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_第1頁
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_第2頁
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_第3頁
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_第4頁
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18/2022第十二章 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劉瀟病原生物與免疫學高職高專護理精選ppt7/18/2022知識要點細菌的致病性內、外毒素的特點感染的類型醫(yī)院感染精選ppt7/18/2022學習目標掌握 細菌致病性構成、內外毒素特點熟悉 感染類型及醫(yī)院感染了解 醫(yī)院感染的分類與控制精選ppt7/18/2022與細菌致病性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第一節(jié) 細菌的致病性細菌的毒力細菌的侵入數(shù)量細菌的侵入途徑精選ppt7/18/2022毒力:指病原體致病能力的強弱程度。常用半數(shù)致死量或半數(shù)感染量表示。 (LD50) ( ID50) 構成毒力的物質基礎主要是侵襲力和 毒素。 一、 細菌的毒力精選ppt7/18

2、/2022(一)侵 襲 力包括菌體表面結構侵襲性酶莢膜 黏附素精選ppt7/18/20221. 菌體表面結構莢膜有莢膜無莢膜精選ppt7/18/2022(1)由細菌菌毛介導的黏附2. 菌體表面結構粘附素精選ppt7/18/2022菌毛黏附可抵抗體液的沖刷作用精選ppt7/18/2022(2)非菌毛粘附物質 磷壁酸 外膜蛋白 細菌通過黏附可抵抗分泌液、尿液的沖刷和腸蠕動、纖毛擺動的清除,有利于細菌定居,與致病性密切相關。黏附是細菌治病的先決條件。精選ppt7/18/20222. 侵襲性酶血漿凝固酶:金黃色葡萄球菌透明質酸鏈激酶 A 群鏈球菌鏈道酶膠原酶:產氣莢膜梭菌精選ppt7/18/2022血

3、漿凝固酶 促使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沉積在菌體表面或病灶周圍,可保護細菌免受吞噬或殺滅。透明質酸酶 能分解結締組織基質中的透明質酸,使組織變松散,通透性加大,利于細菌擴散。鏈激酶 能激活纖維蛋白酶原變?yōu)槔w維蛋白酶,使血凝塊溶解,利于細菌在組織中擴散。精選ppt7/18/2022鏈道酶 能降解膿液中高粘度的DNA,使膿液變得稀薄,利于細菌擴散。膠原酶 能破壞肌肉及皮下組織中的膠原蛋白,使局部組織崩解,促進細菌擴撒。精選ppt7/18/2022(二)毒 素外毒素內毒素精選ppt7/18/2022 1. 外毒素定義: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裂解后釋放到菌體外的毒性蛋白質。性質:為蛋白質

4、,毒性強,具有組織選擇性,不耐熱,抗原性強,可用甲醛脫毒為類毒素 。分類:神經(jīng)毒素、細胞毒素和腸毒素精選ppt7/18/2022 2. 內毒素定義:是G-菌細胞壁中的脂多糖,菌體裂解后釋放出來。內毒素也存在于螺旋體、衣原體和立克次體中。性質:脂多糖(LPS),耐熱;毒性較弱,無組織選擇性;抗原性弱,不能脫毒為類毒素。LPS毒性成分為脂質A。精選ppt2022/7/18外 膜G- 菌特有成分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脂多糖O特異性多糖: G-菌的菌體抗原(O抗原), 有種特異性核心多糖: 有屬特異性類質A:內毒素生物活性主要組分,無種屬特異性 脂質雙層LPS脂多糖(內毒素)精選ppt7/18/2022

5、內毒素性質穩(wěn)定 內毒素加熱1001h不被破壞; 必須經(jīng)16024h或用強酸、強 堿、強氧化劑煮沸30min才被滅 活。免疫原性弱,不能經(jīng)甲醛脫毒為類毒素。精選ppt7/18/2022 內毒素的毒性作用發(fā)熱反應白細胞反應內毒素血癥與內毒素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精選ppt7/18/2022單核-巨噬細胞LPS激活內源性熱原質(IL-1等)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熱 發(fā)熱反應精選ppt7/18/2022數(shù)h后LPS白細胞數(shù)暫時減少白細胞數(shù)顯著增多 白細胞反應精選ppt7/18/2022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LPS激活凝血因子,廣泛性微血栓形成,出現(xiàn)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皮

6、膚、黏膜、內臟廣泛出血、滲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精選ppt7/18/2022 外毒素內毒素來源G +菌分泌或部分G-菌裂解后釋放 G菌胞壁成分,細菌裂解后釋放化學成分蛋白質脂多糖穩(wěn)定性差,608030min被破壞強,160 2- 4h被破壞免疫原性強,用甲醛液脫毒形成類毒素。弱,不能經(jīng)甲醛處理形成類毒素毒性作用強,對組織器官有選擇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臨床癥狀較弱,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發(fā)熱、白細胞反應、微循環(huán)障礙、休克、DIC等外毒素與內毒素的主要區(qū)別精選ppt7/18/2022二、細菌的侵入數(shù)量 細菌引起感染的數(shù)量與其毒力 成反比。精選ppt7/18/2022三、細菌侵入的途徑 各種病原微生物都

7、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徑和部位。細菌可通過: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膚粘膜接觸 創(chuàng)傷 多種途徑侵入機體結核桿菌 流腦奈瑟菌 白喉桿菌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 霍亂弧菌葡萄球菌 鏈球菌破傷風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結核桿菌精選ppt7/18/2022 病原體侵入機體能否引起感染還取決于: 機體的免疫力精選ppt7/18/2022感染與免疫感染免疫機 體 機體的免疫力 機體所處的環(huán)境 如:醫(yī)院等細 菌 細菌的毒力 細菌的數(shù)量 細菌侵入途徑精選ppt7/18/2022 醫(yī)護人員要關心愛護病人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要關心、愛護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

8、療效。 精選ppt7/18/2022第二節(jié) 感染的來源與類型精選ppt7/18/2022感染 病原體在一定條件下,突破機體的防御功能,侵入機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甚至擴散,引起病理反應的過程稱為傳染或感染 。精選ppt7/18/2022一、 感染的來源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精選ppt7/18/2022(一)外源性感染病原體來自宿主體外 病人 帶菌者 病畜和帶菌動物精選ppt7/18/2022(二)內源性感染 病原體來自病人自身大多為體內的正常菌群精選ppt7/18/2022顯性感染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毒血癥內毒素血癥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感染急緩感染范圍隱性感染 (亞臨床感染)帶菌狀態(tài)

9、二、 感染的類型潛伏感染精選ppt7/18/2022(一)隱性感染 機體免疫力較強,侵入的病原菌數(shù)量較少、毒力較弱,感染后對機體損害輕微,不出現(xiàn)或僅出現(xiàn)不明顯的臨床癥狀。 精選ppt7/18/2022(二)潛伏感染 細菌潛伏于病灶內或某些特殊組織中, 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檢測不到, 稱為潛伏感染。如潛伏在肺部鈣化灶內的結核分枝桿菌精選ppt7/18/2022(三)顯性感染 機體免疫力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較強、數(shù)量較多,導致機體組織細胞明顯損害,生理功能障礙,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稱為顯性感染,即傳染病。精選ppt7/18/2022 菌血癥 病原菌由原發(fā)部位一過性或間歇性經(jīng)血流到達其他部位,稱

10、為菌血癥。 如:傷寒早期的菌血癥全身感染的類型精選ppt7/18/2022 敗血癥 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性代謝產物,引起全身中毒癥狀。高熱白細胞增多皮膚和黏膜瘀斑肝脾腫大嚴重者可導致休克死亡 表現(xiàn)為精選ppt7/18/2022 膿毒血癥 化膿性細菌引起敗血癥并伴有多發(fā)化膿性病灶,出現(xiàn)嚴重全身中毒癥狀。 化膿菌敗血癥+多發(fā)化膿性病灶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膿毒血癥 精選ppt7/18/2022 毒血癥 病原菌侵入機體,在局部生長繁殖,產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臨床癥狀。 如:破傷風梭菌、白喉棒狀桿菌毒血癥精選ppt7/18/2022 宿主發(fā)生隱性感染或顯性感染痊愈后,病原菌并未及時消

11、失,在體內繼續(xù)存留一定時間,稱為帶菌狀態(tài)。包括:健康帶菌者;(四)帶菌狀態(tài) 恢復期帶菌者精選ppt7/18/2022帶菌者經(jīng)常性或間歇性向體外排菌是重要的傳染源。 帶菌者不能從事幼托和餐飲服務等工作。 精選ppt7/18/2022第三節(jié) 醫(yī)院感染精選ppt7/18/2022醫(yī)院是病人密集的場所,病原微生物無處不在,如手經(jīng)常接觸的水龍頭、門把手、電燈開關、電話及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大多污染嚴重。近年來,隨著各種新診療操作技術、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條件致病菌導致的內源性感染不斷增加。 精選ppt7/18/2022醫(yī)院感染住院病人在醫(yī)院內獲得的感染醫(yī)院工作人員在醫(yī)院內獲得的感染簡言之精選pp

12、t7/18/2022 醫(yī)院感染的高危區(qū) 手術室、重病監(jiān)護室 供應室、透析室、導管室 新生兒室、器官移植室 血液病和腫瘤病房等 精選ppt7/18/2022 醫(yī)院感染爆發(fā) 指在醫(y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時間內發(fā)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xiàn)象。 精選ppt7/18/2022一、醫(yī)院感染的分類按感染部位按感染來源 按病原體 精選ppt7/18/2022一、醫(yī)院感染的分類按感染部位 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手術部位血液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皮膚軟組織精選ppt7/18/2022一、醫(yī)院感染的分類按感染來源 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精選ppt7/18/2022一、醫(yī)院感染的分類按病原體 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體感染衣

13、原體感染95%精選ppt7/18/2022大部分為人體正常菌群常為多重耐藥菌株 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可發(fā)生流行醫(yī)院感染的特點G-精選ppt7/18/2022二、醫(yī)院感染的控制重在預防精選ppt7/18/20221.外源性感染控制 消毒、滅菌、隔離 屏障護理 無菌技術基本能達到有效地預防和控制 精選ppt7/18/20222.內源性感染控制 主要通過加強 耐藥性監(jiān)測 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 增強病人抵抗力精選ppt7/18/2022造成醫(yī)院感染的“元兇”,主要是耐藥菌的傳播,而醫(yī)護人員的手是接觸傳播各種病原微生物最重要的媒介,是造成醫(y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徑。精選ppt7/18/2022 預防和控制

14、醫(yī)院感染,保障病人和醫(yī)務人員安全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措施: 加強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精選ppt7/18/2022手衛(wèi)生 手衛(wèi)生是醫(yī)務人員洗手、衛(wèi)生 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精選ppt7/18/20221. 洗手精選ppt7/18/2022精選ppt7/18/20222. 衛(wèi)生手消毒免洗消毒劑揉搓 雙手精選ppt7/18/20223.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術前洗 手 +衛(wèi)生手消毒精選ppt7/18/2022手衛(wèi)生的指征 接觸病人前后; 無菌操作前后; 進行侵入操作前后; 處理污物后精選ppt7/18/2022本章小結細菌的致病性與細菌的毒力、侵入數(shù)量和侵入途徑密切相關。外毒素是G+菌及部分G-菌分泌或溶解后釋放的毒性蛋白質,分為神經(jīng)毒素、細胞毒素和腸毒素三類 。內毒素是G-菌細胞壁中的脂多糖(LPS),脂質A是內毒素的毒性中心。精選ppt7/18/2022毒力菌體表面結構侵襲力毒 素侵襲性酶 莢膜 微莢膜 粘附素外毒素 內毒素本章小結精選ppt7/18/2022本章小結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