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_第1頁
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_第2頁
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_第3頁
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_第4頁
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產食品學原營養(yǎng)料成分l水產食品原料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l不同種類的水產品營養(yǎng)成分是否一樣,與陸上動物是否一樣,這些營養(yǎng)成分各有什么特點l水產品中的營養(yǎng)成分與人們生活有什么關系l水產品營養(yǎng)成分和加工技術有什么關系l為什么世界各國都熱衷于海洋食品主要原料: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類、藻類肌肉組成:l水分 7080l蛋白質 1622l脂肪 20l無機質 12l碳水化合物 1以下l維生素 不等魚類粗蛋白質:1622,貝類8%-15%;比較:魚類蛋白(干基):6090 豬牛蛋白(干基):1560魚肌肉:普通肉和暗色肉(見圖)魚肌肉:普通肉和暗色肉由肌節(jié)重疊而成 橫紋?。很|干肌肉 平滑?。菏车?、腸道、胃、部分血

2、管 斜紋?。耗~外套膜、牡蠣閉殼肌等肌節(jié)由肌纖維構成,50150根肌纖維集束,由一個結締組織隔膜包被起來,成為大小不等的肌纖維束。直徑50250m。肌纖維:主要為肌原纖維 (見圖112)存在:活動性強的中上層魚類,如鮐魚、沙丁魚暗色肉含量高,也叫紅肉魚類。 體側線的表面,背側部和腹部之間(組成的纖維較細)特點:含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色素蛋白)、酶蛋白、脂質、糖原、維生素能適當緩慢持續(xù)地洄游運動 普通肉:也叫白色肉存在:活動性不強的底層魚類較多特點:能適應急速運動獵食、跳躍、避 敵 白色肉優(yōu)于暗色肉 為什么? 肌肉的化學組成的差異1.1 肌原纖維蛋白 含量:占全部蛋白質含量的6070 組成:粗絲

3、和細絲有規(guī)律的交替排列 (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 肌鈣蛋白) 粗絲:肌球蛋白 細絲:肌動蛋白和附著于其上的原肌球蛋白、肌鈣 蛋白 在ATP存在下形成肌動球蛋白 與肌肉的收縮和死后僵硬有關肌球蛋白:重鏈和輕鏈組成分子量:5鹽溶性頭部(輕鏈):白色肉3條,暗色肉2條 具有酶活性,催化ATP水解, 釋放能量 不同魚類的3根輕鏈的分子質量大小不同, 同種魚類是一定的,利用此性質作魚種鑒別。桿子(重鏈):由二條螺旋肽鏈彼此纏 繞而成l鹽溶性l具有分解ATP的酶活性判斷肌肉蛋白質變性的重要標志l與陸上動物相比,魚肉肌球蛋白的最大特征是非常不穩(wěn)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變性,以致品質下降l魚種之

4、間肌原纖維的熱穩(wěn)定性差異很大,熱水性魚類較穩(wěn)定。冷水性魚類不穩(wěn)定如:加熱或冷凍使蛋白質變性,則鹽溶液中溶解度下降, ATP的酶活性降低或消失1.2 肌漿蛋白 含量:占全部蛋白質含量的2035存在于肌肉細胞肌漿中的水溶性蛋白的總稱(也溶于稀鹽溶液)很多是酶類,與代謝有關還存有色素蛋白,可區(qū)分白色和暗色肉可以利用酶的種類特性,進行魚種鑒定熱凝溫度較高(較肌原纖維高)1.3 肌基質蛋白:膠原和彈性蛋白 含量:占全部蛋白質含量的210,遠低于陸產動物的1520:肉質比畜禽更軟 構成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 膠原蛋白多于彈性蛋白(差45倍) 不溶于水和鹽溶液 膠原蛋白:以膠原纖維的形式存在,由三條 肽鏈組成

5、,加熱70 開始分解成溶 于水的明膠,如魚皮、魚鱗。彈性蛋白:具有彈性,因此而得名。如鯊魚翅l含有的必須氨基酸種類、數(shù)量均一平衡 蛋白質生理價值(BV)和凈利用率(NPV): 7590,與牛肉、豬肉相當。 BV被利用的N / 被吸收的N NPV= BV x消化率x食物中蛋白質含量l多數(shù)魚類氨基酸計分模式(AAS)值為100 AAS1g待測蛋白質中某種必須氨基酸的mg數(shù) / 1g標準蛋白質中某種必須氨基酸的mg數(shù)與豬肉、雞蛋相當,高于牛肉、牛奶l部分(AAS)值低于100 如,蝦、蟹、貝類l第一 限制氨基酸:含硫氨基酸l賴氨酸含量特別高 是面粉第一 限制氨基酸l魚類蛋白質消化率:9799 與蛋、

6、奶相同,高于畜產肉。l功能 作為熱源、必須營養(yǎng)素(必須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索)、 代謝調節(jié)物質、絕緣物質(保溫、絕熱作用)、緩沖(對來自外界機械損傷的防御作用)及浮力獲得物質等。l特點 海產動物的脂質在低溫下具有流動性,并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非甘油三脂等,同陸上動物的脂質有較大的差異。l分類 按照組成分:非極性脂質和極性脂質非極性脂質 中性脂質(單純脂質、脂肪) 衍生脂質 烴類極性脂質(復合脂質)按照功能分:貯藏脂質和組織脂質貯藏脂質:主要是中性脂肪,貯于體內,維持生物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組織脂質:由磷脂和膽固醇組成,分布于細胞膜和顆粒體中,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含

7、量穩(wěn)定,幾乎不隨魚種季節(jié)等因素影響 1.1 中性脂質組成 1)脂肪酸、醇類(甘油或各種醇類、也有烴類) 組成的脂,主要是三酰甘油TG、二酰甘油DG、一酰甘油MG的總稱。 2)蠟類:高級脂肪酸和高級醇形成的蠟脂。l衍生脂質 脂質分解產生的脂溶性衍生化合物 如脂肪酸、多元醇、烴類固醇、脂溶性維生素等。1.2 極性脂質-復合脂質 1)甘油磷脂:甘油與脂肪酸、磷酸鹽和其他含氮基團組成,又名磷酸?;视?。 2)神經鞘磷脂:鞘氨醇、脂肪酸、磷酸鹽和膽堿組成。 3)腦苷脂:鞘氨醇、脂肪酸和簡單糖組成。 4)神經節(jié)苷脂:鞘氨醇、脂肪酸和糖類組成。l特多脂魚類大于15,暗色肉魚,回游性魚。如鰻魚、金槍魚、鰣魚。

8、l多脂魚類515,中上層魚類,如帶魚、大馬哈魚、藍圓鯵l中脂魚類15,中上層魚類,如黃魚、鮐魚l少脂魚類1以下,白色肉魚,底棲魚。如鱈魚、鰩魚、馬面魚。l脂量差別主要是貯藏脂質:TG。l環(huán)境條件(水溫、棲息深度、棲息場所)l生理條件(年齡、性別、性成熟度)l食餌(餌料種類、攝入量)(見下圖)3.1 魚中脂肪酸特點l 多數(shù)是C14C16:飽和脂肪酸、單烯酸、多烯酸 具有二個以上雙鍵結合的脂肪酸稱作高度不飽 和脂肪酸(陸產動物中很少)。l特征:富含n-3系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l含有2024碳具有46個雙鍵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l不飽 和脂肪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魚油的7080l多為直鏈

9、脂肪酸l雙鍵多位順式l多烯型酸具有共軛雙鍵結構l磷脂中n-3系PUFA含有率高于中性脂質 脂質含量越低的魚類, 脂質中PUFA的比例越高。PUFA的作用EPA、DHAl降血壓、膽固醇l防治心血管病3.2 魚中?;视?甘油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l作為貯藏脂質:存在于脂肪組織(adiposeissae)、肝臟(或者肝、胰臟)等許多組織中。l和陸上動物油脂不同, TG往往是混合甘油酯。l和陸上動物油脂相同的是TG1位結合飽和脂肪酸,2位結合不飽合脂肪酸的比例高。2位結合碳數(shù)少的脂肪酸,3位結合長鏈脂肪酸的比例 高。3.3 魚中烴類 l 主要存在于鯊魚的肝臟等,如角鯊烯、 姥鮫烷(C18H38

10、 )l硬骨魚類、動物性浮游生物的脂質含量低,一般在3以下。3.4 蠟酯(WE)l 以脂肪酸和高級醇形成酯l作為主要的貯藏脂質取代TG。海洋的中層和深層生物密度稀薄,生物餌料的供給也不安定,如橈蟲類、南極磷蝦類、烏賊的體組織中存在著大量的脂及WE。l生活在餌料供給充足的溫帶、熱帶表層、深海的底層、淡水水域的動物浮游生物及甲殼類幾乎不含WE。l表層的魚類貯存形式多為TG,中層及深層魚類,由WE取代TG。3.5 極性脂肪 甘油磷酸脂和鞘磷脂l磷脂質和膽固醇一起作為組織的脂肪分布于細胞膜和顆粒體中。l磷脂質的組成,不因動物種類而有大的變動。磷脂酰膽堿(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絲氨酸(PS)磷脂

11、酰肌醇(PI)鞘磷脂(SM)特點l魚類肌肉磷脂質的75以上是PC和PE。lPC的1位多為16:0、18:1等飽和脂肪酸和單烯酸; 2位往往結合20:5、22:6等n-3PUFA。l鮑魚、牡蠣、扇貝等含有大量的甘油磷酸脂和鞘磷脂。l頭足類(章魚、墨魚、魷魚)中膽固醇最高,蝦貝類次之,魚類最少。1 糖原l結構:與支鏈淀粉相似l貯存:肝臟、肌肉能量源l含量:因生長階段、營養(yǎng)狀態(tài)、餌料組成等而異糖原比脂肪低,貯藏形式是脂肪好l魚類的糖原代謝產物:乳酸l貝類的糖原:主要貯存形式,含量比在魚類中高,而脂肪含量低,代謝產物為琥伯酸 2 其他糖類 粘多糖l中性粘多糖:如甲殼類的殼和墨魚骨中的甲殼質l酸性粘多糖

12、: 硫酸軟骨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角質素、 乙酰肝素、多硫酸皮膚素(魚類軟骨) 透明質酸(眼球、鯊魚皮) 軟骨素(頭足類的外皮)l什么是魚貝類的提取成分 魚貝類組織用熱水或適當?shù)某鞍讋ㄈ缫掖?、三氯醋酸、過氯酸等)處理,將生成的沉淀除去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各種物質。l主要成分: 含氮成分、非含氮成分提取物作用l從生物化學講 調節(jié)pH、滲透壓等代謝有關l從食品化學講 與呈味、鮮度、腐敗有關1 含氮成分l非蛋白氮l含量比非含氮成分高:l底層魚類:35mg/g,占總含氮量的10 15l中上層魚類:58mg/g,占總含氮量的15 20l軟體、甲殼類:79mg/g,占總含氮量的20 25l鯊、鰩等軟

13、骨魚:1315mg/g,占總含氮量的30 以上 1.1 游離氨基酸 FAAl 最主要的含氮成分。有種類差異特性的氨基酸 有組氨酸(His)、?;撬?Ta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精氨酸(Arg)、賴氨酸( Lys)等,其中以His和Tau最為特殊。l紅色魚類中組氨酸含量高 如金槍魚718 mg/g,真鯛、鲆魚g。 含組氨酸高的魚類,是引起組氨中毒的一個原因 His 細菌作用 (脫羧基) :組胺l無脊椎動物中主要有 Arg、Tau、Gly、Ala、Pro、-Ala、肌氨酸(Sar)等FAA。l軟體動物 Tau、Gly、Ala、Pro、 -A1a

14、等含量較高l甲殼類 Gly、Tau、Ala、Pro、 - Arg等占多數(shù)。l魚貝類中生理功能 調節(jié)滲透壓作用l人體中生理功能 促進嬰幼兒腦組織和智力發(fā)育 提高神經傳導和視覺機能 防止心血管病 改善內分泌狀態(tài),增強人體免疫力l量很少l三肽:谷胱甘肽,在生物體內的氧化還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Glu殘基,呈鮮味。l二肽:肌肽,鵝肌肽及鯨肌肽 都含有咪唑基團,故稱咪唑化合物核苷酸:堿基、糖、磷酸l核苷酸關聯(lián)化合物:核苷酸的分解產物核苷、堿基等l魚肉中核苷酸: 三磷酸腺苷 (ATP) 二磷酸腺苷 (ADP) 5腺苷酸(AMP) 5肌苷酸(IMP) 肌苷(HxR) 次黃嘌吟(Hx)l魚類ATP分解途徑l

15、核苷酸及其關聯(lián)化合物可作為鮮活度K值的指標l軟體動物ATP分解途徑l蝦蟹類ATP分解途徑同魚類,也有經AdR的 1.4 l甘氨酸甜菜堿(GB;簡稱甜菜堿):無脊椎、 軟體動物 - 丙氨酸甜菜堿(魚類) -丁酸甜菜堿 肉堿,江珧堿,石勃卒堿 龍蝦肌堿,葫蘆巴堿,水蘇堿等。l種類:含有多種胍基化合物 如精氨酸、肌酸、肌酸酐和章魚肌堿。 特征:含有胍基(-NH-C-NH-) 精氨酸:無脊椎動物 肌酸:脊椎動物l功能:同魚貝類的能量釋放和貯存有關。l(opin,音譯為奧品) 亞氨基酸類,具有的D-Ala(丙)結構,同其他氨基酸以亞氨基結合的一類亞氨基酸類的總稱。 如,軟體動物中: 章魚肌堿 丙氨奧品

16、甘氨奧品 ?;菉W品 - 丙氨奧品l作用:同維持嫌氣條件下細胞內的氧化還原平衡,抑制滲透壓的上升和pH變化等方面相關,其生理作用尚有許多未明之處。l是哺乳動物尿的主要成分l骨魚類和無脊柱動物的組織中只有g,l板鰓魚類所有的組織中均含有大量的尿素。 數(shù)量:肌肉中可達14-21g/kg。l作用:尿素與TMAO一起調節(jié)體內滲透壓。l魚體死后,尿素由細菌的脲酶作用分解生成氨,所以板鰓類隨著鮮度的下降生成大量的氨使魚體帶有強烈的氨臭味。l數(shù)量:板鰓類肌肉中達10一15g/Kgl作用:滲遭壓的調節(jié)物質。白肉魚類的含量比紅肉魚類多。淡水魚中幾乎沒有。l魚貝類死后,TMAO受細菌的TMAO還原酶還原而生成三甲氨

17、魚腥味。(暗色肉含還原酶,比白色肉帶醒味)l有些魚(鱈魚),由于組織中酶的作用,發(fā)生分解,生成二甲氨(DMA)特殊的臭氣。 (CH3)3NO(CH3)2NH + HCHO TMAO DMA 甲醛l 板鰓魚類在鮮度很好的條件下,也因含有大量的TMAO和尿素而極易生成揮發(fā)性含氮成分,故作為鮮度指標的VBN法不適于這些魚類。主要有:l有機酸l糖l主要為: 乳酸和琥伯酸l來源:糖酵解反應生成l琥伯酸有呈味作用l種類:有游離糖和磷酸糖。l游離糖: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魚貝類死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由糖原分解生成。l磷糖:糖原或葡萄糖經糖酵解途徑和磷酸戊糖循環(huán)的一類生成物。l脂溶性維生素 A、D、El水溶性維生素

18、B族和C族1)維生素A(VitA) :亦稱為視黃醇。l 包括了:VitA1(視黃醇):存在于海產魚類肝臟中 VitA2(3-脫氫視黃醇):存在于淡水魚肝臟中, 二者生理功能、性質相似??捎脕碇谱黥~肝油,如鯊魚肝、馬面魚肝等。l含量:魚類肌肉中含量在0.43 IUg范圍, 海鰻、油鯊、銀鱈等肌肉中含量可達10100IUg(IU國際單位)。l作用:視覺相關;對上皮組織形成、發(fā)育及維護十分重要;對骨骼、牙齒和機體的生長發(fā)育有促進作用;可增加生殖能力。有降低化學致癌物的致癌作用等。缺乏時會造成夜盲癥,生長停止,骨齒發(fā)育不良,生殖能力明顯下降等。l成人對VitA的日需量為2000IUd,魚肝油和魚卵是最

19、好的VitA的食物源之一。l主要存在于魚類肝油中,但軟骨魚類肝臟中含量少。l生理功能:調節(jié)鈣磷代謝,維持血鈣正常水平;促使骨與軟骨、牙齒的發(fā)育。缺乏時,兒童將引起佝僂病,影響其正常生長發(fā)育,成人會造成軟骨病和骨質疏松癥,特別是婦女及老年人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癥,造成骨折。l需要量:在Ca、P供給充足的條件下,成人每日300-4001U。我國1988年推薦供給量成人為200IUd,日本成人所需量為100IU,WHO建議6歲以下兒童、孕婦和乳母為400IUd。l又名生育酚,共有8種l魚類和貝類等含量多在g范圍,河鰻、長槍烏賊、蝦、蟹總生育酚含量較高,在之間。l海產魚中-生育酚含量為90(活性最強)以上l生理功能:是一種天然強抗氧化劑,有效防止脂肪氧化,保護細胞免受不飽和脂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