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賈鳳山,高中總復習,歷史,33_第1頁
2013走向高考,賈鳳山,高中總復習,歷史,33_第2頁
2013走向高考,賈鳳山,高中總復習,歷史,33_第3頁
2013走向高考,賈鳳山,高中總復習,歷史,33_第4頁
2013走向高考,賈鳳山,高中總復習,歷史,3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選擇題1(2011濟南模擬)洋務運動中,清政府決定選幼童赴美留學。詹天佑的父親詹作屏出具的保證書寫道:“茲有子天佑,情愿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yè)學習技藝,回來之日聽從差遣,不得在國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這則材料主要說明()A派遣留學生向西方學習只是個人行為B清政府依然實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C清政府認識到人權問題的嚴重性D清政府依然具有極強的落后意識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選派留學生出國是清政府的行為,不是個人行為;這是中國教育的重大突破。但題干中保證書的出現(xiàn)說明清政府仍然是非常落后的,故選D。2李鴻章自稱“一生風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材料是_()A清朝封建

2、統(tǒng)治西方先進科技B清朝封建統(tǒng)治君主立憲制度C清朝封建統(tǒng)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統(tǒng)治火藥、槍炮、養(yǎng)兵練兵之法答案A解析本題實際考查洋務派的主張,洋務派借西方先進科技來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3(2011臨沂模擬)“中國擅長的是道,西方擅長的是器。中國原來也包括器的,但是后來這套科學技術“器”的研究沒有被重視,失傳了,傳到西方去了。我們現(xiàn)在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xiàn)在天將器還中國,我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辈牧现兴f的“道”是什么()A中國傳統(tǒng)思想道德 B科學技術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規(guī)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觀點,其所擅長的就是A,有材料“后來

3、這套科學技術器”可排除B,C、D是西方所擅長,排除B、C、D選A。4(2011濱州模擬)被譽為洋務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燾認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自強?!边@表明他()A主張“中體西用”B未超越洋務派對西學的一般認識C認為造船、制器不重要D認識到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表明郭嵩燾強調的是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所以,正確答案為D。5近代中國有人提出:“議院者,公議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無所施其虐,跋扈之君無所擅其權”從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張在中國實行()A君主專制制度 B君主立憲制度C議會內(nèi)閣制度 D

4、民主共和制度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從材料中可知此人主張保留君主,同時又設立議院來限制君主的權力,所以其主張為君主立憲制度。6(2011杭州外國語學校月考)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倡導者和19世紀末的中國維新思想宣傳者的手段都很高明。兩者的“高明”之處是()A利用宗教反對封建思想 B建立政黨宣傳政綱C組織團體宣傳新思想 D借助傳統(tǒng)文化外衣答案D解析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的新文化運動,高舉人文主義的旗幟,從恢復被基督教禁欲主義所泯滅的人性開始。由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

5、”。19世紀90年代,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等。1898年康有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書,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兩次思想解放運動的“高明”之處是借助傳統(tǒng)文化外衣來減少阻力,積極宣傳新思想。7“維新變法是一劑假藥,因為當時甚至連中國的領土也成了外國民族瓜分的對象,而且中國的經(jīng)濟也崩潰了?!睂Υ死斫庹_的是()A維新變法有名無實B中國被列強瓜分,完全淪為殖民地C維新變法不具備成功的社會條件D清朝經(jīng)濟因無新經(jīng)濟成分而“崩潰”答案C解析維新變法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A項不正確;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19世紀六七十年

6、代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已誕生,排除D項?!斑B中國的領土也成了外國民族瓜分的對象”說明中國喪失了獨立性,“經(jīng)濟也崩潰了”說明中國缺乏進行變法的經(jīng)濟基礎。答案為C項。8(2011濰坊模擬)史學家陳旭麓認為:“一百數(shù)十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反思則是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薄暗诙畏此肌遍_始于()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時期答案D解析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后,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熱潮,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都先后失敗,證明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所以中國人民反思,應該結合國情,尋找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7、傳播,先進的中國人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人的道路。9(2011沈陽模擬)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說:“以人事之進化言之,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蔽闹小白儭钡暮x是()A變革思想觀念 B變革社會政治制度C改革教育制度 D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答案A解析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新青年雜志也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新文化運動在思想領域掀起了一場思想大變革的風暴。10(2011沈陽市市重點聯(lián)考)近代前期,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情況可以得出下列的認識和結論,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有()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與發(fā)展和東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有關向西方學習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階

8、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派別向西方學習的內(nèi)容歷經(jīng)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個階段向西方學習呈現(xiàn)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淺到深的特點A BC D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人向西方學習過程及評價的理解。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中國學習西方是從經(jīng)濟領域再到政治領域最后才進行到思想領域;沒有象西方首先是思想解放,然后是政治變革,最后是工業(yè)革命;中國學習西方呈現(xiàn)的是本末倒置故應該排除。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A。二、非選擇題11(2011鄭州四中調考)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難的時局中,中國人艱難地實踐著社會轉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

9、府被迫接受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清政府也認識到遣使駐外的迫切性。李鴻章說:“自來備邊駑夷,將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廢。各國互市遣使所以聯(lián)外交,亦可以窺敵情”?!爱斈茴A為辨阻,密速商辦。否則,亦可發(fā)兵之后,與該國群臣面折廷爭,較在京議辦更為得力?!?1)李鴻章對派遣駐外使節(jié)的必要性有什么認識?你如何評價?材料二1896年,盛宣懷承旨興辦鐵路,募集資金非常困難,他說:“欽政奉旨招商,逾年無效,推其原故,華商無銀行,商民之財無所依附,散而難聚”。他還認為,如不設立中國自己的銀行,就“無以通華商之氣脈(資金流通),杜(杜絕)洋商之挾持。”(2)依據(jù)以上材料分析中國近代銀行出現(xiàn)的背景和作用。

10、材料三1901年,張之洞說:“西法最善者,上下議院相互維持之法也。中國民智未開,下議院此時斷不可設,若上議院則可仿行?!?歐洲議會制度常例,下議院為平民院,上議院為貴族院)(3)張之洞的言論中體現(xiàn)了新舊時代的矛盾。依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張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思想意識形成的社會背景。答案(1)李鴻章認為派遣對外使節(jié)可以加強對外交往,了解各國情況,辦理對外交涉。評價:有利于改變閉關自守的狀況,推動中國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2)鐵路等大型工程建設籌集資金的需要。作用:可以集中資金;促進民間資金的流通;避免外國銀行的控制;促進近代金融業(yè)的發(fā)展。(3)矛盾:肯定西方的議會制度,但又不

11、想使人民真正獲得民主權利。背景:西方社會政治理論傳入中國;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君主專制制度難以維持(或清朝統(tǒng)治陷入嚴重的危機)。12(2011福建省廈門三校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將原本屬于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羈絆中解放出來,在社會身份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汲汲于爭霸事業(yè)的諸侯對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chuàng)造的專業(yè)文化階層形成,中華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興起

12、的歷史條件。舉一例說明“士”的崛起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要求包括人物、主張及影響三個方面內(nèi)容。)材料二16世紀以后,人類文明進程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對此有人寫道:“在這些世紀里一個生機勃勃的新歐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滿意足的中國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過去”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19世紀中至19世紀末,“心滿意足的中國人”由“注視過去”到“開眼看世界”,請歸納這一時期中國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內(nèi)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分別涌現(xiàn)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別及其主張?(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時期起到的作用。答案(1)歷史條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的解體;各國諸侯對人才的渴求;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私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舉例:例:孔子“仁”和“禮”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和主要內(nèi)容,對中華民族思想和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