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名詞解釋_第1頁
英美文學名詞解釋_第2頁
英美文學名詞解釋_第3頁
英美文學名詞解釋_第4頁
英美文學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古英語:(Old English或Anglo-Saxon)是指從450年到1150年間的英語。古英語和現代英語無論在讀音、拼寫、詞匯和語法上都很不一樣。古英語的語法和德語比較相近,形態(tài)變化很復雜。公元410年,羅馬人結束了對英國的占領,隨后,來自德國北部平原的三個日耳曼部落:昂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和朱爾特人開始到不列顛定居英語就是盎格魯_撒克遜的人的語言 語言史家一般把英語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古英語,中英語,現代英語 古英語的名詞有數和格的分別。數分為單數、復數;格分為主格、所有格、與格、賓格。因此一個名詞加起來共有8種變化形式。此外,名詞還分陽性、中性和陰性。但是比較奇怪

2、的是,這些性的區(qū)分并不是以性別來判斷的,而且沒有性別的事物也未必是中性。例如婦女就是陽性的。2. 頭韻(Alliteration):是英語語言學分支文體學的重要術語。頭韻是英語語音修辭手段之一,它蘊含了語言的音樂美和整齊美,使得語言聲情交融、音義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應用范圍、結構特征以及審美價值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討論,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和欣賞這一辭格. 頭韻在英語里叫alliteration,又叫initial rhyme,或head rhyme,是從拉丁語短語 ad literam (根據字母)轉化而來的,指兩個單詞或兩個單詞以上的首字母相同,形成悅耳的讀音,最常見的押頭韻的短

3、語有:first and foremost(首先)、(with)might and main (盡全力地)、saints and sinners (圣人與罪人)、(in)weal and (or) woe(無論是福是禍)。若追本探源的話,恐怕押頭韻手法可以上溯到古英語(Old English)時期。 大約五世紀時,盎格魯薩克遜( Anglo-Saxons)入侵者給英國人帶來了作為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基礎的盎格魯薩克遜語,或許就在那時還帶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頻繁使用押頭韻手法。 頭韻僅第一部分或第一部分輔音群的第一個音素相同。 如果第一部分完全缺失,那就只能讓主

4、元音相同。頭韻是加強行內節(jié)奏感的一種手段,是節(jié)奏式輔助因素。這也是英語追求形式美,音韻美的一個重要表現。3.史詩: 敘述英雄傳說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史詩shsh 是一種莊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它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史詩是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古代敘事長詩。多以古代英雄歌謠為基礎,經集體編創(chuàng)而成,反映人類童年時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或者神話傳說。史詩是人類最早的精神產品,對我們了解早期人類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史詩和古代的神話、傳說有著天然的聯系。史詩在神話世界觀的基礎上產生, 而它的發(fā)展最終又是對神話思想的一種否定。根據所

5、反映的內容, 史詩可分為兩大類:創(chuàng)世史詩和英雄史詩。4. 傳奇故事:5. 民謠:民間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民謠的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zhàn)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民謠既是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情調風格。如法國民謠的蓬勃、意大利民謠的熱情、英國民謠的淳樸、日本民謠的悲憤、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惻,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6. 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

6、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精神。7.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8. 斯賓塞詩體:一種九行的詩歌(后來被稱為斯賓塞詩體),由愛德蒙·斯賓塞(E

7、dmund Spenser,1552?1599年)發(fā)明.這種詩體尤其適合很長的英雄題材詩歌。斯賓塞詩體的前八行是抑揚頓挫的五步格詩,第九行是抑揚頓挫的六步格詩,押韻格式為“ababbcbcc”。斯賓塞傳記 斯賓塞出生于倫敦,父母情況不詳,但是普遍認為他的父親是一名裁縫或者制衣匠。斯賓塞曾就讀于倫敦的商人泰勒學校和彭布洛克郡學院、劍橋大學,1576年獲得劍橋大學的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他翻譯的中世紀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和當代法國詩人杜·貝萊作品就已經出版。對英國其他作家的影響方僅次于莎士比亞。他最著名的詩歌是仙后(159096年),這是一部未完成的史詩形式的宗教和政治寓言。頌歌(1595

8、年)是斯賓塞為慶祝第二次婚姻而作的,很多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好的詩歌。9. 無韻詩: 英語格律詩的一種。每行用五個長短格音步十個音節(jié)組成,每首行數不拘,不壓韻。 音步類型都采取抑揚格五音步。不押韻的詩稱無韻詩或白體詩。多用在戲劇和敘事詩中。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彌爾頓的Paradise Lost 都是用無韻詩寫成的。 押韻的詩叫rhymed verse。無韻詩不同于自由詩。無韻詩雖不押韻,但是有固定節(jié)奏,以揚抑格五音步最常見。自由詩節(jié)奏不固定,如同白話。10十四行詩:又譯“商籟體”,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譯。歐洲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

9、的創(chuàng)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稱“彼特拉克體”,后傳到歐洲各國。由兩節(jié)四行詩和兩節(jié)三行詩組成,每行11個音節(jié),韻式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另一種類型稱為“莎士比亞體”(Shakespearean)或“伊麗莎白體”,由三節(jié)四行詩和兩行對句組成,每行10個音節(jié),韻式為ABAB,CDCD,EFEF,GG。11. 清教主義:起源于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實踐與發(fā)展。其因信稱義、天職思想、山顛之城等核心理念,雖然構成宗教行為規(guī)范要素,卻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錮人們思想與行為的主流教會傳統(tǒng)的作用,促進了社會世俗化進程,在早期的美國,推動了個性解放,促成建立現代勞動

10、、職業(yè)和財富觀,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國家未來追求的目標。它們奠定了今日美國主流文化(wasp)價值觀念的基礎,鑄就了美國民族特性。12.寓言: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霸ⅰ庇小凹耐小钡囊馑?,最早見于莊子·寓言篇。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鷸蚌相爭、東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寓言名篇。故事情節(jié)的虛構性?!爸鹘恰备嗍侨烁窕说膭游?、植物或自然

11、界的其他東西或現象。 常用手法為: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13. 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興起于18世紀的羅馬,并迅速在歐美地區(qū)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于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14:蒲柏時代:15. 現實主義: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后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于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F實主義

12、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理論,它也是一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雖然現實主義的批評者和支持者經常將其視為一個統(tǒng)一的思想整體,但實際上,現實主義并不是一個單一或統(tǒng)一的理論。16. 傷感主義:18世紀后期歐洲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中的一種文藝思潮,也稱為“主情主義”。該派的得名,源與英國作家斯特恩的小說在法國和意大利的感傷的旅行。該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強調文學的主要任務是細致刻畫人物的心理動態(tài)和描寫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喚起讀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鳴,表達出對當時貴族階級的理性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反抗。傷感主義把個人主義和主觀幻想的因素帶進文藝,對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產生較大影響,所以

13、又被稱為“前浪漫主義”。其作品形式多用日記,自白,書簡,游記,回憶體,并采用第一人稱。代表作家有英國的斯特恩,理查遜,法國的盧梭(如懺悔錄遐想錄),伏爾泰,德國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17. 前浪漫主義:興起于法國,之所以稱它為前浪漫主義,是因為這個時期的特點和浪漫主義相似,浪漫主義主張對自然的深刻認識,1798年Wordsworth和Coleridge的<抒情歌謠集>發(fā)表預示浪漫主義的真正興起.無論是前浪漫主義也好,浪漫主義也好,他們都強調的是個人的作用,強調自然的真情流露,他們通常都喜歡追溯模仿中世紀(Elizabethan Age和Jone Milton)的寫作風格,他們更

14、加關注普通百姓,他們對生活更加積極.這幾點就是前浪漫主義和感傷主義最大的不同.這個時期代表人物是Black和Burns,他們的作品很強烈的反映了這些特點,比如前者的<經驗之歌>等作品,后者的<友誼地久天長>,<我的心在高原>等,風格和感覺完全不同與感傷主義,反映了積極的態(tài)度18:。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紀初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間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涌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

15、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19. 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fā),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于口頭創(chuàng)作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

16、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chuàng)作方法。20. 湖畔派詩人: 湖畔派詩人是指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運動中較早產生的一個流派。主要代表有華茲華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騷塞(1774-1843)。由于他們三人曾一同隱居于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qū),先后在格拉斯米爾和文德美爾兩個湖畔居住,以詩贊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詩人"之稱。21. 頌詩:22.挽歌: 挽歌(Elegy)是寫給死者的詩歌。挽歌是古人送葬時所唱的歌,由樂曲和歌詞兩部分組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挽歌已經產生了。漢魏以后,唱挽歌成為朝廷規(guī)定的喪葬禮俗之一。與此同時,挽歌開始沖破送死悼亡的樊籬,有了更廣的應用范圍,許

17、多士林名流耽愛挽歌。至六朝時代,唱挽歌成為一時之風尚,許多名士借此顯示其蔑視禮法、瀟灑不羈的風度。挽歌獨特的悲哀情調和凄麗的美學風格表達了士人以悲為美的美學觀念,也是他們獨具風神的生存哲學的詩意顯現。23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時代,后啟愛德華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yè)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tǒng)治時期。亦有學者認為,應將通過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視為一個新的文化時期的開端。24批判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特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chuàng)

18、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是在繼承以往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國的司湯達、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托爾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紅與黑、人間喜劇、艱難時世、復活等。25. 詼諧短詩26.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國的印象主義。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后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畫家們提出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不作自然的仆從”、“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為藝術而藝術”等觀念,是現代主義美術體系的理論基礎,所以,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P.塞尚這位在作品中追求繪畫語言的幾何結構和形體美感的畫家,被人們稱作“現代繪畫之父”。27.意識流: 意識流

19、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tài)的文學作品?!耙庾R流”一詞是心理學詞匯,是在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的。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28象征主義:象征主義,名詞源于希臘文Symbolon,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主客雙方各執(zhí)其一,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以示友愛”的信物。幾經演變,其義變成了“用一種形式作為一種概念的習饋代表”,即引申為任何觀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號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與通常人們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實質,含

20、義遠較比喻深廣。是19世紀末在法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29. 自然神論:自然神論(Deism)是17到18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出現的一個哲學觀點,主要是回應牛頓力學對傳統(tǒng)神學世界觀的沖擊。這個思想認為雖然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規(guī)則,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對這個世界的發(fā)展產生影響。30. 超驗主義: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觀點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世界將其自身縮小成為一滴露水"(愛默生語)。超驗主義者強調萬物本質上的統(tǒng)一,萬物皆受"超靈"制約,而人類

21、靈魂與"超靈"一致。這種對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驗主義者蔑視外部的權威與傳統(tǒng),依賴自己的直接經驗。"相信你自己"這句愛默生的名言,成為超驗主義者座右銘。這種超驗主義觀點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打破加爾文教的"人性惡"、"命定論"等教條的束縛,為熱情奔放,抒發(fā)個性的浪漫主義文學奠定了思想基礎。31. 自由體詩:現代中國新詩的一種主要形式。作為“五四”文學革命的一項成果與當時內容的革命性變化密切聯系在一起詩歌的形式也從中國舊體詩的僵硬格律中獲得解放。運用現代白話寫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韻律和音節(jié)等詩體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縛段行和字

22、數都不固定這就是新文學運動中最初出現的自由詩的雛型。因此雖稱自由詩為一種形式但它又并無特定的詩形而是這一類自由體詩的統(tǒng)稱。32. 自然主義:自然主義通常是指繼承唯物主義和實用主義衣缽、不探究自然界中超自然因素的哲學立場,其理論基礎認為所有現象皆可用自然理由的概念解釋1。自然主義不一定認為超自然現象和假設不存在或就是荒謬,但是所有的現象和假設必須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來研究,因此任何超自然事物或是不存在,或是不可知,或是與自然現象和假設沒有本質區(qū)別。任何限制于自然、物理、唯物方法和解釋范圍內的探索和調查手段,或者積累知識的過程,都可歸入自然主義。自然主義,在各個領域有不同的意思。在此對自然主義的界定大

23、多來自文學上的自然主義的寫作風格,這種寫作風格大致產生于十九世紀后期,大體上說,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描述,期間運用最新的科學方法,以達到真實的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33. 意象派:意象派(Imagists)是1909年至1917年間一些英美詩人發(fā)起并付諸實踐的文學運動,它是當時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一個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詩人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煉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并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它反對發(fā)表議論及感嘆。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34.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

24、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20年代初,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斯泰因對海明威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焙C魍堰@句話作為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的題詞,“迷惘的一代”從此成為這批雖無綱領和組織但有相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的作家的稱謂。所謂“迷惘”,是指他們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緒?!懊糟囊淮北M管是一個短暫的潮流,但它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確定了的。35. 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稱疲憊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出現于美國的一群松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這一名稱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魯亞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

25、在英語中,形容詞“beat”一詞有“疲憊”或“潦倒”之意,而克魯亞克賦予其新的含義“歡騰”或“幸?!?,和音樂中“節(jié)拍”的概念聯結在一起。36. 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昂谏哪弊鳛橐环N美學形式,屬于喜劇范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tài)的喜劇?!昂谏哪钡漠a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蕩不安相聯系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chuàng)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tǒng)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huán)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

26、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一、美國1.獨立戰(zhàn)爭: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一場民族獨立戰(zhàn)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戰(zhàn)爭。由于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始于1775年4月的萊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經過北美人民的艱苦抗爭,終于在1783年迫使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獨立戰(zhàn)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民主體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2.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

27、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于費城批準,當日茲后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國華盛頓特區(qū)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3.巴黎條約: 巴黎條約(TreatyofParis) 1783年在巴黎訂立的有關結束七年戰(zhàn)爭并確定其結果的條約。 1763在胡貝圖斯堡還訂立有胡貝圖斯堡條約,亦

28、稱巴黎和約。1763年2月10日英國為一方,法國、西班牙為另一方(后葡萄牙加入)在巴黎簽訂巴黎條約。4.制憲會議:5.1812年戰(zhàn)爭6.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qū)遷移和進行開發(fā)的群眾性運動,始于18世紀末,終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運動大大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但是,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幸存者被強行趕到更為荒涼的“保留地”,他們的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眼淚之路”。 7.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發(fā)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

29、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于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zhàn)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zhàn)事若發(fā)生于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 8.美墨戰(zhàn)爭: 美墨戰(zhàn)爭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于1846年至1848年爆發(fā)的一場戰(zhàn)爭。美國通過這場規(guī)模不算很大的戰(zhàn)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9.南北戰(zhàn)爭: 南北戰(zhàn)爭,又稱美國內戰(zhàn)(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一場大規(guī)模的內戰(zhàn),參戰(zhàn)雙方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為美國南部十一

30、州以亞伯拉罕·林肯于1861年就任總統(tǒng)為由而陸續(xù)退出聯邦,另成立以杰斐遜·戴維斯為“總統(tǒng)”的政府,并驅逐駐扎南方的聯邦軍,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亂”州。此戰(zhàn)不但改變當時美國的政經情勢,導致奴隸制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后美國的民間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10鍍金時代: 鍍金時代是馬克·吐溫發(fā)表于1873年的的一部長篇小說,通過對一位企業(yè)家兼政客的描寫,揭露了西部投機家、東部企業(yè)家和政府官吏三位一體掠奪國家和人民財富的黑幕。后來這一形象化的概念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稱。 11.反杜拉斯法:12.經濟大蕭條:13.羅斯福新政14.大西洋憲章: 大西洋憲章又稱羅斯福丘吉爾

31、聯合宣言,于1941年由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簽署的聯合宣言。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范圍擴大,美、英迫切需要進一步協調反法西斯的戰(zhàn)略。兩國首腦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紐芬蘭阿金夏海灣的奧古斯塔號軍艦上舉行大西洋會議。在13日簽署了大西洋憲章,14日正式公布。 15.德黑蘭會議:16.雅爾塔會議: 雅爾塔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會議,又稱克里米亞會議(Crimea Conference)。會議時間為1945年2月411日。雅爾塔會議對于緩和盟國之間的矛盾、加強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協調對德日的作戰(zhàn)行動、加速反法

32、西斯戰(zhàn)爭勝利進程以及戰(zhàn)后懲處戰(zhàn)爭罪犯、消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勢力影響等起了重要作用,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17波茨坦會議: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結束,但在遠東對日作戰(zhàn)還在激烈進行。為了商討對德國的處置問題和解決戰(zhàn)后歐洲問題的安排,以及爭取蘇聯盡早對日作戰(zhàn)。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蘇3國首腦杜魯門、丘吉爾(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戰(zhàn)時第3次會晤,史稱“波茨坦會議”或“柏林會議”。 17.冷戰(zhàn)18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被普遍地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上的一個新的急劇轉變,其

33、對全世界的影響相當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歐洲殖民主義支配的門羅主義。蘇聯認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方面對蘇聯控制地區(qū)與蘇俄擴張的一個公開威脅。 “杜魯門主義”是對別國內政的干涉,被學者認為是美蘇之間“冷戰(zhàn)”正式開始的重要標志。19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zhàn)后美國對被戰(zhàn)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fā)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xù)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

34、)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20北約:大西洋公約組織(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fā)達國家為實現防衛(wèi)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guī)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資本主義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zhàn)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的發(fā)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標志。21華沙公約:1955年5月

35、14日,蘇聯、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國針對美、英、法決定吸收聯邦德國加入北約一事,在華沙簽訂了友好互助合作條約,同年6月條約生效時正式成立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偛吭O在莫斯科。 22民權運動:美國民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United States)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黑人反對種族隔離與歧視,爭取民主權利的群眾運動。 23.越南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1961年1973年)簡稱越戰(zhàn),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zhàn)爭,為越南共和國(南越)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zhàn)

36、爭。越戰(zhàn)是二戰(zhàn)以后美國參戰(zhàn)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zhàn)爭。24.水門事件: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本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在1972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將于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tǒng)。有

37、相關影視作品與此相關。 25.共和黨:和黨(Republican Party),又常被簡稱為GOP(Grand Old Party,大老黨),是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另一個是民主黨。1856年創(chuàng)黨以來,共和黨在39屆總統(tǒng)選戰(zhàn)中贏得了23屆,包括了最近10屆中的6屆;自從那時開始29位美國總統(tǒng)有18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chuàng)立于1854年,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度擴張的政治勢力。在現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和經濟古典自由主義的政黨。前任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是共和黨籍。26.民主黨:美國民主黨 (Democratic Party) 是美國兩大政黨之一,其前身

38、是托馬斯·杰斐遜在1792年建立的民主共和黨。19世紀初,該黨發(fā)生分裂,其中一派自稱國民共和黨,后改稱輝格黨;而以安德魯·杰克遜為首的另一派在1828年建立民主黨,并于1840年正式定名,成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民主黨沒有固定黨員,黨籍自由。黨員總數按本黨總統(tǒng)候選人投票的結果計算。美國民主黨以驢為徽,因此該黨與以大象為標志的美國共和黨的競爭被稱為“驢象之爭”。民主黨的顏色是藍色,黨符號是驢,現任主席是蒂姆·凱恩。27.三權分立: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稱三權分治,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其核心是

39、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三權分立具體到做法上,即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由三者互相制衡。是當前世界上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廣泛采用的一種民主政治思想。 二、英國1.盎格魯-撒克遜: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的本意就是盎格魯(Angles) 和撒克遜(Saxons)兩個民族結合的民族,是一個集合用語,通常用來形容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于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區(qū),在語言、種族上相近的民族。2.諾曼征服:諾曼征服加速英國封建化的進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tǒng)治,沒收反抗的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土地,分封給隨他而來的法國封建主。受封

40、者要按照土地面積的大小,提供一定數目的騎兵,并親自率領他們?yōu)閲踝鲬?zhàn)。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給下級,也要求他們提供騎兵。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國貴族進行統(tǒng)治。在統(tǒng)治機構、法律上仍沿用英王舊制。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禮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國封建主都須以對國王效忠為首要義務的原則,同年還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土地調查。3.大憲章:大憲章(拉丁文Magna Carta, 英文Great Charter),1215年6月15日(一說1913)英王約翰被迫簽署的憲法性的文件。其宗旨為保障封建貴族的政治獨立與經濟權益,不利于加強王權。又稱自由大憲章或1215大憲章。這張書寫在羊皮

41、紙卷上的文件在歷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權力,日后成為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石。4.英法百年戰(zhàn)爭:百年戰(zhàn)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后來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zhàn)爭,是世界最長的戰(zhàn)爭,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了長達116年。 5.瓦特-泰勒起義:6.玫瑰戰(zhàn)爭:7.宗教改革: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加爾文及慈運理等人,以及發(fā)展出來的新教教派。一般認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

42、,結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倫和約。 8.圈地運動: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占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 9.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

43、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精神。10.英國內戰(zhàn):英國內戰(zhàn)是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即歐洲第一次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十七世紀中葉以前,英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與舊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發(fā)生尖銳矛盾。四十年代初英國革命形勢逐漸形成建立君主專制制度的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一世推行的反人民的反動政策又激化了這一形勢。為給宮廷和耗費巨大的戰(zhàn)爭籌措款項,國王被迫于1640年召開中斷11年之久的國會,要求撥款。反對派代表占多數的新國會一年之間就廢除了推行專制制度的全部主要工具,廢黜國王。封建貴族對于剝奪他們權力和特權的政治變革表示不滿,并于1

44、642年8月22日向國會宣戰(zhàn)。 11.光榮革命: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tǒng)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說明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于這次光榮革命。 12.輝格黨:輝格黨,歷史黨派名稱,有英國輝格黨和美國輝格黨。英國輝格黨產生于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yōu)橛杂牲h。美國輝格黨始創(chuàng)于19世紀30年代,后于19世紀50年代瓦解,存續(xù)約26年。 13.托利黨:英國政黨。產生于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yōu)橛J攸h?!巴欣币辉~起源于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歹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

45、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 年的“光榮革命”。1714年漢諾威王朝建立后的半個世 紀中,托利黨在政治上一直處于在野地位。18世紀中葉, 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國教徒為核心的政治派別,代表著英國貴族,地主和英國國教上層教徒的利益。1760年,逐漸成為執(zhí)政黨。在法國革命時期,一 批溫和的輝格黨人轉而支持在w.皮特(?。╊I導下的新 托利黨。工業(yè)革命后,托利黨逐漸向資產階級保守主義 轉變,以適應政治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該黨在教會和國家 關系、保護關稅政策和反對天主教問題上仍然保持舊偏 見。到19世紀中葉r.皮爾內閣時期,托利黨發(fā)展成為保 守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是于1833

46、年改稱保守黨。14.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yè)革命,發(fā)源于英格蘭中部地區(qū),是指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yè)向機器大工業(yè)過渡的階段。工業(yè)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guī)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于機器的發(fā)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后,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后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 15.議會改革:光榮

47、革命后,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托利黨)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一些“衰敗選區(qū)”仍有議員名額。工業(yè)革命展開后,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根本動力:工業(yè)革命。)。工業(yè)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 16改革法案:1832年改革法案(英文:Reform Act 1832)是英國在1832年通過的關于擴大下議院選民基礎的法案。該議案改變了下議院由保守派獨占的狀態(tài),加入了中產階級的勢力,是英國議會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17.憲章運動:憲章運動是19世紀3040年代英國發(fā)生的爭取實現人民憲章的工人運動,是世界三大工人運動之一。目的

48、: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維多利亞時代18.威斯敏斯特條例:英國法令,因在威斯敏斯特制定而得名。同名者有四,即1275年頒布的威斯敏斯特第1條例、1285年頒布的威斯敏斯特第 2條例、1290年頒布的威斯敏斯特第3條例和1931年頒布的威斯敏斯特條例。19.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托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huán)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占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帝國之后,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49、經歷20世紀的非殖民化以后其海外領地逐漸獨立,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獨立后與英國組成了一個和平組織英聯邦。 20.英聯邦: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英國對聯邦其他成員國在政治、軍事、財政經濟和文化上施加影響的組織。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國家或附屬國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便逐漸用英聯邦代替英帝國的稱號。英聯邦沒有設立任何權力機構。主要組織機構有: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亞太地區(qū)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聯邦財政部長會議及其他部長級專業(yè)會議。1965年起設立英聯邦秘書處,其職責是促進英聯邦的合作,籌劃英聯邦各級會議。秘書處設在倫

50、敦。 21.工黨:工黨(英語:Labour Party)是英國的主要政黨,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代表工人利益,立場屬中間偏左。于1924年首次執(zhí)政,自此取代自由黨,與保守黨成為英國國會兩大政黨。22.保守黨: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zhí)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保守黨在20世紀的英國占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丘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并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chuàng)下4次連續(xù)執(zhí)政(1979年1997年)的業(yè)績,不過保守黨自從于1997年大選敗于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后,它一直處于反對黨的狀態(tài),直成2010年同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重新上臺執(zhí)政?,F任黨魁

51、是戴維·卡梅隆。 23.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或稱“虛君共和”,是相對于君主獨裁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24.議會民主制: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也稱議會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其政府首腦需要獲得議會的支持才能工作,而這種支持一般通過信任投票的方式得到體現。因此,在采用這種政治體制的國家中,立法體系與行政體系并不完全分立。議會民主制的政府一般擁有多個黨派,而且政府首腦與國家元首分開。25.樞密院:樞密院(全稱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Her Majesty's Most 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