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_第1頁
2022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_第2頁
2022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_第3頁
2022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_第4頁
2022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觀作 業(yè) 1唯獨9. 儒家進展了“ 周禮”的倫理道德思想;一、 填空題孔子提出以“仁” 為核心的政治思想,認為體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現(xiàn)“仁” 的制度和行為準就是 “ 禮” ,主見“ 克沒有間斷 的優(yōu)秀文化;2. “ 文化” 是 _中國 _語言系統(tǒng)中古已有之的己復禮” ,強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倫 理道德;孟子對孔子的思想進一步發(fā)揮和完善,提詞匯,“ 文化” 一詞在我國的顯現(xiàn),至遲可追溯到 出 五倫說 說以及“ 仁義禮智”四德 說;_西漢 ;“ 文” 的本義是指各色交叉的 _紋理 _;“ 文”10. 董仲舒提出“ 新儒學”,以 陰陽五行學說與“ 化”

2、并聯(lián)使用最早見于 _ _易 _賁卦 _象 為基本框架,以“君權神授” 為基本理論,將傳;陰陽五行學說提到神學的體系上來,把儒家倫理思3. 所謂“ 廣義文化”,即人類社會制造的 _物質 想的父權、神權和君權三位一體化,從而建立起文明 _與_精神文明 _的總和;“三綱” 、“五?!?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和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天人感應” 的神學目的論, 以及“天不變,晶,除了 儒家文化 這個核心內容外,仍 道也不變” 的宇宙觀, 以論證 “ 王道之三綱”包含有其他文化形狀, 如道家文化、 佛教文化等等;的永恒性;5. 遠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 21 世紀)是中國 11. 中國傳統(tǒng)文

3、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剛傳 統(tǒng) 文 化 的 起 源 階 段 ,健有為、 自強不息的 精神、精神、_夏商西周時期 _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本主義” 精神、“人為” “天人合雛形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一” 與“天人和諧” 精神;的進展時期,秦漢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成型 12. 中國氣候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 季風氣候期,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多元化進展與 明顯,二是 大陸性氣候強,三是 氣候融合 期,隋唐五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富強 時期;類型 豐富多樣;宋元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連續(xù)進展 時期,明至清 13. 農 耕 文 化 和 游 牧 文 化代中期 (1840 年前) 是中國傳統(tǒng)

4、文化的 沉暮總結 的溝通和碰撞, 是我國文化史的一大主題;不期;僅是農耕與游牧長期對壘的界標,也是二者之間通6. 黃河流域 和 長江流 過戰(zhàn)爭、遷徙、和親、互市等中介形式,實行經濟域 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 互補和民族融合的 紐帶;的區(qū)域;14. 中國自然經濟仍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7. 以 黃河中下游兩大文化區(qū) 為主干的中華 是農耕經濟的 多元結構,這一特點造就了新石器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淵源;中國文化兼收并蓄的 包涵性;8.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雛形形成的主要標志是:其一,15.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社會的政制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字,治結構具有特殊的東方特色,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其二

5、,宗法制度和家國同構政治結構的形成,宗法制 度 完備而 系 統(tǒng),專制 主義其三,初步形成傳統(tǒng)倫理道德思想,其四,嚴密是其典型的特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在意識形狀領域,天命神權思想 和陰陽五行學說 形成了“家國同構” 的社會政治結構,深刻產生 ;1 地影響著中國文化;3. 夏商周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標志有(16.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萌芽于夏商周時期, );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制造了甲骨文與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國同年的歷史;17. 現(xiàn)在一般把中國傳統(tǒng)哲學劃分為七個階段,構政治結構的形成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初步形成傳統(tǒng)倫理即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 玄學 、隋唐道德思想 4.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6、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標志有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乾嘉樸學;18. 早期法家分為重法、重術和重勢三派,分( );天命神權思想和陰陽五行學說的產生諸別以商鞅、申不害、慎到為代子蜂起,百家爭鳴 儒家經典的初步形成和傳統(tǒng)倫理道德思想表;戰(zhàn)國末年的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諸家,主見法、術、勢三者相輔而相成;19. 理 學 實 際 是 一 種 新 形 式 的 儒 學 , 它 以的進展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5. 秦漢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標志有(儒家學說為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 );儒家經典的初步形成和傳統(tǒng)倫理道德思想哲學理論,從世界觀的高度,論證了封建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學以程朱 理學的進展王

7、充著論衡和 陸王 心學為主流;基本形成以儒家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模式20. 理學發(fā)萌于唐代中后期的韓 愈、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李翱,中經北宋的周 敦 頤、 邵 雍、張載、6. 秦漢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造紙術甘石星經氾勝之書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九章算術7.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標志21. 先秦 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源頭,主要是環(huán)繞天人、古今、知行等問題綻開的;是( );二、挑選題 (單項或多項挑選,請將正確答案的序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道教的完善與號填入括號,多項或少選均不得分;)佛教的傳播1. “ 文”的本義是指各色交叉的紋理,其

8、后來玄學的興起儒學的富強的引申意義有( );8.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成就的主要標志有(引申為文字、文章引申為古代的禮樂制);度,在此基礎上又引申為法令條文 引申為精神修養(yǎng),在此基礎上又引申為文彩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 陶淵明為代表的田園、山水詩引申為美、善、德行之義賦與五言古詩劉勰文心雕龍為代表2. 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 最有代表性的區(qū)域的文學評論是( );9.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標志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西南地區(qū)沿海 );地區(qū)2 劉徽的九章算術注渾天儀、地動儀 四庫全書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傷寒雜病論18. 中國傳統(tǒng)人本主義精神包括( )層10. 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成就的主

9、要標志有 次;();以民為本 重人倫遠鬼神 “ 人文” 精神范曄的后漢書陳壽的三國志班 確定個體的心性向善固的漢書蕭子顯的南齊書19.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點有( );11. ( )屬于唐代官修史書;民族性與農耕性 連續(xù)性與傳承性晉書隋書史通通典顯著的倫理型特點 特殊的價值觀與價值12. 隋唐時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標志有( 取向 );20.傳統(tǒng)社會政治結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雕版印刷術的創(chuàng)造 劉焯的皇極歷);僧一行編制的大衍歷孫思邈的千金 宗法與專制的結合形成傳統(tǒng)社會“ 家國同構”方和千金翼方的政治結構13. 宋元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連續(xù)進展的主要標 宗法性社會結構導致中國文化形成倫理型志有( );范

10、式兼容并包的文化氣派以理學為代表的儒 專制性社會結構導致中國文化形成政治型家新學派的形成 范式市民文化的興起 官學興盛,私學特殊是 中國文化的包涵性書院空前進展 21. 老子的思想主見是();14. 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發(fā) “ 無為” 克己復禮 任賢 以德服人明;22. 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造紙術 指南針 印刷術 火藥武器 道德經論語莊子管15. 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 年前)的科技成果 子主要有( );23. 孟子的“ 四端” 包括人 性 天 然 就 具 有 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 );書“惻 隱 之 心 ” “羞 惡 之 心 ” “恭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霞客游記

11、敬 之 心 ”“是 非 之 心 ”16. 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 年前)的文學名著 24. 墨家主見( );主要有( );“ 節(jié)用” “ 節(jié)葬” “ 非攻” 法治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25. 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永樂大典商君書韓非子呂氏春秋17. 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 年前)的圖書典籍論語主要有( );26. 王充的主要哲學觀點有();永樂大典 康熙字典 本草綱目“ 天自然無為” “ 天不能故生人” 神3 滅無鬼今勝于古36.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領域的成就主要有27. 王夫之的主要哲學著作有( );( );周易外傳 尚書引義 明儒學案讀四書大全說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陶

12、淵明為代表的田園、山水詩28. 董仲舒天人感應說的要點有();樂府詩劉勰文心雕龍為代表的文學神學的災異譴告說“ 天人同類”、“ 天人評論;37.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領域的成果主要有相副” 說人性論“ 三綱五常”29. 王夫之在歷史觀方面系統(tǒng)批判了歷代史學 中充滿著的( );( );劉徽的 九章算術注 祖沖之運算出的圓 周率和編制的大明歷神學史觀復古謬論厚今薄古進化論造紙術賈思勰的齊民要術30.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有( );38. 隋唐時期科技領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表達的復雜多樣性外表形式的齊合性);折衷融合的傾向對身份秩序的敬重雕版印刷術的創(chuàng)造劉焯的皇極歷31. 人本主義精神主要包括()層次;孫

13、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僧一 行等制作的黃道游儀和實測子午線 39. 理學家以( )為核心,融會儒、釋、道 三家思想,建立了一個“ 三教合一” 的理學思想體系;以民為本重人倫遠鬼神確定個體的心性向善重義輕利32.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學領域的成就主要有();詩經楚辭諸子百家的著作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樂府詩;思想33.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史學領域的成就主要有(40. 宋元時期史學領域的代表作有( ) ) );等;資治通鑒 通鑒紀事本末 通典文獻通考春秋及其三傳國語華陽國志戰(zhàn)國策34.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科技領域的成就主要有(三、名詞說明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8 題) );1. “ 廣義文化” : 它是指人類

14、社會制造的物質甘石星經黃帝內經地動儀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其內涵非常廣泛,其層次以青銅器和鐵制農具為代表的冶煉工藝技 結構就有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分說,物質、制度、術 精神三層次說,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35. 秦漢時期科技領域的成果主要有( 值四層說,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 );號、風俗習慣六大子系統(tǒng)說等;造紙術氾勝之書傷寒雜病論 2. “ 狹義文化” :就派出人類社會關于物質創(chuàng)黃帝內經造活動及其結果部分,用心于精神制造活動及其結果,即意識形狀和觀念形狀的文化,它反映著一個4 民族的理論思維水平、思維模式、精神風貌、心理 狀態(tài)、審美樂趣和價值取向等;7. 試述王夫之的哲學

15、思想 8. 依據(jù)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談談對實際工作的:3. 中國文化 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5. 宗法制度借鑒作用;作 業(yè) 2 一、 填空題6. 分封制 7. 宗廟祭奠制 8. “ 家國同構” 9. 君主專制制度 10. 先秦子學11. 玄學12. 隋唐佛學 13. 宋明理學 14. 明清實學 15. 乾嘉1. 倫理道德是對 社會生活秩序和個體生命樸學 16. 五行說 17. 天道觀 18.人道觀秩序的深層規(guī)范;19. 古今觀 20. 名實觀 21. “ 天人合一”22. 知2. 中國倫理道德思想大致經受了先秦、 漢行合一唐 、宋至清代中葉三大進展階段;四、簡答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4 題)3.

16、 周易建構了中國倫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學1. 什么是中國文化?2. 簡述傳統(tǒng)文化的人本主義精神;3. 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 人文” 精神;模式,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體系;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的精神; 善惡報應的信念;陰陽二分的思維方式;4. 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點;4. 西周時期,周公對夏商及周初的原始倫理思5. 列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進展歷程;想加以歸納整理,建立了一個以為道德榜樣,6. 簡述周易的辯證法以 禮為核心,以孝悌尊敬和惠愛為道德規(guī)范的學說“ 周禮”7. 簡述老子的哲學思想 8. 簡述孔子的哲學思想5. “周禮” 的顯現(xiàn),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9. 簡述董仲

17、舒的天人感應說與倫理學說;6. 中國倫理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獲得了全面10. 簡述王守仁的“ 知行合一” 思想進展,其中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的倫理11. 什么是宋明理學?設計較精確地表達了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特點,因而它五、論述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2 題)逐步兼容各家而最終成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思想;1. 試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展的主7. 孔子通過對春秋以前中國文化成果的總結,要標志;繼承周公的思想,制造了以“仁” 、“禮” 為2. 試述秦漢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型期的主要核心的一整套倫理思想體系;標志;8. 孟子的道德修養(yǎng)論,是通過反省、內求、故意、養(yǎng)氣等修養(yǎng)方法,把有3. 試述宋元時

18、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連續(xù)進展的主要標志;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來;4. 什么是“ 家國同構” 的政治結構?9. 荀子學說的核心是性惡說,他不像孟子那樣通過內省來考察人性,而通過時代所表達5. 試述孟子的哲學思想的 社會情勢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的“出6. 試述王充的哲學思想10. 道家宣揚“清靜無為5 世” 思想和悲觀厭世的人生觀,主見無知、無 理的著述);欲、無為,崇尚自然、脆弱、知足;22. 目前,儲存最全、最權威的佛經版本是11. 從漢到唐,中國倫理道德思想的進展大致中華大藏經;佛教經典中的基本思想主要可以分為 兩漢儒學 倫理、魏晉玄學 包括:四諦說、八正道、緣起倫理和 隋唐佛學 倫理三個階段;

19、論、因果報應論、六道輪回12. 董仲舒繼承和進展了先秦儒學,提出以 論、業(yè)力說和三法印說;“三綱五?!?為核心的倫理學說,論證了封建 23. 唐代已形成佛教的三派八宗:三派即 大乘尊卑等級制度的合理性;佛教 、小乘佛教、藏傳佛教;13. 宋明理學形成于 北宋,完成于 南 其中,漢地佛教又有八宗,即 天臺宗、三論宋,元、明、清三朝上升為官方意識形狀(包 宗、華嚴宗、 凈土宗、 禪宗 、律宗、密宗、括倫理道德) ;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占統(tǒng)治位置的 唯識宗諸家;哲學倫理道德思想,其最重要的學派是 程朱理 24. 佛教道德行為的根本準就是 諸惡莫做 、學 和 陸王心學;諸善奉行;14. 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理

20、論基礎和核心始終是 25. 在立法指導思想上, 西周統(tǒng)治者提出了 “ 德”以 孔孟 為代表的 儒家 思想,這是其最基 的觀念,提倡 以德治國 ,“明德慎罰”;本和最顯著的特點;26. 公元前 536 年,鄭國的子產“ 鑄刑書15. 中國倫理思想體系主要由三個方面內容構 于鼎” ,將法律公布于眾,開創(chuàng)了公布成文法的先成: 人倫關系 原理, 道德主體品行 要求,例;_人性 的認同,概括地說,就是人倫、人道、27. 戰(zhàn)國末期以 鄒衍 為代表的 陰陽人性;家創(chuàng)立的 “ 五德終始”論對后世的影響也非常深遠;16. 在“ 致良知” 的方法上,王守仁提出“知 28. 漢武帝時期形成了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而行合

21、一 ” 說,強調道德熟悉對道德實踐的重要性;為它奠基的理論就是 董仲舒 創(chuàng)立的 新儒17. 原始宗教的產生與 萬物有靈 和 靈魂 學;不滅 觀念有親密的關系;29. 魏律對漢律作了一系列實質性的改革,如18. 我國原始宗教主要有四方面: 自然崇拜、改 具律 為刑名,列于律首;規(guī)定 五刑,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 使刑罰進一步規(guī)范化;規(guī)定“八議” (議親、拜;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制19. 道教從古代的 鬼魂崇拜 進展而 度;來,并融攝了戰(zhàn)國以來的 神仙方術 和秦漢 30. 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是一套以“天道” 觀時期的 黃老道 而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念和 陰陽

22、學說為理論基礎、以 儒學 為核20. 東漢時期,早期道教派別 五斗米道 和 心、以 _家庭家族 _為紐帶、以保護“三綱五太平道 相繼顯現(xiàn),標志著道教的正式產生;常” 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為目的的完整而成21. 佛教的經典包含三個方面,有 經(修行 熟的傳統(tǒng)法文化;教義)、律 (信徒守就) 、 論(說明和爭論教 31. 傳統(tǒng)法文化于博大之中仍包蘊著一種中庸6 和平之道,其表現(xiàn)就是 法、理 、 情 三者的 的修養(yǎng)方法,其中()最能表達道德的主體意統(tǒng)一,無論是立法仍是司法過程中,均將這三者綜 識;合考量;內省 自訟 養(yǎng)氣 “ 慎獨”32. 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主要表達在三個方面:10. 我國原始宗教有很多

23、分野,總的來講,主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要有( );二、挑選題 (單項或多項挑選,請將正確答案的序 自然崇拜 動植物崇拜 圖騰崇拜 圣號填入括號,多項或少選均不得分;)賢崇拜 1.周易建構了中國倫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學 11.魏晉南北朝時期, 一些上層道士從理論上改模式,即( );革原始道教,使之轉變成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官方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體系 “ 自強不息” 、“ 厚 其代表人物為();德載物” 的精神 張角 葛洪 寇謙之 陶弘景善惡報應的信念 陰陽二分的思維方式 12. 在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中,( )實行法治2. 中國倫理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獲得了全面 最為完全,國力漸趨強大,

24、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了最進展,其中以( )的倫理設計較精確地表達了 終的成功;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特點;齊國 楚國 魏國 秦國老莊為代表的道家 孔孟為代表的儒家 13.公元前 445 年,魏文侯任命李悝為丞相主持墨家 法家 魏國變法期間, “ 集諸國刑典” ,著( );3.孔子以后,孟子從主觀能動的方面發(fā)揮了孔 法經秦律 魏律 呂刑子的倫理思想,提出了();14.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內容主要有(五倫說 性善論 修養(yǎng)論 義利合一說 );4. 荀子認為, 矯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 );就天順時,法自君出 禮律結合,法有差“ 禮” 和“ 樂” 兼愛 法治 無為 等5.董仲舒把人性分();德主刑輔,先教后刑 據(jù)經

25、解律,引經決君子之性 “ 中民之性” “ 斗筲之性”獄 “ 圣人之性”15. 中國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6. 程朱理學建立了以( )為核心的倫理思 法經 唐律疏議 唐六典 宋想體系;刑統(tǒng)人道 “ 天理” 綱常 “ 心即理”16. 孟子的道德修養(yǎng)論, 是通過( )7.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包括();等修養(yǎng)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來;公忠愛國 三從四德 三綱 仁愛孝悌 反省 養(yǎng)氣 故意 內求8. 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 );17. 道家宣揚“ 清靜無為” 的“ 出世” 思想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中和寬容 謙 悲觀厭世的人生觀,主見(),崇尚自然、虛好禮 脆弱、知足;9.在中國倫理史上

26、, 形成了諸多富有民族特色 無知 無欲 無為 尚賢7 18. 先秦諸學派中,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思想 29. ( )是開皇律確定的刑名;產生深遠影響的主要是( )兩家;死刑 流刑 肉刑 徒刑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30.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部 刊 版 印 行 的 法 典 是19. 中國倫理思想體系的三大構成要素是( ); );北齊律開皇律唐律疏議人情 人倫 人道 人性宋刑統(tǒng)20. 孔子將修身稱為();31. ( )已產生了德、禮、孝等道德觀念;“ 修德 ” “克己 ” “正身 ” “ 修己 ”原始社會 商代 西周 春秋戰(zhàn)國21.古代文學及藝術是以 ( )為價值取向的;32. 孔子通過對

27、春秋以前中國文化成果的總結,真 美 “ 善” 仁 繼承周公的思想,制造了以()為核心的一22. 東漢時期,早期道教派別( )相繼出 整套倫理思想體系;現(xiàn),標志著道教的正式產生;德 道 “ 仁” “ 禮”全真道 五斗米道 正一道 太平道 33. 荀子學說的核心是( ),他不像孟子那23. 佛教于( )傳入中國;樣通過內省來考察人性,而通過時代所表達的社會西漢初 西漢末 東漢初 魏晉時期 情勢去外在地把握人性;24. 鳩莫羅什翻譯了()、中論性善論 仁政 法治 性惡說等經論,首次系統(tǒng)地介紹了般如空宗學說,成為后 34. 玄學以( )為主要依據(jù)妄想用道家來佛教各個宗派立宗的經典依據(jù);學說調整失衡的社

28、會關系和倫理關系,其宗旨是阿彌陀佛經金剛經法華經“ 貴無”, 崇尚自然;十二門論孟子周易老子莊子25.()是中國佛教石窟的代表;35. ( )不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國敦煌莫高窟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 大 傳統(tǒng)道德的核心;這正是中華民族和善、淳樸、團足石窟 結、友愛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會道德基礎;26. ( )提出“ 禁奸止過,莫如重刑”,“ 禮”德 善 “ 仁”期望通過重刑,達到“ 以刑去刑” 的目的;36.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李悝 韓非 商鞅 李斯 以誠待人 推己及人 相互敬重 相互27. 從漢高祖劉邦到文景二帝,都從總結秦滅 憐憫亡的教訓動身,批判嚴刑峻法的法家思想,以道家 3

29、7. 忠恕之德的具體內容是( );的“ 清靜” 和“ 無為” 為核心的( )作為治國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 己所不欲,勿施的指導思想;于人”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德治 法治 黃老之學 德主刑輔 38. 唐人( )的憫農詩句“ 鋤禾日當28. ( )屬于封建法律“ 八議” 制度內 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深刻容;地反映了“ 勤” 與“ 儉” 的自然聯(lián)系;議親 議賢 議功 議尊 白居易 杜甫 李白 李紳8 39.為孔子推崇備至的“ 中庸之道 ”,其所追求的容;12. 簡述道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位置與影響;13. 簡述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與文學的影 響;14. 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重教

30、化、慎刑罰的人文關 懷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5. 儒家思想對我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影響有哪 些?16. 我國封建正統(tǒng)法文化的基本思想內容是什 么?最高境域就是( );明智虛心好禮兼愛“中和 ”40.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基礎,即( );小農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禮制家國一體 儒家思想三、名詞說明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6 題)1. 道德 2. 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 3.慎獨 4.“ 三綱五常” 5. 孝悌 6.情操 7.明智8. 氣節(jié) 9.仁愛 10. 公忠 11. 自然崇拜 12.動植物崇拜13. 圖騰崇拜 14.鬼魂崇拜五、論述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2 題)15.四諦說 16. 八正道 17. 緣起

31、論 18. 因果報應論19. 六道輪回論 20. 業(yè)力說 21. 三法印說22. 法經 23. 開皇律 24. 唐律疏議25.1. 依據(jù)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內容,聯(lián)系社會大明律及個人實際,談談怎樣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四、簡答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4 題)美德?1.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基本特點;2.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公忠愛國的主要內2. 試論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現(xiàn)代價值;3. 試論道教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影響;容;4. 試論佛教對中國民俗的影響;3.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仁愛孝悌的主要內5. 董仲舒在我國封建傳統(tǒng)法文化形成過程中容;起了哪些作用?4.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誠信知報的主要內

32、6.試論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特質;容;作 業(yè) 3 5.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虛心好禮的主要內一、 填空題 (每空 1 分,共 30 分)容;6.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勤儉廉正的主要內1. 夏、商兩代,最早的訓練機構庠、序 、學等形成;自周王朝開頭,中國的傳統(tǒng)訓練容;7.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中和寬容的主要內制度形成并進展起來;2. 西周在繼承夏商訓練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了容;8.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修身慎獨的主要內獨具特色的訓練模式; “學在官府” 的訓練體制已經形成, 其主要特點是:政教合一、 官容;師不分;3. 孔門私學可謂當時規(guī)模最大、時間9.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明智自強的主要內最長、組織

33、最為完備、影響最為深遠的私學;容;10.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氣節(jié)情操的主要內4. 齊國的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各家私學的” 、聚集地;容;5. 秦代,基于法家思想,“依法為教“以吏為師” 的政策成為秦代訓練制度的9 11.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重義輕利的主要內 基本動身點,其結果顯現(xiàn)了取締私學,乃至焚書坑儒的陰暗面;試、殿試三級; 鄉(xiāng)試第一名叫解元,6. 漢初以道家思想為主導,主見清靜無為,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與民休息 ,復原了社會經濟和生活秩序;的狀元,合稱 三元 ;7.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22. 清代的科舉考試制度分兩個階段,一個尊儒術,使儒家經典成為封建王朝的

34、官方是科舉的初步考試,即童試、歲試、和學術和訓練的主體內容;科試;一個是科舉的正式考試,即鄉(xiāng) 試、8. 太學是漢代最高學府,其以五經博會試和殿試;士 為老師,進行專經教學,其教學形式以自學23. 我國最早的訓練思想,是載于尚書 周為主,輔之以個別指導,學習生活比較自由;書中的箕子、周公的訓練思想;真正系統(tǒng)9. 魏晉南北朝時期訓練機構除太學外,國子化、形成獨立體系的訓練思想,仍是從孔子開學、 四門學以及培育特地人才的專科學校始的;的興起,形成了多渠道辦學和多學科并舉的格局;24. 我國夏商時期的教學內容是六藝,其10. 隋朝國子監(jiān)訓練制度的建立,使教中 至 少 包 含 了 素 質 教 育 的 基

35、 本 要 素 ; 孔 子 關育從千年來傳統(tǒng)禮制中分別出來,成為獨立的政治 系統(tǒng);隋朝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心訓練體系,確立于、重視德育和智育的思想,仍有仁者愛人的之道,都閃爍著素養(yǎng)訓練的火花;了 實科訓練制度和職業(yè)訓練制度;25. 先秦文學的主要內容是詩經、11. 慶歷興學、熙寧興學和祟楚辭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散文;寧興學是宋代官學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時期;26. 文學史上習慣于把建安文學作為魏晉南北12. 以 國學和地方儒學為核心的朝文學的開端,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儒學訓練系統(tǒng)、以社學為中心的學校訓練系曹植_就代表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列、以鄉(xiāng)約、旌表等構成的社會訓練網(wǎng)絡構成27. 從 “

36、初唐四杰”到陳子昂,唐詩逐步走了明代基本的訓練類型;上了一條健康進展之路;13. 察舉、 歲貢和 科舉是28. 南宋的陸游、 楊萬里、范成明代選士制度的三大主體;大、尤袤并稱“ 中興四大詩人”;14. 清代國子監(jiān)是我國古代最終一所29. 散文方面,以韓愈、柳宗元為最高學府;代表的中唐古文運動,提倡復原先秦兩漢的優(yōu)良傳 統(tǒng),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改革;30.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是元代的文學代15. 為數(shù)眾多的地方官學與國子監(jiān)、滿族官學一起,構成清代官學的基本結構;16. 科 舉 制 從 隋 朝 大 業(yè)元 年 ( 605年 )表;關漢卿、 馬致遠、鄭光祖、開頭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

37、年) 舉行最終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受了一千三百多 年;白樸被稱為“ 元曲四大家”;31.“ 詩言志”說最早見于 尚書堯典;17.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果選拔人才,這標志科舉制已經產生;32. 中國傳統(tǒng)藝術進展的歷史,從整體結構來18. 在唐朝,科舉考試 的科目分兩類;每看,可分為三個階段:遠古及先秦藝年分期舉辦的稱常 科, 由 皇 帝 下詔暫時舉術、 _秦漢至隋唐 _藝術和宋元明清藝術;行的考試稱制科;33. 中國的戲曲起源于原始的樂舞,巫19. 宋代擴大了科舉規(guī)模,確立了三年一次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步演化為民間歌舞和小調;的三級考試制度,即州試省試、和殿34. 三國時的畫家曹不興是

38、第一位畫試;科舉開頭實行糊名 和謄錄,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佛能手,東晉時的畫家顧愷之、 張僧繇和20. 宋代的科舉有常 科、制 科和陸探微合稱“ 六朝三杰”;武科;21.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35.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長流,應當說從甲骨文就開頭了;但是從總體上講,書法藝術的真正形成10 是在 漢魏 時期;育家;36. 漢代是書法藝術成熟的時期,隸書定孔子周公韓愈董仲舒型, 草書、 行書、 楷書應運而生,最終形成“ 隸書盛行、諸體皆備” 的輝煌局面;9. 孟子存養(yǎng)式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包括(37. 唐代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 、 歐 );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和皇甫誕碑、深造得意盈科而進用心有恒

39、教亦禇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薛稷的千仙太子傳 等都是中國古代書法的傳世名作;多術38. 張擇端是北宋時期最聞名的大畫10. 荀子積漸式教學法的內容包括( );家,其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當時風俗畫的 代表;聞、見、知、行的教學注視過程虛壹而靜,用心有恒39. 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聞名的代表作,被譽為法貼之冠;解蔽救偏,兼陳中恒教亦多術40. 莫高窟創(chuàng)建于前秦建元二年( 366 年),在11. 朱熹書院式教學法的內容包括();武就天時已修建到千多佛龕,所以又稱升堂講說仔細讀書,自行理睬相互切“千佛洞” ;二、挑選題 (單項或多項挑選,請將正確答案的序磋,質疑問難質實號填入括號,多項或少選均不得分

40、;)12. 先秦文學的主要內容是();1. ( )屬于西周時期教學內容“ 六藝”范疇;詩經楚辭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散文易經禮 樂 畫射13. 真正代表漢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是();2. 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學派有漢樂府詩司馬遷的 史記漢賦漢();書法家名家儒家道家14. 東晉陶淵明的聞名作品有();3. 孔子對老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有();歸園田居 飲酒 桃花源詩并記詠懷學而不厭溫故知新誨人不倦以身作就15. 李白的聞名詩篇有();4.學記關于訓練教學的原就有 ( );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 酒麗人行預防性原就準時施教原就長善救失原就 有教無類16. 杜甫的聞名詩篇有( );5.學記 關于教學

41、方法的內容有( );將進酒兵車行聞官軍收河南 河北秋興八首講解法問答法爭論法練習法6. 朱熹有關道德訓練的內容包括();17. 白居易的聞名詩篇有();立志居敬存養(yǎng)省察秦中吟十首長恨歌琵琶行登高7. 朱子讀書六法包括( );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溫故18. 近代( )被稱為“ 四大聲討小說”;知新 8. ( )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示式教學的教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11 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蠎?昆腔 京劇 秦腔19. ( )是中國畫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31. 孔子之后,儒家以( )為主的經籍教學人物畫 山水畫 花鳥畫 動物畫 體系逐步成型;20. 以才絕、畫絕、癡絕

42、被稱為“ 三絕” 的畫 四書 五經十三經 論語家是( );32. 法家學派以其( )思想對戰(zhàn)國末年的社顧愷之 吳道子 閻立本 鄭板橋 會進展以及秦王朝的統(tǒng)一都產生了打算性影響;21. 中國古代有“ 書圣” 美譽的書法家是 ( );德政 “ 霸術” 尚賢 無為王獻之 顏真卿 褚遂良 王羲之 33. ()是漢代最高學府,不僅是全國文22. 唐代顏真卿的主要書法作品有( );教中心和示范教學的輻射源,而且在國家政治生活顏氏家廟碑多寶塔感應碑顏 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勤禮碑皇甫誕碑鴻都門學 四門學 國子學 太學23. 歐陽詢的主要書法作品有( ) );34. 我國最早的文藝類特地學校是漢代建立的九

43、成宮醴泉銘卜商帖寒切( );貼皇甫誕碑四門學 太學 鴻都門學 國子學24. 唐代懷素的主要書法作品有();35. 以龔自珍、林就徐、魏源等為首的地主階東陵圣母帖食魚帖論書帖級改革派在猛烈批判封建訓練的基礎上,提倡苦筍帖( )學風,主見學習西學,開近代史上學習西25.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傳世墨跡主要有( 方的先河; );“ 知行合一” 溫故知新 考據(jù) “ 經世苕溪詩卷蜀素帖天馬賦 致用”方圓庵記36. 宋代擴大了科舉規(guī)模,確立了三年一次26. 元代趙孟頫的主要書法作品有();的三級考試制度,即();仇鍔墓碑銘鵲華秋色圖度人 鄉(xiāng)試 州試 省試 殿試經蘭亭十三跋37. ( )屬于孔子提倡的老師職業(yè)27.

44、 樂曲通過琴儲存下來的古琴曲目有( 道德; );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 以身作就 教學梅花三弄流水陽關三疊 相長十面潛伏 38. ( )屬于學記提倡的訓練教28. 鄭光祖的元雜劇代表作是( );學原就;漢宮秋西廂記竇娥冤 預防性原就 循序漸進原就 學習觀摩倩女離魂原就 啟示誘導原就29. 元雜劇漢宮秋的作者是( );39. 我國最早的訓練理論專著是( );關漢卿 馬致遠 王實甫 白樸 論語學記師說新學30. 有“ 國劇” 之稱的戲曲是();偽經考12 40. 元雜劇西廂記的作者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今山 東曲埠)人;中國古代宏大的思想家、訓練家,儒白樸馬致遠關漢卿王實甫三、

45、名詞說明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8 題)家學派及儒家訓練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 吾十有五而志1. “ 學在官府”2. “ 六藝” 3. 漢代太學4. 八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股文 5. “ 有教無類”6. 學記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7. 啟示式教學法 8. 存養(yǎng)式教學法 9. 積漸式教學一生歷程最好的真實寫照;孔子將一生精力獻給了 訓練,聚徒講學,學徒甚多,有“ 弟子三千,賢人法 10. 功利主義教學法 11. 書院式教學法12. 察舉制度 13. 九品中正制 14. 科舉制 15. 師七十二” 之說,積存了豐富的訓練體會,成為了說 16. 詩經 17.

46、 離騷 18. “ 梨園” 19. 中我國古代訓練思想的奠基人;)唐 古 文 運 動20. 顧 愷 之21. 歷 代 帝 王 圖 下面從幾方面論述孔子的訓練思想;1. 孔子之論訓練作用;孔子是從訓練的社會功 能和訓練對個體進展作用兩個方面來論述的;他提22. “ 畫圣” 23. 清明上河圖24. “ 書圣”25. “ 顏體”四、簡答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4 題)出了“ 庶、富、教” 的思想;“ 庶” 指人口, “ 富”1. 簡述唐代訓練制度的基本內容;2. 簡述宋代訓練制度的基本內容;3. 簡述唐代的科舉制度;4. 簡述明代科舉制度鼎盛的內容;5. 簡述孔子教學方法的基本內容;6. 簡述孔子

47、關于老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內容;7. 簡述學記訓練教學的原就;8. 簡述學記的教學方法;9. 簡述董仲舒所提倡文教政策的基本內容;10. 簡述朱熹論道德訓練的基本內容;11. 簡述朱子讀書六法;12. 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分期;13. 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熟悉功能和訓練功能;14. 簡述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審美價值和借鑒作用;15. 簡述吳道子的繪畫成就;16. 簡述鄭板橋的繪畫成就;17. 簡述歐陽詢的書法成就;18. 簡述張旭的書法成就;19. 簡述米芾的書法成就;20. 簡述嵇康的音樂成就;即富有,而“ 教” 即訓練;孔子認為,人口是最基 本的,然后就要使之富有起來,有了物質生活的基 礎,仍要進展訓練

48、,創(chuàng)建精神方面的文明;至于教 育對個體進展作用,孔子就認為“ 性相近,習相遠 也” ;意思是說, 人的本性即先天素養(yǎng)是很接近的,不同的人之所以有較大的差別,是后天之“ 習” 的 結果;孔子確定了訓練的必要性和打算作用;2. 孔子之論訓練對象;孔子極力主見擴大訓練 對象,提出了“ 有教無類” 的主見;他認為,訓練 對象不應當有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誠意求教,他都情愿納為門人; “ 有教無類” 的招生原就,具 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打破了貴族壟斷學術的格局,擴大了訓練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3. 孔子之論訓練目的; “ 仕而優(yōu)就學,學而優(yōu) 就仕” ,這是孔子訓練主見的概括;他一方面提倡“ 舉賢才” ,

49、一方面致力培育君子;孔子提倡任人 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不僅在當時具有很強的針對 性和進步意義,對后世的學校訓練和選士制度也有 深刻的影響,特殊是科舉制;4. 孔子之論訓練內容;在孔子的訓練內容體系五、論述題 (從以下參考題中選作3 題)中,包括道德訓練和學問訓練;即要培育德才兼?zhèn)?. 試論孔子的訓練思想;13 的人才,德為先;對于道德訓練,以“ 禮”“ 仁”3. 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及私撰史書是為核心,以“ 孝” 為基礎;他提出了很多很有價值 的原就;比如立志有道、自克自省、身體力行、改 春秋;4. 史記是“ 正史” 之祖,是一部通過遷善等;“ 三軍克可奪帥也,匹夫不行奪志也”,史;漢書記

50、西漢一代歷史,開創(chuàng)了紀傳說的是要立志;“ 君子日省其身”,說的是自克自?。惑w的斷代史;“ 言必信, 行必果” ,說的是言行一樣, 身體力行;5. 孔子之論教學方法;這是孔子訓練思想最為 精髓的部分,也是留給后人最有參考價值的東西;孔子提倡教學要因材施教、啟示誘導,學思并重,5. 東晉常璩所撰的華陽國志 ,記錄了從遠古到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74 年)期間巴、蜀地區(qū)的史事,是爭論四川及西南少數(shù)民族史地的重 要資料;由博返約等教學方法;比如,“ 不憤不啟,不悱不6. 北魏楊炫之撰的洛陽伽藍記, 具體發(fā)” ,教學要啟示誘導; “ 學而不思就罔,思而不學 就怠” ,學習要學思結合,等等;記載了洛陽城內外

51、聞名伽藍(佛寺)的結構、古跡、工商業(yè)、歷史等情形,史料價值極高; 6.孔子之論老師;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熱7.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是我國古愛同學,以身作就等,孔子認為這都是一個優(yōu)秀教代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性的地理名著;師所要具備的;特殊是以身作就,孔子指出:“ 其8. 西晉裴秀所繪的禹貢地域圖(即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言教身史地圖)和地勢方丈圖(即晉代地圖) ,提教不行偏廢,身教比身教更為重要,更為有效;總之,孔子的訓練思想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永久值得我們爭論和學習的;2. 試論學記的訓練思想;3. 實學訓練思想的主要內容有何表現(xiàn)?4. 試論中國古代訓練思想的特

52、點;出“制圖六體” 等六項重要技術原就,為我國明末以前的制圖者所遵循;9. 實錄體史書創(chuàng)始于南北朝時期,至唐代,嗣君時期編撰先帝實錄,成為一個慣例,而且唐代 以后各朝代都沿襲此制;10. 杜佑撰通典,記載歷代典章制度,5. 試論“ 文以載道”與文學的教化、 有用功能;首創(chuàng)典志體通史;蘇冕編唐會要,記載唐6. 試論“ 詩言志”、“ 詩緣情” 與文學的表現(xiàn)特代的典章制度,首創(chuàng)典志體的斷代史;征;7. 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學風格的豐富性;8. 試論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民族特色 作 業(yè) 4 一、 填空題11. 北宋政府編撰的四大類書是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廣記;12. 清代史學家對史學的奉獻是:顧炎

53、武開清代考據(jù)之風,黃宗羲創(chuàng)立了學案體,王1. 我國早期用文字記載歷史,就現(xiàn)有資料而論,夫之進展了史論;只能從商代談起;13. 唐初官修的隋書 經籍志 ,廢棄甲乙丙2. 繼甲骨文、金文之后, 尚書是較早丁標類,直接接受經、史、子、集的部稱,從且更具有官方性質的歷史記載;詩經是此,史部之稱正式確立;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總集,包含風、 雅、頌14. 中國古代史籍體裁最重要的是紀傳體三個部分;14 與 編年體;28. 中國傳統(tǒng)最出名的飲料是 酒 和 茶;15. 春秋末年顯現(xiàn)的考工記,記述 這兩種飲料經過幾千年的進展,已經形成了中國傳了 30 項手工業(yè)生產的設計規(guī)范、制造工藝等技術 統(tǒng)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

54、的 酒 文化和 茶文化;問題,是一部有關手工業(yè)技術規(guī)范的聚集;29. 古人祭奠最崇尚的天神和祖宗時最高級別16. 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農學專著是呂氏春 用的祭品是牛、羊、豬三種牲畜組成的所謂“太秋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一部農 宰”,規(guī)格低的是用羊、 豬組成的“少宰” ;學百科全書,奠定了我國農學進展的基礎;30. 傳統(tǒng)醫(yī)學金元四大家包括:以 劉完素 為代17. 東 漢 名 醫(yī) 張 仲 景 的 傷 寒 雜 病 表的“ 寒涼派” ,以 張從正 為代表的“ 攻下派”,以論,完成了由中醫(yī)理論到臨床實踐的 李杲為代表的 “ 溫補派 ” ,以朱震亨為代表的 “養(yǎng)過渡,奠定了中醫(yī)辯證施治的理論基礎和原

55、就;陰派” ;18.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記,最終 31. 宋元時期的四大農書包括:陳旉 的陳一部是明史;旉農書,元政府組織編寫的農桑輯要 ,王禎編19. “ 史評” 作為史部類目,是南宋晁公武撰 寫的王禎農書 ,魯明善 (維吾爾族) 所編農郡齋讀書志創(chuàng)立的;桑衣食撮要 ;20. 唐代劉知幾所撰 史通,是我國史 32. 現(xiàn)存最早的農學著作是公元前 3 世紀后期學史上第一部理論著作,其后對史著評論并取得重 的呂氏春秋 一書的上農、任地、要成果的有宋代 鄭樵 所撰的通志和清代辨土和審時4 篇;章學誠 所撰的文史通義 ;33. 唐宋時期的 青瓷 稱盛一時 , 有“ 青如21. 作為地理的專著,到戰(zhàn)國

56、時期才顯現(xiàn),最 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明張應文: 清主要的有尚書 禹貢和周禮 夏 秘藏)的美譽;官 職方氏以及山海經;34. 早在公元前 2 世紀,西漢 張騫 第一次22. 地理類可分為 歷史地理、總志、出訪西域,中國和印度就有經濟往來,唐代高僧 _地方志、地圖 、 外記 等五類 玄奘 _西行取經,曾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天竺,成23. 禮儀起源于 原始 社會, 它是相伴著 原 為一個宏大的文化傳播者;始宗教 的產生而產生的;35. 到唐朝時,中國化的佛教禪宗24. 依據(jù)周禮 春官 大宗伯記載,中國 產生并壟斷佛壇,佛教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古代的五禮包括 吉禮、 兇禮、 軍禮、分;賓禮

57、和嘉禮;36. 唐代高僧玄奘撰大唐西域記一書,25. 傳統(tǒng)的服飾從頭到腳依次是 頭衣、 體 記載了中亞和天竺的情形;他是第一個把天竺佛教、衣、 足衣 以及配飾;歷史、地理、風俗人情等介紹到中國的人;26. 秦代對服飾制度進行了嚴格規(guī)定,要求 37. 在人與自然、 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 , 中國傳貴族 戴冠帽,平民 戴巾幘;統(tǒng)文化強調 整體 , 崇尚 和諧統(tǒng)一;27. 漢代基本繼承了秦代冠服制度,規(guī)定文官 38. 儒家奉行中庸之道 , 崇尚 忠恕 , 把戴黑色的 進賢冠,武官佩戴 惠文冠;在變動中尋求和諧、穩(wěn)固的處世方法作為人生的最15 高境域;現(xiàn)代9. ( )是宋元時期的地理志、地方志39. 中

58、國歷代哲人都認為人應當有崇高的社會著作;抱負,這個社會抱負就是禮記 禮運篇所描畫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東京的;夢華錄武林舊事40. 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面對10. ()是宋元時期的薪金石學和考古化、面對世界、面對將來的,學的代表性著作;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二、挑選題 (單項或多項挑選,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多項或少選均不得分;)歐陽修的集古錄吳大臨的考古圖趙明誠的金石錄裴秀所繪的禹貢地 域圖1. 我國正式歷史著作的源頭是( );11. 編年體史書進展過程中的分支有(石刻文字甲骨文銅器銘文春秋 );2. 戰(zhàn)國時期是先秦史學進展的富強時期,(紀事本末體起居注實錄綱目 )是該時期

59、留存于現(xiàn)在的史籍;12. ( )屬于“ 史才四長” 的內容;左傳戰(zhàn)國策春秋竹史德史才史學史識書紀年13. ( )將百姓比如為水,君主比如為舟,3. (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官修國史;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形象地揭示了百姓與君主二書東觀漢紀春秋史記漢者關系的實質;4. 三國時期,魏明帝在中書省設(),職荀子孟子唐太宗孔子14. ( )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禮及禮儀的本質與掌修史,這是設專官修史之始;功能,把禮儀理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太史令蘭臺令史太史著作郎周公孔子孟子荀子5.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聞名史學家有()15. 董仲舒把儒家禮儀具體概括為“ 三綱五等人;常” ;“ 三綱” ();陳壽裴松之荀悅范曄君為臣綱親親尊尊父為子綱夫為6.( )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編撰的“ 正史” ;妻綱后漢書三國志魏書華16. ( )屬于“ 三綱五常” 中“ 五?!?的陽國志 );內容;(7. 宋元時期所創(chuàng)新史書體裁有(仁義 恭寬司馬光資治通鑒創(chuàng)編年體南宋袁樞17. 依據(jù)周禮 春官 大宗伯記載,的通鑒紀事本末首創(chuàng)紀事本末體 )屬于中國古代的五禮內容;南宋朱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