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第17章肝臟生化_第1頁
生物化學第17章肝臟生化_第2頁
生物化學第17章肝臟生化_第3頁
生物化學第17章肝臟生化_第4頁
生物化學第17章肝臟生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目 錄錄第第 十十 七七 章章 肝的生物化學肝的生物化學Biochemistry in Liver生物化學教研室生物化學教研室:喬新惠喬新惠目目 錄錄概概 述述v肝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異質性肝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不同部位的肝細胞獲得的氧和營質具有差異。不同部位的肝細胞獲得的氧和營質具有差異。I 帶帶 (門管周帶門管周帶 periportal zone):除在物質代謝中起作除在物質代謝中起作用外用外,還在膽汁酸分泌中起重要作用還在膽汁酸分泌中起重要作用.III 帶帶 (小葉中心帶小葉中心帶 centrolobular zone) :是生物轉化的是生物轉化的主要場所主

2、要場所.II 帶帶 (介于介于I帶帶與與III帶帶之間之間)以以終末微血管終末微血管為中軸,將肝小葉中的肝細為中軸,將肝小葉中的肝細胞分為三條帶:胞分為三條帶: 肝是人體最大的腺體肝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接受來自門靜脈和肝靜脈雙重接受來自門靜脈和肝靜脈雙重血液供應血液供應,具有多種代謝功能具有多種代謝功能,而且還具有分泌排泄生物而且還具有分泌排泄生物轉化等多種重要功能轉化等多種重要功能.肝門管區(qū)肝門管區(qū)肝門管區(qū)肝門管區(qū)中央靜脈中央靜脈中央靜脈中央靜脈終末微血管終末微血管肝細胞分帶示意圖肝細胞分帶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流方向箭頭表示血流方向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肝肝細細胞胞物物質質代代謝謝的的區(qū)區(qū)域域化化I

3、 I 帶帶I II II I 帶帶I I 帶帶I II II I 帶帶葡葡萄萄糖糖的的釋釋放放葡葡萄萄糖糖的的攝攝取取氨氨基基酸酸的的利利用用解解氨氨毒毒作作用用糖糖原原分分解解糖糖原原生生成成氨氨基基酸酸轉轉化化為為糖糖糖糖異異生生作作用用糖糖酵酵解解氨氨基基酸酸分分解解脂脂類類生生成成從從氨氨基基酸酸氮氮生生成成尿尿素素 從從氨氨氮氮生生成成尿尿素素氧氧化化供供能能代代謝謝氧氧化化保保護護作作用用生生物物轉轉化化作作用用脂脂肪肪酸酸的的氧氧化化膽膽汁汁酸酸排排泄泄三三羧羧酸酸循循環(huán)環(huán)膽膽紅紅素素排排泄泄氧氧化化呼呼吸吸鏈鏈目目 錄錄第第 一一 節(jié)節(jié)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F

4、unction of Liver in Material Metabolism 目目 錄錄一、肝在糖代謝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謝中的作用作用:作用:維持血糖濃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組織,維持血糖濃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組織,尤其是大腦尤其是大腦和紅細胞的能量供應。和紅細胞的能量供應。糖異生、糖異生、 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肝內進行那些主要的糖代謝途徑?肝內進行那些主要的糖代謝途徑?目目 錄錄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下肝內如何進行糖代謝?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下肝內如何進行糖代謝?v飽食狀態(tài)飽食狀態(tài)肝糖原合成肝糖原合成過多糖則轉化為脂肪,以過多糖則轉化為脂肪,以VLDL形式輸出形式輸出v空腹狀態(tài)空腹狀態(tài)肝糖原

5、分解肝糖原分解v饑餓狀態(tài)饑餓狀態(tài)以糖異生為主以糖異生為主脂肪動員脂肪動員酮體合成酮體合成 節(jié)省葡萄糖節(jié)省葡萄糖目目 錄錄二、肝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二、肝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 回顧:肝內進行的脂類代謝主要有哪些?回顧:肝內進行的脂類代謝主要有哪些?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酮體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酮體的生成、膽固醇的合成與轉變、脂蛋白與載的生成、膽固醇的合成與轉變、脂蛋白與載脂蛋白的合成脂蛋白的合成 (VLDL、HDL、apo C)、脂蛋白的降解脂蛋白的降解 (LDL) 作用:作用: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與運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與運輸均具有重要作用。輸均具有重

6、要作用。目目 錄錄肝在脂類代謝各過程中的作用肝在脂類代謝各過程中的作用v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分泌膽汁,其中膽汁酸為脂類消化吸收所必需分泌膽汁,其中膽汁酸為脂類消化吸收所必需v合成合成脂肪酸、甘油三酯、酮體、脂肪酸、甘油三酯、酮體、 膽固醇膽固醇 、磷脂、磷脂 v分解分解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 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LDL 的降解的降解v運輸運輸合成與分泌合成與分泌 VLDL; HDL; apo C; LCAT目目 錄錄三、肝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三、肝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v在在血漿蛋白質血漿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代謝中的作用合成與分泌血漿蛋白質(合成與分泌血漿蛋白質( 球蛋白除外

7、)球蛋白除外)清除血漿蛋白質(清蛋白除外)清除血漿蛋白質(清蛋白除外)v在在氨基酸代謝氨基酸代謝中的作用中的作用氨基酸的脫氨基、脫羧基、脫硫、轉甲基氨基酸的脫氨基、脫羧基、脫硫、轉甲基等(支鏈氨基酸除外)。等(支鏈氨基酸除外)。清除血氨及胺類,合成尿素。清除血氨及胺類,合成尿素。目目 錄錄四、肝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四、肝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v分泌膽汁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分泌膽汁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v維生素的儲存維生素的儲存是是Vit A、E、K和和B12的主要儲存場所的主要儲存場所v維生素的運輸維生素的運輸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Vit D結合蛋白的合成結合蛋白的合成v

8、維生素的轉化維生素的轉化Vit D3 25-(OH)-Vit D3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輔酶的組成成分輔酶的組成成分目目 錄錄五、肝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五、肝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v激素的滅活激素的滅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激素主要在肝中激素主要在肝中轉化,降解或失去活轉化,降解或失去活性性的過程稱為激素的滅活。的過程稱為激素的滅活。* * 主要方式主要方式:生物轉化:生物轉化目目 錄錄第第 二二 節(jié)節(jié) 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肝的生物轉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 Function of Liver目目 錄錄一、生物轉化的概述一、生物轉化的概述生物轉化的定義生物

9、轉化的定義一些非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經過代謝轉變后一些非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經過代謝轉變后,使其使其極性和水溶性增加極性和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生有利于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生物轉化物轉化 (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轉化的對象生物轉化的對象內源性:如激素、胺類等內源性:如激素、胺類等外源性:如藥物、毒物等外源性:如藥物、毒物等非營養(yǎng)物質非營養(yǎng)物質目目 錄錄生物轉化的意義生物轉化的意義對體內的非營養(yǎng)物質進行轉化,使其滅活對體內的非營養(yǎng)物質進行轉化,使其滅活 (inactivate),或解毒或解毒(detoxicate);更為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可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體

10、外。是可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體外。 生物轉化的主要場所生物轉化的主要場所肝是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主要器官,但在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也有一定生物轉化功能也有一定生物轉化功能 。 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肝的生物轉化作用解毒作用解毒作用目目 錄錄二、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二、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v概概 述述第一相反應:第一相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第二相反應: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結合反應* 有些物質經過第一相反應即可順利排出體外。有些物質經過第一相反應即可順利排出體外。* * 物質即使經過第一相反應后,極性改變仍不物質即使經過第一相反應后,極性改變仍不

11、大,必須與某些極性更強的物質結合大,必須與某些極性更強的物質結合, , 即第即第二相反應,才最終排出。二相反應,才最終排出。目目 錄錄(一)氧化反應(一)氧化反應最多見的生物轉化反應最多見的生物轉化反應1. 微粒體依賴微粒體依賴P450的加單氧酶系:的加單氧酶系:u 存在部位:存在部位:微粒體內微粒體內(滑面內質網滑面內質網)u 組成:組成:Cyt P450,NADPH+H+,NADPH-細胞色細胞色素素 P450還原酶還原酶u催化底物催化底物:芳香族芳香族 脂溶性物質脂溶性物質u反應類型反應類型:環(huán)氧化反應環(huán)氧化反應 羥化反應羥化反應u 催化的基本反應催化的基本反應RH+O2+NADPH+H

12、+ ROH+NADP+H2O目目 錄錄基本特點:基本特點: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個氧原子加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個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還原為水,故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還原為水,故又稱為又稱為混合功能氧化酶、羥化酶?;旌瞎δ苎趸浮⒘u化酶。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u 產物:產物:羥化物或環(huán)氧化物羥化物或環(huán)氧化物u 舉例:舉例:NH2NH2HO苯胺苯胺對氨基苯酚對氨基苯酚多 芳 香 烴加 單 氧 酶 系加 氧O 環(huán) 氧 化 物( 致 癌 物 )水 化 酶水 化谷 胱 甘 肽 -S-環(huán) 氧 化 物 轉 移 酶GSH非 酶 促 反 應 分 子 重 排OH酚 類葡 糖 醛 酸 或 硫

13、 酸 結 合 物二 氫 二 醇 衍 生 物OHHOHH谷 胱 甘 肽 結 合 物OHSG多環(huán)芳烴的生多環(huán)芳烴的生物轉化過程物轉化過程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2. 線粒體單胺氧化酶系線粒體單胺氧化酶系單胺氧化酶單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u 存在部位:存在部位:線粒體內線粒體內u催化底物催化底物:各種胺類:各種胺類(組胺組胺 酪胺等酪胺等) 產物產物: : 催化催化胺類胺類氧化脫氨基生成相應的氧化脫氨基生成相應的醛醛 催化的反應催化的反應:RCH2NH2+O2+H2O2RCHO+NH3+H2O目目 錄錄3. 醇脫氫酶及醛脫氫酶系醇脫氫酶及醛脫氫酶系u 存在部位:存在部

14、位:胞液中胞液中u 催化的反應催化的反應醇脫氫酶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催化催化醇類醇類氧化成氧化成醛醛。醛脫氫酶醛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化催化醛類醛類生成生成酸酸。目目 錄錄(二)還原反應(二)還原反應硝基還原酶類硝基還原酶類 (nitroreductase)偶氮還原酶類偶氮還原酶類 (azoreductase)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微粒體微粒體還原產物:相應還原產物:相應胺類胺類供氫體供氫體: NADPH(三)水解反應(三)水解反應多種水解酶類多種水解酶類存在部位存在部位:胞液胞液乙酰水楊酸乙酰水楊酸 水楊

15、酸水楊酸+乙酸乙酸目目 錄錄u結合對象:凡含有羥基、羧基或氨基的藥物、結合對象:凡含有羥基、羧基或氨基的藥物、毒物或激素均可發(fā)生結合反應毒物或激素均可發(fā)生結合反應 u結合劑:結合劑:葡萄糖醛酸、硫酸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谷胱甘肽、甘氨酸、乙?;⒓谆任镔|或基團甘氨酸、乙?;?、甲基等物質或基團 (四)結合反應(四)結合反應1. 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最多見的結合反應最多見的結合反應* 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體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體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 2NAD+2NADH+ 2H+UDPG脫氫酶脫氫酶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 催化酶催化酶葡萄

16、糖醛酸基轉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 (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s, UGT) 底物底物: 醇醇 酚酚 胺及羧基等極性基團胺及羧基等極性基團舉例:舉例:+ UDPGAOH苯酚苯酚CCOCCCOHOHOHHHHHHOCOOH+ UDP苯苯葡糖醛酸苷葡糖醛酸苷目目 錄錄雌酮雌酮OOH2. 硫酸結合反應硫酸結合反應* 硫酸供體硫酸供體3 磷酸腺苷磷酸腺苷5 磷酸硫酸磷酸硫酸( PAPS)* 催化酶催化酶硫酸轉移酶硫酸轉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 底物底物:酚或芳香胺類酚或芳香胺類 產物產物:硫酸酯硫酸酯 舉例舉例PAPS+PAP雌酮硫酸酯雌酮硫酸酯OH

17、O3SO3. ?;磻;磻?酶酶:乙酰轉移酶乙酰轉移酶4. 谷胱甘肽結合反應谷胱甘肽結合反應: 酶酶: 谷胱甘肽硫轉移酶谷胱甘肽硫轉移酶NOCNHNH2+ CH3COCoANOCNHNHCOCH3+ HS-CoA異煙肼異煙肼 乙酰輔酶乙酰輔酶A 乙酰異煙肼乙酰異煙肼 輔酶輔酶A環(huán)氧萘環(huán)氧萘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S-二氫萘醇谷胱甘肽二氫萘醇谷胱甘肽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6. 甲基化反應甲基化反應5. 甘氨酸結合反應甘氨酸結合反應膽酸膽酸 甘氨酸甘氨酸 甘氨膽酸甘氨膽酸NCONH2+ 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轉移酶NCONH2CH3+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尼克酰胺尼克酰胺 N-甲基尼克酰胺甲基尼克

18、酰胺甲基的供體:甲基的供體:S - 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SAM)目目 錄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年齡、性別、疾病、誘導物、年齡、性別、疾病、誘導物、抑制物等抑制物等意義:意義:指導用藥指導用藥 四四. .生物轉化特點生物轉化特點: :1. 1.生物轉化連續(xù)性生物轉化連續(xù)性 2. 2.反應類型多樣性反應類型多樣性 3. 3.解毒與致毒兩重性解毒與致毒兩重性 三、影響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三、影響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目目 錄錄第第 三三 節(jié)節(jié) 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Metabolism of Bile and Bile Acids目目 錄錄膽道系統(tǒng)膽道系統(tǒng)肝分泌肝分泌膽囊濃縮膽囊濃縮(

19、 (肝膽汁肝膽汁) )( (膽囊膽汁膽囊膽汁) )主要有機成分主要有機成分膽汁酸鹽膽汁酸鹽( (含量最高含量最高) )、多種酶類等、多種酶類等一、膽汁一、膽汁: :肝細胞分泌一種液體肝細胞分泌一種液體, ,正常人分正常人分泌膽汁泌膽汁300-700ml/300-700ml/天天目目 錄錄膽汁酸膽汁酸(bile acids)的概念的概念膽汁酸膽汁酸是存在于膽汁中一大類膽烷酸的是存在于膽汁中一大類膽烷酸的總稱,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總稱,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鹽,簡稱膽鹽鹽,簡稱膽鹽 (bile salts)。(一)膽汁酸的分類(一)膽汁酸的分類 按按結構結構分分 游離膽汁酸游

20、離膽汁酸(free bile acid)結合膽汁酸結合膽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二、膽汁酸的代謝二、膽汁酸的代謝目目 錄錄游離膽汁酸游離膽汁酸HCOOHOHO HO H312724例:膽酸例:膽酸COOHHOHO H3712例:鵝脫氧膽酸例:鵝脫氧膽酸目目 錄錄結合膽汁酸結合膽汁酸CONHCH2CH2SO3HHOHOHOH3127例:?;悄懰崂号;悄懰崂焊拾蹦懰崂焊拾蹦懰酑ONHCH2COOHHOHOHOH3127目目 錄錄 按按來源來源分分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primary bile acid)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初級

21、膽汁酸初級膽汁酸是肝細胞以膽固醇為原料直接合成的膽汁酸,是肝細胞以膽固醇為原料直接合成的膽汁酸,包括包括膽酸、鵝脫氧膽酸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合型膽汁酸。及相應結合型膽汁酸。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 7-7-羥基脫氧羥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及石膽酸。脫氧膽酸及石膽酸。7-羥基脫氧羥基脫氧HCOOHOHOHOH3127膽酸膽酸HCOOHOHOH3127脫氧膽酸脫氧膽酸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目目 錄錄7-羥基羥基脫氧脫氧HCOOHOHOH3127鵝脫氧膽酸鵝脫氧膽酸HCOOHOH3127石膽酸石膽酸

22、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二)膽汁酸的代謝(二)膽汁酸的代謝1. 初級膽汁酸的生成初級膽汁酸的生成部位:部位:肝細胞的胞液和微粒體中肝細胞的胞液和微粒體中原料:原料:膽固醇膽固醇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是其在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是其在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限速酶:膽固醇限速酶:膽固醇7-羥化酶羥化酶 目目 錄錄膽固醇膽固醇(27C)7-羥化膽固羥化膽固醇醇初級游離膽汁酸初級游離膽汁酸(24C)(膽酸、鵝脫氧膽酸)(膽酸、鵝脫氧膽酸)結合型初級膽汁結合型初級膽汁酸酸7-羥化酶羥化酶 過程過程甘氨酸、牛黃酸甘氨酸、牛黃酸目目 錄錄2. 次級膽汁酸的生成與腸

23、肝循環(huán)次級膽汁酸的生成與腸肝循環(huán)部位:小腸下段和大腸部位:小腸下段和大腸過程過程初級結合膽汁酸初級結合膽汁酸次級游離膽汁酸次級游離膽汁酸 腸菌腸菌水解脫羥水解脫羥脫氧膽酸脫氧膽酸石膽酸石膽酸甘氨酸甘氨酸硫磺酸硫磺酸結合次級膽汁酸結合次級膽汁酸目目 錄錄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概念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概念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腔后,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腔后,9595以上通以上通過重吸收經門靜脈又回到肝,在肝內轉變?yōu)檫^重吸收經門靜脈又回到肝,在肝內轉變?yōu)榻Y合型膽汁酸,與新合成的一起,再經膽道結合型膽汁酸,與新合成的一起,再經膽道再次排入腸腔的過程。再次排入腸腔的過程。6 61212次次/ /

24、天。天。吸收形式:吸收形式:回腸為主動吸收;結腸、大回腸為主動吸收;結腸、大腸為被動吸收腸為被動吸收膽固醇膽固醇結合膽汁酸結合膽汁酸(合成(合成0.40.6g/d代謝池代謝池35g/d) 膽汁酸腸肝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的過程循環(huán)的過程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 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的生理意義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的生理意義將有限的膽汁酸反復利用以滿足人將有限的膽汁酸反復利用以滿足人體對膽汁酸的生理需要。體對膽汁酸的生理需要。目目 錄錄(三)膽汁酸的功能(三)膽汁酸的功能1.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立體構型立體構型親水與疏水兩個側面親水與疏水兩個側面2.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膽汁中膽

25、汁酸、卵磷脂與膽固醇的正膽汁中膽汁酸、卵磷脂與膽固醇的正常比值常比值 10101 1目目 錄錄疏水側疏水側親水側親水側131498101711151656142OHCH3OHCH3COHNCH2HOOCCH3OH甘氨膽酸的立體構型甘氨膽酸的立體構型目目 錄錄第第 四四 節(jié)節(jié) 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目目 錄錄膽色素膽色素(bile pigment)是體內鐵卟啉化合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物,包括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物,包括膽紅素膽紅素、膽綠、膽綠素、膽素原和膽素等。正常時主要隨膽汁排素、膽素原和膽

26、素等。正常時主要隨膽汁排泄泄,膽色素代謝障礙高膽紅素血癥膽色素代謝障礙高膽紅素血癥-黃疸黃疸膽色素的概念膽色素的概念目目 錄錄膽紅素膽紅素(bilirubin)來源來源體內的鐵卟啉化合物體內的鐵卟啉化合物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肌、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及過氧化物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及過氧化物酶。酶。約約8080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分解。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分解。一、膽紅素的生成與轉運一、膽紅素的生成與轉運目目 錄錄生成過程生成過程 部位部位肝、脾、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微肝、脾、骨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粒體與胞液中 過程過程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血紅素珠蛋白血

27、紅素珠蛋白氨基酸氨基酸膽紅素膽紅素 膽紅素的性質膽紅素的性質親脂疏水,對大腦具有毒性作用親脂疏水,對大腦具有毒性作用 NNNNHOOCFe2+HOOC2O2NADPH+H+NADP+CO+H2OFe3+HNHNPNPHNOONADPH+H+NADP+HNHNPPHNOOHH血紅素膽綠素膽紅素血紅素加氧酶膽綠素還原酶HN膽紅素的生成過程膽紅素的生成過程目目 錄錄目目 錄錄( (一一) )、膽紅素在血中的轉運(與清蛋白結合)、膽紅素在血中的轉運(與清蛋白結合) 意義:意義:1. 1.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2.;2.限制限制自由通過生物膜自由通過生物膜;3 ;3不易通

28、過腎小球膜不易通過腎小球膜, ,正常人尿中正常人尿中無這種膽紅素。無這種膽紅素。與清蛋白結合的膽紅素稱未結合膽紅素、游離與清蛋白結合的膽紅素稱未結合膽紅素、游離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競爭結合劑:競爭結合劑:如磺胺藥,水楊酸,膽汁酸等如磺胺藥,水楊酸,膽汁酸等 運輸形式:運輸形式: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目目 錄錄(二二)、膽紅素在肝中的轉變(與、膽紅素在肝中的轉變(與GA結合)結合)攝取攝取膽紅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透肝血竇肝細胞膽紅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透肝血竇肝細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轉運轉運內質網內質網在胞漿與配體蛋白結合(在胞漿與配體蛋白結合(Y Y或或

29、Z Z蛋白)蛋白)目目 錄錄轉化轉化v部位:部位:滑面內網質滑面內網質v反應:反應:結合反應(主要為結合物為結合反應(主要為結合物為UDP葡萄葡萄糖醛酸,糖醛酸,UDPGA)v酶: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v產物:產物:主要為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另有少主要為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另有少量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硫酸膽紅素,統(tǒng)稱量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硫酸膽紅素,統(tǒng)稱為為結合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直接膽結合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紅素。目目 錄錄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轉移酶酸基轉移酶膽紅素葡糖醛酸二酯膽

30、紅素葡糖醛酸二酯 + UDP 膽紅素膽紅素 + UDP -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膽紅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UDP-葡糖醛葡糖醛酸基轉移酶酸基轉移酶 葡糖醛酸膽紅素的生成葡糖醛酸膽紅素的生成目目 錄錄排泄排泄結合膽紅素從肝細胞毛細膽管排泄入膽汁結合膽紅素從肝細胞毛細膽管排泄入膽汁中,再隨膽汁排入腸道。中,再隨膽汁排入腸道。意義意義:1.極性、水溶性增加;極性、水溶性增加; 2. 減少細胞毒性;減少細胞毒性; 3.易通過腎小球膜由尿排泄。易通過腎小球膜由尿排泄。 稱這種膽紅素為稱這種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膽結合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肝膽紅素。紅素、直接膽紅素

31、、肝膽紅素。目目 錄錄( (三三) )、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變化和膽、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變化和膽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 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膽素原膽素原腸腸 菌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還原還原 40-280 mg/ 40-280 mg/天天 膽素膽素(糞便的主要色素糞便的主要色素)氧化氧化過程過程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腸腔下段腸腔下段10-20%重吸收重吸收門靜脈門靜脈肝肝大部分大部分腸道腸道少部分少部分血液血液腎臟腎臟 尿尿(小便色素來源小便色素來源)血紅蛋白珠蛋白血紅素NADPH+H+NADP+膽綠素膽紅素2O2 H2OFe3+CONADPH+H+NADP+膽紅素-清蛋白 復合物膽紅素配體蛋白

32、膽紅素-配體蛋白 復合物葡糖醛酸膽紅素UDPGAUDP內質網胞液肝細胞單核-吞噬細胞血液腸管葡糖醛酸膽紅素葡糖醛酸膽紅素膽素原膽素原(少量)膽素糞便腎小部分大部分膽素原O2O2膽素尿膽素原腸肝循環(huán)的膽素原腸肝循環(huán)的過程過程目目 錄錄大部分目目 錄錄四、血清膽紅素與黃疸四、血清膽紅素與黃疸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結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結合膽紅素,又稱直接膽紅素。合膽紅素,又稱直接膽紅素。 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稱為游離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游離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 膽紅素按其結構和性質不同分為兩種

33、膽紅素膽紅素按其結構和性質不同分為兩種膽紅素正常血清膽紅素濃度正常血清膽紅素濃度116 mol/l (0.1 1mg/dl)4/5為游離為游離膽紅素,其余為結合膽紅素膽紅素,其余為結合膽紅素檢測膽紅素方法檢測膽紅素方法: 與重氮試劑反應與重氮試劑反應檢測意義檢測意義: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目目 錄錄 項項 目目 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 別別 名名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血膽紅素血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肝膽紅素肝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未結合未結合 結合結合與重氮試劑反應與重氮試劑反應慢或間接反應慢或間接反應迅速直接反應迅速直接反應水中

34、溶解度水中溶解度小小大大經腎隨尿排出經腎隨尿排出不能不能能能通透細胞膜對腦的通透細胞膜對腦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大大無無 兩種膽紅素的區(qū)別兩種膽紅素的區(qū)別目目 錄錄黃疸黃疸(jaundice)隱形黃疸隱形黃疸: 12mg%顯形黃疸顯形黃疸: 2mg%v種類種類(按血清膽紅素的來源按血清膽紅素的來源)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 (hemolytic jaundice)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obstructive jaundice)概念概念:正常人血清膽紅素總量不超過正常人血清膽紅素總量不超過1mg%, 2mg%, 使皮膚使皮膚;鞏膜黃染的現象稱鞏膜黃染的現象稱黃膽黃膽(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目目 錄錄是由于紅細胞在單核是由于紅細胞在單核- - 吞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過多吞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過多( (敗血敗血癥癥 蠶豆病蠶豆病 異型輸血異型輸血) ),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排泄能,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