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1.gif)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2.gif)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3.gif)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4.gif)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9/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e5e9d6b1-bdfd-4e52-a98f-68c5815309ce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知識點梳理陳涉世家一、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幾方面梳理本課實詞:(一)通假字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貶謫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jīng)3、【為天下唱】“唱”通“倡”,首發(fā)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被”通“披”穿(二)一詞多義 1、次: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2、會: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集會)3、將:上使外將兵(帶領(lǐng),率領(lǐng)) 項燕為楚將(將領(lǐng))4、書:乃丹書帛曰(動詞,寫) 得魚腹中書(名詞絲綢條)5、數(shù):廣故數(shù)言欲亡(屢次) 卒數(shù)萬人(幾)6、乃: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2、 乃可以放在虛詞里 陳勝乃立為王(于是,就)(三)古今異義詞1、【等死】古義:同樣 今義:等著2、【卒中往往語】古義:處處 今義:常常3、【楚人憐之】古義:愛憐 今義:憐憫4、【夜篝火】古義:用竹籠罩著 今義: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shù)的約數(shù)今義:表整數(shù)的約數(shù),十六或十七6、【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古義:集會,議論今義:監(jiān)督和管理財務(wù)的工作7、【今亡亦死】古義:逃走 今義:死8、【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古義:私下今義:兩段時間或兩種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詞類活用1、【大楚興,陳勝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2、【尉果笞廣】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
3、秦久矣】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4、【皆指目陳勝】名詞用作動詞,指指點點5、【夜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用籠罩著6、【置人所罾魚腹中】名詞用作動詞,就是用網(wǎng)捕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8、【死國可乎】為而死9、【乃丹書】名詞作狀語,用丹砂10、【法皆斬】名詞作狀語,按法律。11、【固以怪之矣】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12、【忿恚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二、文言虛詞1、之: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 悵恨久之 (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 二世殺之 (代詞,扶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結(jié)構(gòu)助詞,的)2、為:為屯長(當) 為天下唱(替) 士卒多為用者
4、(成為) 為壇而盟(修筑)3、以:扶蘇以數(shù)諫故 (因為)或以為死 (認為)誠以吾眾詐自稱(把)以激怒其眾(來)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據(jù)陳 “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2、上使外將兵 “使”后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3、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二)【判斷句】1、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譯為是2、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譯為應(yīng)當是三、朗讀節(jié)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唐雎不辱使命一、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幾方面梳理本課實詞:(一)通假字:1.故不錯意也(“錯
5、”通“措”,放置) 2.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黑色) 3.輕寡人與 (“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4.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僅僅) 5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二)一詞多義:徒: 1.亦免冠徒跣(光著,動詞) 2.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副詞)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qū)VT之刺王僚也(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fā)怒) 2.懷怒未發(fā)(憤怒,名詞)使: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動詞)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兩者皆為動詞,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然: 1.雖然 (這樣) 2.秦王怫然怒 (.的樣子
6、) 與: 1.輕寡人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2.與臣而將四矣(加) 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異義: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斷詞) 2.豈直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雖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這樣。今: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yīng),表示承認前邊的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 8長跪而謝之(古:一
7、種坐姿。今:雙膝著地。 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ü牛航o予。今:增加) (四)詞類活用:1、請廣于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擴充 2、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動用法,使伏; 流,使動用法,使流 4、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5、與臣而將四矣數(shù)詞活用做動詞,成為第四個人 二、虛詞 (以、而、之、者、于)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憑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為) 4
8、.以君為長者(把) 而: 1.挺劍而起(動作承接,不翻譯)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轉(zhuǎn)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順承,不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3.夫?qū)VT之刺王僚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5.愿終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為長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 1.受地于先王(從) 2.倉鷹擊于殿上(到) 3.請廣于君(給) 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斷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斷句 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9、之怒也判斷句 4、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倒裝句) 5、請廣于君狀語后置 (倒裝句)四、課文內(nèi)容分析:【主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寫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激烈斗爭,終于保全了安陵國土的故事?!局黝}思想】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疚恼陆Y(jié)構(gòu)】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絕,并派唐雎出使秦國,這一部分是為下面的情節(jié)做鋪墊。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煞謨蓪?/p>
10、: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這種尖銳的對立,勢必促使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發(fā)展。這是斗爭的第一個回合。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 “天子之怒”威脅唐雎。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話題,以“士之怒”進行反擊,自然而然地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諸行動,“挺劍而起”。這是斗爭的第二個回合,也是這場斗爭中的高潮,矛盾在對話中得到升級。第三部分(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這是斗爭的結(jié)局。表現(xiàn)出親王色厲內(nèi)荏的本來面目?!緦懽魈攸c】1、本文以對話為主本文通
11、過對話交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這兩個人物放在一場尖銳的矛盾沖突當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沉著干練,有膽有識,義正辭嚴,秦王的驕橫無理,無不躍然紙上。2、運用對比用多種形式的對比和襯托來刻畫人物。兩種人物、兩種思想和行為的對比,可以突出他們各自的特征。一個先倨而后恭,“使人謂”-“不悅”-“怫然怒”-“色撓,長跪而謝之”,這是秦王在事件全過程中態(tài)度的變化過程;另一個先恭后倨,臨危出使-沉著應(yīng)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這是唐雎在事件全過程中態(tài)度的變化過程。處境不同、態(tài)度不同、結(jié)果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
12、。一個是色厲內(nèi)荏、外強中干的紙老虎;一個是臨危不懼、機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對比,這種對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這一復(fù)雜性格-既是兇惡的,又是虛偽的。 本文還恰當?shù)剡\用了襯托手法,用安陵君從正面來襯托唐雎。用秦王從反面來襯托唐雎。秦王的驕橫狂暴和陰險狡詐反襯了唐雎的凜然正氣、有膽有識和不畏強暴。唐雎的說話技巧:.1、言辭委婉,言之有“節(jié)”。如: “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等語言,接著用語勢強烈的排比句,列舉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的史實,對“士之怒”加以渲染說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這是暗示
13、他將效法三人,刺殺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危急處境。2、以行證言,言之有“力”。唐雎輔以“挺劍而起”這一義無反顧的行動,來證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實在性和尖銳性,這就從根本上徹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長跪而謝之”。公輸一、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幾方面梳理本課實詞:(一)通假字1、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高興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抵擋3、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據(jù)”抵御 4、公輸盤詘 詘通“屈”理屈(二)一詞多義1、為: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替。 夫子何命焉為? 與“焉”合用,表示疑問語氣。 必為有竊疾矣 是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制造。 以牒為械
14、當作2、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動詞,會見。 胡不見我于王 動詞,引見。 于是見公輸盤 動詞,召見。3、子:子墨子聞之 子,先生,老師 愿借子殺之 子,您4、說: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高興。 請說之 說,解釋,陳說。5、然: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這樣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6、起:起于魯 出發(fā)、動身 子墨子起,再拜 起身7、以:將以攻宋 憑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認為 以牒為械 用 (三)古今異義 1、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古義:即使這樣 今:表轉(zhuǎn)折,常與“但是”搭配2、雖殺臣,不能絕也 古義:雖然 今義:表轉(zhuǎn)折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古義:用來.的方法
15、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4、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古義:敬辭,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允許” 今義:請求5、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古義:本來 今義:堅固6、墨子起,再拜 古義:兩次 今義:又一次 7、荊之地方五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領(lǐng)土,土壤 8、請獻十金 古義:古代計算金屬貨幣的單位 今義:今常表示“金銀”的“金” 9、舍其文軒 古義:彩飾 今義: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 古義:為什么 今義:姓氏(四)詞類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詞作動詞,說,告訴2.吾義固不殺人 義:名詞作動詞,善良堅持道義3.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 機變:動詞作名詞,巧妙的方式4.雖殺臣,不能絕也 絕:形容
16、詞作動詞,殺盡,殺光5.吾不言 言:言:名詞作動詞,說,告訴6.義不殺少而殺眾 少,眾: 形容詞作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二、虛詞的用法1、之:為楚造云梯之械 這樣 子墨子聞之 代詞,指代造云梯攻宋這件事 宋何罪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志,結(jié)構(gòu)助詞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于:胡不見我于王 向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魯 從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表順接 知而不爭 表轉(zhuǎn)折,卻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表順接三、特殊句式1、反問句 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將以(之)攻宋。(2)雖殺臣,不能絕(守圉者)也。3、倒裝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聞之,起于魯。(于魯起
17、)4、判斷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四、課文要點1、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斗爭的經(jīng)過,可分為三個步驟:(1)使公輸盤理屈詞窮(2)使楚王理屈詞窮(3)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jié)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對付公輸盤和楚王的? 對公輸盤,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抓住這句話來做文章。用連續(xù)的否定句,斷了公輸盤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標榜的“義”的欺騙性,使其無話可說。 對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讓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設(shè)誘使楚王說出“必為有竊疾矣”,隨即連用頗有夸張意味的對比,類推出楚國攻宋是和有“竊疾”“同類”的結(jié)論,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
18、無話可說。3、人物形象 墨子:機制多謀、無所畏懼、鎮(zhèn)定自若。 公輸:頑固、陰險、狡詐。 楚王:虛榮、愚蠢、陰險、狡詐。4、語言特點 課文里人物的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 第7段,墨子的語言,連用五個“不可謂”重重否定,極有氣勢;15段一連用三個對比,并采用夸飾的手法,極言楚國富饒宋國貧乏,感染力強。1921段揭露公輸盤殺機,長短句交錯,語氣時緩時急,既從容又有威懾力,充分顯示了墨子無所畏懼、鎮(zhèn)定自若的特點。 孟子兩章一、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幾方面梳理本課實詞:(一)通假字1、親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3、入則無法家法家拂士 “拂”通“弼”
19、 輔佐 4、衡于慮 “衡”通“橫” 梗塞、不順 (二)一詞多義 1、發(fā):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起,被任用 發(fā)于聲 發(fā)出2、拂: 行拂亂其所為 違背 入則無法家拂士 通“弼”,輔佐3、利: 天時不如地利 有利 兵革非不堅利也 鋒利 4、士: 管夷吾舉于士 獄官 入則無法家拂士 賢士(三)古今異義1、親戚畔之 古義 內(nèi)外親屬 今義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或他的成員 2、池非不深也 古義 護城河 今義 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舉于士 古義 獄官 今義 士兵4、兵革非不堅利也 古義 武器 今義 士兵5、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古義 代詞“這” 今義 判斷動詞6、委而去之 古義 放棄 今義 委托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0、 古義 限制 今義 區(qū)域,范圍(四)詞類活用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是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威懾2、必先苦其心志 “苦”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痛苦。3、勞其筋骨 “勞”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勞累。4、餓其體膚 “餓”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饑餓。5、空乏其身 “空”“乏”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貧困。6、行拂亂其所為 “亂”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顛倒錯亂。?7、所以動心忍性 “動”是動詞“忍”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8、人恒過 “過”是名詞,這里是動詞,犯錯誤、犯過失9、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入”“出”是動詞,
21、這里是名詞,國內(nèi)、國外。?二、虛詞的用法1、于: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從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在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給 2、而: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連詞,表轉(zhuǎn)折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連詞,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 助詞,的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代詞,它,指代小城 寡助之至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4、其:舍其文軒 代詞,他的曾益其所不能 代詞,他三、特殊句式1、判斷句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2、被動句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被任用,被提拔)3、倒裝句 困于心衡于慮。(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四、課文內(nèi)容要點(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
22、如人和。2、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3、如何展開論證短文開篇提出中心論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由“人和”推出治國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4、語言特點語句整齊、流暢,一氣貫注。運用排比否定句,使結(jié)論有說服力。“多助”“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導(dǎo)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短文論點 文章結(jié)尾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3、短文開頭列舉的六位歷史人物,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作用?六個人物都是都是在經(jīng)受了艱苦的磨練之后
23、,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這些事例為論點提供事實論據(jù)。4、本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5、作者從那兩方面論述了經(jīng)受磨難的好處?正面?zhèn)€人;反面國家。論證了經(jīng)受磨難的益處,繼而得出孟子的治國論斷: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6、兩則短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異同?兩則短文都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第一則以戰(zhàn)爭中的事例作為例證,強調(diào)“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第二則從個人事例說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這個觀點后,轉(zhuǎn)到統(tǒng)治者治國上,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事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論點。不同之處在于,兩則短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
24、:第一則在開頭,第二則在結(jié)尾。魚我所欲也一、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幾方面梳理本課實詞:(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3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謝的意思。4.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嗎”。5.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二)一詞多義1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擁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 故不為茍得也 取得2生 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獲得生命3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詞 呼爾而與之 給4故 故患有所不辟
25、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三)古今異義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2.是 古:這 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4.鐘 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5.加 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四)詞類活用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名詞作動詞 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動詞作名詞 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二、虛詞的用法1、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萬鐘于我何加焉, 對2、為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第一個“為”:為了,表目的。第二個“為”:接受。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采用3、則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那么 得之則生 就 萬鐘則不辯
26、禮儀而受之 卻4、而 蹴爾而與之 修飾呼爾而與之 修飾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并列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轉(zhuǎn)折5、之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之:指示代詞,指萬鐘的俸祿。妻妾之奉: 之:的。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三、特殊句式1判斷句例句:魚,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志。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2省略句例句(1)(我)鄉(xiāng)為(禮義)身死而不受(施舍)。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義者也。四、課文分析:(一)第一段分為三層。首先,第一層作者采用比喻論證方法先講一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不可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常理
27、為喻,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而取義”,這也是本文的中心論點。然后,第二層作者采用道理論證方法和對比論證方法直接對論點進行較深入的分析和闡述。作者先從正面來論述“甚于生者”就是指“義”,“甚于死者”就是“不義”。于是為了“義”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作者又從反面進行假設(shè)分析,進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則生而不用”是因為“有甚于生者”,就是“義”;“由是則可以避患而不為”,是因為“甚于死者”,就是“不義”的結(jié)論。 最后第三層作者進一步指出,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運用的是舉
28、例論證法和對比論證。作者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當它關(guān)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昂魻枴薄磅頎枴倍c之,則“行道之人”與“乞人”都不屑受之,這就是人沒有喪失“本心”的表現(xiàn)。又舉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為例,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xiàn)。這里作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作對比。按財富的數(shù)量說,“萬鐘”自然是多的。但是,“萬鐘”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鐘”更重要。通過這種對比,既讓人認識到將“禮義”拋到腦后,貪求富貴的行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讓人
29、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曹劌論戰(zhàn)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詞類活用1下視其轍 下:名詞作狀語,向下。2. 神弗福也 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三古今異義1.間 古義:參與 今義:兩個物體之間;中間 例句:又何間焉2.鄙 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今義:輕視,看不起。 例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3.安 古義:養(yǎng) 今義:平安 例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4.犧牲 古義:指豬、牛、羊等。 今義: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為正義的事業(yè)舍棄生命。 例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 古義:虛報 今義:增 例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6.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
30、例句:小大之獄7.情 古義:實情 今義:感情 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8.忠 古義: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 今義:忠誠 例句:忠之屬也9.可以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可以,表允許。 例句:可以一戰(zhàn)10.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詞多義1故:公問其故(緣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因此)2請:曹劌請見(請求) 戰(zhàn)則請從(請允許我)3從:民弗從也(聽從) 戰(zhàn)則請從(跟隨)4信:必以信(實情) 小信未孚(講信用)五常見虛詞1以:何以戰(zhàn)(介詞,憑、靠) 必以分人(介詞,把)必以信(介詞,按照) 可以一戰(zhàn)(介詞,憑、靠)2之:肉食者謀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魯國
31、將要迎戰(zhàn)這件事) 小大之獄(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公與之乘(第三人稱代詞,代曹劌) 公將馳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 登軾而望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 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 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3其:其鄉(xiāng)人曰(第三人稱代詞,代曹劌的) 下視其轍(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的) 公問其故(第三人稱代詞,代取勝的) 吾視其轍亂(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稱代詞,代齊軍的)4于:戰(zhàn)于長勺(在)5而:登軾而望之(順接連詞,表修飾) 再而衰(順接連詞,表承接)三而竭(順接連詞,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 曹劌請見。 省略賓語“魯莊公”2. 又何間焉?
32、省略主語“你”3. 乃入見。 省略主語“曹劌”和“入”的賓語“朝”、“見”的賓語“魯莊公”。4. 必以分人 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5.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省略主語“曹劌”6.可以一戰(zhàn) 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7.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謂語“鼓”(二)狀語后置句1. 戰(zhàn)于長勺 即“于長勺戰(zhàn)”(三)倒裝句1. 何以戰(zhàn)? 即“以何戰(zhàn)”(四)判斷句1. 忠之屬也。2. 夫戰(zhàn),勇氣也。3. 夫大國,難測也。七寫作特色(一)詳略安排得當。本文緊扣“論戰(zhàn)”來寫,詳寫曹劌的言論,完整地表現(xiàn)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對于無助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事一筆帶過或一概不提
33、,這樣的剪裁,敘事清楚,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第一段在略敘背景后就引出實質(zhì)性的對話,由曹劌提出“何以戰(zhàn)”開始,步步緊逼,直到莊公說出對“小大之獄”的態(tài)度后,曹劌才作了“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的結(jié)論,表現(xiàn)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著重寫曹劌在戰(zhàn)場上的決斷能力,兩次以“未可”和“可矣”來表現(xiàn)他善于掌握戰(zhàn)機,以“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來證明他決斷的正確。第三段再通過論述取勝原因,把他以小敵大必須抓準戰(zhàn)機、詳察敵情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表現(xiàn)出來。以上是詳寫的內(nèi)容,其余與表現(xiàn)曹劌的“遠謀”無關(guān)的事,如戰(zhàn)爭的起因,雙方參戰(zhàn)人數(shù),戰(zhàn)爭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對“論戰(zhàn)”起引線作用的事件如“請戰(zhàn)”“從戰(zhàn)
34、”“克敵”等也只是一筆帶過。這樣剪裁,對再現(xiàn)軍事家曹劌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極大的作用。(二)運用對比手法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曹劌的遠見卓識和軍事才能。作者把曹劌的“遠謀”和莊公之“鄙”作對比。文章開頭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用以說明魯莊公為代表的肉食者的淺陋,對比突出曹劌的遠見卓識;接著在莊公與曹劌三問三答中,又對比出莊公未及曹劌善謀;然后在戰(zhàn)爭中,把莊公和曹劌的不同指揮方式作了對比描述:寫莊公,以“將鼓”“將逐”跟上文“將戰(zhàn)”相應(yīng),表現(xiàn)他在作戰(zhàn)中不察敵情,急躁冒進;寫曹劌,則以兩個“未可”和兩個“可矣”前后映襯,表現(xiàn)他既能把握住戰(zhàn)略防御原則,又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戰(zhàn)機,臨陣從容,指揮若
35、定。因此,莊公的輕率魯莽、缺乏軍事頭腦和指揮才能與曹劌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戰(zhàn)機、謹慎而又果斷、冷靜而又大膽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最后,寫戰(zhàn)后“公問其故”,更顯示出莊公無謀,而曹劌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謀與無謀,鮮明對比,突出了曹劌的形象,突出了“論戰(zhàn)”的主題。(三)運用伏筆照應(yīng)的寫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設(shè)伏筆:對曹劌為什么必待“齊人三鼓”而后才認為可以擊鼓進軍,為什么在“齊師敗績”之后還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然后才認為可以追擊,都先不作交代。把這兩個問題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論戰(zhàn)”的主旨。第三段,寫曹劌論述這次戰(zhàn)役取勝的原因。這段論述用兩個“夫”字依次帶出兩層意思:第一層以“戰(zhàn),勇氣也”為
36、根據(jù),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fā)動進攻的觀點,回答了作戰(zhàn)時為什么在“齊人三鼓”之后他才認為“可”“鼓”的問題;第二層以“大國難測”,以謹防埋伏為根據(jù),提出判斷敵方真實動態(tài)的觀點,說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馳”的原因。這段論述為第二段埋設(shè)伏筆的照應(yīng)文字。(四)本文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的關(guān)系。例如對魯莊公,文中沒有直接用貶語;但從他前兩次對曹劌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無能,從“將戰(zhàn)”“將鼓”“將馳”可以看出他軍事上無知妄動,這就叫做“唯書其事跡”和“因言語而可知”。寫齊軍,僅用“三鼓”一語就表現(xiàn)出他們依仗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急切取勝的心理。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詞類活
37、用1吾妻之美我者(或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當面二古今異義1明日 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例句:明日徐公來三一詞多義1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或“吾與徐公孰美”) (誰) 孰視之(仔細)2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皆朝于齊(朝見)3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漂亮,好看)吾妻之美我者(認為美)4聞: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燕、趙、韓、魏聞之(聽到,聽說)5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等) 上書諫寡人者(呈上,進獻)四常見虛詞1而:而形貌昳麗(順接連詞,表并列) 而復(fù)問其妾曰(順接連詞,表承
38、接) 窺鏡而自視(順接連詞,表修飾) 暮寢而思之(順接連詞,表修飾) 時時而間進(順接連詞,表修飾)2于:欲有求于我也(介詞,對)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介詞,對) 皆以美于徐公(介詞,比) 能謗譏于市朝(介詞,在) 皆朝于齊(介詞,到)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介詞,在)3其:謂其妻曰(第三人稱代詞,他的) 其妻曰(第三人稱代詞,他的) 而復(fù)問其妾曰(第三人稱代詞,他的)4之:齊國之美麗者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問之客曰(第三人稱代詞,代這個問題) 孰視之(第三人稱代詞,代徐公) 暮寢而思之(第三人稱代詞,代妻、妾、客的言辭) 吾妻之美我者(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結(jié)構(gòu)助詞,的)由此觀之(第三人稱代詞,代代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的言辭)王之蔽甚矣(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數(shù)月之后(“之后”連用,表示在某個時間的后面,可譯作“以后”)期年之后(“之后”連用,表示在某個時間的后面,可譯作“以后”)燕、趙、韓、魏聞之(第三人稱代詞,代這種情況) 5以:自以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寫字樓中介協(xié)議
- 劇院建設(shè)渣土運輸協(xié)議模板
- 化工原料運輸合作協(xié)議
- 數(shù)據(jù)中心廠房裝修合同
- 印刷廠裝修合同簡易模板
- 家電賣場翻新工程協(xié)議
- 保險業(yè)股權(quán)融資居間合同
- 孵化器裝修項目協(xié)議
- 咖啡廳基礎(chǔ)裝修合同樣本
- 家具配送安裝合同范本
- 《大學(xué)生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課件
- 2024年體育賽事運動員贊助合同3篇
- 護士的護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2024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 不良反應(yīng)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處理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òu)GCP SOP
- 義務(wù)教育數(shù)學(xué)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點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題解析及范文(怎樣做與成為什么樣人)
- 醫(yī)療器械采購?fù)稑朔桨福夹g(shù)方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楊酸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體育館改造裝修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
- 137案例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事故案例文字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