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語文 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14_第1頁
2012屆高考語文 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14_第2頁
2012屆高考語文 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14_第3頁
2012屆高考語文 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14_第4頁
2012屆高考語文 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14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文復(fù)習(xí)測試題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有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狈蛉艘愿婀?。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fù)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嘗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fù)往歸公子

2、。公子傾平原君客。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曰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

3、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鼻財?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五未也。魏王曰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 (節(jié)選自史記)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二)1A(間:暗中) A乃間步往 間:抄小路。 B告車趣駕 駕:裝備好車馬。 C乃行金萬斤于魏 行:使用。 D公子乃謝夫人去 謝:辭謝,辭別。2比較下面句中加點的“乃”“以”詞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組是( ) 2D(乃:竟然。以:因為;把) 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 乃以為羞 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以上將軍印授公子 A和不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相同 C和不同,

4、和不同 D和相同,和不同49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3D(因此:趁這個。所以:的原因。后果:后來果然。) A因此時定南面而王 B公子所以重于趙 C后果使人代公子將 D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魏公子“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 4A(行動、心理、結(jié)果) 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 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 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 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 A B C D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5A(有魏國的存在) A魏公子之所以

5、在趙聞于諸侯,是因為有魏王為其撐腰。 B魏公子開始不愿回國,就是因為“竊符救趙”一事怕魏王“怒之”。 C魏王以魏公子為將,大敗秦軍。秦王以他為心腹大患,多次用反間計終于離間了他與魏王的關(guān)系。 D魏公子折節(jié)與毛公、薛公交游,并在二人的勸諫下,明白了去留之義而回歸魏國。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譯文:_6(1)以我魏無忌這樣的人同他們交往,尚且怕他們不愿意理會我呢。 (2)秦數(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 譯文:_(2)秦國又多次用反間計,假裝祝賀公子,問他立為魏王沒有。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6題。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

6、,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愿先自剄?!奔静荚S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飲數(shù)曰。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shù)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敝旒以唬骸熬暭静己稳缛艘?”曰:“賢者也?!敝旒以唬骸俺几鳛槠渲饔茫静紴轫椉?,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

7、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等閑,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當(dāng)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dāng)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耶中。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選自史記·季布傳) 臣光曰:高祖豐、沛以來,網(wǎng)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哉?夫

8、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dāng)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nèi),無不為臣;茍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jié)思者,雖至于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yuǎn)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馀年,宜矣!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jì)三)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三)1C(示眾) A項籍滅,帝購求布千金 購:重金收買。 B夫忌壯士以資敵國 資:助。 C高祖以丁公徇軍中 徇:殺。 D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 多:贊賞。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

9、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2D(前句“作為”“身為”,后句“彈奏”)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高祖“倡導(dǎo)禮儀”“鄙棄貳心”的一項是( )50 3B(A組前句是寫高祖起初對季布的態(tài)度,后句是司馬光對“來者”的看法;c組前句高祖臨危求丁公,后句寫司馬光對。貳心”人的又一觀點;D組前句是司馬光對高祖這樣做的評價,后句是高祖“鄙棄貳心”的話語)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祖之所以要緝拿季布,是因為季布在項氏手下為將領(lǐng)時,屢次使高祖身陷絕境。 B朱家不僅冒險收留了季布,而且為他奔走,辯說道理,當(dāng)季布最終被赦免后,朱家也名聞天下。 C丁公當(dāng)年遇到身處危難之中的高祖,被高

10、祖的好話所打動,不僅沒有將高祖殺掉,還主動撤回了軍隊。 D當(dāng)年的仇敵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卻被找了個借口處死,高祖這樣做,是從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的角度考慮的。4D(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據(jù)丁公當(dāng)初的表現(xiàn)和自己統(tǒng)治的需要處死的)5下列對司馬光的一段話的認(rèn)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光不僅認(rèn)為高祖處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當(dāng)?shù)?,而且對處置的深遠(yuǎn)意義評玠很高。 B司馬光認(rèn)為高祖之所以這樣做不是恩將仇報,而是由于“進取”與“守成”的形勢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C司馬光認(rèn)為,高祖將丁公處死的目的是要讓天下千千萬萬的人明白禮義并引以為戒。 D司馬光寫這段話的目的是贊揚高祖富有遠(yuǎn)見,與時俱進的政治

11、才能。5D(目的是啟示君王吸取高祖的治國經(jīng)驗)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待閑,果言如朱家指。 譯文:_6(1)等到機會,(滕公)果然按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說了。 (2)而懷私結(jié)恩者,雖至于活己,猶以義不與也。 譯文:_(2)而那些懷著私心結(jié)恩義的行為,即使到了能使自己活命的地步,還是要根據(jù)大義不贊許。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待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表椡趿顗咽砍鎏魬?zhàn),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zhàn)三合,樓煩輒射

12、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fù)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歸廣武間而語。漢王數(shù)之,項王怒,欲一戰(zhàn)。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搓幒罡ヂ?。是時,彭越復(fù)反下梁地,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jǐn)守成皋,慎勿與戰(zhàn)。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曰必誅彭越,定梁地,復(fù)從將軍?!蹦藮|行,擊陳留、外黃。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 轉(zhuǎn)漕:陸運叫“轉(zhuǎn)”,

13、水運叫“漕”。瞋(chn)目:睜大眼睛,瞪著眼睛。成皋(go):地名。盱(x)臺(yi):地名,在今江蘇省內(nèi)。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丁壯苦軍旅 苦: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苦。 B蓋以苦學(xué)力文所致 苦:刻苦。 C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苦:使受苦。 D天下苦秦久矣 苦:痛恨。(四)1D(D項“苦”應(yīng)為“以為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2比較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徒”字相同,兩個“間”字不相同 B兩個“徒”字不同,兩個“間”字相同 C兩個 “徒”字不同,兩個“間”字也不同 D兩個“徒”字相同,兩個“間”字也相同2A(兩個“徒”的

14、意思是“白白地”,都是副詞;兩個“間”不同,前一個為“暗中,私下打聽”;后一個是“澗”的通假字,即東、西廣武兩山之間,汴水從中間向東南方流去,名叫廣武澗)3對“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D A“決雌雄”的正確意思是:決斷勝敗?!拔阃健笔恰安灰钡囊馑?。 B句中的“民”是“人民”,“父子”即父親與兒子,意思就是“老百姓”“老小百姓”。 C“為”譯為“讓”,“毋為”應(yīng)譯為“毋為”即“不要讓”的意思。 D該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4對本文內(nèi)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楚、漢(兩軍)相爭久持不下,項王欲與漢王(劉邦)“決一雌雄”,從而使天下安定下來,獨霸天下。 B項王欲與劉邦“決一雌雄”的理由是:使天下老小百姓不再遭受戰(zhàn)爭的苦難。 C漢王的“吾寧斗智,不能斗力”的話,基本上概括了本文雙方“斗智”與“斗力”的內(nèi)容,在行文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D項王對大司馬曹咎等人說的“謹(jǐn)守成皋”“慎勿與戰(zhàn)”則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他的靈活的戰(zhàn)術(shù)思想。4D(不是項羽的戰(zhàn)術(shù)思想,而是反映了他的戰(zhàn)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