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學導論 復(fù)習題_第1頁
針織學導論 復(fù)習題_第2頁
針織學導論 復(fù)習題_第3頁
針織學導論 復(fù)習題_第4頁
針織學導論 復(fù)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針織工藝基礎(chǔ)復(fù)習題一、選擇題1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線圈并將其相互串套形成織物的方法為( B )A.機織法 B.針織法 C.非織造法 D.縫紉法2沿線圈橫列方向規(guī)定長度內(nèi)的縱行數(shù)為( B )。A線圈密度 B.線圈橫密 C.線圈縱密 D.線圈長度3舌針緯編機的機號用針床上( C )內(nèi)的針數(shù)來表示。A3.81mm B2.54mm C2.54cm D3.81cm4( A )織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線圈發(fā)生歪斜。A緯平針組織 B羅紋組織 C雙羅紋組織 D棉毛組織5( A )織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卷邊。A緯平針組織 B羅紋組織 C雙羅紋組織 D棉毛組織6絞花是通過( C )形成的。A移針床 B集圈 C移圈 D浮線7

2、雙羅紋機使用的是( B )。A槽針 B舌針 C鉤針 D管針8( B )是緯編基本組織。A棉毛組織 B羅紋組織 C提花組織 D集圈組織9( A )是緯編變化組織。A棉毛組織 B羅紋組織 C提花組織 D集圈組織10( D )組織織物的縱向延伸性大與橫向延伸性。A棉毛組織 B羅紋組織 C集圈組織 D 雙反面組織11集圈懸弧的存在使得織物( D )。A長度減小,寬度減小 B長度增加,寬度減小C長度增加,寬度增加 D長度減小,寬度增加12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 B )三角的高低位置來改變線圈的大小。A集圈 B彎紗 C起針 D挺針13添紗襯墊組織需要( C )根紗線編織。A1 B2 C3 D414毛圈組織至少需要

3、( B )根紗線編織。A1 B2 C3 D415羅紋組織沿織物橫列( B )脫散。A只順編織方向 B只逆編織方向 C順、逆編織方向都 D順、逆編織方向都不16緯平針組織沿織物橫列( D )脫散。A只順編織方向 B只逆編織方向C順、逆編織方向都 D順、逆編織方向都不17通過移圈可以形成( B )。A波紋組織 B絞花組織 C提花組織 D集圈組織18以下可以形成絨類織物的有( C )。A緯平針組織 B復(fù)合組織C毛圈組織 D雙反面組織19以下可以形成絨類織物的有( C )。A經(jīng)平組織 B經(jīng)絨組織 C經(jīng)絨平組織 D經(jīng)平絨組織20在以下組織織物中,在紗線斷裂后,橫向拉伸能分成兩片的是( A )。A經(jīng)平 B

4、經(jīng)絨 C經(jīng)斜 D經(jīng)緞21 緯編織物的線圈結(jié)構(gòu)不包括_D_。 A 圈柱 B 針編弧 C 沉降弧 D 延展線22下列那種方法不是形成織物的主要方法。D A 針織 B 機織 C 色織 D 無紡織23下列不屬于針織物的主要參數(shù)的是_D_。 A 縮率 B 線圈長度 C 密度 D 厚度24下列不屬于針織物的性能指標的是_A_。 A 延展性 B 彈性 C 卷邊性 D 未充滿系數(shù)25緯編針織物結(jié)構(gòu)的表示方法不包括_D_。 A 線圈圖 B 意匠圖 C 編織圖 D 墊紗數(shù)碼26橫機多采用的針的類型為_A_。 A 舌針B 槽針 C 鉤針 D 管針27如果在成圈過程中,織針缺少閉口階段或缺少脫圈階段就會形成_C_。

5、A 線圈 B 浮線 C 集圈 D 漏針28單獨的一種組織不能形成織物的是_D_。A 緯平針 B 羅紋 C 雙羅紋 D 編鏈29具有卷邊性的組織是_B_。A 雙面的羅紋組織B 緯平針組織C 雙羅紋組織D 變化羅紋組織30在墊紗時按照花紋的要求墊放在某些織針上,其他織針上不成圈,紗線成浮線處于不編織的織針后面而形成的組織為_A_。A 提花組織B 緯平針組織C 集圈組織D 羅紋組織31在編織過程中,某一織針連續(xù)不脫圈但是墊有紗線,編織成的組織為_A_。A 提花組織B 集圈組織C 添紗組織D 襯緯組織32添紗襯墊組織中編織一個橫列需要的編織系統(tǒng)為_C_。A 1B 2C 3D 433添紗襯墊組織中襯墊紗

6、線處于_A_。A 在工藝反面B 在工藝正面C 在反面呈直線狀D 在地紗和添紗之間34在舌針機上編織毛圈組織時,毛圈紗線處于_B_。A 沉降片的片顎上B 沉降片的片鼻上C 沉降片的片喉上D 不與沉降片接觸35編織毛圈組織的一個線圈橫列需要的成圈系統(tǒng)數(shù)為_A_。A 1B 2C 3 D 436有人造皮之稱的織物是有_B_組織編織的。A 毛圈組織B 長毛絨組織C 添紗組織D 菠蘿組織37天鵝絨織物的織物組織為_A_。A 毛圈組織B 長毛絨組織C 添紗組織D 經(jīng)紗提花組織38波紋組織的傾斜線圈是_D_形成的。A 牽拉B 移圈C 墊紗D 移動針床39編織羅紋空氣層時一個循環(huán)需_B_路形成。A 2B 3 C

7、 1D 440在機號為E18的緯編機上,織針間的距離為_C_。A 1/18cmB 2/18英寸C 25.4/18mmD 10/18cm41緯編針織物中的線圈結(jié)構(gòu)包括_D_。A 圈柱和沉降弧B 圈柱和針編弧C 圈干和延展線D 圈干和沉降弧42 羅紋組織屬于緯編組織中的_A_。A 基本組織B 變化組織C 花色組織D 提花組織43編織雙羅紋組織的一個完整橫列需_2_路。A 1B 2C 4D 644編織羅紋組織的一個完整的橫列需_A_路。A 1B 2C 3D 445提花組織屬于緯編組織的_C_。A 基本組織B 變化組織C 花色組織D 復(fù)合組織46集圈組織屬于緯編組織的_B_。A 基本組織B 花色組織C

8、 變化組織D 復(fù)合組織47在兩枚織針上集圈且有三個懸弧稱為_C_。A 三針雙列集圈B 雙針雙列集圈C 雙針三列集圈D 單針雙列集圈48添紗組織屬于緯編組織的_C_。A 基本組織B 變化組織C 花色組織D 復(fù)合組織49羅紋空氣層組織屬于緯編組織的_D_。A 基本組織B 變化組織C 花色組織D 復(fù)合組織50.墊紗數(shù)碼表示的是導紗針_A_的情況。針前橫移 B.針背橫移 C. 針前一次橫移 D. 針背一次橫移二、名詞解釋1. 針織:是利用織針把紗線彎成賢權(quán),然后將線圈相互串套而成為針織物的一門紡織加工技術(shù)。2. 緯編:從紗筒上退繞下來的每根紗線,沿緯向順序墊放在緯編針織機各相應(yīng)的織針上,以編織成緯編針

9、織物。3. 正面線圈:凡線圈圈柱覆蓋在前一線圈圈弧之上的一面,稱為正面線圈。4. 反面線圈:圈弧覆蓋在圈柱之上的一面,稱為反面線圈。5. 線圈橫列:在針織物中,線圈沿織物橫向組成的一行稱為線圈橫列6. 線圈縱行:線圈沿縱向相互串套而形成的一列稱為線圈縱行。7. 圈距:在線圈橫列方向上,兩個相鄰線圈對應(yīng)點間的距離稱圈距。8. 圈高:在線圈縱行方向上,兩個相鄰線圈對應(yīng)點間的距離稱圈高。9. 單面針織物:采用一個針床編織,織物的一面全部是正面線圈或者全部是反面線圈的針織物。10. 雙面針織物:采用兩個針床編織,織物的任何一面都顯示有正面線圈的針織物。11. 線圈長度:組成一只線圈所用紗線的長度。12

10、. 機號:是針床上25.4mm(1英寸)長度內(nèi)所具有的針數(shù)來表示。13. 彎紗深度:是指當織針下降到最低點時,沉降片的片顎與針鉤內(nèi)點之間的垂直距離。14. 墊紗橫角:紗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與片顎線之間的夾角。15. 墊紗縱角:紗線在針平面上的投影線與沉降片片顎線之間的夾角。16. 非夾持式彎紗:當?shù)谝幻夺樈Y(jié)束彎紗,第二枚針才開始進行彎紗稱為非夾持式彎紗。17. 羅紋組織:是由正面線圈縱行和反面線圈縱行以一定組合相間配。18. 雙羅紋組織:在一個羅紋組織線圈縱行之間配置了另一個羅紋組織的線圈縱行。19. 雙反面組織:是由正面線圈橫列和反面線圈橫列相互交配而成。20. 線圈指數(shù):指編織過程中某一線

11、圈連續(xù)不脫圈的次數(shù)。21. 雙面提花組織:是在具有兩個針床的織針機上編織而成,其花紋可在織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同時在織物的兩面形成。22. 完全提花組織:是指每一路成圈系統(tǒng)在編織反面線圈時,所有反面織針都參加編織的一種雙面提花組織。23. 不完全提花組織:是指在編織反面線圈時,每一個橫列由兩種色紗編織而成的一種雙面提花組織。24. 集圈組織:是一種在針織物的某些線圈上,除套有一個封閉的舊線圈外,還有一個或幾個懸弧的花色組織。25. 添紗組織:是指織物上的全部線圈或部分線圈由兩根紗線形成的一種組織。26. 意匠圖:將織物內(nèi)部線圈組合的規(guī)律用規(guī)定的符號在小方格紙上表示的方法。27. 毛圈組織:是由

12、平針線圈和帶有拉長沉降弧的毛圈線圈組合而成的一種花色組織。28. 長毛絨組織:在編織過程中用纖維或毛紗同地紗一起喂入編織成圈,纖維以絨毛狀附在織物表面,如為毛紗則經(jīng)割斷,在織物表面可呈絨毛狀的組織。29. 未充滿系數(shù):線圈長度與紗線直徑的比值。30. 橫密:是沿線圈橫列方向,以50mm內(nèi)的線圈縱行數(shù)來表示。31. 縱密:是沿線圈縱行方向,以50mm內(nèi)的線圈橫列數(shù)來表示。32. 克重:用每平方米干燥針織物的重量(g)來表示。33. 縮率:指針織物在加工或使用前、后尺寸的差值比上原來的尺寸。34. 線圈圖:線圈在織物內(nèi)的形態(tài)用圖形表示。35. 編織圖:是將針織物的橫斷面形態(tài),按編織的順序和織針的工

13、作情況,用圖形表示。36. 單針集圈:在一枚針上形成的集圈。37. 雙針集圈:在兩枚針上形成的集圈。38. 單列集圈:在封閉線圈上有一個懸弧地稱為單列集圈。39. 單針三列集圈:指在一枚織針上有三個懸弧。40、經(jīng)平組織:每一根紗線順序地在兩枚織針上墊紗成圈形成的組織。41、經(jīng)平絨組織:前梳作經(jīng)絨墊紗,后梳作經(jīng)平墊紗,并都是滿穿所形成的經(jīng)編組織。42、經(jīng)緞組織:每一根紗線順序地在三枚或三枚以上的織針上墊紗成圈形成的組織。43、蠟克送經(jīng)量:編織480個線圈橫列時需要送出的經(jīng)紗長度。三、判斷題線圈長度就是形成一個線圈所用紗線的長度。( )2雙羅紋組織是由兩個羅紋組織復(fù)合而成的緯編變化組織。( )3.

14、 羅紋組織縱向比橫向有更大的延伸性。( )4. 緯平針組織織物只逆編織方向脫散,順編織方向不脫散。( )5. 雙羅紋組織織物順逆編織方向都脫散。( )6. 緯平針組織的橫向延伸性大于羅紋組織。( )7. 提花組織是由成圈線圈和集圈懸弧組成的。( )8. 集圈組織是由成圈線圈和集圈懸弧組成的。( )9. 在襯墊組織中,襯墊紗由成圈線圈被束縛在織物中。( )10. 絞花組織是通過移針床來實現(xiàn)的。( )11. 長毛絨組織的應(yīng)用主要是用來仿毛皮。( )12. 經(jīng)絨平組織的前梳作經(jīng)平墊紗,后梳作經(jīng)絨墊紗。( )13. 要想使雙經(jīng)平織物線圈直立,兩把梳櫛應(yīng)該同向墊紗。( )14. 要想使哪種紗線顯露在經(jīng)編織物表面,一般應(yīng)將其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