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課件_第1頁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課件_第2頁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課件_第3頁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課件_第4頁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講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 2019年廣東高考考試大綱對這一考點的說明是: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主要是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詞類活用?,F(xiàn)代漢語中一般沒有詞類的臨時活用,因此,詞類活用也是古代漢語特有的。文言句式自2019年被納入考試范圍后,近年高考語文卷中,單獨設題目直接考查的就有廣東、浙江、江西等,而大部分省市則是在實詞、虛詞和文言翻譯題中作為“采分點”考查。從最近三年的高考試題看,對文言句式考查逐步常態(tài)化。對句式的直接考查,即單獨設題的考查方式在新課程高考中不斷增強,但從命題的技術層面來說,大部分考查仍然還是將把對句式的考查隱性融合在實詞、虛詞意義

2、的判斷中,尤其在文言翻譯中。在近三年的高考中的主觀翻譯題覆蓋了本考點的全部句式類型,值得關注。 一、(2019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周訪字士達,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于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為縣功曹,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訪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參鎮(zhèn)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名者,罪當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shù)十人皆散走,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尋以為揚烈將軍,討華軼。所統(tǒng)厲武將軍丁乾與軼所統(tǒng)武昌太守馮逸交通,訪收斬之。逸來攻訪,訪率眾擊破之。軼將周廣燒城以應訪,軼

3、眾潰,遂平江州。帝以訪為振武將軍,命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軍船艦,訪作長岐棖以距之,桔槔不得為害。訪復以舟師造湘城,軍達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訪步上柴桑,偷渡,與賊戰(zhàn),斬首數(shù)百。賊退保廬陵,復圍弘于廬陵。弘大擲寶物于城外,軍人競拾之,弘因陣亂突圍而出。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擊,又破之,奔于臨賀。帝又進訪龍驤將軍。訪既在襄陽,務農訓卒,勤于采納。王敦患之,而憚其強,不敢有異。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智勇過人,為中興名將。性謙虛,未嘗論功伐。或問訪曰:“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訪曰:“將士用傘,訪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訪練兵簡卒欲宣

4、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撫納士眾皆為致死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恒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選自晉書周訪傳,有刪改)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shù)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解析:全國各地高考卷中,直接考查句式的并不多見?;蛟S這與前幾年的考試說明把句式列于非考查范圍有直接關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都心知肚明,如果能熟練地掌握各種句式的特點及用法,對于疏通文意將有著巨大幫助。廣東在這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題干指令是找出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學生首先必須明白,這考查的是賓語前置的第二種情

5、況: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有兩個前提條件:其一,必須是否定句;其二,作賓語的必須是代詞。A項是最具干擾性的,語言形式上完全符合。此時就須從意義上進行分辨。A項意思是,周訪被授予郎中、上甲令等官職,但他都沒有去官府(就職)。顯然,這里的“之”作動詞“到”“往”講,這個義項也是“之”的常見義項之一。如逍遙游中“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的“之”就是“到”。B項的語意為,周訪親自到皇帝那里自首,皇帝沒有怪罪他。是典型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C項的“之”滿足了其中一個條件,是代詞,但不處于否定句中,而處于正常的賓語位置上,代指杜弘的軍隊。D項是賓語前置句,但不處于否定句中。“訪何功之有”是

6、疑問句的特例之一反問句。那么,它是否屬于第一種情況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疑問句賓語前置也有兩個前提條件:其一,處于疑問句中;其二,作賓語的必須是疑問代詞。這里滿足了第一個條件,但作賓語的不是“何”(疑問代詞),而是“何功”(什么功勞)。因此,這里只能看作是“之”字提賓。全句語意是,將士們奮勇爭先,不怕犧牲,我有什么功勞呢?答案:B周訪字士達,本來是汝南郡安城縣人。他的祖輩在漢朝末年因躲避戰(zhàn)亂逃到江南,到周訪時已是第四代了。吳國平定后,就在廬江尋陽安家,定居下來。周訪年輕時沉著剛毅,謙和并能辭讓,做事果斷,周濟窮困賑救不足,家中沒有富余的錢財。在縣里擔任功曹,當時陶侃擔任閑官,周訪舉薦他做主簿的

7、官職,與他結為朋友,并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陶瞻。周訪被官府考察后舉薦為孝廉,被授予郎中、上甲令的官職,但他都沒有赴任。等到元帝渡過長江,命他參與鎮(zhèn)東軍事。【參考譯文】 當時有一個和周訪同姓名的人,因犯罪被判處死刑,差吏誤抓周訪,周訪奮力打退來抓捕的人,幾十個人都四散逃跑了,自己便來投奔皇帝,皇帝沒有加罪他。不久授予為揚烈將軍,征討華軼。所統(tǒng)領的厲武將軍丁乾與華軼所統(tǒng)領的武昌太守馮逸勾結往來,周訪收捕丁乾斬了他。馮逸前來攻打周訪,周訪率兵擊敗他。華軼的部將周廣焚燒城池來響應周訪,華軼眾兵潰敗,于是平定江州?;实廴斡弥茉L為振武將軍,命令周訪與各軍共同征討杜弢。杜弢制作一種稱作桔槔的吊桿打官軍的船艦

8、,周訪制作一種長棒來抵御他,吊桿不能為害。周訪又率領水軍進逼湘城,部隊到達富口,而杜弢派遣杜弘出兵海昏。周訪軍舍棄船只步行到柴桑,偷偷渡江,與賊兵交戰(zhàn),斬了幾百首級。賊兵后退保守廬陵,又在廬陵包圍杜弘。杜弘把許多寶物扔到城外,士兵爭著拾撿,杜弘趁著官兵隊伍混亂突圍出來。周訪率軍追趕他,繳獲的戰(zhàn)馬鎧甲兵器不可勝數(shù)。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兵迎擊,又打敗了他,逃到臨賀?;实塾痔嵘茉L為龍驤將軍。周訪到了襄陽以后,督促農耕,訓練士兵,勤于采納建議。王敦憂慮他,但又怕他力量強大,不敢有別的舉動。周訪的威風既已顯著,遠近之人歡悅敬服,智謀勇敢超過常人,是國家復興的名將。性情謙虛,從未因功而自我夸耀。有人問周

9、訪說:“人們往往有一些優(yōu)點,很少不自己稱贊自己的,你的功勞那么大,卻沒有說一句,這是為什么呢?”周訪說:“將士盡死效力,我周訪有什么功勞呢!”士人因此敬重他。周訪練兵選卒,想到中原顯示威力,激昂慷慨而有掃平河洛的壯志。善于安慰他人接納賢士,士眾都為他奮不顧身。聽說王敦有不忠于朝廷的心,常恨得咬牙切齒。王敦雖然懷有反叛陰謀,但因周訪在世,始終不敢為非作歹。杜環(huán),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環(huán)尤好學,工書,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歲,哭九江城下,無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曰:“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

10、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人對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環(huán)存,其家直鷺洲坊中。”母服破衣,雨行至環(huán)家。環(huán)方對客坐,見母,大驚,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于此?”二、(2019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母泣告以故。環(huán)亦泣,扶就坐,拜之,復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環(huán)知故人無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無人事母,環(huán)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愿母無他思?!蹦敢姯h(huán)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huán)令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環(huán)購布帛,令

11、妻為制衣衾。自環(huán)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異地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huán)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辈氯魺o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杯h(huán)歸半歲,伯章來。母見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紿以他事辭去,不復顧。環(huán)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環(huán)具棺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人也哉(選自明宋濂杜環(huán)小傳,有改動)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

12、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晉,何厭之有D.何故而至此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辨別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忌鷳私夤糯鷿h語中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以及詞類活用的各種情況。對于文言句式,還要掌握各類句式中細分的類型,如被動句中的“為所”“見”“見于”等;倒裝句中的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賓語前置中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賓語用代詞復指賓語前置,等等。本題題干中的句式為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且賓語為介賓之賓。A句句式與題干相同。B句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C句為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且賓語為謂賓之賓,異

13、于題干句式,干擾較大。D句與現(xiàn)代漢語句式相同,形式上與題干相似,干擾很大。答案:A杜環(huán),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廬陵人,他侍奉父親杜一元遠赴江東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安家。杜環(huán)特別好學,擅長書法;個性謹慎而又有節(jié)制,很守信用,喜歡救助別人的急難。杜環(huán)父親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去,家庭破碎。常母張氏,年紀六十多歲,在九江城下痛哭,無家可歸。有認識常允恭的人,可憐常母年紀老邁,告訴她說:“現(xiàn)在安慶郡太守譚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嗎?何不前往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話去做,搭船去見譚敬先,譚卻謝絕而不肯收留。常母處境大為困窘,就再度隨人到金陵,于是就打聽杜一元家在那里,問:“杜一元現(xiàn)在可安好嗎?”【參考譯文】

14、路上的人回答她說:“杜一元已經(jīng)死去很久了,只有他兒子杜環(huán)還活著;他家就在鷺洲坊里頭?!背D复┲茽€的衣服,淋著雨來到杜環(huán)家里。杜環(huán)正與賓客對坐,當他看到常母,大為吃驚,便問道:“老太太不是常夫人嗎?您為什么竟貧困到這種境地呢?”常母哭著告訴杜環(huán)原因,杜環(huán)聽了也哭了出來。杜環(huán)扶著常母坐下,向她行拜禮,再把妻兒也叫出來拜見她。杜環(huán)妻子馬氏脫下衣服讓常母更換淋濕的衣服,捧粥給常母吃,又抱出棉被安頓常母睡覺。常母問起她平生所親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況,也問起她的小兒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環(huán)知道這些老朋友都已不在人世,不能夠把她托付給他們,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便姑且安慰她說:“現(xiàn)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

15、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吧!如果真沒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話,我杜環(huán)雖然貧窮,難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嗎?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環(huán)家境貧窮,雨停后,就堅決地要出去找找其他的老朋友。杜環(huán)就叫丫環(huán)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沒找到任何朋友便回來了。因此常母不得不定居下來。杜環(huán)買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縫制衣裳。從杜環(huán)以下,杜環(huán)全家人都把常母當母親侍奉。過了10年,杜環(huán)在外地遇到了常母小兒子常伯章,哭著對他說:“太夫人在我家里頭,因為日夜思念著你而生病了,你不能不早點兒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聞,只說:“我也知道這件事情,只是路途遙遠不能去啊。”在杜環(huán)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來,常母看到

16、小兒子,兩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來。后來,常伯章看母親年紀老邁,怕她無法遠行,竟然拿其他事情欺騙母親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看她了。杜環(huán)更加謹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兒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過世了。杜環(huán)替她準備了棺木,舉行入殮安葬的禮儀,在城南鐘家山買塊地安葬了她,(逢年過節(jié))去祭掃她的墳墓。史官說:“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難啊!人們在意氣相投的時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來作保證,好像世界上沒有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態(tài)變化、形勢窘迫的時候,根本無法實踐他們的諾言,背棄而離開對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況朋友已經(jīng)死了而能夠奉養(yǎng)他的親人呢?我觀察杜環(huán)的事跡,即便是古代所稱贊的忠義

17、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說今人不如古人,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讀書人了嗎!” 2019年廣東卷對句式考查是單獨命題,對句式進行直接考查。2019年本考點的考查會和判斷句式、翻譯的考查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對文言句式的考查會以隱性考查為主。 1.判斷句(1)“者,也”式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阿房宮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2)“,也”式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一、特殊句式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屈原列傳)(4)用“皆、乃、為、即、則”表示判斷。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18、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3)“者”“也”都不用式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5)用“是”直接表示判斷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2.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就是賓語移置在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有下列四種情況:(1)疑問句賓語前置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大王來何操?(鴻門宴)沛公安在?(鴻門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3)敘述句賓語前置敘述句賓語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詞作標記。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2)否定句賓語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詞作賓語,則賓

19、語前置。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4)介詞賓語前置把介詞賓語移到介詞之前,起強調作用。(注:一般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王曰:“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3.定語后置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xiàn)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勸學)(3)“中心詞+數(shù)量詞(定語)”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4.主謂倒裝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介詞結構后

20、置(或狀語后置)在古漢語中將介詞結構放在謂語之后的現(xiàn)象,一般由“與、以、為、自、于”等為標志。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6.省略句(1)主語省略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謂語省略一鼓作氣,再(擊鼓)而衰,三(擊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3)賓語省略動詞賓語的省略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介詞賓語的省略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之)戰(zhàn)(蘇云傳)(4)介詞省略(以省略“于”最為常見)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鴻門宴)7.被動句(1)“于”式。例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

21、人者食于人。(孟子)(2)“見”式。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4)“為”式。例如: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5)“為所”式。例如: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高祖本紀)(3)“見于”式。例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8.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常常將某些虛詞結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種固定的表達方式,這種習慣使用的句式稱之為固定句式。常見的固定句式如下:(1)“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2)“之

22、謂也、其之謂也(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例如: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3)“孰與、與孰”意思是“和相比,誰”例如:我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訥諫)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例如: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對怎么辦、對怎么樣”例如: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與妻書)(6)“得無乎(耶)、無乃乎”意思是“該不會、莫非、恐怕(只怕)吧”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樣、怎么辦”(7)“不亦乎”可譯為“不是嗎?”例如: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8)“何為、何為、

23、何以為”可譯為“用(要)干什么?”例如:客何為者?(鴻門宴)(9)“與其孰若、與其寧”可譯為“與其不如(寧可)”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鴻門宴)(10)“豈哉(乎)、獨哉”意思是“難道嗎”例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11)“尚況、且況”意思是“尚且何況”例如: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二、詞類活用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這種現(xiàn)象叫做詞類活用。(一)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動詞(二)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一、特殊句式的識別與判斷無論是判斷文言句式的類型還是正確翻譯句子,都必須掌握一些技巧。(一)語境判斷法

24、。如省略句,就要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推求省略的具體成分。雖然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二是現(xiàn)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也可省。如果不聯(lián)系語境,就很難確定省略的成分。例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是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以(蛇)嚙人,(人)無御之者。承前省主語(二)標志識別法。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的識別。判斷句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為兩個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罢?也”是文言文判斷句式最常見的格式,由此變化,就形成一個系列。其形式有:者,也(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百戰(zhàn)百勝,非戰(zhàn)之善者也) 者,(粟者

25、,民之所種),也(虢,虞之表也)者(忠義者圣賢家法)(劉備天下梟雄)。文言判斷句,有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成又一個系列。其形式如下例句: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翩翩兩騎來是誰?審諦之,頓非前物。被動句的標志常見的有:“于”“見”“為”“被”等。大多數(shù)倒裝句也有標志性的詞語。用“之”“是”“以”將賓語提前。如“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惟你是問?!薄耙挂岳^日”等。固定句式也有標志,如“如何”“奈何”“若何”“孰與”“何如”“不亦乎?”“何(奚、曷)以(用)為”“何以為”“何為”“何之為”“得無”“無乃”等。是名詞的意動

26、用法,應解釋為“以為賓客”。(四)古今聯(lián)想法。如一些表示假設、因果、選擇的復句,有時很難看出來,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必須與現(xiàn)代漢語聯(lián)系起來考查。如“其(是)真無馬耶,其(還是)真不知馬也(馬說)”表選擇關系?!耙韵嗳绻Υ?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表因果關系?!扒匾猿乔箬刀w不許,曲在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表假設關系。(三)語法分析法。主要判斷詞類活用的類型。例如“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一)名詞活用為動詞二、詞類活用語法分析的方法1.能愿動詞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愿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2.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所以,如果名詞后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

27、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3.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并列關系,也非修飾關系,其中必有一個活用成了動詞。如“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中的“心”“禮”連用,“禮”就活用作了動詞,意思是“對待,禮遇”。(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1.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如果形容詞出現(xiàn)在代詞前面,就可以判斷它活用成了動詞;2.形容詞出現(xiàn)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不成偏正關系,那么這個形容詞就活用成了動詞。如“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中的“善”即活動作動詞,意為“與交好”。(三)名詞作狀語從句法關系看,謂語動詞在句中總是出現(xiàn)在主語、狀語后,所以,如果名詞出現(xiàn)

28、在動詞前,而句子已有明確的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成了狀語。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四)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1.從句法關系看,動詞在句中常出現(xiàn)在主語、狀語之后作謂語,所以,如果在謂語動詞前或后出現(xiàn)了動詞,且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義時,即可判斷動詞活用成了名詞。這一名詞一般出現(xiàn)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有時前邊有“其”字。如“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2.形容詞用為名詞時,形容詞一般出現(xiàn)在句中賓語的位置上,翻譯時應該補出中心詞,而以形容詞為定語。如:經(jīng)略洪承疇與之有舊1.所謂使動用法,就是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不及物動詞

29、帶了賓語,一般而言可以斷定活用成了使動;如:君將哀而生之乎(五)使動用法2.不及物動詞未帶賓語,但它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直接發(fā)出的,而是主語使其他人或物發(fā)出的,這時也可判斷為用作使動;如: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3.及物動詞如果跟它的賓語之間不是支配和被支配關系,賓語不是動作的承受者,而是動作的實施者時,也可判斷為用作使動;如:沛公旦日從百余騎見項王4.如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而此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也可斷定它們活用成了使動,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足以榮汝身5.名詞的使動用法可按“使賓語怎么樣”這一關系來判斷;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30、也(六)意動用法意動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詞和名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用如意動,就是“覺得賓語怎么樣”,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或者成為用作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經(jīng)??梢苑g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作”。如“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中的“侶”“友”,都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譯為“把當作伴侶”“把當作朋友”。 訓練一一、(2009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寶繪堂記(宋)蘇軾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fā)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兒戲害其國

31、,兇其身。此留意之禍也。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制洳恍叶愇嵘贂r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本文有刪節(jié))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

32、的一項是()A.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兇其身C.吾薄富貴而厚于書D.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如果對此不太熟悉,也可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推斷。C項中的“薄”屬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其余三項均為形容詞用作動詞。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詞類活用的判斷,能力層級為B級。要熟悉詞語的各種活用類型: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的活用及其規(guī)律和翻譯的方式、方法。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譯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譯文: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注意對關鍵詞的翻譯,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聯(lián)系具體語境進行準確翻譯。(1)

33、句中的重要詞語“釋”(舍棄)、“勝”(盡)。(2)句中的重要詞語“恐”(擔心)、“予”(給),同時注意“不吾予”這一賓語前置句式的翻譯。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書畫)而不能舍棄(的地步),那么這禍害將難以說盡。(2)別人擁有的(書畫),只擔心他們不肯給我啊?!緟⒖甲g文】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悅于人而不足以移動人心的,莫過于書和畫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滯在書畫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禍害就說不完了。鐘繇發(fā)展到因此吐血盜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發(fā)展到因此互相猜忌,(這些)都是用小孩子玩的把戲害了他們的國家,害了他們的身體。這就是把心意留滯在事物中帶來的禍害。原來我在年少的時候,也曾經(jīng)喜好這兩樣東西,

34、家里所有的都擔心失去,別人所有的又擔心不給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說:我看輕富貴而看重書畫,看輕生死而看重書畫,豈不也是厚薄輕重顛倒錯誤,喪失自己的本心嗎?從這以后就不再那樣喜好了。看見喜歡的書畫雖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煙云從眼前閃過,百鳥的鳴叫從耳邊掠過,豈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記掛。于是書畫二物就常常帶給我快樂而不會成為禍害。駙馬都尉王晉卿君雖然是皇親國戚,但他牢記并遵循禮義,學習詩、書,經(jīng)常與貧寒的讀書人比賽,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棄絕遠離歌舞和女色,卻專心在書畫方面,又在私宅的東邊建了寶繪堂,用來儲蓄全部的書畫,并要求我寫文章來記錄這件事。我擔心

35、他弄不好會像我年少時的愛好,所以寫這篇文章告誡他,也許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樂而遠離禍害。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二、(2009天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凍饑,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結于諸侯,臣不如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執(zhí)枹,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將欲治其子,不可棄其父母?!惫?“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鮑叔曰:“彼為其君動也,君若宥

36、而反之,其為君亦猶是也?!惫?“然則為之奈何?”鮑叔曰:“君使人請之魯?!惫?“施伯,魯之謀臣也。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滨U叔曰:“君詔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愿請之以戮群臣。魯君必諾。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將致魯之政。夷吾受之,則魯能弱齊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將反于齊,必殺之。”公曰:“然則夷吾受乎?”鮑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無二心?!惫?“其于寡人猶如是乎?”對曰:“非為君也,為先君與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廟,則亟請之。不然,無及也。”公乃使鮑叔行成。曰:“公子糾,親也,請君討之。”魯人為殺公子糾。又曰:“管仲,讎同“仇”也,請受而甘心焉?!濒斁S諾。施伯謂魯侯曰:“勿予

37、。非戮之也,將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在楚則楚得意于天下,在晉則晉得意于天下,在狄則狄得意于天下,今齊求而得之,則必長為魯國憂。君何不殺而授之其尸?”魯君曰:“諾。”將殺管仲。鮑叔進曰:“殺之齊,是戮齊也;殺之魯,是戮魯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國,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與寡君之賊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謂也,使臣不能受命?!庇谑囚斁瞬粴?遂生束縛而柙xi,木籠以予齊。(節(jié)選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糾。齊國內亂,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隨公子糾奔魯。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譯文: (2)彼

38、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譯文: (3)于是魯君乃不殺,遂生束縛而柙以予齊。譯文: 解析:(1)句中要注意“若”“治”“能”等實詞的語境中的準確表達,“其”“唯”“乎”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注意字字落實,不能漏字特別是漏譯虛詞。要注意判斷句的翻譯?!爸巍北玖x是“治理、管理”,在這里如果譯成“治理國家”則不合上下文意,應理解為使動用法“使治”,解釋成“使治理得好”“管理得好”。其,語氣副詞,表揣測語氣,譯為大概、恐怕;唯,只有;乎,語氣詞,應譯出。(2)句中要注意“必不吾予也”是賓語前置的句式;還要注意到本句省略了“予”的對象管仲。(3)句中,“于是”為古今異義詞,翻譯時候注意分解成兩個詞“于”和“

39、是”,解釋成“在這種情況下”?!拌浴蔽闹杏凶⑨?名詞作動詞,用木籠裝著。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國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們將要任用管夷吾,一定不會(把管仲)交給我們。(3)在這種情況下魯國國君就沒有殺(管仲),于是(把他)活著捆綁起來用木籠裝著交給齊國?!緟⒖甲g文】齊桓公從莒國返回到齊國,任命鮑叔為國相。鮑叔辭謝說:“我是您的平庸的臣子。您對我施加恩惠,使我不挨凍受餓,就已經(jīng)是您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使國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厚而仁愛百姓,我不及他;治理國家不失權柄,我不及他;為人忠信而能夠交

40、好諸侯,我不如他;制定禮儀可以被四方效法,我不如他;披甲拿鼓槌擊鼓,站在軍門口,使百姓都增添勇氣,我不如他。管夷吾,好比人民的父母。將欲治理兒子,就不能拋棄他們的父母。”桓公說:“管夷吾親自射我,射中了我的衣帶鉤,幾乎使我喪命,現(xiàn)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嗎?”鮑叔說:“他是為了自己的君主這樣做的。您只要寬恕他而讓他回國,他將同樣為您效力?!被腹f:“那么應該怎么辦呢?”鮑叔說:“您可派人到魯國去請回他。”桓公說:“施伯是魯國的謀臣。他知道我們將要任用管夷吾,一定不會(把管仲)交給我們。”鮑叔說:“您下詔讓使者這樣說:我們國君有一個不好的臣子在您的國家,希望押回去在群臣面前處死。魯國國君必然應允。不過

41、,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會讓他在魯國執(zhí)政。夷吾如果接受,魯國就會強大而齊國相對變弱。夷吾不接受,他知道管夷吾將要返回到齊國,一定會殺死他。”桓公說:“那么管夷吾會接受嗎?”鮑叔說:“不會接受,夷吾侍奉國君,是沒有二心的。”桓公說:“他對我也像這樣嗎?”鮑叔回答說:“不是為了您,而是為了先君和國家的緣故。您若想安定國家,就趕快去請回他,否則,就來不及了?!被腹谑桥汕蝉U叔去魯國議和。鮑叔對魯國國君說:“公子糾,是國親,請您殺掉他?!濒攪吮闾纨R國殺了公子糾。鮑叔又說:“管夷吾是我們的仇人,請交我們自己處理才甘心?!濒斁饝?。施伯對魯侯說:“不要交回。齊國不是要殺他,而是要用他來管理政事。管夷

42、吾是天下的賢人,是大材。楚國用他那么楚國就會得志于天下,晉國用他那么晉國就會得志于天下,狄國用他那么狄國就會得志于天下?,F(xiàn)在齊國要求得到他,那么一定是魯國長久之患。您為什么不把他殺掉而給他們尸體呢?”魯君說:“好?!睂⒁獨⒐芤奈?鮑叔進言說:“在齊國殺,是殺齊國的犯人;在魯國殺,是殺魯國的犯人。我們國君想要得到活的,以便在國人面前示眾,為了警誡群臣而殺他;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們國君的叛賊站在一起了。這不是我們國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從命?!痹谶@種情況下魯國國君就沒有殺(管仲),于是(把他)活著捆綁起來用木籠裝著交給齊國。三、(2019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居易字樂天,太原

43、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guī)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初以勛庸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

44、,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凈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jié)灘,為游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自號醉吟先生,作傳。酷好佛,亦經(jīng)月不葷,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

45、“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本文有刪節(jié))注:勛庸:這里指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科頭:不戴帽子,裸露發(fā)髻。雞林國:朝鮮半島古國名。4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覽(其)詩卷B.流聞(于)禁中C.(老嫗)問解則錄D.偽者(國相)即能辨之解析:根據(jù)原文文意,A、B、D三項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C項錯誤,正確的省略成分補全應是:(公)問(嫗)解(公)則錄,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請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錄下來。答案:C【參考譯文】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

46、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西都貴,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钡鹊椒啺拙右自娋?讀到其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老夫我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了。”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進士考試,選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為校書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一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实圩x了他的詩后非常喜歡他,召見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學士一職,接著又歷任了左拾遺。當時有盜賊刺殺了

47、宰相,京城議論紛紛。白居易第一個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焙髞戆拙右拙捅毁H為江州司馬。起初白居易只是認為不應當讓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頭,其實并沒有別的想法,(想不到卻)觸怒了奸黨,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說超脫形體的痛苦。很長一段時間后,又調任中書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發(fā)生暴亂,朝廷出兵無功,白居易又向朝廷進諫,沒有被采納,于是請求外調,擔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詔升任白居易為刑部侍郎。會昌初年辭職回家,最

48、后死在家中。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頓時消沉。在履道里購宅定居,與香山僧人如滿等成立凈社。每天開挖溝池,栽種樹木,建造石樓,開鑿八節(jié)灘,作為游玩之樂,茶壺鍋子酒杯不離身。曾經(jīng)有一次光著頭,像箕一樣張開腿盤坐著,談論佛理,吟詠古詩,十分清靜安閑。自己號稱醉吟先生,并且還為此作了篇傳記。白居易十分喜歡佛教,也常常幾個月不吃葷,自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等人宴飲集會。這些人都是年紀大卻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請,當時人們很羨慕他們,有人給他們畫了一幅九老圖。白居易多次因為忠誠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縱情喝酒作詩。白居易的詩以

49、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為主,不推崇艱澀難懂,每寫成一篇,必定讓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讀一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后人評價白居易的詩作就像崤山以東的百姓談論農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樸實的話。雞林國的商人把他的詩作賣給他們的國相,每篇都是一百兩銀子,如果是偽造的,雞林國相馬上就能分辨出來。白居易與元稹關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謂如膠似漆,寫詩追求的音韻也相同,天下人把他們并稱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與劉禹錫齊名,并稱為“劉白”。白居易喜歡神仙,曾經(jīng)自己造了一雙飛云鞋,點起香舉起腳,好像在騰云駕霧,云霧冉冉降臨。剛來九江時,居住在廬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煉制丹藥。這座草堂如今還保存著。四、閱讀下面

50、的文言文,完成57題。子產(chǎn)為政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chǎn)曰:“毀鄉(xiāng)校,何如?”子產(chǎn)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弊悠び挂螢橐?。子產(chǎn)曰:“少,未知可否?!弊悠ぴ?“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chǎn)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

51、。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chǎn)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宣子說,乃輕幣。子產(chǎn)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選編自

52、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產(chǎn):名僑,字子產(chǎn),春秋時著名政治家,鄭國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鄉(xiāng)校:鄉(xiāng)間公共場所。范宣子:春秋時晉國大臣,晉平公時執(zhí)掌國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戶編制。輿人:眾人。褚:儲藏。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不克救也克:能夠。B.鄭伯如晉如:到去。C.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賄:賄賂。D.子產(chǎn)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邊遠的地方。解析:C項賄:錢財。答案:C6下列句中的“病”字,與文中“鄭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B.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以夭梅病梅

53、為業(yè)以求錢也;A成為病態(tài),動詞;C 患病,動詞;D使成為病態(tài),使動用法。答案:B解析:B項與“鄭人病之”同屬意動用法,譯為“以為病”,即譯為“對感動擔憂”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聞忠善以報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譯文: (2)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大亦愈知治矣。譯文: (3)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譯文: 解析:第(2)句中,注意“吾愛之,不吾叛也”賓語前置句的翻譯。答案:(1)我聽說用忠誠善良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威權來防止怨恨。(2)我喜愛他,(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尹何)去那里學習(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3)子產(chǎn)如果死了,還有誰(能

54、)繼承他呢?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chǎn)說:“把鄉(xiāng)校毀棄了,怎么樣?”子產(chǎn)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來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啊,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用忠誠善良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威權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們是不能挽救的呀;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薄緟⒖甲g文】鄭國人到鄉(xiāng)校休閑聚會,來議論執(zhí)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子產(chǎn)說:“(他太)年輕,不知道行不行(意思是不行)。”子皮說:“(他很)善良

55、,我喜愛他,(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尹何)去那里學習(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鄭國的上卿)子皮想讓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產(chǎn)說:“不行!人要愛護(一個)人,是要(做)對他有利的事。如今您愛護(一個)人就讓他處理政事,(這就)猶如還不會拿刀就讓他切割,他(將受)的傷害肯定很多。您愛護一個人,卻不過是傷害他罷了,難道還有誰敢向您企求愛護呢?您有漂亮的綢緞,不會讓人學著做衣服。大的官職、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東西啊,卻讓學習的人去治理,那不是替美好的綢緞著想得(比官職、封地)更多嗎?我聽說的是(先)學習然后處理政事,沒聽說過用執(zhí)政來學習的啊。如果真的這么做,一定有所損

56、害?!笔驴醋鲬n患。二月,鄭國國君前往晉國,子產(chǎn)寄遞書信給子西(注:子西隨鄭伯如晉),把它帶給范宣子,信上說:“您在晉國執(zhí)政,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的美德,卻聽說(向諸侯索取的)貢納很重,我很困惑。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好名聲,就像承載德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的根基。有基礎就不致毀壞,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與大家共同享樂,眾人快樂就能統(tǒng)治長久?!狈缎雍芨吲d,于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范宣子執(zhí)掌晉國國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的人把這和水溝,廬舍和耕地按戶口有一定的安排。對卿大夫中忠誠儉樸的,聽從他,結交他;對驕縱奢侈的,依法懲辦他。子

57、產(chǎn)參與政事一年,人們歌唱道:“計算我的家產(chǎn)而儲藏(指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按戶口征收田稅。誰要殺死子產(chǎn),我就幫助他?!钡搅巳?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chǎn)教誨他們;我有土田,子產(chǎn)使之增產(chǎn)。子產(chǎn)如果死了,還有誰(能)繼承他呢?”子產(chǎn)讓城市和邊邑(鄉(xiāng)村)有所區(qū)別,上下尊卑各有職責,田中有疆界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9題。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發(fā)粟于民,三請,不見許。公命柏遽巡國,致能歌者。晏子聞之,不說,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見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壞室鄉(xiāng)有數(shù)十,饑氓里有數(shù)家,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饑餓不得糟糠,敝撤無走,四顧無告。而君不恤,日夜飲酒,令

58、國致樂不已。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窮而無告,無樂有上矣;饑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嬰隨百官,使民饑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嬰之罪大矣?!痹侔莼?請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從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趨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驅,及之康內。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彼彀萦谕?。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使足以畢霖

59、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三日而畢。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取材于晏子春秋)注:任器:裝粟米的容器。敝撤:艱難的樣子。樂:喜歡、樂意???大路。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致能歌者致:使到來B.徒行見公曰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趕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解析:D項“委”應解釋為“交給”。答案:D9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A.(但)無樂有上矣。B.(景公)令趨駕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聽)。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與前一句“故里窮而無告”構成因果關系,意為“所以鄉(xiāng)里百姓貧困饑餓而又無處訴

60、說,國君就無法安樂開心了”。如果“無樂有上矣”之前補出的文字是“但”,則表示是轉折關系,顯然不合語境。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成分省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A項“無樂有上矣”【參考譯文】景公在位時,連著下了17天的雨,景公日夜不停地飲酒,晏子請他給災民發(fā)放賑糧,多次請求,景公都不同意。景公指派柏遽到國內巡查,找歌唱得不錯的人。晏子聽說此事,很不高興,便將采邑的糧食分給災民,盛粟米的容器就放在路上,步行著去見景公說:“連綿的雨已經(jīng)下了17天了!每個鄉(xiāng)都有幾十間民房倒塌,每個鄉(xiāng)里有好幾家沒吃的了。那些年老體弱的百姓,既沒有短的布衣御寒,也沒有糟糠充饑,困頓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