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三1500數字測圖課件_第1頁
項目三1500數字測圖課件_第2頁
項目三1500數字測圖課件_第3頁
項目三1500數字測圖課件_第4頁
項目三1500數字測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地形圖測繪與應用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一、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圖上一段直線的長度與其相應線段的水平投影長度的比值。比例尺分為數字比例尺和圖示比例尺兩種。1.1數字比例尺數字比例尺是用分子為、分母為整數的分數表示。設圖上一段直線的長度為d,相應的實地水平長度為C,則該圖的比例尺為下一頁返回地形圖按比例尺分類地形圖按比例尺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比例尺地形圖大比例尺地形圖通常把、和比例尺的地形圖稱為大比例尺地形圖。大比例尺地形圖通常是實測得到的,也可以用低航高的航片或用地面立體攝影測量的方法測繪。中比例尺地形圖把、比例尺的地形圖稱為中比例尺

2、地形圖。中比例尺地形圖,目前均為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小比例尺地形圖把小于如、等比例尺的地形圖稱為小比例尺地形圖。小比例尺地形圖由其他比例尺圖編繪而成。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2圖示比例尺為了便于應用,以及減小由于圖紙伸縮而引起的使用中的誤差,通常在地形圖上繪制圖示比例尺。圖示比例尺有直線比例尺和斜線比例尺等,如圖6-1所示。 直線比例尺是最常見的圖示比例尺,它根據數字比例尺繪制而成。如的直線比例尺,取 為基本單位,每基本單位所代表的實地長度為,從直線比例尺上可直接讀得基本單位的,可估讀到。1.3比例尺精度人們用肉眼能分辨的圖上最小距離為 , 即在圖紙上當兩點間的距離小

3、于時,人眼就無法再分辨了。因此把相當于圖上 的實地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精度,即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1.4測圖比例尺的選擇:()根據測圖比例尺,確定實地量距的最小尺寸。例如,用的比例尺測圖時,實地量距只需量到,因為即使量得再精細,在圖上也是表示不出來的。()根據測圖要求,選用大小合適的比例尺。如在測圖時要求在圖上能反映出地面上 的細節(jié),則所選的比例尺不應小于。圖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就越詳細,精度也越高,但測繪工作量會成倍增加。所以應按城市和工程規(guī)劃、施工的實際需要選擇測圖比例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二、地形圖的圖號、圖名和圖廓地形圖在圖外注有圖號、圖名

4、、接合圖表、比例尺、圖廓、坐標格網、指北針和三北方向線等。2.1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為便于儲存、檢索和使用地形圖,每張地形圖除有圖名外,還編有一定的圖號,圖號是該圖幅相應的分幅與編號。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主要有兩種方式:1. 按經緯線劃分的梯形分幅與編號2. 按坐標格網劃分的矩形分幅與編號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在工程建設中,對于 比例尺的地形圖通常采用 圖幅, 其他比例尺、采用一般采用 的正方形圖幅或4 的矩形分幅。現將以上四種比例尺地形圖的圖幅大小、實地測圖面積等列于表6-2中。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的地形圖的圖幅編號:A:按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圖號標在圖名正下方。如圖6-2所示

5、地形圖,其圖號為121.0110.0。B:按數字順序編號法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編訂橫向用A,B,C從上到下,縱向用1,,2,排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2地形圖的圖名和接圖表A 圖名地形圖的名稱即圖名,一般用圖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景點名、居民地或企事業(yè)單位名稱命名,圖名標在地形圖的上方正中位置。如圖6-2所示地形圖,其圖名為水集鎮(zhèn)。B 接合圖表接合圖表是表示本圖幅與四鄰圖幅的鄰接關系的圖表,表上注有鄰接圖幅的圖名或圖號,繪在地形圖上圖廓的左上角,如圖6-5所示。2.3地形圖的圖廓地形圖有內、外圖廓。內圖廓線較細,是圖幅的范圍線,繪圖必須控制在該范圍線以內;外圖廓線較粗,主要對圖幅

6、起裝飾作用。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三、地物符號地物在地形圖中是用地物符號來表示的,即將地面上各種地物按預定的比例尺和要求,以其平面投影的輪廓或特定的符號繪制在地形圖上。地物符號按其特點分為:非比例符號(點狀符號)、半比例符號(線狀符號)、比例符號(面狀符號)。3.1比例符號地物的形狀和大小均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并用規(guī)定的符號繪在圖紙上,這種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3.2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導線點、水準點和消火栓等,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比例縮繪到圖上,只能采用相應的規(guī)定符號表示在該地物的中心位置上,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

7、符號。3.3半比例符號地物的長度可按比例尺縮繪,而寬度不按比例尺縮小,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用半比例符號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鐵路、公路、通信線、管道、垣柵等。3.4注記符號對地物加以說明的文字、數字或特有符號,稱為注記符號。諸如城鎮(zhèn)、學校、河流、道路的名稱,橋梁的長寬及載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果樹的類別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四、地貌符號地貌在地形圖中是用地貌符號來表示的,最常用的地貌符號是等高線。4.1等高線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鄰各點所連接而成的閉合曲線。如圖6-7所示,設想有一小山頭在湖泊中,開始時水面高程為,則水面與山

8、體的交線即為 的等高線;若湖泊水位不斷升高,達到 時,則水面與山體的交線即為 的等高線;以此類推,直到水位上升到 時,得到 的等高線。然后把這些實地的等高線沿鉛垂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規(guī)定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就得到與實地形狀相似的等高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4.2等高距和等高線平距相鄰兩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常以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圖中,等高距h是相同的。通常按測圖比例尺和測區(qū)地形類別確定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見表6-4。相鄰兩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常以d表示,它隨實地地面坡度的變化而改變。h與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即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

9、知識4.3等高線的分類為充分表示地貌的特征和用圖方便,等高線按其用途分為四類,如圖6-8所示。()基本等高線(首曲線)。在同一幅圖上,按規(guī)定的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稱為基本等高線,也稱首曲線,它是寬度為 的細實線。()加粗等高線(計曲線)。凡高程是基本等高距的整五或整十倍的等高線,即每隔四條首曲線加粗的一條等高線稱為加粗等高線,也稱計曲線。計曲線是寬度為 的粗實線,并在其上注有高程。()半距等高線(間曲線)。當首曲線不能很好地顯示地貌的特征時,按基本等高距描繪的等高線稱為半距等高線,也稱間曲線,在圖上用長虛線表示。()等高線(助曲線)。有時為顯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基本等高距描繪的等高線,稱為等

10、高線,也稱助曲線,一般用短虛線表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4.4基本地貌的等高線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千姿百態(tài)、錯綜復雜,就其形態(tài)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地貌。 ()山丘與洼地。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稱為山地,高大者稱為山峰,低矮者稱為山丘,其最高處稱為山頭。四周高、中間低的低地稱為洼地,大的洼地稱為盆地。如圖6-9 所示,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線,形狀完全相同,都是一組閉合曲線,但可從注記的高程或畫出的示坡線加以區(qū)別,示坡線是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用于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高程注記一般由低向高。()山脊與山谷。山的凸棱由山頂延伸到山腳稱為山脊,兩山脊之間的凹地稱為山谷。如圖6-10所示,山脊

11、與山谷的等高線形狀呈“”字形,即都是向一個方向凸出的,但山脊的等高線“”字凸向低處,山谷的等高線“”字凸向高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鞍部。相對的兩個山脊和山谷的匯聚處,形似馬鞍之狀,稱為鞍部。如圖6-11所示為兩個山脊之間的鞍部,用兩簇相對的山脊的等高線表示。鞍部在山區(qū)道路的選用中是一個關鍵點,越嶺道路常需經過鞍部。 ()懸崖。山的側面稱為山坡,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的山坡稱為懸崖。如圖6-12所示為懸崖的等高線,其凹入部分投影到水平面上后與其他等高線相交,俯視時隱蔽的等高線用虛線表示。()絕壁。近于垂直的山坡稱為絕壁或峭壁。如圖6-13所示,在絕壁處,等高線非常密集甚至重疊

12、,一般可配合鋸齒形的斷崖符號來表示。()其他。地面上由于各種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而形成了多種新的形態(tài),如沖溝、陡坎、崩崖、滑坡、雨裂、梯田坎等。這些形態(tài)很難用等高線表示,繪圖時可參照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配合使用。 圖6-14所示為某一地區(qū)綜合地貌及其等高線地形圖,可對照識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一節(jié)地形圖的基本知識4.5等高線的特性為了掌握用等高線表示地貌的規(guī)律,現將等高線的特性歸納如下:()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每一條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因圖幅大小限制或遇到地物符號時可以中斷,但要繪到圖幅或地物邊,否則不能在圖中中斷。()除在懸崖和絕壁處外,等高線在圖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同

13、一幅地形圖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線密度越大(平距越?。硎镜孛嫫露仍蕉?;反之,等高線密度越?。ㄆ骄嘣酱螅硎镜孛嫫露仍骄?;等高線密度相同(平距相等),表示地面坡度均勻。()等高線與山脊線、山谷線垂直相交,即山脊線或山谷線應垂直于等高線轉折點的切線。()等高線跨越河流時,不能直穿而過,要漸漸折向上游,過河后再漸漸折向下游,如圖6-15所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一、測圖的準備工作2.1整理好控制點成果及相關圖紙資料測圖前保證圖根控制測量已完成,同時對可利用的圖紙資料進行整理,標繪出測區(qū)并劃分圖幅。2.2儀器準備經緯儀、標尺、測圖板、量角器和比例尺。2.3準備圖紙地形圖使用的圖紙,應

14、該堅韌、伸縮性小、不滲水。為了減小圖紙的變形,一般將圖紙固定在不變形的圖板上。圖紙的選用分為傳統(tǒng)繪圖紙和聚酯薄膜。聚酯薄膜是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圖紙,厚度為,其伸縮率小,堅韌耐濕,沾污后可用清水或淡肥皂水洗滌,并且不怕霉蛀,易于長期保存,圖紙上著墨后,可直接曬藍圖,加快出圖速度。但聚酯薄膜圖紙易燃,有折痕后不能消除,因此在測圖、使用、保管時要多加注意。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2.4繪制坐標格網為了準確地將控制點展繪在圖紙上,首先要在圖紙上精確繪制 的直角坐標格網。繪制坐標格網有多種方法,現分述如下。 坐標格網尺法如圖6-16所示,坐標格網尺是一金屬直尺,尺上有六個方孔,每隔 為一孔,每孔左

15、側為斜面,最左端孔斜面上刻有零點指示線,其余各孔和尺子末端邊緣都是以零點為圓心,以, 以及( 圖幅的對角線長度)為半徑的圓弧,分別用于量取坐標格網邊長和對角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下面以 圖幅為例,講述用坐標格網尺繪制坐標格網的步驟,如圖6-17所示。()在圖紙下邊緣處畫一直線作為圖廓的下邊線。()在直線左端適當位置取一點A,置格網尺于直線上,使尺零點對準A,并使其他各孔通過該直線。()用鉛筆沿各孔邊緣畫弧交直線于A、B點,如圖-()所示。()目估使尺子垂直于AB線,并使尺子的零點對準B點,再沿各孔畫弧線、,如圖-()所示。()將尺子零點對準A點,使( 圖幅的對角線長度)弧線與弧線

16、相交,定出犆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 ()連接B犆直線,則其與弧線、相交,定出、點,便得到圖廓的右邊線,如圖-()所示。()同樣把尺子置于圖-()和()的位置定出相應格網點,得到相應的圖廓邊界線,再連接對邊對應點,就得到坐標格網,如圖-()所示。 直尺對角線法如圖6-18所示,按下述步驟繪制:()在圖紙上,先用直尺和鉛筆輕輕地畫兩條對角線相交于M點。()由交點M以適當長度(可按圖幅尺寸估計)沿對角線截取等距的A、B、C、D四點。()用直線連接A、B、C、D各點, 得到一個矩形。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從A、B兩點起各沿AC、B犆方向每隔準確地定一點;從A、C兩點起各沿A

17、B、CD方向每隔 準確地定一點。連接各對應邊的相應點,即可繪出坐標格網。 軟件繪制方法在計算機中用等軟件編制好坐標格網圖形,之后通過繪圖儀繪制在圖紙上。2.5展繪控制點展繪控制點就是根據控制點的坐標值,按比例在圖紙上標出其點位。由于地形測圖是以控制點為測站,測定其周圍的地物、地貌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控制點展繪是否精確將直接影響成圖質量,因而在進行控制點展繪時,一定要保證展點的精度。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 展繪控制點的步驟()按分幅規(guī)定或實際需要確定圖幅西南角(左下角)坐標;()根據測圖比例尺標出對應格網線坐標;()確定控制點所在方格;()精確確定控制點的位置。如圖6-19所示,

18、控制點A坐標為:x,y,則可確定它所在的方格為mngp。再根據被展繪的A點與m點的坐標差定出a、b、c、d,即從m、p點用測圖比例尺分別向上量得c、d兩點,再從m、n點分別向右量得a、b兩點,連接ab和cd兩條線的交點就是展點的位置。用同樣的方法可將其他控制點展繪在圖紙上。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 精度檢查控制點展繪結束后,應進行精度檢查,即用比例尺在圖紙上量取相鄰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并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作為展繪控制點的檢核,其最大誤差在圖紙上不應超過,否則控制點應重新展繪。經檢查無誤,按圖式規(guī)定繪出導線點符號,并注上點號和高程,如圖-中的B點,這樣就完成了測圖前的準備工作。上一頁返回

19、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二、測圖的步驟與方法碎部點的選擇碎部點又稱地形點,是指地物和地貌的特征點。碎部點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測圖的速度和質量,應根據測圖比例尺和測區(qū)內地物、地貌的狀況,選擇能反映地物和地貌特征的點。對于地物,其碎部點應為地物輪廓線或邊界線的轉折點或交叉點。例如,建筑物、農田等面狀地物的棱角點和轉角點;道路、河流、圍墻等線狀地物的轉折點和交叉點;電線桿、水井及獨立樹等點狀地物的幾何中心。由于實測中有些地物形狀極不規(guī)則,一般規(guī)定,主要地物凹凸長度在圖上大于 時,都要表示出來,若小于,則可直接用直線連接。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為保證測圖質量,應根據地貌的復雜程度,合理地掌握碎部點的密度,一般

20、要求圖紙上碎部點間的最大間距不應超過表6-5的規(guī)定。碎部點與測站點的最大測距長度,不應超過表-的規(guī)定。經緯儀測繪(測記)法經緯儀測繪法的步驟如下:2.1架設儀器如圖6-20所示,在測站點A(已展繪到圖紙上的控制點)架設經緯儀,儀器對中的偏差,不應大于圖上0.05mm。量取儀器高i。2.2定向盤左照準控制點B(已展繪到圖紙上的控制點),則以AB方向作為起始方向,使水平度盤讀數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2.3立尺為保證測量精度,再照準立在控制點犆上的標尺,觀測水平角BA犆,用視距法測定犆點高程,與控制測量成果進行比較,角度差不應大于,高程差不應大于等高距。然后把裱有圖紙的繪圖板架在測站旁

21、,連接圖上a、b點,用細針把半圓儀(圖6-21)通過零刻畫線上的小孔釘在a點處。圖上a、b點分別為地面上A、B點在圖紙上的展繪點。2.4觀測首先跑尺員應與觀測員密切配合,商定跑尺路線和范圍,高效率地在碎部點上立尺,以便于繪圖。觀測員用經緯儀照準立于碎部點的標尺,讀取水平度盤讀數、上絲讀數、下絲讀數、中絲讀數、豎盤讀數,分別記入表6-6中。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2.5刺點繪圖員根據記錄員及計算出的測站點至碎部點的水平角和水平距離(計算方法參見第四章中視距測量一節(jié)),用半圓儀展繪碎部點。首先在半圓儀上找到與所測水平角相等的刻畫線,并將此刻畫線與ab方向線重合,然后根據所測水平距離和測圖比

22、例尺在半圓儀半徑邊上截取測站點至碎部點的圖上距離,即得碎部點在圖上的位置。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半圓儀上有兩排角度值(和),而直徑邊可以看成是兩個半徑邊,因此,在展繪碎部點時,繪圖員面對ab方向,當水平角在之間時,則量取圖上距離時采用右半徑邊;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當水平角在之間時,則量取圖上距離時采用左半徑邊。最后將碎部點的高程標注在該點位的右側,同時還要避免與地物符號重疊,也不要標注在圖廓外。繪圖員應邊展點邊對照實地情況,按圖式規(guī)定的地物、地貌符號繪圖。2.6地形圖的繪制地形圖的繪制包括地物和地貌的繪制。(一)地物的繪制繪圖前應對整個測區(qū)和各測站周圍的地物分布、地貌特征進行仔細觀

23、察,做到心中有數。測圖過程中當所測地物的特征點數能夠描繪出地物完整圖形時,應立即勾繪地物輪廓線,并用規(guī)范的圖式符號或文字標明地物類別和名稱,做到隨測隨繪,逐漸展繪局部以至全幅的地物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二)地貌(等高線)的繪制在測定地貌碎部點的同時,應把同一坡度線上的點輕輕地勾連出來,從而得到一條條地性線(如山脊線和山谷線),并在同一坡度的兩點間插繪等高點,標注高程值,如圖6-22所示。設地面某局部范圍的地貌碎部點的位置和高程已經測定,在圖上連接等坡度線上相鄰的碎部點ba、bc、bd、be等,其中實線為山谷線,虛線為山脊線,據此可參照實際地貌情況勾繪等高線。等高線的勾繪方法很多

24、,下面僅介紹內插法中的解析法和目估法。 解析法下面以圖-所示的ab為例,介紹內插法繪制等高線的做法。若已知ab在圖上的平距C、高差h,以 的等高距繪制等高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由圖可知ab線上應有、 和 五條等高線穿過。第一條 等高線與a點高差為,最后一條高線與b點高差為。只要先確定距a點高差為,距b點高差為 對應平距的點位,再等分剩下的線段,就可確定所有等高線通過ab上的點了。根據等坡線上平距與高差成正比的關系,可求得高程為H的等高點到a點的平距d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由上式可得各等高線穿過ab線的點的位置,如圖-()所示。同理可得到等高線穿過其他地形線上的點。參照

25、實地,將不同地形線高程相等的點就近用曲線連接起來,即得要繪制的等高線,如圖-()所示。 目估法在實際作業(yè)中,一般不進行解析計算,而是根據這一原理用目估的方法勾繪等高線。以圖6-23中A、B兩點間為例,說明目估法勾繪等高線的步驟。上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三、測圖的內容與要求 1. 各類建筑物及其主要附屬設施均應進行繪制2. 獨立性地物的繪制3. 管線轉角均應實測4. 交通及附屬設施均應按實際形狀測繪5. 水系及附屬設施宜按實際形狀測繪6. 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7. 植被的測繪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四、增補測站點當圖根點的密度不夠時,課在現場增補測站點。增補測站的方法:布設一條邊的支導線

26、,從圖根點測定支導線點時,用經緯儀觀測圖根點與支點和后視點的水平夾角一測回,用視距或量距測定圖根點到支點的水平距離D,用經緯儀視距測量法測出高差h。視距支點的長度,不宜大于相對應比例尺地形點最大視距長度的2/3。支導線的邊長和高程都應該往返測。求往返距離和高差的平均值,并求出支點的高程。然后將支點繪于圖紙上,即可作增補的測站點使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五、測圖誤差與注意事項 1. 測圖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定向方向,偏差不應大于圖上0.3mm2. 一個測站結束時,要檢查有無遺漏,側錯,并將圖上的房屋、道路及地性線等與實地對照,以便修正。3. 儀器搬站后,應復查前一站所測的個別明顯地物的

27、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4. 測繪過程中,必須遵守“看不清不繪”原則。5. 對于重要的地物,都應使用皮尺、鋼尺或測距儀直接測定距離。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六、地形圖的拼接糾正圖上的錯誤后再拼接。6.1白紙測圖的拼接方法為了圖幅的拼接, 規(guī)定每幅圖的東、南圖邊應測出圖廓外。需用一條寬、長 的透明紙條作為接邊紙。把接邊紙先蒙在圖幅的東(或南)拼接邊上,用鉛筆把坐標格網線、地物、等高線等描在透明紙上,然后把接邊紙條按格網線對準蒙在圖幅的西(或北)拼接邊上,并將其地物和等高線也描繪上去。如此在該接邊的透明紙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相應地物和等高線的偏差情況,如圖6-24所示。上一頁下一頁返

28、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6.2聚酯薄膜測圖的拼接方法對于使用聚酯薄膜所測的圖紙,由于其半透明性,只需把相鄰兩張圖紙的圖幅按相應坐標格網上下重疊,就可檢查接邊處地物及等高線的偏差情況。如接邊誤差在限差范圍內,則可在其中一幅圖上按平均位置改正圖上的地物、地貌,另一幅圖則根據改正后的圖邊進行改正。上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七、地形圖的檢查地形圖測完后,為了保證測圖質量,必須對成圖作全面檢查,包括圖面檢查、野外巡視檢查及設站檢查。7.1圖面檢查檢查圖面是否合理,地物線條和等高線來龍去脈是否清楚,連線有無矛盾,名稱注記是否搞錯或遺漏,如發(fā)現問題,則要做出記號,經實地檢查后修改。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經緯儀測圖7.2

29、 野外巡視檢查在現場將圖面與實地全面地核對,檢查:地物地貌有無遺漏;圖上等高線所表示的地貌是否與實際相符;注記是否與實地相符。 特別是對接邊中產生的問題和圖面檢查中看出的矛盾要重點檢查。野外巡視檢查中,對于發(fā)現的問題應及時解決,必要時架儀器進行檢查并予以糾正。設站檢查設站檢查是在圖面檢查和野外巡視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除了對發(fā)現的以上問題進行設站檢查外,為了評定測圖的質量,對每幅圖還要進行一部分(不少于)的儀器設站檢查,即在某些圖根點上架儀器對主要地物和地貌進行重測,其精度應滿足表6-7的要求。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一、外業(yè)數據采集數字測圖通常分為外業(yè)數據采集和內業(yè)編輯成圖兩大部分

30、。外業(yè)數據采集是在野外直接測定地形特征點的位置,并記錄地物的連接關系及其屬性,為內業(yè)編輯成圖提供必要信息。數字測圖的外業(yè)作業(yè)方式區(qū)分為測記法和電子平板法,目前大多采用測記法。測記法數據采集:每作業(yè)組一般需儀器觀測員名,繪草圖員名,立鏡員或名,其中繪草圖員是作業(yè)組的指揮者,需技術全面的人擔任。二、內業(yè)編輯成圖這里以南方數字成圖軟件簡要介紹內業(yè)編輯成圖的步驟。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一)數據通信數據通信是實現全站儀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將全站儀通過匹配的傳輸線和計算機連接好;()打開“數據”下拉菜單,用鼠標單擊“讀取全站儀數據”項;()根據不同儀器的型號設置好通信

31、參數,再選取好要保存的數據文件名,用鼠標單擊“轉換”按鈕。(二)地物內業(yè)成圖這里介紹測記法中無碼作業(yè)方式的內業(yè)成圖過程。 選擇定點方式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定點方式有測點點號和坐標定點兩種方式。大多數情況選擇測點點號定點。移動鼠標至屏幕右側菜單區(qū)之“坐標定位點號定位”項按左鍵,根據命令提示選擇坐標點數據的文件名。 展點為了更加直觀地在圖形編輯區(qū)內看到各測點之間的關系,可以先將野外觀測點點號在屏幕中展出來。其操作方法:先移動鼠標至屏幕的頂部菜單“繪圖處理”項按左鍵,這時系統(tǒng)彈出一個下拉菜單。再移動鼠標選擇“展點”項的“野外測點點號”項按左鍵,便出現對話框。輸入對應坐標數據文件名后,

32、便可在屏幕展出野外測點的點號。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 繪平面圖根據野外作業(yè)時繪制的草圖,移動鼠標至屏幕右側菜單區(qū)選擇相應的地形圖圖式符號,然后在屏幕中將所有的地物繪制出來,具體的作業(yè)過程見成圖軟件使用說明書。系統(tǒng)中所有地形圖圖式符號都是按照圖層來劃分的,例如所有表示測量控制點的符號都放在“控制點”這一層,所有表示獨立地物的符號都放在“獨立地物”這一層,所有表示植被的符號都放在“植被園林”這一層。(三)繪制等高線 建立數字地面模型(構建三角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數字地面模型()是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規(guī)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和其他地物性質的數據集合, 如果此地物性

33、質是該點的高程Z, 則此數字地面模型又稱為高程模型()。這個數據集合從微分角度三維地描述了該區(qū)域地形地貌的空間分布。 修改數字地面模型(修改三角網)一般情況下,由于地形條件的限制在外業(yè)采集的碎部點很難一次性生成理想的等高線,如樓頂控制點。另外還因現實地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自動構成的數字地面模型與實際地貌不太一致,這時可以通過修改三角網來修改這些局部不合理的地方。 繪制等高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完成本節(jié)的第一、二步準備操作后,便可進行等高線繪制。等高線的繪制可以在繪平面圖的基礎上疊加,也可以在“新建圖形”的狀態(tài)下繪制。對話框中會顯示參加生成 的高程點的最小高程和最大高程。如果只生

34、成單條等高線,那么就在單條等高線高程中輸入此條等高線的高程;如果生成多條等高線,則在等高線框中輸入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最后選擇等高線的擬合方式,完成繪制等高線的工作后,刪去三角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 等高線整飾注記等高線:用“窗口縮放”項得到局部圖,再選擇“高程注記”項,即可注記等高線的高程值。等高線修剪:首先選擇是消隱還是修剪等高線,其次選擇是整圖處理還是手工選擇需要修剪的等高線,最后選擇地物和注記符號,確定后根據輸入的條件修剪等高線。(四)剪輯與整飾 圖形編輯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全站儀數字測圖在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過程中,由于實際地形、地物的復雜性,漏測、錯測是難

35、以避免的,這時必須有一套功能強大的圖形編輯系統(tǒng),對所測地形圖進行圖形編輯,在保證精度情況下消除相互矛盾的地形、地物,對于漏測或錯測的部分,及時進行外業(yè)補測或重測。另外對地形圖也要加以必要的文字注記。 圖形整飾圖形整飾包括圖形分幅和加入圖廓。此外,可用測量觀測點的視距、豎直角、水平角讀數,電子系統(tǒng)自動記錄存盤。記錄內容、記錄格式、平距、高差計算等可以編成程序,裝入電子系統(tǒng)。對觀測點名、觀測點地貌特征可設計按鍵輸入,如按 表示水溝,表示陡坎等。現場可對道路、水溝、河流、電線、陡崖、沖溝、房屋、地貌分界線等人工繪草圖。上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圖上測量一、求圖上某點的坐標點的平面坐標可以利用地形圖上的

36、坐標格網的坐標值確定,具體用比例尺在圖上量取。如圖6-25所示,欲求圖上A點的坐標,首先找到A點所處的小方格,并用直線連接成小正方形abcd,過A點作格網線的平行線,交小格網邊于g、e點,再量取ag和ae的圖上長度,即可得到A點的坐標為式中M地形圖比例尺分母。考慮圖紙伸縮變形的影響,A點坐標可按下式計算:下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圖上測量二、求圖上某直線的水平距離()解析法。量取兩點坐標,用距離公式計算。()圖解法。用比例尺量取,解析法的精度高于圖解法的精度,但兩者均受圖解精度的制約。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圖上測量三、圖上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解析法。量取兩點坐標,用坐標反算公式計算出方

37、位角。()圖解法。用量角器量出直線方向與x坐標軸方向的夾角。如圖6-25所示,量出BA和AB,取其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即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圖上測量四、求圖上某點的高程如圖6-26所示,某點位置恰好位于圖上某一條等高線上,則此點高程與該等高線的高程相同。如圖中的犈點,其高程為。在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點的高程可以由相鄰等高線內插求得。某點犉位于兩條等高線之間,則:()過待求點犉作等高線的正交線與相鄰等高線交于m、n;()圖上量出mn和m犉的距離,計算犉點高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圖上測量五、圖上直線的坡度地面上兩點的高差與其水平距離的比值稱為坡度,用i表示。先由上述方法求出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再由下式計算其坡度:對繪有坡度比例尺的地形圖,量測相鄰等高線間的平距,可從圖上讀出坡度,如圖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