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o1鋼筋平法解釋_第1頁
g1o1鋼筋平法解釋_第2頁
g1o1鋼筋平法解釋_第3頁
g1o1鋼筋平法解釋_第4頁
g1o1鋼筋平法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平法實用技術講座”前言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簡稱“平法”),是對我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的設計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被國家科委建設部列為國家級推廣的重點科技成果。    “平法”的實質,是把結構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與重復性勞動區(qū)分開來。一方面,把結構設計中的重復性部分,做成標準化的節(jié)點構造;另一方面,把結構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部分,使用標準化的設計表示法“平法”來進行設計。從而,達到簡化設計的目的。    這樣一來,結構設計是簡單了,圖紙也大大減少了,設計的速度快了,改革的目的達到了。但是,給施工

2、帶來了麻煩:圖紙看不懂!許多人這樣說。    “以前的圖紙設計得太細,以至任何人都能看懂,沒有資質的人也能施工,從而造成許多質量問題?,F(xiàn)在只有經過專業(yè)訓練的人才能看懂圖紙、才會施工,從而促進質量的提高這就是平法的貢獻”,“平法”的設計者這樣說。    然而,設計簡單了,但施工麻煩了,預算的工作量更大了,這些矛盾如何解決呢?不少人對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我說,我們的“平法”鋼筋軟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不過,在推廣“平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例如:不少搞設計的同志運用“平法”的時候不標準、不規(guī)范;許多預算人員和施工人員技術素質不高,對“

3、平法”理解得不全面、不正確。這些問題不解決,光有一個“平法”鋼筋軟件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任何一項重大科學技術的推廣,必然要伴隨一個廣泛的群眾性的技術普及運動。以前的結構圖紙很詳細,大家都能看得懂。現(xiàn)在使用了“平法”設計,有很多人看不懂。將來經過技術普及和提高,大家又都能看得懂了。這個“看得懂看不懂又看得懂”的過程,就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就是全民族科技水平提高的過程。我們舉辦“平法”培訓、編寫“平法”教材,就是想為促進這個轉化而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在省工程造價協(xié)會和各地市協(xié)會的支持下,我們舉行了多期的“平法”(以03

4、G101-1為中心)的培訓工作。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開端,繼03G101-1圖集之后,國家又發(fā)布了03G101-2(樓梯)、03G101-3(筏形基礎)、03G101-4(樓板)等圖集,而且,我們對“平法”技術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平法”技術的必要,這就是我們舉辦這個“平法實用技術講座”的目的。講座采用問答方式進行,內容有一定的連貫性。    在學習推廣“平法”的過程中,我們在網上或其他場合與“平法”創(chuàng)始人陳青來教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還有和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交流,當然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自己的鉆研和理解。由于個人水平有限,如有

5、認識不到或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1、我們現(xiàn)在有舉辦平法實用技術培訓班的教材,一共兩本:一本是平法實用技術講座,另一本是平法梁圖上作業(yè)法(講解如何從梁的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計算出梁的各種鋼筋的方法。)如有需要者可電話聯(lián)系或#160;   2、將來是準備出書的。待正式出版之后再通知大家。問:在實際工程中,經常看到框架梁的懸挑端要進行眾多內容的原位標注,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懸挑端上要進行哪些原位標注? 答: 框架梁的“懸挑端”與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說它是特殊的“跨”,因為“懸挑端”的力學特征和工程做法與

6、框架梁內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設計圖紙時,要保證在“懸挑端”有足夠信息的原位標注。在使用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時,也要在“懸挑端”做好原位標注。    需要注意的具體事項如下:    1、在懸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進行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因為懸挑端的上部縱筋是“全跨貫通”的,所以原位標注在“上部跨中”是應該的。    2、在懸挑端進行下部鋼筋的原位標注。懸挑端的下部鋼筋為受壓鋼筋,它只需要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受拉鋼筋)。換句話說,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不伸到懸挑端

7、內,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側然后拐15d的直鉤。    3、在懸挑端進行箍筋的原位標注。懸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因為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的設置,例如:采用8100/200(2) 這種格式。而懸挑端的箍筋一般沒有“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的區(qū)別,只有一種間距,例如:采用8200(2) 這種格式。    4、在懸挑端進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標注。懸挑端一般為“變截面”構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為500,設梁寬300,則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標注為:300*700/500。在軟件操作中,則把它標

8、注在原位標注的“截面尺寸”一欄中。 問:陳教授,我有個問題多肢箍時,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內箍包住幾跟鋼筋呢?比如梁主筋為5根,我的內箍應該怎么箍法?謝謝回答      答:我的觀點是:1、梁的主筋(不論是上部縱筋還是下部縱筋),都應該在梁寬范圍內(具體說是應該在外箍寬度的范圍內)均勻分布。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內箍的每個垂直肢(不論是雙肢箍還是單肢箍的垂直肢),都應該在梁寬范圍內對稱分布。3、根據(jù)上述原則,當“梁主筋為5根”時,梁內箍應該箍住第2、4兩根梁主筋。     再問:謝謝您,還想

9、問的是,如果梁上下鋼筋根數(shù)不一樣,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這時,應該遵循什么原則?答:再補充一下“梁上下鋼筋根數(shù)不一樣,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問題:    6、最近和施工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討論了這個問題,他介紹了他們在工程施工中的習慣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縱筋按間距均勻來布置。梁的5根上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4根與梁下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別上下對齊,梁上部縱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按四肢箍)其內箍套住梁上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5根)這樣保證了內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  

10、  7、這樣,又得出了梁鋼筋布置的一條原則:縱向受拉鋼筋優(yōu)先均勻布置。(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鋼筋是縱向受拉鋼筋,所以優(yōu)先把梁的6根下部縱筋按間距均勻來布置。)再問:陳教授要是按您的說法,那么小箍與外圍大箍的重疊部分不是太長了嗎?答:1、為了“實現(xiàn)受力縱筋的均勻分布”,有時小箍與外圍大箍的重疊部分長了一點,也是在所難免。2、“小箍”寬度的計算,應該以“實現(xiàn)受力縱筋的均勻分布”為控制條件,而不應以“箍筋立柱均勻分布”為控制條件。問:03G101-1圖集關于純懸挑梁(XL)和各類梁的懸挑端配筋構造有哪些規(guī)定?其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各有什么特點?    &

11、#160; 答:純懸挑梁(XL)和各類梁的懸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縱筋。03G101-1圖集第66頁是這樣說的:    1、第一排上部縱筋,“至少兩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縱筋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彎直伸到梁底?!捌溆嗫v筋彎下”(即鋼筋不下彎45度的斜坡)。    例如:第一排上部縱筋有4根,則第1、4兩根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第2、3兩根在端部附近彎下45度的斜彎。    再例:第一排上部縱筋有5根,則第1、3、5三根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第2、4兩根在端部附近彎下45度的斜彎。

12、60;   2、第二排上部縱筋伸到懸挑端長度的0.75 處。    3、純懸挑梁(XL)的上部縱筋在支座的錨固:圖上的標注為“伸至柱對邊(柱縱筋內側)且0.4La”。    而在“注1”中指出:“當純懸挑梁的縱向縱筋直錨長度La且0.5hc+5d時,可不必往下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La時,則應按圖示彎錨;當直錨伸直對邊仍不足0.4La時,則應采用較小直徑的鋼筋?!笨梢姡儜姨袅旱腻^固方式和做法,與框架梁在端支座上的錨固方式和做法相同。    4、至于純懸挑梁和各類梁的懸挑端的下部縱

13、筋在支座的錨固:其錨固長度螺紋鋼為12d,光面鋼筋為15d 。    有人問: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是否一直伸到懸挑端上去?回答是:不應伸到懸挑端上去。因為這兩種鋼筋的作用截然不同: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是受拉鋼筋,它一般配筋較大;而懸挑端的下部鋼筋是受壓鋼筋,它只需要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所以,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的做法是伸到邊柱進行彎錨;而懸挑端的下部鋼筋是插入柱內直錨即可。 這里,還需要說明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人問,純懸挑梁和各類梁的懸挑端是否考慮抗震?回答是:在設計時不考慮抗震。你看看圖集中計算錨固長度時使用“La

14、”而不是使用“LaE”就明白了。    第二個問題:上述第“1”條中“上部縱筋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彎直伸到梁底”的問題。從圖中在鋼筋圖形旁邊標注“12d”,于是有些人以為鋼筋的直鉤長度等于12d即可??墒顷惽鄟斫淌谡f,大家要注意“圖形語言”,在大樣圖中鋼筋的直鉤一直通到梁底。所以,正確的理解是:鋼筋直鉤一直通到梁底,同時12d 。    第三個問題:上述第“1”條中第一排上部縱筋“彎下”45度的做法僅適用于“長懸挑梁”這個問題另列專題在后面討論。再問:純懸挑梁(XL)和各類梁的懸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縱筋。03G101-1圖集第66

15、頁是這樣說的:1、第一排上部縱筋,“至少兩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縱筋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彎直伸到梁底?!捌溆嗫v筋彎下”(即鋼筋不下彎45度的斜坡)。解釋中的:(即鋼筋不下彎45度的斜坡)“不下彎”是否是筆誤,按例子其余鋼筋在端部附近彎下45度的斜彎。答:你看得很仔細,非常感謝。“不下彎”確是筆誤,應為:1、第一排上部縱筋,“至少兩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縱筋一直伸到懸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彎直伸到梁底?!捌溆嗫v筋彎下”(即在端部附近鋼筋下彎45度的斜坡)。再問:懸挑梁的支座,有負筋的話,那負筋的長度按長跨嗎比如啊,兩跨,懸挑的左邊是米,懸挑米,

16、那負筋一直伸到懸挑端部嗎?要彎下嗎?我們這邊對于懸挑有一個詳圖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懸挑端部,彎下,再往根部伸兩寬加,在上彎度,再往根部伸倍鋼筋直徑還有股金開口一定要放下面嗎?(一般人家多這樣做,如果股金開口放在上面可以嗎?答:  1、懸挑梁的“負筋”也就是懸挑梁的主要受力鋼筋(受拉鋼筋),它應該在整個懸挑長度“滿布”。比如你所舉的例子,就是在“懸挑米”的長度范圍貫通布筋當伸至盡端時,向下拐至梁底。這一點在03G101-1圖集第66頁說得明白,我在“平法講座”正講到懸挑梁的構造要求,你可以繼續(xù)看看。    2、關于“懸挑有一個詳圖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

17、到懸挑端部,彎下,再往根部伸兩寬加,在上彎度,再往根部伸倍鋼筋直徑”這樣的問題,我也曾經和陳青來教授討論過,他說,懸挑鋼筋的形狀沒必要搞得如此復雜,按標準圖集即可。不過,我認為,如果某個具體工程的設計師已經做出這樣的設計,那么還是應該按照設計師的要求去施工。因為在具體工程中,設計師是優(yōu)先于標準圖集的。    3、關于“箍筋”的開口朝向問題,我前天在回答“關于箍筋的問題”時已經詳細回答過了,你可以翻開看看。問:1、梁的下部縱筋一定要在中間支座錨固嗎?    2、從03G101-1圖集第54頁的圖中,兩邊鋼筋的切斷點都在中間支座上,可否理

18、解為兩邊鋼筋在中間支座搭接?    3、不是說“能通則通”嗎?支座兩邊直徑相同的鋼筋貫穿中間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處的鋼筋擁擠程度嗎?      答:1、從03G101-1圖集第54頁的圖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縱筋一般都在中間支座錨固。其錨固長度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 LaE    (2) 0.5hc + 5d (即是“超過柱中心線5d”)    2、第54頁圖中所示的“梁下部縱筋在中間支座的構造”,說的是“鋼筋錨

19、固”,而不是“鋼筋搭接”?!颁摻畲罱印笔莾筛摻钪g的行為,“鋼筋錨固”是一根鋼筋對于支座的行為。圖中所標出的“錨固長度”是每根鋼筋從支座邊緣到切斷點的距離。按錨固長度兩個條件之一的“LaE”來看,下部縱筋的切斷點一般應該伸過支座的另一邊了,而不是“在支座內部”了。    3、“能通則通”一般是對于梁的上部縱筋說的,梁的上部縱筋在中間支座上“能通則通”,而上部縱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圍內進行連接。但是,梁的下部鋼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則通”、而讓鋼筋在下部跨中進行連接。因為,下部跨中是正彎矩最大的地方,鋼筋是不允許在此范圍內連接的。再問:2005年10月21

20、日聽了陳青來教授的講座:下部鋼筋也能連通布置,可以在支座處1/3跨度的范圍內連接(一般用機械連接)。      答:陳青來教授講的是兩點不同的意思:    1、對于“非抗震框架梁”來說,可以在“支座處1/3跨度的范圍內連接”,因為這里沒有正彎矩。03G101-1圖集也已經肯定了這一點。    2、如果采用一級機械連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進行連接。因為一級機械連接經過國家的多次試驗,證明是相當可靠的(拉力試驗的鋼筋破壞點都不在機械連接處)。 問: 03G101-1圖集第65頁中間

21、支座上部縱筋的延伸長度,只在第一排鋼筋上面標注尺寸“Ln / 3” 。 現(xiàn)在工程中出現(xiàn)了中間支座第二排上部縱筋,其延伸長度如何處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來處理?      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間支座上部縱筋的延伸長度同“框架梁”。根據(jù)如下:    03G101-1圖集第28頁第4節(jié)“梁支座上部縱筋的長度規(guī)定”第4.4.1條:“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間支座上部縱筋的延伸長度a0值在標準構造詳圖中統(tǒng)一取值為:第一排非通長筋及與跨中直徑不同的通長筋從柱(梁)

22、邊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長筋延伸至Ln / 4位置。”問: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 圖集第65頁    1、中間支座的上部縱筋(支座負筋)延伸長度為Ln1 /3 。    2、端支座的上部縱筋延伸長度標注值為Ln1 /5 ,然而后面還跟著一個“(Ln1 /3)”。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縱筋延伸長度取Ln1 /5 還是Ln1 /3? 什么時候取Ln1 /5 ?什么時候取Ln1 /3 ?答:  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 圖集第65頁    1、一般情況下,梁端部上部縱筋取 Ln1 /5 (Ln1

23、為本跨的跨度值)。    2、圖題“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號內的數(shù)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我們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著的一個(Ln1 /3)”的意義為:        弧形非框架梁的梁端部上部縱筋取 Ln1 / 3 (Ln1為本跨的跨度值)    3、本頁的“注1”指出:    當端支座為柱、剪力墻、框支梁或深梁時,梁端部上部縱筋取 Ln / 3 ,Ln 為相鄰左右兩跨中跨度較大一跨的跨度值。 

24、   這一條必須注意。當一道非框架梁兩端支座的屬性不同(例如一端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為剪力墻)的時候,這兩個端支座上部縱筋的延伸長度是不同的。     有人要問:什么是“深梁”?(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找不到“深梁”的定義。)    簡明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中關于深梁的定義:    對L0/h5的鋼筋混凝土梁宜按深受彎構件進行設計。其中L0/h2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和L0/h2.5的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成為深梁。    此處,h 為梁截面高度; &

25、#160;        L0 為梁的計算跨度??扇c和1.15 Ln兩者中的較小值,                                  Lc 為支座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

26、160;                                Ln 為梁的凈跨問:03G101-1圖集第65頁“L配筋構造”,下部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圖示尺寸為直錨“12 d(La)” 。    1、下部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標注“(La)”是做什么用的

27、?    2、03G101-1圖集第35頁的注3指出:“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于250mm”。現(xiàn)在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直錨12d”是不是太小了? 答: 1、注意看圖題“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下面括號內的標注“括號內的數(shù)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La)”用于弧形非框架梁下部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    2、03G101-1圖集第35頁的表格題目是“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所以,該表格的注3:“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于250mm”指的是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由于在設計中非

28、框架梁不考慮抗震作用,所以非框架梁的正彎矩只存在于跨中,在支座附近沒有正彎矩。這樣,非框架梁下部縱筋在支座附近為“受壓鋼筋”,所以不受圖集35頁“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不得小于250mm”的制約,直錨12d 就足夠了。    3、還有請大家注意本頁的注6:“梁下部肋形鋼筋的直錨長度見圖注;當為光面鋼筋時,梁下部鋼筋的直錨長度為15d 。”這就是說,直錨長度12d用于螺紋鋼筋,直錨長度為15d用于光面鋼筋(一級鋼筋)。 問:1、03G101-1圖集關于“梁變截面”有哪些規(guī)定?     2、有的設計把一道梁的某跨尺寸改變得與其他

29、跨大相徑庭,不僅截面尺寸不一樣,而且梁頂面標高也不一樣,還不如另設一個“梁編號”。    3、“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是如何解決“梁變截面”問題的?答:1、 “梁原位標注變截面”是03G101-1圖集所允許的。    (1) 03G101-1圖集第26頁指出:當在梁上集中標注的內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不適用于某跨或某懸挑部分時,則將其不同數(shù)值原位標注在該跨或該懸挑部位,施工時應按原位標注數(shù)值取用。    (2) “梁原位標注變截面”在實際工程中是經常發(fā)生的。     2、“

30、梁變截面”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    (1) “梁變截面”可能變截面高度,也可能變截面寬度。        由此引起的相鄰兩跨梁的截面關系,可能有多種情況:                上平下不平、下平上不平、左平右不平、右平左不平    或者是上面幾種情況的組合。    (2)

31、由此引起的“鋼筋”問題,不僅是“箍筋”,而且更為難于判斷和處理的是:變截面跨與相鄰左右兩跨梁的縱筋的走向處理。(詳見03G101-1圖集第61頁)    第61頁有7個節(jié)點構造圖。其實,第61頁的構造做法的基本點的就是:        能通則通:能伸入另一側梁的縱筋的直錨長度為 LaE (La)        不能伸入另一側梁的縱筋就進行彎錨,即伸至對邊后彎鉤 15d ,其直錨水平段要求 0.4 LaE ( 0.4 La )&

32、#160;   注“能通則通”還表現(xiàn)在以下一點:    當梁下部縱筋抬升的斜率1/6時:(節(jié)點)支座兩邊相同直徑的下部縱筋可連續(xù)布置即抬升穿越支座。    (3) 什么事情都有個“度”。如果“梁變截面”變得太離譜了,造成某跨的截面長寬尺寸與鄰跨大不相同,而且梁頂標高也不一樣,那真的不明白把這樣的兩跨梁編成同一梁號還有什么意義?我以為,不同的各跨梁編成同一個梁號,是為了使梁的上部通長筋能夠貫穿各跨。如果連“梁頂標高”都不一致,則這樣拼湊起來的“一根梁”還有什么意思?好不如分開編成兩個不同的梁號算了。 

33、60;  3、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軟件,先抓住最普遍的情況入手去解決“梁變截面”問題。    (1) 經過調查研究,實際工程中,最普遍的“梁原位標注變截面”方式是:        只變“截面高度”而截面寬度一般不變。        相鄰兩跨梁的截面關系是:上平下不平。    (2) 這樣,處理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變截面的“當前跨”只需要把“箍

34、筋尺寸”改變一下。    整道梁的“上部通長筋”可以直通過去。    而梁的“下部縱筋”可以采用“按跨錨固”的方法來解決。    (3) 在梁原位標注的屬性框中有一欄的名稱為“截面尺寸”。這樣,該欄可以接受以下格式的數(shù)據(jù)輸入:         300*700 加腋修正(當集中標注格式為300*700Y500*250時)        300*700/600 懸挑端變截

35、面 (斜線前面為梁根的截面高度)        300*600 (水平)變截面 (當寬度與集中標注不同,要提示)【說明】 “懸挑端變截面”還可能是“300*600/500”的格式,即梁根截面高度(600)不同于相鄰跨的高度(700)。 問:“平法梁”的加腋構造有幾種?在何處使用?答: 1、綜觀03G101-1到04G101-3圖集,“平法梁”的加腋構造有兩大類,一類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類是水平方向的加腋(側腋)。    2、03G101-1圖集第60頁“框架梁加腋構造”是垂直方向的加

36、腋,具體說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其構造特點是加腋部位的主筋伸進框架梁或框架柱內的長度LaE(La)。    這種加腋構造是設計指定的。例如,在梁的集中標注中注寫梁截面高度時標明                300*700Y500*250其中“Y”后面的“500”表示腋長,“250”表示腋寬。知道腋長和腋寬,就可以求出該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加上直錨長度LaE,就可以計算出加腋主筋的長度。此外,加腋部位的箍筋是變截面

37、高度的。    框架梁加腋構造也可以在原位標注時標出,其注寫格式同集中標注。    同時請注意,當在集中標注中規(guī)定了“梁加腋”的時候,如果在某跨梁的原位標注中注寫相同尺寸的矩形截面(例如:300*700),則表示這跨梁取消“加腋”。    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具備在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中進行“加腋”標注的功能和鋼筋計算功能。    3、04G101-3圖集第33頁和第38頁分別為基礎主梁和基礎次梁的“梁高加腋構造”。這也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其加腋構造的特點與上述框架梁加

38、腋構造相同,只是上下方向相反“框架梁加腋構造”是在梁底部,而“基礎梁加腋構造”是在梁頂部。    基礎梁的“梁高加腋構造”也是設計指定的。其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的方式同框架梁。    4、04G101-3圖集第31頁表示“基礎主梁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這是水平方向的加腋構造。    值得注意的是,基礎主梁的這種“加側腋”的構造不在施工圖上進行標注,施工圖也不給出結構詳圖,施工人員和預算人員自己根據(jù)04G101-3圖集圖集進行施工和計算。“基礎主梁加側腋”的條件是:當基礎主梁的截面寬度柱截面寬度時,基礎主梁在

39、柱的附近就必須加側腋,以實現(xiàn)“梁包柱”的構造要求。  問: 1、什么時候執(zhí)行“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    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1 Ln1由于它離開了支座,會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嗎?    3、03G101-1圖集規(guī)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1 Ln1    而00G101-1圖集規(guī)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05 Ln1,如果現(xiàn)在執(zhí)行用00G101-1圖集設計的舊施工圖,我們是采用“0.05 Ln1”還是“0.1 Ln1”

40、?答:1、“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是由設計師指定的。當在下部縱筋的規(guī)格后面加上“(-k)”這樣的注寫時,就表示有k根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例如:        625 2(-2) / 4 表示上排縱筋為225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鋼

41、筋為425 全部伸入支座。        225+ 322(-3) / 525 上排縱筋為225和322,其中322不伸入支座;                          下排鋼筋為525 全部伸入支座。     2、03G101-1圖集第6

42、0頁規(guī)定了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位置:    (1)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1 Ln1(本跨的凈跨)    (2)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限于梁的第二排下部縱筋。 第一排下部縱筋按照以前的規(guī)定伸入支座。    由于有第一排下部縱筋伸入支座,所以梁不會失去支座的支承。此外,在豎向荷載的作用下,每跨梁的正彎矩最大值在跨中,而在還未到達支座的地方,彎矩包絡線就已經上升為負彎矩了。所以,在支座附近是沒有正彎矩存在的,第二排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也就不會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了。 

43、0;  然而,如果考慮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在支座附近是存在正彎矩的。這個正彎矩的大小如何,第二排下部縱筋該不該伸入支座,這些問題只有設計師才知道。所以,“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是由設計師指定的。當設計師沒有指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的時候,施工人員不能自作主張執(zhí)行“梁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    3、雖然00G101-1圖集規(guī)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05 Ln1 ,但是03G101-1圖集規(guī)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 0.1 Ln1 ,陳青來教授在講課時說過,新規(guī)定更加合理。 而且,03G101-1圖集的發(fā)行,宣告了0

44、0G101-1圖集的廢止。所以,現(xiàn)在施工的工程,應該執(zhí)行現(xiàn)行的03G101-1圖集的規(guī)定。 問: 執(zhí)行“梁插柱”做法時,        當頂梁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頂梁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的直段長度1.7 LaE        當頂梁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頂梁第一排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1.7 LaE + 20d , 第二排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1.7 LaE 。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計算“頂梁的上部縱筋配筋

45、率”?答: 1、“梁上部縱筋配筋率”的計算方法:        梁上部縱筋(如果有兩排鋼筋的話,兩排都要算)的截面積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積。        梁有效截面積為梁寬乘以梁的有效高度。        梁的有效高度:當配一排筋時為梁高減35,兩排筋時為梁高減60 。    2、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當用戶在“系統(tǒng)參數(shù)”中選擇“梁插柱”的做法后,軟

46、件不但能自動地按“梁插柱”來計算柱縱筋和梁縱筋,而且能夠自動地計算“頂梁的上部縱筋配筋率”,當計算出這個配筋率1.2%時,就自動執(zhí)行“1.7LaE+20d”的修正算法。 問:執(zhí)行“柱插梁”做法時,        當邊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邊柱外側縱筋伸入WKL頂部 1.5 LaE        當邊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一半的柱外側縱筋伸入屋面框架梁1.5 LaE; 另一半的柱外側縱筋伸入頂梁1.5 LaE + 20d 。 

47、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計算“邊柱的外側縱筋配筋率”?答: 1、“柱外側縱筋配筋率”的計算方法:柱外側縱筋(包括兩根角筋)的截面積除以柱的總截面積。    2、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當用戶在“系統(tǒng)參數(shù)”中選擇“柱插梁”的做法后,軟件不但能自動地按“柱插梁”來計算柱縱筋和梁縱筋,而且能夠自動地計算“柱外側縱筋配筋率”,當計算出這個配筋率1.2%時,就自動執(zhí)行“1.5LaE+20d”的修正算法。問: 03G101-1圖集第55頁和第56頁都是講“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其實,主要講的是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邊框架柱之間的關系,我們不

48、妨把這種關系稱作“頂梁邊柱”。這兩個圖的區(qū)別是:第55頁是邊框架柱的外側縱筋插入屋面框架梁的頂部(簡稱為“柱插梁”);第56頁是屋面框架梁的上部縱筋插入邊框架柱的外側(簡稱為“梁插柱”)。    現(xiàn)在的問題是:    1、“柱插梁”和“梁插柱”在鋼筋構造上各有什么特點?    2、何時選用“柱插梁”?何時選用“梁插柱”?答:“頂梁邊柱”涉及了框架結構中的兩種主要構件:框架柱和框架梁。在抗震作用上,框架柱和剪力墻起到“首當其沖”的作用,而框架梁起到“耗能構件”的作用這就是當水平地震力到來的時候,框架梁能夠通

49、過自身的彎曲變形,來消耗由框架柱傳遞過來的地震力。在抗震過程中,框架結構的頂角部位是應力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破壞的地方,所以,加強“頂梁邊柱”的鋼筋構造,對于整個框架結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重大的意義。     1、下面講解“柱插梁”和“梁插柱”這兩種做法各有什么特點。    (1) 先看03G101-1圖集第55頁,也就是“柱插梁”的做法。(圖集第37頁抗震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一)也就是“柱插梁”的做法。)    第55頁:(上圖)當邊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  &#

50、160;       邊柱外側縱筋伸入WKL頂部 1.5 LaE (注意:從梁底算起)          WKL上部縱筋的直鉤伸至梁底(而不是15d),當加腋時伸至腋根部位置。      (下圖):當邊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          柱外側縱筋的兩批截斷點相距 20d 即:一半的柱外側縱筋伸入

51、屋面框架梁1.5 LaE; 另一半的柱外側縱筋伸入頂梁1.5 LaE + 20d 。    (2) 再看03G101-1圖集第56頁,也就是“梁插柱”的做法。(圖集第37頁抗震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二)也就是“梁插柱”的做法。)    第56頁:(上圖)當頂梁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           WKL的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的直段長度 1.7 LaE (從拐點算起)     

52、60;    邊柱外側縱筋伸入WKL頂部后,彎直鉤 12d 。      (下圖):當頂梁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          梁上部縱筋的兩批截斷點相距 20d 按圖示的要求就是:屋面框架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1.7 LaE + 20d , 第二排上部縱筋伸入邊柱外側1.7 LaE 。    (3) 無論55頁還是56頁,在屋面框架梁與邊柱相交的角部外側設置一種附加鋼筋(當柱縱筋

53、直徑25時設置):           “直角狀鋼筋” 邊長各為300mm           間距 150mm,但不少于 310 有人提問:這幾根“直角狀鋼筋”的作用是不是為了防止柱外側角部的混凝土開裂的?其實不然,大家注意看本頁右上角圖就明白了,那是因為柱縱筋伸到柱頂彎90度直鉤時有一個弧度,這就造成柱頂部分的加密箍筋無法與已經拐彎的外側縱筋綁扎固定,這幾根“直角狀鋼筋”正是起到固定柱頂箍筋的作用的。 

54、   2、比較“柱插梁”和“梁插柱”這兩種做法,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呢?    (1) “柱插梁”:      做法:邊柱外側縱筋伸入頂梁,與梁上部縱筋搭接1.5LaE 。      優(yōu)點:施工方便。      缺點:造成梁端部水平鋼筋密度增大,不利于混凝土的澆筑。我們大家都知道,梁柱交叉的節(jié)點區(qū)域是鋼筋密度最大的地區(qū),要保證梁的上部縱筋之間達到規(guī)定的“水平凈距”(上部縱筋的凈距為不小于30mm和1.5

55、倍的鋼筋直徑)已經相當困難,現(xiàn)在又加上從柱外側拐過來的柱縱筋,不就更加擁擠了嗎?    (2) “梁插柱”:      做法:頂梁的上部縱筋下伸與邊柱外側縱筋搭接1.7LaE 。      優(yōu)點:梁端部能保證鋼筋的水平凈距,有利于混凝土的澆筑。      其實這不是本做法的“缺點”:就是有些施工單位還在遵循“把施工縫留在梁底50mm”的壞習慣做法之所以說它是“壞習慣”,是因為這個部位正是地震最容易破壞的地方?,F(xiàn)在,不

56、少地區(qū)已經發(fā)出強制性規(guī)定,整個一層的柱墻梁板必須一口氣現(xiàn)澆完成,不允許把把施工縫留在梁底。另外,使用“梁插柱”方法所用的鋼筋略多于“柱插梁”方法。    3、何時選用“柱插梁”?何時選用“梁插柱”?    這應該是在施工圖設計時加以說明的問題,或者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加以說明。    4、“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的一個顯著特點:    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同時編制了“柱插梁”和“梁插柱”這兩種做法的程序。為了方便用戶的調用,軟件特地設置了下面的“系統(tǒng)參數(shù)”: 

57、     邊框架柱與屋面框架梁節(jié)點構造:            1、邊柱外側縱筋伸入屋面框架梁內1.5LaE            2、屋面框架梁上部縱筋彎直鉤伸入邊柱外側1.7LaE這是一個“算法”類型的參數(shù)。有了“系統(tǒng)參數(shù)”,用戶就不用打開我們的程序,而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系統(tǒng)參數(shù)”,來改變鋼筋計算的算法進程。這樣,用戶在完成結構平面

58、圖的鋼筋標注之后,可以通過分別選擇上述的系統(tǒng)參數(shù),在軟件輸出的工程鋼筋表中看到“柱插梁”和“梁插柱”對框架柱和框架梁縱向鋼筋的影響。    值得向大家指出的是:“頂梁邊柱”并不是只有到了建筑物的“頂層”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構造。在實際工程中,經常出現(xiàn)“高低跨”這樣的建筑結構,當處于“低跨”部分的框架“局部到頂”時,也要執(zhí)行“頂梁邊柱”的構造做法。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具有自動判斷框架“局部到頂”的功能,從而在任何復雜的環(huán)境下,都能正確地執(zhí)行“頂梁邊柱”的構造做法。    所以,我曾經講過,“頂梁邊柱”是平法圖集的一個精彩之處,也是我

59、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的一個精彩之處只有真正吃透平法技術“一平二整”的精髓,才有可能使“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達到這樣的效果。研制“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除了要全面掌握軟件編程技術以外,還要熟練地掌握“平法”技術,這就需要具備較深厚的建筑工程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的理論知識,以及施工管理的實踐經驗,甚至鋼筋工的知識和經驗,這一切都是我們所具有的。因此,專業(yè)技術的優(yōu)勢,必然造就軟件的優(yōu)勢。 、問:有的工程設計采用了“大跨度”的框架梁,例如一個單跨跨度大于10米,這樣的框架梁一個單跨的凈跨長度就超出了鋼筋的定尺長度,此時,鋼筋的連接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如何進行鋼筋連接呢?答: 1、對于“

60、單跨寬度定尺長度”的情形,鋼筋的連接是不可避免的。    2、施工規(guī)范不是禁止鋼筋的連接,而是如何保證鋼筋連接的可靠性。施工規(guī)范指出,鋼筋連接要避開箍筋加密區(qū)和構件內力(彎矩)最大區(qū)。箍筋加密區(qū)是明擺著的,可以看得見的,因此也是可以避開的。但是,“彎矩最大區(qū)”在施工圖上是看不出來的,而且設計師一般也不向施工人員進行“彎矩最大區(qū)”的交底。同時,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知道,在框架梁的下部難以找到“正彎矩較小”的地區(qū)。所以,要想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規(guī)范”,確實很困難。    3、關鍵的問題是“鋼筋連接的質量”。如果鋼筋接頭是高質量的,在進行鋼筋

61、拉力試驗時,被拉斷的地方都不在鋼筋接頭處。陳青來教授在講課中說過,這樣的鋼筋接頭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應用。陳教授尤其推薦采用“一級機械連接”,國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證明這種機械連接接頭是十分可靠的。問:如果按“框架梁的下部縱筋在中間支座錨固”的原則進行配筋,對于中間跨的下部縱筋來說,其鋼筋長度 = 凈跨長度 + 2 * LaE 顯然這是比較費鋼筋的。有沒有可以連接框架梁下部縱筋的辦法,從而可以節(jié)省一些鋼筋呢?    換句話說,框架梁的下部縱筋有沒有“連接區(qū)”呢?答: 1、如果是“非抗震的框架梁”,在垂直荷載的作用下,每跨框架梁的最大正彎矩在跨中部位,而在靠近支座的

62、地方只有負彎矩而不存在正彎矩。所以,框架梁的下部縱筋可以在靠近支座Ln/3的范圍內進行連接。03G101-1圖集第57頁中間的“右圖”就給出了“非抗震框架梁”的這種連接構造。    2、但是,作為“抗震框架梁”,情況就變得復雜多了。在水平地震力的往復作用下,框架梁靠近支座處會成為正彎矩最大的地方。因此,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縱筋找不到可供連接的區(qū)域。(跨中不行、靠近支座處也不行,在支座內更不行在梁柱交叉的節(jié)點內,梁縱筋和柱縱筋都不允許連接。)    所以說,框架梁的下部縱筋一般都在中間支座錨固。    3、然而

63、,在滿足鋼筋“定尺長度”的前提下,相鄰兩跨同樣直徑的框架梁下部縱筋可以而且應該直通貫穿中間支座,這樣做既能夠節(jié)省鋼筋,而且對降低支座鋼筋密度有好處。    在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中,既設計了“框架梁下部縱筋在中間支座錨固”的算法,又設計了“在滿足鋼筋定尺長度時相同直徑的下部縱筋貫穿中間支座”的算法,用戶在計算鋼筋時可以對上述算法進行選擇。 問:在一些網上的造價論壇常常能看到說鋼筋預算和鋼筋下料是兩回事情,換句話說就是預算是大概的,下料是精確的。本人認為鋼筋預算和鋼筋下料是一回事情,工地上怎么下料的,預算就應該怎么算,比如箍筋工地下料要考慮彎折角

64、度的調整,預算、結算也要做相應的彎折調整。請問陳教授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另外我想知道您的鋼筋軟件,對于鋼筋的計算考慮了以下因素了沒有? 1.對于箍筋的計算除了按平法圖集中保護層表計算外,還要考慮03G101保護層表中的附注:1.受力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除符合表中規(guī)定外,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注6.板、墻、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表中相應數(shù)值減10,且不應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于15mm.也即保護層要取表中和附注中的較大值 2.考慮了鋼筋互相穿叉的影響沒有?比如剪力墻的水平鋼筋在暗柱端頭部位,就不是減一個保護層,而應是減一個保護層再加一個暗柱縱筋直徑

65、;剪力墻結構的連梁、暗梁等縱筋是從墻豎筋的內側穿入,這時連梁、暗梁鋼筋的保護層就比較大,要減一個墻筋保護層再加兩根墻筋的直徑,箍筋、拉筋在墻厚度方向要小一些。3.關于鋼筋的錨固值,是按構件本身的強度等級取值還是按支座的強度等級取值(按支座的強度等級取值就得軟件自動判斷支座的強度,然后取值,處理起來可能復雜一些,還有比如一根梁的支座一端為柱另一端為梁,這樣的話兩端的錨固長度是不一樣長的),4.對于梁端支座的錨固,梁縱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應首先判斷能否直錨,當不滿足直錨時用彎錨,公式是max(0.4Lae,hc/2+5d)+15d 當滿足直錨(但不一定要直錨)時公式是minmax(0.4Lae,hc/

66、2+5d)+15d,max(hc/2+5d,Lae) (本條肯定是沒有考慮。這是根據(jù)陳青來教授的最新理論我寫的公式,請達飛教授指正。既然只要進入錨固帶就可以彎錨了,就沒有必要再伸到支座外邊了,那么當直錨較彎錨浪費鋼筋是我們就采用彎錨,當彎錨較直錨浪費鋼筋時我們就采用直錨。這也符合目前所提倡的凡事有講求節(jié)約,我們國家資源有限呀,省點也好。)答:1、“預算是大概的,下料是精確的”這句話肯定不對?!邦A算”應該準確,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至于“下料”是準確的,似乎沒有異議,因為下料不準確,鋼筋就安裝不上去了。    2、“工地上怎么下料的,預算就應該怎么算”這種說法也不對

67、。工地下料與現(xiàn)場“鋼筋料庫”里的鋼筋直料和鋼筋盤條有關,一個工程下來,會剩下一大堆“鋼筋頭”廢料,如果把這些東西作為“鋼筋預算”,那就成了“實報實銷”,這不符合當前“工程預算”的原則。    3、那么,工程預算的原則是什么呢?作為“鋼筋工程量”的計算,就是根據(jù)“圖示尺寸”,把各個“細部標注尺寸”加起來,就形成這根鋼筋的“每根長度”;然后,按照鋼筋的“每根長度”和“根數(shù)”來計算鋼筋的重量。當年設計院繪制工程鋼筋表的藍圖時,就是按這個算法計算的?,F(xiàn)在,做“工程預算”也還是這個算法。    4、在計算“下料長度”時,也是遵循上述原則的。只不

68、過在計算鋼筋的“每根長度”時,還要考慮鋼筋在加工制作時的“彎曲伸長”,即在計算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時,要扣減這個“彎曲伸長值”,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鋼筋的制作和安裝。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的鋼筋下料表,在鋼筋形狀和細部標注尺寸上,與預算用的工程鋼筋表是一模一樣的,只是鋼筋下料表的“每根長度”比工程鋼筋表的“每根長度”小一些,其原因就在這里。    5、在計算鋼筋下料表時,還要考慮工程施工的做法和習慣。在進行“工程預算”時,只要把“鋼筋總量”計算準確就行,不要求“分層”進行計算。但是,萬丈高樓總是一層一層地蓋起來的。所以,鋼筋下料表就要考慮分層計算的問題

69、。例如,柱縱筋的計算,我們是按照03G101-1圖集第36頁的規(guī)定進行“分層計算”的。    6、以上所說的這些,就是我們“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的總體思想。當然,你提出的03G101-1圖集幾個具體的規(guī)定,我們也是考慮了的。    (1) “箍筋的計算”:03G101-1圖集33頁的幾個“附注”,我們正是這樣做的。    (2) “剪力墻的水平鋼筋在暗柱端頭部位,應是減一個保護層再加一個暗柱縱筋直徑”;“剪力墻結構的連梁、暗梁等縱筋是從墻豎筋的內側穿入,這時連梁、暗梁鋼筋的保護層就比較大,要減一個墻筋保

70、護層再加兩根墻筋的直徑”等問題,我們在軟件中已經實現(xiàn)了。    (3) “鋼筋的錨固”應該按支座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來取值。這一點,我們是明確的。但是在我們的軟件中,目前每一層樓層只設定了一個“混凝土強度等級值”以后我們要按柱、墻、梁、板分別設定不同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值”。    (4) 至于梁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陳青來教授10月21日在寬銀幕影院的講座我也聽了,我也考慮了這方面的問題不過問題并沒有你說的那樣簡單。你想想看:如果梁的“第一排縱筋的直鉤”在max(0.4LaE,hc/2+5d)上布置的話,同時再有“第

71、二排縱筋”其直鉤豈不是要在“0.4LaE”之內或者“hc/2+5d”之內進行設置?同時再有“第三排縱筋”(或下部第一排縱筋)又怎樣辦?總歸要保證“最靠里面的一排縱筋的直鉤到支座內表面的距離0.4LaE”吧?    而實際工程所遇到的框架柱的寬度一般較小例如03G101-1圖集31頁的例子工程,其KZ1的寬度(700)就不大,GDZ1的寬度(600)就更小了以至于從“柱外側”算起,最靠里面的一排縱筋的直鉤到支座內表面的距離還不夠0.4LaE 。我在前面的“平法講座”中已經清楚地講述了這個問題。請大家看看2005-9-17我與“老用戶”的討論“框架梁縱筋伸入端柱支座長度的兩種計算方法,哪個算法正確?”和2005-10-7我與“老用戶”的討論“最里面的一層鋼筋的直錨水平段長度 0.4 La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