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_第1頁
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_第2頁
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_第3頁
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_第4頁
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 TOC o 1-5 h z 引言 2名譽和名譽權的概述 3、名 譽 權 的 內(nèi) 容 及歷 史 發(fā) 展 5、我 國 名 譽權 的 法律 保護 6我國名譽侵權的法律 適用 12、 我 國 的名 譽權法律保護 的缺 陷及建議 14結(jié)束語 15參考文獻 16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引言自 從民 法 通 則 實 施 以 來 ,隨 著 社 會 經(jīng) 濟 的 高 速 發(fā) 展 ,人 們 法律 意 識 的 不 斷 提 高 ,訴 訟 到 人 民 法 院 的 損 害 名 譽 權 案 件 日 益 增 多 。但 由于這類案件情況比較復雜,法律對這類案件只有原則的規(guī)定而無具 體的規(guī)定。因而,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的難度

2、較大,審判實踐不多, 經(jīng)驗不足,在對侵權行為的認定和正確運用法律等方面還存在著爭 議 ,對 侵 犯 名 譽 權的 案 件 立 案 審 理 的 不 多 。這 就 無 形 中 給 侵 權 人 有 了可 乘 之 機 ,使受 害 的 公 民 、法人 得 不到 法 律 的 保 護 。筆 者 試 通 過 自 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參加社會實踐,談談個人的粗淺看法。一、名譽和名譽權的概述一名譽的概念語義學上解釋名和譽,都含有譽的意思,指美好的名聲,名為令 名,譽為美譽,有令名始獲美譽,因謂令名曰名譽,名譽即為個人和 團體的名聲?,F(xiàn)代漢語詞典,上海辭書社1983年版,第248頁。 英戴維 M 沃克:牛津法律大詞典

3、中文版,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第418-419頁大陸法系一般認為,所謂名譽,系指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評價,并 非指名譽感情,是由第三人的評價,為人的評價不限于道德方面,也 包括技術方面。英美法系一般認為名譽是指具有良好的地位、聲望, 并為人所尊重,或者對于人的道德品質(zhì)、能力和其他品質(zhì)的一般評價。 2國內(nèi)學者普遍認為,名譽”是社會不特定的他人對名譽主體的品行、 德行、才能、水平、信用等的一般評價以及名譽主體對這種評價的能 動反映”。張新寶:名譽權的法律保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第29-30頁。我們一般認為名譽是指社會上人們對公民或法人的品質(zhì)、情操、 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

4、的綜合評價。公民的名譽代表著人 格的尊嚴,這種評價和尊嚴,關系到該公民或法人在社會上的信用和 聲譽的高低。也是他們能否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的標志。二名譽權的概念及特征1、名譽權的概念關于名譽權的概念,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如有的學者認為, “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就其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享 有的保有和維護的人格權”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591頁。 佟柔:中國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486頁。有的學者認為,“名譽權是公民或法 人所享有的,有關自己的社會評價而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種人身權利”; 5有的學者認為,“名譽權是指公民和法人依法對其名譽所享有

5、的不 受他人侵害的權利” 王利明、楊立新、姚輝編著:人格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頁。等。由此可見,名譽權是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 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人格尊嚴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民 法通則第101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 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權主要包括公民名譽權和法人名譽權兩種。公民的名譽權通 常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1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進行真人真事的 報道都不得與事實不符,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2公民個人 隱私受法律保護,任何個人和組織都無權向社會公開或傳播;3 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的名譽;4任

6、何人 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損害其名譽。法人的名譽權雖其本身無直 接經(jīng)濟內(nèi)容,但往往對法人活動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有重大影響。 機關事業(yè)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其社會威信就可能降低,工作計劃 就可能受阻;企業(yè)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就可能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 銷售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企業(yè)破產(chǎn)倒閉。2、名譽權的特征名譽權是以名譽作為客體的,所謂名譽權,乃是指公民和法人對 其名譽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不管是公民的名譽權,還是法 人的名譽權,都具有如下特征:1法定性。名譽權作為一種人格權,不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權 利,而是法律賦予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一項權利,受國家法律的保護。2專屬性。名譽權是主體所固

7、有的,與其人身不可別離的權 利,它既不能轉(zhuǎn)讓,也不受他人剝奪,也不能由主體的自由意志而隨 意拋棄。它隨著公民的出生或法人的成立而產(chǎn)生,并隨著公民的死亡 或法人的終止而消滅,權利主體在生存和存在的期限內(nèi)始終享有名譽 權。3名譽不具有財產(chǎn)性,但與財產(chǎn)利益相關聯(lián)。名譽權作為一 種人格權利,其本身不具有財產(chǎn)利益,也不能用貨幣來計算其價值。 但它表達了主體的重要的精神利益,并且與財產(chǎn)利益有著密切的聯(lián) 系。楊敦和先生認為名譽不僅能為“個人爭取友誼、贏得尊敬、滿足 心理上之基本需要,且隨美名而來的形象與信用,亦可增強吾等交易 上之地位,擴大吾等對社會之影響,進而獲取各種經(jīng)濟上或精神上之 實益。” 7所以侵害

8、名譽權的行為往往會給當事人造成精神上和物質(zhì) 上的損害。7楊敦和:之妨害名譽之民事責任”,輔仁法學第三期4名譽權為絕對權。絕對權是指義務人不確定,權利人無需 經(jīng)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就可以實現(xiàn)的權利。名譽權的行使,不必借 助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義務人不加阻礙和侵犯,名譽權就可以實現(xiàn)。 二、名譽權的內(nèi)容及歷史發(fā)展一名譽權的內(nèi)容1、名譽保有權。由于名譽是一種客觀的社會評價,權利人無法 以主觀的力量人為的去改變它、支配它,只能對已獲得的名譽予以保 有。名譽保有權包括,一是保持自己的名譽不降低、不喪失,二是在 知悉自己的名譽處于不佳狀態(tài)時,可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良它。名 譽保有權的實質(zhì),不是以自己的主觀力

9、量左右社會評價,而是通過自 己的行為業(yè)績、創(chuàng)造成果作用于社會、使公眾對自己的人格價值予以 公正的評價。2、名譽維護權。名譽權人對自己的名譽有權維護。一方面,對 于其他任何人有不得侵害的請求權,任何其他人都負有不得侵害名譽 權的法定義務。另一方面,對于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人,名譽權人基于 維護權,可以尋求司法保護,要求司法機關對侵權人進行民法制裁, 同時對自己遭受損害的權利進行救濟。3、名譽利益支配權。名譽權人雖然就社會對自己的評價不能夠 進行支配,但對于名譽權所表達的利益卻能夠進行支配。公民、法人 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名譽,以他人進行廣泛的政治、經(jīng)濟交往,使自 己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財產(chǎn)效益;當然也

10、可以不利用它。但是,名 譽利益的支配權,不包括拋棄權、處分權,不能將名譽利益任意拋棄, 也不得任意轉(zhuǎn)讓,更不能由繼承人繼承。這一點,是由名譽權的性質(zhì) 所決定的。二我國名譽權的歷史發(fā)展我國古代法律歷來將侮辱行為作為犯罪予以制裁。尚書伊訓I 記載,商朝有所謂三風十罪,三風分別為巫風、淫風、亂風。8漢代 的九章律則規(guī)定“欺謾”、“塢罔”等罪名。唐律將侮辱長者列 為十惡大罪。大清民律草案總則編第二章第五節(jié)以“人格保護” 為節(jié)名,設第49條至第55條共七個條文。其立法理由書中提到,生 8王冠璽:兩岸名譽權制度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 199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6頁命 、身 體、名譽 、自由、 身

11、份 等 為 人 格 權。 該 草案 第 960條 規(guī) 定 ,“ 害他 人之身體 、自由或名 譽 者 ,被 害 人 于不 屬 財產(chǎn) 之 損 害,亦 得 請求 賠償 相當之金 額”。中華 民 國 時 期 的“ 民法 ”第195 條 借鑒 德 國民 法典 第823 條的規(guī)定,將 名 譽 作 為 侵 權行 為 的客 體 加 以保 護 ,但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確認名譽權。新 中 國民 法 對 名譽 權 確實 認 始 于1986 年的 民 法 通則 ,該 法第101 條 規(guī)定 :“ 公民 、法 人 享 有 名 譽 權 ,公民的 人 格 尊嚴 受 法律 保護 ,禁 止 用 侮 辱 、誹 謗 等 方 式 損 害

12、 公 民 、法 人 的 名 譽 。” 民 法 通 則 第120 條 也規(guī) 定 了 侵害 名 譽權 的 責 任。 最 高 人民法 院 的 一系 列 司法 解釋 都 確 認 了關 于 名 譽權 的 保護 問 題 。例如 :最高人 民 法 院民 法通 則實施意見 、 1993 年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名譽權 案件假設干問 題 的 解 答 、 精 神 損 害 賠 償 司 法 解 釋 以 及 1998 年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假 設干問題 的解釋等都對名譽權 作出了專門 規(guī)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的許多批復都涉及名譽權的保護問題。三、我國名譽權的法律保護一侵害名譽權的構(gòu)成及認定、在

13、侵 害 方 式 上 ,主 要 是 以 侮 辱 、誹 謗 等 方 式 損 害 公 民 的 名 譽 。 所 謂 侮 辱 ,是 指以 語 言 或行 為 公 然 損 害 他人 人 格 ,毀 壞 他 人 名 譽的 行為 。在 侮 辱 他 人的 情 況 下,行 為 人 主 觀 上都 具 有 毀 損 他 人 名 譽 的故 意和 目 的 ,即 主 觀上 具 有 惡意 。所 謂 誹 謗 ,是指 因 過 錯 捏 造 并 散 布某 些虛 假 事 實 、破 壞他 人 名 譽的 行 為 。應 當 指出 的 是 ,侮 辱 和 誹 謗 可能 是公開的,也可能是不公開的。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并不要求范圍很大, 即 使 當 著 一

14、 個 人 的 面 ,對 另 一 公 民 進 行 侮 辱 和 誹 謗 ,也 屬 于 公 開 侵 犯 他人名譽權 ;不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包括在 給他人的信件中對該人進行 辱 罵 、誹 謗 ,或 者 在 無 第 三 人 在 場 時 對 他 人 進 行 侮 辱 。如 向 他 人 身 上 潑 糞 便 、用 錄 音 機 播 放 叫 罵 聲 等 。這 種 侮 辱 不 一 定 在 社 會 上 造 成 公 開 影響,但侵 害了公民的人格 尊嚴,因此也構(gòu)成了對公民名譽權 的侵害。在侵害對象上 , 被侵 害人是特定人 。 無論是侮辱 、 誹謗還是 其他行為,要構(gòu)成對名譽權的侵害行為,必須具有特定的侵害對象, 也就是說

15、妨害名譽的行為必須指向特定的人。當然不一定要指名道 姓 ,如 果 所 指 定 的 對 象 是 特 定 環(huán) 境 、特 定 條 件 下 的 具 體 人 ,即 使 沒 有指 名 道姓,同 樣可以構(gòu) 成對 他人名 譽 權的 侵 害 。如 某些“ 紀實 ” 文 學作 品 ,在“ 描 寫”中對 特定 的人進 行 侮辱 、誹 謗 ,雖然使 用的 是 代 號或 假 名,但讀 者一看便 可知 曉其所 指 向的 對 象 ,這 顯然不 能因 其 使 用代號或假名而否認作者侵權。在主觀過錯上 , 侵害人可能是故意 , 也可能是過失。 在確定 侵 害 名譽 權責 任時 ,應 當 確 定 行 為 人 主 觀 上 是 否具

16、 有 過 錯 。在 一 般 情況 下 ,以 侮辱 、誹 謗 等 方 式 侵 害 他 人 名 譽 權 的 ,只 能 是 故 意,絕 非 過失 。但 在 某 些 特 殊 情 況 下 ,如 新 聞 報 道 失 實 或 履 行 職 務 的 疏 忽 ,也 可 能 造 成 對 他 人 名 譽 權 的 損 害 。如 報 刊 、雜 志 因 審 查 不 嚴 ,刊 登 、發(fā) 表 或轉(zhuǎn)載有損他人名譽的文章,并不能因為是過失而免除其民事責任。 又 如 醫(yī) 療 機 構(gòu) 未 經(jīng) 患 者同 意 ,無意 中 公 布 了 公 民 患 有 淋 病 、梅毒 、麻風 病 或 艾 滋 病 等 病 情 ,致 使 患 者 名 譽 受 到

17、損 害 的 ,亦 構(gòu) 成 對 該 公 民 名 譽權的侵害。在客 觀上 , 具 有非 法侵 害 他 人 名 譽權 的 事實 。 所 謂名 譽 侵權 的事實,是指侵害人從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損他人人格 、名譽的行為, 而 給 被 害 人 帶 來 了 名 譽 方 面 的 損 害 。有 一 種 觀 點 認 為 ,只 要 客 觀 事 實 存在,陳述真實,就不構(gòu)成名譽侵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因 為陳述的內(nèi) 容虛 假與 否,不是名譽 侵權的 必 要 前 提 ,關鍵在 于 所 陳述 的內(nèi)容是否 是法 律所 禁止 的,是否 有損于 他 人 的 人 格和 名譽 。如 果陳 述虛假,但 無損 他人 的人 格

18、和名譽 ,不違 反 法 律 ,就不 構(gòu)成 名 譽 侵權 。反之,如 果違 反法 律規(guī) 定,發(fā)表 有損他 人 人 格 和 名譽 的言 論 ,涉及的事實雖然真實,也可能構(gòu)成名譽侵 權。如故意指責某人暴飲暴食、 抽 煙 酗 酒 、行 為 放 縱 等 ,雖 然 可 能 是 真 實 的 ,并 不 存 在 捏 造 事 實 的 問 題,但假設給該公民的社會綜合評價和個人正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則有可能構(gòu)成名譽侵權。在后果上 , 對被侵害人 的 名 譽造成較嚴重的 損害 。 所謂造成 損 害 ,是 指 由 于 侵 害 名 譽 權 行 為 的 發(fā) 生 ,使 被 侵 害 公 民 感 覺 到 一 種 不 公 正 的

19、 社 會 壓 力 或 心 理 負 擔 ,精 神 上 受 到 折 磨 ,心 理 上 遭 受 創(chuàng) 傷 。之 所以強調(diào)較嚴重的損害,是因為侵害名譽權行為所造成后果的程度, 是民事侵權 行為與一般不道德行為、行政違法行為以及刑事犯罪行為 相 區(qū) 別 的 一 個 重 要 客 觀 標 準 。在 審 判 實 踐 中 ,對 于 公 民 之 間 、鄰 里 之間 、同 事之 間、親 屬 之間 發(fā) 生 的 一 般 口角糾 紛,互 相 雖 有 辱罵 ,但 不足 以 影 響對 方名譽 ,未造 成 嚴 重 后 果 的,一般不 構(gòu) 成 侵 害 名譽 權 ;對于在公共場所侮辱、誹謗他人,由公安機關依 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給

20、予 行 政處 罰的,也 可以 不 再 作 為 民 事訴訟 處理 ;對 于 以 暴力 或 其 他方 法 公 然侮 辱或捏 造 事實 誹 謗 他 人 ,情節(jié)嚴 重構(gòu) 成 犯 罪 的 ,則應 追 究侵害人的刑事責任。在 因 果關 系 上 , 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之 間存在法律上 的 因果 關 系 。就 追 究 行 為 人 的 民 事 責 任 而 言 ,行 為 的 違 法 性 只 有 在 行 為 造 成 損 害 結(jié) 果時 才有 意 義,換言 之,只 有 在發(fā)生 損害 結(jié)果 時 ,才 去討 論 行為 的 違 法性 。即違 法行 為與 損害 結(jié) 果 之間具 有前 因后 果 的 關 聯(lián)性 ,損害 結(jié) 果 的出

21、 現(xiàn)是 由 侵權 行 為 所引 起 。在名譽 侵權 中,受 害 人 如果 能 證明 因 行 為人 的侮 辱 、誹 謗等 侵權 行 為 使其社 會評 價降 低 ,遭 受他 人 的嘲 笑 ,難 堪 、憎 恨 、蔑 視 等 ,妨 害 了 受 害 人 與 他 人 之 間 的 交 往 ,并 因 此 而 產(chǎn) 生 精 神 上 的 痛 苦 ,激 憤 、憂 慮 等 情 緒 。那 么 這 種 毀 損 名 譽 所 造 成的損害后果,就可以認定為存在法律意義上的因果關系。綜 上 所 述 ,是 否 構(gòu) 成 侵 害 名 譽 權 ,應 當 根 據(jù) 受 害 人 確 有 名 譽 被 損 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

22、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行為人主觀有過錯四個侵 權構(gòu)成要件,結(jié)合侵害名譽權 的具體行為方 式來綜合考慮和認定。二侵害名譽權的抗辯事由抗辯事由也是阻卻違 法事由,它是指被告針 對原告提出的承擔名 譽權責任的請求而提出的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或者不完全成 立 的 事 實 ,又 稱 為 免 責 或 減 輕 責 任 的 事 由 。在 審 判 實 踐 中 ,構(gòu) 成 侵 害 名譽權要具備以下要件: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毀損名譽的行為, 毀損名譽的行為必須指向特定的人,行為人的行為為第三人所知悉, 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但在符合上述侵害名譽權構(gòu)成要件的基礎 上 ,如 果 行 為 人 具 有 抗 辯 事 由

23、 ,仍 然 可 以 免 責 或 減 輕 責 任 。從 世 界 各 國法律和我國司法實踐看,抗辯事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內(nèi)容真實。 在通常情況下, 只要行為人能證 明自己的主要言 詞是真實的、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就可以被免除侵 害名譽權 的責任 , 但是如果發(fā)生侵害名譽權 與侵害隱私權 的競合,則不能以此作為抗辯 事由。2、正當輿論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過 新聞媒介發(fā)表評論,對社會生活、經(jīng)濟生活等方面進行的批評監(jiān)督。 輿論監(jiān)督和新聞侵害名譽權行為界限的劃分,應該從侵害名譽權的責 任構(gòu)成要件上去考慮。9具備了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主 觀過錯等侵權構(gòu)成要件的,就是新聞侵害

24、名譽權。如果不能同時具備 上述要件,就是正當?shù)妮浾摫O(jiān)督行為。在現(xiàn)實社會中,為披露不法行 為和不正當?shù)男袨椋侣剤蟮篮驮u論只要主要事實真實,而只是個別 細節(jié)上有失真實或用詞造句不當,則不能認為構(gòu)成侵權。3、正當行使權利。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是指根據(jù)法律的授權或 有關規(guī)定,在必要時因正當行使權利而有損他人的名譽的行為。其首 先要有合法的授權或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享有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其次正 當行使權利的行為是必要的。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1有關黨政部門依據(jù)職權對自己管理的干部、職工依據(jù)一定 的事實作出涉及個人品德的評價。即使評價有不當之處,也不能認為 是侵害名譽權。如果超出職權范圍,惡意散布有損他人名譽的言

25、論, 也可構(gòu)成侵權。2各級人民代表、政協(xié)委員在各種會議上的發(fā)言,即使其在 會議上的陳述會損害某人的名譽,也不能構(gòu)成侵害名譽權。但這些被 侵害人必須是議政范圍所涉及的對象。3公民依據(jù)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的 批評和建議,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的申訴、 控告或檢舉行為等。即使該公民反映的情況不完全真實,或者僅是一 種疑心,也是正當行使權利。但如果出于誣告陷害目的,四處誹謗, 擅自向外傳播,則另當別論。4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如父母對子女的教導,教師對 學生的品行作出的評價等。4、受害人同意。受害人同意指受害人事先明確作出自愿承擔某 種后果的意思表示。這種同意首

26、先必須事先作出,其次必須出受害人 自愿,再次不得違背法律和公共道德。9王利明:人格權法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0-455頁5、 第三 人過錯 。 第三人過錯 是指 因為原、 被告 以外 的第三人對 原 告 遭 受 名 譽 損 害 結(jié) 果 的 發(fā) 生 具 有 過 錯 。如 果 被 告 此 時 沒 有 過 錯 ,則 免除責任;如被告有共同過錯,則不能免除責任。三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 民法 通則 第 120 條和 第 134 條規(guī)定 了 停止侵害 ;消 除影 響 , 恢復名譽;賠禮抱歉;賠償損失四種承擔侵害公民名譽權民事責任 的方式。這些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但是,如何正

27、 確運用這些方式來處理、制裁侵權人,法律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在審 判實踐中,法院處理這類案件有一定難度。筆者就此略陳己見:、停 止 侵 害 。請 求 停 止 侵 害 是 指 在 行 為 人 侵 害 他 人 名 譽 權 的 行 為正在進行時,受害人有權要求法院采取強制手段,制止侵權人侵 權行為的進行。人民法院在處理名譽權糾紛案件中,如果侵權人尚 未停止侵權行為,辦案人員應當首先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勸其自覺 停止侵權行為。如果侵權人不接受教育,不自覺停止侵權行為時, 人民法院可責令其停止侵害。如果侵權人不自覺履行,人民法院可 采取訓誡,責令具結(jié)悔過、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迫使侵權人停 止侵權行為。、賠

28、禮 抱 歉 。賠 禮 抱 歉 是 指 侵 權 行 為 人 向 受 害 人 承 認 錯 誤 、表 示歉意,以求得受害人的原諒。有人認為采用這種方式既可以單獨 對受害人進行,也可以當眾進行。筆者認為,侵權人向受害人賠禮 抱歉必須當眾進行。因為,如果侵權人沒有當眾實施損害他人名譽 權的行為,就構(gòu)不成侵權后的影響面,當然可以不用當眾向他人賠 禮抱歉。但如果侵權人當眾實施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給受害 人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而侵權人向受害人賠禮抱歉不當眾 進行的話,就達不到給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目的。因此, 采用賠禮抱歉的方式,以消除影響的角度來說,必須當眾進行。、賠 償 損 失 。所 謂

29、賠 償 損 失 ,是 指 因 侵 害 他 人 名 譽 權 的 行 為 給 受害人造成損失時應承擔民事責任。賠償損失分財產(chǎn)損失賠償和精 神損失賠償兩種,另外應當注意的是,精神損害不僅指受害人的精 神損害,還應包括與其“有密切利害關系的人的精神損害”。江平、張佩霖:民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第329頁財產(chǎn) 損失賠償數(shù)額,應按受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計算,實際損失不好計 算的,可按其通常平均收入計算。精神上的損失是一種無形的損失, 它無法用價值和貨幣來衡量。在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時,應注意掌握 四個原則:1必須堅持用經(jīng)濟懲罰手段來制裁侵權人。這樣,一 方面對于受害人在精神上是一種撫慰。另一

30、方面也是對侵權人的一 種教育手段。讓他“拿錢買教訓I” ; 2賠償時,應考慮受害人名 譽損害程度和精神痛苦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的程度;3考慮侵 權人的過錯程度,主要看社會影響后果;4考慮侵權人的經(jīng)濟能 力。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應結(jié)合以上四個原則,全面考慮, 綜合分析,進而確定賠償數(shù)額。在處理賠償損失時,必須與肅清影 響同時進行。4、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是指公民和法 人的名譽權受到不法侵害時,有權通過人民法院要求侵權人在影響所 及之范圍以公開形式承認侵害過錯,澄清事實,消除所造成的不良影 響,以恢復未受損害時社會對其品行、才能和信用的良好評價的責任 措施。這種責任形式,是

31、以除去損害,恢復被損的權利為目的,但它 并無財產(chǎn)內(nèi)容,屬于一種非財產(chǎn)責任形式。人民法院審理損害公民名 譽權的案件,最根本的是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這是處理此類違法事 件所必須到達的目的,而不是到達此目的具體方法,具體方法應圍繞 目的進行。根據(jù)侵權人的動機和手段來分析,他們所實施的侮辱、誹 謗行為,主要是在群眾中進行,否則就達不到損害他人名譽權的目的。 因此,要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也必須在群眾中進行,否則也 達不到消除影響的目的。首先,應確定侵權所造成影響的范圍。其次, 確定承擔責任的方式。如侵權人在報刊上登載文章造成他人名譽權的 損害,影響面很大,涉及全市,那么就應在全市范圍內(nèi),利用報刊、

32、 電臺,采取文字、廣播的方式來消除影響,從而恢復受害者的名譽。 又如侵權人在受害人工作單位實施的侵權行為,影響面不大,侵權人 就可在該單位職工大會上,用書面或口頭表述的方式挽回受害者的名 譽??傊?,侵權人在多大的范圍內(nèi)給受害人造成了影響,就當在多大的 范 圍 消 除 影 響 。如 果 侵 權 人 強 詞 奪 理 ,不 愿 給 受 害 人 消 除 影 響 ,法 院可以判令侵權人在報刊上或者在其侵權的相應范圍內(nèi)當眾承認錯 誤 ,澄清 事 實真象 ,為 受害 人消 除 影響 ,恢復 名 譽。如 果侵 權人拒 不履 行 人民法 院的判 決 ,人民 法院 可 以強 制 執(zhí)行 。采取 登 報、公告或 張貼

33、判決書以及召開群眾會議宣讀判決書等方式,為受害人消除影響, 恢 復 名譽,費用由 侵 權 人支 付,并 可處 以 罰款 。這樣 做 既為 受害人 消除 了 影響,恢復了 名 譽 ,又 能使 侵 權人 公 開受 到 制裁 ,還能 使群眾 受到 教 育。因 此,也 能 起 到控 制侵 害 名譽 權 糾紛 發(fā) 生的 作 用,使名譽 權的法律保護得以實現(xiàn)。四、我國名譽侵權的法律適用一以小說形式侵害名譽權在當今社會以小說 形式侵害名譽權 的案件時有發(fā)生,如何 確定小 說 創(chuàng) 作構(gòu)成對他人名譽權 的侵害?首先,作者創(chuàng) 作小說構(gòu)成對他人名 譽權 的侵害有故意和過失的過錯。作者 是以小說 為工具從而到達侵害

34、他 人 名 譽 權 的 目 的 ,這 就 具 有 了 侵 權 的 故 意 。小 說 侵 害 他 人 名 譽 權 的 過 失 主 要 在 于 作 者 違 反 了 對 他 人 名 譽 權 注 意 保 護 的 義 務 。其 次 ,小 說 侵 權 必 須 有 侵 害 事 實 。小 說 是 以 非 真 人 真 事 為 描 寫 對 象 ,如 果 小 說 人 物與現(xiàn)實人物特征基本相同,小說人物與現(xiàn)實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相 同,熟悉現(xiàn)實人物的人讀了小說 后便能指明書中的人物就是現(xiàn)實中的 某 人 ,那 么 就 可以 認為 小 說 侵 犯 了名譽 權 。最 高人 民 法院關 于審 理名 譽 權 案 件 假 設干 問

35、題 的 解 答 第七條 規(guī) 定 :“以 書 面或 者口 頭形 式侮 辱 或 者 誹 謗 他人 ,損 害 他 人 名 譽的,應 認 定 為侵 害 他人 名譽 權。對未經(jīng)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 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倍?利用紀實性文學作品侵害名譽權我們所說的紀實性文學作品是以寫真人真事為基本內(nèi)容的一種 文 藝 體 裁 ,其 所 涉 及 的 人 和 事 基 本 上 是 現(xiàn) 實 生 活 中 的 真 人 真 事 。紀 實 文 學 作 品 通 常 都 有 特 定 的 對 象 ,知 情 讀 者 一 看 作 品 ,便 可 知 作 品 中 的 主人公即是

36、某人。即使作品中用了化名,但由于作品涉及真人真事, 因此知情讀者 能確認某人某事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最高人民 法 院 關 于 審 理 名 譽 權 案 件 苦 干 問 題 的 解 答 第 九 條 規(guī) 定 :“ 描 寫 真 人真事的文學作品,對特定人進行侮辱、誹謗或披露隱私和損害其名 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三侵犯公民隱私而構(gòu)成侵害名譽權隱私是指個人的私生活包括個人生活上和行為上所不愿公開的 一切秘密。隱私應當是合法的個人私生活,違法的、傷風敗俗的私生 活均不為法律所保護。根據(jù)牛津大詞典注釋:隱私權是“不受他 人干擾的權利,關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不得將他人的私生活非法 公開的權利。

37、”侵害他人隱私,行為人所披露、公開的隱私內(nèi)容確有 其事,而并非虛構(gòu)捏造,也不要求有侮辱、誹謗的內(nèi)容。根據(jù)最高人 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假設干問題的意見 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 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 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雖然隱私權與名譽權可能出現(xiàn)交 叉的情況,但二者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調(diào)整與保護領域,不能相互吸 收或取代。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群眾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假設干問題的解答 中第七條、第九條分別對侵害公民隱私的行為作出了規(guī)定。四侵害死者

38、名譽權的行為名譽是指社會上人們對公民或法人的品質(zhì)、情操、才干、聲望、 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人們普遍認為,公民死亡以后,他 的名譽仍然存在,也就是說,死者是有名譽的。所謂死者的名譽,是 指死者因生前的屬性和特征而獲得的社會評價,這些社會評價并未隨 著死者的離去立即消亡,而是要或長或短地存續(xù)一段時間。有時甚至 在其死亡后,社會對其評價更高,其在社會上的影響更大。保護死者 名譽權,其意義在于,為了保護公民生前和死后的名譽及其他精神利 益,保護死者親屬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最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假設干問題的解答第五條規(guī)定: “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

39、民法院起訴?!蔽逡蛐侣剤蟮馈V播、電視媒體對法人名譽權的侵害法人名譽權是法人法律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xiàn)法人獨立的 主體資格,標志法人權利能力,反映社會對法人全部活動的總的評價。 對 企 業(yè) 法 人 來 說 ,名 譽 權 屬 于 無 形 資 產(chǎn) 之 一 ,它 是 一 筆 難 以 計 算 和 估 量 的 巨 大 財 富 。當 前 ,侵 害 法 人 名 譽 權 的 行 為 時 有 發(fā) 生 ,嚴 重 損 害 了 法 人 的 合 法 權 益 ,影 響 了 法 人 的 正 常 經(jīng) 營 活 動 ,降 低 了 法 人 的 社 會 信 譽 。許 多 新 聞 報 刊 、廣 播 電 視 媒 體 ,散 布 違 反

40、 事 實 真 相 有 損 法 人 本 身 和 法 人 產(chǎn) 品 質(zhì) 量 的 言 論 ,其 傳 播 范 圍 之 廣 、社 會 影 響 之 大 、其 對 法 人 名 譽 權 的 侵 害 是 其 他 方 式 所 無 法 比 擬 的 。正 確 認 定 新 聞 報 刊 、廣 播 電 視 媒體 侵害 法人 名 譽權 的 行 為 , 有 助于 更好 地保 護法 人 的 名 譽權 。 民 法 通 則 第 一 百 零 一 條 規(guī) 定 :“ 公 民 、法 人 享 有 名 譽 權 ,公 民 的 人 格 尊 嚴 受 法 律 保 護 ,禁 止 用 侮 辱 、誹 謗 等 方 式 損 害 公 民 、法 人 的 名 譽 。”

41、民 法 通 則 第 五 條 規(guī) 定 :“ 公 民 、法 人 的 合 法 的 民 事 權 益 受 法 律 保 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蔽?、我國的名譽權法律保護的缺陷及建議 (一)我國名譽權法律保護的缺陷法律沒有明確界定名譽權 的概念, 使得 名譽權 的內(nèi)涵和外延 不 確 定 ,實 踐 中 對 侵 害 名 譽 權 行 為 的 認 定 具 有 不 確 定 性 。目 前 我 國 學 者 對名譽權 概念及侵害名譽權 概念表述的多種多樣,有的當事人在自 已的名譽感有所降低的情況下,就去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對名譽權 的保護僅 限于原則性 的條文 , 過于抽象 , 在實 踐 中 缺 乏 可 操 作 性 。法 律 具 有 抽 象 性 ,這 是 其 基 本 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