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普通地質(zhì)學普地緒論_第1頁
南京大學普通地質(zhì)學普地緒論_第2頁
南京大學普通地質(zhì)學普地緒論_第3頁
南京大學普通地質(zhì)學普地緒論_第4頁
南京大學普通地質(zhì)學普地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地質(zhì)學 General Geology1 第一章 緒論 Chapter 1 Introduction普通地質(zhì)學 (General Geology)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舒良樹2 普通地質(zhì)學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 目的與要求: 了解地球科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專業(yè)課打基礎專業(yè)對象:構造地質(zhì)學,固體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 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學, 地球化學,放射地質(zhì)學,水文學,工程地質(zhì)學,地球探測與信息,地理學基地班.屬于General education.專業(yè)培養(yǎng)流程:普地野外實習專業(yè)課野外實習畢業(yè)論文實習畢業(yè)論文畢業(yè)去向:考研, 高校, 科研單

2、位,管理部門, 其它安排: 教學20周(復習1周);周學時6(講課4,實驗2)學分:4考試記分:考試50%+實驗15%+考試15%+小論文15%+專業(yè)表現(xiàn)5%教學方式: 1.講課+實習;2.經(jīng)典理論+現(xiàn)代最新進展;3.理論+圖象實驗課:1.分班;2.時間:第一周開始;3.普地實驗室A103其他安排:10月課間野外;課堂討論;看錄象片 (臨時通知)3 Further reading suggestions1. Jolivet L, Nataf H-C. 2001. Geodynamique. Paris: DUUNOD.2. Jean DERCPURT, Jacques Paquet. 1999

3、. Geologie objets et methodes. Paris: DUUNOD, 1-456 3. Andre BRAHIC, Michel HOFFERT, Andre SCHAAF, Marc TARDY, Jean-Yves DANIEL. 1999. Sciences de la Terre et de lUnivers. Paris: Vuibert, 1-6344. P. McL. D. Duff. 1993 (4th edition). Holm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 London, GLASGOW, New York, T

4、okyo, Melbourn, Madras:Chapman & Hall, 1-791410. 舒良樹,2004.普通地質(zhì)學講義,1-81.9孫鼐,1943.普通地質(zhì)學(1953年第三次修訂)。商務印書館,1-243 (中國最早的普通地質(zhì)學版本之一)8成都地質(zhì)學院,1978.動力地質(zhì)學原理.地質(zhì)出版社,1-3597. 趙懿英等,1990.現(xiàn)代地質(zhì)學講座.南京大學出版社,1-1716. 夏邦棟,1995.普通地質(zhì)學.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2835. K C Condie, 1996 (4th edition). 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 Pe

5、rgamon Press,1-5365兩億年前的洋陸地球的層圈勞亞岡瓦納特提斯Section 1 Studying objects地球科學是研究地球的科學,重點研究地球表層的物質(zhì)、結構與構造。1. 研究對象 Object: 地球,地球的時、空、源。 地球的結構 Texture:層圈狀。地球的構造 Structure:指地球各個部分之間關系及其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及演化。如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地幔、地核,殼幔作用,山脈-盆地,大陸-海洋。 地球物質(zhì) Material:各種元素-礦物-巖石-礦床-地層,它們的分布及其遷移富集規(guī)律。 地質(zhì)事件 Event:地殼運動在地表反映.如地震、火山、海嘯、褶皺、斷

6、裂等; 預測Forecast和預防Preventing將來發(fā)生的地質(zhì)事件 地球的歷史 Earth history 生命和演化 Life & evolution62.為什么要學習普地,重視普地? Why ? “上天、下海、入地”是人類遠古以來的夢想。最難的是入地。地球科學參與“上天”(航天、遙感,氣候環(huán)境),積極下海(海洋地質(zhì)、深海鉆探),主攻入地(地質(zhì)各科、大陸超深鉆)。 為了了解地球的起源(包括生命起源),了解 地球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為了從地球上獲取人類生存必需的各類資源 為了減輕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地質(zhì)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洪災、荒漠化、環(huán)境污染) 為了人類的持續(xù)生存與繁衍,為了改善人類

7、生存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zhì)量,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應使之清潔、安全、富有”。7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地質(zhì)災害81963-1992年全球危害人類生存的重大級災害 9是高科技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地球科學家是遙感與宇航的決策者之一-地球科學家參與了歷次ERTS的發(fā)射與研究(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 -NASA(美國家宇航局)中有大批地球科學家,參與了火星“旅行者”計劃和Apollo登月計劃的決策,負責月球樣品分析.-我國的多種衛(wèi)星以及資源遙感飛機等技術設備均為世界前列,已發(fā)射兩顆自己的GPS通訊衛(wèi)星.在國民經(jīng)濟建設和急需目標中有舉足輕重的

8、地位(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調(diào)局,水利部,國家地震局,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交通建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中國煤炭總公司,中國冶金勘探總公司)3. 學習意義 Importance地球科學是現(xiàn)代科學的重要組成:天、地、生、化、物密不可分(材料)10是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 -對資源的需求使世界各國不惜代價,發(fā)展技術,發(fā)射資源衛(wèi)星、間諜衛(wèi)星,但解譯均少不了地球科學家 -應用側視雷達來掌握資源情報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目前的研究僅限于地殼及上地幔上部 -地球平均半徑6371229公里; 地殼平均厚度30多公里 (大陸20-70公里,海洋7-10公里) -超深鉆:“深入地球深部的望遠鏡”。中國大

9、陸超深鉆CCSD,僅鉆探5km深度(東??h);俄羅斯地臺鉆孔最深,也僅10km:, 德國:7-8km。 -其他部分只能通過分析地震波、重力、磁力等 間接推測其物質(zhì)組成及存在狀態(tài)11 Section 2 Predominance of China on geoscience 1.中國地域廣大,地球各個演化時期信息豐富, 物質(zhì)記錄齊全。2.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輕的造山帶、有獨特 的盆地構造、有巨大面積的花崗巖、有豐富 的能源礦產(chǎn),吸引著各國學者競相來華研究。3. 我國具有獨特的地學優(yōu)勢 1)獨一無二的青藏高原 Tibet Plateau; 2)全球最大面積的西北黃土高原 Loose; 3)世界罕見

10、的大別山高壓-超高壓變質(zhì)帶 HP-UHP metamorphic zone;124)震驚世界的遼西北票中華龍鳥(J3)、 中華神州鳥(義縣,K1, 真正會飛的 恐龍); Dragon-bird5)全球最典型的云南早寒武世密集生 物群(生命大爆炸);Big explosion of life6) 分布面積最廣的華南喀斯特地貌,等 等。Karst landform 成果均為國際領先水平,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并帶動了其它學科發(fā)展。13 Section 3 Character & the latest advances on modern geology當今地學理論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激光

11、、遙感、數(shù)字系統(tǒng)、高分辨分析測量儀 器等高新技術進入地學領域.服務目標日益和城市建設、生存環(huán)境、地質(zhì)災害、氣候變遷、能源礦產(chǎn)等緊密聯(lián)系。近年國際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突破和學科進展,如地球內(nèi)外核間的旋轉角速度的差異、大陸深俯沖、巖石圈拆沉、板片斷離、玄武巖漿底侵、生命大爆炸、隕石撞擊生物突變、青藏高原隆升、太空新發(fā)現(xiàn)、臭氧層空洞、盆地分析、計算機數(shù)字模擬、韌性剪切帶與構造運動學等,大大拓寬了地學的科學內(nèi)涵,推進了地學界的前進步伐,并帶動了其它學科的發(fā)展。14 Section 4 Geoscientists mission How ?1.尋找急缺資源:水,黃金,油氣,富鐵,地熱。2.對地質(zhì)災害

12、進行預測預報:地震,火山,海平面變化,洪災,滑坡,海嘯,泥石流-1902-5-8夜,Pelee火山爆發(fā),200km/h下瀉,St.Pierre市2.8萬人死亡,僅2人幸存,形成1397米高的火山島-79-8-24,(意)Vesuvius火山爆發(fā),埋沒了Pompeii城和Herculaneun城-98年中國洪災,損失數(shù)百億元;1976-8,唐山8級大地震, 數(shù)十萬人死亡;99年9月臺灣集集7級地震,日月潭被嚴重破壞3.為工程建設提供可靠的地質(zhì)資料(青藏鐵路;高速公路;長江大橋;城市地鐵;黃河小浪底;三峽大壩;高樓地基)4.為解決重大理論問題提供線索(材料力學,長時間變形結果分析,高壓高溫實驗,礦

13、物巖石形成條件模擬實驗)5.普及地學知識,讓全人類都來關心地球家園(黃河斷流、 三峽庫區(qū)、黃山、華山滑坡問題)15Section 5 Contents and branches of Earth sciences1.研究地球結構構造的分科a.構造地質(zhì)學(Structural Geology)研究地殼巖石-變質(zhì)變形(Metamorphism-deformation)-運動學(Kinematics)-地球動力學(Geodynamics)-地質(zhì)歷史b.地球物理學(Geophysics) 研究地球重力、地磁、電性、地震波傳播特性 與構造地質(zhì)結合,研究地球深部的成分、結構、構造2.研究地球的物質(zhì)組成及其

14、遷移富集規(guī)律的分科a.礦物學(Mineralogy):礦物形態(tài)、成分、結構構造b.巖石學(Petrology): 巖石類型、成因、年齡c.礦床學(Economic Geology): 礦體的形成條件、機制、 過程d.地球化學(Geochemistry): 元素遷移富集過程、地質(zhì) 作用的化學過程163.研究地球歷史的分科 Earth historya.地史學(Historical Geology): 地球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b.古生物學(Paleotology): 研究地質(zhì)時期地球上的生物及其演化。 4.地球科學應用的分科 Applied Earth sciences a.水文地質(zhì)學(Hydro

15、logy Geology): 地下水的分布、活動規(guī)律b.工程地質(zhì)學(Engineering Geology): 研究基巖的穩(wěn)定性(路基、大壩、廠址、核電站)c.遙感(Remote sensing): 空間對地觀測d. 放射性地質(zhì)學(Radiological geology): 物質(zhì)的同位素成分,火成巖結晶年齡。E.經(jīng)濟地質(zhì)學(Economic Geology):金屬和非金屬礦產(chǎn)、油氣能源17 Section 6 Studying methods of Earth Sciengs1.收集資料:了解現(xiàn)有研究成果,確定研究方案2.現(xiàn)場考察:驗證前人結果,采集樣品,記錄測量結果和 現(xiàn)場分析結果(野外地

16、質(zhì)學和填圖)3.分析化驗:確定樣品中元素含量、樣品的年齡4.模擬實驗:野外地質(zhì)現(xiàn)象再現(xiàn)5.綜合分析:各種資料匯總-實事求是合乎邏輯的分析-科 學解釋-演化模型的建立-結論6.將今論古(歷史比較法):用現(xiàn)在發(fā)生的地質(zhì)作用去推 測過去的過程 如螺蚌,現(xiàn)在是水生動物;如在高山上找到其化石, 可知當時屬于水體環(huán)境 人類歷史中尚未發(fā)生的仍靠推測:恐龍的滅絕(全球 火山?外星撞擊?)7.以古論今、論將來 “將今論古”和“以古論今、論將來” 是兩大最基本的地質(zhì)學思維方法論187.現(xiàn)代技術 Modern technology a.高新技術GPS,RS,GIS,CS:Global Position System, Remote Sensing,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儲存、分析大量的地球科學信息),Communication System b.分析測試技術:正確、全面的測定成分;可觀察超微結構(TEM,SEM);質(zhì)譜儀(Mass spectrometer) c.高溫、高壓、模擬實驗:100公里處,30千巴,近2千度;正常結構石英變?yōu)?/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