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_第1頁
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_第2頁
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_第3頁
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_第4頁
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及實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加味黃芪生脈飲對老年高脂血癥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引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隨著生活習慣的 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以動脈粥樣 硬化為基礎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正逐年上升。所以在培養(yǎng)良好的生 活作息習慣及飲食習慣外積極的尋找有效的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方法已 成為當務之急。結合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機理,目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的藥物主要是西藥他汀類藥物,其現代藥理研究及大規(guī)模的臨床跟蹤試驗已經 證實其有效性。但由于老年患者群體的特殊性,使其在具體應用時存在諸多的 問題,由于老年人機體衰弱,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使其對藥物的耐受性較

2、差, 加之老年患者往往一身多病,服用多種藥物,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在此種情況 下,開發(fā)中醫(yī)藥的寶庫,從中尋求有效地治療方法,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中醫(yī)藥是個巨大的寶庫,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針對老年病的特 點,系統(tǒng)研究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制, 發(fā)掘出有效的中醫(yī)中藥治療方法, 實現在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同時對多種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保健作用,將 成為中醫(yī)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之一。研究目的發(fā)揮中醫(yī)的優(yōu)勢,運用中醫(yī)理論系統(tǒng)研究闡述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病因、病 機及治療原則,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觀察選取切中老年動脈粥 樣硬化病機的方藥,用實驗及臨床觀察的方法,驗證加味黃芪生脈飲治療

3、預防 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驗證所闡述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的正確性,最終將有效方藥作為有效方法在臨床上加以應用,達到預防治療保 健的綜合作用。研究內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發(fā)生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 血脂的異常,通過臨床觀察研究加味黃芪生脈飲對老年高脂血癥的影響2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加味黃芪生脈飲對動脈粥樣硬化兔動脈粥樣板塊的影 響,研究其對粥樣斑塊的直接影響。3 通過臨床觀察, 觀察加味黃芪生脈飲對人頸動脈粥樣斑塊的治療效果, 究其對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療效。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研究結果的分析,證實所闡釋理論的正確性,加味黃芪 生脈

4、飲預防治療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性,同時闡釋其對老年患者的保健作 用。研究意義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組稱為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見的最重要、最常見的一 種。各種動脈硬化的共同特點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縮小。 動脈粥樣硬化的特點是病變從內膜開始,有多種病變符合存在,包括脂質和復 合糖類積聚、纖維組織增生、鈣質沉積形成斑塊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多樣化,影響因素眾多,其中年齡性別、血脂異常、 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糖耐量異常、肥胖是其主要的影響因素。近年來將肥 胖與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糖耐量異常同時存在稱為“代謝綜合征” , 本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jié)

5、奏的加 快,人口老齡化的加重,本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持續(xù)升高。所以積極的預防治療 有其眾多的現實意義。動脈粥樣硬化在西醫(yī)是原因不明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有眾多的假說,主要 有:脂質浸潤學說、血栓形成學說、平滑肌細胞克隆學說以及內皮損傷反應學 說。近年來多數學者支持內皮損傷反應學說。認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動脈內膜 對損傷做出的炎癥纖維增生性反應的結果。動脈內膜的損傷主要是氧化修飾的 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造成功能性損傷,從而引發(fā)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本病 的形成。所以降低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有著重要作 用。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主要累及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大型肌彈力型動脈和中型 肌彈力型動脈。前

6、者主要是主動脈,后者主要有冠狀動脈、腦動脈、頸動脈、 肢體各動脈、腎動脈等。主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影響是可發(fā)生動脈瘤,如破裂可 導致致命性大出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如脂質斑塊破裂阻塞血 管可出現急性心肌梗死。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腦組織萎縮嚴重者出現老年性 癡呆,如繼發(fā)血栓形成可形成缺血性腦卒中,也可因小動脈瘤的破裂出現腦和 蛛網膜下腔出血。頸動脈硬化主要引起腦供血不足。腎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性固縮腎。四肢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引起動脈的狹窄閉塞,從而出 現肢體萎縮和缺血壞死。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影響廣泛、危害嚴重,所以有效的 預防粥樣斑塊的形成及對已形成斑塊的治療、 穩(wěn)定和逆轉有著

7、廣泛的臨床意義。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包括一般性治療措施和藥物治療。一般性的治療主要 有合理膳食、適當的運動、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控制危險 因素等方面。藥物治療主要是調整血脂藥、抗血小板藥以及溶栓藥和抗凝藥。 但對于老年患者這個特殊群體來說,上述藥物治療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由于 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各器官功能不全,特別是肝腎功能的不全,加之老年 患者往往一身多病,造成了用藥的局限,使得許多藥物不能應用,或應用后因 其副作用而停用。鑒于上述的種種原因,我們轉回頭來在博大精深的中醫(yī)藥領域尋找預防和 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成為時代的呼喚。中醫(yī)的精髓就是治未病,從根本上預 防疾病的發(fā)生,

8、這也是中醫(yī)和現代醫(yī)學先比的一大優(yōu)勢。 運用中醫(yī)的整體觀念, 結合老年人體質特點,系統(tǒng)的分析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病機,并得出相關的預 防治療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中醫(yī)藥的預防治療作用,已經成為一個必 然方向。近些年來有學者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運用中醫(yī)理論進行了闡述,也有學 者對中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從臨床和實驗等方面做了觀察和研究,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總的來說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研究還是相對較少,也較零散,不系統(tǒng)。 本研究將系統(tǒng)闡述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法, 通過實驗和臨床觀察的方法研究加味黃芪生脈飲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研究動態(tài)及水平1 現代醫(yī)學發(fā)病機理的研究 目前動脈

9、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理未完全明確,主要有脂質浸潤學說、血栓形 成學說、平滑肌細胞克隆學說以及內皮損傷反應學說。而脂質學說、炎癥學說 和感染學說在闡述其發(fā)病機制中最多見。對AS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 質代謝紊亂、血管壁細胞生物學行為及細胞問的相互作用上。目前認識比較一致的是脂質代謝的紊亂與粥樣硬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 蛋白在發(fā)病過程中其至關重要的作用【 1】。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因素和 機理被發(fā)現。趙 氏通過總 結國內外文 獻表明白細 胞分化抗原 40 及其配體 (CD40-CD40L信號通路在AS的炎癥免疫調節(jié)中日發(fā)揮重要作用, 但有待于進一 步研究【2】。徐氏通過總結

10、認為 CRP不僅可以強烈預測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 疾病的風險,也是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 演變和進展過程的重要促炎因子 【3】。 姚氏總結了近年來蛋白組學在動脈粥樣硬化機理研究中的應用、成果及存在的 不足【 4】。余氏等總結國內外文獻研究認為現有資料充分表明在動脈粥樣硬化 形成過程中DNA的異常甲基化是早期事件,也可能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 原因【 5】。戴氏等通過總結發(fā)現:有較多的實驗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動脈 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與自身免疫反應高度相關 , 涉及到的抗原有氧化低密度 脂蛋白、熱休克蛋白、B 2糖蛋白、凋亡細胞等,不但固有免疫參與了動脈粥樣 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 獲得性免疫

11、也參與其中 , 后者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6】。 吳氏通過總結神經肽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研究表明:。神經肽(NPY)作為神經體 液調節(jié)的主要物質基礎,一方面,可作為遞質或調質,通過影響心血管中樞神 經元的活動,實現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另一方面,可直接或間接作用與血管, 影響血管內皮的功能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對 AS形成起著重要作用【7】。王氏 等通過文獻回顧表明:許多資料提示外膜炎癥的出現使血管周圍微環(huán)境發(fā)生相 應變化,這種變化會對誘發(fā) 發(fā)生有很大影響【 8】。馬氏等綜述了感染和動脈粥 樣硬化的關系,認為長期、慢性、持續(xù)性感染是 As 形成的重要原因。病原微生 物不僅作為一種抗原分子引起炎癥

12、反應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促使脂質和 炎性細胞在動脈內膜下的沉積,而且亦可作為一種轉錄因子促進SMC的增殖和遷移血脂代謝異常,促進炎癥因子產生,誘導巨噬細胞吸收的脂質,形成泡 沫細胞;抑癌基因功能受損與細胞過度增殖、凋亡及斑塊破裂有關。感染可能 啟動As的發(fā)生,促進As的發(fā)展導致動脈痙攣、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9】。 郭氏通過總結表明:眾多研究表明纖維蛋白 (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 素。纖維蛋白 (原)能夠調節(jié)炎性細胞黏附和遷移,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刺激 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 10】。程氏等認為,在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甚至在 斑塊出現之前,血小板就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13、色,并且、 血小板衍生炎癥介質介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 11】。另外也有從具體病原 體感染、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磷脂酶等不同的方面進行了研究,從不同的 角度和層次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制。2 中醫(yī)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中醫(yī)雖沒有動脈粥樣硬化之說, 但從古代文獻相關的論述來看, 其當屬于中 醫(yī)“胸痹”“中風”“脈痹”“頭痛”“眩暈”等范疇,另外還散在于“痰證” “消 渴”“癡呆”等范疇【 12】。對于其發(fā)病機制無統(tǒng)一的認識。陳美華等認為動脈 粥 樣硬化斑塊形成與氣虛、血瘀、痰阻密切相關。病位多在心、脾、腎,其基本 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在于腎精不足,標實在于痰瘀互結,阻于經脈【13】。,黃河

14、清等通過肝氣虛衰與動脈粥樣硬化在發(fā)病年齡、病機及癥狀等方面比較分 析,認為二者關系密切,且認為痰瘀阻滯、肝氣虛衰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醫(yī)主 要病因病機之一【 14】。范氏等從提出從毒論治動脈粥樣硬化,并分析了毒的致 病特點,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其有關【 15】。張勉之等通過近年來對動脈粥樣硬化 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探討,認為其外因為嗜食肥甘厚昧,內因為脾腎不足,屬本虛 標實之證。脾腎不足為本,痰濁瘀血為標【 16】。于俊生等從探討高脂血癥和血 液流變學異常與痰瘀的關系出發(fā)來探討了動脈硬化的中醫(yī)病機。認為動脈粥樣 硬化與瘀、痰、毒有密切的關系,并認為痰瘀毒是脾、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 的病理產物【 17】。陳俊

15、發(fā) 認為七情內傷、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或飲食失節(jié)、 血瘀痰阻、氣滯血瘀為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機【 18】。從上述的論述可以初步 看出,目前對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機理多集中在氣虛、血瘀、痰濁等方面,病 位在于心、脾、腎。屬于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于脾腎不足,標實于痰瘀互結。 與嗜食肥甘、七情內傷、氣機不暢、勞逸失適等有密切關系。對于和本病有密切聯系的高脂血癥對其病因,諸家看法較為一致,認為其 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暴飲暴食,飲酒過度,導致脾失健運,水谷肥甘之物變 生為痰濁;內因為肝、脾、腎三臟虛損,導致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無論何 種病因,皆致臟腑功能失調,主要病位在肝、脾、腎三臟,以脾臟為主。一則 過食

16、膏粱厚味,損傷脾胃,運化不利而為痰瘀;二則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或 惱怒傷肝,肝失疏泄,肝氣橫逆犯脾,脾胃運化失司而成痰濕;三則年老體虛, 腎精虧虛,精血不足,血行遲緩,血脈瘀滯,痰濁凝聚而成高脂血癥。是以肝、 脾、腎功能失調為本,痰濁血瘀為標。其中痰飲濕濁是高脂血癥發(fā)病的關鍵, 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是引起高脂血癥的基本病機。 與本病的病因病機基本一致。 3 中醫(yī)治療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單味中藥的實驗研及臨床觀察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主要體現在中藥在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方面。中藥對高脂血癥的影響是多靶點多途徑的,有學者將中藥降血脂的作用機理總 結為以下幾個方面:抑制外源性脂質的吸收。

17、抑制 TC TG內源性合成。 影響脂類體內代謝。促進體內Tc的排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 學異常??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而調節(jié)脂質代謝。調控血脂相關基因的 表達糾正脂質代謝紊亂【 19】。有學者參考歷年的醫(yī)藥專著及雜志,統(tǒng)計具有降 脂作用的中藥在135種以上,分屬70余科。其降脂的有效成分約40余種,具 體有:皂苷類:絞股藍、人參、柴胡、三七葉、刺五加葉等;蒽醌類:以蓼科、豆科植物居多,如大黃、何首烏、虎杖等;黃酮類:山楂、銀杏、葛根等;生物堿類:荷葉、川芎、北豆根等;揮發(fā)油及脂肪油類:月見草、中華大蒜、火麻仁、沙棘等; 多糖類:枸杞、靈芝等。除了上述降脂活性成 分外,尚有少數固醇類、

18、萜類等化合物在近年來的研究中顯示了一定的降脂作 用【20】。萬氏等進一步總結:降膽固醇為主的中藥有蒲黃、澤瀉、人參、刺五 加、靈芝、當歸、川芎、杜仲、銀杏葉、荷葉、薤白、大豆、陳皮、半夏、懷 牛膝、漏蘆等。降甘油三酯為主的中藥有金銀花、黃連、黃芩、刺五加葉等 既 降低膽固醇又降低甘油三酯的中藥有:大黃、何首烏、山楂、絞股藍、銀杏葉、 女貞子、三七、枸杞子、桑寄生、葛根、水蛭、茶葉、柴胡、茵陳、姜黃、虎 杖、決明子、黃精、馬齒莧、熊膽、月見草等。歸納之,祛痰降脂首選茵陳、 澤瀉、石菖蒲、桔梗,活血化瘀降脂以桃仁、赤芍、三七、丹參、水蛭為佳: 補益肝腎清源降脂以黨參、白術、何首烏、枸杞子、決明子為

19、佳【 21】。在直接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方面,李氏總結了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機 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 平,降低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功能,降低 c 一反應蛋白水平,抑制細胞黠 附分子的表達,升高脂聯素水平,抗氧化、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 (MMP等 22】。胡氏等通過總結近來實驗和臨床報道總結了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藥主要 有:丹參、絞股藍、黃芪、人參、川穹、陳皮、連翹、姜黃、半夏、葛根、山 楂等【23】。田氏等總結了清熱類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理研究表明,清熱類中 藥的抗動脈硬化作用是多環(huán)節(jié)的作用過程。其除了具有抗抗感染作用外,還具 有降低血脂、調節(jié)

20、對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分泌活性物質、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 (SMC的增殖以及抗氧化等作用。從不同的角度抑制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 展【24】。王氏等通過總結活血化瘀中藥的研究表明, 其在降血脂、 抗氧化損傷、 保護內皮功能、調節(jié)內皮活性物質分泌,降低 AS早期事件發(fā)生率等方面,有著 明顯的療效。活血化瘀藥預防和治療AS,臨床和基礎研究皆表明有確切效果【25】。周氏等通過實驗證實采用臨床推薦劑量的活血解毒中藥有效部位中,虎杖提取物和大黃醇提物可明顯降低 AIxE 基因敲除小鼠主動脈血清炎癥標志物 hsCRP及 SCD40L水平,黃連提取物可明顯增加抗動脈粥樣硬化炎癥的保護性 受體PPARy的蛋白和

21、基因表達【26】。周氏通過研究證實活血、益氣、化痰中 藥有效部位均可通過改善斑塊內部成分穩(wěn)定斑塊,化痰中藥瓜蔞提取物在減少 斑塊破裂次數方面可能更有優(yōu)勢【 27】。復方制劑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在高脂血癥的治療方面, 吳氏運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進行臨床觀察表明: 半夏白術天麻湯不僅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血壓的穩(wěn)定降低,而且 還明顯改善 IR 以及降低血脂【 28】。趙氏補陽還五湯可以改善高脂血癥大鼠血 液濃、黏、凝、聚狀態(tài),具有提高血管內皮功能, 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29】。 宋氏通過實驗表明當歸芍藥散【 30】。亦有用黃連溫膽湯、二陳湯等治療者,均 取得良好效果,另外較多應用的是

22、中成藥制劑,如血脂康膠囊、參芪降脂膠囊、 調脂膠囊、降脂寧顆粒等。在自制劑中主要有:健脾調脂飲、化痰降濁湯、降 脂沖劑、清脂減肥方、益肝降脂飲等以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的組方等。在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方面:郝氏通過臨床觀察認為:血脂康可以明顯 減輕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作為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常規(guī)用藥【31】。王氏通過中藥(中藥湯劑主方:白芍3Og菊花1Og桑葉1Og石決明30g ,珍珠母30g,鉤藤IOg,天麻IOg,牛膝25g,地龍30g,香附IOg。烏藥IOg)治療腦 動脈硬化癥 64,取得滿意療效 【32】。高氏通過燈盞細辛聯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觀察,證實燈盞細辛聯合

23、奧扎格雷鈉可降低血液 黏度、改善血液動力學、溶解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33】。王氏等通過對通 心絡膠囊對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的臨床療效觀察,證實通心絡膠囊能有效消退 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可降低腦血管疾病事件的發(fā)生率【 34】。衛(wèi)氏等通過觀 察燈盞細辛注射液對兔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的抑制作用,表明中藥燈盞細辛 有抑制內膜增生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的作用 【35】。李氏等通過中藥解毒活 血方方 (由大黃、血竭、茵陳、三七、川芎、葛根組成 )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 對比觀察,表明解毒活血法能減輕炎性反應,調節(jié)血脂代謝,對動脈粥樣硬化 斑塊有一定的消減和穩(wěn)定作用 【36】。汪氏通過對益氣活血解毒湯

24、( 組成:紅參 5 g、丹參10 g、丹皮10 g、連翹10 g、黃苓10 g、水蛭6 g)對動脈粥樣硬化患 者血脂、細胞間粘附分子一 1、C反應蛋白的影響的觀察,表明益氣活血解毒湯 對動脈粥樣硬化有明顯預防和治療作用,調脂、抑制粘附分子的表達可能為其 機制之一【 37】。劉氏等通過觀察化痰祛瘀湯(藥用黃芪、黨參、丹參、赤芍、 茯苓、半夏、菖蒲、川芎、絞股藍等)對動脈粥樣硬化兔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化痰祛瘀湯具有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兔血清 hsCRF及提高血清NO的水平,其作 用機制可能與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有關,從而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38】。4 動物實驗模型的建立 目前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

25、究主要是通過建立動脈粥樣硬化兔模型。研究方法臨床研究主要包括兩各方面: 1 觀察加味黃芪生脈飲對老年高脂血癥的療 效,選取一定數量符合條件的老年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采用 價位黃芪生脈飲治療, 對照組采用血脂康治療, 通過觀察治療前后血脂的變化, 判斷加味黃芪生脈飲治療老年高脂血癥的有效性。 2 觀察加味黃芪生脈飲對老年 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主要通過觀察頸動脈粥樣斑塊的變化來實現。具體觀察 方法同對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實驗研究主要是建立動脈粥樣硬化兔模型,通過飼喂加味黃芪生脈飲,對 比觀察其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血管內膜的影向,證實加味黃芪生脈飲對動脈 粥樣硬化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尚?/p>

26、性分析老年患者的特點 首先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是一個逐漸衰老的過程,所以在病理上是以虛為 主,其次,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除本身所引起的比如冠心病,腦卒中、周圍 血管病等,還有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患,其中血脂的異常在動脈粥樣硬 化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調節(jié)血脂既是針對高脂血癥本身的治療,又是對動 脈粥樣硬化以及其所引起的冠心病、腦卒中的預防性治療,第三老年動脈粥樣 硬化患者在服藥時往往多種藥物一起服用,增加了藥物療效的不確定性,同時 由于老年人肝腎功能的減退,在應用調脂藥物、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時要注意 用藥的安全性問題,第四,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在中醫(yī)看來就本虛標實的病理變 化,本虛于脾腎不足,標

27、實于痰瘀互結。痰濁血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 虛弱體質引起,但這種虛性體質造成了實邪的聚集,從而產生因虛致實的病理 變化,所以老年動脈粥樣硬化又存在實的方面,是一個虛實夾雜,以虛為主的 病理過程,第五,基于上面的幾點論述,在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上有“虛 不可過補,實不可過泄”的特點,正符合“謹和陰陽,以平為期”的治療原則, 也是治療老年其他疾患多遵循的原則。加味黃芪生脈飲方義分析 黃芪是甘溫純陽之品,用之以益氣溫陽,西洋參,性涼而補,益氣而無溫 燥之弊,又可緩黃芪之純陽,是其去性存用之意,麥冬甘寒養(yǎng)陰,能大補津液, 合而用之有陰陽相生之理,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陰得陽助則泉源不竭,五味 子補

28、五臟之氣,又具酸斂之性,使陰氣得斂,陽氣得潛,而消陽不得位而化火 之弊,無火傷津液之虞,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氣旺則痰化,此其治本 之方。川穹血中氣藥,行氣活血,丹參善走血分,能去瘀生新,亦能養(yǎng)血,二 者合用化瘀生新,氣行血行,無留滯之弊,水谷津液流于血脈自歸正化,無化 痰成脂之變,已成之痰脂亦能隨氣流行,化為無形,此二者合用亦可化瘀通絡, 絡氣和合無變生他病之途。山楂能健脾除積,最善消油垢之積,亦能化瘀血, 決明子能利五臟,除肝家之熱,大能消脂,二者合用消其痰脂以治其標。茶葉 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開利郁氣,用之以消痰行氣,亦能醒脾氣以掌中焦 運化之權,此亦是組方之妙處??v觀全方,切中

29、病機,藥性平和,補虛泄實, 以平為期,以溫煦之力補已衰之陽,以甘涼之品培易虧之陰,以輕清之力化有形之濁,使陰陽平、氣血和由于老年動脈粥樣硬化屬于本虛標實之證,病位在于心、脾、腎,本虛于 脾腎不足,標實于痰瘀互結,與嗜食肥甘、七情內傷、氣機不暢、勞逸失適等 有密切關系。結合老年患者的體質特點,其基本病機是氣陰兩虛、痰阻血瘀, 加味黃芪生脈飲符合其病機,具有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化痰通絡的作用,亦 符合老年患者的體質特點。臨床應用特點加味黃芪生脈飲采用中藥茶飲的劑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服用方便,可 以即沖即飲,無需久煎, 2加味黃芪生脈飲組成中無對人體有毒副作用的藥物, 也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的臨床報

30、道,加之各味組成中藥用量較小,所以其安全性 可以保證, 3加味黃芪生脈飲組方平和無明顯寒熱偏頗,用量較小,藥性平和 可以長期飲用,符合老年人體質及老年高脂血癥的特點,符合老年動脈粥樣硬 化“虛不可過補,實不可過泄”的治療特點,同時藥味輕清,無滋膩礙脾之弊, 無損后天之本, 4口感較好,以酸甘為主帶有清香之氣, 5生脈散及其加味 對多種疾病都有著較好的療效,加味黃芪生脈飲可以在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調 節(jié)血脂的同時, 對其他疾病起預防和治療作用, 符合老年患者一身多病的特點, 6現代的藥理研究及臨床實驗研究都證實生脈散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 加味黃芪生脈飲符合老年患者機體逐漸衰老的特點,在治療高

31、脂血癥的同時能 延緩衰老, 7加味黃芪生脈飲藥性平和,補虛泄實,以平為期,以溫煦之力補 已衰之陽,以甘涼之品培易虧之陰,以輕清之力化有形之濁,符合老年患者整 體的病機,對其陰陽氣血有整體的調節(jié)作用。參考文獻祖秀宏 王宗保 易光輝 .LOX-1 與動脈粥樣硬化 J. 生命的化學, 2006, 26(3) :205-207. 趙文卿王蒙琴.CD40系統(tǒng)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09, 25(6) :106-108.徐索文 劉培慶.C-反應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炎癥的關系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9, 25(12) :2487-2490.姚樹桐 孫紅衛(wèi) . 蛋白質組學在動脈粥

32、樣硬化研究中的進展 J. 社區(qū)醫(yī)學雜 志, 2006, 4(05S) :48-50.余小平(綜述) 張媛(綜述)凌文華(審校)動脈粥樣硬化DNA異常甲基化研究進展 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06, 14(1) :70-72.戴樹人 張曉剛 .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發(fā)展中的自身免疫反應 J. 心血管病 學進展, 2009(6) :1040-1043.吳連仲.動脈粥樣硬化與神經肽 J.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03,24(3) :232-235.王建麗 胡維誠 . 動脈外膜炎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學中的應用 J. 中國動脈 硬化雜志, 2003, 11(7) :672-675.馬雅鑾 秦明照 曾輝.感

33、染與動脈粥樣硬化 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 (電子版), 2009, 3(1) :51-54.郭芳 劉俊田.纖維蛋白(原)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進展 J. 生理科 學進展, 2009, 40(2) : 169-171.程蘊琳 劉莉. 血小板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早期的作用 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 志, 2007, 26(6) :408-409.胡高文 程曉昱. 中醫(yī)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 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 血管病雜志, 2009, 7(2) :204-207.陳美華趙紅佳,林求誠。等暢脈樂膠囊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1, 23(5) : 1 3.黃河

34、清, 黃駿李明富談肝氣虛衰與動脈粥樣硬化 J 四川中醫(yī), 1997,15(2) : 78.范硯超 張國平 唐明 于俊生 陳柏楠 . 從毒論治動脈粥樣硬化初探 J. 山 東中醫(yī)雜志, 2004, 23(5) :261-263.張勉之張大寧補腎活血法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56 例 J 陜西中醫(yī), 200223(2) :l28 130于俊生,陳兆昌動脈粥樣硬化從痰瘀毒論治探討 J 山東中醫(yī)志, 2002, 21(8) :451 454陳俊發(fā).大黃蟲丸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5o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1,20(6) :331332張金生,王階中藥降脂途徑及機理探要遼寧中醫(yī)雜志 2007, 34(10) : 1381樓錦英中藥降脂研究現狀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 26(5) :7980萬樣 林竹.中醫(yī)藥治療高血脂研究進展 J. 甘肅中醫(yī), 2006, 19(12) : 47-49.李秀才 . 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J.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08, 15(5) :394-396.胡高文 程曉昱. 中醫(yī)藥防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