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精編教師版)(共43頁)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精編教師版)(共43頁)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精編教師版)(共43頁)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精編教師版)(共43頁)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精編教師版)(共43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燭之武退秦師復習學案【復習目標】1. 準確默寫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相關鏈接】史書體例 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如戰(zhàn)國策。 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一起反映歷史。如通鑒紀事本末一 、自主學習(一)、解釋句中加點詞1、是寡人之過也   

2、0;    是 這 2、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 增加  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賜 恩惠         4、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 過河,渡河  5、又欲肆其西封    &#

3、160;   肆 延伸,擴張       封    疆界    6、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闕 侵損,削減      圖 考慮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如果不是,如果沒有 8、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 憑借9、失其所與 &

4、#160;        與 結(jié)交,親附 (二)、解釋古今異義詞句中義1、貳于楚也    (句中義:  從屬二主        今義:數(shù)詞二大寫)2、以為東道主  (句中義:  東方道路上主人  今義: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來   (句中義:  外交使節(jié)    今義:指外出的人攜帶隨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義:

5、  對人尊稱,“您”    今義:兒子)5、以煩執(zhí)事    (句中義:執(zhí)行事務的人,對對方敬稱今義:掌管某事人)6、亦去之      (句中義:離開   今義:與“來”相對動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詞類活用情況,并解釋該詞。1、燭之武退秦師         使動,使撤退_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名動,駐扎,駐軍  3、夜縋而出  &

6、#160;         名狀,在夜間   4、越國以鄙遠   鄙,意動,把當做邊邑;遠,形名,遠方之地,此指鄭國5、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名狀,在東邊;封,使動,使成為疆界6、共其乏困    形名,缺乏物資  7、鄰之厚,君之薄也  形動,變雄厚,變薄弱  二、合作探究(一)、解釋句中文言實詞1、  鄙(1)蜀之鄙有二僧  

7、          邊邑,邊疆,邊遠地方(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庸俗,淺陋,(3)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輕視,看不起(4)越國以鄙遠       意動,把當做邊邑(5)鄙臣不敢以死為戲 自稱的謙辭 2、辭(1)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160;  推辭(2)停數(shù)日,辭去。      &

8、#160;     告辭,告別(3)辭甚暢達。               言辭,詞句 3、微(1)恨晨光之熹微        細小,輕微(2)人微言輕            卑賤,地位低下(3)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9、0;         稍微,略微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若非,如果不是,如果沒有(5)微聞鼠有作作索索 暗中(6)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精妙,微妙 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屨      破舊,破爛(2)敝人                謙辭(3)曹操之眾,遠來

10、疲敝  疲憊,疲困(4)因人之力而敝之      損害,傷害(二)、解釋句中文言虛詞 “焉”,并歸納其用法和意義。  焉 (1)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語氣詞,啊(2)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語氣詞,怎么(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代詞,哪里(4)朝濟而夕設版焉   &#

11、160;     兼詞,于之,在那里(5)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它,指這篇文章(三)組內(nèi)討論梳理本文的判斷句,省略句和賓語前置句。 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 是寡人之過也。 (燭之武)辭曰 敢以(之)煩執(zhí)事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晉)許君焦、瑕 三、翻譯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3、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4、因人之

12、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課堂達標與遷移1.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與釋義錯誤的一項是( ) A. 夜縋(zhuì)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 秦伯說(yuè),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 C. 失其所與,不知(zhì):“知”通“智”,明智 D.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shù)之:防守 E. 共(gòng)其乏困:共同,一起 F. 若不闕(qu)秦,將焉取之:侵損、削減 2. 下列句子中帶點詞的意思和用法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 越國以鄙遠 鄙:做動詞,當做邊邑 B. 既東封鄭 封:做名

13、詞,疆界 C. 晉軍函陵 軍:做動詞,駐軍 D. 若闕地及黃泉,隧而相見 隧:做動詞,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詞的兩項是( ) A. 何厭之有 B. 唯君圖之 C. 將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 E. 鄰之厚,君之薄也 F. 行李之往來 4. 下列句子中帶點的詞有的是謙稱,有的是敬稱。屬于敬稱的兩項是( ) A. 是寡人之過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8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轂 5. 下列句子翻譯不當?shù)囊豁検牵?) A.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

14、無禮,并且懷有二心,從屬楚國。 B.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如果派燭之武見秦國國君,敵軍一定會退后。 C.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越過別國來鄙視遠方敵人,您知道那是很難的。 D.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損害秦國的疆域卻使晉國獲得利益,請您好好考慮這件事。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中)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 )知亡矣。( )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 )無所害。( )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

15、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6.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國以鄙遠 鄙:當做邊邑 B. 敢以煩執(zhí)事 執(zhí)事:主持事務 C. 朝濟而夕設版焉 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7. 文中括號內(nèi)按順序應填入的一組詞是( ) A. 既 若 亦 且 B. 既 若 乃 而 C. 亦 而 乃 且 D. 亦 而 亦 且 8. 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C.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16、之,(燭之武)乃還。 D.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9. 翻譯下面句子。 (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9 (2)夫晉,何厭之有?答案(二)課堂達標與遷移 1、E 2、B 3、BC 4、BD 5、C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6、B 7、A 8、C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6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

17、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選出下列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 A.夜縋而出(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說(yuâ)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páng) 2.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B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闕秦以利晉 闕:侵損,削減 3. 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18、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5.翻譯下面兩句話。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6、用原文回答問題: (1)晉秦兩國圍鄭的原因是 (2)鄭伯請燭之武出使秦,開始時燭之武并沒有接受,燭之武推辭的原因是 (3)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4)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答案1.B 2.B 3.D 4.D 5.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味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供給他們

19、缺少的東西。 6.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4)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附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jīng)沒有用應有的禮儀來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晉國的同時又依附于楚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

20、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墻上放下去,去拜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即將要滅亡了。如果使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怎么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邊邑,您知道是困難的,為什么要使鄭國滅亡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放棄滅鄭,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

21、到晉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擴大疆域。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希望您好好考慮考慮吧!”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撤軍回國。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借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相攻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燭之武退秦師閱讀延伸口吐蓮花 流芳千古 古代辯士言辭技巧例析能言

22、善辯的燭之武,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憑其杰出的辯才,智退秦師挽救了鄭國。在中國歷史上,像燭之武一樣靠杰出的說辯才能而口吐蓮花,建功立業(yè)、流芳千古的人才是很多的。一、軟硬兼施張儀成功說趙王戰(zhàn)國時期,張儀憑杰出口才游說山東諸國,使得各國國君紛紛改弦更張。戰(zhàn)國策·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就記載了張儀為秦實施連橫外交游說趙王的活動。他首先以“大王之威,行于天下”恭維趙國實力強大,話鋒一轉(zhuǎn),指責趙王以前因奉行合眾政策而大大損傷了秦國的利益,“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愿以甲子之日合戰(zhàn)”,說明秦國不僅懷恨已久,而且不惜與趙國一戰(zhàn)。接著他不談戰(zhàn)事,以“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指出合眾聯(lián)盟解

23、體已成定勢,而連橫已成各國共識。最后張儀再露鋒芒,“今秦發(fā)三將軍”“四國為一以攻趙,破趙而四分其地”,脅迫趙王就范。張儀的游說雖以武力做后盾,但言辭得體,流轉(zhuǎn)自然,軟硬兼施,邏輯嚴密,令人嘆服。二、浩然正氣、慷慨陳詞唐雎不辱使命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的浩然正氣、慷慨陳詞叫人驚嘆不已,同時也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論辯時的氣勢完全壓倒了驕狂的對手秦王。他那種仗義執(zhí)言的氣概,令對手的一切利誘威逼相形見絀,他的論辯以正義凜然的人格魅力,把宣傳真理與弘揚正氣融為一體,使人的寶貴精神得到弘揚,使人的個性風采得到展示。這正是論辯取勝的法寶。唐雎不畏強秦、蔑視強權(quán)、為了國家安全敢于同專制暴君抗爭的凜然正氣,和

24、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不屈精神,使他的人格顯得無比偉大,使他的論辯顯得無比有力。三、設問誘導張旄智答魏王在戰(zhàn)國策·魏王問張旄篇中,魏王就聯(lián)合秦國攻打韓國一事征詢張旄的意見。張旄沒有直截了當?shù)叵蛭和踔赋霾粦撀?lián)合秦國攻打韓國的建議,也沒有像一般游說那樣,先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論證自己的觀點。而是把觀點隱藏起來,采用層層設問的方式,讓魏王權(quán)衡聯(lián)秦攻韓的利弊,最后,一句“攻韓之事,王自知矣”,盡管張旄沒有明確自己的觀點,但已使魏王心領神會。采取這種設問的游說方法,可以強化論點,使對方心服口服。四、類比說理辯士季梁打動魏王在戰(zhàn)國策·魏王欲攻邯鄲篇中,辯士季梁為阻止魏王攻打

25、邯鄲的行動,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貏裰G,而是以自己出行的經(jīng)歷引出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想成為霸主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他之所以拿南轅北轍的故事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從而更有說服力,這也是戰(zhàn)國說客最擅長的說話技巧之一。1.雖已“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但思索、借鑒古人的經(jīng)驗,對于面臨復雜人際關系的現(xiàn)代人而言,也許有著更為直接的意義吧荊軻刺秦王復習學案一、寫出通假字并解釋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 2.日以盡矣 以,通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 7.秦王還柱

26、而走 還,通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9、請辭決矣 “決”通 10、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 11、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 12、燕王誠振怖 “振”通二、寫出古今異義詞的古義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信】 古義: , 今義:書信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義: ;今義:鼻涕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古義: ; 今義:貨幣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古義: ;今義:貧窮,生活貧窮,經(jīng)濟困難 而傷長者之意 【長者】古義: 今義:年長之人 今聞購將軍之首 【購】古義: ;今義:購買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可以】古義: ;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將軍豈有意乎 【有意】古義: 今義

27、:故意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偏袒】古義: 今義:偏護雙方中的一方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義: ;今義:表順承關系終已不顧 【顧】古義: ; 今義:照顧,考慮,顧及 北蠻夷之鄙人 【鄙人】古義: ; 今義:卑鄙的人 圖窮而匕首見 【窮】古義: ; 今義:缺少錢財 秦王還柱而走 【走】古義: ; 今義:行走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提】古義: ; 今義:用手拿 諸郎中執(zhí)兵。 【郎中】古義: ; 今義:稱中醫(yī)醫(yī)生 斷其左股。 【股】古義: ; 今義:量詞。 左右既前 【左右】古義: ; 今義:方位名詞 荊軻廢 【廢】古義: ; 今義:殘廢 秦王復擊軻 【復】古義: ; 今義:往復

28、,重復,復習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深】 古義: 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三、詞類活用【日夜】此臣切齒拊心也: 【上】 發(fā)盡上指冠: 【北】 進兵北略地: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厚】 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箕】 箕踞以罵曰: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 【前】 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 非有詔不得上: 【遠】 其人居遠未來: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 【朝服】(秦王)乃朝服: 【涕】 士皆垂淚涕泣: 【遲】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

29、王: 【聞】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 【怪】 群臣怪之:形容詞意動用法, 四、指出文言句式:(一)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二) 1.秦王購之金千斤 2.欲與俱 3.見燕使者咸陽宮4.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5、以試人 6、皆陳殿下7、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8、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三)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四)倒裝句 1.常痛于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群臣侍殿上者 4、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5、燕王拜送于庭 6、使畢使于前 7、秦王購之 金千斤 六、重點實虛詞專心-專注-專業(yè)1、發(fā)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發(fā)盡上

30、指冠 2、故故遣將守關者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鯫生說我故聽之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人具雞黍 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荊軻顧笑武陽 大行不顧細謹 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為之奈何 乃為裝遣荊軻 乃令秦武陽為副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七、寫出【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的翻譯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

31、 )3. 荊軻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 )6.以故荊軻逐秦王 ( )7、將奈何 ( )八、注音翦( ) 於( ) 期( ) 髓( ) 揕( ) 拊( )袒( ) 扼( ) 淬( ) 忤( ) 濡( ) 徵( ) 瞋( )陛( ) 懾( )惶( )卒( ) 提( ) 眩( ) 遺( )謁( )九翻譯句子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3、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4、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5、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

32、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6、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7、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8、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9、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閱讀訓練(一)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1、下面劃線詞解釋正確的是( ) A、秦王還柱而走 同環(huán),繞著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寬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攻擊 D、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2、判斷下面論斷哪個符合客觀事實( ) A 、荊軻之所以沒有行刺成功,是刺殺秦王是逆歷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敗。 B 、荊軻之所以追著秦王在大殿內(nèi)跑,是秦王身邊的大

33、臣侍衛(wèi)膽小怕事,自私自利。 C 、荊軻之所沒有行刺成功,是荊軻想劫持秦王作為人質(zhì),然后跟秦國訂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條約。 D 、荊軻之所以沒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夠高超,謀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3、3.翻譯下面句子。 (1)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答案: 1、C 2、D 3、(1)(他是)北方邊遠地區(qū)的粗俗人,不曾見過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寬恕他,讓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2)因為荊軻不是只求刺殺秦王,而是想劫持他,逼秦王立下約契(與燕國結(jié)成互不攻擊友好鄰邦東西方戰(zhàn)略合作伙伴自由貿(mào)易聯(lián)盟協(xié)定書)來報

34、答燕太子丹對他的國士之遇。(二)“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以:通“已”,已經(jīng)B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比:齊等,同樣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D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被:蒙受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B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以其無禮貌于晉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夜縋而出12從后兩段文字內(nèi)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A耿直剛烈,太子丹催促荊軻前去刺秦,荊軻雖屈于權(quán)勢,但

35、仍然毅然悲壯辭別。B慮事周密,用重金賄賂蒙嘉,為蒙蔽秦王順利實施刺殺計劃起到了重要作用。C鎮(zhèn)定從容,秦武陽在秦廷露出恐懼神色,引起秦國君臣疑心,所幸荊軻機智化解。D忠義赤誠,荊軻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謀求秦燕長久和平,來酬謝太子丹。13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3分)(2)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3分)(3)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4分)燭之武退秦師復習資料【復習目標】1. 準確默寫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相關鏈接】史書體例 通史:不

36、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如戰(zhàn)國策。 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一起反映歷史。如通鑒紀事本末一 、自主學習(一)、解釋句中加點詞1、是寡人之過也        2、焉用亡鄭以陪鄰       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

37、#160;  4、朝濟而夕設版焉       5、又欲肆其西封        6、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與          (二)、解釋古今異義詞句中義1、貳于楚也

38、    (句中義:           今義:數(shù)詞二大寫)2、以為東道主  (句中義:     今義: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來   (句中義:      今義:指外出的人攜帶隨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義:      今義:兒子)5、以煩執(zhí)事    (句中義: 今義:掌管某事人)6、亦去之   

39、;   (句中義:    今義:與“來”相對動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詞類活用情況,并解釋該詞。1、燭之武退秦師 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3、夜縋而出        4、越國以鄙遠5、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6、共其乏困  7、鄰之厚,君之薄也二、合作探究(一)、解釋句中文言實詞1、  鄙(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

40、未能遠謀。    (3)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4)越國以鄙遠       (5)鄙臣不敢以死為戲  2、辭(1)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160;  (2)停數(shù)日,辭去。        (3) 辭甚暢達。             &

41、#160;  3、微(1) 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輕            (3)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微聞鼠有作作索索 (6)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4、敝(1) 使史更敝衣草屨    

42、  (2)敝人                (3)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4)因人之力而敝之     (二)、解釋句中文言虛詞 “焉”,并歸納其用法和意義。  焉 (1) 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鄭以陪鄰? 

43、60;   (3)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4)朝濟而夕設版焉         (5)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三)組內(nèi)討論梳理本文的判斷句,省略句和賓語前置句。 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 是寡人之過也。 (燭之武)辭曰 敢以(之)煩執(zhí)事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晉)許君焦、瑕 三、翻譯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2、越國以

44、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3、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課堂達標與遷移1.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與釋義錯誤的一項是( ) A. 夜縋(zhuì)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 秦伯說(yuè),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C. 失其所與,不知(zhì):“知”通“智”,明智 D.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shù)之:防守 E. 共(gòng)其乏困:共同,一起 F. 若不闕(qu)秦,將焉取之:侵損、削減 2.

45、下列句子中帶點詞的意思和用法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 越國以鄙遠 鄙:做動詞,當做邊邑 B. 既東封鄭 封:做名詞,疆界 C. 晉軍函陵 軍:做動詞,駐軍 D. 若闕地及黃泉,隧而相見 隧:做動詞,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詞的兩項是( ) A. 何厭之有 B. 唯君圖之 C. 將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 E. 鄰之厚,君之薄也 F. 行李之往來 4. 下列句子中帶點的詞有的是謙稱,有的是敬稱。屬于敬稱的兩項是( ) A. 是寡人之過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

46、晉國,則何以報不轂 5. 下列句子翻譯不當?shù)囊豁検牵?) A.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懷有二心,從屬楚國。 B.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如果派燭之武見秦國國君,敵軍一定會退后。 C.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越過別國來鄙視遠方敵人,您知道那是很難的。 D.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損害秦國的疆域卻使晉國獲得利益,請您好好考慮這件事。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 )知亡矣。( )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 )無

47、所害。( )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6.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國以鄙遠 鄙:當做邊邑 B. 敢以煩執(zhí)事 執(zhí)事:主持事務 C. 朝濟而夕設版焉 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7. 文中括號內(nèi)按順序應填入的一組詞是( ) A. 既 若 亦 且 B. 既 若 乃 而 C. 亦 而 乃 且 D. 亦 而 亦 且 8. 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晉

48、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C.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燭之武)乃還。 D.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9. 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10.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11.翻譯下面兩句話。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

49、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3)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4) 夫晉,何厭之有?6、 用原文回答問題: (1)晉秦兩國圍鄭的原因是 (2) 鄭伯請燭之武出使秦,開始時燭之武并沒有接受,燭之武推辭的原因是 (3) 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4)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附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jīng)沒有用應有的禮儀來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晉國的同時又依附于楚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饬恕T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墻上放下去,去拜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即將要滅亡了。如果使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怎么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邊邑,您知道是困難的,為什么要使鄭國滅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