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必修一課內(nèi)文言文復(fù)習(xí)_第1頁
2017年高三必修一課內(nèi)文言文復(fù)習(xí)_第2頁
2017年高三必修一課內(nèi)文言文復(fù)習(xí)_第3頁
2017年高三必修一課內(nèi)文言文復(fù)習(xí)_第4頁
2017年高三必修一課內(nèi)文言文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1、史書體例,主要有六種:(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如左傳。(2)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3)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guān)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4)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5)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6)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史書體例是按不同標(biāo)準(zhǔn)劃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可能同時屬于多個不同史書體例。如史記屬于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于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2、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

2、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2、春秋時期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汜水(fán)  縋(zhuì)  闕秦(qu) 逢孫(páng)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3夫晉,何厭之有   &

3、#160;    (厭,通“饜”,滿足。)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從屬

4、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三、詞類活用(例句)(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夜縋而出  

5、0;      (表時間,在晚上)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時間,在早上,在晚上)既東封鄭         (表處所,在東邊)2.名詞作動詞晉軍函陵 / 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與鄭人盟           (名詞作動詞,結(jié)盟、訂立同盟)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附:使動大都是客觀行為,動作由賓語發(fā)出;意動是主觀臆測,動作由主語發(fā)出,常見意動詞有奇

6、怪、羞恥)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闕秦以利晉(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越國以鄙遠(鄙:邊邑。名詞作意動,把當(dāng)作邊邑)(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2.動詞的使動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退卻(撤兵)(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越國以鄙遠(遠,遠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2.形容詞作動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變得雄厚;薄,變得單?。ㄋ模?shù)詞活用且貳于楚也(數(shù)詞“貳”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四、一詞多義(一)重要實詞:1

7、師軍隊 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老師,師長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說)學(xué)習(xí),效法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對有某種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的稱呼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師說)2.貳“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副職 (例:其內(nèi)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再,重復(fù)。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3.鄙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xué):“蜀之鄙有二僧?!保ū疚模骸霸絿员蛇h”)庸俗,鄙陋。(例:

8、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看不起,輕視。(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保?.許準(zhǔn)許        (同現(xiàn)代漢語)答應(yīng),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保┘s數(shù)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表處所    

9、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保?.闕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闕史記·扁鵲傳)què 城樓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貴缺軍糧,今年米賤大傷農(nóng)。杜甫歲宴行)qu,缺點,過錯(有馳慢之闕。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jué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jué 挖掘(若闕地及泉左傳·昭公二十年)6.微細小,輕微(同現(xiàn)義)衰敗 (國勢衰微)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

10、與蕭何善?!保┯奈ⅲ?。 微言大義(成語)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敝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謙詞 敝人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保p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虛詞1.以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敢以煩執(zhí)事 (拿,用,介詞)越國以鄙遠 (表目的,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目的,連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介詞表示工具,拿,用,把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憑借,憑,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所處置的

11、對象,把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表示時間、處所,于,在,從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祭妹文)表示原因,因為,由于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依據(jù),按照,依照,根據(jù)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斧斤以時入山林“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把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而,又,而且,并且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而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而,來,用來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

12、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為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助詞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表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動詞以為,認為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名詞緣由,原因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通假通“已”,已經(jīng)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通“已”,止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固定結(jié)構(gòu)有以 無以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2.而

13、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表轉(zhuǎn)折,連詞)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xué))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且,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卻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表示因果關(guān)系余亦悔

14、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愿舉國為內(nèi)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表示目的關(guān)系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代詞通“爾”,第二人稱,你的,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副詞通“如”,好像,如同軍驚而壞都舍。(察今)3.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語氣詞,表感嘆)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代詞,為什么)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代詞,之)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焉:在其中)(論語·述而)積土成

15、山,風(fēng)雨興焉。(焉:從這里)(勸學(xué))相當(dāng)于“于何”,在哪里,從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詞相當(dāng)于“之”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語氣詞句末語氣詞,了,啊,呢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做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做詞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地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4.其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吾其還也 (語氣詞,還是,表商量)代詞第三人稱代

16、詞,做領(lǐng)屬性定語,他的,他們的,她的,她們的,它的,它們的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三人稱代詞,做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他,他們,她,她們,它,它們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我的,我(自己),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指示代詞,表示遠指,那,那個,那些,那里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孔雀東南飛)指示代詞,表示近指,這,這個,這些,這里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副詞加強祈使語氣,可,還是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加強揣測語氣

17、,恐怕,或許,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其真不知馬也加強反問語氣,難道,怎么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真無馬耶婉商,還是吾其還也。(殽之戰(zhàn))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是還是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如果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祭十二郎文)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5之子犯請擊之(代詞,他們,指秦軍)是寡人之過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臣之壯也(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五、

18、特殊句式代詞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指示代詞,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是寡人之過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壯也 鄰之厚用于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用于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用于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之后,湊足音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余

19、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動詞到去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一)判斷句1.是寡人之過也(用“也”表判斷)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與,不知 / 以亂易整,不武(通過語意直接表判斷)(二)倒裝句1賓語前置句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正常語序:有何厭)2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以其無禮于晉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鄭伯(三)省略句1.省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夜縋而出(燭之武)許之(秦伯)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2省賓語 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指

20、滅鄭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之:指鄭國)3省介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省略介詞“于”)六、固定句式夫晉,何厭之有(何之有:表反問的句式,譯為:有的呢)七、素材積累:【適用話題】 選擇、愛國、匹夫有責(zé)、口才與成功、藝高人膽大、有志不在年高、發(fā)現(xiàn)人才、隱忍、寬容、知錯能改、義與利、變通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輕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紀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shù)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運用示例】 燭之武1.有才無須溢于表,有志僅須喻于心。這是中國古代一部分有識之士的處事原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燭之武便是這樣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卻兼存著獨善其身般之內(nèi)斂與懷才不

21、遇般之無奈,但是,身處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懷擁憤恨與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國家面臨危難時卻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說,燭之武象征的是一種心態(tài)才美無須外現(xiàn),秉承的是一種信念雖老可仍毅堅,先驅(qū)的是一種精神有難必然擔(dān)當(dāng)。2.歲月給了太多的落寞與不甘,磨礪了他的沉穩(wěn)和敏銳,救國于危難之間,又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心,即使壯時未被重用,亦為國不計私怨,顧全大局。 3.何謂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燭之武為國只身涉險,他為何如此篤定面對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務(wù)?人生道路困難重重幾多變故,又有誰能做到如此篤定,我想燭之武與秦伯談判時一定成竹在胸,談吐冷靜,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與心力戰(zhàn)勝了秦伯。 4.“酒香不怕巷

22、子深。”燭之武就是一壺香醇的美酒,經(jīng)過了時間的醞釀,終于散發(fā)出濃郁的酒香。燭之武年輕時,刻苦積蓄經(jīng)綸之才,隱忍于世。在秦國圍鄭的危急存亡之刻,燭之武的才能終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變了戰(zhàn)局也改變了歷史。5.兵臨城下,萬箭齊發(fā),刀光劍影,威力甚大,亦敵不過一張嘴。 古有燭之武憑嘴退秦師,后有孔明舌戰(zhàn)群儒,實例甚多,然則口舌之爭不可小覷。只靠一張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權(quán)。6.燭之武雖有“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的牢騷與怨氣,但是他是一匹蓄勢待發(fā)的老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虛擲而悲哀過感傷過,但他并沒有放棄對國家與人民安危的關(guān)心。我們可以想象出多少個日夜他翻看竹簡的手勢與眼神,想

23、像出多少次他側(cè)耳細聽能從王宮中傳來征召自己的聲響的焦急與渴盼。如果沒有對國家結(jié)實樸實的愛與時刻準(zhǔn)備著為國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對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晉之間的恩怨如此了然?燭之武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注定燭之武的勝利,因為成功只偏愛有準(zhǔn)備的頭腦。晉侯1.學(xué)會包容,不因為被人背叛而發(fā)怒,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舉動,學(xué)會包容,要像晉侯一樣,懂得把握形勢,理智退兵,學(xué)會包容,更要放眼未來,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腳下。2.忍是成事之本,晉侯從一開始流亡時就忍。忍到了當(dāng)上國君之日。如今看著眼前的肥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晉侯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忍是一門藝術(shù)。能忍必會積蓄力量,揮出那致命

24、一擊。.當(dāng)你進退兩難,無法抉擇時;當(dāng)你尷尬時,不妨試著為自己找個臺階下。晉侯擅長為自己找臺階。當(dāng)盟軍背信棄義時,他不慌不忙地說:“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又反過來害人家,是不仁義的;用散亂的軍隊攻打整編的部隊,是兵家所忌的!”這樣既可以達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顏面,實為明舉!其實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給自己一個臺階下,掙脫尷尬。(退一步海闊天空)4.晉、秦之間應(yīng)是種赤裸裸的利益關(guān)系,一旦對方于己無益,便趁機吞并。對于兩國的君王,無疑晉侯更有遠大的目光,他看到的不僅僅是鄭國的土地,還有中原廣闊的領(lǐng)土。他就好比是躲在樹從中的野獸,一旦有獵物,必然能夠把握時機。而秦伯正如海上捕魚的船夫

25、,讓人一眼就看穿他真實的目的。人是為利益所趨,晉侯能夠駕馭利益,而秦伯卻被利益所趨。 鄭伯1.做人要聽得進良言,像鄭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碼能聽進別人的建議。最終成功地保住了鄭國。既然你沒有似水才華,那你應(yīng)該聽懂水流的聲音。那樣即使你不行也能成功!2.現(xiàn)代也有不少“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人,不過在那樣一個年代,放下架子求賢的人也著實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關(guān)鍵時刻也別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認錯誤,求賢若渴,這不也是抓著了燭之武想要的虛榮嗎?生活中,你對尊嚴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能讓你拋下尊嚴呢?佚之狐伯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荊軻刺秦王1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xué)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

26、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zhàn)演習(xí)手冊。2古代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的變調(diào),音調(diào)悲涼;羽,聲調(diào)激憤。字音:淬(ì)    忤()    徵()     陛(ì)    卒(ù) 

27、   提()   創(chuàng)()       揕(è)   拊()     髓 (su)   樊於()期        箕踞(jjù)    亢(kàng)      

28、      夏無且()一、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   yuè)2使工以藥淬火(通“焠”,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cuì)3日以盡矣(通“已”,已經(jīng))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請辭決矣(通“訣”,訣別)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8設(shè)九賓(通“儐”,儐相bnxiàng,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

29、n。)9圖窮而匕首見(通“現(xiàn)”)      10秦王還柱而走(通“環(huán)”,繞)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二、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狀語 進兵北略地(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函封之(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發(fā)盡上指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象簸箕一樣)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詞作狀語,馬上)2名詞作動詞 前為謝曰(方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左右既前(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

30、衣冠:名作動,穿白衣,戴白帽) 乃朝服,設(shè)九賓(朝服:名作動,穿朝服)(二)動詞的活用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其人居遠(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遠方)2形容詞作動詞則秦未可親也(形容詞作動詞,親近、接近)3形容詞的意動太子遲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遲)群臣怪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三、古今異義1、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4、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到。深

31、,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5、將軍豈有意乎(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6、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guān)系或另提一事)7、終已不顧(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8、左右乃曰(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10、秦王購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11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物 今義:貨幣)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32、(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13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的侍衛(wèi) 今義:中醫(yī)醫(yī)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 今義:拿著)1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表原因:的原因)/表憑借:用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四、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判斷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判斷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與俱(判斷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斷句)(二)省略句5秦王購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詞“以”) (省略句)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詞“以”) (省略句)7欲與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詞賓語和謂語) (省略句)8待吾客與 (之) 俱

33、 ( 往 )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遠未來,而為 (之) 留待(省略介詞賓語 ) (省略句)10嘉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11乃 (穿) 朝服,設(shè)九賓 (省略謂語) (省略句)12見燕使者 (于) 咸陽宮 (省略介詞) (省略介詞)13使 (之) 畢使于前 (省略兼語 ) (省略介詞) (省略句)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詞) (省略句)15獻 (于) 秦王 (省略介詞) (省略句)16比 (于) 諸侯之列 (省略介詞) (省略句)17而 (按) 秦法 (根據(jù)文意省略 ) (省略句)18皆陳 (于) 殿下 (省略介詞) (省略句)(三)被動句1

34、9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動句)20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被動句)(四)倒裝句21常痛于骨髓 (狀語后置句)22嘉為先言于秦王(狀語后置句)23燕王拜送于庭 (狀語后置句)24使畢使于前(狀語后置句)25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定語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語后置)27秦王購之 (以) 金千斤,邑萬家 (介賓短語后置,數(shù)量詞作定語后置)五、固定結(jié)構(gòu)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2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3將奈何(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4荊軻有所待(意為:有的人東西?!八焙蟪8鷦釉~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作“有”的

35、賓語)5將軍豈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荊卿豈無意哉 (表反問,難道嗎)7仆所以留者 (復(fù)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語典故1切齒拊心:語出本文,又作“切齒腐心”。形容憤恨到極點。2一去不復(fù)返:語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后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發(fā)上指冠:語出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泵l(fā)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發(fā)盡上指冠”暗引此語。4圖窮匕首見:語出本文。比喻事情發(fā)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5無可奈何:語出本文。沒有辦法,無

36、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6悲歌擊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7變徵之聲: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睒仿曋械尼缯{(diào)變化,常作悲壯之聲。徵,古代五聲之一,讀zh。七、一詞多義(一)實詞【兵】、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詞)荊軻刺秦王、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詞)荊軻刺秦王、秦兵旦暮渡易水(軍隊,名詞)荊軻刺秦王、今彗星長竟天,天下兵當(dāng)大起(名詞,戰(zhàn)爭、戰(zhàn)役)、猶厭言兵(名詞,戰(zhàn)爭)揚州慢【雖】、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即使,縱然,副詞)荊軻刺秦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雖然,連詞)送東陽馬生序【

37、信】、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名詞,憑據(jù),信物)荊軻刺秦王、聽其言而信其行(動詞,相信)論語、言必信,行必果(動詞,講信用)論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詞,(言語)真實)今以蔣氏觀之,猶信(確實,真實)捕蛇者說、信可樂也(副詞,實在,的確)、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語(名詞,信使)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使者,信托之人)、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副詞,隨意、隨便)琵琶行、欲信大義于天下(動詞,通“伸”,伸張)、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誠懇,不欺騙)曹劌論戰(zhàn)、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誠信)屈原列傳【親】、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動詞,親近,接近)荊軻刺秦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名詞,父母

38、)廉頗藺相如列傳、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副詞,親自)、愛臣太親,必危其身(形容詞,親密,親近)【誠】1、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    果真,如果2、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3、竭誠以待天下,愿陛下矜憫愚誠 真誠,誠心【窮】、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困厄,走投無路,動詞) 、圖窮而匕首見(窮盡,動詞) /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4、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貧困)【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私事)荊軻刺秦王、乃遂私見

39、樊矜期(私自,)荊軻刺秦王【遇】、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動詞,對待)荊軻刺秦王、度道里會遇之禮畢(動詞,相遇,相會)廉頗藺相如列傳、子路從而后,遇丈人(動詞,遇到)論語、斯固百世之遇也(名詞,機遇)、不如因善遇之(對待)鴻門宴【深】、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形容詞,刻毒)荊軻刺秦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形容詞,深刻)游褒禪山記、夜深忽夢少年事(形容詞,(時間)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詞,深度。一說,形容詞)贈汪倫、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深失所望(副詞,很,十分)【顧】、顧計不知所出耳(副詞,表轉(zhuǎn)折,不過,只是)荊軻刺秦王、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動詞,回頭看)荊軻刺秦王、三顧臣于草廬

40、之中(動詞,探望、拜訪)出師表、顧戀慈母(動詞,思念)、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詞,反而,卻)為學(xué)【解】、可里解燕國之患(動詞,解除,解救)荊軻刺秦王、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動詞,此用本義,用刀剖開動物肢體)庖丁解牛、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動詞,分開)、土崩瓦解(動詞,分裂,渙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解答)師說、解元(鄉(xiāng)試中第一名為“解元”,jiè)【教】、乃今得聞教(名詞,指教,jiào)、曲罷曾教善才服(動詞,使,讓,jio)琵琶行、乃修教三年,執(zhí)十戚舞(名詞,教化,jiào)、十三教汝織(動詞,傳授知識技能,jio)孔雀東南飛【辭】、今太子遲之,請辭決

41、矣(動詞,辭別,告辭)荊軻刺秦王今者出,未辭也(告辭,動詞)/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動詞,推辭)鴻門宴、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動詞,推辭)燭之武退秦師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動詞,推辭)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動詞,計較,講究)鴻門宴、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名詞,文辭,指文學(xué))屈原列傳【還】、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動詞,回來)荊軻刺秦王、秦王還柱而走(動詞,通“環(huán)”,繞)荊軻刺秦王、居十白,扁鵲望桓挨還走(動詞,通“旋”,掉轉(zhuǎn)身)扁鵲見蔡桓公、計日以還(動詞,歸還)黃生借書說、一尊還酹江月(副詞,還是,hái)念奴嬌。赤壁懷古、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副詞,通

42、“旋”,立即,xuán)周亞夫軍細柳營【就】、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登上,動詞)荊軻刺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動詞,成功)荊軻刺秦王【資】、持千金之資幣物(名詞,資財、錢物)荊軻刺秦王、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名詞,資本,依據(jù))、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動詞,資助)、唯是脯資餼牽竭矣(名詞,通“粢”,谷類總稱,糧食)【遺】、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動詞,贈送)荊軻刺秦王、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放棄,動詞)師說、至唐李勃始訪其遺蹤(動詞,遺留)石鐘山記、使人遺趙王書(動詞,送給)廉頗藺相如列傳【振】、誠振怖大王之威(動詞,通“震”,懼怕)荊軻刺秦王、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動詞,揮動)過秦論、大命將

43、泛,莫之振救(通“賑”,賑濟)、遷我如振振落葉(動詞,振動)、振奮作聲(動詞,振作)、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動詞,通“震”,震動)過秦論【陳】、恐懼不敢自陳(陳述,動詞)荊軻刺秦王、諸郎中持兵,皆陳殿下(陳列,動詞)荊軻刺秦王【圖】、唯君圖之(動詞,考慮,籌劃)、圖窮匕首見(名詞,地圖)荊軻刺秦王、不圖子自歸(動詞,想,反復(fù)考慮)【奉】、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雙手捧著)荊軻刺秦王、軻既取圖奉之(獻上)荊軻刺秦王【次】、以次進(名詞,次序)荊軻刺秦王、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駐扎)陳涉世家、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名詞,在排列上次一等)【引】、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動詞

44、,指身子向上起)荊軻刺秦王、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動詞,舉起)荊軻刺秦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動詞,牽,拉)廉頗藺相如列傳、引趙使者藺相如(動詞,延請)廉頗藺相如列傳、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動詞,引導(dǎo),率領(lǐng))赤壁之戰(zhàn)、李憑箜篌引(名詞,樂府詩體的一種)李憑箜篌引【室】、拔劍,劍長,操其室(名詞,劍鞘)荊軻刺秦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詞,居所)陋室銘、今其室十無一焉(名詞,家)捕蛇者說【卒】、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倉猝)荊軻刺秦王、魯肅聞劉表卒(動詞,死)赤壁之戰(zhàn)、卒成帝業(yè)(動詞,終于)出師表、繕甲兵,具卒乘(名詞,士卒,士兵)【被】、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動詞,遭受)荊軻刺秦王、蓋當(dāng)

45、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詞,表被動)五人墓碑記、被明月兮佩寶璐(動詞,通“披”,戴)離騷虛詞:【乃】、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副詞,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副詞,于是,就) 乃遂私見樊於期、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詞,只,僅僅)荊軻刺秦王、乃今得聞教(副詞,卻,竟然)荊軻刺秦王、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動詞,是)游褒禪山記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斷動詞,是)荊軻刺秦王6、家祭無忘告乃翁(代詞,你,你的)示兒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才,這才,就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卻,竟(然),反而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6、漢。(桃花源記)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只,僅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第二個“乃”:只,僅僅)(史記·項羽本紀)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是,就是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代詞用作第二人稱,常做定語,譯為“你的”;也做主語,譯為“你”。不能做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用作指示代詞,這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豈】、將軍豈有意乎(副詞,是否,是不是)荊軻刺秦王、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副詞,表示訪問語氣,難道)荊軻刺秦王、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疑問代詞,怎么)荊軻刺秦王【以】、以刀試人(介詞,用)荊軻刺秦

47、王、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介詞,用)廉頗藺相如列傳、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連詞,表目的,用來的)荊軻刺秦王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連詞,表目的,來)荊軻刺秦王、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介詞,因為)荊軻刺秦王、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荊軻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連詞,而)荊軻刺秦王、以次進(介詞,按照)荊軻刺秦王、以故荊軻逐秦王(連詞,因此)荊軻刺秦王【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代詞,您)荊軻刺秦王、秦王購之金千斤(代詞,指樊將軍的首級)荊軻刺秦王、為之奈何(代詞,這件事)荊軻刺秦王、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結(jié)構(gòu)助詞,的)荊軻刺秦王、頃之未發(fā)(用在時間副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不譯)荊軻刺秦王、秦之遇

48、將軍,可謂深矣(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荊軻刺秦王素材積累:【適用話題】可用于“心靈的選擇”“命運與時代”“真面強權(quán)”“仁厚”“情義”“壯烈”“誠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等寫作話題。(一)人心不是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愛。太子丹用仁厚愛人之心獲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時也成就著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二)渴望壯烈可以說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壯烈不因生命的長短而改變;壯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壯烈就是壯烈,壯烈的人生誰都有權(quán)利擁有。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應(yīng)為這個世界留下些鏗鏘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跡。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讓人贊嘆唏噓;汪洋恣肆的長江嘯傲百川,讓人扼腕擊節(jié);司

49、馬遷忍大辱而著史記,讓人高山仰止;屈大夫不隨俗而沉汨羅,讓人一酹江月;當(dāng)荊軻義無反顧踏上刺秦之路,耳邊響起“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時,是何等的壯烈;當(dāng)譚嗣同引頸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時,又是何等的壯烈!生命之花無論花期長短,只要開得燦爛,開得輝煌,花期長短之論又何足道哉?。ㄈ┪页3涯钸h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fēng)度的背后,是一個用誠信、無私、執(zhí)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jié)構(gòu)。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艱難與危險?但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家的忠誠和對誓言的忠貞。那手

50、執(zhí)和氏壁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道秦王的陰險與貪婪嗎?他出發(fā)前許下了完璧歸趙的承諾!他正是在尋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悍衛(wèi)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四)國家危難,荊軻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價,前往刺秦?!帮L(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這是何等地壯烈!何等地令人為之驚嘆!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氣。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當(dāng)荊軻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時候,我們看見昔日威嚴無比的一國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儀態(tài)。所有的大臣更是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荊軻一刺,刺穿了所謂天子的神話。秦王和大臣們的名字,也許在歷史的風(fēng)塵中漸漸地被人們淡出記憶,但荊軻一名,永載史冊

51、,萬古流芳。荊軻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勇氣卻是熠熠生輝的。(五)有人說,荊軻僅僅為了一個承諾,為了一種方式,為了燕太子丹設(shè)置的情感和信義的羅網(wǎng)而無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異化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個人的悲劇。也有人說,荊軻為了去兌現(xiàn)那個時代所崇尚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而用生命擁抱信仰,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個時代悲劇。其實,在那個大悲大歌風(fēng)起云涌的時代,荊軻也猶如一顆沒有決定輸贏勇氣與權(quán)利的棋子,在那個時代,荊軻的選擇是二元對立的,同時,他的選擇也是步履維艱的。無論哪個時代,生命與生活都充滿了悖論,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我們也常常走出了一個陷阱,卻又陷人了另一個困境。人總是處于一定的時代

52、,我們從一個時代去反觀另一個時代的局限時,往往忽略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能用白己所處時代的價值作為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荊軻那個時代的信仰價值。因而,荊軻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那個時代的無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體現(xiàn)在其悲劇行為過程的執(zhí)著中。壯士,讓我送你一程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當(dāng)西風(fēng)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黃沙,柔美的絲綢也已帶不走那悠揚的駝鈴,當(dāng)曾經(jīng)的輝煌已成為淡淡的往事,經(jīng)典的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鳴。此刻,站在綿長的歷史河畔,歲月如同滔滔不絕的一江春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慘淡的黃昏,一位年輕的壯士踏著最后一抹斜陽,緩緩走來。一個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字,你

53、荊軻映入了我的視線,站在易水河畔,你那為國分憂的愛國之心讓我震撼不已。為了報效太子,更為了讓我們這些燕國的子民繼續(xù)過著幸福安寧的生活,你毅然決然地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刺秦。此刻“蕭蕭哀風(fēng)逝,淡淡寒波生”,壯士,讓我送你一程吧!當(dāng)你“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時,我們早已“垂淚涕泣”,或許不久之后,我們就能看到你凱旋的身影。報國路,險象環(huán)生,你以如燕國大地般寬厚的脊背,負起了太子及百姓的重托,“士為知己者死”,國家多事之秋,舍棄小我,成就大我,這一切都讓我萬分激賞,“回首河山空蕩響,只留風(fēng)雨響青萍”不會是你的嘆息,“白刃臨頭惟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才是你無畏的精神,而這一切怎能不讓我熱淚盈眶,你此

54、去也許會“壯志難酬”,也許會“英雄氣短”,但你毫不畏懼,就為這,壯士,讓我送你一程!路上,是那沙沙的樹葉聲;河邊,是那緩緩的浪濤聲;高空,是那嗷嗷的孤雁聲,它們是在為壯士你奔赴前路而嘆息么?秦國是虎狼之地,此去必是兇多吉少,壯士,珍重??!鴻門宴一、通假字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6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內(nèi)(內(nèi),通“納”,使進入)二、古今異義1約為婚姻   

55、            古:兒女親家;   今:指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2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變故;今:很,十分4將軍戰(zhàn)河北            古:黃河以北;  今:河北省5臣戰(zhàn)河南 

56、60;            古:黃河以南;   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東時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qū)。 今:山東省。7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8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

57、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1軍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勇冠三軍:      

58、60;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2擊急擊勿失:                  動詞,攻擊,攻打。因擊沛公于坐:              動詞,殺。秦王不肯擊缶:   &

59、#160;          動詞,敲打,敲擊。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3內(nèi)毋內(nèi)諸候:             內(nèi),通“納”,動詞,接納。簾內(nèi)擲一紙出:              名詞,里面,與“外”相對。內(nèi)無法家弼士:  

60、;            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部。色厲內(nèi)荏:                  名詞,內(nèi)心,心里。4如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沛公起如廁:     &#

61、160;          動詞,往、去。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副詞,愈加。6謝旦

62、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7意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其意常在沛公也:  

63、0;         名詞,心意、意圖。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tài),神情。8坐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坐北朝南:      

64、0;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9舉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舉不勝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