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網絡作業(yè)1-6章_第1頁
毒理網絡作業(yè)1-6章_第2頁
毒理網絡作業(yè)1-6章_第3頁
毒理網絡作業(yè)1-6章_第4頁
毒理網絡作業(yè)1-6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緒論1. 什么是3Rs?(10.0分)主要包括:1.優(yōu)化實驗程序,提高實驗動物福利,降低或消除疼痛或痛苦的方法。 2. 減少實驗動物使用數量并能實現預期研究目標的方法3. 替代整體動物實驗的方法2. 外源化學物特點有那些?(10.0分)1.存在于外界環(huán)境中2.有毒作用3.對機體有損害作用4.在體內產生一定的生物學作用5.可能與機體接觸并進入機體3. 毒理學研究方法有哪些?(10.0分)1.體內實驗2.體外實驗3.人體觀察4.流行病學研究4. 毒理學的研究領域有哪些(10.0分)1.描述毒理學2.機制毒理學3.管理毒理學5. 衛(wèi)生毒理學和毒理學的主要區(qū)別是(6.0分)A.毒理學

2、相當于總論,而衛(wèi)生毒理學是個論B.衛(wèi)生毒理學與毒理學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衛(wèi)生毒理學屬于預防醫(yī)學的范圍,毒理學屬于邊緣學科D.衛(wèi)生毒理學是毒理學的一個分支,毒理學是法醫(yī)毒理學的分支E.衛(wèi)生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小,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大6. 毒物是(8.0分)A.對大鼠經口LD50500gm/kg體重的物質B.凡引起機體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物質C.具有致突變性的物質D.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E.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能對機體發(fā)生損害作用的物質7. 衛(wèi)生毒理學研究的任務是(6.0分)A.中毒機理B.外來化合物進入機體的途徑及生物轉運,轉化過程C.對外來化合物進行安全性評價D.制定有關衛(wèi)生標準和管理

3、方案E.以上都是8. 危險度評定的核心內容是(6.0分)A.定性評定B.定量評定C.劑量反應關系確定D.毒性評定E.危害性評定9. 外源化學物的概念(8.0分)A.A存在于人類生活和外界環(huán)境中B.B與人類接觸并進入機體C.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損害作用D.D以上都是10. 衛(wèi)生毒理學和毒理學的主要區(qū)別是(6.0分)A.A毒理學相當于總論而衛(wèi)生毒理學是個論B.B衛(wèi)生毒理學與毒理學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C衛(wèi)生毒理學屬于預防醫(yī)學的范圍,毒理學屬于邊緣學科D.D衛(wèi)生毒理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小,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大11. 經典的毒理學研究對象是(6.0分)A.A核素B.B細菌C.C病毒D.D各種化學物質1

4、2. 衛(wèi)生毒理學和毒理學的主要區(qū)別是(8.0分)A.毒理學相當于總論而衛(wèi)生毒理學是個論B.衛(wèi)生毒理學與毒理學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衛(wèi)生毒理學屬于預防醫(yī)學的范圍,毒理學屬于邊緣學科D.衛(wèi)生毒理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小,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大1. 經典的毒理學研究對象是A. 核素    B. 細菌C. 病毒D.各種化學物質第二章1. 對LD50 描述錯誤 的是 (1.0分)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B.是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C.是對不同毒物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準D.毒物的急性毒性與LD50 呈正比2. 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

5、參數是(1.0分)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最小致死劑量(LD01)C.最大耐受劑量(LD0)D.半數致死劑量(LD50)3. 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 (1.0分)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最小致死劑量(LD01)C.最大耐受劑量(LD0)D.半數致死劑量(LD50)4. 毒物不引起受試對象出現死亡的最高劑量(1.0分)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最小致死劑量(LD01)C.最大耐受劑量(LD0)D.半數致死劑量(LD50)5. 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個別成員出現死亡的劑量(1.0分) B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最小致死劑量(LD01)C.最大耐受劑

6、量(LD0)D.半數致死劑量(LD50)6. 毒物引起全部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劑量是(1.0分)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最小致死劑量(LD01)C.最大耐受劑量(LD0)D.半數致死劑量(LD50)7. 最敏感的致死劑量指標是(1.0分) BA.絕對致死劑量B.半數致死劑量C.最小致死劑量D.以上都是8. 最小有作用劑量(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是(1.0分)A.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出現了亞臨床癥狀的最小劑量B.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造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的損傷的最小劑量C.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引起免疫功能減低的最小劑量D.一種化合物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

7、與機體接觸,使某項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的最低劑量9. 最大無作用劑量(未觀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1.0分) BA.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低劑量B.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C.人類終身攝入該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損害作用的劑量D.一種化學物在環(huán)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體的損害的劑量10. 對于毒作用帶描述,下述哪一項是錯誤的(1.0分)A.半數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值的比值為急性毒作用帶B.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為慢性毒作用帶C.急性毒作用帶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大D.慢性毒作用帶值大,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大11. 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是(1.0分)A.LD100B.L

8、D50C.LD01D.LD012. LD50 與毒性評價的關系是(1.0分)A.LD50 值與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 值與急性閾計量成反比C.LD50 與毒性大小成反比D.LD50 值與染毒劑量成正比13. LD50的概念是(1.0分)A.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大劑量B.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C.出現半數動物死亡的該試驗組的劑量D.能引起一群動物50死亡的劑量(統(tǒng)計值)14. 毒物是(1.0分)A.對大鼠經口LD50500mg/kg體重的物質B.凡引起機體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物質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D.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能對機體發(fā)生損害作用的物質15. 某患者因上感而就醫(yī),進行青霉

9、素過敏試驗中致死 (1.0分) DA.效應B.反應C.劑量效應(反應)關系D.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規(guī)律E.劑量反應曲線16. 隨著CCl4 染毒劑量的增高GPT顯著增高(1.0分) CA.效應B.反應C.劑量效應(反應)關系D.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規(guī)律E.劑量反應曲線17. CCl4 染毒大鼠100只中有50只GPT升高,即效應發(fā)生率為50%,此為 (1.0分) BA.效應B.反應C.劑量效應(反應)關系D.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規(guī)律E.劑量反應曲線18. 用 CCl4 給大鼠經呼吸道感染后,測試大鼠血清中 GPT 升高,CCl4 所發(fā)生的 GPT改變?yōu)?/p>

10、 (1.0分) AA.效應B.反應C.劑量效應(反應)關系D.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規(guī)律E.劑量反應曲線19. S-曲線的特點是(1.0分)A.曲線開始平緩,中間陡峭,最后又趨平緩B.曲線開始平緩,中間平緩,最后陡峭C.曲線開始陡峭,中間平緩,最后仍平緩D.曲線開始陡峭,中間陡峭,最后平緩20. 化學毒物與機體毒作用的劑量-反應(效應)關系最常見的曲線形式是(1.0分) DA.直線型曲線B.拋物線型曲線C.對稱S狀曲線D.非對稱S狀曲線21. 機體組織細胞對毒作用反應特點不包括(1.0分)A.具有特異的靶器官和靶部位B.病變性質相同C.病變性質各有不同D.病變程度存在劑量-效應關系

11、22. 慢性毒作用帶為 (1.0分)A.半數致死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B.急性閾劑量/半數致死劑量的比值C.急性閾劑量/慢性閾劑量的比值D.慢性閾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23. 對LD50 描述,下述哪一項是錯誤的(1.0分) C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B.又稱致死中量C.毒物的急性毒性與LD50 呈正比D.是對不同毒物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準24. 對于同一種化學物,在相同的條件下,下列哪項毒性指標數值最小(1.0分)A.LD50B.LD0C.LD01D.LD10025. 對于同一種化學物,在相同的條件下,下列哪項毒性指標數值最大 (1.0分)A.LD50B.LD0C.LD

12、01D.LD10026. 慢性毒作用帶為 (1.0分)A.半數致死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B.急性閾劑量/半數致死劑量的比值C.急性閾劑量/慢性閾劑量的比值D.慢性閾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27. 急性毒作用帶為(1.0分)A.半數致死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B.急性閾劑量/半數致死劑量的比值C.急性閾劑量/慢性閾劑量的比值D.慢性閾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28. 對毒作用帶描述錯誤 的是(1.0分) DA.半數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為急性毒作用帶B.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為慢性毒作用帶C.急性毒作用帶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大D.慢性毒作用帶值大,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大29. 對閾劑量描述錯

13、誤 的是(1.0分) DA.指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少數個體出現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B.與毒物一次接觸所得的閾劑量為急性閾劑量C.長期反復多次接觸毒物所得的閾劑量為慢性閾劑量D.毒物的急性閾劑量比慢性閾劑量要低30. 毒性的上限指標有(1.0分) BA.A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無作用計量,最小致死量B.B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數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C絕對致死量,最大無作用計量,閾計量,半數耐受計量D.D絕對致死量,閾計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31. 對于毒作用帶描述,下述哪一項是錯誤的(1.0分)A.A半數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值的比值為急性毒作用帶B.B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

14、劑量的比值為慢性毒作用帶C.C急性毒作用帶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險性大D.D慢性毒作用帶值大,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大32. 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是(1.0分)A.ALD100B.BLD50C.CLD01D.DLD033. LD50 與毒性評價的關系是(1.0分)A.ALD50 值與毒性大小成正比B.BLD50 值與急性閾計量成反比C.CLD50 與毒性大小成反比D.DLD50 值與染毒劑量成正比34. 下列屬于無閾值效應的是(1.0分) DA.A汞所致的中毒性腦病B.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細胞壞死C.C氫氟酸所致的皮膚灼傷D.D乙酰水楊酸所致的胎仔畸形E.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35. 一

15、般對致癌物制定的實際安全劑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腫瘤超額發(fā)生率不超過(1.0分)A.A10-2B.B10-3C.C10-4D.D.10-5E.E10-636. 觀察到損害作用的最低劑量是(1.0分)A.A引起畸形的最低劑量B.B引起DNA損傷的最低劑量C.C引起某項檢測指標出現異常的最低劑量D.D引起染色體畸變的最低劑量E.E引起免疫功能減低的最低劑量37. 如外來化合物A的LDso比B大,說明(1.0分)A.A、A引起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比B大B.B、A的毒性比B大C.C、A的作用強度比B小D.D、A的急性毒性比B小E.E、A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比B小38. 有關半數致死劑量(LD50)的闡述,正確的是

16、(1.0分)A.A、是實驗中一半受試動物發(fā)生死亡的劑量組的染毒劑量B.B、LDso的值越大, 化學物的急性毒性越大C.C、LDso的值越小,化學物的急性毒性越大D.D、不受染毒途徑和受試動物種屬影響E.E、需要結合其他參數才能對受試物進行急性毒性分級39. LD50的概念是(1.0分)A.A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大劑量B.B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C.C經統(tǒng)計,能引起一群動物50死亡的劑量D.D在實驗中,出現半數動物死亡的該試驗組的劑量E.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劑量40. 在毒性上限參數(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參數是(1.0分)A.A絕對致死劑量B.B大致致死劑量C.C致死劑量D.D半數致死劑量

17、E.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劑量)41. 某農藥的最大無作用劑量為60mgkg體重,安全系數定為100,一名60mg體重的成年人該農藥的每日最高允許攝入量應為(1.0分) DA.A06mg/人日B.B36mg/人日C.C12mg/人日D.D36mg/人日E.E60mg/人日42. 欲把毒理學劑量反應關系中常見的非對稱S狀曲線轉換為直線,需要將(1.0分)A.A縱坐標用對數表示,橫坐標用反應頻數表示B.B縱坐標用概率單位表示,橫坐標用對數表示C.C??v坐標用對數表示,橫坐標用概率單位表示D.D縱坐標用反應頻數表示,橫坐標用概率單位表示E.E縱坐標用概率單位表示,橫坐標用反應頻數表示43. 對某化

18、學毒物進行毒性試驗,測定結果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帶的數值為(1.0分) AA.A、8B.B、14C.C、26D.D、112E.E、20844.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徑是(1.0分 ) DA.腸道B.唾液C.汗液D.腎臟45. 機體組織細胞對毒作用反應特點不包括:(1.0分)A.A具有特異的靶器官和靶部位B.B病變性質相同C.C病變性質各有不同D.D病變程度存在劑量-效應關系46. .對LD50 描述,下述哪一項是錯誤的(1.0分)A.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

19、B.B又稱致死中量C.C毒物的急性毒性與LD50 呈正比D.D是對不同毒物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準47. 對于同一種化學物,在相同的條件下,下列哪項毒性指標數值最大(1.0分)A.ALD50B.BLD0C.CLD01D.ELD10048. 慢性毒作用帶為(1.0分)A.A半數致死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B.B急性閾劑量/半數致死劑量的比值C.C急性閾劑量/慢性閾劑量的比值D.D慢性閾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49. 急性毒作用帶為 (1.0分)A.A半數致死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B.B急性閾劑量/半數致死劑量的比值C.C急性閾劑量/慢性閾劑量的比值D.D慢性閾劑量/急性閾劑量的比值50. 對閾劑量

20、描述錯誤 的是 (1.0分)A.A指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少數個體出現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B.B與毒物一次接觸所得的閾劑量為急性閾劑量C.C長期反復多次接觸毒物所得的閾劑量為慢性閾劑量D.D毒物的急性閾劑量比慢性閾劑量要低51. 對閾劑量描述錯誤 的是 (1.0分)A.A指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少數個體出現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B.B與毒物一次接觸所得的閾劑量為急性閾劑量C.C長期反復多次接觸毒物所得的閾劑量為慢性閾劑量D.D毒物的急性閾劑量比慢性閾劑量要低52. 對LD50 描述錯誤 的是(1.0分)A.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B.B是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

21、小最重要的參數C.C是對不同毒物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準D.D毒物的急性毒性與LD50 呈正比53. 評價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是(1.0分)A.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B最小致死劑量(LD01)C.C最大耐受劑量(LD0)D.D半數致死劑量(LD50)54. 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劑量(1.0分)A.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B最小致死劑量(LD01)C.C最大耐受劑量(LD0)D.D半數致死劑量(LD50)55. 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個別成員出現死亡的劑量(1.0分) BA.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B最小致死劑量(LD01)C.C最大耐受劑量(LD0

22、)D.D半數致死劑量(LD50)56. 毒物引起全部受試對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劑量是(1.0分)A.A絕對致死劑量(LD100)B.B最小致死劑量(LD01)C.C最大耐受劑量(LD0)D.D半數致死劑量(LD50)57. 最敏感的致死劑量指標是 (1.0分) BA.A絕對致死劑量B.B半數致死劑量C.C最小致死劑量D.D以上都是58. 最小有作用劑量(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是(1.0分)A.A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出現了亞臨床癥狀的最小劑量B.B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造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的損傷的最小劑量C.C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引起免疫功能減低的最小劑量D.D一種化合

23、物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使某項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的最低劑量59. 最大無作用劑量(未觀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1.0分) BA.A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低劑量B.B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C.C人類終身攝入該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損害作用的劑量D.D一種化學物在環(huán)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體的損害的劑量60. 期接觸外來化學物時,如果吸收速度超過解毒和排泄速度,就會出現毒物在體內逐漸增多的現象。毒物對蓄積部位可有作用,也可無作用。當化學物的蓄積部位不是它的毒作用部位,或對蓄積部位相對無害時,這種器官或組織通常稱為化學物的(1.0分) CA.代謝轉化器官B.靶器官C.貯存

24、庫D.排泄器官E.非靶器官61. LD50的概念是(1.0分)A.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大劑量B.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C.出現半數動物死亡的該試驗組的劑量D.能引起一群動物50%死亡的劑量(統(tǒng)計值)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濃度62. LD50與毒性評價的關系是(1.0分)A. 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與毒性大小成反比C.LD50值與急性閾劑量成反比D.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反比E.LD50值與染毒劑量成正比63. 毒性的上限指標有(1.0分) BA.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無作用劑量,最小致死量B.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數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絕對致死量,最大耐

25、受量,最大無作用劑量,最小致死量D.絕對致死量,最大無作用劑量,閾劑量,半數耐受劑量E.絕對致死量,閾劑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64. 劑量反應關系曲線有(1.0分) EA.直線型曲線B.拋物線型曲線C.對稱S狀曲線D.非對稱S狀曲線E.以上都是65. 外來化合物的概念是(1.0分)A.存在于人類生活和外界環(huán)境中B.與人類接觸并進入機體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損害作用D.并非人體成分和營養(yǎng)物質E.以上都是66. 最小有作用劑量是(1.0分)A.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出現了亞臨床癥狀的最小劑量B.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造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的損傷的最小劑量C.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

26、接觸引起免疫功能減低的最小劑量D.DNA大段損傷的最小劑量E.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使某項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的最低劑量67. 化學毒物與機體毒作用的劑量-反應(效應)關系最常見的曲線形式是(1.0分) CA.A直線型曲線B.B拋物線型曲線C.C對稱S狀曲線D.D非對稱S狀曲線68.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特異毒效應指標的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CA.CO引起碳氧血紅蛋白含量增高B.鉛使尿中-ALAD的排泄量增加C.苯造成的吸入性死亡D.對氧磷抑制血中膽堿酯酶活力E.苯胺導致紅細胞內高鐵血紅蛋白形成69. 常見的劑量-反應關系曲線不包含(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27、 EA.直線型曲線B.拋物線型曲線C.對稱S狀曲線D.非對稱S狀曲線E.正態(tài)曲線型70. 外源性化學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學物(1.0分) AA.直接發(fā)揮毒作用的部位B.最早達到最高濃度的部位C.在體內濃度最高的部位D.表現有害作用的部位E.代謝活躍的部位71. 常見的劑量-反應關系曲線不包含 (1.0分) EA. 直線型曲線 B. 拋物線型曲線 C. 對稱S狀曲線 D. 非對稱S狀曲線 E. 正態(tài)曲線型 72. 非有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8.0分)機體發(fā)生的生物學變化應在生物體適應代償能力范圍之內,生物體對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易感性也不會增高73. 治

28、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4.0分)治療指數;半數致死量與半數有效量的比值,比值越大相對安全性也越大,反之則越小。74. 先天缺乏NADH-高鐵血紅蛋白還原酶患者對亞硝酸鹽類十分敏感,屬于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EA.遲發(fā)性毒性作用B.過敏性反應C.高敏感性D.速發(fā)性毒性作用E.特異體質反應75. 小鼠經口染毒氰化鉀后在十幾分鐘后死亡,屬于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遲發(fā)性毒性作用B.過敏性反應C.高敏感性D.速發(fā)性毒性作用E.特異體質反應76. 衛(wèi)生毒理學中較為常見的劑量反應關系曲線為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直線型曲線B.拋物線型曲線C.S狀

29、曲線D.對數曲線E.正態(tài)型曲線77. 下列與化學毒物的選擇毒性無關的是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物種和細胞學的差異B.接觸化學毒物時間的差異C.組織器官對化學毒物親和力的差異D.組織器官對化學毒物親和力的差異E.機體生物轉化過程的差異78. 毒性是指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外來化合物自身具有的能導致機體損傷的能力B.化學物在一定接觸條件下,對人體造成損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計C.化學物在規(guī)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條件下,對人體健康不產生任何損害D.通過動物實驗和對人群的觀察,闡明某種外來化學物的毒性及其潛在危害E.一定量的概念,在人類接觸環(huán)境有害因素后,對健康潛在損害的程度進行估測和

30、簽定79. 血鉛、血鎘含量屬于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AA.內劑量生物標志物B.生物有效劑量標志物C.早期生物學效應生物標志物D.結構和(或)功能改變生物標志物E.易感性標志物80. 有關安全限值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DA.安全限值是對環(huán)境介質中有害因素規(guī)定的限量要求B.安全限值一般由LOAEL和NOAEL縮小一定倍數來確定C.MAC是指車間內工人工作地點空氣中化學物不可超越的濃度D.RFD用于致癌物的危險度評價E.ADI指允許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環(huán)境攝入體內的特定化學物總量81. 最大無作用劑量是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一群個體中不引起死

31、亡的最高劑量B.閾劑量C.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低劑量D.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E.人類終身攝入該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損害作用的劑量82. 有關劑量的說法錯誤的是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CA.外劑量指機體接觸化學物質的量或實驗中給予實驗動物的量B.內劑量指化學物質吸收入血的量或到達靶器官的量C.毒理學中的“劑量”通常指內劑量D.劑量單位為mg/kg體重、mg/cm2皮膚E.提及劑量時應注明接觸途徑83. 苯并芘可與DNA形成DNA加合物,環(huán)氧乙烷可與血紅蛋白形成加合物。這樣的生物學標志屬于(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早期生物效應B.體內劑量標志C.遺傳易感

32、性標志D.生物效應劑量標志E.疾病標志84. 關于Zac說法正確的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DA.Zac=Limac/LD50B.Zac越大,表明化學物質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險性越大C.Zac值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指標D.Zac是急性毒性常用參數之一E.Zac越大,表明化學物質引起慢性死亡的危險性越大85. 有關“致死劑量(濃度)”的毒理學概念中,不包括(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半數致死劑量B.絕對致死量C.最小致死量D.半數致死濃度E.中位致死濃度86. 未觀察到損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不引起亞臨床改變或某項檢測指標出現異常的最高劑量B.引起D

33、NA損傷的最低劑量C.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劑量D.人類終生攝入該化學物不引起任何損害作用的劑量E.引起畸形的最低劑量87. CO濃度增加導致紅細胞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隨之升高,這種現象體現(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CA.效應B.反應C.劑量-效應關系D.劑量-反應關系E.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反應(效應)關系規(guī)律88. 在計算參考劑量RfD時,應把實驗動物的NOAEL或LOAEL縮小一定倍數即安全系數SF來校正誤差,確保安全。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AA.考慮實驗動物資料外推到人的不確定性SF取100倍B.考慮實驗動物資料外推到人的不確定性SF取50倍C.考慮實驗動

34、物資料外推到人的不確定性SF取10倍D.考慮實驗動物資料外推到人的不確定性SF取5倍E.考慮實驗動物資料外推到人的不確定性SF取2倍第三章1. 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加單氧反應需(1.0分) DA.APAPSB.BUDPGAC.CNADPHD.DGSHE.ECH3COSCoA2. 毒物代謝的兩重性是指(1.0分)A.A一相反應可以降低毒性,二相反應可以增加毒性B.B經代謝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C原形不致癌的物質經過生物轉化變?yōu)橹掳┪顳.D毒物代謝可經過一相反應和二相反應E.E.經過代謝,毒性可增加(代謝活化)或降低(代謝解毒)3. 毒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徑是(1.0分)A.A糞便B.B唾

35、液C.C汗液D.D母乳E.E尿液4. 某外源化學物可發(fā)生腸肝循環(huán),則可使其(1.0分)A.A毒作用發(fā)生減慢B.B毒作用性質改變C.C毒作用持續(xù)時間延長D.D代謝解毒抑制E.E代謝活化抑制5. 外來化合物的腸肝循環(huán)可影響其(1.0分)A.A、毒作用發(fā)生的快慢B.B、毒作用的持續(xù)時間C.C、毒作用性質D.D、代謝解毒E.E、代謝活化6. 洗胃清除體內未吸收毒物的最佳時間是服毒后 (1.0分)A.A、16小時B.B、713小時C.C、1420小時D.D、2127小時E.E、2834小時7. 一般認為,不同途徑接觸化學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順序為(1.0分)A.A、靜脈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

36、gt;經口>經皮B.B、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經口腔注射>經皮C.C、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經口>經皮D.D、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經口肌肉注射>經皮E.E、靜脈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經皮>經口8. 一般外源性化學物在胃腸道吸收通過生物膜的主要方式為(1.0分)A.A、簡單擴散B.B、膜孔濾過C.C、易化擴散D.D、主動轉運E.E、胞飲和吞噬9. 脂溶性外來化合物通過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1.0分)A.A簡單擴散B.B濾過C.C易化擴散D.D主動轉運E.E胞飲和吞噬10. 穩(wěn)流鼓泡法適用于(1.0分) CA.A苯吸

37、入染毒B.B氯氣吸入染毒C.C顆粒物吸入染毒D.DS02+顆粒物吸入染毒E.E苯+顆粒物吸入染毒11. 某農村曾用飛機噴灑農藥以撲殺棉花害蟲,事后不久,在這數十平方公里受到該農藥污染的環(huán)境里,有少數人群出現鼻刺激、咳嗽、頭暈、惡心,更有甚者附近村民8人發(fā)生急性中毒(有多汗、嘔吐、瞳孔縮小等癥)而入院治療,住院者中5人系同家族親屬,另3人情況不明。在上述同一污染環(huán)境中,人群之間的健康危害效應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其最大可能原因是(1.0分)A.A個體接受農薊的量不同B.B身體健康狀況不同C.C個體營養(yǎng)狀況有差異D.D個體年齡不同E.E個體易感性不同(某些個體存在該有害因素的易感基因)12. 對硫磷可

38、抑制(1.0分) EA.A、細胞色素P-450B.B、醛脫氫酶C.C、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D.D、羧酸酯酶E.E、乙酰膽堿酯酶13. 胡椒基丁醚可抑制(1.0分)A.A、細胞色素P-450B.B、醛脫氫酶C.C、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D.D、羧酸酯酶E.E、乙酰膽堿酯酶14. 經肝臟細胞色素-450依賴性加單氧酶系代謝活化的毒物與此酶系的抑制劑聯合作用,該毒物的毒性效應(1.0分) DA.A減弱B.B增強C.C無變化D.D持續(xù)時間延長E.E潛伏期延長15. 下列酶中不參與水解作用的是(1.0分)A.A環(huán)氧化物水化酶B.BA酯酶C.CB-酯酶D.DDT-黃素酶E.E胰蛋白酶16. 溴化苯在

39、體內代謝為環(huán)氧化物后成為肝臟毒物。如事先給予動物SKF-525A,則溴化苯的肝毒性明顯降低,原因是抑制了(1.0分) AA.A黃素加單氧酶B.B谷胱甘肽S-轉移酶C.C環(huán)氧化物水化酶D.D超氧化武歧化酶E.E混合功能氧化酶17. 與外源化學物或其代謝物發(fā)生結合反應的內源性底物,不包括(1.0分) DA.A、PAPSB.B、UDPGAC.C、半胱氨酸D.D、丙氨酸E.E、S-腺嘌吟蛋氨酸18. 硫酸結合反應需(1.0分) BA.APAPSB.BUDPGAC.CNADPHD.DGSHE.ECH3COSCoA19. 谷胱甘肽結合反應需(1.0分) DA.APAPSB.BUDPGAC.CNADPHD.

40、DGSHE.ECH3COSCoA20. 可使親電子劑解毒的結合反應為(1.0分)A.A葡萄糖醛酸結合B.B.谷胱甘肽結合C.C.硫酸結合D.D.乙?;饔肊.E甲基化作用21. 在給予實驗動物多氯聯苯后,發(fā)現體內苯轉變?yōu)楸椒用黠@加速,說明該物質誘導(1.0分)A.A、黃素加單氧酶B.B、黃嘌呤氧化酶C.C、細胞色素P-450D.D、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E.E、單胺氧化酶22. 經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系代謝解毒的毒物與此酶系的誘導劑聯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應(1.0分) D A.A、減弱B.B、增強C.C、無變化D.D、持續(xù)時間縮短E.E、潛伏期延長23. 谷胱甘肽S-轉移酶存在于細胞的

41、(1.0分) CA.A、線粒體B.B、高爾基體C.C、胞液D.D、細胞核E.E、溶酶體24. 下列反應中由微粒體FMO催化的是(1.0分)A.A、P雜原子氧化B.B、黃嘌呤氧化C.C、脂肪烴羥化D.D、醛脫氫E.E、醇脫氫25. 腎臟排泄主要的機理是(1.0分) CA.A腎小球簡單擴散B.B腎小球主動轉運C.C腎小球濾過D.D腎小管主動轉運26.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徑是(1.0分)A.A腸道B.B唾液C.C汗液D.D腎臟27. 血腦及胎盤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響(1.0分) DA.A動物種屬B.B年齡C.C生理狀態(tài)D.D以上都是28. pKa為4.2的有機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1.

42、0分)A.A胃B.B十二指腸C.C小腸D.D結腸29. 影響化學物質經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1.0分)A.A肺泡的通氣量與血流量之比B.B溶解度C.C氣血分配系數D.D以上都是30. 外源化學物經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1.0分)A.A通過營養(yǎng)物質作載體B.B濾過C.C簡單擴散D.D載體擴散31. 鉛、錳、鎘、砷、鉈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1.0分) C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2. 葡萄糖由胃腸道進入血液,由血漿進入紅細胞再進入神經組織,一系列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1.0分) D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3. 凡是液滴或大顆粒的物質

43、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1.0分)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4. 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載體,由高濃度向低濃度移動的通過 生物膜方式 (1.0分) D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5. 凡是脂/水分配系數大,非離子性化合物通過生物膜方式 (1.0分)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6. 凡是逆濃度梯度而轉運需要載體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過生物膜的 方式 (1.0分)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7. 凡是分子量小的(100200)水溶性化合物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44、 (1.0分)A.簡單擴散B.濾過C.主動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38. 煤焦油可致皮膚癌。研究發(fā)現,經煤焦油涂抹的皮膚如再接觸佛波酯,腫瘤的發(fā)生率增加,潛伏期縮短。據此實驗,佛波酯應屬(1.0分) CA.A無機致癌物B.B免疫抑制劑C.C促長劑D.D助致癌物E.E細胞毒劑39. Ames試驗所用的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在缺乏哪種營養(yǎng)素的培養(yǎng)基上不能正常生長(1.0分)A.A、組氨酸B.B、色氨酸C.C、半胱氨酸D.D、絲氨酸E.E、甘氨酸40. 代謝活化是指(1.0分)A.一相反應可以增毒,二相反應可以減毒B.經結合反應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質經過生物轉化變?yōu)橹掳┪顳.減

45、毒或增毒必須經過四種反應E.MFO具有兩重性41. 劑量反應關系曲線有 (1.0分)A.通過營養(yǎng)物質作載體B.濾過C.簡單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42. 外來化合物代謝酶的誘導是指(1.0分)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謝酶活力增強B.酶的含量增加C.生物轉化速度增高D.滑面內質網增生E.以上都是43. 毒物動力學中主要參數是(1.0分)A.生物半減期B.血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C.表觀分布容積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44. 下列哪些化學物質易于從呼吸道進入機體(1.0分)A.苯B.COC.SO2D.粉塵E.以上都是45. 常見的誘導劑有(1.0分)A.苯巴比妥B.3-甲基膽蒽C.六氯聯苯D

46、.DDTE.以上都是46. 毒物動力學中室的概念是(1.0分) C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C.是理論的機體容積D.代表生理學的功能單位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47.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徑是(1.0分)A.胃腸道B.唾液C.汗液D.母乳E.腎臟48. 外來化含物代謝酶的誘導是指(1.0分)A.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謝酶活力增強B.B酶的含量增加C.C生物轉化速度增高D.D以上都是49. 物種差異影響化學物的毒性的例子是 (1.0分) CA.A猴子體內可發(fā)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致癌物B.B家免體內可發(fā)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致癌物C.C鼠體內可發(fā)生N-羥化,N2乙酰

47、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致癌物D.D貓體內可發(fā)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致癌物50. 常見的誘導劑有(1.0分)A.A苯巴比妥B.B3-甲基膽蒽C.C六氯聯苯D.DDDT51. N-羥化反應常見的化合物是(1.0分)A.A苯B.B苯胺及2-乙酰氨基芴C.C苯酚D.D羥甲基八甲磷52. 有機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項正確(1.0分)A.AR1,R2 同為乙基時毒性比甲基毒性大B.BY基團為O時毒性大于SC.CX基團為酸根時,強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D.D以上都對53. 外源化學物生物轉化的兩重性表現在(1.0分)A.AN一氧化苯胺 N羥基苯胺(毒性增強)B.B脫硫反應,對硫磷

48、對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強)C.C環(huán)氧化,苯并()芘 7,8-二醇-9,10環(huán)氧化物(致癌)D.D以上都是生物轉化兩重性的典型例子54. 代謝活化是指 (1.0分)A.A一相反應可以增毒,二相反應可以減毒B.B經結合反應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C原形不致癌的物質經過生物轉化變?yōu)橹掳┪顳.D減毒或增毒必須經過四種反應55. CYP1A1的基因產物為CYP1A1催化苯(a)芘的代謝活化酶,而該酶活性在個體中表現不同。這種現象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基因多態(tài)性B.環(huán)境應答基因C.環(huán)境基因組計劃D.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E.代謝酶多態(tài)性56. 某化學在體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后經由主動轉運方式

49、排泄,其主要排泄途徑是 (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BA.隨膽汁排出B.經膽汁排泄C.經肺呼出D.隨汗液排出E.腎小球濾過57. 關于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MFO),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是一組極為復雜的酶系B.主要的氧化酶是細胞色素P540C.主要由NADPH提供電子D.催化作用具有很高的的專一性E.主要的氧化反應類型之一是羥化反應58. 易于透過血-腦脊液屏障的化學物質(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BA.分子量低、水溶性高、不與蛋白質結合B.分子量低、脂溶性高、不與蛋白質結合C.分子量低、脂溶性低、與蛋白質結合D.分子量低、脂溶性高、與蛋白質結合E.分子

50、量低、水溶性低、與蛋白質結合59. 影響經皮吸收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BA.消除率B.消除速率常數C.曲線下面積D.表觀分布容積E.生物利用度60. 異化擴散與簡單擴散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 BA.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B.前者需要載體,后者不需要C.前者沒有特異性,后者有特異性D.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E.前者沒有飽和性,后者有61. 生物半減期法與蓄積系數法的區(qū)別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兩者完全相同B.生物半減期法能夠評價受試物的蓄積程度C.生物半減期法能夠求出受試物的蓄積極限值D.蓄積系數法能夠求出受試物的蓄積限度值E.

51、蓄積系數法不能夠評價受試物的蓄積程度62. 能夠與親電物質結合,保護生物大分子免受損傷的內源性物質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UDPZAB.GSHC.PAPSD.CTPE.XMP63. 表示外源化學物在體內達動態(tài)平衡時的分布體積常數為(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消除率B.消除速率常數C.曲線下面積D.表觀分布容積E.生物利用度64. 生物轉運過程是指(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吸收、分布、代謝B.吸收、分布、排泄C.分布、代謝、排泄D.吸收、代謝E.代謝、排泄65. 外源化學經簡單擴散通過生物膜,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執(zhí)業(yè)醫(yī)師)(1.0分)A.生物膜兩側存在濃度梯度B.脂溶性大的外源化學物易于通過生物膜C.處于解離狀態(tài)的外源化化學物易于通過生物膜D.不需能量E.不需載體66. 簡單擴散是化學毒物的生物轉運方式之一。而化學毒物的解離狀態(tài)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瘜W毒物處于解離型或非解離型的比例,取決于其本身的解離常數pKa和體液的pH,可根據Henderson-Hasselbach公式來計算:有機酸:pKa-pH=lg(非解離型HA/解離型A-)有機堿:pKa-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