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xué)選修課論文《易經(jīng)》3000字_第1頁
倫理學(xué)選修課論文《易經(jīng)》3000字_第2頁
倫理學(xué)選修課論文《易經(jīng)》3000字_第3頁
倫理學(xué)選修課論文《易經(jīng)》3000字_第4頁
倫理學(xué)選修課論文《易經(jīng)》3000字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倫理學(xué) 周易讀后感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周易這本書。二十幾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說,中國的周易,是二進制之父,假如沒有周易,電腦也許要晚發(fā)明很多年,甚至幾百年。我是做無線電工作的,知道二進制是數(shù)控的基礎(chǔ)。 在我的知識里,那時只是聽有些老人說過周易這本書,理解為周易應(yīng)該是算命方面的書,怎么還能與電腦,二進制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來看。周易與二進制的關(guān)系很簡單,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奧妙和很深的哲理,卻讓我至今都沒有把玩明白。為了明白,后來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雖然沒有過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點滴的體會,在此紀錄下來,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書,全世界都

2、在研究與討論。這本書包羅萬象,天文,歷史,軍事,哲學(xué)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們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紅樓夢一樣,世界觀不同,造成研究結(jié)果的不同。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談不上研究,但是書中的文字與哲理,我認為是很值得我們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jù)。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包括近代偉人-毛主席,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我看周易,雖然沒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為人的道理。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

3、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大出頭鳥。包括古時候說皇上是“九五之尊”,這是對乾卦第五爻(發(fā)音:遙)的總結(jié)和概括,爻辭“飛龍在天”,所以用這個來形容皇上。 “坤”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辭中說“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這是教我們知道,怎樣做一對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陰五陽,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說,這不是正配。卦中一說女人的淫蕩,二讓我們“勿娶此女”;還有“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源于周易;周

4、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說世間的事物“不能終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轉(zhuǎn)化。“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訴我們,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zhì)的變化。對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義,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在周易這本書中,全書都在貫穿著一個“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為之作的系辭,對“位”的關(guān)系,有更多的闡述。主要是說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個卦,都有“位”的關(guān)系。雖說這是我們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會來說,每時每刻,無處不在的都有對“位”的要求。

5、所說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該說的要說,該做的要做,不該說的千萬不要胡說,不該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那樣就會適得其反。這是我們做人和做事中很關(guān)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在的企業(yè)都講團隊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與“位”的關(guān)系,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能處理的很好,團隊也一定會團結(jié)。 如果有人把周易單純的看成算命的書,我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不錯,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預(yù)測,對于這本書來講,它只是一個極小的方面。我不反對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現(xiàn)在有時我也算著玩,那是在對某件事情,舉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時候,我自己就算一下,當卦上說的很時,我會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當算的不好時,我就要冷靜的考慮事情的過程與

6、結(jié)果,理智的還是要去把事情辦完。不要認為算得不好時,就不辦事情了,那樣是不對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是“貴在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學(xué)到很多的東西。 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的例舉了。總之,周易能位于我國的五經(jīng)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以上只是我看周易粗淺的認識,有不到的地方,望朋友們點評周易讀后感:說“王”解字 “王”,說文解字注曰:“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王,天下所歸往也”。王者,主也,主事者,成功者,治人者,常言之:勝者,為王也。 對于任何一個階層、團體、組織,乃至于個人而言,如何讓自己出人頭地,成為王者,乃是我們永恒的話題。王者,狹義地講,便是指主事之人,乃是為帝、為王者、為帥

7、、為將,帝為王者之王,王為帥者之王,帥為將者之王因此,王是一類群體,是某一群體中出其類者,眾人之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士之民,莫非王臣,“凡王之屬皆從王”,王,眾皆爭之,眾皆捧之。其實,王者,只是一種職位,一種身份,或者說一種榮耀而已;更廣義地講,王者乃是指處于獨領(lǐng)一方、一地、一群之王,甚或是指雖不處于主事之位,卻也是立于雞群之首。王,是成功,是達到目標,是實現(xiàn)或體現(xiàn)某種自我價值的地位,是一種孜孜以求無以倫比的精神。我很欣賞孟子,世人類多,其可分二,一為“治人之人”,一為“治于人之人”。所以,追求王者之風(fēng)范,定是治人者之基本目標,也會是眾人普遍的目標。 世事萬物,紛繁復(fù)雜,雖物以類聚,人以

8、群分,但“類”中之物,“群”中之人,各不相同,正是這世間萬物組成了一個多維立體空間。人們追求的目標,不外乎為財、名、權(quán)、勢等而已,我們將其歸結(jié)為“目標點”,如果把每一個人作為起點,與各不等值的目標點“目標點”相連的話,便構(gòu)成了一條條直線,按數(shù)學(xué)上“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原理,從任何一個人的起點達到目標點,在理論上都是具有必然性的,此即常言的“殊途同歸也”,所以說,世界雖是這么復(fù)雜,卻又總是包含極其簡單的道理,如何在這個復(fù)雜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那條“兩點之間的直線”才是也應(yīng)該是我們孜孜孜以求的真理。 時代發(fā)展至今,雖說是日新月異,卻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是絕對的真理,正如世上萬物皆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一

9、樣,所謂“科學(xué)”也只不過是與各種“非科學(xué)”的戰(zhàn)爭中顯勝的一方而已,也正是那場戰(zhàn)爭之中的“王”者而已,其實,世事人物,有正有邪,很多時候,是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的,無所謂對,也無所謂錯的,所以說“盜亦有道”也。 孔子曾言:“一貫三為王也”,而其所言的“三”乃是指“天、地、人”也,所謂參通天、地、人者而為王也;周易亦云:“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又何事不能成呢?其實,這三個條件肯定是不等值的,一個人是很難做到同時與天、地、人相合的。因此孟子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天時”,便是泛指促成成功的一些外在條件,比如自然環(huán)境、社會氛圍,甚或是某種機

10、遇。一個人能做到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這大概就是古典意義所說的“天時”了,其實,這便是最高的一種境界了。當然,這種境界不是人人或者說不是隨便就能找到的,因此,“天時”是這幾個條件中最為容易成功,也最為難得的一個,如果有“天”助我也,又何愁事業(yè)不成呢。其實,我認為 “地利”才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條件,地利的重要性已在古往今來的諸多事件中得以印證,兩軍交戰(zhàn),爭必爭之地,兩國交兵,寸土相爭,就是為了搶占地利,經(jīng)濟發(fā)展要控制資源產(chǎn)地和能源產(chǎn)地,當今的太空之戰(zhàn),石油之爭,莫不如此。地利雖然重要,卻不是人人都具備的。地處蠻荒之地,人處尷尬之境,又如何出其類呢?真正的任何人可以把握的可以自己依賴的只

11、有“人和”。“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之中,只有“人和”才是最容易把握的了,因為“人和”是最具有能動性的一個因素,簡言之,“人和”包括自身的不斷努力更新和對“民心”的醞釀與把握兩個方面,所謂“人和”,對自身應(yīng)當“必求自強不息”,它是一種對內(nèi)在要素的統(tǒng)籌運用,對外在條件的正確應(yīng)對,是一種“德”的境界。昔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呼萬應(yīng),敲響亡秦的喪種;水滸英雄,懲強扶弱,替天行道,貪官污吏莫不縮首;太平天國,也曾席卷大半個中國,卻鬧個群龍相爭,天京內(nèi)訌,一次次均有首無終,雖可言順應(yīng)“天時”,也占有“地利”,然失卻“人和”也。 正因如此,我可以大言不慚地把孟子的話改為: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不如天時,無

12、天時便尋地利,無地利便求人和,與“天、地、人”合,世上又何來難事之有? “天時、地利”皆不常有,唯可求的是“人和”,“人和”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謀事的境界,是一種趨向成功的潛在因素,也我們謀事的關(guān)鍵所在,正如孟子所論證的,“人和”才是最重要的條件,有了“人和”,我們才能把握天時,有了“人和”,我們才能尋找地利,才能促成成功。 源用中國古代佛學(xué)所指,人生有“三種境界”:小乘、中乘、上乘。小乘乃是指“生存之道”。達爾文言:“適者生存”也,能夠與環(huán)境相適,方能于世能容,否則縱使你有曠世奇才,也會無從施展,正如所言英雄無用武之地也,世事人例也就太多了。三國時楊修恃才放曠,以客壓主,世乃難容;屈原空有一腔

13、愛國之志,卻只有投江避世;陸游也只能“僵臥孤村”矣,也許他們經(jīng)歷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但適者生存這一自然法則都不能任用的話,生之不能,又何談其發(fā)展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小乘乃是萬樓之基礎(chǔ),否則,所謀之事也就只能成為空中樓閣而已,也正如牛郎織女、許仙白蛇的千古絕戀令許多人欣羨不已,但誰都知道,故事雖然美妙,于世所不容的悲慘愛情,其結(jié)局卻總是必然。 所言中乘乃是“發(fā)展之道”,適者僅能生存,能者方能發(fā)展。所謂能者,便是指術(shù)業(yè)有專攻之人,更是指具有組織、管理、應(yīng)對謀略的人。動物間奪食、爭王必以力斗,力弱者敗,敗則為“臣”、為“囚”、為“寇”,甚或只能一死了之。動物相爭之殘酷,讓人感慨萬千,其實,人類亦

14、然。況且人類不會僅僅把自己的思維局限于“生存”之上,他們更為看重的是自己的發(fā)展,如何能在“眾馬之群”脫穎而出,如何能在適當?shù)臅r機“錐”身而出,除了應(yīng)具備某種專業(yè)之才,還需要具有把握時機的能力,雖然伯樂能識千里馬,而千里馬身邊伯樂不常有,因此,固然你是千里馬,也須識得伯樂方可,否則,縱然你“嘶鳴不已”,也只能是“徒費心力”而已,甚或被看馬之人鞭笞捧打一番,這大概便是許多人所言的有謀無人識、有才無處施的難堪境地了。 大乘便是指心身處于治人之位,心曠神怡之境,或居于廟堂之高日理萬機,或處于江湖之遠運籌帷幄。王者當是治人之人,或如秦皇漢武,攻城掠寨,尸橫遍野,一統(tǒng)江山;更如成吉思汗,一把彎弓,所向披靡

15、,萬里無疆;或如諸葛孔明,羽扇倫巾,指點江山,志在千里;或如梁山英雄,替天行道,意氣風(fēng)發(fā)。偶思上個世紀國共之爭,為什么出了個毛澤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也,只有處于治人之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控制局面,也才有機會施展韜略,笑傲江湖。 成為一個王者,應(yīng)當具備什么樣的素質(zhì)呢?也許從形而上學(xué)的角度計,先人在造化“王”字時,設(shè)定“三畫而連其中”,從字的解剖學(xué)角度計,應(yīng)當是“三橫兩縱”,其“三橫”便是指一個王者應(yīng)當具備的知識廣度與層次,三橫始終具有向外拓展的空間。人之初,大腦儼如一片混沌,需要儲備許多的知識,注重知識的擴展性即廣度,而有了一定的儲備量后,更需要“一縱”一個提升,否

16、則便會如仲永一樣在聰穎童年后便“泯然眾人矣”。殊不知古易早云:潛龍勿用!當知識積聚達到一定時候,要選擇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做到“守中用中”,“連其中”,把最適合自己的一個或幾個方面進一步深造,使其達到質(zhì)的飛躍,以求“術(shù)業(yè)有專攻”,知識要具有深度,也仿若人生之求學(xué)到就業(yè)的過程。如果要想在就業(yè)中不“泯然眾人矣”,或者要在工作中成為一個王者的話,必然要“進德修業(yè)”,此即“二縱”也。為王之后,雖然不會“事必親躬”,但要做到運籌帷幄,欲以一己之力而將各方控制于掌股之中的話,其必然要促使王者再次擴展思維空間,拓展思維輻射,此即“三橫”也。當然,古人言:三者,多也,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當不斷地注重知識的拓展與深化,

17、以求不斷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的變化。 勿庸置疑,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fā)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資本,西方經(jīng)濟學(xué)家盧卡斯更是歸結(jié)為專業(yè)化的人力資本,其實,這也就是強調(diào)人力素質(zhì)的重要性。通俗地講,人力素質(zhì)就是指知識結(jié)構(gòu),我們常常把知識結(jié)構(gòu)分為廣度和深度兩種,所謂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專長、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人;所謂廣度是指一種綜合素質(zhì),一種綜合能力的運用。而真正要成為王者,應(yīng)當更加注重知識的廣度,總結(jié)歷史也不難看出,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人往往是為人所用,為“治于人”之人也,正如前面所言,世事人物,無所謂好壞,其實,實現(xiàn)目的的方法也一樣,無所謂對與錯,如果一個人只是把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所謂的正統(tǒng)的范疇內(nèi),他的選擇范圍必然受限

18、,所以,我們應(yīng)當充分拓展思維空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手段,以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廣度思維。所以說,專業(yè)化的人才也并非是指僅僅具有知識縱深的人才,而是指同時具有知識廣度和深度的人。很顯然,一個僅僅知道設(shè)計微機軟件的人,如果不知道市場供求,不知道如何推銷發(fā)行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比爾&S226;蓋茨的;封神演義中,千神百怪,各有其能,最后皆歸于姜尚之門帳,而姜尚縱有蓋世奇才,卻又只能為臣、為相;三國時劉備既無關(guān)、張之力勇,又無諸葛之智勝,卻能扼中成王,唯其德也。所以說,王者才是最后的勝者,王者總是具備各方面綜合能力的人。 我們成就一件事,實現(xiàn)一個目標,或者說欲成為一個王者,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總是要

19、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一種仿若生命周期的過程。其實我們的古典周易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哲學(xué)道理,周易初九云:“潛龍勿用”。卦之初,爻之初,乃是人之初,力之必弱,猶如雛鷹之嫩翅無力遠翔,猶如潛龍之蜷于深淵不能有所枉動,猶如幼蠶之尚需不斷攝食桑葉,此時,當野蠻其肌膚,鍛煉其體魄,韜光養(yǎng)晦,隱忍待發(fā)。龍之處于潛,德之處于隱,事之處于忍,是大量噬取營養(yǎng)的時候,是打造自己的最佳時機。此時,因為自己尚且力弱,也不會招致過多的外物妨礙,應(yīng)當擺出一幅“返嬰尋天籟”與世無爭的態(tài)勢,這時候倘若要去做一個初生之牛犢與虎相斗,勇氣固然可佳,卻只會徒增笑爾。 周易乾九二云:“見龍在田”,九三云:“君子終日乾乾”,九四云:“或躍

20、在淵”,其實這些都是是告誡我們在前進在奮斗的路上應(yīng)當“慎慎焉”,慎對周圍的人與事,因為此時上不在天,中不在人,下不在地,經(jīng)過“潛龍”的廣積,已如“易”之所云“見龍在田”了,鋒芒稍露,力之外爭,必招致外力的反擊,也許原先視你為無物之人會迅速將你列為潛在的敵人,造成在某些方面“政見不相同也”。人常言,“槍打出頭鳥”就是這這個道理。中共紅軍的湘江之歿,便是所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氣概固然可佳,非萬不得已,應(yīng)當是不可取的。此時應(yīng)當“慎”對周圍人事,正如前文所言,縱然你是千里馬,如果沒有得遇伯樂,沒有得遇明主,你便只能“泯然眾人矣”;倘若此時事事必爭,處處力爭,甚或揭竿而起,欲為王者,一來會有眾異的

21、鎮(zhèn)壓,難成大器也,二來即使取得暫時的勝果,一旦霜雪逼襲,勢必敗北。席卷神州的太平天王洪秀全、過關(guān)斬將進駐京城的李自成等釀成的敗局正是如此,歷史上諸多農(nóng)民起義的結(jié)局、諸多王朝的改革變法往往功虧一簣,就是例證。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其既不能知已,也不能知彼,未能看清形勢也,簡言之,不能與于、地、人相合也。適者,只能生存,強者,才能發(fā)展,只有在前進中不斷進德修業(yè),修身而習(xí)性,文明其精神,不斷拓展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增益其所不能,充分利用各種合理的手段,戰(zhàn)勝對手,自己才能出于人頭之上。 “周易”九五云:“飛龍在天”,這也正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或者說是實現(xiàn)目標的時候了。如果有了前面所說的廣積薄發(fā),成為王

22、者也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成為王者,固然是可欽可賀,不過,很多人只是注重成為王者的過程和“稱王”之后的喜悅,而一旦為王,多懶其心志,惰其體膚,居廟堂之高不憂其民,更不思進取,空養(yǎng)其軀,空守其位,長此以往,其勢必弱,其勢必衰。秦皇贏政,一統(tǒng)中華,卻也只能歷經(jīng)二世即衰,漢武唐王,大明滿清,雖達舉世之強盛,卻無不是盛極而衰,難逃歷史的更替。緣何盛而衰,衰而亡,正如“易”用九所云:“群龍無首”了,究其原因,乃是因為“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也,自以為王,遠離臣民,年久勢衰,醞釀出幾個新的王者,新的王者便就形成了“群龍”,而一旦群龍既出,當然“無首”也。漢時的“藩王之亂”,宋時的牛朋李黨

23、,明初的燕王逼宮,清朝的鰲拜黨徒,而一旦群龍既出,你是羸弱之王還是強盛之王,如何應(yīng)對,如何操控,或是激流勇退,或是被逼下野,或是力挽狂瀾,全然在于王者之力。不妨再回首太平天國的一段歷史,天王無德,眾位親王,擁兵自重,繼以內(nèi)訌,乃至生靈涂炭,“禍國殃民”。人們常常歸結(jié)為“時位之移人”也,其實,那只不過是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而已,這也便是許多人終不能成就大業(yè)的原因。 道理說起來卻總是比較復(fù)雜,其本質(zhì)往往簡單,如何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盡快地出人頭地,成為勝者、王者呢? 首先,應(yīng)具備極強的自信心,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同的起點,不管這個人的性別、年齡、學(xué)識、職位、現(xiàn)有資產(chǎn)、社會關(guān)系等等綜合條件如何地存在差別,也

24、不管這個目標點是指錢、權(quán),還是名、利等,不管我們已具有天時、地利,也不管是僅僅具有人和而已,抑或是一無所有,只要我們具有王者的精神,我們堅信它與一個目標點之間總是具有一條直線,總是有一條必然的途徑,而這條路徑的差別也僅僅在于它的長短距離不同而已,從一個簡單的時間公式可以得出,距離既定,時間與速度總是成反比關(guān)系的,也就是說我們實現(xiàn)目標的時間取決于我們自身的速度而已。既然如此,我們何愁不能達到目的,我們又何嘗不應(yīng)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呢? 其次,我們應(yīng)當賴得寂寞,學(xué)習(xí)一種昆蟲蠶的精神,蠶不斷地吃食桑葉,攝取營養(yǎng),再把自己裹覆起來,在不經(jīng)意間,咬破繭殼,長出翅膀。其實,裹覆自己不是目的,是手段,是策略,有朝一日,長出翅膀,能夠飛起來,展示自己才是目標,作為一只昆蟲,能夠適應(yīng)環(huán)境,賴得寂寞,不惜“作繭自縛”,以求有朝一日能夠飛起來,這必須要有賴得寂寞的精神。中國古代吳越之戰(zhàn),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做到十年間臥薪嘗膽,重振國威,張良能夠承受胯下之辱,成為將才,也是必須要有賴得寂寞的精神的。只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