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信息技術教案-信息的存儲與傳遞_湘教版_第1頁
六年級下信息技術教案-信息的存儲與傳遞_湘教版_第2頁
六年級下信息技術教案-信息的存儲與傳遞_湘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課 信息的存儲與傳遞教學目的:1、 初步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2、 理解信息存儲方式的開展變化。3、 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開展變化。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教學過程: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信息的存儲、信息的傳遞的開展變化。二、新授:活動一 由“結繩記事到“數(shù)字存儲讀一讀 信息存儲方式的變化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記數(shù)方法結繩結繩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計數(shù)工具除手指之外它的出現(xiàn)早于任何文字,因此,對于它被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地點都找不到記載。我們的祖先又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并用石頭、甲骨來記載和傳播信息;文字也在逐漸地開展,信息的表達和記錄方式也在逐漸地進步,后來又改用

2、竹簡與絹綢等記錄信息。公元105年,蔡倫創(chuàng)造了造紙術以后,紙張便成為人類記載、傳播文字和畫圖等信息的主要載體。 用紙記錄信息也有局限性,它只能保存文字和靜態(tài)的圖像,滿足不了人們更高的需求。所以,人們又創(chuàng)造了錄音磁帶、錄像磁帶和膠片來保存聲音和動態(tài)圖像。 1946年,第一臺點子計算機誕生,從那時起,人類存儲、加工、傳遞信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信息存儲量的比較漢武帝時東方朔的一個用三千多片竹簡的奏本需要兩個大力士才抬進宮。而這些文字信息相當于二百來頁的書,放在口袋就能帶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一張普通的光盤假如用來存儲文字,最少能存下八百多份東方朔的奏本。而且光盤以數(shù)字信號的形式保存信息,在傳

3、播、復制、保存的過程中幾乎不會損失信息,保存時間可達上百年。假如說紙的創(chuàng)造促進了人類文明與社會的進步,那么光盤載體的出現(xiàn)那么極大地推動了信息社會的開展,推動了社會數(shù)字化的進程?;顒佣?由“烽火狼煙到“衛(wèi)星通信讀一讀古代人創(chuàng)造了形形色色的通信方法。如澡搖搖相望的烽火臺利用烽火或狼煙把緊急信息迅速地接力傳遞到遠方。比方使用喇叭、擊鼓、號聲發(fā)出不同的信號,傳達不同的指令;用事先約定的旗語來聯(lián)絡艦船;用風箏、孔明燈來發(fā)出信號;用信鴿、大雁,甚至蜜蜂傳遞信息等。 后來逐漸形成了使用人力或者車、馬傳送公文及書信的驛站制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的國家之一。近代,火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

4、的出現(xiàn),是信息的傳遞更為方便快捷。 1835年莫爾斯制造了第一部電報機,使信息可以通過電信號傳遞。1875年6月2日,貝爾創(chuàng)造了 。人類的聲音通過電流傳到遠方。1898年,馬可尼成功地改進了無線收發(fā)設備。從此,信息借助于無線電波飛進千家萬戶,才有了今天聽播送、看電視的可能。1957年,蘇聯(lián)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斯普特尼克1號。玩一玩如今我們來玩?zhèn)€“機密傳信息的游戲。老師有個機密想傳給某個同學,想想看,如何傳遞才能保密呢?學一學漏格法傳信息1.使用“漏格法加密信息在一張紙上話表格,把需要傳遞的機密信息寫在表格的特定位置上,然后在其他地方填上一些文字,組成“公開信文。另取一張紙畫出同樣的表格,將有用的位置空出來,其他地方涂黑,制作出漏格板。2.使用“漏格法解密信息分別將公開信文與漏格板傳遞給信息的接收者,對方將漏格板與公開信文重合,就可以讀出傳遞來的信息了。2運用“漏格法,給你的好朋友發(fā)一份機密信息,不能泄密。說一說你在運用“漏格法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信息傳遞是否成功?你覺得這種方法的保密性如何?三、上機操作1、觀看光盤中“漏格板制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