秦齊兩強并立,合縱連橫一般是針對或圍繞它們展開的。合縱既可以對秦,也可以對齊,連橫既可以連秦,也可以連齊。直到長平之戰(zhàn)以后,才凝固成合縱是六國并力抵抗強秦,連橫是六國分別投降秦國的意思了。 那時各大國之間,圍繞著怎樣爭取盟國和對外擴展的策略問題,有縱和橫兩種不同的主張。所謂縱橫家,就是
21、適應這種政治斗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們鼓吹依靠合縱連橫的活動來稱雄中原,或者建立“王業(yè)”。他們宣傳“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韓非子五蠹篇)?!皬?縱)成必霸,橫成必王”(韓非子忠孝篇)。縱橫家的缺點是他們重視依靠外力,不是像法家那樣從改革政治、經濟入手;還過分夸大計謀策略的作用,把它看成國家強盛的主要關鍵。張儀在秦國推行連橫政策獲得成功,那是因為他用“外連橫而斗諸侯”的策略,配合了當時秦國耕戰(zhàn)政策的推行。張儀的連橫和公孫衍的合縱 馬陵之戰(zhàn)以后,魏惠王因受到齊楚的打擊,不得不采用秦相張儀的魏聯(lián)合秦韓進攻齊楚的策略,公元前322年起用張儀為魏相。張儀推行“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的連橫策略,要魏
22、國做投靠秦國的帶頭羊。魏惠王不肯聽張儀的擺布,秦國就出兵攻占了魏國的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等地,威脅著其他各國。因而齊、楚、燕、趙、韓五國出來支持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公元前319年魏國把張儀驅逐回秦,改用公孫衍為相,張儀這次連橫活動失敗了。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fā)起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抗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因而有“五國伐秦”之舉。由于各國的利害關系不同,楚、燕兩國沒有出兵,實際上是韓、趙、魏三國和秦交戰(zhàn)。結果聯(lián)軍大敗,八萬多人被消滅。第一次五國抗秦的“合縱”便以失敗而告終。焚書坑儒:公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通通燒毀,只有醫(yī)藥、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
23、。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這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楚漢戰(zhàn)爭:秦朝滅亡后,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四年的戰(zhàn)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zhàn)爭。最后,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文景之治:西漢劉邦的兒子文帝和孫子景帝統(tǒng)治時期,由于社會穩(wěn)定,廣大農民積極生產;也由于他們父子進一步改善政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使社會經濟由恢復到發(fā)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資豐厚,史稱此時為“文景之治”。吳楚七國之亂:吳楚七國之亂是發(fā)生在漢景帝三年(前154年)的一次諸侯王國的叛亂。參與叛亂的七國的國王是吳王
24、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膠西王卬。吳王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王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 諸呂當權以及漢文帝劉恒繼統(tǒng)等政治事件,加劇了這一矛盾。 七國之亂的導火線,則是漢景帝劉啟采納晁錯的削藩策,削奪王國土地。推恩令:漢初,分封的諸侯王勢力逐漸膨脹,他們對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漢武帝采納大臣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規(guī)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子弟,皇帝封這些子弟為侯。新封的侯國歸中央直接統(tǒng)轄管理。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小侯國,實力大大減弱,無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自然對皇帝感恩戴德。漢武帝
25、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巧妙的削弱了諸侯王國勢力。鹽鐵之議: 鹽鐵之議是漢昭帝時,中央政府召開的一次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起的有關國家政策的辯論。 漢武帝在元狩年間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經濟政策,如統(tǒng)一幣制,鹽鐵和酒類官營,實行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等,這雖然充裕了封建國家的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但是,伴隨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土地兼并的現(xiàn)象日益尖銳,廣大農民的負擔愈來愈重。鹽鐵官營等政策的弊端,如鐵器苦惡,價格不平,主管官吏廢公法、謀私利,強征農民冶鐵煮鹽等等,也直接貽害農民,加劇了農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矛盾,致使農民的反抗斗爭日益頻繁。 而且依靠鹽鐵官營等政策所聚斂的財貨,無
26、法維持戰(zhàn)爭的長期消耗。因此,至武帝晚年時,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另一方面,經過漢王朝的連年出擊,匈奴力量大為削弱,邊患有所緩和。這些客觀情況,促使武帝晚年的政策發(fā)生重大改變。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在詔令中指出,此后務在禁絕苛暴,不得擅興賦役,應致力農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漢初的“與民休息”政策。 漢武帝在政策上的轉變,對于穩(wěn)定漢王朝的統(tǒng)治是必要的,但統(tǒng)治集團內部意見并不一致。武帝死后,繼位的昭帝年幼,大權掌握在霍光手里。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下詔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所在。 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
27、他們就漢王朝的內外政策進行了辯論。這就是有名的鹽鐵之議。 在鹽鐵會議上,雙方辯論的主要內容有:(1)民間疾苦的原因。賢良、文學認為民間疾苦的根源在于國家經營鹽鐵等經濟事業(yè),提出廢除鹽鐵,設酒榷,均輸官。桑弘羊反對這一主張,認為興鹽鐵,酒榷,置均輸,擴大了財源,是抗擊匈奴,消除邊患的經費來源。而且,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強大家的兼并之路,有益于農民。因此,他堅持推行鹽鐵官營等事業(yè)。(2)對匈奴的政策。賢良、文學主張偃兵休士,厚幣和親,企圖依靠德政的感化維持和親局面。桑弘羊則認為匈奴反復無信,不能采用德政感化,只有通過戰(zhàn)爭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擾,保證漢王朝的安全。他強調武帝對匈奴的戰(zhàn)爭是“當世之務,后世之
28、利”。(3)關于施政方針和治國的理論思想。賢良、文學信奉儒家的仁義學說,主張德治,認為行仁政就可以無敵于天下。他們一再引證歷史教訓,批判嚴刑峻法,指為亡國之道,把嚴刑峻法看作是秦王朝滅亡的原因。 桑弘羊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反對德治,主張法治,認為令是教育百姓的,法是督察奸邪的,有了嚴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謹慎,奸邪自然止息。他所堅持的經濟政策和治國方法都與法家思想相聯(lián)系。此外。這次會議上的辯論還涉及農業(yè)的基本政策,對社會現(xiàn)狀的估計和倫理道德觀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與今的關系問題。西漢桓寬編撰的鹽鐵論詳細記載了鹽鐵之議的情況。 賢良、文學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比較體察社會實況。他們
29、在霍光的支持下與桑弘羊展開的辯論,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對漢武帝晚年以后經濟和政治形勢的不同認識。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國政策。經過這次辯論,盡管沒有廢止鹽鐵官營和平準均輸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賢良、文學活躍一時。根據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與民休息”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肯定,對昭帝、宣帝時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黨錮:東漢,宦官五侯掌權以后,跟梁冀一樣胡作非為。他們把持朝政,賣官賣爵,從朝廷到全國郡縣,都有他們的親信,搞得社會黑暗不堪。 當時有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員,不滿宦官掌權,主張改革朝政,罷斥宦官;還有一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大學生,因為社會腐敗,找不到出路,
30、也要求改革。他們批評朝政,對掌權的宦官和附和宦官的人,深惡痛絕。 公元165年,陳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隸校尉,這兩個人都是不滿宦官的。大學生部擁護他們,把他們看作是模范人物。李膺當了司隸校尉后,有人告發(fā)宦官張讓的兄弟、野王(今河南沁陽縣)縣令張朔貪污勒索。李膺要查辦張朔。張朔逃到洛陽,躲進他哥哥家里。李膺親自帶領公差到張讓家搜查,在張家的夾墻里搜出張朔,把他逮走。張讓趕快托人去求情,李膺已經把案子審理清楚,把張朔殺了。張讓氣得什么似的,馬上向漢桓帝哭訴。桓帝知道張朔確實有罪,也沒有難為膺。 這一來,李膺的名氣就更大了。一些讀書人都希望能見見李膺,要是受到李膺的接見,就被看作很光彩的事,稱
31、做“登龍門”。第二年,有一個和宦官來往密切的方土(搞迷信活動的人)張成,從宦官候覽那里得知朝廷馬上要頒布大赦令,就縱容他的兒子殺人。李膺馬上把殺人兇手逮捕起來,準備法辦。第二天,大赦令下來,張成得意地對眾人說:“詔書下來了,不怕司隸校尉不把我兒子放出來?!边@話傳到李膺耳朵里,李膺更加冒火。他說:“張成預先知道大赦,故意教兒子殺人,大赦就不該輪到他兒子身上?!闭f完,就下令把張成的兒子砍了頭。張成哪兒肯罷休,他要宦官侯覽、張讓替他報仇。他們商量了一個鬼主意,叫張成的弟子牢修向桓帝告了一狀,誣告李膺和太學生、名土結成一黨,誹謗朝廷,敗壞風俗。漢桓帝接到車修的控告,就下命令逮捕人。除了李膺之外,還有杜
32、密;陳慕和范滂等二百多人,都被他們寫進黨人的黑名單。朝廷出了賞格,通令各地,非要把這些人抓到不可。杜密像李膺一樣,也是敢于跟掌權的宦官作對的官員。兩個人的名望差不多,人們把他們聯(lián)在一起,稱為“李、杜”。李膺下了監(jiān)獄,杜密當然也逃不了。陳是本來是個大學生,因為有名望,也被劃到黨人名單里去。有人勸他逃走。陳是并不害怕,說:“我逃了,別人怎么辦?我進了獄,也可以壯壯別人的膽?!彼f著,就上京城,自己投案,進了監(jiān)獄。范滂也跟陳裹一樣,挺著腰板進了監(jiān)獄。捉拿黨人的詔書到了各郡,各郡的官員都把跟黨人有牽連的人報上去,多的有幾百個。只有青州平原相村,相當于郡的太守)史潮沒報。朝廷的詔書接連下來催逼他。青州還
33、派了一個官員親自到平原去查問。那個官員把史媽找去,責問他為什么不報黨人的名單。史潮說:“我們這里沒有黨人,叫我報什么廣那官員把臉一沉說;“青州下面有六個郡,五個郡都有黨人。怎么平原偏偏會沒有?”史朝回答說;“各地的水土、風俗不一樣。別的地方有黨人。為什么平原就一定也有黨人呢產那官員被他反駁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史輸又說:“你一定要冤枉好人,那么,平原家家戶戶都有黨人。我情愿死,要我報黨人,我可一個也說不上來?!蹦枪賳T拿他沒有辦法,就胡亂把平原的官員收在監(jiān)獄里,因很朝廷。被捕的黨人在監(jiān)獄里,宦官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折磨。他們的頭頸、手、腳都被上了刑具,叫做“三水”,然后被蒙住頭一個挨一個地拷打,就
34、這樣關了一年多。第二年,有一個穎川人賈彪,自告奮勇到洛陽管黨人申冤。漢桓帝的皇后竇氏的父親竇武也上書要求釋放黨人。李膺在獄中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他故意招出了好些宦官的子弟,說他們也是黨人?;鹿龠@才害怕了,對漢桓帝說:“現(xiàn)在天時不正常,應當大赦天下了?!睗h桓帝對宦官是唯命是聽的,就宣布大赦,把兩百多名黨人全部釋放。這批黨人雖然釋放,但是宦官不許他們留在京城,打發(fā)他們一律回老家,并且把他們的名字通報各地,罰他們一輩子不得做官。歷史上叫做“黨錮”(“錮”就是禁錮的意思)事件。不久,漢桓帝死了。竇皇后和父親竇武商量,從皇族中找了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劉宏繼承皇位,就是后來腐敗出了名的漢靈帝。赤壁之戰(zhàn):曹操統(tǒng)
35、一北方大部之后,企圖一舉統(tǒng)一南方。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占領荊州,改編荊州水軍,擁兵二十多萬,乘勝順流東下,進到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曹軍由于發(fā)生疫病,退駐江北。孫劉五萬聯(lián)軍與之隔江對峙。孫劉聯(lián)軍利用曹軍遠來疲憊,疫病流行,不習水戰(zhàn)和曹操驕傲輕敵等弱點,用火攻先擊敗了曹操水軍,繼之大破曹軍。曹操率領殘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戰(zhàn)后,曹、孫、劉三大集團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肥水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是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與前秦在今安徽壽縣一帶進行的一次大戰(zhàn)?!帮L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三一六年,西晉王朝滅亡。當時,占據陜西關中一帶的氐族統(tǒng)治者以長安為都城,建立前秦政權。公元三五七年,苻堅做
36、了秦王,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政治和發(fā)展經濟、文化的措施,使前秦國力迅速強盛,并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在南方,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占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地區(qū)。這樣,就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三八三年八月,苻堅發(fā)兵南下,三路進軍,攻打東晉。共有步兵六十余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百萬大軍從東到四,綿延千余里。在苻堅重兵壓境下,晉武帝采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下令堅決抵抗。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前彬率領水軍五千增援戰(zhàn)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
37、(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設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截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未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軍以后,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并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晉軍難以抵抗,現(xiàn)在應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破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于十一月派猛將劉
38、宇之率領精兵五千平進攻洛潤。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后,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zhàn)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余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土氣。晉軍水陸并進,展開全線反攻。苻堅在壽陽城上,看到晉軍嚴整,攻勢猛烈,十分恐懼,把淝水東面八公山(今壽縣城東北)上的草木都當成了晉兵。 洛洞失利后,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謝玄派人用激將法對待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稍向后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認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符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半渡之際,再用騎兵攻擊,一定可以取勝。于是苻
39、融指揮 秦軍后撤。秦軍本來內部不穩(wěn),這一撤,造成陣勢大亂,不可遏止。晉軍乘勢搶渡淝水,展開猛烈攻擊。朱序在陣后大城: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軍后方部隊一聽,爭相逃命。苻融見勢不妙,急忙馳馬趕到后面整頓部隊,結果被晉軍追兵殺死。晉軍乘勢猛迫。秦軍人馬相踏,晝夜?jié)⑼?,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東晉追兵。就這樣,幾十萬秦軍,逃散和被殲滅十分之七八,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逃回洛陽。 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毛澤東同志曾給予很高的評價。 魏孝文帝改制: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又名元宏,鮮卑拓跋產人,是北魏王朝自拓跋*起的第六個皇帝。他在執(zhí)政期間,對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俗等各方面,進
40、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推動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鮮卑族的政權,鮮卑人一直過著游牧生活,以畜牧業(yè)為主要勞動。到鮮卑族拓跋部崛起,進入黃河流域,統(tǒng)一北方以后,國家收入轉為主要靠農業(yè)生產,靠剝削為廣大農民維持統(tǒng)治。因此,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就成了當務之急。可是在鮮卑人中,平民既不畜牧也不耕作,大多是游手好閑的浮食之人,不僅貴族人家,就連一些奴仆也衣食精美,主要依靠剝削擄掠北方的廣大漢族地區(qū)。為了反抗鮮卑族的統(tǒng)治,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即使在魏孝文帝統(tǒng)治時期,史書記載的人民暴動事件也有十幾起。由于鮮卑族畢竟比漢族落后,因此矛盾的中心是一個相對落后的
41、民族,如何統(tǒng)治比它先進得多的民族。這一問題,也是決定北魏政權生死興亡的關鍵。魏孝文帝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他決心利用漢族地主統(tǒng)治者的經驗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他先是接受了漢族大臣的建議,實行俸祿制,均田制和三長制,可是由于鮮卑貴族的保守勢力的反對,收效不大。這就使魏孝文帝認識到,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徹底擺脫貴族保守勢力的束縛和影響,而在平城這個地區(qū),非但地處偏僻,農業(yè)落后,不利于對廣大國土的統(tǒng)治,并且這里是鮮卑貴族的老窩,對改革的牽制等較大。要想擺脫這些保守勢力,就只有遷都,到漢族政治、文化等較發(fā)達的地方去,接受汊族文化的影響,實行漢化政策,以改變鮮卑舊俗。魏孝文帝經過慎重考慮,選中了洛陽。于是他以興
42、兵南伐為借口,將首都遷到了洛陽。遷都洛陽以后,魏孝文帝立即著手進一步改革。禁止鮮卑貴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漢族服裝。接著,魏孝文帝又下令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30歲以上的官員一時難改,可以講鮮卑語,暫不受處罰,可是30歲以下的官員在朝廷上必須講漢語,否則就要降職。后來又規(guī)定,誰講鮮插語,就撤職。穿漢服,講漢話,促使鮮卑人與漢人的交往日益增多,許多人已逐漸被漢族的生活方式同化。在這個基礎上,魏孝文帝又進一步推行漢化政策,如改鮮卑貴族復姓為漢族單性,改變鮮卑人的籍貫,規(guī)定死后不得歸葬塞北;同時主張同漢族聯(lián)姻,直至完全依照南齊的制度,擬定北魏的官制禮儀,設立樂官,修訂法律,改革官職名稱,使
43、北魏的政治制度同南齊幾乎沒有什么兩樣。而拓跋族原有的制度則一概廢除。魏孝文帝為了革新,推行漢化政策,需要一批支持他的有才干的人。于是他制訂了許多發(fā)現(xiàn)、提拔推薦人才的規(guī)定,他把能否推薦人才,作為考核官吏的一條重要標準。對于有才華的人,魏孝文帝能放下皇帝的架子,尊重他們的意見。對于南齊投降過來的官吏也很信任,因此不少南齊漢族地主投奔北魏,并被委以重任。推行的漢化政策,使北魏經濟開始復蘇,均田制得到進一步推行,農業(yè)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政治上以先進的統(tǒng)治方式代替殘暴落后的統(tǒng)治方式,緩和了北方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北魏取得了一個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文化上也隨之發(fā)展起來,先進的封建文化代替了落后的習俗,
44、促進了北方各少數民族向封建社會過渡。在文學藝術上則給中華民族留下了魏碑和佛像石窟兩大瑰寶。魏孝文帝不囿于民族偏見,敢于承認自己的落后,沖破阻力,接受先進的文化,學習先進的政策制度和統(tǒng)治經驗,以改造片刻民族中落后的東西。促進了當時以鮮卑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因此,孝文帝不僅是一個目光遠大,氣度恢宏的改革者,也是民族融合的歷史長河中的積極推進者。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執(zhí)掌朝政,又逼李淵退位,自己即位為帝,并于627年改年號貞觀。他改革國家機構,維新政治;輕徭薄賦,疏緩刑法;知人善任,虛懷納諫;銳意經史,借鑒前代
45、成?。怀鈼壢盒?,不聽讒言。君臣同心協(xié)力,共同治理國家,對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因而被稱為“貞觀之治”,成為封建政治的典范,受到歷代史家的盛贊。開元之治: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712-756年),前期年號叫開元,后期叫天寶。唐玄宗在其統(tǒng)治前期,注意政治,并針對時弊進行了一些改革,如裁汰冗官,抑制食爵貴族,壓抑佛教,改變宮廷生活奢靡的風氣等。他任命的宰相姚崇、宋 也是有才干、敢進諫的人。因此,這個時期,政局穩(wěn)定,生產發(fā)展,戶口數增加。開元年間,是唐朝社會經濟繁榮和國勢強盛的時期,因此舊史上稱為“開元之治”。安史之亂: 唐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邊鎮(zhèn)節(jié)度使權力膨脹,中央
46、集權削弱。管轄今河北、山西、遼寧一帶的節(jié)度使安祿山,乘唐朝內地兵力空虛、政局混亂之機,于755年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叛亂。叛軍很快攻占洛陽、長安。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即位。由于叛軍暴虐,人民紛紛起來反抗。757年,安祿山在洛陽被其子慶緒所殺,唐軍在回紇兵的幫助下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后來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并自稱燕帝,再次攻下洛陽。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這場叛亂。經過“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強盛轉向衰落。藩鎮(zhèn)割據:藩鎮(zhèn)割據是唐朝中葉以后,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 藩是保衛(wèi),鎮(zhèn)指軍鎮(zhèn)。封建朝廷設置軍鎮(zhèn),本為保衛(wèi)自身安全,但發(fā)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
47、割據勢力,這是封建統(tǒng)治者爭權奪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唐玄宗在位(712756年)時期,為了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力擴充防戍軍鎮(zhèn),設立節(jié)度使,賦予軍事統(tǒng)領、財政支配及監(jiān)察管內州縣的權力,一共設立了9個節(jié)度使和一個經略使。其中特別是北方諸道權力的集中更為顯著,經常以一人兼任兩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就是憑借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而發(fā)動叛亂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為了抵御叛軍進攻,軍鎮(zhèn)制度擴展到內地,最重要的州就設立節(jié)度使,指揮幾個州的軍事;較次要的州就設立防御使或團練使,以扼守軍事要地。于是在今陜西、山西、河南、安徽、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出現(xiàn)了不少的節(jié)度使、防御使、團練使等大小軍鎮(zhèn)。后來又擴充到全
48、國。這些本是軍事官職,但節(jié)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觀察處置使(由前期的采訪使改名)之名,觀察處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團練使之號,都成為地方上軍政長官,是州以上一級權力機構。大則節(jié)度,小則觀察,構成唐代后期所謂藩鎮(zhèn),亦稱方鎮(zhèn)。方鎮(zhèn)并非都是割據音,在今陜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鎮(zhèn)絕大多數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官職任免出于朝命。但是在今河北地區(qū)一直存在著名義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實際割據一方,不受朝命,不輸貢賦的“河北三鎮(zhèn)”;在今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段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類似河北三鎮(zhèn)的藩鎮(zhèn);還有一些倚仗自己實力對中央跋扈不馴、甚至興行叛亂的短期割據者。后代史家把這種局面統(tǒng)名為“藩鎮(zhèn)割據”。 唐代藩鎮(zhèn)
49、割據的形勢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唐代宗初年到德宗末年(762805年),是割據形勢發(fā)展時期。763年,安史之亂以史朝義自縊,其黨羽紛紛投降唐朝而告結束。 但朝廷無力徹底消滅這些勢力,便以賞功為名,授以節(jié)度使稱號,由其分統(tǒng)原安史所占之地。計有李懷仙為盧龍(又名幽州或范陽,今北京)節(jié)度使,統(tǒng)治今河北東北部;李寶臣為成德(又名鎮(zhèn)冀或恒冀,今河北正定)節(jié)度使,統(tǒng)治今河北中部;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節(jié)度使,統(tǒng)治今河北南部、山東北部;薛蒿為相衛(wèi)(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統(tǒng)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丁、河南各一部,共四鎮(zhèn)。其后相衛(wèi)為田承嗣所并,則成為三鎮(zhèn),即河北三鎮(zhèn)。這三鎮(zhèn)名雖服從朝廷,實則獨立。軍中主帥,或
50、父子相承,或由大將代立,朝廷無法過問。與此同時,淄青(又名平盧,今山東益都)鎮(zhèn)大將李正已逐節(jié)度使侯希逸,唐亦授予節(jié)度使稱號,統(tǒng)治今山東地區(qū),世襲相承達三代4人。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jié)度使梁崇義也實行割據,統(tǒng)治達19年。781年,梁崇義被消滅,782年,淮西(今河南汝南)節(jié)度使李希烈據鎮(zhèn)反叛,自稱建興王,并聯(lián)合已稱王的淄青、魏博、成德、盧龍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抗拒中央。唐德宗調集淮西鄰道兵攻討李希烈,諸道兵都觀望不前。783年,又調涇原(今甘肅涇川北)兵東援,十月,該軍發(fā)生叛亂,擁立留居長安的前盧龍節(jié)度使朱泚為秦帝。德宗出奉天(今陜西乾縣)。784年正月,李希烈稱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入援朝廷的朔方
51、(今寧夏靈武)節(jié)度使李懷光也叛亂,德宗又奔梁州(今陜西漢中),唐朝政權處于極危險的境地。同年六月,平定了朱泚,785年八月平定李懷光,786年四月李希烈為部將所殺,河北、山東四鎮(zhèn)表示重新服從中央,表面上又歸統(tǒng)一。但德宗經過這些恐慌之后,轉為推行姑息政策,求得暫時安定。 第二階段從唐憲宗永貞元年至元和末年(805820年),是討伐叛鎮(zhèn)的時期。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唐憲宗即位,他開始執(zhí)行削藩政策。806年,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jié)度使劉辟求兼領三川,因朝廷不許,就發(fā)兵攻擊東川節(jié)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臺)。憲宗即派高崇文統(tǒng)率神策軍出征,很快平定。同年,還平定夏綏節(jié)度使楊惠琳的叛亂。次年,鎮(zhèn)海(又
52、名浙西,今江蘇鎮(zhèn)江)節(jié)度使李锜叛變,憲宗調鄰道兵征討,李锜被部將所殺。這幾次平叛的勝利,使憲宗及主戰(zhàn)派大臣增強了信心。809年,成德節(jié)度使王士真死,其子承宗自為留后,憲宗以宦官吐突承璀領兵討伐,沒有取得勝利,只得暫時妥協(xié),承認承宗繼位。812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李安死,子從諫年幼繼位,軍中推立大將田興(后改名弘正),田興表示服從中央,遵守法令,申報戶籍,請朝廷任命管內地方官,送從諫入京。長期割據的河北三鎮(zhèn)中出現(xiàn)了一個突破口?;次骼钕A冶徊繉㈥愊善嫠鶜⒑螅瑓巧僬\又殺陳仙奇,仍割據自雄,吳少陽繼位。元和九年(814年)吳少陽死,子吳元濟自領軍務。在對淮西鎮(zhèn)的處置上,朝中大臣分為主戰(zhàn)、主撫兩派。憲宗主戰(zhàn)
53、,征集鄰道軍隊圍攻淮西。淄青、成德兩鎮(zhèn)暗中支持淮西,派人焚燒河陰轉遠倉,刺殺宰相武元衡,刺傷御史中丞裴度,企圖阻止朝廷進攻,但憲宗沒有動搖,以裴度為相,堅持平叛。這是藩鎮(zhèn)勢力和唐朝中央的一次大決戰(zhàn)。由于平叛軍隊中有不少將領遷延觀望,作戰(zhàn)無力,戰(zhàn)爭拖了4年。宰相裴度親臨前線督師,817年十月,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雪夜襲克蔡州,擒吳元濟,取得最后勝利。次年憲宗又發(fā)兵攻淄青,819年二月,淄青將劉悟殺節(jié)度使李師道降唐。 于是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縂相繼自請離鎮(zhèn)入朝,朝廷另委節(jié)度使,長期割據的局面似乎都解決了。 第三階段從唐穆宗初年至唐懿宗末年(821872年),是藩鎮(zhèn)復活并延續(xù)的時期。憲宗伐叛所創(chuàng)下的新局面沒
54、有維持多久。由于長期戰(zhàn)爭,中央府庫的積蓄已經枯竭,憲宗晚年任用聚斂之臣,遭到百姓怨恨;新的統(tǒng)一局面,也使大臣們思想麻痹。憲宗死,穆宗即位后,“銷兵”(即裁減兵員)的主張盛行一時。銷兵雖可節(jié)省財政開支,但被裁的士卒無可靠生計,卻是一個亂源。河北三鎮(zhèn)的將士幾十年不識中央委派的官吏,如今看到的卻是一些趾高氣揚把河北士兵視為降虜的昏庸驕奢的人物。821年盧龍首先發(fā)生兵亂,將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節(jié)度使張弘靖,盡殺其幕僚。接著,成德軍將又殺自魏博移鎮(zhèn)成德的節(jié)度使田弘正(即田興),朝廷命裴度統(tǒng)兵討伐,又命魏博節(jié)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討成德,但將士不肯出力,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復獨立狀態(tài)),后田布自殺
55、。于是“河北三鎮(zhèn)”又脫離了中央控制,被裁的士卒,紛紛投奔其下。新割據者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誠實行原先的舊傳統(tǒng)。裴度的討伐軍無功而還。朝廷因軍費浩大,無法支撐長期作戰(zhàn),只好承認現(xiàn)實。經此,唐朝中央再也沒有恢復河北的打算。在唐朝尚能控制的區(qū)域,也出現(xiàn)割據者,如徐州(今屬江蘇)大將王智興逐節(jié)度使崔群,自領軍務,朝廷即授以節(jié)鎮(zhèn)。澤潞(今山西長治)節(jié)度使劉悟擅囚監(jiān)軍使劉承偕,朝廷無可奈何,宣布流放劉承偕,劉悟才將其釋放。 后來劉悟子孫三代據有澤潞。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李德裕主持平定了澤潞。這次被稱為“會昌伐叛”的勝利,對穩(wěn)定中央直接控制地區(qū)起了積極作用。總之,第三階段中,藩鎮(zhèn)有所復活并發(fā)展,不過
56、程度不如第一階段之甚。在這段時間內,不論是在唐朝控制的地區(qū),還是藩鎮(zhèn)割據的地區(qū),都經常發(fā)生牙將逐帥的事件。這是藩鎮(zhèn)割據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是權力下移的象征。 第四階段從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75907年),是藩鎮(zhèn)相互兼并的時期。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唐朝雖然征集各鎮(zhèn)士兵圍剿,并委任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為統(tǒng)帥,實際上指揮并不統(tǒng)一。許多節(jié)鎮(zhèn)利用時機擴充自己的實力。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黃巢攻入長安后,唐朝中央政權實際已經瓦解,這時在全國逐漸出現(xiàn)了許多割據勢力,有的原是唐朝的節(jié)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后,被唐朝授予節(jié)度使(如楊行密、董昌、錢镠)。
57、這樣,割據的藩鎮(zhèn)就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后,這些藩鎮(zhèn)立即轉入相互兼并的戰(zhàn)爭中,數十年戰(zhàn)爭不斷,幾乎遍及全國。天祐四年(907年),名義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鎮(zhèn)之一朱溫奪去了,歷史終于演變?yōu)槲宕畤?,成為唐代藩?zhèn)割據的延續(xù)。直到北宋統(tǒng)一,才結束了這一局面。 王安石變法: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寧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王安石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條例司撤銷后,由司農寺主持變法的大部分事務。呂惠卿、曾布等人參與草擬新法。這些新法按照內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
58、幾個方面。 限制商人供應國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輸法、市易法和免行法。均輸法熙寧二年七月,頒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由發(fā)運使掌握六路的財賦情況,斟酌每年應該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資的情況,然后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從便變易蓄買”,貯存?zhèn)溆?,借以?jié)省價款和轉運的勞費。均輸法奪取了富商大賈的部分利益,同時也稍稍減輕了納稅戶的許多額外負擔。市易法熙寧五年三月,頒行市易法。在開封設置市易務。市易務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價格,收購滯銷貨物,待至市場上需要時出售,商販可以向市易務貸款,或賒購貨物。后又將開封市易務升為都提舉市易司,作為市易務的總機構。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壟斷市場方面發(fā)揮
59、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免行法熙寧六年七月,正式頒行免行法。免行法規(guī)定,各行商鋪依據贏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務交納免行錢,不再輪流以實物或人力供應官府。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調整封建國家、地主和農民關系的政策以及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和農田水利法。青苗法熙寧二年九月,頒布青苗法。規(guī)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谷為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其所積現(xiàn)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后,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谷物或現(xiàn)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并之
60、家”高利貸的盤剝,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募役法熙寧四年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guī)定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雇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xiāng)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方田均稅法熙寧五年頒行。方田均稅法規(guī)定每年九月由縣官丈量土地,檢驗土地肥瘠,分為五等,規(guī)定稅額。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發(fā)土地帳帖,作為“地符”。分家析產、典賣割移,都以現(xiàn)在丈量的田畝為準,由官府登記,發(fā)給契書。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隱瞞田產和人口。農田水利法熙寧二年頒布。條約獎勵各地開墾荒田,興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戶按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數據中心安全生產與環(huán)境保護服務合同3篇
- 二手車買賣協(xié)議范本:2024年專業(yè)版版B版
- 二手房經紀服務規(guī)范化合同稿
- 二零二五版礦山工程地質勘探與評估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搬運作業(yè)安全免責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藝術畫廊開業(yè)慶典藝術品展覽合同3篇
- 2024法律咨詢服務委托合同
- 2024版商業(yè)園區(qū)物業(yè)管理合同協(xié)議書范文
- 西安汽車職業(yè)大學《港澳基本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牙科醫(yī)療廢物處理服務合同
- 軟件項目應急措施及方案
- 2025河北邯鄲經開國控資產運營管理限公司招聘專業(yè)技術人才5名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民法典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及答案(共50題)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九年級初三中考物理綜合復習測試卷3套(含答案)
- 上交所期權投資者綜合試卷考試及答案
- 超市日常工作檢查表
- 電纜熱穩(wěn)定校驗計算書
- 傳熱學-第一章
- 管理制度評價表(填寫模板)
- 工地設計代表服務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