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詞人生 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_第1頁
蘇軾的詩詞人生 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_第2頁
蘇軾的詩詞人生 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_第3頁
蘇軾的詩詞人生 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_第4頁
蘇軾的詩詞人生 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調(diào)赴湖州及貶黃州 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四月,42歲的蘇軾,調(diào)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其中一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發(fā)生了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總共經(jīng)過了132天的生死煎熬。從輕發(fā)落,被貶往黃州(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但不得簽辦公事。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到黃州貶所,至元豐七年(1084)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這里介紹了他在湖州、獄中以及在黃州四年所寫下的詩詞五十九首,另有短文一篇臨皋閑題、游記一篇記承天寺夜游。(一)調(diào)赴湖州 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四月,42

2、歲的蘇軾,調(diào)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有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不忠皇帝,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了。章惇(dn)、沈括等人便以蘇軾的詩作為證據(jù),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shù)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 關于“新進”,他曾在上神宗皇帝書里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3、結果是“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后來正是曾擁護過王安石的“巧進之士”呂惠卿把王安石出賣了,使其罷相。 關于“生事”,這里還有一點背景,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的舊黨和變法的新黨斗爭激烈,兩黨領袖分別是兩位丞相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后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 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1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或南歌子×寓意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藍橋何處覓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咀⑨尅?.風回便報晴:一作“風回忽報

4、晴”。2.斜照:夕陽,斜陽。2.著:同“著”。附著,緊挨,附上。3.細草:尚未長成的草。4.卯:卯時,相當于早晨五點至七點。卯酒,早晨所飲的酒。5.仙材:據(jù)劉尚榮校證傅干注坡詞此詞注三云:“西王母曰:劉徹好道,然形慢神穢,雖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詩曰:漢武非仙材?!?劉按,事詳漢武內(nèi)傳,見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卷二十一游仙詩并李善注。)6.“藍橋”句:唐×裴铏傳奇集×裴航記載,唐穆宗長慶年間,有裴航秀才,下第回家,與樊夫人同州,航獻詩求見,樊夫人贈詩云:“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清?!焙髞砼岷浇?jīng)藍橋,向老嫗求茶,老嫗遂喚女名

5、云英者獻茶,裴航見其嬌媚異常,便向之求婚。老嫗提出要他搗藥百日,裴航如言,終與云英成婚,后雙雙成仙。此處意謂自己沒有像裴航那樣的好運?!咀g文】陰雨天色昏暗仍疑是夜,待到風吹云散就是晴天。 淡云斜照山頭逐漸明亮。一路上細草軟沙馬蹄輕。 早晨酒醒還是有些困意,路途勞頓仙村夢游不成。 藍橋何處可以找到云英?只有流水多情伴我前行?!举p析】 這首詞寫于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任湖州(今屬浙江)知州期間。詞中描寫了酒后趕路的片斷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此詞通過作者于江南水鄉(xiāng)行路途中的所見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復雜感受,抒發(fā)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寫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來陰雨連綿

6、,時辰到了,不見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陣春風把陰云吹散,迎來的已是晴朗天氣?!暗菩闭罩矫鳌?,把清晨陽光透過淡云斜照遠處山色的景象表達得貼切而有神韻?!凹毑蒈浬诚否R蹄輕”這一句寫得清新輕快,表達出作者春朝雨后乘馬行于溪邊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麗優(yōu)美的山水人物圖。 下片借傳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遠?!懊菩堰€困”一句,寫作者早晨飲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勞頓,而是夜間尋仙夢境使然?!八{橋何處覓云英”這一問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裴铏所作傳奇中,有一篇題作裴航的小說,故事離奇曲折,略謂:裴航下第歸,與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詩,有云:“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

7、玉清?!奔爸了{橋驛,下道求漿,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經(jīng)歷訪求玉杵臼、搗藥服食諸曲折,終得結褵而升仙。蘇軾此詞中所謂“仙村”,即指藍橋而言;所謂“夢不成”者,謂神仙飄渺不可求,故有“何處覓云英”之感嘆。最后,作者覺得路邊的溪水也還是有情的,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這首詞的結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與李煜筆下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這一無情的客體中賦予主體的種種情思,讀來意味深長,余韻不盡。欲成仙而不得,從夢境回到現(xiàn)實,空對流水惆悵不已,這正是詞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緒之寫照。從詞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靜而達”的因子,而無“超然玄悟”

8、的神秘色彩。雖有夢境與幻覺,但終歸現(xiàn)實。【背景】 這首詞寫于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任湖州(今屬浙江)知州期間。詞中描寫了酒后趕路的片斷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此詞通過作者于江南水鄉(xiāng)行路途中的所見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復雜感受,抒發(fā)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二)貶黃州 神宗趙頊元豐二年己未(1079),公年四十四。八月十八日赴臺獄。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沈括也落井下石。 但是,御史臺的人也在瘋狂行動,他們準備把新法反對派一網(wǎng)打盡。李定奏上一本,要求太皇太后國喪時不赦免涉案人員,舒亶更狠,他奏請將司馬光、范鎮(zhèn)、張方平、李常和蘇軾另外五個朋友一律處死。 宰相吳充對神宗說:“陛下以堯、舜為法

9、,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彌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 曹太皇太后(仁宗皇后)病勢沉重,神宗趙頊要大赦天下為太皇太后求壽,太皇太后說:“昔仁宗策賢良,歸喜曰: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今殺之可乎?”又說:“不須赦天下兇惡,但放了蘇軾就夠了?!?連蘇軾的政治對手、此時已然退隱金陵的王安石都上書皇帝,說:“豈有圣世而殺才士者乎?” 對于這些,蘇軾毫不知情。他在牢獄里不知捱過了多少個夜晚,也只能透過墻壁上薄薄的光線,來感受白晝的降臨。有一天,暮鼓已經(jīng)敲過,隱隱中,一個陌生人來到他的牢房,一句話也不說,只在地上扔了一只小箱子,然后就在他身邊躺下,枕在小箱子上,睡著了。 第二天

10、醒來時,他終于開口了,對蘇軾說:“恭喜,恭喜!”蘇軾把身子翻過來,面對他,疑惑地問:“什么意思?”那人只微笑了一下,說聲:“安心熟寢就好!”然后就爬起身,背起小箱子,走了。 很久以后,蘇軾才明白,那是皇帝派來觀察蘇軾動靜的,看他是否懷有怨懟不臣之心。當他知道蘇軾在獄中吃得飽,睡得香,酣聲如雷,就知道蘇軾的心里沒有鬼。他本來就舍不得殺蘇軾,于是對大臣們說:“朕早就知道蘇軾于心無愧!” 最后,還是靠了當時已隱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神宗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從輕發(fā)落,被貶往黃州(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但不得簽辦公事,總共經(jīng)過了132天的生死

11、煎熬。 受到牽連的人中,三個人的處罰較重。駙馬王詵因泄露機密給蘇軾,而且時常與他交往,調(diào)查時不及時交出蘇軾的詩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鞏(字定國,一般認為生于1048約1117),因“坐與蘇軾交通,漏泄禁中語,密與宴游,受謗訕文字不繳,又受王詵金,謫監(jiān)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稅”。第三個是子由,他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愿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他并沒有收到什么嚴重的毀謗詩,但由于家庭連帶關系,仍遭受降職處分,調(diào)到江西高安,任筠州酒監(jiān)。 其他人,太子少師致仕張方平、知制誥李清臣與其他大官都是罰銅三十斤,端明殿學士司馬光、著作佐郎黃庭堅和戶部侍郎致仕范鎮(zhèn)、知開封府錢藻、知審官東院陳襄、京東轉

12、運使劉窸、淮南西路提點刑獄李常、知福州孫覺、知亳州曾鞏、知河中府王汾、知宗正丞劉摯、衛(wèi)尉寺丞戚秉道、正字吳琯、知考城縣盛僑、知滕縣王安上、樂清縣令周邠、監(jiān)仁和縣鹽稅杜子方、監(jiān)澶州酒稅顏復、選人陳皀、錢世雄各罰銅二十斤。 在宋代,罰銅是對官員獲罪的一項處罰。當年蘇軾在鳳翔通判任上,就曾因為沒有參加知州舉辦的官場晚宴,而被罰銅八斤。八斤銅合1600文,當時每個月的生活費最多就是4500文。 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到黃州貶所,寓定惠院(只住了四個月)。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黃,遷居徐君猷借給他的臨皋亭(即今兒咀,它不僅臨水,而且還在古云夢澤邊。蘇軾在此住了三年)。1080他向當?shù)毓俑?/p>

13、請了五十畝的荒地,開展耕種,那荒地都是土地非常貧瘠的,這塊地在黃州城東門外邊的一塊土坡上,所以蘇軾把它叫“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此時納王朝云。東坡在臨皋亭北面,中間有一條“黃泥板”卵石路。神宗趙頊元豐四年(1081)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訪陳慥(陳公弼的兒子),潘丙、古耕道、郭遘(gòu)送至女王城東禪院。神宗趙頊元豐五年(1082),公年四十七。正月二十日與潘、郭出郭尋春,和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詩。神宗趙頊元豐六年又有和作。女王城在黃州城東十五里。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縣之封,蓋“楚王城”之訛耳。 蘇軾被貶黃州,其正式官銜是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神宗

14、趙頊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他到離黃州東南三十里的沙湖、蘄水等地,途中遇雨,同行人狼狽不堪,他卻從容不迫,寫下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同年七月、十月,兩次游赤壁(實際上是赤鼻磯),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舉酒屬客,聽著洞簫如泣如訴,把對人性的透徹認知藏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歌聲后。 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職位相當于今之縣武裝部副部長,無“簽單權”,精神寂寞,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蘇軾撰詩并書寒食帖,發(fā)人生之嘆,寫蒼涼之情,表惆悵孤獨之懷,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異彩,勢奔放,無荒率筆,

15、被稱“天下第三行書”,墨跡素箋本,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獄中寄子由二首 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2其一圣主如天萬物春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注釋】1.夜雨:蘇軾兄弟有感于韋應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相約異日功成身退、對床而眠,共享閑居之樂。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yè):“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夜雨對床:鄭谷思圖昉上人:“每思聞凈話,夜雨對繩床?!敝赣H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3.“百年”兩句:時年蘇軾四十

16、四歲,家屬由自己的弟子,也是蘇轍的女婿王適(字子立)安置在南都(今河南商丘南),由蘇轍照料,而蘇轍當時也是身負債務,因此蘇軾說是拖累了蘇轍。4.是處:到處。5.世世:一作“今世”?!咀g文】 圣明的皇帝恩澤如天,世間萬物都能感受到他的恩澤。我如今自取滅亡全是因為自身的愚鈍。 我還沒到老年就要死了,沒有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以后還要拖累你。 我死后不論哪里的青山都可以安葬,以后每逢夜雨,想起我們曾經(jīng)的約定,你也只能獨自傷心。 我希望生生世世都是兄弟,來生也不改變這種情誼。【賞析】 當初從政時,曾寄詩給蘇轍相約“寒燈相對寄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鄭州別后馬上寄子由)前一

17、年在徐州時也說“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上,扶病入西州?!比缃窆ξ闯?,名未遂,結果卻得“先償債”,留給子由的是“十口無家更累人”,讓弟弟獨自傷心;今生已矣,只有希望來世時,再成為兄弟,好了結兄弟情緣。3其二柏臺霜氣夜凄凄柏臺霜氣夜凄凄,風動瑯珰月向低。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歲神游定何處,桐鄉(xiāng)知葬浙江西?!咀⑨尅?.柏臺:漢代御史臺多種柏樹,所以又稱柏臺,即烏臺。2.瑯珰:鎖,即鐵制的鎖鏈。原指屋檐下系的鈴鐸。3.牛衣: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御寒的織物?!咀g文】 夜晚的御史抬霜氣冷冷襲人,月下只有風吹動鐵鏈發(fā)出聲響。 我思念家鄉(xiāng),每每夢中相

18、見總是心跳不安如同受驚的小鹿,一想到即將接受極刑就膽戰(zhàn)心驚。 看看自己的兒子儀表出眾很是歡喜,但想到家境貧寒,更覺愧對妻子。 我死之后不知魂歸何處,希望還是把我葬在浙西吧,權當這里就是故鄉(xiāng)?!举p析】 身系御史獄,鐵鏈縛身,幾經(jīng)恐懼,命如待宰的雞。傷愧沒能留甚么給老妻和孩子,獄中又聽說:湖州、杭州地方的百姓,為他齋戒作道場以求解厄,月余之久,因此唯有死后,就把他葬在那里,以為回謝。 “烏臺詩案”是一場有名的文字獄。作為蘇軾主要罪證的錢塘集,今天已經(jīng)失傳,但是從宋人當時所紀錄的詩文,多數(shù)仍可以找到。像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詩: 其一:“吳王池館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記名。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升

19、平?!?其二:“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檜樹,即檜、檜柏、圓柏。入蘇軾詩的檜,一定是古老的檜,而古檜枝干常呈“臥龍狀”,蟠曲伸張,一幅昂揚之態(tài)。蘇軾觀察確實細致,檜是深根性植物,主根一直向下深入。以檜樹入詩,本想表達蘇軾如檜樹一樣堅韌不屈。不想因檜與龍扯上關系,被“新進”政敵掏空心思,窮追猛打,引出“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要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于此!”一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一百多首詩的大案震驚朝野。 原本李定、舒亶就極力大作文章,說他“怨誹君父”;此詩一出,副宰相王珪(字禹玉)更舉后面三、四兩句說:“今陛下飛龍在天,軾欲求之地下之蟄龍,不臣孰甚

20、焉!”結果,連神宗都覺得未免太牽強了,說:“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爾,何預朕事?”(白日雌黃)再加之門下侍郎章子厚也從旁大力辯解,說:“龍者非獨人君,人臣亦皆可以言龍也?!边@樣,蘇東坡才未受其害。獄中,官吏問他這兩句詩有無諷刺之意,蘇軾回答說:他是根據(jù)王安石的詩句:“天下蒼生待曉霧,不知龍向此中蟠”來的??墒?,“三旨宰相”王珪等人硬是捕風捉影,要置蘇軾于死地,當時朝臣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有人上書營救,勸諫神宗,如章惇(章子厚),雖然政治立場是支持新法,但勸神宗,當初仁宗得到蘇軾,以為是得到一代之寶,如今把他下獄,只怕后人說皇帝“聽諛言而惡訐直”。宰相吳充則舉:曹操尚能容忍彌衡為例,皇帝

21、以堯舜為榜樣,豈不能容下一個蘇軾嗎?王安石弟弟王安禮說: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舉人,不以言罪人,若對蘇軾判刑,恐后人批評不能容才。甚至養(yǎng)病的仁宗皇后曹太后亦出面:過去仁宗曾高興地說:為子孫得兩宰相?,F(xiàn)在蘇軾是否被仇人中傷?這種“落井下石”的作為不要說為許多人所發(fā)指,就連章子厚蘇東坡以前的老朋友,如今的“政敵”(變法派的骨干)也實在看不下去。說:“人之害物,無所忌憚,有如是也!” 至于弟弟蘇轍,更寫了為兄軾下獄上書,說道:“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雖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懇,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今者竊聞其得罪,逮捕赴獄,舉家驚號,憂在不測。不勝手足之

22、情,故為冒死一言。軾居官在家,無大過惡,為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時,每遇物托興,作為歌詩,語或輕發(fā)。昔漢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緹縈請沒為官婢,以贖其父,漢文因之遂罷肉刑。今臣螻蟻之誠,雖萬萬不及緹縈,而陛下聰明仁圣過于漢文遠甚,臣欲納在身官,以贖兄軾?!薄皷|坡何罪?獨以名太高?!彼樵敢越换毓俾殻瑏頁Q哥哥一命,實在哀凄動人,可是沒有用,朝廷依然不理。 蘇轍另有一組詩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其中詠榆寫道:“秋風一何厲,吹盡山中綠??蓱z凌云條,化為樵夫束。凜然造物意,豈復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問直與曲。青松未必貴,枯榆還自足。紛紛落葉下,蕭條愧華屋?!绷鑵柕那镲L中,萬物凋零

23、,凌云枝條也成了樵夫的薪材,貴賤榮辱,完全因所處的地勢而然;青松(高官)未必可貴,還不如一樹枯榆,能夠自保其身。又如殘臘五首之一:“霜雪何與我,憂思自傷神。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誤身。”這都是因為哥哥蘇軾而發(fā)的。 最后,還是靠了當時已隱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神宗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起了決定的作用?!耙怨?王安石)一言而決?!睆妮p發(fā)落,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被貶往黃州(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但不得簽辦公事,總共經(jīng)過了132天的生死煎熬。【背景】 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總共經(jīng)過了132天的生死煎熬。 蘇軾在途中和獄中,幾度欲自殺,可是怕牽

24、連他人,料想弟弟蘇轍亦必不肯獨生,只有放棄念頭。 蘇軾自料必死,在獄中,把日常服用的一些丹藥藏下,以備定罪后,好超量服用自盡。蘇軾曾與兒子蘇邁相約,平時送食只送菜肉,若有不測,則送魚。一次,蘇邁有事,托親友送食,忘記交待,恰好親友送了一條魚,蘇軾大驚。他給自己最牽掛的弟弟寫了這兩首詩,偷偷交給一個名叫梁成的好心獄卒,讓他轉交給蘇轍。梁成說:“學士必不致如此?!碧K東坡說:“假使我萬一獲免,則無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詩不能送到,則死不瞑目矣?!绷撼芍缓媒恿讼聛怼LK軾出獄后,獄卒梁成從自己的枕頭里把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絕命詩翻找出來,交還給蘇東坡時,他說:“還學士此詩?!碧K東坡把那兩首詩稿輕輕放在案子上

25、,目光卻回避著上面的文字,不忍再看。 蘇軾曾有詩說:“我年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毙值芮檎x,到老不衰。出獄二首4其一平生文字為吾累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咀⑨尅?.少年雞:指的是唐代長安城里的斗雞高手賈昌,賈昌年老時告訴人他在少年時曾因斗雞而獲得唐天子的寵愛,而任宮廷的弄臣和伶人。5其二卻對酒杯疑是夢卻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咀g文】 面對酒杯,他覺得剛剛過去的事如一場大夢,拿起這支筆,寫詩依然感覺到運行如神。 大難過后何必想那么多,人生和官場上的事情難道都一定是有原因的嗎?【賞析】 第一首詩實際上是暗罵朝廷

26、里的諂媚小人,“少年雞”可引申而指朝廷當政的小人是宮廷中的弄臣和優(yōu)伶,這又是誹謗!要是由御史臺的人檢查起來,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假如被嗅覺很靈的御史們聞出味兒來,又可以上綱上線了?!颈尘啊?蘇東坡踏著殘雪走出監(jiān)獄,是在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除夕之前。他的衣袍早已破舊不堪,在雪地的映襯下更顯寒愴。他覺得自己就像一滴污漬,要被陽光曬化了。盡管那只是冬日里的殘陽,但他仍然感到溫暖和嬌媚。到那一天,他已在這里被折磨了整整132天。出獄當天,他又寫了兩首詩,寫罷,蘇東坡擲筆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藥!” 根據(jù)蘇軾后來在詩中的記述,御史臺的監(jiān)獄,實際上就是一口百尺深井,面積不大,一伸手,就可觸到它

27、粗糙的墻壁,他只能蜷起身,坐在它的底部,視線只能向上,遙望那方高高在上的天窗。這是一種非人的身體虐待,更是一種精神的折磨。6南鄉(xiāng)子×集句悵望送春懷(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杜甫)?;M楚城愁遠別(許渾),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劉禹錫)。吟斷望鄉(xiāng)臺(李商隱),萬里歸心獨上來(許渾)。景物登臨閑始見(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咀⑨尅?.悵望送春懷:截取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其余強為有。即此醉殘花,便同嘗臘酒。悵望送春杯,殷勤掃花帚。誰為駐東流,年年長在手?”渲染對酒傷春的情話。2.漸老逢春能幾回:此句取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莫思身外無窮

28、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睘槎鸥α髀涑啥紩r所作之絕句。3.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改動了許渾竹林寺別友人:“騷人吟罷起鄉(xiāng)愁,暗覺年華似水流?;M謝城傷共別,蟬鳴蕭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風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處,江南江北路悠悠?!?.何況清絲急管催:此句選自劉禹錫的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五首之三:“今朝無意訴離杯,何況清弦急管催。本欲醉中輕遠別,不知翻引酒悲來?!?.吟斷望鄉(xiāng)臺:取自李商隱晉昌晚歸馬上贈:“西北朝天路,登臨思上才。城閑煙草遍,村暗雨云回。人豈無端別,猿應有意哀。征南予更遠,吟斷望鄉(xiāng)臺。”6.萬里歸心獨上來:來自許渾冬日登越王臺懷舊:“月沈高岫宿云開,萬里歸心獨上來。河畔雪飛揚子

29、宅,海邊花盛越王臺。瀧分桂嶺魚難過,瘴近衡峰雁卻回。鄉(xiāng)信漸稀人漸老,只應頻看一枝梅?!?.景物登臨閑始見,徘徊: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譬溪館,因題長句四韻尾聯(lián):“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夜涼溪館留僧話,風定蘇潭看月生。景物登臨閑始見,愿為閑客此閑行?!?.一寸相思一寸灰:結尾之筆取自李商隱的無題二首之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薄咀g文】 惆悵地望著手中這杯送春酒,逐漸變老又能有幾回再逢春。 楚城繁花似錦心卻傷愁離別,非常感傷,更何況酒宴上清絲

30、急管奏出的別離之音。 在望鄉(xiāng)臺斷斷續(xù)續(xù)的吟誦著,縱使與故土遠隔萬里,卻仍然歸心似箭。此時歸心萬里,同筵的諸君, 閑人從容登臨見春日之景物,輾轉徘徊,我的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举p析】 “悵望送春懷”,起筆取杜牧惜春詩句,點對酒傷春意境。悵望著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濃的傷春之情。次句直抒傷春所以傷老?!皾u老逢春能幾回”取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四之句。杜甫此詩是飄泊成都時作。漸老,語意含悲。逢春,則一喜。能幾回?又一悲。非但一悲,且將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為悲。一句之中一波三折,筆致淡宕而蒼老。前人謂杜詩筆老,說得極是。東坡拿來此句,妙,正好寫照了自己“烏臺詩案”后貶謫黃州的相似心情。東坡黃州詩安國寺

31、尋春:“看花嘆老憶年少,對酒思家愁老翁”,可盡此句意蘊。此時正是看花嘆老,對酒思家,所以下句便道“花滿楚城愁遠別?!贝司淙∽栽S渾竹林寺別友人詩。時當春天,故曰花滿。 謫居黃州,正是楚城。遠離故國,豈不深愁!花滿楚城,觸目傷心,真是春紅萬點愁如海呵!取此句實切己之至。楚城一語,已貫入詞人受迫害遭貶謫的政治背景這一深層意蘊,并隱然翻出之,詞句便不等同于傷春傷別之原作,這極能體現(xiàn)集句古為今用之妙。 “傷懷”,短韻二字,分量極重,囊括盡臨老逢春遠別之種種痛苦。上片有此二字自鑄語,遂進一步將所集唐人詩句融為己有?!昂螞r清絲急管催”,此句取自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詩。傷心人別有懷抱,更何況酒筵上清絲急

32、管之音樂,只能加重難以為懷之悲哀。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闭Z意相似,若知人論世,則東坡此句實沉痛過之。過片著力寫思鄉(xiāng)之情。“吟斷望鄉(xiāng)臺”,取自李商隱晉昌晚歸馬上贈詩。義山原詩云:“征南予更遠,吟斷望鄉(xiāng)臺?!边@里雖是取其下句,其實亦有取上句。東坡宦游本不忘蜀,其醉落魄×席上呈楊元素:“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蓖穗[還鄉(xiāng),幾乎是東坡平生始終纏繞心頭的一個情結。人窮則思返本,何況南遷愈遠故國。當飲酒登高之際,又怎能不倍加望鄉(xiāng)情切!下邊縱筆寫出:“萬里歸心獨上來?!贝司淙∽栽S渾冬日登越王臺懷歸詩。詞人歸心萬里,同筵的諸君,又

33、何人會此登臨之意?“獨”之一字,突出了詞人的一份孤獨感。東坡黃州詩侄安節(jié)遠來夜坐二首:“永夜思家何處?”語意同一深沉。萬里歸心,本由宦游而生,更因遷謫愈切。無可擺脫的遷謫意識,下句進一步流露出來?!熬拔锏桥R閑始見”,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蓋有深意。原詩云“景物登臨閑始見,愿為閑客此閑行?!眱删渲?,“閑字”三見。東坡取其詩意,是整個地融攝,又暗注己意。春日之景物,只因此身已閑,始得從容登臨見之真切如此。此句雖是言登臨覽景,其實已轉而省察自身。“閑”之一字,飽含了自己遭貶謫無可作為的莫大痛苦?!芭腔病倍?,也是下片唯一自鑄之語,但它所關消息甚大,暗示著詞人此時心態(tài)由外向

34、轉而內(nèi)向之一過渡。輾轉徘徊,反思內(nèi)心,正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結筆取李義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詩句,沉痛至極,包孕至廣。東坡黃州詩寒食雨二首:“君門深九重,墳墓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正是結筆乃至全詞的極好注腳。君門不可通,故國不可還,兩般相思,一樣寒灰。東坡黃州,自有人所熟知的曠達一面,可也有心若死灰的另一面,此詞反映的就是東坡當時心態(tài)中灰色的一個側面。此詞落墨于酒筵,中間寫望鄉(xiāng),結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現(xiàn)出一個從向外觀照而返聽收視、反觀內(nèi)心的心靈活動過程。由外向轉而內(nèi)向,是此詞特色之一。而此詞則證明,東坡詞橫放杰出風格之外,更有內(nèi)斂綿邈之一體。若進一步知人論世,則當時東坡

35、之思想蘄向,實已從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轉變?yōu)楦嗟南騼?nèi)用力。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中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譜云“到黃(州)無所用心,輒復覃思于易、論語,端居深念,若有所得?!笨梢姶嗽~呈現(xiàn)反觀內(nèi)心之特色并非偶然。同時,詞中取唐人詩句無一而不切合詞人當下之現(xiàn)境、命運、心態(tài),既經(jīng)其靈氣融通,遂煥然而為一新篇章,具一新生命。集句為詞,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如自己出,是此詞又一特色。東坡這首集句詞之成功,足見其博學強識,更足見其思想之自由靈活。選取前人成句合為一篇叫集句。這本是詩之一體,始見于西晉×傅咸七經(jīng)詩。宋代自石延年、王安石到文天祥,都喜為集句詩,文天祥集杜詩二百篇最為著名。王安石以集

36、句為詞,開詞中集句一體。蘇軾作有南鄉(xiāng)子×集句三首,這是其第二首,詞中所集皆唐人詩句。詳審詞意,當作于貶謫黃州時期?!颈尘啊?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shù)臀?。而這首詞便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時期。7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

37、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举p析】這是寫海棠,也是寫自己。美麗與悲傷交織在一起,跌宕起伏。其中,“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朱唇得酒暈生臉”,“日暖風輕春睡足”等皆是詠海棠的千古名句?!颈尘啊吭谥喚狱S州的凄苦日子里,即使過著這樣窮困潦倒的日子,蘇東坡還不忘欣賞海棠花。可見,蘇軾對海棠花一往情深,所愛之至。當然,這種愛與他的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在游定惠院記一開頭,他就

38、說:“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彼幸皇缀L脑姡}目特別長,即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也許蘇軾覺得,不寫這么長的題目,不足以表達真情實感,就是這首詩。8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咀⑨尅?.為口忙:既指因言事和寫詩而獲罪,又指為謀生糊口,并呼應下文的“魚美”和“筍香”的口腹之美。2.郭:外城。3.“長江”兩句:句法正如其南園:“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垅風來餅餌香”,采用舉果知因的聯(lián)想手法。黃州在長江北岸,三面

39、環(huán)水,且多竹。4.逐客:詩人為被貶謫的罪人,故自稱逐客。5.員外:定員以外的官員。6.置:安插。7.員外置:唐初只有760員定額編制,后來又有所增加,稱“員外置”,且對一些貶謫之人授此虛銜。蘇軾此次就是“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作者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故稱。8.水曹郎:水部員外郎。南朝梁×何遜,唐×張籍,宋×孟賓于皆以詩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官職,這次蘇軾亦是此官職。9.壓酒囊:唐代官俸一部分給錢,一部分給實物,壓酒囊即官府釀酒用剩的酒袋。壓酒囊是壓酒濾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shù),叫折支。這里說,檢校官的“折支”,多用

40、官府中釀酒用剩的酒袋來抵數(shù)。10.“尚費”句:蘇軾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彼未儋阂徊糠钟脤嵨飦淼謹?shù),叫做折支。宋史×職官志十一:“凡文武官料錢(俸錢),并支一分見(現(xiàn))錢,二分折支?!睓z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釀酒用剩的酒袋來抵數(shù)。【譯文】 我因謀生糊口而做官,也因口快筆銳而獲罪,這一切可謂荒唐。 此地被長江環(huán)抱,魚兒味道鮮美,滿山都是竹林,我似乎都嘗到了竹筍的甘美。 受到貶謫的官員被安置成員外郎,詩人照例都做了水曹郎。 我只是慚愧徒有官名不用做事,還要浪費公家這許多薪俸來喝酒?!举p析】 牢騷而出以自嘲詼諧,逆境中多能苦中作樂,這是蘇軾人格的基本特征。詩人說自己平生都在

41、為口忙,沒料到這次被貶到黃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產(chǎn)山蔬。官屬員外安置,但這樣的官自古就是為詩人專設的,別人還輪不上。你們貶我做散官,讓我得著空閑,卻還要費你們一些酒袋。這些幽默的說法,雖然實質(zhì)上仍屬于苦中尋樂,但又不能不說反映了詩人勇于面對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樂觀態(tài)度。 蘇軾的一生坎坷,始終在政治浪潮中沉浮不定,在黨爭中曾三次被貶。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烏臺詩案”之后,他被貶黃州,次年二月他抵黃后,寫下了此詩。全詩以“質(zhì)而實綺”的語言,從自己的遭際和眼前的處境著筆,反映了作者樂觀爽朗、心胸豁達的天性。 首聯(lián)蘇軾自嘲目前的處境,用語平易而入韻。“為口忙”可以說是全詩之眼,一語雙關,

42、一指“禍從口出”,自己因出語諷刺遭遇“烏臺詩案”,而造成奔忙勞累的現(xiàn)狀,句意直貫腹聯(lián),二是為口腹而忙,句意直貫頷聯(lián),真可說是綱舉目張?!稗D荒唐”:詩人面對自己43歲而前途一片渺茫,百感交集,搖頭感嘆“荒唐啊,荒唐!”他來偏僻的黃州當一個“團練副使”,一個“無事小閑差”,對于一個昔日的京官、當時的才子來說,當然會“自笑”“荒唐”了。 頷聯(lián)寫黃州美食之福,對仗工整,聯(lián)想、想象豐富。哀嘆不是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他初到黃州見“長江繞郭(城)”“好竹連山”,頓時產(chǎn)生了“知魚美”和“覺筍香”的意趣。這城郭之外的江水,江水中的魚兒,那滿山遍野的綠竹,綠竹中的新筍,不正是下酒的好菜嘛!魚美,筍美,口福之惠實在誘人

43、!作者尋找到了自己的獨得之樂。 腹聯(lián)寫以禍為福的寬慰心態(tài),用典自況?!盀榭凇倍链?,可以說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詩人卻以苦為樂,以禍為福,在掃興的“員外置”前加了一個“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個“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調(diào)侃。其心胸開闊,個性曠達便躍然紙上:被貶職又怎樣呢?我還是回歸本原,享受我的魚筍和美酒,做我的新詩吧!真是酣暢痛快、瀟灑非凡啊! 尾聯(lián)寫無功受祿的愧怍,質(zhì)樸自然。身為“國家公務人員”,卻沒能為國家出力辦事,而又要白白花費國家的錢銀,實在是慚愧得很啊!“壓酒囊”就是工錢,雖然錢不多,可對于一個“無補絲毫事”的人來說,還要費這工資,確實慚愧!這更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的豁達和自得。

44、 總之,全詩語言“質(zhì)而實綺,癯(qú,瘦)而實腴”,“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顯示了高超的語言技巧;體現(xiàn)了蘇詩自然天成,平淡簡遠的風格?!颈尘啊?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貶黃州。第二年正月初一離開京師,四日至陳州,二十日至岐亭,二月一日至黃州貶所,寓居定惠院,隨僧蔬食。此詩作于初抵黃州時。9西江月×頃在黃州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一作“曲肱”)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L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

45、橋,杜宇一聲春曉?!咀⑨尅?.蘄水:水名,流經(jīng)湖北蘄春縣境,在黃州附近。2.彌彌:水波翻動的樣子。3.層霄:彌漫的云氣。4.障泥:馬韉,墊在馬鞍的下面,兩邊下垂至馬蹬,用來擋泥土。5.玉驄:良馬。6.驕:壯健的樣子。7.可惜:可愛。8.瓊瑤:美玉。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9.欹:,古同“敧”,斜倚。10.杜宇:杜鵑鳥?!咀g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幾絲淡淡的云彩。 馬兒此時尚氣宇昂揚,我卻不勝酒力,在河邊下馬,等不及解下障泥,就想倒在這芳草中睡一覺。 這小河中的清風明月多么可愛,馬兒啊可千萬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馬鞍作枕頭,斜臥在綠楊橋上進入了夢鄉(xiāng),聽見杜鵑叫時,天已明

46、了。【賞析】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詞。作者在詞中描繪出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在詩情畫意中表現(xiàn)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適,抒發(fā)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小序敘事簡潔,描寫生動,短短五十四字,即寫出地點、時間、景物以及詞人的感受。它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篇寫得很優(yōu)美的散文,可與其記承天寺夜游媲美。上片頭兩句寫歸途所見:“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贝阂梗~人在蘄水邊騎馬而行,經(jīng)過酒家飲酒,醉后乘著月色歸去,經(jīng)過一座溪橋。由于明月當空,所以才能看見清溪在遼闊的曠野流過?!毕日f“照野”,突出地點明了月色之佳。用“彌彌”形容“淺浪”,就把春水漲滿、溪流汩汩(g,水流的

47、樣子)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廣闊的天空還有淡淡的云層?!皺M空”,寫出了天宇之廣。說云層隱隱約約在若有若無之間,更映襯了月色的皎潔。野外是廣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間仙境中,詩人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兩句暗寫月光?!罢夏辔唇庥耱嬺湣?,是說那白色的駿馬忽然活躍起來,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錦或布制作的馬韉(jin),墊在馬鞍之下,一直垂到馬腹兩邊,以遮塵土。房玄齡等晉書×王濟傳:“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障泥,前有水,終不肯渡。濟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痹~人這里只是寫了坐騎的神態(tài),便襯托出瀕臨溪

48、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寫之中,這是很成功的一個例子。此時,詞人不勝酒力,從馬上下來,等不及卸下馬鞍韉,即欲眠于芳草?!拔矣砻叻疾荨?,既寫出了濃郁的醉態(tài),又寫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詞人因熱愛這幽美的景色而產(chǎn)生的喜悅心情,可以說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過片兩句,明寫月色,描繪從近處觀賞到的月照溪水圖,更進一步抒發(fā)迷戀、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跋弊饕粋€量詞,巧妙又無痕地把風,月與溪融為一體,并洗去了風塵世俗之感。瓊瑤,是美玉,這里比做皎潔的水上月色??上?,是可愛的意思。微風輕輕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輝,真像綴了一溪晶瑩剔透的珠玉。這里用的修辭手法是“借喻”,徑以

49、月色為“瓊瑤”。由于感情的摯濃,使比喻的客體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顯得更鮮明,更生動。這種表現(xiàn)手法是從生活中來的,不背理,更不違情。月色皎潔,加之以醉人癡語,怪不得異想天開,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這是“情”?!扒槔斫恢痢?,這就更巧妙地揭開了詞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這個境界是極為幽美、靜謐、純潔的,如果有一丁點兒外物攙雜,就會被損害,被踐踏。此句以獨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傳神地寫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悅贊美?!敖獍办フ砭G楊橋”,寫詞人用馬鞍作枕,倚靠著它斜臥在綠楊橋上“少休”。這一覺當然睡得很香,及至醒來,“杜宇一聲春曉”,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這個結尾如空谷傳

50、聲,余音不絕。妙在又將展現(xiàn)一幅清新明麗的畫卷,卻留下空白,讓讀者自己用豐富的聯(lián)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詞中不去寫“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的景致,而是通過描寫杜鵑在黎明的一聲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畫龍點睛的提示。這是因為他是從杜鵑啼叫聲中醒過來的,由杜鵑之啼才首先感到這空山月明、萬籟俱寂的春晨之美。詞人真實地記錄了他第一次難忘的感受,因而也就給讀者留下了第一次動人的印象。此詞所描繪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處處有“我”之色彩,景物成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憑據(jù)。詞人不論是醉還是醒,是月夜還是春晨,都能“無入不自得”,隨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詞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渾然凝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把自己的

51、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xiàn)了自己與造化神游的暢適愉悅,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神往?!颈尘啊?此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蘇軾生活史的轉折點,這飛來橫災徹底地粉碎了蘇軾希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從此以后,蘇軾看清了官場的黑暗、世態(tài)的炎涼。但蘇軾沒有被痛苦壓倒。他住在黃州臨皋亭。后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東坡”。他有時布衣芒屨(草鞋),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表現(xiàn)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擊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態(tài)

52、度,以及反映在創(chuàng)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風格都有明顯的變化。在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此詞是其中之一。梅花二首10其一春來幽谷水潺潺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咀⑨尅?.灼:燃燒。2.爍:光亮的樣子。3.灼爍:一作“的皪”。的皪,de lì,光亮、鮮明的樣子。4.棘:自然是綠葉盡脫,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襯,梅花則更顯得容麗品高,卓然不凡。5.吹石裂:足見打擊之猛烈。不難想象,“一夜”梅與風的搏斗是怎樣的慘烈。6.”半隨”句:摧落的梅花漫空飛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靈魂,在空中控訴、吶喊。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隱的潛臺詞好象是說:

53、“一夜”的刀光劍影,狂風和全勝,梅花未必全敗,你看,不是還有朵朵梅花“灼爍”在枝頭嗎?一旦日出,她又會讓幽谷更加靚麗起來?!举p析】 的皪(de lì)(光亮、鮮明的樣子)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何況又被“東風”吹落殆盡呢? “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钡谝痪湟詣右r靜寫梅花生長的環(huán)境,詩句側重表現(xiàn)野梅遠離人世的喧囂,冰心玉骨不雜塵的綽約風姿。第二句寫野梅蓬勃的生命力與傲然不群的品格。“灼”是燃燒的意思,“爍”是光亮的樣子。朵朵梅花像是綴在枝頭的團團星火,開放得何等熱烈,何等奪目,何等嬌艷;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黃白而枯敗的?!凹币沧匀皇蔷G葉盡脫。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襯,梅

54、花則更顯得容麗品高,卓然不凡。她是那樣的迷人,卻又難以觸摸,可遠觀,而不可近褻。這超群脫俗的“灼爍梅花”顯現(xiàn)了幽谷的靈魂,構成了空山的絕唱。 “一夜東風吹石裂”“一夜”足見時間之長,而襲擊竟在“夜”里進行,使你難以提防、抵檔,足見用心之險惡。“吹石裂”足見打擊之猛烈。不難想象,“一夜”梅與風的博斗是怎樣的慘烈:狂風將梅花惡狠狠地壓在地上,梅卻將鐵般的腰肢不屈地伸挺起來。再壓下去,再挺起來.但終因雙方爭斗力量懸殊,悲劇的結果是必然的“半隨飛雪度關山”。摧落的梅花漫空飛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靈,在空中控訴、吶喊。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隱的潛臺詞好像是說“一夜”的刀光劍影

55、,狂風也未必全勝,梅花也未必全敗,你看,不是還有朵朵梅花“灼爍”在枝頭嗎?一旦日出,她又會讓幽谷更加靚麗起來。句句景語皆情語。11其二何人把酒慰深幽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举p析】 第二首詩緊承第一首而來,就像是詞的下片。第一首側重梅花具體形象刻畫與不幸遭遇的描繪。第二首則物我合一,更鮮明地坦露出詩人矛盾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弊x這兩句詩,不禁使人想起了陸游的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逼渚诚嗨疲挂蚕嗨?。兩詩幾乎可以互釋。所不同的是,蘇詩對景物沒作具體的工筆描繪,而是以反詰句直接噴發(fā)出郁郁于

56、胸的愁的愁怨與不平。詩人仿佛凝神于梅花前,默默問:“梅花呀梅花,你這樣嬌艷可人,你這樣零落成泥,又哪得知音呢?你只得無奈地將嬌容與淚水靜靜地留在這深深的幽谷里呀!”“開自無聊落更愁”一句寄托了詩人對梅花境遇的深深同情。其實,梅花不幸而有幸,因為她終究遇到了久佇花前的詩人,而詩人滿腹報國之才又有誰能嘗識呢?當詩人從“瓊樓玉宇”重跌在地時,又有誰同情?詩句流露出詩人心中深深的孤寂與痛楚。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大安山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川。曲曲彎彎的舉水河直向黃州邊的長江流去。而大安山下的岐亭古鎮(zhèn)是個水碼頭,飽受爬涉之苦的蘇軾再可直接乘船去黃州了。惆悵之余又有幾分愜意。這兩句,詩人將自

57、己與花瓣二合為一了,因為二者遭遇相同,“同是天涯淪落人”;境況也相似隨波逐流。詩人的“無聊”與“愁苦”的處境實有一些可嘆、可悲,但詩人并沒有一味地悲觀哀嘆,而是從哲理的角度作深入的思考:這“幸”實從“不幸”中來,孤芳自賞,言打風吹,花之不幸;才高人妒,世態(tài)炎涼,人之不幸。然而,魂落清溪而不陷污沼是花之大幸,擺脫官宦樊籠而得珍貴的自由是人之大幸。“幸”字濃縮了詩人對得失進退漫長而痛苦的思維過程。最后,詩人終于通達了,清醒了,他在長嘆一聲之后,無奈而且又不無希翼地敞開胸襟,向新的人生道路邁去?!颈尘啊?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寫諷詩入獄,執(zhí)政者欲置于死地,后因親友竭力營救,才幸免于死。他從御史獄出來被貶逐黃州途中,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正月二十日,過麻城的大安山(又叫春風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