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原理》復習資料_第1頁
《政治學原理》復習資料_第2頁
《政治學原理》復習資料_第3頁
《政治學原理》復習資料_第4頁
《政治學原理》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政治的性質與核心問題一、關鍵術語1、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義?(含思考題答案政治是人們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奪取或者運用公共權力而實現和維護特定階級和社會利益要求,處理和協(xié)調各種社會利益要求的社會關系。對于政治的這一定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1它強調政治是一種社會關系,并且指明這種社會關系本質上是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利益關系。(2它強調一切借助于社會公共權力來維護、實現和協(xié)調的社會利益要求和社會關系,才具有政治性,這就區(qū)分了政治現象與非政治現象;(3它從經濟關系基礎上形成的利益關系這一社會關系的本質出發(fā),0示政治的含義,這就在人們的基本需求的意義上保證了政治定義的深刻性。A、

2、政治學中個人,集團和階級三種分析單位理解政治.(1以個人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政治學中的古典自由主義是這一政治觀的典范,其中個人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古典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核心內容就是。人是作為“個人”而存在的。社會由無數的個人組成,沒有個人,社會也就成了一個空洞的概念。其次,在分析維度上,古典自由主義對個人的設想是理性和能動的。亦即個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能夠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斷,并具有選擇的能力,能夠采取有見識的行動。(2以團體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基于現實經驗的考察,多元主義者發(fā)現在政治活動中非?;钴S,發(fā)揮重大作用的不是個人,而是各種各樣的團體,亦及所謂的利益集團。在美國政

3、治中,利益集團的作用如此顯著,以至于本特利認為,只有理解利益集團才能理解美國政治。因此,多元主義將團體作為自己的分析對象。事實上,多元主義一詞中的元指的便是組織。政治學的分析單位遂由個人轉向團體。(3以階級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除了個人和團體,階級也是政治的一種分析單位。盡管在馬克思之前的歷史學加和政治經濟學家們就已經發(fā)現了階級的存在,但正是馬克思對階級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貢獻。馬克思階級理論的出發(fā)點或前提是線面的論述: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在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這種

4、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則體現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剝削/壓迫和斗爭/反抗關系.上述三種分析單位為我們提供了關于政治的不同視野。就理論研究而言,如何選擇分析單位與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性質相關,在這一意義上,它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另一方面,問題意識的產生卻與研究者的價值立場、態(tài)度情感甚至意識形態(tài)傾向密切相關。B.三個具有某種連續(xù)程度的類型。(1政府政治觀。國家機構被視為公共的是因為它們對社會的共同社會負有責任,其耗費的公共開支源于于稅收。市民社會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業(yè),工會,俱樂部,社區(qū)組織等組成的,它們之所以被視為是私人的,是因為它們由個體公民設立并運作,以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滿足更大的社

5、會需要。(2非政府政治觀主要指對政黨和利益集團的研究。(3廣義政治觀政治屬于所有社會集體活動-正式的非正式的,公共的私人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類集團、機構和社會中。2、權力:是指某人或某一群體所享有的從事某種行為的資格或正當性。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執(zhí)行政策和決定的能動的工具。通常而言,政治學中的權力,指涉主體間關系,是主體在社會關系中實現某一既定目標或達致某一結果的能力。目前,西方政治學界將著眼于決策的權力稱為“權力的第一面”,它強調在政治過程中團體的積極參與。同時,將通過硬下疳政治議程而排除某些決策出臺的權力(即所謂的“議題設臵”或“不決策”

6、視為“權力的第二面”。權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圍繞權力而發(fā)生的問題是政治的核心問題。3、國家與市民社會:將政治限定為與政府有關,意味著存在某種政治與非政治的區(qū)分。這一二分法更為通常的表達方式是“國家與市民社會”或“公域與私域”。4、市民社會:是指一個國家或政治共同體內的一種介于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廣闊領域,它由相對獨立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和團體所構成。5、政治與行政二分法: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國家活動;行政相反,它是關于個人和細瑣事情方面的國家活動.政治是政治活動家的特殊領域,行政則是技術官員的領域。雖然政策若無行政的幫助便一無是處,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6、政黨分肥制:政黨分肥制”基于

7、平民民主的理想,鼓吹“勝利品屬于勝利者”,即由在選舉中取勝的政黨從自己的支持者中里選官員。二、復習思考題1.如何看待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紛爭與歧義?對于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紛爭與歧義可從不同的角度揭示政治理解的多種可能性。以及這種理解所具有的開放性和演變性。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理解政治的復雜性而言,還可以依據其它維度維持下去。對政治現象的復雜性理解,有助于我們時刻提醒當下認識的局限性。借用盲人摸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看到的政治猶如盲人摸到的大象的不同部位。因此,多元視角以及由此產生的比較優(yōu)勢,可以拓展我們的眼界。豐富我們對政治的想象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對政治的理解不只是一個

8、如何客觀認識的問題,也不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語言問題,對它的界定滲透著不同意識形態(tài)。折射出不同的價值理念。對政治的理解必須放在更大的時代和理論脈絡中來進行,其理蓋源于此。2.你贊成哪種權利觀,為什么?經典權力觀古典多元主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自由發(fā)揮。3.政治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如果說權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那么圍繞權力而發(fā)生的問題便是政治的核心問題。從理論上說,與經典權力觀相關的問題有:權力的必要性、權力的合法性基礎、權力的制約機構、權力的功能與范圍、權力的行使方式、權力行使的效率與效能、權力的更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權力面臨的挑戰(zhàn)等。在這些問題中,權力的合法性基礎與權力的制約結構最為重

9、要,因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則,后者則體現了憲政的基本精神,它們一起構成了政治或政治學的核心問題。第二章政治學:研究方法與學科特點一、關鍵術語1、傳統(tǒng)制度主義和新制度主義19世紀下半葉,也就是政治學發(fā)軔之初,出現了大批對政治制度進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們今天稱之為老制度主義或傳統(tǒng)制度主義。新制度主義強調“制度是重要的”,并將之臵于因變量的解釋地位。簡要的說,就是強調制度(規(guī)則、規(guī)范對人們行為選擇的制約作用。2、行為主義是指堅信社會科學應該建立在可觀察的人類行為基礎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數據展開研究的觀點。3、“精英-大眾”二分法“精英-大眾”二分法認為有史以來的人類社會分為少數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

10、精英與眾多被統(tǒng)治的百姓。精英-大眾”二分法是精英理論的前提和基石。二、復習思考題1.如何理解政治學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恰如存在不同的政治界定一樣,政治學者對如何研究政治現象也持有五花八門的立場。在分析的假定、焦點和方法等方面,政治科學家們彼此提供沖突的東西;它們經常描述同一個東西,卻提出十分不同的分析。他們甚至以不同的方法來觀察世界。研究取向的多元性是政治科學的一個基本特征。如果結合前面敘述的歷史過程,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政治學研究范式的多元性。首先是上面剛提及的,在歷史上先后出現的不同研究范式“各領風騷,它們相互并存而沒有彼此的替代關系,其次,政治學進入后行為主義階段后不復存在占主導地位的

11、研究范式。前者是指數量上多,后者指地位上無中心。政治學中還在生成新的研究取向,如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女性取向和話語分析。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在不同的國家情形有所不同。政治學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意味著我們正處在一個轉型期,一個多中心的時代意味著失去主流的時代,同時也可能意味著主流重構的時代。研究范式的多元性一方面開拓了我們的思維,使我們擁有廣闊的的研究領域與視野,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第三章國家和超國家政治一、關鍵術語1、立憲君主制定義:君主的權力在不同程度上受憲法和議會制約的政體形式。(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以君主為核心的行政權力體系受到議會一定程度牽制的一種政體形式。議會君主制

12、:是指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政府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2、共和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政體形式,它是當今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的政體。議會共和制:指國家最高權力由議會執(zhí)掌,通過選舉產生的總統(tǒng)一般是權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實際權力,是“虛位”國家元首。政府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聯(lián)盟組成,并對議會負責,一旦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須辭職或者請求總統(tǒng)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偨y(tǒng)共和制:在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總統(tǒng)與議會均由選舉產生,總統(tǒng)與議會分享實際權力??偨y(tǒng)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直接領導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權。政府成員由總統(tǒng)提名并經議會通過后

13、產生,對總統(tǒng)負責。議會掌握立法權,但不能選舉產生總統(tǒng),也不能對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時,總統(tǒng)也無權解散議會??偨y(tǒng)與議會之間存在權力制衡關系。3、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最初與古希臘城邦范圍相同。從政治觀點看,雅典是城邦;從社會的觀點來看,雅典是公民社會。這個社會的政治問題,是這個公民社會里的公民們所面對的公共問題,政治問題是在經公民們參與的政治過程中處理的。雅典公民不可能在城邦政治之外發(fā)展自己的公民性格,離開對城邦政治的參與,也就意味著被放逐于社會之外,處于非公民狀態(tài),甚至是非人狀態(tài)。在現代,公民社會這一術語主要指稱市民社會參與政治的這一公共面相?,F代公民社會不僅包括了私域,而且包括了公域;不僅包括了受

14、國家干預的負面自由,而且包括了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的正面自由。這樣定義的公民社會不允許國家公共權威的涉足,卻有權過問國家事務。公民社會不再是與自然狀態(tài)相對而言的“文明社會”,也不是消極保護私域免遭國家權力染指的“市民社會”,而是有著更為積極的含義。正因為如此,只有稱它為“公民社會”才恰如其分,因為每一個人作為公民都享受國家無權侵犯的基本人權和影響國家政策過程的參與權??傊?“公民社會”這個概念反映了東歐國家重建原本就有而時下喪失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的努力,以及東歐和前蘇聯(lián)國家為擺脫集權式統(tǒng)治而進行社會轉變的過程4、聯(lián)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地區(qū)作為成員單位聯(lián)盟組成的國家。聯(lián)邦制是當代比較常

15、見的國家結構形式之一。共同點就是聯(lián)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擁有主權,聯(lián)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限由憲法明確劃定。兩級政府在憲法規(guī)定的權限內獨立行使權力,其中任何方不能隨意干預另一方的權力。二、復習思考題1、現代民族國家有哪些特征?特征:民族國家與民族國家出現前的國家有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它們對于其領域的不同姿態(tài)。與民族國家出現前的王朝國家相比,民族國家視其疆域為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國王的女兒出嫁就將一部分疆域劃給別的國家。民族國家與此前國家的邊界的性質也不同。雖然民族國家也可能使用自然邊界如河流、山脈作為邊界,但是基本上其邊界定義為其民族所居住的地區(qū)。最重要的特征是一個國家在什么程度

16、上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使用民族團結作為國家的政策。民族國家促進經濟統(tǒng)一,廢棄內部的關稅和路稅。在德國德意志關稅同盟是統(tǒng)一國家的前身。民族國家典型的是擁有制造和維持國家運輸基礎設施的政策,促進貿易和旅行。在19世紀的歐洲擴展鐵路運輸首先是私人鐵路公司的業(yè)務,但是逐漸被納入國家政府控制范圍。比如法國從巴黎輻射向其全國各地的鐵路網被看作是法國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的反映。民族國家也特別重視建立國家的公路網。跨國的基礎設施比如跨歐洲鐵路和公路網是近年來才出現的。較之其前身民族國家一般更加中央化,其公共管理比較一致。地方特征服從民族特征。一般地方管理機構服從中央政府。1970年代后這個過程部分被取消,導

17、致了一系列自主地區(qū)。民族國家最重要的影響在于通過國家政策制造了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文化。民族國家的模型表示其居民由一個民族組成,通過同一祖先、同一預言和許多分享的文化統(tǒng)一在一起。假如一個國家缺乏這樣的一個統(tǒng)一性,它一般趨向于制造一個統(tǒng)一性。通過語言政策它促進民族語言的統(tǒng)一。建立一個國家性的統(tǒng)一得之見基礎教育和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中等教育是普及民族語言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些學校也教育民族歷史,往往摻入宣傳性的和傳說性的內容。尤其在危機時期有些國家至今依然進行這樣的教育。4 有時這些語言和文化政策也會導致負作用,比如鎮(zhèn)壓非民族元素。語言壓迫加速民族語言的普及,降低少數民族語言。在一些情況下這些政策導致了非常頑強

18、的抵抗和分裂運動。在其成功的地方文化一致性和單一性提高。同時在邊界地區(qū)文化的差別加強。按照理論法國文化從大西洋直到萊茵河,在萊茵河的對岸德國文化開始。通過語言政策和教育系統(tǒng)在德國內語言邊界基本上消失,而從1870年至1945年阿爾薩斯四度易手。2.結合中國現實,談談你對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的看法中國是發(fā)展型國家。如果說福利國家模式中國家干預社會主要在于社會公平,那么發(fā)展型國家模式中國家力量滲入社會則更多是為了促進經濟發(fā)展,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發(fā)展型國家的特點有,1.有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經濟官僚機構,2.政商合作,國家鼓勵加強私人商務、公共部門和其他國內利益之間的合作和協(xié)商。3.以快速工業(yè)化為國家安

19、全提供保證。這些國家采用的國家主導型快速工業(yè)化戰(zhàn)略,可以看成是對戰(zhàn)后國際環(huán)境壓力的一種民族主義的反應。因為發(fā)展型國家利用國家權威廣泛干預社會經濟事。3.全球化對國家主權有哪些影響?全球化對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全球化帶來了國際格局的變化。冷戰(zhàn)以前的歷次國際格局的形成和打破。都是軍事實力發(fā)生變化的結果,全球化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轉換的動力和方式,經濟因素成為影響國家間關系的重要條件。第二,全球化改變了安全,權力等國際關系概念的內涵。傳統(tǒng)的軍事安全觀受到經濟安全觀的沖擊,經濟安全成為各國的首要考慮。亞洲和拉美經濟危機爆發(fā)后,世界各國深感經濟的重要性,因為一旦發(fā)生金融危機,不僅會使國家經濟倒

20、退若干年,導致社會動蕩和政權更變。在國際經濟組織的附帶條件的援助下,還會影響到國家主權的完整性。第三,全球化使原來屬于一國的問題變成了全球性的共同議題,貧窮,環(huán)境,能源,生態(tài)等問題成為影響各國的問題,全球相互依賴與合作加深。第四,全球化對民族國家的主權提出了挑戰(zhàn),全球化使民族國家處理國內和世界事務的能力降低,有學者提出,這將會導致空心國家,無邊界社會的出現。第五,世界社會體系要求用一種新的秩序來處理民族,宗教,及全球問題,一種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第四章現代政府的設臵:代議機關一、關鍵術語1、議會制分為兩種,即議會君主制和議會共和制。議會君主制是指政府對議會負責、君主的權力受到議會約束、君主為

21、虛位元首而無實際權力的國家。議會共和制是指政府(內閣由多數議席的政黨組成,并在法律上對議會負責的共和國制度。當議會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后,內閣必須辭職或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進行改選,以使新議會決定內閣的去留。議會共和制又稱為內閣制。2、代議制代議制民主理論是現代民主的主流理論,也是現代通行的民主憲政制度的理論基礎。它是對古典的直接參與民主理論的修正,認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念需要根據政治共同體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采用代議制,由公民推舉代表作為“代理人”組成政府,實施對國家公共事務的管理。它反對傳統(tǒng)的個人、家族或幫派式的專制暴政;反對“暴民政治”和“多數人暴政”;反對政府濫用公權,侵害公民自

22、由權利。3、總統(tǒng)制是指以總統(tǒng)為首的行政機關獨立于立法機關之外,政府不對議會負責的共和國制度。因此,獨立選任的總統(tǒng),不論是否得到議會的支持,都在法定的期限內任職。美國是典型的總統(tǒng)制國家,總統(tǒng)擁有相當多的決策權和執(zhí)行權;同時,議會保留有較多的決策權,并對選民負責。相比之下,總統(tǒng)制國家的議會對政府的監(jiān)督權和制約權,比議會制國家的議會的權力大。4、半總統(tǒng)制是兼有議會制和總統(tǒng)制特征的混合政府體制。1.總統(tǒng)權力大大加強。2.政府不會在議會內產生,但須向議會負責。3.議會權力受到極大削弱.5、兩院制:指一個國家內存在兩個并立的立法機關,共同行使立法權。6、一院制認為代議制的立法機關是人民的代表機關,它的立法

23、意見是人民的意見。人民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問題,主流上應該只要一種意見,因此代表人民的機關只應有一個。二、復習思考題1.分析當代國家議會委員會在立法活動中的主要作用。(1對議案的初審淘汰?,F代國家議會立法領域和數量在不斷擴大,議會在每個會期中收到的立法提案過多,就會造成提案量與議會辯論和表決的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2對議案的修改和定型,一項議案從提出到最后的通過成為法律,從形成到內容往往會有較大的變化,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在這個過程中,委員會起了主要作用。2.試分析當代國家議會的主要職權。(1立法權,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權力,是議會的首要權力。立法權是資產階級在近代議會制度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與封

24、建勢力的反復較量確立下來的一種政治特權。(2財政權,確切的說是財政監(jiān)督權,也被形象的稱為錢袋的權力。是議會的又一項基本權力。A稅收,舉債的批準權B對政府預決算案的審議批準權(3行政監(jiān)督權嚴密監(jiān)督政府的每項工作,并對所見到的一切進行議論,乃是代議機構的天職。議會對行政機構的監(jiān)督權也是議會的一項基本權力,但各國議會的行政監(jiān)督權的大小和方式是與政府體制的類型相聯(lián)系的。議會進行行政監(jiān)督的方式主要包括:1.質詢.2.不信任投票.3.調查(4其他權力除上述基本權力外,不同國家的議會還因法律規(guī)定或慣例而享有其他方面的職權。A.準行政權。在現代國家中,議會對于某些行政事務具有一定的影響,因其發(fā)揮的作用不同于行

25、政部門,因此有學者稱其為準行政權。除了在政府行政預算方面的影響外,現代國家議會在行政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外交和一定的人事任免權。B.準司法權.會的司法職能主要體現在一些國家的議會所擁有的彈劾權和司法審判權C.選舉權.大多數國家的議會都擁有部分或全部的選擇政府首腦的權力。在議會制政府體制下,議會對內閣總理有間接的選舉權。第五章現代政府的設臵:行政部門一、關鍵術語1、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實際上或形式上的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是國家主權的實際掌握者或象征,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實際上或形式上處于首腦地位。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在實際上或形式上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實質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腦地位。任何

26、性質的國家,都要設臵國家元首。在君主制國家,國家元首稱為國王或皇帝。在共和制國家,國家元首稱為總統(tǒng)或主席。2、官僚制指一種有效執(zhí)行公共政策的理性體系或組織結構。2.指由職業(yè)文官,而非由選舉的官員擔任行政職務政府管理體制.二、復習思考題1、分析總統(tǒng)制、議會制、半總統(tǒng)制在行政體制上的特點?!究偨y(tǒng)制】1.行政權完全獨立于立法權之外;2.實行行政首長個人負責制?!咀h會制】1.元首“虛位”2.議會主權3.責任內閣【半總統(tǒng)制】1.總統(tǒng)由議會體制整體中的“虛位”元首變成了一個大權在握、凌駕于其他國家權力機構之上的“仲裁者”。2.與議會制政體相比較,議會的權力被大大削弱。3.政府不從議會中產生,但需向議會負責

27、。2、現代國家元首承擔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象征功能.國家元首具有象征國家的統(tǒng)一。表現社會的目的,體現國家整體的政治觀念等作用。(2代表功能.國家是一個擁有一定地域,人口和主權的政治組織。對于這樣一種政治組織來說,無論從組織自身存在的需要出發(fā)。還是作為區(qū)別于其他組織的標志。都必須擁有有一個最高代表,以國家的名義,代為表示意志,代為行動。(3紐帶功能.現代國家的權力結構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權,這是現代政府功能分化的必然要。但國家權力的行使必須是完整的,這就要求在國家權力各個部分之間發(fā)生沖突或是不能有效運作的時候必須存在一定的協(xié)調機制。3、分析官僚制在現代國家政府中的作用和影響。作為現代政府

28、的一部分,非選舉產生的職業(yè)文官與現代民主制度融合的理論基礎是要嚴格限定他們的職責并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為此,現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則中強調兩官分治,即將由選舉產生的政務官和由考試錄用的職業(yè)文官進行區(qū)分,前者創(chuàng)制政策,后者接受政治領袖們的領導,并在其政策指導下活動。在政府機構的層級設臵上,二者的從屬關系必須得到明確的體現。而事務官在執(zhí)行公務過程中嚴守政治中立被認為是忠實的執(zhí)行政府政策的必要保證。然而,由于職業(yè)文官掌握著專業(yè)知識并具有持續(xù)性,使他們有力量阻撓或控制那些有可能決定政策的政治家。一項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要經過論證、起草、資金配臵、確定可行性方案等許多階段,哪個階段也離不開職業(yè)官僚的工作。他

29、們可以向主管的部長、總理提出政策建議、決議草案、改革方案,也可以駁回各種“異想天開的”、“不現實的”、“耗資昂貴的”要求或建議。在某種意義上,強大的行政機構,特別是部分高級行政官員,已經取得一定的獨立性,形成了一個可以影響甚至抵制政府決策的壓力集團。而隨著當代國家文官制度的不斷改革,原有的一些基本原則正逐漸被突破,職業(yè)文官參與政治的權力日益擴大。職業(yè)文官們非經民主選舉,無須對公眾負責,卻越來越多的參與決策,這一現象與明主原則之間的沖突已經引發(fā)了大量爭論。第六章現代政府的設臵:司法機關一、關鍵術語1、大陸法系:大陸法系是指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在繼承奴隸制羅馬法系的原則和形式的基礎上,形成于

30、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法律體系,以成文法(法典為主要法律淵源的法系。又被稱為“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法典法系”或者“民法法系”。2、英美法系:英美法系是英國在歷史上通過法院辦案“遵循先例”和立法等形式,廣泛吸收日耳曼習慣法、地方習慣、羅馬法、教廷法的思想和原則,逐步形成起來的一套獨特的法律體系。它是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形成的法律的總稱,故通常稱為普通法法系;因其以判例法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也稱為判例法法系。3、法院的審級結構:各國法院體系一般都由初審法院、上訴法院、最高法院等組成,這使得法院體系中也有一個金字塔式的縱向層級結構。處在金字塔最底層的數量眾多的是初審法院,數量較少的上訴法院居中,數

31、量最少的高級法院在頂端,法院系統(tǒng)的這種縱向的層級結構被稱為審級制度。4 、違憲審查制度: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國家的立法或者有關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團體的行為是否合憲所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審查和裁決。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1803年“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中所確立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解釋憲法和裁決違憲的權利是現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直接淵源。二、復習思考題1、司法權在政治制度體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點?作用:司法就其本義而言就是居中而斷,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對發(fā)生糾紛的雙方進行更正的裁決。在社會生活中,利益沖突不可以避免,社會的穩(wěn)定和有序發(fā)展有賴于一定的沖突控制機制,眾多形式司法程序就是用于解決沖

32、突糾紛的人類文明答案,不論司法制度采取哪種形式,它的基本政治作用是一致的,即幫助社會控制(而不是消滅沖突。特點:普遍性,司法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國家的屬人管轄權與屬地管轄權主要體現在司法管轄上,因此,審判權管轄的范圍應該是國家領土內的一切人與事,還有處于世界各地的本國公民。獨立性,意味著法官在斷案的時候能夠真正的獨立,不受訴訟雙方當事人的影響,不受公眾輿論的影響,更不能夠成為政府權力的附庸。司法獨立性還有別于行政的從屬性,在行政序列中下級受上級機關的領導與制約,下級有服從的義務;但是在司法體系中的獨立審判原則則是要求法官與法官之間互不屬從,不同層級的法院之間互不存在領帶與被領導的關系,當事法

33、官只是根據自己對法律與事實的理解進行獨立的審判。被動性,司法權介入的前提是有“案件與爭議”,“不告不理”是司法活動的慣常機制,司法者不能夠主動發(fā)起一個訴訟,要不是超越司法權限,背離司法所固有的要求的。多方參與性,司法盡管屬于國家權力的運作,但是整個過程離不開多方當事人的訴訟參與,需要雙發(fā)的質證、辯駁與對抗才能夠做出最后的裁判。這個與行政管理者通過單方面的調查取證就可以形成的行政決定的行政決策是有明顯區(qū)別的。2、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在法院設臵上有什么區(qū)別?兩大法系國家之間對法律的分類上的差距決定了法院設臵上的區(qū)別:大陸法系國家一般將所有的法律分為公法與私法,而英美法系國家則將法律分為普通法與衡

34、平法。在大陸法系國家,法院設臵有:普通法院:僅僅管轄民事與刑事案件。行政法院:管轄由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訴訟。憲法法院與特別中央司法機構:實行違憲審查與彈劾。專門法院:審理專業(yè)特殊案件的法院。在英美法系國家早期是有普通法法院與衡平法法院的,但是現在已經取消了衡平法法院,現在本法系國家的法院設臵有:普通法院:受理除專門法院管轄之外所有的案件,包括民事、刑事、行政、違憲在內的所有案件。專門法院:審理專業(yè)特殊案件的法院。第七章武裝力量復習思考題:試述武裝力量在政治變遷中的作用。(作簡答題時括號內的不寫答:武裝力量是政治變遷的重要變量。武裝組織和戰(zhàn)爭對人類政治組織的復雜化有示范和促進作用。1、戰(zhàn)爭所要求

35、的組織能力、它的等級制和中央統(tǒng)帥機制很容易從軍事擴展到社會政治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事權力機制逐漸被負有社會管理職能的領袖們所效法,這對社會權力的集中和對領導人的服從與效忠關系的擴張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原來的統(tǒng)治技術無法滿足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已有的軍事等級集權式組織的控制技術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這也是國家形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2、在現代民族國家的興起過程中,戰(zhàn)爭與武裝力量是關鍵因素之一。(軍事創(chuàng)新(包括技術和組織及其所帶來的戰(zhàn)爭變化是西歐國家從傳統(tǒng)的封建國家向近代民族國家、官僚政治轉型的內驅力之一,它全面地參與了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并成為塑造現代性的重要變量。一般說來,戰(zhàn)爭使國

36、家權力得以擴張,經常處于暴力沖突的國家容易產生獨裁,而盡量少卷入沖突的國家有利于自由政治制度的成長。3、在近代中國國家轉型和政治發(fā)展過程中,武裝力量的影響尤為顯著。(第一,在國家被不同派系的武裝力分裂的情況下,國家的財政與稅收能力很有限,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無力提供適當的公共產品,對社會的監(jiān)控能力大大降低,對外沒有完全獨立的主權,最多是一個“半主權國家”。第二,各種正規(guī)的、非正規(guī)的武裝力量對社會資源的超強度提取,影響了全國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社會的成長,鄉(xiāng)村社會也不斷暴力化。這使近代中國國家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斷裂,造成了軟弱的國家(代表公共權力的中央政府和整體性無序社會的雙重資源枯

37、竭與無能。4、二戰(zhàn)后,亞非拉眾多地區(qū)處于從傳統(tǒng)國家向現代國家轉型的過程之中,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秩序已被暴力打破,直接掌握著暴力資源的軍事組織通過刺刀和坦克把社會和制度的沖突限制在“秩序范圍”之內。第八章意識形態(tài):性質與功能一、關鍵術語意識形態(tài):是一套多少能夠自洽的觀念體系,這套觀念,不管它們是傾向于保存、修改還是推翻現有的權力體系,總之為有組織的政治行動提供了基礎。因此,所有的意識形態(tài):(1對現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種解釋,通常是以世界觀的形式;(2對于值得期待的未來,提供了一種模式;(3勾勒了政治變遷怎樣才能夠發(fā)生。二、復習思考題1、試分析意識形態(tài)與科學的關系。對于意識形態(tài)和科學的關系之認識,可以歸納

38、出兩派:一派將科學和意識形態(tài)對立起來,認為意識形態(tài)不是科學,因為科學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意識形態(tài)則掩蓋真理,所以科學研究要排除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這是在貶義上使用意識形態(tài),持這種觀點的既有左翼思想家如馬克思、早期的阿爾都塞、曼海姆,也有右翼思想家如波普爾和熊彼特,當然也包括各學科的實證主義者和結構功能學派。另一派則并不認為科學和意識形態(tài)是對立關系,這一派之中又可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包括知識社會學、科學知識社會學、當代科學哲學中的激進派以及闡釋學哲學家認為科學研究無法避免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甚至有些學者宣稱科學知識和其他門類的知識并無本質上的差異,從而在認識論上模糊了科學知識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嚴格界限。

39、另一種觀點(最主要的是法蘭克福學派則認為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科學和技術本身已經成為意識形態(tài),從而在社會和政治功能上將意識形態(tài)與科學同等看待。2、試分析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功能。(1認識框架(2政治認同和整合(3提供合法性(4政治動員(5經濟功能3、如何看待意識形態(tài)終結的觀點。關于意識形態(tài)是否終結的爭論和意識形態(tài)扮演的角色密切相關。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tài)是對真理的歪曲,隨著無階級社會的到來,意識形態(tài)產生的根源被鏟除,意識形態(tài)當然也就終結了。這種觀點是建立在馬克思對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對物質生產的錯誤發(fā)映的虛假意識的看法上,也建立在他對意識形態(tài)和科學關系的看法上。理解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和歷史終結論的關鍵是“終結”的意

40、義到底是什么。這個詞同時也有目的的意思。在西方思想傳統(tǒng)中,從古希臘開始就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目的論傳統(tǒng),認為歷史的發(fā)展有其預定的目的,歷史就是按照一定的路徑演進,最后達到這一目的。目的達成、展現之后,歷史的意義也就完全實現,于是不再有發(fā)展和變化,歷史也就終結了。第九章當代世界主要意識形態(tài)一、關鍵術語社群主義:20世紀80年代后產生的當代最有影響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社群主義的哲學基礎是新集體主義。它反對新自由主義把自我和個人當作理解和分析社會政治現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變量,而是認為個人及其自我最終是他或他所在的社群決定的。因此,社群才是政治分析的基本變量,而認為個人及其自我最終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決定。

41、用公益政治學代替權利政治學是社群主義的根本主張。核心價值:a原子式的個人(individual與社群界定的自我;b普適主義與特殊主義(universalism verus particularism;c個人權利與共同的善(common good二、復習思考題:古典自由主義與現代自由主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答: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是一種支持個人先于國家存在的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財產,并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3,認為政府存在的目的僅在于保護每個個體的自由。古典自由主義發(fā)源于17世紀和18世紀,也因此,它通常被視為由于工業(yè)革命和隨后的資本主義體制而產生的一種

42、意識形態(tài)。言論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負責,和自由市場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出,后來才陸續(xù)被其他政治意識形態(tài)所采納的。古典自由主義反對當時絕大多數較早期的政治學說,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強調個人的自由、理性、正義和寬容4。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影響。古典自由主義認為政府的干預經常是阻礙了經濟的增長,因此主張將政府排除出經濟領域,讓經濟生活自行其事,讓追求自身利益的無數的個體理性的計算來引導經濟生活的調整,即“誰會應當盡量從政府干預中擺脫出來,盡量的自由”,“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現代自由主義:在19世紀,多數的民主國家都延伸了選舉權,

43、19世紀產生的社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成了第一個從古典自由主義里分裂出來的重要流派,社會自由主義主張立法禁止童工和規(guī)定勞工的最低工資,而這些都是主張自由放任經濟的自由主義者所視為妨礙自由的政策,更認為這些政策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到了19世紀末,這些從自由主義產生的分裂已經逐漸擴大,他們認為為了要達成自由的目標,個人必須得到為達成目標的條件,包括教育和免于受剝削的保護。在1911年由霍布豪斯(Leonard Trelawny Hobhouse所著的自由主義一書里,他總結了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的概念,也就是主張政府介入經濟,并應確保每個人在貿易時的平等權利

44、。由于霍布豪斯的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的差異實在太大,哈耶克甚至指出那應該被稱為“社會主義”比較正確11(霍布豪斯的確曾自稱他的理論為“自由社會主義”。古典自由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兩者的異同:1都關注自由和平等之間的關系,但前者強調自由,后者更重視平等,在自由觀念上,前者信奉消極自由,強調個人應該享有不被強近和干涉的自由,更少的限制意味著更大的自由。而現代自由主義信奉積極自由,強調自由是個人發(fā)展和實現其潛能的自由,是獲得技能、知識和自我實現的自由。在國家的觀念上,前者認為國家是必要的惡,它時時都可能侵犯個人的自由,而社會則是自由的領域,因此應該限制國家的作用,反對國家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信奉凱恩

45、斯主義和福利國家。2 古典自由主義主要派別和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邊沁、詹姆斯密爾、杰斐遜、潘恩、亞當斯密、斯賓塞。.現代自由主義主要派別和代表人物約翰斯圖亞特密爾、格林、霍布森、霍布豪斯、杜威、羅爾斯。3兩種自由主任都有共同的核心價值:主要包括個人主義、自由和有限政府、理性和進步、多樣性和政教分離。第十章政治文化與社會資本一、關鍵術語1.政治文化:政治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政治文化作了定義。根據阿爾蒙德觀點,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tài)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歷史和當代社會、經濟和政治活動進程所促成。在阿爾蒙德定義的基礎上,派伊(lucian pye認為,政治文化是

46、政治系統(tǒng)中存在的政治主觀因素,包括一個社會的政治傳統(tǒng)、政治意識、民族精神和氣質、政治心理、個人價值觀、公眾輿論等等,其作用在于賦政治系統(tǒng)以價值取向,規(guī)范個人政治行為,使政治系統(tǒng)保持一致。維巴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構成和作用時進一步指出,一個社會的政治文化由經驗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號和價值所構成,它決定了人們行為的條件,為人們提供了參與政治的主觀意向。根據他們的解釋,我們可以為政治文化做出如下定義:政治文化是一國國民長期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對于生活其中的政治體系和所承擔政治角色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它與政府、政治組織等制度性結構相對應,成為政治體系的主觀因素。政治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基本成分:政治文

47、化的認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評價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認知性成分是指人民對于政治組織,政治過程,政治角色,政治產品等方面的認識.它構成了人們對政治體系進行判斷以及選擇行為目標和行為方式的基礎.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是指對政治體系和政治活動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們在政治生活中對政治體系,政治系統(tǒng)活動或政治實踐所持有的一種直觀的評價.政治文化的評價性成分是指人們依據一套他們認為是正確和合理的準則,信條,或明確或含蓄地對政治體系進行價值判斷.它主要包括政治價值觀念和政治評價的心理過程兩部分.2.社會資本:關于社會資本的概念尚無一致的定義,到目前為止,以下三種界定比較值得關注:1狹義社會資

48、本觀:指的是個人的“聯(lián)系”或“關系”,將社會資本看作是社會關系的功能和形式,即一個人與朋友、同事的關系或者更一般的聯(lián)系。2過渡社會資本觀:也就是中觀層次的社會資本定義,這一定義強調社會資本的公共產品性質。3擴展的社會資本觀:即宏觀的社會資本定義,將社會資本與集體行動和公共政策聯(lián)系起來。認為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組織的特征,如信任、規(guī)范和網絡,它們可以通過促進合作行動而提高社會效率。社會資本包含的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社會信任、互惠規(guī)范以及公民參與網絡。二、復習思考題:政治社會化功能是什么?1定義:總體而言,我們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傳遞與社會資本再生的過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是政治文

49、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個人與系統(tǒng)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復雜、多元、持續(xù)的過程2第一,為政治系統(tǒng)培養(yǎng)合格的“政治人”,維持政治體系的有效運轉。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社會動物”的觀點。政治生活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必需的,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實現其價值,才能滿足是市場經濟無法滿足的需求。但參與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識、技能、價值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需要個人不斷學習和訓練的過程。第二,傳承和發(fā)展政治文化,為政治系統(tǒng)提供合法性支持。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得以傳播、繼承的主要途徑。能否正確將一個社會占主導力量的政治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人,保持代際之間穩(wěn)定的政治價值觀和政治行為方式,將直接

50、影響到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第十一章政治溝通與政治參與復習思考題:1、試論述政治溝通與政治參與的關系。2、大眾傳媒與公共輿論的關系是什么?1大眾傳媒正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大眾傳媒主要通過輿論導向與輿論監(jiān)督、建立和鞏固信仰、社會暗示及教育實現其社會控制功能; 大眾傳媒既有社會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負功能。大眾傳媒的負功能將對社會控制產生消極的影響, 這種影響體現在: 對社會政策的過度干預會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輿論導向的不確定性影響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會暗示容易誤導社會成員、公眾對大眾傳媒的過度依賴影響社會成員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關系的和諧。2 公共

51、輿論是公眾對社會政治問題所持有的某種看法。第一,公共輿論針對的不是個人的偏好,而是社會和政治問題,是與人們的集體生活緊密相關的事務。第二,輿論所針對的通常是存在的問題,因為對于真理或大家公認的事情是不會形成相關的輿論的。第三,公共輿論的主體是公眾,它由三部分組成,即普通公民、積極公民以及政治和輿論精英。他們在“公共輿論”中所占比例與其影響力成反比。3 兩者關系,a.大眾傳媒通過公眾輿論中的輿論導向與輿論監(jiān)督等實現社會控制b.大眾傳媒通過建立和鞏固信仰實現對公眾輿論的社會控制,大眾傳媒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社會成員的信仰控制:一是通過塑造典型, 控制公眾個人理想。二是通過對意識形態(tài)的培養(yǎng)和灌輸,

52、 引導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從而控制公眾輿論。d. 公眾輿論中的輿論導向的不確定性影響社會控制效果,大眾傳媒固然可以起到輿論導向和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 但輿論控制的不確定性往往會使大眾傳媒的控制效果大打折扣。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同一時間不同媒體的傳播內容中, 我們常??梢钥吹较嗷ッ艿恼撜{; 二是在同一媒體不同時期的傳播內容中,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自相矛盾的言論和觀點。毫無疑問, 公眾輿論不確定必然會降低輿論的權威性, 影響社會控制效果。e.公眾對大眾傳媒的過度依賴影響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關系的和諧3、不同的政治參與方式如何實現互補1所謂政治參與,就是試圖影響政治系統(tǒng)決策過程的活動。在這里,

53、“政治系統(tǒng)”是一個開放的概念,政府、政黨、利益集團等都可以包括在內。而“試圖影響”也不規(guī)定參與的方式,即可以合法地影響,也可以非法的影響。即可以有效地影響,也可以無效地影響。因此,這個定義是比較符合原義的。2政治參與方式的多樣性源于人類行為方式的多樣性,而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制度又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參與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選舉、社會運動和信訪等。各種政治參與方式之間是互補的:a.投票是人民主權的制度體現,一直被作為政治參與的主要途徑之一,不同的投票方式不公可以使人民通過選舉議會代表間接表達其主權,也可以通過公民投票直接行使政治決策權。b.選舉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參與手段和行為?,F代民主政治中,選舉

54、成為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公民通過選舉顯示的政策將成為當選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因此許多政治學家都傾向于將選舉視為民主的本質。c.雖然投票和選舉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與政治的方式,但二者也具有相同的缺陷。首先,在時間維度上,兩者都被劃入“一度現象”,都是在法定期限內進行的,受到時間上的限制;其次,在活動的影響力度方面,兩者都有所不足。d.抗議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沖突等另類政治與都是體制外的政治參與,屬于社會運動的具體表現形式。社會運動是人們對特定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有組織的集體表達,其目的是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做點事情,以便能對現狀有所改善。由于社會運動是在體制外展開的,因此它面臨著

55、一種持久的分化壓力,但作為一種政治參與手段,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彌補了體制內政治參與渠道彈性的缺點。對體制內的政治參與起到一定的互補作用。e.主動接觸與信訪是西方與我國一種主動與政府部門表達意見、提出建議或者投訴請求的活動,其它信訪活動包括參與類、求決類、訴訟類三類,分別履行了政治參與和權利救濟,在中國政治系統(tǒng)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投票、選舉、社會運動等政治參與方式的一種有利補充。第十二章政黨與政黨制度一、關鍵術語選舉制度:是指“向候選人和政黨分配公職,將選票轉換成(立法機關席位的方法”,“是一組用以舉行選舉的規(guī)則”。在這個意義上講,選舉制度的考察首先涉及三個要素,即應選職位的范圍、選舉權利的

56、范疇與投票率的基本情況。另外,有些資料也這樣定義選舉制度:它是指選舉國家各級代表(代議機關代表(議員或國家公職人員(包括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行政負責人的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有:建立選舉機構,確定選舉資格,行使選舉權利,劃分選區(qū),候選人的資格、產生與競選,選舉的組織、方式和程序,確定當選標準,以及處理選舉舞弊與選舉訴訟等。二、復習思考題:1、如何理解“現代政治就是政黨政治”這句話?答:現代的政治是從近現代的國家上發(fā)展出來的,來自于市民社會的興起。這形成了一種以私人利益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從而經濟生活對政治生活產生了控制,政治需要從經濟中尋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職能變

57、成了維護經濟利益的展開。因此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以政治權利為核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政黨政治指一個國家通過政黨行使國家政權的形式。狹義的政黨政治就是政黨執(zhí)掌政權的活動,廣義的政黨政治是指各國政黨為實現其政治綱領和主張而展開的一切政治活動和斗爭?,F代意義上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政黨為中心而展開運作的。政黨既是具有相同政治信念或意識形態(tài)立場的公民個人聚集在一起以推行其政治主張的組織實體,又是與其他同類政治實體展開各種形式的競爭以奪取政權的核心力量,因此政黨是最重要的政治組織。通過系統(tǒng)的政綱、以往的歷史成就以及黨員組織發(fā)現、長期培訓和著意推薦

58、,政黨選擇和推舉其最具資格的成員出任政治領袖和擔當社會公職,因此政黨又是聯(lián)結社會大眾與政府機構的橋梁。在世界近現代歷史上,政黨既是西方民主憲政和議會民主的產物,同時也是民主憲政和議會民主的重要標志?,F代政黨是隨著選舉權的普及和政治參與的大眾化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又是選舉權普及和政治參與擴大進程的主要推動者。正因為如此,政黨政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性的世界現象,也成為現代政治學必須研究的對象,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政治就是政黨政治。2、如何認識政黨的社會基礎與階級基礎之間的關系?答:政黨產生于不同的政治分歧和利益沖突,立基于不同的社會階級、階層與特殊群體和集團的分裂與政治分野。特定的社會階級、階層與特殊群體往往會對某一特定的政黨采取親近或接近的態(tài)度,會在重大政策問題上贊同這一政黨的主張,在選舉活動東中支持這一政黨。社會階級階層的分化結構首先會對政黨制度的發(fā)展形成重要的影響。出自不同的階級的人們會選擇支持代表本階級利益的政黨,會在大選中將自己的選票投給能夠代表本階級要求的政黨。因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