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教研室_第1頁
基礎護理教研室_第2頁
基礎護理教研室_第3頁
基礎護理教研室_第4頁
基礎護理教研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礎護理教研室第第 六六 章章中中 藥藥 用用 藥藥 護護 理理【教學時數(shù)】【教學時數(shù)】6 6學時學時【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掌握 1.1.中藥用藥中藥用藥“八法八法”及護理及護理2.2.各種藥物的煎煮時間與火候。各種藥物的煎煮時間與火候。3.3.各類藥物的特殊煎煮法。各類藥物的特殊煎煮法。4.4.時藥與時禁時藥與時禁5.5.中藥中毒的解救及護理中藥中毒的解救及護理熟悉熟悉 1.1.用藥方法用藥方法2.2.用藥禁忌。用藥禁忌。3.3.中草藥中毒的預防中草藥中毒的預防了解了解1.1.中藥劑型中藥劑型2.2.現(xiàn)代醫(yī)學對時間藥理學的認識現(xiàn)代醫(yī)學對時間藥理學的認識第第 一一 節(jié)節(jié) 中中 藥藥 給給

2、 藥藥 法法一、中藥劑型一、中藥劑型(一)湯(一)湯 劑劑1 1概念:概念:將藥物配成方劑,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服用。2 2特點:特點:吸收快、作用強,能迅速發(fā)揮療效,并可根據(jù)病情變化加減使用。3 3用法:用法:內(nèi)服、含漱、熏洗、灌腸。(二)散(二)散 劑劑1 1概念:概念:將(一種或數(shù)種)藥物碾研成均勻混合的干燥粉末。2 2特點:特點:制作簡便、節(jié)約藥材、不易變質、便于攜帶等,但吸收較湯劑要慢。3 3用法用法: :內(nèi)服內(nèi)服: :末細量少,可直接沖服,或用湯劑、米湯等調(diào)服;研成粗末者,加水煮沸后取汁服用,即煮散。外用外用:將藥物研成極細粉末,外敷或摻散于瘡面和患病部位.(三)丸(三)

3、丸 劑劑1 1概念:概念: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或水、米糊、面糊、酒、醋、藥汁等作為賦型劑制成圓形固體劑型。2 2特點:特點:藥力持久,吸收緩慢,體積小,服用、貯存、攜帶都很方便。適用于慢性和虛弱性疾病。3 3類別及用法:類別及用法:蜜丸蜜丸 將藥物細粉用煉制過的蜂蜜作賦型劑制成丸。水丸水丸 將藥物細粉用冷開水或酒、醋,或其中部分藥物煎汁等起濕潤、粘合作用,制成的小丸。糊丸糊丸 將藥物細粉用米糊、面糊等制成丸劑。濃縮丸濃縮丸 將藥方中某些藥物煎汁濃縮成膏,再與其他藥物細粉混合干燥、粉碎,以水或酒、或方中部分藥物煎出液制成丸劑。(四)膏(四)膏 劑劑1 1概念:概念:膏劑是將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

4、濃縮而成的劑型。2 2特點:特點:服用量小,外用可緩慢吸收,持久發(fā)揮療效。3 3類別及用法:類別及用法:內(nèi)服和外用(1 1)內(nèi)服膏劑)內(nèi)服膏劑:流浸膏流浸膏 浸膏浸膏 煎膏(煎膏(膏滋) (2 2)外用膏劑:)外用膏劑:硬膏硬膏(膏藥) 軟膏軟膏(藥膏) (五)丹(五)丹 劑劑1 1概念概念:用含汞、硫磺等礦物藥或貴重藥物精煉而成的化合制劑。2 2特點:特點:劑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證。如紫雪丹、紅升丹等。3 3用法:用法:沒有固定的劑型,可為丸、散、塊狀、錠狀等,可內(nèi)服和外用。 (六)酒(六)酒 劑劑1 1概念:概念:是以酒為溶媒浸泡藥物,或加溫同煮,去渣取澄清浸出液,通稱為“藥酒”。2

5、 2特點:特點:適用于體質虛弱、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證,陰虛火旺者禁用。3 3用法:用法:內(nèi)服-體虛失養(yǎng)、風濕骨痛。外用-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七)片(七)片 劑劑1 1概念:概念:片劑是將一種或多種藥物經(jīng)過粉碎加工和提煉,與輔料混合后,加壓制成的圓片狀劑型。2 2特點:特點:用量準確、體積小、成本低、貯運方便,是現(xiàn)代常用劑型之一。適用于多種病證。3 3用法:用法:一般內(nèi)服。(八)沖(八)沖 劑劑1 1概念:概念:是指將藥物的細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顆粒劑。2 2特點:特點:服用方便、作用迅速、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運輸攜帶。(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膽、脾胃等病證。3 3用法:用

6、法:服時用開水沖服。(九)糖(九)糖 漿漿 劑劑1 1概念:概念:是將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再煎熬成的濃縮液,然后加入適量蔗糖的藥物水溶液。2 2特點:特點:有甜味,易于服用,尤其是便于兒童服用。3 3用法:用法:直接口服或沖服。(十)膠(十)膠 囊囊 劑劑1 1概念:概念:膠囊劑是將藥物制成干燥的粉末,裝入膠囊內(nèi)而成。2 2特點:特點:能掩蓋藥物的異味,服用方便,體積小,便于攜帶與貯運。(十一)針(十一)針 劑劑1 1概念:概念:也稱注射劑,是將中藥經(jīng)過提取、精制和配制等步驟而制成的滅菌溶液。2 2特點:特點:作用迅速、劑量準確、給藥方便、藥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響,具有直接進入人體組織等優(yōu)點。

7、3 3用法:用法:可供皮下、肌肉、靜脈、穴位注射,用于多種病證及危重患者的搶救等。(十二)茶(十二)茶 劑劑1 1概念:概念:是由藥物粗粉和粘合劑混合制成的固體制劑,用時置于容器中以開水泡汁代茶服用。2 2特點:特點:用量小、服用方便、制法簡單、便于攜帶和貯運。3 3用法:用法:泡汁服。多用于治療感冒、積滯等病證。(十三)藥(十三)藥 露露1 1概念:概念:是用新鮮的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通過蒸餾所收取的蒸餾液即為藥露。2 2特點:特點:氣味清淡、芳香無色、便于口服,一般可作為治療中的輔助飲料。(十四)合(十四)合 劑劑1 1概念:概念:將各種藥物通過蒸餾法、滲漉法或煎煮濃縮法加防腐劑而制成的一

8、種劑型。2 2特點:特點: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證。(十五)氣(十五)氣 霧霧 劑劑1 1概念:概念:將藥物水溶液裝入帶有閥門的耐壓容器內(nèi),借助容器內(nèi)拋射劑的壓力,以霧狀形態(tài)噴射出來,直達病灶或由粘膜吸收而發(fā)揮療效。2 2特點:特點:霧粒微小、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安全衛(wèi)生、給藥量少和副作用小。(十六)安瓿口服液(十六)安瓿口服液1 1概念:概念:將藥物提煉濃縮后裝入玻璃瓶內(nèi),用時打開鋁蓋或鋸斷安瓿,用吸管將藥物吸入口中吞服的一種劑型。2 2特點:特點:多用于補益藥物。(十七)滴(十七)滴 丸丸1 1概念:概念:將藥物溶解、乳化或混懸于適宜的熔基質中,通過適宜的滴管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卻液中,由于

9、表面張力的作用使滴液收縮成球狀,并冷卻凝固而成的顆粒狀劑型。2 2特點:特點:含量準確、藥物耗損少、受熱時間短、藥性穩(wěn)定等,適用于制備液體藥物及主藥體積小或有刺激性的藥物。(十八)錠、餅劑(十八)錠、餅劑1 1概念:概念:是將藥物研成細末,單獨或與賦形劑混合而制成不同形狀的一種固體制劑。若制成餅狀,即稱為餅劑;若制成錠狀,即為錠劑。2 2特點:特點:可供外用或內(nèi)服,研末調(diào)服或磨汁服,亦可磨汁以敷患處。(十九)線、條劑(十九)線、條劑1 1概念:概念:將桑皮紙粘藥后捻成細條狀,或將桑皮紙先捻成細條后再粘藥,用時插入瘡口,化腐撥毒;也可將絲線或棉線浸泡于藥液中,并與藥液同煮,經(jīng)干燥而成,亦稱為藥線

10、。2 2特點:特點:用于結扎瘺管或贅肉,使其自行萎縮脫落。是中醫(yī)外科常用的劑型。二、煎二、煎 藥藥 方方 法法湯劑是臨床應用最普遍的劑型,為了使藥物更好地發(fā)揮療效,我們必須掌握中藥的煎煮方法。(一)煎(一)煎 藥藥 用用 具具1.1.適宜器具適宜器具 砂鍋砂鍋、瓦罐瓦罐和陶瓷器罐陶瓷器罐為佳。搪瓷搪瓷、不銹鋼不銹鋼和玻璃器皿玻璃器皿亦可。2.2.禁忌器具禁忌器具忌用鐵、銅、錫、鋁等容器鐵、銅、錫、鋁等容器。 (二)煎(二)煎 藥藥 用用 水水1.1.水質水質 以水質潔凈、礦物質少水質潔凈、礦物質少為原則。 常用的有自來水、井水或蒸餾水等。 【注意注意】須用涼水或涼開水涼水或涼開水,忌用開水煎藥

11、。2.2.水量水量 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 第一煎,第一煎,加水超過藥物表面的3 35cm5cm; 第二煎第二煎,加水超過藥物表面2 23cm3cm。 另一種加水方法另一種加水方法: 按平均每1g藥加水約10ml,計算出該方總的需水量, 第一煎第一煎將總水量的70%70%加入, 第二煎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30%?!咀⒁庾⒁狻? 1如果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要適當增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時,加水量可稍減。2 2煎藥時應一次將水加足,避免在煎藥過程中頻頻加水,如不慎將藥煎糊,應棄去,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三)煎(三)煎 前前 泡泡 藥藥煎藥前,宜先用冷水將藥材泡透。復方

12、湯劑-3060分鐘;以花、葉、草類等藥為主-2030分鐘;以根、莖、種子、果實類等藥材為主-60分鐘?!咀⒁庾⒁狻? 1浸泡時間不宜過久浸泡時間不宜過久2 2煎藥前不可用水洗藥煎藥前不可用水洗藥(四)煎(四)煎 藥藥 火火 候候一般以“先武后文先武后文”為原則。注意注意解表藥、清熱類、芳香類藥不宜久煎,宜用急火快煎以防藥性揮發(fā);滋補藥宜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五)煎(五)煎 藥藥 時時 間間煎藥時間從水沸時開始計算從水沸時開始計算時間,一煎需要2030分鐘,二煎需1020分鐘。藥物煎好后,用紗布將藥液過濾或絞取汁,每劑取液量約300400ml,小兒減量,每日可12服。

13、注意注意解表藥、芳香類藥、一煎需1520分鐘。二煎需1015分鐘;受熱易破壞的藥物,待其他藥物煎好前510分鐘加入;滋補類藥物,一煎需4050分鐘,二煎需3040分鐘;有毒性的藥物,需久煎,約6090分鐘。(六)特殊煎煮法(六)特殊煎煮法1.1.先煎先煎目的:是為了增加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毒性,充分發(fā)揮藥物的療效。藥物:難容于水的藥及質地堅硬,不易煎煮的藥物。有毒的藥物。泥沙多的藥物、質輕量大的藥物。2.2.后下后下 凡氣味芳香借揮發(fā)油取效的藥物,為防其有效成份揮發(fā),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10分鐘放入,再與其他藥物同煎。3.3.包煎包煎粉末類、含絨毛類的藥物需要紗布包好,再放入鍋內(nèi)與其他藥同煮

14、。4.4.另煎另煎某些貴重藥物,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份,減少同時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將其切成小片單味煎煮23小時,煎好后,單獨服用或兌入湯藥中同服。5.5.烊化烊化膠質、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置于剛煎好的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6.6.磨汁磨汁 某些貴重或質地堅實難于煎出氣味的藥物,可用水磨汁或銼成細粉調(diào)服。7.7.沖服沖服對某些不耐高溫且又難溶于水的藥物可先研成粉末再用開水或用煎好的湯液沖服.8.8.泡服泡服某些易出味、揮發(fā)性較強的藥不宜煎煮,宜將藥物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泡1015分鐘,出味后服用,也可將藥物放入剛煮好的藥液中泡服。(七)機(七)機 器器 煎煎 藥藥

15、需要先煎的礦物類、貝殼類中藥質地堅實,在機器高溫煎煮且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煎出,不需要先煎。需要后下的中藥主要含揮發(fā)性成分,傳統(tǒng)方法煎煮時有效成分容易揮發(fā),而煎藥機是密閉的,揮發(fā)性成分仍然保留在藥液中。煎好、包裝好的中藥無需冷藏,但需避光保存。此種方法方便衛(wèi)生、劑量均勻、省時省力、可隨時服用,一劑或多劑一次煎成等優(yōu)點。 三、用三、用 藥藥 方方 法法中醫(yī)用藥根據(jù)病變的性質、病變的部位和藥物的性質,分內(nèi)服法內(nèi)服法和外用法外用法兩種。(一)內(nèi)(一)內(nèi) 服服 法法1 1服藥時間服藥時間 (1 1)飯前服藥)飯前服藥(2 2)飯后服藥)飯后服藥(3 3)睡前服)睡前服(4 4)定時服)定時服 2

16、 2服藥劑量服藥劑量(1 1)一般服法)一般服法 (2 2)頓服)頓服 (3 3)不拘時服)不拘時服(4 4)小量頻服)小量頻服 (5 5)中成藥)中成藥3 3服藥溫度服藥溫度(1 1)溫服:)溫服:注意 湯劑放涼后,要溫服時,應先加熱煮沸,使湯劑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溫服用。(2 2)熱服:)熱服:理氣、活血、化瘀、補益劑均應熱服。(3 3)涼服:)涼服:止血、收斂、清熱、解毒、祛暑劑均應涼服。4 4服藥后的觀察及護理服藥后的觀察及護理 (1 1)觀察服藥后的反應:)觀察服藥后的反應:(2 2)觀察藥物的毒副反應:)觀察藥物的毒副反應:(二)外(二)外 用用 法法外用法是將藥物直接

17、作用于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1.1.膏藥膏藥 膏藥是按配方用若干藥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黃丹再煎,利用黃丹在高溫下經(jīng)過物理變化,凝結而成的制劑。古代稱之為薄貼,現(xiàn)已制成膠布型膏藥。(1 1)特點:)特點: 富有彈性,敷貼患處,能固定患部,使患部活動減少;并可保護潰瘍瘡面,避免外來刺激和細菌感染。 使用前加溫軟化,趁熱 敷貼患部,使患部得到較長時間的熱療,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抗病能力。(2 2)適應癥:)適應癥: 一切外科病證初起、已成、潰后各個階段,均可應用膏藥外用。太乙膏太乙膏陽和解凝膏陽和解凝膏千捶膏千捶膏咬頭膏咬頭膏(3 3)形式:)形式:薄型

18、的膏藥薄型的膏藥,多適用于潰瘍,宜于勤換;厚型的膏藥厚型的膏藥,多適用于腫瘍,宜于少換,一般57天換一次。 (4 4)注意事項:)注意事項:凡瘡瘍使用膏藥,若引起皮膚發(fā)紅,起丘疹,或發(fā)生水泡,瘙癢異常,甚則濕爛等現(xiàn)象,或潰瘍膿水過多,可以改用油膏或其他藥物;膏藥不可去之過早,否則瘡面不慎受傷,再次感染,復致潰腐的變局,或瘡面形成紅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損美觀。2.2.油油 膏膏是將藥物和油類煎熬或搗勻成膏的制劑,現(xiàn)稱軟膏。它與膏藥的區(qū)別是不用鉛丹。 (1 1)特點:)特點:軟、滑潤、無板硬粘著不舒的感覺。(2 2)適應癥:)適應癥:腫瘍、潰瘍、皮膚病的糜爛結痂滲液不多者或肛門疾病等。(3 3)注

19、意事項:)注意事項:目前調(diào)制油膏大多應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礦物油,也可刺激皮膚引起皮炎,如見此等現(xiàn)象應改用植物油或動物油,若對藥物過敏者,則改用其他藥。油膏用于潰瘍腐肉已脫、新肉生長之時,也應攤貼宜薄,若過于厚涂則使肉芽生長過慢而影響瘡口愈合。3.3.箍箍 圍圍 藥藥(1 1)特點:)特點:借藥粉具有箍集圍聚、收束瘡毒的作用,從而促使腫瘍初起輕的可以消散,毒已結聚的也能使瘡形縮小,趨于局限,達到早日成膿和破潰,就是在破潰以后余腫未消者,可用它來消腫,截其余毒。(2 2)適應癥:)適應癥: 凡外瘍無論初起、成膿或潰后,腫勢散漫不聚,無集中硬塊者,均可使用箍圍藥。 由于箍圍藥的藥性有寒性和熱性的不同

20、,因此在臨床應用應區(qū)別使用。(3 3)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用于外瘍初起時,宜粘滿整個病變部位。若毒已結聚,或潰后余腫未消,宜粘于患處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應超過腫勢范圍。凡外瘍初起,腫塊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膏藥。箍圍藥用后干燥之時,宜時時用液體濕潤,以免藥物剝落及干板不舒。4.4.摻摻 藥藥是將不同的藥物研成粉未,根據(jù)制方的規(guī)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臨時配伍成方,用時摻布于膏藥或油膏上或直接摻布于病變部位的藥物。古時稱為散劑,現(xiàn)稱為粉劑。摻藥的種類很多,用途廣泛,不論腫瘍和潰瘍,消散、提膿、收口等均可使用,其它皮膚病、肛腸疾病等也可應用。可將其直接摻布于瘡面上,也可摻布于膏藥上和油膏上,或粘附在

21、紙捻上再插入瘡口內(nèi),或將藥粉時時撲于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由于疾病的性質和階段的不同,在具體應用時有各種不同的藥物配伍。5 5洗洗 劑劑 是將各種不同的藥物,先研成粉末,再溶解在水中的一種溶液制劑。 因加入的藥粉多為不溶性,故溶液呈混懸狀,應用時應先振蕩搖均,故也稱混合振蕩劑或振蕩洗劑。 一般用于急性、過敏性皮膚病,酒齄鼻和粉刺等。6 6酊酊 劑劑 是將各種不同的藥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內(nèi),根據(jù)制方規(guī)律,最后傾取的藥液,即為酊劑。 一般用于瘡瘍未潰及皮膚病。 一般酊劑有刺激性,凡潰瘍破潰后,或皮膚病有糜爛者,均應禁用。同時酊劑應盛于遮光溶器中,充裝宜滿,并在陰涼處保存。(三)其他用藥法(三)其

22、他用藥法1 1超聲霧化吸入法超聲霧化吸入法 超聲霧化吸入法是利用超聲發(fā)生器薄膜的高頻震蕩,使藥液變成細微的氣霧,隨著深呼吸由呼吸道到達終末支氣管和肺泡,以達到改善呼吸道通氣功能和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常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炎癥、哮喘、結核、肺膿腫、肺癌等疾病。臨床常用魚腥草溶液等進行超聲霧化吸入。2 2中藥保留灌腸法中藥保留灌腸法 是將一定量的中藥湯劑,由肛門經(jīng)直腸灌入結腸,通過腸粘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適用于急慢性結腸炎、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塊、帶下病、以及高熱持續(xù)不退等。3 3中藥口腔護理法中藥口腔護理法 是運用不同的中藥劑型,對口腔進行清潔、消毒

23、和治療口腔疾病的方法。其主要是依賴中藥的性能,使其通過口腔粘膜,起到清潔和殺死口腔中的有害致病菌的作用,從而達到清潔、治療和預防口腔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目的。適用于高熱、神昏、危重、禁食、鼻飼、口腔疾患術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4 4中藥擦浴降溫法中藥擦浴降溫法 是應用冷卻后中藥的藥液進行全身擦浴,利用冷的溫度刺激,達到降溫目的的一種全身冷療方法。多用于高熱和中暑的患者。臨床常用的藥物有荊芥水、石膏水等。第第 二二 節(jié)節(jié) 中藥用藥中藥用藥“八法八法”及護理及護理中藥用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補法等八種。每一種治法可單

24、獨使用,也可隨病情變化而相互配合使用。中醫(yī)護理人員掌握用藥“八法”將有助于辨證施護的順利進行。一、汗法及護理一、汗法及護理1 1定義:定義:汗法,亦稱解表法。是通過宣發(fā)肺氣,調(diào)暢營衛(wèi),開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體微微出汗,將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隨汗而解的一種治法。2 2適應癥:適應癥:汗法除了主要治療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證外,凡腠理閉塞,營衛(wèi)不通而寒熱無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療。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粘滑、五辛、酸性和生冷食物。2湯藥宜武火快煎熱服;并飲熱水、熱飲料等,以助藥力;服藥后宜臥床加蓋衣被,促其發(fā)汗。 3觀察生命體征及出汗特點;有汗、無汗、出汗時間、部位等。4及時用干毛

25、巾或熱毛巾擦干汗液;汗止后及時更換衣被,并注意避風寒,以防復感。5病位在表,藥后仍無汗者,可針刺大椎、曲池穴,以透邪發(fā)汗;不可給予冷飲和冷敷,避免“閉門留寇”使邪無出路,熱反更甚。對表證兼有風濕者,須用數(shù)次微汗之法,忌大汗,以達祛風除濕之功效。6要因人因時而發(fā)汗。7服發(fā)汗解表藥時,應禁用或慎用解熱鎮(zhèn)痛藥,防止汗出太過。二、吐法及護理二、吐法及護理1 1定義:定義:吐法,亦稱涌吐法,是通過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法。2 2適應癥:適應癥:常用于中風、痰涎壅盛、癲狂、宿食、食厥、氣厥、胃中殘留毒物及霍亂吐瀉不得等。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服藥應暫

26、禁食,等胃腸功能恢復后再給少量流質或易消化食物以養(yǎng)胃氣。2服藥應小量漸增,采取二次分服法,以防涌吐太過或中毒,一服便吐者,需通知醫(yī)生,決定是否繼續(xù)二服。3服藥后不吐者可用壓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嘔吐。嘔吐時協(xié)助患者坐起,并輕拍患者背部促使胃內(nèi)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協(xié)助患者頭偏向一側,并注意觀察病情,避免嘔吐物吸入呼吸道。 4吐后給溫開水漱口,及時清除嘔吐物,撤換被污染的衣被,整理好床單位,并叮囑患者坐臥當風,以防吐后體虛,復感外邪。5吐而不止者,可服用少許姜汁或冷粥、冷開水解之。若仍不止者,可根據(jù)給藥的種類分別處理:服用藜蘆可用蔥白湯解之;服用稀涎散可用甘草、貫眾湯解之;服用瓜蒂散可用麝香0

27、.030.06g開水沖服解之;誤食其它毒物,可用綠豆湯解之;若吐后氣逆不止,宜給予和胃降逆之劑止之。 6嚴重嘔吐者應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嘔吐物的量、氣味、性質、性狀并記錄。必要時給予補液、糾正電解質平衡等對癥處理。 7涌吐藥作用迅速兇猛,宜傷胃氣,應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法,宜中病即止。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臟病、高血壓及孕婦慎用或忌用8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據(jù)需要保留嘔吐物,以便化驗。三、下法及護理三、下法及護理1 1定義:定義:下法,亦稱瀉下法,是通過運用瀉下藥,蕩滌腸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腸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積、瘀血、結痰、停水等從下竅而出,以驅邪除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因病性有寒熱,正氣

28、有虛實,病邪有兼夾之分,故下法有寒下、溫下、潤下、逐下、攻補兼施之別。2 2適應癥:適應癥:適用于邪在腸胃致大便不通,燥屎內(nèi)結;或熱結旁流,以及停痰留飲,瘀血積水等邪正俱實之證。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 藥宜空腹溫服;以邪去為度,中病即止,以免克伐過度。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注意排泄物的質、量、色、味等;若瀉下太過而致虛脫,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并配合搶救。3寒下藥適用于里實熱證,表里無實熱者及孕婦忌用;忌同時服用辛燥、滋補藥;服藥期間應暫禁食,待燥屎瀉下后再給以米湯、面條等養(yǎng)胃氣之品。4溫下藥適用于因寒成結之里實證,藥宜取連續(xù)輕瀉,于飯前溫服;食宜溫熱性味之品。5潤下藥適用于腸燥津虧,

29、大便秘結之證,藥宜早、晚空腹服用;服藥期間應配合食療以潤腸通便;應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 6逐水藥適用于水飲壅盛于里之實證,且此藥有毒而力峻,易傷正氣,故體虛、孕婦及有惡寒表證者忌用。四、和法及護理四、和法及護理1 1定義:定義:和法,亦稱和解法,是通過和解或調(diào)通過和解或調(diào)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為目的的一種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為目的的一種治法。治法。2 2適應癥:適應癥:適用于邪犯少陽,肝脾不和,寒熱錯雜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證。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膩及辛辣之品。2服少陽藥,如小柴胡湯時應忌食蘿卜,因方中有人參,而蘿卜可破壞人參的藥效;服截瘧藥時應在瘧疾發(fā)作

30、前24小時服用;服和解少陽藥后,要仔細觀察患者的體溫、脈象及出汗情況。3服調(diào)和肝脾藥時應配合情志護理,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將有利于提高療效。4服調(diào)和腸胃藥時應注意觀察腹脹及嘔吐情況,并注意觀察排便的性質和量。 5因方中以柴胡為主藥,服藥時應避免同時服用碳酸鈣、維丁膠性鈣、硫酸鎂、硫酸亞鐵等西藥,以免產(chǎn)生毒副作用。五、溫法與護理五、溫法與護理1 1定義:定義:溫法,亦稱溫陽法,是通過溫中、祛寒、回陽、通絡等作用,使寒氣去,陽氣復,經(jīng)絡通,血脈和。2 2適應癥:適應癥:適用于臟腑經(jīng)絡因寒邪為病之證。溫法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jīng)散寒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jīng)散寒之區(qū)別。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應

31、辨別寒熱真假,因人、因時、因地制宜;2生活起居、飲食、服藥等護理均以“溫” 法護之;應注意保暖,飲食宜給性溫的狗肉、羊肉、桂圓等,以助藥物溫中散寒之功效3服溫中祛寒藥,應在服藥后飲熱粥少許,有微汗時避免揭衣。4服溫經(jīng)散寒藥時,服藥后應注意保暖。5服回陽救逆藥時,昏迷患者可給鼻飼法用藥;服藥期間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體溫、血壓、脈象及四肢回溫等情況。如服藥后患者汗出不止,厥冷加重,煩躁不安,脈細散無根等,為病情惡化,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 六、清法與護理六、清法與護理1 1定義:定義:清法,亦稱清熱法,是通過清熱瀉火,使邪熱外泄,以清除里熱的一種方法。2 2適應癥:適應癥:對于由溫

32、、熱、火所致的里熱證皆可適用。尤其治療溫熱病中更為常用。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保持病室整潔安靜,室溫、衣被等均宜偏涼。 2飲食上應給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多食蔬菜水果類及維生素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西瓜汁、梨汁、柑桔等生津止渴之品。3湯液均以取汁涼服或微溫服。4服藥后需觀察病情變化。5苦寒滋陰藥久服傷胃或內(nèi)傷中陽,必要時添加醒胃、和胃藥;年老體弱、脾胃虛寒者慎用,或減量服用;孕婦忌用。七、消法與護理七、消法與護理1 1定義:定義:消法,亦稱消導法,即通過消食導滯和軟堅散結作用,對氣、血、痰、食、水、蟲等積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漸消散的一種治法。消法又分消導食積、消痞化癥、消痰消導食積、

33、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殺蟲、消瘡散癰祛水、消疳殺蟲、消瘡散癰等。2 2適應癥:適應癥:適用于病勢較緩,虛實夾雜之證,尤其是氣血積聚而成之癥塊,不可能迅速消除,必須漸消緩散。消法與下法雖皆治有形之實邪,但兩者有所不同不同:下法下法是適用于病勢急迫,形證俱實之證,必須急下,速除;消法消法適用于病勢較緩,虛實夾雜之證,尤其是氣血積聚而成之癥塊,不可能迅速消除,必須漸消緩散。消法也常于補法或下法配合運用,但仍然是以消為目的。 3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要根據(jù)其方藥的氣味清淡、重厚之別,采用不同的煎藥法。如藥味清淡,臨床取其氣者,煎藥時間宜短;如藥味重厚,取其質者,煎藥時間宜延2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

34、易消化,勿過飽,嬰幼兒應注意減少乳食量,必要時可暫時停止喂乳。3加強病情觀察4湯劑宜在飯后服用。與西藥同服時,應注意配伍禁忌;不與補益和收斂藥同用,以免降低藥效。5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年老、體弱者慎用;脾胃虛弱、無食積者及孕婦禁用。八、補法與護理八、補法與護理1 1定義:定義:補法,亦稱補益法,是針對人體氣血陰陽,或某一臟腑之虛損,給以補養(yǎng)的一種治療方法。即通過滋養(yǎng)、補益人體氣血陰陽。2 2適應癥:適應癥:適用于某一臟腑或幾個臟腑,或氣、血、陰、陽之一,或全部虛弱。補法的內(nèi)容很多,既有補陰、補陽、補血、補氣、補心、補肝、補脾、補肺、補腎之分,又有峻補、平補之異,更有兼補、雙補、補母生子之法。3

35、 3護理方法:護理方法:1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調(diào)整病室的溫度、濕度,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做到起居有常,適當鍛煉身體,保持充足睡眠,提高抗病能力。2補益藥大多質重味厚,湯劑宜文火久煎;阿膠需烊化;貴重藥品應另煎或沖服,宜空腹或飯前服下。3飲食調(diào)護上應對證進補。 4情志護理 5服藥期間應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血色素、體重等情況;若遇外感,應停服補藥以防“閉門留寇”。 6. 虛贏不足之證,多病勢纏綿,久治不愈,病程較長,需指導患者堅持用藥。第第 三三 節(jié)節(jié) 辨辨 時時 給給 藥藥 法法辨時給藥法:辨時給藥法: 是在晝夜周期中,在人體生命節(jié)律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的治療目的、方藥性能、病位所在臟腑的節(jié)律特性,選擇

36、符合生理節(jié)律的服藥時間,從而激發(fā)相應的生理機能,順應時間節(jié)律與生命節(jié)律的和諧,以達到提高藥物效應目的的一種服藥方法。一、辨時給藥的意義及機理一、辨時給藥的意義及機理意義意義: 根據(jù)生理節(jié)律的變化時間,服用相應的治療用藥,充分激發(fā)人體生理活動中不同生理機能的高潮與藥物的效能協(xié)調(diào),同時,利用人體的生理高潮,使藥物產(chǎn)生最大作用,從而激發(fā)正氣的抗病能力,提高藥物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的產(chǎn)生。(一)辨時服藥,符合機體對陰陽需(一)辨時服藥,符合機體對陰陽需要的時間性要的時間性(二)辨時服藥,通過借助機體內(nèi)在(二)辨時服藥,通過借助機體內(nèi)在因素起作用才能發(fā)揮藥效因素起作用才能發(fā)揮藥效(三)辨時服藥,能夠誘導紊亂的人(三)辨時服藥,能夠誘導紊亂的人體節(jié)律恢復體節(jié)律恢復二、時藥與時禁二、時藥與時禁時藥:時藥: 不論患何種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據(jù)四季不同,配伍時令性藥物,以適應四季時間氣候的特點。時禁:時禁: 指不論患何種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據(jù)四季不同,禁忌配伍某些藥物。(一)病證不同,同一季節(jié)加相同時藥(一)病證不同,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