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課件_第1頁
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課件_第2頁
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課件_第3頁
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課件_第4頁
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桂花(guhu)病害與防治第一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一、形態(tài)(xngti)特征二、生長習性三、常見病害(bnghi)與防治 目 錄第二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常綠常綠灌木(gunm)或小喬木,高1.215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可以覆蓋60平方米。樹皮粗糙,灰灰褐色或灰白褐色或灰白。葉對生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花35朵生于葉腋,多著生于當年(dngnin)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呈聚傘花序,每朵花花瓣4片。形態(tài)(xngti)特征第三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為亞熱帶樹種,原產地中海一帶,我國長江流域以南江蘇、浙江

2、、臺灣、福建等省庭園中多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喜光,亦較耐蔭,稍耐寒稍耐寒(nai hn),可耐短時-8至-6低溫。耐干旱,怕水澇怕水澇。適生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沙質壤土,不耐鹽堿不耐鹽堿,萌生力強,耐修剪。 生長習性生長習性第四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 桂花的病害種類主要有撒金桃葉珊瑚炭疽病、扶桑炭疽病、蘭花炭疽病、桂花炭疽病桂花炭疽?。ê戏?h fi)、滁洲、黃山市)、金邊瑞香煤污病、梔子花煤污病、山茶藻斑病藻斑病(合肥市)、桂花葉枯病葉枯病、桂花假尾孢褐斑病褐斑?。ê戏?、滁洲、蕪湖、黃山市)、桂花赤斑?。ê戏省⑹徍?、滁洲、黃山市)、桂花殼針孢葉斑病、

3、桂花殼二孢葉斑?。S山市)、桂花擬盤多毛孢灰斑?。S山市)、桂花盤單毛孢褐斑病、桂花莖點?。S山市)、桂花大莖點霉褐斑病、桂花鏈格孢葉斑病(黃山市)、日灼病、根結線蟲病、癌瘤病、桂花樹猝倒病等。其中尤其中尤以褐斑病、葉枯病發(fā)生最為嚴重和普遍。以褐斑病、葉枯病發(fā)生最為嚴重和普遍。 下面詳細介紹桂花葉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褐斑病、藻斑病桂花葉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褐斑病、藻斑病的病狀、發(fā)病規(guī)律病狀、發(fā)病規(guī)律及其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常見常見(chn jin)(chn jin)病害與病害與防治防治第五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桂花(guhu)(guhu)葉葉枯病枯病該病又稱枯斑病、葉斑病

4、、灰斑病或赤斑病,嚴重時全葉枯死。廣泛(gungfn)分布于江蘇、浙江、上海、湖北、安徽等地;我國華北、華南、西南等地也都有發(fā)生。同時危害其他木犀屬植物。識別要點識別要點:多初見葉尖和葉緣,淡黃綠色,向葉內發(fā)展,呈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黃褐色至紅褐色,邊緣深褐色。病斑可聯合達葉片面積一半以上。后期病斑呈灰褐色,散生黑灰褐色,散生黑色小點色小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干枯易碎,有時卷曲。第六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 病原:隸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的木犀生葉點霉和木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的木犀生葉點霉和木犀葉點犀葉點霉霉,兩者均會引起葉枯病。木犀生葉點霉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徑1

5、00150m,有孔口。分生孢子無色,長圓形至近梭形,單胞,(1.82.5)m(69.5)m。木犀葉點霉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徑80100m,有孔口。分生孢子橢圓形,兩端鈍,無色,單胞,(1.52)m(45)m。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和病落葉上越冬,病菌生長發(fā)育的溫度范圍(fnwi)1033,最適溫度為27左右。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滴傳播。5月可見新葉發(fā)病,711月為病害高峰期,這段時間內雨水多或天氣高濕會促進病害加重危害,引起大量落葉,開花不正常、減產顯著。在肥料不足、樹勢衰弱或遭受凍害和機械損傷時易受病害。發(fā)病前期氣候炎熱又未及時澆水時,會加重病情。通常樹冠下部葉片比頂部受

6、害重,老葉比新葉受害重。第七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1) 冬季摘除病葉冬季摘除病葉,并加以燒埋,清潔(qngji)田園,減少越冬病源。2) 加強栽培管理加強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天氣燥熱時應適當澆水,以加強樹勢生長,提高抗病能力。3) 藥劑防治藥劑防治在苗木出圃時噴50%甲基硫菌靈900倍液或高錳酸鉀1 000倍液;一般從6月下旬起,種植區(qū)視病情發(fā)展趨勢開始用藥,如70%達科達700900倍液、大生600倍液、敵力脫2 500倍液或其他殺菌劑。防治(fngzh)方法第八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guhu)炭疽病葉片病斑初期為褪綠小點褪綠小點,擴大后呈圓形、橢圓形、半圓

7、形或不規(guī)則形,310mm,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褐色至紅褐色,后期散生散生(sn shn)小黑點小黑點,也有排列成輪文狀,是病菌分生孢子盤。潮濕時小黑點上分泌出粉紅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與黏液混合物。此病主要分布于北京(bi jn)、上海、河南、廣東、四川等地。第九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病原 隸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的膠孢炭疽菌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的膠孢炭疽菌。分生孢子盤黑褐色,直徑100300m;剛毛少,暗褐色,隔膜12個,(56)m(6471)m;分子孢子梗圓筒形,基部淺褐色,(45)m(1221)m;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圓筒形,(46)m(1118)m。發(fā)

8、病規(guī)律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盤在病葉和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qnr)。南方梅雨季節(jié)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發(fā)期,廣州地區(qū)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時發(fā)病較重。第十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防治方法1) 冬季冬季清除落葉清除落葉,用1%波爾多液或密度為1.0021.007的石硫合劑進行樹體和地面消毒。2) 選擇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地塊選擇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地塊種植桂花種植桂花,病害發(fā)生園地增施有機肥和鉀肥,通過修剪調整枝葉疏密度,降低環(huán)境濕度。3) 發(fā)病初期噴灑殺菌劑發(fā)病初期噴灑殺菌劑。70%可殺得300500倍液、25%炭特靈500倍液、大生(d shn)500倍液、嗪氨靈

9、500倍液或其他殺菌劑。各種殺菌劑宜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第十一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樹猝倒病桂花樹猝倒病種子或幼芽未出土時遭受浸染而腐爛,在幼苗期發(fā)病在幼苗期發(fā)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莖基部呈現水漬狀病斑,病部黃褐色,縊縮,可向植株上下部擴展,呈線狀。病勢發(fā)展迅速,組織崩解,幼莖即萎蔫倒伏(dof),但短期內葉邊呈綠色,如果環(huán)境潮濕時,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還會長出白色綿毛狀霉。苗木猝倒病在我國各地普遍發(fā)生(fshng),它以危害各種苗木花卉幼苗為主,可導致苗木死亡。第十二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病因:病原為腐霉屬中一些真菌。腐霉屬中一些真菌。常見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瓜

10、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兩種腐霉菌生長最低溫度為5至6,最適溫度為26至28,最高溫度為36至37。高濕度極易發(fā)病,并且(bngqi)腐生性較強,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殘體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習居菌,在土壤中長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過不良環(huán)境,為土傳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絲體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其他有機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園藝操作傳播。發(fā)病條件:高濕度高濕度是幼苗發(fā)病的主要條件。在我國長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長發(fā)育和傳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長,導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陽光不足,連作,苗圃地選擇不當(如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曾發(fā)生過猝倒病又未進

11、行徹底消毒),整地質量差,施用未經高溫腐熟的混有病原體的堆肥,播收不當等均會導致發(fā)病。 第十三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防治方法1、選地選地。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較好,不粘重,無病地或輕病地作苗圃,不用舊苗床土。2、精細整地,深耕細整,施用凈肥精細整地,深耕細整,施用凈肥。3、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福爾馬林熏蒸,即在播種三星期以前,耙松土壤表層,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爾馬林溶液(rngy)加水9至27公斤(加水量據床土干濕而定),均勻噴灑稀釋藥液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嚴密,覆蓋一星期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讓藥充分揮發(fā),至少兩星期后才能播種。4、適期播種適期播種。在可能條件下,應盡量避開

12、低溫時期,同時最好能夠使幼苗出芽后一個月避開梅雨季節(jié)。5、藥劑藥劑。在發(fā)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處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百菌靈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20至170波爾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勻后撒于幼苗基部。第十四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桂花(guhu)褐斑病褐斑病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一種常見病害,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感染而引發(fā),地栽、盆栽(pn zi)的桂花植株都有發(fā)生發(fā)病時輕者影響觀賞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癥狀(zhngzhung) 多發(fā)于葉片,大多從葉尖和葉緣向整個葉片發(fā)展。第十五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

13、害及其防治病原隸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的木犀生尾孢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的木犀生尾孢。子座近圓形,直徑1224m,褐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01分隔,無膝狀節(jié),淡欖褐色,頂端近無色,(33.5)m(830)m,通常1232根束生。分生孢子近無色至淡欖褐色,倒棒形,隔膜19個,直立至微彎曲,基部倒圓錐形,頂端略鈍,(2.54)m(1062)m。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菌絲塊在病葉和病落葉上越冬,次年在溫、濕度適宜時即侵染發(fā)病,并產生分生孢子,然后再侵染發(fā)病。病菌以氣流和水滴傳播(chunb)。此病在410月均有發(fā)生,以多雨季節(jié)和年份發(fā)病嚴重,并多雨季節(jié)和年份發(fā)病嚴重,并以以78月病害蔓延最快月病害

14、蔓延最快。老葉發(fā)病嬌嫩葉為重,生長衰弱和當年移栽的植株容易發(fā)病。桂花不同品種對褐斑病的抗菌力互有差別,丹桂類抗病力強于金桂和銀桂類品種。第十六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防治(fngzh)方法1) 選擇無病株做繁殖母株選擇無病株做繁殖母株。2) 加強加強(jiqing)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結合樹冠整形,剪除弱病枝,調整枝葉疏密度,增強樹勢。3) 苗木出圃時,清除病葉苗木出圃時,清除病葉,噴灑高錳酸鉀1 000倍液消毒。4) 生長季節(jié)發(fā)病初期整株樹體生長季節(jié)發(fā)病初期整株樹體噴藥保護噴藥保護,如70%可殺得300500倍液,阿米西達1 0001 500倍液或 50%多菌靈500600倍液。第

15、十七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桂花桂花(guhu)藻斑藻斑病病此病分布于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較潮濕、炎熱的地區(qū)(dq)。癥狀:病斑在葉片的正反兩面均可出現,但以正面為主。最初于葉面產生白色至黃褐色針頭大小的小圓點。有時小圓點呈“十”字形排列,然后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形成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稍隆起的毛氈狀物。表面呈纖維狀紋表面呈纖維狀紋理,邊緣缺刻不整齊,灰綠色或黃褐色理,邊緣缺刻不整齊,灰綠色或黃褐色,直徑110mm;后期色澤較深,表面較平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發(fā)生較多,上部的嫩葉較少發(fā)病。桂花被害后,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枝條的皮層剝離甚至枯死。第十八頁,共二十一頁。桂花常見病害及

16、其防治病原隸屬于藻類、綠藻綱、四分孢目的頭孢藻藻類、綠藻綱、四分孢目的頭孢藻。病藻的毛氈物是頭孢藻的營養(yǎng)體,繁殖期在營養(yǎng)體上產生游動孢子囊梗。孢子囊梗毛發(fā)狀,頂端膨大,有小梗,梗上產生球形孢子囊,內生游動孢子,橢圓形,側生雙鞭毛。發(fā)生規(guī)律病原藻以營養(yǎng)體在寄主組織上越冬(yudng),在潮濕、蔭蔽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產生孢子,并通過風雨傳播。在土壤貧瘠、雜草叢生、通風透光不良和過度密植的條件下,均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病害的高峰期出現在降雨頻繁、雨量大的季節(jié)。防治方法1) 合理施肥、排水、適當整修疏枝、清除田園雜草等加強養(yǎng)護管理工作加強養(yǎng)護管理工作,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的發(fā)生。2) 早春發(fā)病前,噴灑1:0.5:120波爾多液、70%可殺得500倍液、75%百菌清700倍液、50%多菌林5001 000倍液或40%乙磷鋁400倍液,對該病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在發(fā)病嚴重的地方,可在晚秋噴1次藥,這對減輕來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