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礦床學_第1頁
合工大礦床學_第2頁
合工大礦床學_第3頁
合工大礦床學_第4頁
合工大礦床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變質巖復習名詞解釋1.變質作用:變質作用是一個亞固態(tài)的過程,由于物理或化學條件的改變,導致了礦物及其結構發(fā)生了改變,常常引起某個巖石的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與部分熔融共存。2.重結晶作用:指巖石在保持固體狀態(tài)下的礦物重新組合和通過化學反應形成新的礦物過程。重結晶前后,巖石總化學成分保持不變。3.交代作用:指固體巖石在化學活動性流體作用下通過組分帶入帶出使巖石總組分和礦物成分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巖石在交代過程中體積不變。4.晶內塑性變形:主要包括直線滑移、雙晶滑移、單個晶體的扭折,它們與晶體位錯移動相聯(lián)合。直線滑移:晶格滑移距離是結晶學基本單位的整數(shù)倍,滑移結果改變晶體形狀但不改變晶格方位。雙

2、晶滑移:滑移距離是結晶學基本單位的分數(shù),滑移結果產(chǎn)生機械雙晶。單晶扭折:由于晶內變形不均勻而在滑移中發(fā)生旋轉,導致滑移面彎曲扭折形成。位錯:是晶體內原子排列不完整造成的線缺陷。5. 晶界塑性變形:包括顆粒邊界的滑移和擴散流動(壓溶)。擴散流動:較大應力下的顆粒邊界較小應力邊界;晶體形狀改變化學遷移晶體生長;晶體形狀改變。這一過程可以有流體,也可以無流體。壓溶:有粒間流體參與時,通過粒間流體相的擴散流動。6. 變質分異:使原先均勻的巖石發(fā)育成分層的變質過程。形成機理:1.成分層代表擴散反應帶?;瘜W不相容的兩種巖石之間的化學位梯度自發(fā)引起;均勻巖石中粒間溶液活動化學組分化學位梯度引起。2.成分層的

3、發(fā)育是構造重結晶的結果。先存巖石中的先存成核的結果(Bramwell, 1985)。3.成分層是強烈壓扁的結果。7.P-T-t 軌跡:就是巖石在變質作用過程中 P-T條件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的歷程或在P-T 圖解中表示歷程的曲線。8.進變質:巖石在熱峰前,溫度隨時間而增加的過程中發(fā)生的變質結晶作用。遞增變質:一個變質地區(qū),地表沿一定方向,熱峰溫度連續(xù)有規(guī)律地增加的變質作用。 退變質:巖石在熱峰后,伴隨溫度降低發(fā)生的變質重結晶作用。退化變質:巖石在熱峰后,伴隨溫度降低發(fā)生的變質重結晶作用。包含退變質含義;復變質中,比老的變質事件溫度低的年輕變質重結晶作用。 12.熱峰條件:是巖石在變質作用過

4、程中經(jīng)歷的最高溫度狀態(tài)時的條件,包括熱峰溫度、熱峰壓力等。13.變質級:變質作用的程度,由平衡礦物組合來確定的,通常主要指示變質作用的熱峰溫度,分為四種,很低級(300-400)、低級(<400)、中級(600-700)和高級(>700)14.變質反應:發(fā)生在變質作用的條件下的化學反應15.變質相系:一個遞增變質地區(qū)觀察到的變質相的系列。如:低壓變質相:沸石相,葡萄石綠纖石相和綠片巖相等中壓變質相: 綠片巖相,角閃巖相和麻粒巖相高壓變質相: 藍片巖相和榴輝巖相。 變質相:在熱峰附近一定的P-T-x范圍內達到化學平衡的一套變質礦物組合,它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是緊密相關的,不斷重復的。以

5、致于它們的關系是衡定的,其礦物組合與化學成分之間有固定的可以預測的關系。16.矽卡巖:中酸性巖漿巖侵入到碳酸鹽原巖中,發(fā)生交代作用形成,巖石組成以鈣鋁榴石-鈣鐵榴石,透輝石-鈣鐵輝石為主。17.孔茲巖:由石榴石、矽線石、堇青石組成,原巖是泥質巖,經(jīng)過麻粒巖相(高溫)變質形成。18.藍片巖:含藍閃石的片巖總成,原巖多為基性,經(jīng)藍片巖相變質(高壓-低溫變質),19.榴輝巖:由石榴石和綠輝石組成的無長石的區(qū)域變質巖,其中石榴石與綠輝石的含量和75%,單個含量<75%,原巖為輝長巖,經(jīng)榴輝巖相變質而形成。20.柯石英:高正突起,二軸晶,邊緣常有放射狀裂隙。是一種超高壓產(chǎn)物。大題1. 變質作用的因

6、素(溫度和壓力、流體成分、時間)變質作用是一個亞固態(tài)的過程,由于物理或化學條件的改變,導致了礦物組成及其結構構造發(fā)生了改變,常常引起某個巖石的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溫度。升高溫度有利于吸熱反應,溫度降低有利于放熱反應,加快反應的速率,是晶體生長與重結晶的決定性因素。改變巖石的變形行為,從脆性轉為韌性變形產(chǎn)生變質熱液,作為催化劑、搬運劑與媒介對變質作用施加影響溫度升高,混合巖化最低溫度是成巖作用向變質作用轉變的界限,一般為150-200,最高溫度是變質作用想巖漿作用轉化的界限,一般為650-700壓力。流體。2. 變質作用的類型267根據(jù)變質范圍和地質背景:局部變質作用 (<100km3),區(qū)

7、域變質作用 (>100km3)局部變質作用,分布局限,面積小于100km3,局限在一個具體的地質構造中,往往一個因素起主導作用。分布在 ,要由 導致的變質作用。主要控制因素為 ,主要變形/變質的機制為 。P/T情況 。(1)接觸熱變質作用。巖漿巖與圍巖之間,具很低的P/T類型。主控因素為溫度(2)動力變質作用。分布在斷裂帶中,主控因素為偏應力, 高至低P/T類型(3)沖擊變質作用。分布在隕石坑附近,在隕石沖擊地表時,有強大的沖擊力作用。(4)交代變質作用。分布于侵入體接觸帶及其附近和火山噴氣活動區(qū)。變質作用機制主要為交代作用(擴散和參透交代)。區(qū)域變質作用,面積巨大,波及范圍數(shù)千平方公里

8、,變質因素復雜,往往是溫度、壓力、流體的綜合作用。(1)造山變質作用(2)洋底變質作用(3)埋藏變質作用(4)混合巖化作用3. 變質反應的基本類型參加反應物的物相種類:固-固反應又分為1.多形轉變SiO2(Qtz=Coe)、Al2SiO5 (Ky=And=Sil) 2.固-熔體出溶 3.純固相之間的反應;有流體相參加的反應(主要為H2O和CO2)又分為:脫水反應、脫碳酸反應、脫水脫碳酸反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關系:連續(xù)和不連續(xù)反應反應是否改變礦物原子數(shù):凈傳遞反應和交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映連續(xù)反應(滑動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關系時漸變的,在給定的壓力和流體成分條件下,反應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連續(xù)

9、發(fā)生,即兩者在雙變反應區(qū)內共存(包含有固溶體)。不連續(xù)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時突變的,在給定的壓力和流體成分條件下,反應在一個特定的溫度下發(fā)生,在P-T,P-x,T-x等雙變圖解上反應物和生成物只能在單變線上共生。否則(偏離了平衡條件),兩者則不能共存即一個穩(wěn)定一個消失。凈轉移反應:變質反應過程中引起礦物原子數(shù)目的變化。(很好的壓力計);交換反應:反應過程中不改變相關礦物的原子數(shù),僅引起共存礦物之間的原子交換(Fe,Mg等)。(很好的溫度計)4. 等化學系列和等物理系列等化學系列:是指化學成分相同的所有巖石,在不同的溫度壓力與流體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反應形成不同的礦物組合,其礦物組合不同是由變質

10、作用類型和變質作用強度決定的。等物理系列:是指同一變質作用條件下形成的所有巖石,其礦物組合的不同是由于原巖的化學成分決定的。如一個變質帶和變質相的巖石。5. 變質巖的結構和構造變質結構變質結構變晶結構: 變晶的大小、幾何形態(tài)、自形程度、相互關系統(tǒng)稱之。變形結構: 與變形有關的,產(chǎn)生粒徑減小的結構效應稱之。變余結構: 變質巖(特別是淺變質巖)中保留下來的原巖結構特征。又稱之為殘余結構變質構造變余(殘余)構造: 變質不徹底保留下來得從原巖構造。變質構造定向構造: 變質礦物的定向排列,出現(xiàn)優(yōu)勢方位。偏應力作用的結果。無定向構造: 變質礦物顆粒隨機分布,無定向性。變質結構變晶結構反應粒度、自行程度和形

11、態(tài)特征的變晶結構粒度。粗中細微細粒 2 1 0.1 mm自行程度。自形、半自形、他形關系。斑狀變晶結構花崗變晶結構花崗變晶多邊形結構與花崗變晶多縫合結構粒狀變晶結構 (花崗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纖狀變晶結構;交叉變晶結構或橫交結構;束狀變晶結構 斑狀變晶結構等軸狀或近等軸狀顆粒組成邊界直線或微彎邊界葉片狀或鋸齒狀鱗片變晶結構: 以板狀或葉片狀礦物為主組成, 如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組成纖維狀變晶結構: 以針狀或長柱狀礦物為主組成.交叉變晶結構或橫交結構。以板狀、葉片狀、柱狀礦物為主,沒有定向分布時束狀變晶結構:由板狀至針狀礦物的發(fā)散束狀集合體組成的結構。反應變晶之間包裹關系變嵌晶結構

12、變嵌晶: 大顆粒包裹小顆粒.篩狀結構: 當包裹體很多時.殘縷結構: 當包裹體呈定向排列時.雪球結構: 若殘縷強烈彎曲呈“S”形, 形如雪球.反應變晶之間反應關系反應結構反應結構:當反應或交代反應不徹底,未達到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共存,結構上可以反映出他們之間的關系。港灣狀結構:兩者之間的邊界十分特征,常常呈港灣狀。邊界線通常指向先成礦物,并在后成礦物中可找到先成礦物,殘留的先成礦物保持了礦物光性連續(xù)性。島嶼結構: 當反應進一步加強時,先成礦物可被后成礦物分割成孤立的島嶼狀。 冠狀反應邊:后成礦物呈環(huán)狀圍繞先成礦物后成合晶:后成礦物呈細小的蠕蟲狀分布于先成礦物的周邊。假象:后成礦物完全替代先成

13、礦物,但仍保留先成礦物的外形。變形結構與變形有關的,產(chǎn)生粒徑減小的結構效應亞顆粒:是變形晶體通過消除位錯恢復至無應變狀態(tài)的恢復作用所形成的大量細小無應變顆粒。其常常呈拉長的扁豆體、帶狀,稱絲帶結構.碎裂結構: 碎斑為大的破裂的巖石或礦物顆粒. 糜棱結構: 碎斑常發(fā)育波狀消光、變形帶、變形雙晶、壓溶和壓力影.玻璃質碎屑結構: 熔蝕現(xiàn)象, 基質為玻璃質.變余結構變質巖(特別是淺變質巖)中保留下來的原巖結構特征。又稱之為殘余結構構造定向構造面狀構造表現(xiàn)為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面。變余層理、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片麻狀構造、條帶狀構造和眼球狀構造等。線狀構造巖石中各種線狀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拉伸

14、線理、皺紋線理和交面線理等三類 無定向構造塊狀構造 巖石中礦物均勻分布, 無定向.斑點構造 礦物雛晶集合體呈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斑點分布于均勻的巖石中;由一兩中礦物細小顆粒集合體組成,稱瘤狀構造角礫狀構造以含大量的棱角狀碎塊為特征。云染狀構造出現(xiàn)在混合巖中,強烈的。長英質成分居多,暗色礦物較少,星點狀6. 共生分析的基本思路從熱力學角度看,一個天然結晶巖石就是一個復雜的非均勻系統(tǒng)。對絕大多數(shù)變質巖而言,其熱峰條件下形成的礦物組合往往非常接近化學平衡,這使得巖石礦物組合(相)與巖石化學成分(組分)和物理化學條件(自由度)之間的關系應服從Gibbs相律。因此,從研究變質巖礦物共生組合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15、出發(fā),應用相律,可以分析礦物組合與巖石化學成分和物化條件的關系。這是變質巖石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稱為共生分析。F(自由度數(shù)) = C(組分數(shù)) p(相數(shù)) + 2確定礦物共生組合的主要標志:各礦物都相接觸;各礦物之間無交切和反應關系;同種礦物光學性質相等,無礦物環(huán)帶;一對礦物之間的分配系數(shù)相等;符合礦物相律。標準的判別是關鍵7. 封閉系統(tǒng)的Goldschmidt礦物相律在封閉條件下巖石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應服從Gibbs相律。變質作用是在一定T-P區(qū)間內進行的并達到平衡,必須至少有兩個自由度,即f2。由Gibbs相律公式可得:f=C-P+22。因此,PC。如果系統(tǒng)內沒有流體相,P就代表礦物相數(shù);如果有

16、一個流體相,礦物相數(shù)就等于P-1。因此在一定T-P范圍內平衡共生的礦物相數(shù)不大于該巖石系統(tǒng)的獨立組分數(shù)。例如Al203-Si02二元系。 必須指出,Goldschmidt礦物相律描述的是P-T圖解上雙變區(qū)內或變質地體的變質帶內的礦物共生規(guī)律。而P-T圖解的單變線上或變質地體等變線上出現(xiàn)的礦物相數(shù)要比礦物相律允許的相數(shù)多1。8. 開放體系下Korzhenskii礦物相律根據(jù)組分差異活動性原理, 在開放系統(tǒng)下, 各組分分為兩類:完全活動組分Cm和惰性組分Ci,在開放系統(tǒng)情況下,總的組分數(shù)目應該為完全活動組分與惰性組分之和,即C = Ci + Cm。又因為f Cm + 2,將式上述兩式代入相律公式:

17、f = C- P+2中可得: (Ci + Cm) - P+2 Cm + 2,即P Ci因此,在溫度、壓力和活動組分化學位的一定范圍內,能穩(wěn)定平衡共存于一開放體系的礦物相數(shù)等于或小于惰性組分數(shù),而與活動組分無關。9. 埋藏變質巖的一般特點 在造山變質(區(qū)域變質)和洋底變質的很低級部分, 或在強烈拗陷盆地沉積的下部, 與未變質沉積巖、火山巖漸變過渡 變質P-T條件很低: T=150350ºC; P<0.35GPa. 流體成分是一個重要因素, 常伴隨低溫交代作用. 變形微弱, 偏應力次要. P-T范圍小, 僅包括沸石相和葡萄石-綠纖石相兩個變質相. 溫度很低, 礦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

18、萄石、綠纖石、混層粘土礦物等低溫礦物及大量原巖中殘留礦物為特征 巖石無片理, 變余結構構造發(fā)育, 原生的沉積、火山或火山碎屑結構等結構, 原生的層理、氣孔等構造保留完好, 外貌上與未遭受變質的原巖很難區(qū)分. 由于溫度很低, 通常缺乏與埋藏變質相關的巖漿活動。10. 矽卡巖的成因和類別巖石成因較復雜, 目前通行的看法認為:由中酸性侵入巖與鈣鎂碳酸鹽類巖石(石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等)接觸時, 由接觸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類巖石.常見的類型有: 鈣質矽卡巖,交代灰?guī)r,形成礦物為鎂鋁榴石-鎂鐵榴石,含有一定的鈣鎂質矽卡巖。交代白云巖或白云質灰?guī)r,鎂橄欖石、透輝石、尖晶石、硅灰石、金云母、蛇紋石。11. 造山變

19、質巖的一般特點 廣泛分布于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和顯生宙造山帶,面積達數(shù)百數(shù)千km2. 區(qū)域性熱異常和構造應力場聯(lián)合作用的產(chǎn)物,變質因素十分復雜。溫度、壓力、偏應力和流體 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偏應力起重要作用, 造山變質巖通常都遭受構造變形, 而發(fā)育明顯的面、線理 P/T比變化大, 造山變質巖分布區(qū)變質相系列和遞增變質帶演化十分復雜多樣, 可劃分為3個基本類型和一系列過渡類型 造山變質的構造背景多樣,主要包括弧-溝帶、大陸碰撞帶和大陸拉張帶3類. 12. 雙變質帶 343弧-溝帶變質作用發(fā)育雙變質帶。 雙變質帶由大體同時代形成的一個高P/T比變質帶與一個較低的P/T比變質帶組成。 他們相互平行沿

20、大路邊緣延伸,期間通過巨大斷裂將二者分開。 高P/T比位于大洋一側,代表古海溝相,由冷的洋殼和海溝沉積物俯沖至地下深處而形成 較低的P/T比變質帶為低P/T比或中P/T比或二者的混合,代表古島弧帶,島弧帶與大量的巖漿活動是P/T比較低的主要原因。 特征礦物有藍閃石 藍閃石和青鋁閃石綠輝石、硬柱石、方柱石、片巖和片麻巖、榴輝巖13. 榴輝巖的分類(溫度和壓力)根據(jù)榴輝巖形成的溫度和地質環(huán)境, 將榴輝巖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三類:低溫榴輝巖 (LT): T550ºC, 形成于消減洋殼和弧溝沉積環(huán)境;中溫榴輝巖 (MT): T=550º-900ºC, 形成于陸殼構造加厚環(huán)

21、境;高溫榴輝巖 (LT): T900ºC, 上地幔環(huán)境.Cong (1995) 區(qū)分高壓榴輝巖和超高壓榴輝巖14. 礦物組合和判別標志礦物組合或共生礦物、礦物共生組合:一定化學成分巖石達到化學平衡時的礦物成分確定礦物共生組合的主要標志:各礦物都相接觸;各礦物之間無交切和反應關系;同種礦物光學性質相等,無礦物環(huán)帶;一對礦物之間的分配系數(shù)相等;符合礦物相律。標準的判別是關鍵15. 完全活動組分和惰性組分完全活動組分:是擴散能力極強,可以在瞬間通過粒間流體與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物質交換,以使其化學位(或濃度) 與外部環(huán)境中該組分化學位(或濃度)相等。在平衡過程中,完全活動組分保持化學位(或濃度)不

22、變,外部環(huán)境在該過程中起緩沖作用,因而又稱為外緩沖組分。惰性組分:是擴散能力很差,難于與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物質交換的組分,即系統(tǒng)對之來說是封閉的,在平衡過程中保持質量固定不變,因而又稱為固定組分。16. 巴羅帶 280變泥質巖中隨變質程度增加,開始出現(xiàn)新礦物(稱為指示礦物),并以此為標志劃分變質帶,即以指示礦物的出現(xiàn)的線作為等變線,劃分變質帶。五個等變線為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藍晶石、矽線石。一次劃分為黑云母帶(黑云母等變線的低溫側)、石榴石帶、十字石帶、藍晶石帶、夕線石帶黑云母帶. 板巖, 千枚巖和片巖, 含黑云母, 綠泥石, 白云母, 石英。黑硬綠石(Stp)+多硅白云母(Phn)黑云母(Bt

23、)+綠泥石(Chl)+石英(Qtz)+水(V)石榴石帶. 含特殊紅色的鐵鋁榴石片巖, 常有黑云母, 綠泥石, 白云母, 石英, 鈉長石和奧更長石。硬綠泥石(Cld)+黑云母(Bt)石榴石(Grt)+水(V)十字石帶. 含十字石片巖, 黑云母, 石榴石, 白云母, 石英, 斜長石, 可能還有綠泥石.白云母(Ms)+綠泥石(Chl)十字石(St)+黑云母(Bt)+石英(Qtz)+水(V)藍晶石帶. 含藍晶石片巖,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 斜長石. 通常有石榴石, 十字石。 十字石(St)+石英(Qtz)石榴石(Grt)+藍晶石(Ky)+水(V) 夕線石帶. 含夕線石片巖和片麻巖, 黑云母, 白云

24、母, 石英, 斜長石,石榴石, 也許有十字石. 某些藍晶石也可能存在 (盡管藍晶石和夕線石都是 Al2SiO5多形體) KySil17. 變質作用的極限最低溫度: 達到成巖作用的溫度,變質作用的起始溫度可能在100-150oC。最高溫度: 達到熔融溫度,650-700C,最高1050C。最低壓力相當于僅地表的幾個大氣壓,最高壓力其極限可達到100-200km 深度(3060kbaer)。18. 變質作用的P-T-t軌跡 264P-T-t path定義:就是巖石在變質作用過程中 P-T條件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的歷程或在P-T 圖解中表示歷程的曲線。大陸碰撞造山帶的 P-T-t 軌跡埋藏期 對

25、比傳統(tǒng)的變質作用, 溫度和壓力在一個單一“統(tǒng)一”的變質級同時增加. 在變質過程中它們的強度變化是不同的. Pmax and Tmax 不在同時達到最高值.F 在通常的“順時針” P-T-t 軌跡中, Pmax 比 Tmax先一步形成 .加熱期(熱松弛期) Tmax 應當是代表最大級別, 此時, 化學平衡 “冷凍”, 并且 變質礦物組合形成 礦物組合平衡時的壓力PPmax, 這時的壓力P應當是地質溫度計記錄的最大溫度(Tmax)時的壓力.冷卻期熱峰過后隨著較迅速侵蝕,巖石越來越接近地表,熱的散失量超過加入量,于是出現(xiàn)冷卻。冷卻期,巖石抬升減壓的同時溫度下降,此階段開始溫度下降很慢,隨著接近地表,

26、溫度下降越快,地熱梯度液更加接近穩(wěn)態(tài)地熱梯度。圖示19. 巖石格子、變質帶和等變線、巴羅變質帶巖石格子:化學成分一定的巖石系統(tǒng)中,在一定的P-T條件作用時,隨外界條件的變化,巖石系統(tǒng)內形成一系列變質反應。在P-T圖解中,這些反應的單變線彼此相交,形成網(wǎng)格狀的系統(tǒng)。變質帶:在同一個帶的變質巖,在基本處于同一變質P-T-x條件范圍內形成的,指示變質程度的帶。等變線:帶與帶之間的界線。巴羅變質帶:Barrow 研究的泥質巖,隨著變質級別增加, 根據(jù)新礦物的出現(xiàn), 可以區(qū)分出一系列變質帶。 具體過程如上見16題20. 變質巖的化學成分和化學類型以及常見的變質礦物變質巖的化學成分:變質巖是原巖(巖漿巖、

27、沉積巖)在固態(tài)的條件下,經(jīng)變質作用而產(chǎn)生的,變質巖化學成分與巖漿巖、沉積巖相比,成分變化范圍大,相當于兩者變化的總范圍。 1.在等化學變質情況下,變質巖的化學成分(H2O、CO2除外)完全取決于原巖成分。2.在異化學變質作用情況下,變質巖的化學成分既取決于原巖的化學成分,又取決于交代作用的類型合強度。變質作用過程中,原巖的結構、構造可以完全發(fā)生改變,但是化學成分則基本保持不變,即使是異化學變質,也或多或少保留原巖化學成分變異的某些特征。因此,變質巖的化學成分是恢復原巖和劃分變質地層的標志重要?;瘜W類型以及常見的變質礦物(1)泥質巖類:原巖為泥質沉積物。Al2O3過剩(K2O不足)的泥巖高嶺石蒙

28、脫石; 粘土為主 K2O過剩(Al2O3不足)的變質泥巖以水云母(伊利石)為主的泥巖。紅柱石、鐵鋁榴石、十字石、白云母、剛玉(2)長英質:包括砂巖、酸性巖漿巖等。長石、石英、角閃石、云母(3)鈣質:原巖為各種灰?guī)r、白云巖等。鈣鋁榴石、硅灰石、符山石、透灰石(4)基性:包括基性侵入巖、火山巖 以及鐵質白云質泥灰?guī)r、雜砂巖等。角閃石類、輝石類、簾石類(5)鎂質:原巖為相近的超基性巖以及與之成分泥巖、砂巖?;⒅遍W石21. 變質相、變質相的劃分和空間分布,以及每個變質相中的特征變質礦物變質相:在熱峰附近一定的P-T-x范圍內達到化學平衡的一套變質礦物組合,它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是緊密相關的. 不斷重

29、復的. 以致于它們的關系是衡定的,其礦物組合與化學成分之間有固定的可以預測的關系。變質相的劃分。變質相中的特征變質礦物變質相特征礦物沸石相沸石、葡萄石-綠纖石相葡萄石、綠纖石綠片巖相綠泥石角閃巖相普通角閃石麻粒巖相斜方輝石藍片巖相藍閃石榴輝巖相綠輝石質輝石變質相的空間分布22. 動力變質巖一般特點、類型和大型剪切帶中動力變質巖的分布動力變質巖一般特點: 產(chǎn)在斷裂帶及韌性剪切帶中, 呈線狀分布, 所以又稱為斷層巖。 由于與圍巖的差異風化, 動力變質巖在地貌上常形成洼溝或陡墻。 具碎裂結構、糜棱結構, 有或多或少的棱角狀或眼球 狀碎斑或碎塊。 動力變質帶內巖性變化大, 巖石面貌受原巖、變形機制和變

30、形強度控制。 由于動力變質帶是流體活動地帶, 所以常伴隨有蝕變和礦化;類型:碎裂巖系列:以脆性變性為主,特征標志是巖石無定向性或略具定向性,具碎裂結構或玻璃質碎屑結構、微碎裂發(fā)育,無或少有重結晶作用。構造角礫巖、碎裂巖、假玄武玻璃,變質強度增加,粒度減小 糜棱巖系列:以塑性變形為主,具有顯著的面理構造、糜棱構造、變糜棱構造。糜棱巖(50初、90超)、千糜巖、變余糜棱巖大型剪切帶中動力變質巖的分布縱向上:一個深達下地殼的大型剪切帶,從地表至地下不同深度P-T條件不同,變形機制不同,因而形成的動力變質巖類型也不同。下部為糜棱巖,過渡帶為交替的假玄武玻璃糜棱巖,宏觀脆性斷裂帶為碎裂巖與假玄武玻璃。 即由糜棱巖向碎裂巖變化,中間具有過渡帶。橫向上:在同一水平,由于變形強度通常由剪切帶兩側向中心遞增,而出現(xiàn)由兩側往中心的構造角礫巖一碎裂巖一超碎裂巖,或初糜棱巖一糜棱巖一超糜棱巖等分帶現(xiàn)象,23. 接觸-熱變質巖特點; 局限在侵人體與圍巖接觸帶附近圍巖之中圍繞侵入體分布, 分布寬度變化很大. 由于變質因素主要為T, 缺乏偏應力, 因而接觸熱變質巖一般以具變晶結構、無定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